小提琴演奏中十大经典曲目有哪些?

小提琴演奏中十大经典曲目有哪些?,第1张

1、《沉思》

作者:儒勒·马思涅(Jules Massenet),法国作曲家,1890至1920年间的法国作曲家均受到他的影响。马思涅的音乐具有个性,甜美伤感,带有较浓的娱乐性特点。他创作的《沉思》历来被作为最为优美的小提琴曲之一,其婉转抒情的曲调也成为了小提琴作品中的经典。

《沉思》是十九世纪法国作曲家马思涅的歌剧《泰伊思》中的一段插曲。

歌剧《泰伊思》作于1894年,剧情为一个发生在公元四世纪埃及的宗教故事,整剧以古埃及名城亚历山大为背景叙述了一位在沙漠中修行的圣僧拯救女幽灵泰伊思的故事。他冒险进城将沉迷于纸醉金迷生活中的金粉女泰伊思带出。苦苦劝告她离开花红酒绿的交际圈,归依宗教。

泰伊思终于被打动,决定入修道院当修女。但圣僧却被泰伊思的青春美丽所打动,爱上了泰伊思。圣僧倍受折磨,他逃离了修道院游走四方。但最终他摆脱不了对泰伊思的思念回到了泰伊思身旁。此时泰伊思已病入膏荒入弥留之际。圣僧匍匐在爱情脚下,圣人成了罪人,罪人的灵魂却升入了天堂

2、《爱的礼赞》

作者:爱德华·埃尔加(Edward Elgar)英国作曲家,主要靠自学掌握了多种乐器的演奏,尤以小提琴见长。他喜爱色彩变化,他所创造的风格和音乐语言极为个性化,赢得了“埃尔加式”的美称,他一生忠心耿耿地为提高英国的音乐水平而努力,1904年曾封为爵士并获功绩勋章。此外,还获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坎脱勃莱及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博士学位,1924年被聘为英王御前音乐教师。

《爱的礼赞》是埃尔加在1888年写给新婚妻子的一首小品,作品以典型的小夜曲风格,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典雅的爱情画卷。小提琴奏出饱含深情的旋律,恰似来自恋人的绵绵情话。

在柔美的曲调中,既有一丝丝哀怨的情调,也有洋溢着甜蜜幸福的味道,经过带有复杂情绪的尾声,乐曲逐渐减弱而终了,仿佛是情人还在喃喃私语 音乐甜蜜温馨,旋律温婉动人,让人一听倾情。

3、《圣母颂》

作者:古诺(Gounod Charles),法国作曲家。古诺早年热心宗教,第一部作品即《三声部弥撒曲》。1855年所作《圣塞西勒庆典弥撒曲》是对宗教音乐的一次改革。使他名垂后世的是1859年创作的《浮士德》。除12部歌剧外 ,他还作有3部交响曲及声乐曲等,其中《教皇进行曲》被采用为梵蒂冈国歌,而他最流行的作品是《圣母颂》。

《圣母颂》是法国浪漫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古诺创作,该曲使用了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前奏曲部分作为伴奏部分。全曲始终充满着一种高雅圣洁的氛围,使我们如同置身于中世纪古朴而肃穆的教堂之中;而《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前奏曲部分则精美绝伦,集纯洁、宁静、明朗于一身,满怀美好的期盼。

4、《流浪者之歌》

作者:巴勃罗·德·萨拉萨蒂(Sarasate),流芳古今的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8岁首次公演,被视为神童。17岁开始旅行演奏生涯,足迹遍布五大洲,声震世界乐坛,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盛况空前的热烈欢迎。长达40多年辉煌的演出活动使他成为了国际知名的演奏家。

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是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这一首乐曲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

5、《恰空舞曲》

作者: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是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的音乐风格和娴熟的复调技巧。他的音乐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在这支《恰空舞曲》中,巴赫以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奏技巧,以及复调主体间以单音旋律的音响对比的写法,在以单音曲调见长的小提琴上,奇迹般地再现了管风琴的宏伟音响,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交响画面。舞曲的主题宽广庄严,略含悲怆色彩,可以说是无伴奏小提琴曲的精品。

6、《四季》

作者: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巴罗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除作有大量小提琴协奏曲外,还有管弦乐重奏曲等作品,以富于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著称。此外,他还作有歌剧十余部,以及康塔塔、经文歌、三重奏鸣曲、奏鸣曲等。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作品大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发表并献给波希米亚伯爵冯·莫尔津的一套大型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长盛不衰。从形式上看,该旋律较其他协奏曲显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这四部作品画意盎然,激发出人们对巴洛克时代音乐的浓厚兴趣。

7、《24首小提琴随想曲》

作者:尼可罗·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属于欧洲晚期古典乐派,早期浪漫乐派音乐家。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之一,对小提琴演奏技术进行了很多创新。

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可以说是他小提琴演奏艺术的代表作品。该曲主题简洁而明朗,奏出的曲调活泼而轻快。这首曲子在演奏技巧上的难度,历来都被公认是对每个小提琴家的严峻考验。

