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掉曾经爱过的人读什么书好?

忘不掉曾经爱过的人读什么书好?,第1张

因为一段爱情,因为一个爱过的人,最好读一下这两部作品,一部是,穆斯林的葬礼,一部是边城。

《穆斯林的葬礼》,这部小说以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的沉浮为主线,穿插了三代人不同的命运,其中以第二代韩子奇和第三代韩新月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二战期间,韩子奇和梁冰玉困守英国,梁冰玉不幸失去了恋人,转而向自己的姐夫寻求安慰。

战争一打就是几年,当战火停下来,俩人的感情已经逾越道德,并有了一个私生女韩新月。梁冰玉不能回去面对姐姐,只能远走高飞,谁知道女儿长大后也同样遭遇了爱情悲剧,爱上自己年轻英俊的老师,最后却因病死去。

觉得这本书最大的看点,就是将人物的情感和时代的巨轮结合了起来,既是爱情的史诗,也是时代的镜子,同时还讲述了人性的挣扎。

经典台词为

我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享受了作为一个人的权利,死而无憾,永远也不后悔!无论遭受什么样的冷眼、诅咒,承担什么样的罪名,也不后悔!因为天地之间有一个人理解我、爱着我!我满足了……

《边城》作者是沈从文

这本小说,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描写爱情的经典,说它是经典,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它还原了爱情的纯粹简单。

傩送和翠翠的一见钟情后,傩送痴心不改,翠翠后知后觉,但无论如何,他们在心中默默惦念着彼此,并且这一惦念,就是一生。

最喜欢的是大佬,为了表示对翠翠的爱慕,对二佬傩送说自己可以放弃一座碾坊,只为陪翠翠撑船,做一个摆渡人,但是傩送面不改色的说了一句:

“大佬,你信不信这女子已经有了心上人了?”

这种自信,就是爱情。虽然故事的最后并不圆满,傩送走了,翠翠日夜守在河边等候,但正如作者所说,他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他也许明天回来。爱情,是流年里的运气。

经典台词有:

水是各处可流的,火是各处可烧的,月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

  爱情就像北极上的冰屋,随时充满了奇妙的 故事 ,是那么的浪漫唯美。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唯美浪漫甜蜜 爱情故事 ,希望大家喜欢。

  唯美浪漫甜蜜爱情故事篇1:沈腾 相伴12年,有爱的日子不烦恼

 4年前,凭借中央电视台 春节 联欢晚会上的小品角色“郝建”,沈腾一举成为“喜剧新星”;4年后,国庆档**中的“黑马”——《夏洛特烦恼》又让他成为喜剧片演员;趁热打铁,2015年年底,由他主演的**《一念天堂》将再闯贺岁档。从小品艺人,到如今的票房新贵,沈腾正成为“复合型人才”。光环之外,他却陷入了无比的烦恼中:“**中,经过了时光洗礼,男主角夏洛终于找回初心,懂得了谁是自己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人。可对王琦,我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说愧疚都脸红!”终于,2015年11月3日他向与他爱情 长跑 12年的女友王琦求婚成功。这就是沈腾,一个为爱痴狂、一直烦恼的“沈二大爷”。

 “坏孩子”说爱,

 屁股决定脑袋

 2002年10月的一天,解放军艺术学院的表演课上,正在读大四的沈腾被老师指派和小师妹王琦搭档排练小品。王琦饰演“生气的妻子”,她拿着鸡毛掸子,叉着腰站在凳子上骂“老公”沈腾。正骂得投入,沈腾突然大喊一声:“王琦,你注意一下形体,屁股怎么总撅着赶紧给我收回去!”王琦满脸通红,又羞又恼地回击:“ 报告 师兄,收不回去,我屁股天生就这么翘!”大家一阵哄堂大笑,沈腾也贱兮兮地笑了。

 一下课,沈腾跑到王琦面前,觍着脸要电话:“师妹,给个电话,以后师兄好指点你啊!”王琦歪着头瞅了瞅沈腾,抿嘴一笑,报出了电话号码。其实,王琦早就见过眼前这个师兄,那时表演系的师兄师姐们排练舞台剧,沈腾扮演一个“狗仗人势”的厨子,拎着大勺连扇男主角三个嘴巴,演得特欠抽,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很多人还觉得不过瘾,这些人中就有王琦。但王琦只是欣赏沈师兄的喜剧才华,完全没有别的心思。作为好学生,“坏孩子”沈腾完全不是她的“菜”。