8、《纪念曲》

作者:弗朗蒂切克·德尔德拉(Frantisek Drdla),捷克斯洛伐克作曲家、小提琴家。他一生中写了许多小提琴曲、室内乐和轻歌剧等作品,其作曲风格融合了他的故乡波希米亚的民族旋律与当时浪漫主义音乐的性质,而这也是他所有作品的共同特征。其中《回忆》、《小夜曲》等脍炙人口的小提琴名曲为他的代表作。

德国小提琴家德尔德拉(Drolla)某日,因为访问友人,乘电车到维也纳郊区去,恰巧经过舒伯特之墓。他见了这位生前并无名气的歌曲之王之墓,在脑海中浮起了乐思,便记载在电车票上。

全曲由三部分组成,曲调鲜明简练,余音绕梁不绝。尤其是那优美柔丽的音色能使听众引起深切的怀想。

9、《魔鬼的颤音》

作者:塔蒂尼(Tartini)是意大利著名的小提琴家,杰出的教育家,严肃的学者和雄劲深沉自成一格的作曲家。他的一生中除了创作音乐,还写了一些音乐理论著作,创办了一所一小提琴演奏为教学宗旨的高等学校,还对小提琴的琴弓进行过改造。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他创作了14O首小提琴协奏曲、20首大协奏曲、150首奏鸣曲、50首三重奏;其中60首奏鸣曲得到了发表,可是还有 200首左右的作品手稿依然被封存在帕多瓦圣安通尼奥总教堂的乐团档案库里。《魔鬼的颤音》则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传说塔蒂尼经常梦想学到世上最神奇的小提琴技巧,于是有一次在梦中向魔鬼出卖了灵魂,用来交换琴技,于是魔鬼给他演奏了一段优美的曲子。梦醒之后,塔蒂尼凭记忆把这首曲子记了下来,便是我们现在所知的这首曲子,由于曲中有很多优美而又极具难度的颤音,所以叫做《魔鬼的颤音》。这首曲子不长,但因有大量的高难度的颤音而变得极具技巧性,难能可贵的是同时保持了极强的可听性。

10、《吉卜赛之歌》(又名流浪者之歌)

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特(Sarasate)是十九至二十世纪初世界最杰出的小提琴大师之一。他不但在小提琴技巧艺术表现上有惊人的成就,在作曲方面也居世界顶级。本曲运用吉卜赛人的音调风格写成,成为全世界小提琴爱好者最喜爱的一首名曲。

乐曲起始于豪放而激动的散板音调,自由奔放,还有十分别致的技巧装饰,使之充满了激情和浪漫之感。乐曲之中段转入慢板,曲调缠绵动人、悲酸忧郁。结尾是极其精彩活泼的快板。这一突然转变把人们带进热闹欢腾的场面,流利的快弓拨弦十分引人入胜。在高潮迭起中结束全曲。

http://downchinayqcom/UploadFile/2008-12/ 巴克拉诺娃%20降B大调小奏奏鸣曲(sonata)的原意是指被演奏着的套曲(多乐章的音乐作品),今指用奏鸣曲式写作的器乐套曲。奏鸣曲式是乐曲的一种结构形式,包括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大部分。奏鸣曲式有一种传统的写法,例如:呈示部中包括主部主题(第一主题)和副部主题(第二主题),主部主题如果是小调性,那么副部主题就要在主部主题的关系大调上;主部主题如果是大调性,那么副部主题就要在主部主题的属大调上。展开部要有转调或离调,再现部中副部一般要调性回归,这种曲式结构逻辑本身就是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演奏奏鸣曲时,要注意曲式结构中的音乐起伏。 小奏鸣曲是指曲式结构规模较小,音乐形象较为简洁(单一),音乐内容较为浅显的奏鸣曲。钢琴小奏鸣曲是钢琴学习的必修内容。 本课次学习贝多芬的《G大调小奏鸣曲》,曲谱可见“钢基”第一册第86页。 第一乐章要演奏得优美如歌,亲切抒情,充满着诗意。右手第2小节两个音一连的小连线要注意语气自然,第一个音用自然重量弹,第二个音用提手的自然离键动作带起(下同)。倚音要弹得圆滑灵巧,占用本位音符的时值。右手第6小节中的二分音符同音换指要从容,注意虎口松弛及拇指主动。右手第25-30小节要注意保持音和连音的演奏,时值充足连贯,音乐情绪饱满。左手第9-10小节和第11-12小节可以作为一个伴奏短句来弹,使其音乐进行有推动力。第10小节和第12小节右手第一拍上的缩指要准确舒畅。左手第13-15小节的双音伴奏要注意节拍韵律,使其节拍重音与右手的四分音符同步。乐曲的第一乐章在延长的强势中结束。 贝多芬这首小奏鸣曲的第一乐章谱首标有Moderato(中板,每分钟88拍 ),练习时可以用每分钟76-96拍的音乐速度。 《G大调小奏鸣曲》第二乐章谱首标有Andantino(小行板,每分钟69拍),标题为“浪漫曲”。浪漫曲(Romance)是一种音乐体裁,它主要是指使用乐器伴奏的抒情独唱歌曲,柴可夫斯基创作了多首独唱形式的Romance。有时作曲家把自己创作的旋律抒情流畅优美的器乐独奏曲取名为“浪漫曲”。如贝多芬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F大调浪漫曲”和“G大调浪漫曲”、舒曼创作的“双簧管浪漫曲”等。 贝多芬《G大调小奏鸣曲》第二乐意“浪漫曲”要演奏得舒展优美、清新流畅。左手的半分解和弦或分解和弦伴奏音型,要掌握好节拍的韵律。右手弹奏第9小节的半连音上行音调,手指尖要贴键运行,并注意渐强走势。第12小节第四拍至第16小节的重复变化进行,可以弹出弱——中强——强的三个力度层次,不要简单地重复。第17-19小节左手上的分解柱式和弦的弹法要作为一种技巧练习,要弹得清晰俐落而有共鸣,犹如吉他的扫弦。第20-21小节渐慢要自然,第21小节回原速(a tempo) 前要有呼吸。第30小节右手上的复倚音要贴键滚动圆滑地弹出,右手独立正确地保持好节拍与节奏。第34小节右手上的复倚音要与左手上的分解音型配合协调,倚音的弹奏不要失去旋律的歌唱与连贯。乐曲终止处的三个四分音符要保持两拍的时值,八分休止符准确,音乐在八六拍子中结束。 在“乐圣”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中,充满着丰富多彩、对比强烈的音乐素材,因而形成了贝多芬音乐中的戏剧性效果和哲理性思想,如钢琴奏鸣曲《悲怆》、《暴风雨》和《热情》等等。然而,贝多芬的这首《G大调小奏鸣曲》却充满了甜蜜的爱意及美妙的诗境,这是贝多芬风格的另一个侧面,犹如他的钢琴小品《艾丽丝》和第四交响曲等。 此课次可以弹奏bB大调与C大调音阶的听辨练习。 奏鸣曲的传统式样一般为“快——慢——快”三个乐章的套曲。第一乐章多为充满活力的、有精神的快板,第二乐章多为舒展优美的慢板,第三乐章多为活泼欢快、乐观向上的快板。乐章与乐章之间的风格对比,乐章之内的不同主题之间的性格对比,主题内部不同因素的对比,是奏鸣曲式写作的重要原则,也是奏鸣曲艺术的逻辑特征,例如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热情》、《悲怆》等。然而,纯古典的钢琴奏鸣曲常常带着宫廷室内乐的娱乐性艺术情调,比如海顿、莫扎特的一些钢琴奏鸣曲等。 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一般是作品的中心部分。乐思形象、艺术技巧及结构地位往往集中于此。所以,在钢琴演奏学习及考试中,一般要求演奏奏鸣曲的第一乐章。然而,“乐圣”贝多芬继古典大成又开浪漫先河,他的第三乐章常作为奏鸣曲创作的中心内容,例如:“月光”、“热情”等。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誉为“新约圣经”,是钢琴艺术发展史上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交响曲之父”海顿和“音乐神童”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是传统钢琴专业学习中的不可跨越的修练域面。 在钢琴奏鸣曲的学习中,先学习小奏鸣曲,继而学习莫扎特——海顿——贝多芬等,这是教学中的一般操作程序与进度设计。小奏鸣曲的学习一般还要结合车尔尼“849”和“299”的进度而实施。在弹奏鸣曲的练习过程中,不可放松对音阶琶音的练习。 在钢琴演奏学习或考级中,往往只学习作品的某一个乐章(多见第一乐章或第三乐章),然而,在音乐会上演奏奏鸣曲,一般要完整地表演三个乐章的套曲形式。完整地演奏一部奏鸣曲要注意调节乐章之间的情绪转换,要注意第三乐章对第一乐章的呼应关系,提高把握作品曲式结构的艺术表演能力。 克列门蒂(MClementi,1752-1832)创作的《C大调小奏鸣曲》(作品36之一,曲谱可见“钢基”第一册第94页)是包含“快——慢——快”三个乐章的套曲。第一乐章为spiritoso(有精神的、热情的),调性为C大调,二二拍子;第二乐章为Andante(行板 ),调性为F大调,四三拍子;第三乐章为Vivace(速板),调性为C大调,八三拍子。三个乐章的调性布局按照古典原则的对比统一规律,节拍对比也形成鲜明特点。“没有对比就没有音乐”在此得以证验,演奏中要予以心理上的重视。 克列门蒂《小奏鸣曲》(作品36号之一)第一乐章活跃而富有朝气,要注意旋律弹奏中的连音与跳音的对比效果。右手第9小节和第11小节的八度上行大跳旋律及重复保持要注意一五指弹奏中的重量转移及四五指的轮指弹法。右手第20-21小节分解八度弹奏要保持手腕松通及重量转动调整,不要弹得太重,此处要突出左手的分解和弦走向。右手第30小节要注意双音跳奏整齐而富有弹性并奏出渐强超势。主题的重复与发展变化,要注意强弱的起伏对比,例如第1-4小节与第24-27小节等。左手第1-5小节和声功能低音不可弹得太短,手指尖有在键盘上“站一站”和“稳一稳”的感觉,声音圆润踏实,有根基有运动的倾向性。左手第16-19小节要作为一个旋律声部来弹奏,手指尖在键盘上站稳松通,保持好手型,声音贯通舒展。第一乐章的音乐有一种童趣形象,乐章在强势中以肯定的音乐语气结束。 第二乐章的表情术语为dolce(柔美的),dolce这个词又多出现在奏鸣曲式中的副部中,这可谓是奏鸣曲艺术的常用音乐词汇。这个第二乐章是优美柔和的行板(Andante), 要仔细关切乐谱中较为细致的力度记号的要求。左手第1-4小节三连音伴奏音型要有表情地衬托旋律,要均匀连贯且有起伏(下同)。第4小节右手接左手的三连音进行要准确自然(下同)。第3小节的右手颤音从上方音开始,与左手音型形成“右手两个音对左手一个音”的立体(双手)节奏关系(下同)。第8小节要注意段落呼吸,第9小节右手双音不要弹成“分割式”的块状,可用贴键弹法的半连音弹出渐强的走句。第12小节尾处要呼吸,第13小节有重新起始音乐的感觉。第19小节是再现段落的开始,音乐语气要有所强调,但不失dolce的韵味。第二乐章在dolce的饱满情绪及美妙的意境中终止。 第三乐章是非常活跃的速板(vivace),弹奏中要始终保持八三拍子的节拍律动特征。此乐章的主要技术课题仍然是连音与跳音的对比,连跳分明,连音圆滑流畅,跳音灵巧而富有弹性,是学习中进一步讲究的运指规格与技术目标。弹奏中要注意主题反复时的力度对比,第17-23小节要注意不同旋法及不同弹法的呼应式艺术口吻。左手分解和弦伴奏音型要突出节拍重音,均匀连贯面富有节拍起伏。右手第24-28小节音阶式跑句要严格指法,可用一次性的弹奏动作状态奏出,顺畅华丽,清晰匀致。第三乐章在强势的肯定与强调性音乐语气中结束,收尾的柱式主和弦可用“推弹式”断奏来弹。 鸣曲rar