 出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沈腾从小嘴贫好动,高中 毕业 后还是疯玩,已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的姐姐见他无理想无追求,便对父母说:“让他去考解放军艺术学院吧,不管怎么样以后还能有个饭碗。”于是,急训几个月后,沈腾揣着“端铁饭碗”的梦想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

 与沈腾完全不同的,是王琦的“好孩子”人生。川妹子王琦从小学习舞蹈,15岁进入四川武警总部文工团,之后成为文工团的台柱子,一路斩获多项大奖。17岁那年,王琦决心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进一步深造,并以优异的成绩拿下表演系的公费生资格,成为沈腾的小师妹。

 两个人根本不在一个星球,却因“屁股事件”火星撞地球。那之后,沈腾常变着花样找理由接触王琦,而王琦也慢慢发现,这位师兄虽然嘴贫贪玩,但喜剧天赋好得无法让人忽视。

 2003年3月,“非典”肆虐,学校封校了。沈腾被憋得乱蹦,便在学生会鼓动举办“非典晚会”。两周后,晚会如愿举行,沈腾装模作样地当着“总策划”,而王琦,则在晚会上大露了一手,和搭档跳了场踢踏舞。那神采飞扬的模样惊呆了沈腾,晚会还没结束,他就已经抓心挠肝:“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可怎样才能跟王琦搭上话”纠结来纠结去,他决定用玩笑来探探路。晚上12点多,沈腾趴在被窝里给王琦发了一条短信:“姿势不对,起来重睡。”

 王琦正睡得迷迷糊糊,突然收到这么一条短信,脑子一时短路了,回复说:“师兄,你是不是发错了我是王琦。”一向脸厚嘴贫的沈腾羞得立刻关了手机,将头蒙进了被子。直到第二天中午,他才磨磨叽叽地对王琦说:“对不起,我……发错了。”看着一向闹腾的沈腾变得吞吞吐吐,聪明的王琦明白了。

 几天后,沈腾和几个朋友聚会。憋着一肚子纠结的沈腾将自己灌了个大醉,然后他哆哆嗦嗦摸出手机给王琦打电话,让她过来玩。王琦脸皮薄,找各种理由百般推脱,最后,沈腾急了,“刷”地站起来:“来吧来吧来吧!哎呦我的屁股!”原来他起身过急,一个踉跄“啪”地摔地上了。王琦从电话中听到不对劲,也顾不得再矜持,拎着外套就冲了出去……

 就这样,没有 情书 ,没有玫瑰,没有“我爱你”,王琦就成了沈腾的女朋友。两人从相识到相恋,无厘头地总与“屁股”剪不断理还乱。所以,2007年两人闹分手时,王琦悠悠地叹气:“你就当是,屁股决定了脑袋。”

 “二大爷”谈情:

 没事,有哥呢

 两人相恋后,王琦对沈腾呵护备至、百依百顺。沈腾跟兄弟们热火朝天地在网吧联网打游戏,王琦就干坐在一旁陪着他。困得不行了,她就枕着胳膊趴在网吧的桌子上睡,左胳膊麻了换右胳膊,右胳膊麻了再换回左胳膊。有一次,她换了无数回胳膊后,连沈腾都看不下去了,他将四把椅子拼成一排,摸着王琦的头说:“媳妇儿,我给你搭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床!”