只剩6天8小时了。

发给我听听看吧。

cheanshu@hotmailcom,或是我在线时hi我,传给我快一点。

谱好了,抱歉这两天头昏脑胀的,最后那个17两个音上面有圆滑音记号(slur)忘了写上去,请自己加,这是d小调的曲子,我用首调写的简谱(五线谱还要打),连前奏一共11小节,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再说吧。

这几天,我除了上课以外,都在电脑前,hi我传给你。 我没有你的邮箱,还是你给我我忘了??哎~~~头晕中~~~

其实也不是那么严格,就是你要突显出你所要表达的主题,在学校你就要表现出青春,活力,进取等精神。

下面给你介绍几个曲目你参考一下:

《四季》—《春》第三乐章……维瓦尔弟曲

维瓦尔弟的《四季》是经常演出的曲目,其影响力不可忽视。《四季》的每一首协奏曲前都加了一首十四行的诗,用以详尽地描述音乐所要刻画的每一个细节。第一首协奏曲《春》的第三乐章诗句是这样描述的:随着乡村牧笛的愉快曲调,仙女和牧羊人在他们所喜爱的盛景中共舞,以欢度灿烂的春光。

《e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科马珞夫斯基曲

这是一首e小调的协奏曲、乐曲中既有忧郁和悲伤的情感,又有对祖国赞美和热爱的歌唱性体现。

《送春肥》……赵薇曲

《送春肥》(又名《春耕乐》、《送肥忙》)——中央音乐学院赵薇教授作于1965年,她当年抱着建设中国民族小提琴教育事业的理想,向民族音乐学习,结合下乡生活感受而作的。

乐曲在演奏手法上大量借鉴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在音乐风格受河南梆子影响较大,具有浓郁的河南地方音乐特色。乐曲音乐形象鲜明、活泼生动,高亢爽朗,热情奔放,展现了一幅热火朝天、你追我赶、热闹欢畅的劳动场景。

《丰收渔歌》……李自立曲

星海音乐学院李自立教授作于1972年4月。乐曲吸收汕尾渔歌因素,以南海波涛为背景,描写了渔民们出海捕鱼,丰收归来的喜悦情景。全曲共分四段。第一段,钢琴引子在低音区作海浪般的滚奏,引出小提琴E弦上八度大跳的南海渔歌主题,并借用古筝琶音的演奏法,由慢到快,将乐曲一直推向高音区,仿佛眼前呈现了气势磅礴的南海波涛。第二段,如歌的行板,由引子的主题发展而成,表现渔民们唱着渔歌胜利返航。E弦上宽广舒展的旋律,转到G弦上则稍快些,形成不同色彩、速度的变换,恰似南海的波涛后浪推前浪,一浪高一浪。第三段,小快板,是第二段旋律的变奏。表现渔民们愉快劳动、载歌载舞的场面。2/4、3/4拍子的混合使用,重音在不同位置上交替出现,使乐曲的演奏富有弹性,充满活力。第四段,广板,将第二段旋律转调再现,突出“纵情歌唱”。乐曲最后结束于五声音阶琶音及颤音,安静的乐曲把人们带到富有诗意的海湾夜景之中。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雷振邦原曲 韩铁华编曲

这是一首改编得比较成功的小提琴独奏曲。乐曲的主体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改编者韩铁华在编写曲子的过程中,牢牢抓住民歌的基本主题,在充分发挥歌曲基本情绪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节奏、速度、调性等因素的种种变化以及变奏、展开等手法,大大丰富和深化了民歌的本主题和音乐形象,构成一首既统一又有变化,既富于深刻的抒情性和歌唱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小提琴演奏技巧的乐曲。这首乐曲由四个部分构成,即引子如歌的慢板,舞曲风格的快板和群舞场面的结尾。乐曲开始在G弦上奏出的引子,情绪深沉而激动…,是一首为大家所熟悉的小提琴独奏小品,因其优美动听的旋律而为广大小提琴爱好者和听众所喜爱的曲目之一。

《愉快的小牧民》……李自立曲

李自立教授作于1973年。此曲以蒙古族音调为素材,大量模仿蒙古族乐器马头琴的演奏法——抹音,描绘了牧区儿童歌唱幸福生活的情景。乐曲优美动听的旋律仿佛把人们带到了无边无际的大草原,那里有蓝天、白云、羊群,还有一群天真烂漫、活泼可爱、载歌载舞的孩子们。

《花儿与少年》(四季调)

这是根据青海民歌小调的音乐素材改编的曲子,传承了中国民歌中的艺术精华。乐曲节奏很规整匀称,连歌带舞的欢快情绪,表现出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劳动生活的情趣,音乐风格具有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

乐曲开始是一个引子,节奏自由,好象在唱山歌,召呼着姑娘和小伙子们,旋律风趣幽默,有很多滑音,演奏好这些滑音,是掌握这首乐曲风格的关键。乐曲的中段转为三拍子的节奏,与前面的节奏对比明显,旋律线条较长,但不失舞蹈的韵律感。乐曲最后又回到二拍子节奏,同开始一样风趣活波、亲切幽默,情绪更加热烈。欢快的节奏持续到最后以右手的拨奏和弦结束。

《山区公路通车了》……陈燮阳 王希立曲

这是一首很有音乐形象的小提琴齐奏曲,乐曲向人们描绘了一幅青年男女坐着欢快的汽车在新建成的山区公路上穿山越岭、一路欢歌笑语的热烈欢快的场面。乐曲中有模仿车轮滚滚声、喇叭声,飘忽在晴空的愉快歌声随着白云渐逝,飞奔的汽车正驰向山谷的大道,渐渐消失在幽静的山谷道路上。

《忆延安》……李自立曲

作于1973年。这是李自立教授又一首有一定叙事性质的音乐作品,以回忆当年红军艰苦的岁月,表现了穷人们在红军领导下闹翻身的喜悦以及对旧社会的回忆和控诉。全曲透着一段追忆、一股韧劲、一种坚强。乐曲配以生动、丰富的小提琴音乐语言,歌唱人民领袖,表达了红军到达陕北根据地后,解放区欣欣向荣的景象以及军民无比喜悦的心情。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陈钢曲

这是陈钢根据歌曲《美丽的塔什库尔干》,笛子独奏曲《帕米尔的春天》以及新疆塔吉克族的音乐素材而创作的小提琴曲。它吸收和借鉴了中国民间器乐曲一些特殊演奏手法和外国的现代作曲技巧,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音响色彩,描绘了塔吉克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腾场面和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乐曲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纵情高歌],先由钢琴奏出自由、甜美、清新的引子,仿佛把人们举到了辽阔的塔什库尔干草原,然后小提琴在E弦上拉出优美而富有歌唱性的主题,甜美的旋律犹如塔吉克牧民嘹亮深情的歌声。主题二次呈示后,乐曲更为起伏激动,然后模仿新疆“冬不拉”拨奏,由响到轻,渐趋平稳,恰似牧民手拨琴弦、跨马高歌,向远处驰去。乐曲中部插入了发挥小提琴技巧的华彩乐板。第二部分[热烈欢舞],时而用响亮厚实的顿弓,快速敏捷的跳弓,时而的铿锵有力的切分双音,并变化节奏、节拍,表现塔吉克人民的欢腾的舞蹈场面。最后小提琴飞速演奏十六分音符的主题。将音乐推向高潮。

《木屐舞》……萨拉萨蒂曲

《木屐舞》是萨拉萨蒂作曲的西班牙舞曲音乐中很有特点的一首舞曲。它节奏上进行得快、又有很多切分音,因此听起来很有力,音乐是伴随着踢踏舞的脚步,变幻突然又灵活生动。请大家留意,乐曲一段音列在高音出现以后,小提琴象吹口哨一样活泼放纵地唱了起来,这是小提琴演奏的泛音,它令音乐变得奇异多姿。整首乐曲令人感觉是:一旦音乐开始就再也不能停顿地轻快地舞蹈下去……。

《流浪者之歌》……萨拉萨蒂曲

这首乐曲有着强烈的吉普赛音乐风格和匠心独具新颖独特的技巧,一直受到世人的喜爱。全曲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引子在G弦上奏出C小调带有一种悲伤的情感。紧接着的一段是华彩乐段,反映这首乐曲鲜明的民族特点。第二部分把吉普赛人忧郁的性格进一步深化,旋律徐缓。第三部分小提琴加上弱音器演奏,曲调流露出吉普赛人四处流浪、卖艺的贫苦生活。旋律优美委婉动人,也让人们感受到它所包含的辛酸和痛苦。最后部分是快板,此刻没有了前面那种哀怒的情绪,而是爆发了火一般的热情,充分展示了吉普赛人豪放的性格和乐观的情绪。这种典型匈牙利民间音乐是一种兴奋激动、欣喜若狂的舞蹈。速度很快、演奏者的左右手拨弦,人工泛音、双音、跳号等演奏技巧,把情绪逐渐推向高潮,最后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辛德勒名单》……约翰·威廉姆斯曲

这是音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为影片《辛德勒名单》所创作的配乐,深具史诗的格局和撼人的情绪力量,这部**配乐作品无疑已经成为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这部配乐是一次经典且突破性的转型,约翰·威廉姆斯没有使用他个人擅长的大型交响乐,反而以小提琴独奏作为整个音乐的基调,使影片的配乐呈现一种感伤的怀旧色彩,也贴切地呼应了影片中带有纪录片气质的黑白摄影风格。

约翰·威廉姆斯在为这部影片配乐时,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选择了简练柔和的旋律。在短短的忧伤的引子之后,小提琴如泣如诉地奏出了主题乐段,这贯穿在全片中的哀婉动人的旋律,完全游离于画面之外,从宏观的角度刻划了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的心理历程。小提琴忧郁低婉的音调将残酷战争阴影下犹太人凄凉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灰暗的生命不能自主的年代,让我们愈发感到今日的阳光是多么的可贵。

《玛拉圭尼亚》……萨拉萨蒂曲

这是萨拉萨蒂又以西班牙音乐特点为素材写的一首世界著名的小提琴乐曲。一开始小提琴在G弦上演奏了一段声音幽静、嫩弱但不哀伤,充实而迷人的旋律,随着钢琴渐强的舞蹈旋律,小提琴把炽热的感情突然一下子倾泄了出来,左右手连续拨弦炫技的一段音乐,把热情奔腾的西班牙人舞蹈表现得淋漓尽致。激烈舞蹈后,小提琴用连弓演奏的一段32分音符急速而华丽、流畅而飘逸的旋律,仿佛让人们看到轻盈修长的舞蹈者又不停地轻快旋转着舞蹈下去。

《斑鸠琴与小提琴》……威廉·克罗尔曲

这是美国小提琴家、作曲家威廉·克罗尔(William Kroll)于1945年创作的一首由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曲,是一首有着传统美国民间小提琴演奏风格、散发着浓郁美国乡村音乐气息的优秀作品。乐曲情绪热烈奔放,节奏生动活泼,旋律抒情流畅,感情质朴单纯。对于听惯了欧洲古典风格小提琴作品的听众来说,克罗尔的《斑鸠琴和小提琴》的出现,犹如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沁人心脾。她以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华丽的演奏技巧在赢得了人们喜爱的同时,也成为了一首音乐会久演不衰的保留曲目,为世界小提琴音乐宝库平添了一首精品。

从音乐学的角度来看,这首无论在艺术性还是在技巧性上都毫不逊色于欧洲传统小提琴曲、而在音乐风格上又别具一格的美国小提琴曲就更显弥足珍贵。在世界小提琴音乐宝库中,美国音乐风格的小提琴曲实在太少了,所以这首作品更加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乐曲的第一段是一个活泼的快板,速度很快,每分钟达168拍,节奏生动,情绪欢快热烈,仿佛美国西部牛仔骑马奔驰在辽阔的牧场上的情景。第二段是一个速度略慢、节奏舒缓的抒情段,旋律甜美典雅,极富浪漫色彩,仿佛是对美好往事的回忆,把人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境界。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音乐的情绪更加高亢激越,扣人心弦,全曲在极活泼、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叙事曲》……波隆贝斯库曲

这是波隆贝斯库著名的小提琴独奏曲,具有强烈的罗马尼亚民间音乐特征。在罗马尼亚传记影片《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中,主人公于新年之夜在牢房铁窗内演奏这首深情而委婉的乐曲,窗外大雪纷飞,乐声哀怨缠绵、如泣如诉、凄婉动人,是小提琴音乐中不多见的感人作品,本曲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

伟大出自平凡,越是民族的音乐,就越没有国界,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的《叙事曲》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肤色,没有偏见,没有歧视。那优美而感伤的旋律向人们诉说着对祖国、对家园、 对心上人、对生命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深深眷恋,被誉为“外国的《梁祝》”。

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主题在小提琴低音弦上呈示出来,悠长伤感的旋律充满了愁绪。接着,经过快速华彩性走句的过渡,乐曲进入中间部,奏出了用五声性音调写成的主题旋律,纯朴明朗,那串串波音和流动的三连音,犹如憧憬和遐想之中连绵不断的思绪。这一婉转如歌的旋律在高音区的快速走句后又重复了一遍。随后,乐曲再现柔婉而伤感的第一部分。最后在低音区绵绵的忧思中终曲。

《美丽的罗斯玛琳》……克莱斯勒曲

克莱斯勒创作的三首维也纳风格小品中,属于“极品”的一首。罗斯玛琳是少女的名字与文学作品的人物没有什么联系。乐曲的主旋律是罗斯玛琳的形象音乐,一开始就出现,小提琴用轻快的连断弓奏出,表现出少女的轻盈、婀娜多姿般的可爱。乐曲中部加入爽朗的副旋律,全曲是三段体的圆舞曲,使人们仿佛看到一位拖着舞裙翩翩起舞的美丽少女的形象。

《安达露西亚浪漫曲》(作品22之1) ……萨拉萨蒂曲

× ×××× ××|× ×××× ××|这个节奏无疑可以把人们带入一个潇洒泼辣,无拘无束的音乐境界里去。这是一个舞蹈的节奏,但它同时伴随着的是热情奔腾的歌唱旋律。“安达西亚”的浪漫曲就是具有这种节奏特点的代表性的西班牙音乐。这首乐曲的旋律一开始就在小提琴G弦上奏出浓郁的声音充实而迷人;突然,旋律又象一跃而起,把那哀伤的情感如从心底爆裂出来一样,在E弦的高把位强烈地唱了出来,停在长音D上面。这时小提琴用有力的双音及和弦升入高音区,急切地以半音下滑,一下变成激昂的热情,象把所有炽热的感情一下子倾泻了出来,音乐进入全曲的高潮,舞曲的节奏越变越强烈,这时,如果您能和伴奏的吉他的舞蹈音型节奏糅合起来鉴赏,那么,这音乐的动力和潇洒就变得格外有感染力了。

《渔舟唱晚》……古曲 黎国荃改编

乐曲一开始就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中段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旋律不但风格性很强,而且十分优美动听,确有“唱晚”之趣。这是一首富有诗意画意的乐曲,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然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绝美画面。

精灵之舞 巴吉尼

一群活泼动人的小妖精,他们神出鬼没,古怪离奇,言行诙谐,引人发笑,有时还会作弄人。但是他们生性善良、乐观、又有生趣。这首《精灵之舞 》就是表现类似形象的一个小提琴音乐作品。作者巴吉尼是意大利提琴和作曲家。

首先音乐快速地开始,急速的节奏,好象一群小灵精突然间在舞台中央一拥而上。鲜明的节奏带出来的是十分活泼的音调,对于小提琴来说,时常引起我们自豪的是,它不仅能表现各种情绪,也同样可以模仿各种乐器不同性质的音响。这个活泼跳跃的单调,是用一种特殊的跳弓——小鼓捶弓法(弓在弦上象用鼓捶打小鼓一样自然弹跳)清脆地奏出的。乐曲有着回旋曲的结构,各个调性间转来换去,音调的谐谑性,简直就象在故意作怪、作鬼脸、逗人发笑。音调通俗易懂,一听就能记住,给人直观的印象是跳来蹦去没有片刻稳定和安宁——小妖精的活泼姿态,给人快乐和生动的感受,并不因为写的是“灵精”,鬼魂就一定让人感到阴森恐怖,而是高兴活泼的情绪。

希望你会喜欢

 卡农曲

 我们最熟悉的卡农作品乃是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的《D大调卡农》(Canon and Gigue in D),也称作《帕赫贝尔的卡农》(Pachelbel's Canon)。

 此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仅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从头到尾也仅有两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这段音乐虽然不断回旋往复,但其旋律之美不让人觉得单调,反而感觉动听悦耳。

 现在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卡农,如小提琴独奏版、弦乐四重奏版、钢琴独奏版、钢琴四手联弹版、竖琴独奏版、长笛协奏版、铜管合奏版、陶笛独奏版、吉他独奏版、美声无伴奏合唱版等诸多版本。

 其中钢琴独奏版又以乔治·温斯顿改编的版本最为著名。

 ○ 此曲由于**《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配乐而广为人知。

 ○ 韩国**《我的野蛮女友》中采用了此曲的改编版—乔治·温斯顿(George Winston)的音乐专辑《December》中的《帕赫贝尔的卡农变奏曲》(Variations on the Canon by Pachelbel),更使之风靡一时。

 ○ 此曲还作为代表人类文明的成就之一,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通过人造卫星送入太空。

 ○ 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剧场版,亦用上此曲的弦乐版作为配乐。

 ○ 动画Kanon京都版的第24话亦有使用此曲,并用此曲解释标题

 ○ 港片《十分爱》爱情文艺片里,高潮部分也采用到了cannon曲子。

 作品里用到卡农技巧的曲子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巴赫-《五首卡农变奏曲》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威尔第-歌剧《命运之力》序曲

 拓展

 正格卡农

 主句和答句在方向上、节奏上完全一致,一般根据它们之间的音程距离称呼,如同度卡农、四度卡农、五度卡农等。在正格卡农中,除同度、八度外,其他音程的卡农常用自由模仿,以免形成调性重叠;其中四度、五度卡农除用自由模仿以保持调性统一外,也可采用严格模仿,使答句转入下属调或属调。

 变格卡农

 答句是主句的变形。若将主句的时值成倍扩大,则成增时卡农,反之,则成减时卡农;若将主句各音作反向的模仿,称为倒影卡农或反向卡农,若将主句各音出现的次序颠倒模仿,称为逆行卡农或蟹行卡农,答句若为主句之逆行并倒影者,称为逆行倒影卡农。

 二重或三重卡农

 即同时有两对或三对不同旋律的卡农进行

 无终卡农

 即卡农的结尾与乐曲开始相衔接而使音乐循环不已者

 有终卡农

 即答句不再进行模仿,另加结尾部分以构成终止者。

 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

 卡农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轮唱」,原意为“规律”。指的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声部,数个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缠绕,而声部几乎是单调意义上的重复。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至极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就叫作“卡农曲”。卡农Canon虽不像浪漫派作品那样高潮起伏、惊心动魄,但在看似反复平常的进行中,却交相共鸣出多种音色效果。平凡的韵律脉动着瞬息万变的`生命力,如同天使一般让人迷醉和沉静。我们熟悉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卡农出现于十三、十四世纪。后人常采用古代曲调作为卡农主题。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十九世纪的交响曲、奏鸣曲也常用卡农手法,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简单的讲,卡农〈canon〉是一种作曲手法,意思是「同样的旋律间隔两拍或一小节、两小节不等先后演奏」。

 “卡农”就是根据严格模仿的原则,用一个或更多的声部相距一定的拍子模仿原有旋律的曲式。至于用什么乐器,几个声部,就要随作曲家的便了,一般来说,2-6个声部就差不多了,要是非有人写个几十个声部也未尝不可,倒是现代音乐里常有的事。卡农是最基本的复调音乐的一种,一般好多作曲家在学复调音乐时都要作一大堆卡农去练习技巧,不过都是练习罢了,编了号算作品的好像不多,而且是什么乐器都有,兴德米特的教程里就有不少,长笛和钢琴的,中提琴和钢琴的……在许多地方都可以听到卡农,不只是帕黑尔贝尔的那首,想必巴赫也有不少的卡农,只是我没听过巴赫的作品,不好去胡说。好多的交响作品里都会有用卡农的技巧作的部分,只是没有单独提出来像帕海贝尔那样单独算作一首作品罢了。顺便提一句,卡农也不是非要把旋律一点不差的模仿下来,可以加快和放慢节奏(这一点在帕海贝尔德猕农中应当能够看到),还可以做倒影处理。

 除伟大的帕赫贝尔卡农以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卡农,其中不乏名家,如:巴赫写过一首古钢琴变奏曲,叫做《戈尔德堡变奏曲》(即《哥德堡变奏曲》),包含一首咏叹调和三十个变奏,其中第3, 6,9,12,15,18,21,24和27变奏都是卡农,除了第3变奏是同度卡农外,其余八个变奏,依次把旋律移高或移低2度到9度进行模仿。比才作曲的《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中的《洛朗多尔舞曲》第一部分,构成了两声部的八度卡农,旋律先由双簧管、单簧管和小提琴齐奏,两拍以后,大管、圆号、中提琴和大提琴把旋律移低八度进行模仿。近代歌剧中的重唱曲和合唱曲,也常采用卡农的形式。如贝多芬的歌剧《费台里奥》第一幕中的四重唱,就是一首四部卡农。在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第二幕第二景中,一对朋友连斯基和奥涅金变成了仇人,他们在决斗之前,也唱了一首卡农。在古典音乐常识中,卡农和赋格一样是一种复调形式。

 不管雅也好俗也好,我们都将迷失在螺旋的阶梯上,拥抱那渗入骨子中的美。

 “G大调浪漫曲”

贝多芬作于1802年的《小提琴与乐队浪漫曲二首》中的第一首(OP40),G大调,行板,用回旋曲式写作。回旋曲主题由无伴奏小提琴呈示出宽广深沉的双音旋律,乐队加以重复,此后由两个插部与主题相交替,第一插部温柔亲切,第二插部活跃欢快,每一个插部之后再现主题。

“浪漫曲”原是来自于西班牙的抒情声乐曲,因具有悠长优美的旋律,易引起听者遐思和浪漫情怀,故名。18、19世纪产生大量器乐浪漫曲,都以其原有特性书写,贝多芬此曲亦依照浪漫曲的声乐特性写作,主题和插部都为抒情、富于歌唱性的旋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877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