 毕业后,沈腾进入“开心麻花”剧团,但“开心麻花”的首部作品演出便遭遇了票房滑铁卢。最惨淡的时候,一场只卖出去了7张票。万般无奈之下,团队决定停演退票,几个主要领导在雪地里一字排开等观众来,然后一一给观众退票、赔礼道歉、报销往返路费。这种惨淡的状况也直接影响了沈腾的心态,那几年,除了基本的演出外,沈腾一直在“混”:睡大觉、泡网吧、打游戏。

 而王琦完全就是“操碎心的家长”。除了要照顾沈腾的饮食起居,她还有学业、演艺工作要兼顾。学业上,王琦不允许自己任何一科排名第二。加上沈腾演话剧的收入有限,王琦还要承担经济压力,最繁忙的时候,她一年半间接拍了5部影视剧。2006年9月,王琦担纲电视剧《马鸣风萧萧》的“女一号”。戏份重,又是第一次拍古装戏,王琦压力很大,拍片的3个多月里没有睡过一次好觉。等她回到北京时,却发现,沈腾还是吃饭、睡觉、打游戏。

 王琦忍了又忍,直到一周后,沈腾因为游戏里打架的事,竟然着急上火,嘴角起了一串泡。王琦见状,哭着说:“跟你吵架的时候,我再怎么生气你也不上火,照样吃饭,照样睡觉;我在旁边哭得不行,你一样不管不顾。现在为个破游戏,你居然上火了,你干脆跟游戏过好了!”

 2007年春节,回到四川老家的王琦向沈腾提出分手。她流着眼泪给沈腾发了一条短信:“你有没有想过我要什么我要的是钱是权还是一个男人的关心和照顾”收到短信的沈腾愣了,一时间竟不知如何作答。

 春节期间,沈腾一直待在屋子里,反省相恋4年来自己的所作所为。生在阳光下、长在呵护中的他第一次发现,原来当男友自己竟是这般的不合格!

 他开始试着关心王琦,天冷了,就给王琦发短信让她添衣;王琦一个人回北京,他一路叮嘱路上小心。2008年情人节前夕,沈腾想起他从没做过什么浪漫的事。这天,他掏空了口袋,特意去商场为王琦买了一串彩金的手链坠,再一路寻找合适的手链绳,一颗坠子一颗坠子细心地串上。串好后,他给王琦打电话约见面,被拒绝后依然固执地在网上等候,直到晚上12点王琦外出归来。看着沈腾依然亮着的QQ头像,王琦心软了。当沈腾把手链送到王琦面前时,他什么也没说,而王琦却“哇”地痛哭失声……

 仿佛一夜间,沈腾突然成熟了,不再偷懒耍滑,不再睡大觉混日子,不再逃避生活的种种压力。2009年,他成功编导出话剧《乌龙山伯爵》,并和演员马丽携手合作,从此,“沈马组合”成为黄金组合。

 2012年春节,沈腾一路披荆斩棘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舞台,凭小品《今天的幸福》中“郝建”的形象出现在观众的面前。临上场前,搭档艾伦跟他说:“哥,我紧张!”沈腾很镇静地安抚他:“没事,有哥呢!”结果一下台,沈腾就胃痉挛了。当他勉强调整好状态走出大楼时,电话响了,是王琦。“没事,我好着呢!不紧张!很成功!”他捂着肚子,提高音量故作兴奋地冲电话那端汇报战果,一回头,却发现王琦默默地站在他身后。王琦又掉下了眼泪,而沈腾则宠爱地摸了摸她的头发:“没事,有哥呢!”

 春晚首秀后,“郝建”成了沈腾的代名词,而“没事,有哥呢”则成了王琦爱情的注脚。年底,央视春晚节目组再次找到沈腾,邀请他再登春晚。沈腾决定:排个小品,带媳妇一起上春晚!当他把节目脚本放在王琦面前时,王琦惊得眼睛瞪得老大,一时间竟不知如何言语。倒是沈腾,拿出“郝建”式贱兮兮的表情:“媳妇儿,看看哥是如何搞定春晚的!”

 “纠结帝”求婚:

 靠近我温暖你

 2013年2月9日,沈腾和王琦出现在春晚小品《今天的幸福2》中,而王琦的那句“我我是郝建的内人,建(贱)内!”是沈腾故意添上去的一句“梗”。之后,但凡采访,沈腾都会很坦然地说:“小品中的建(贱)内,生活中真的是我的贱内,我们在一起10年了!”

 从业以来,沈腾一向低调,鲜少接受采访,更不喜欢谈论私生活,突然如此“跑马圈地宣示主权”让很多朋友不解。每每有人问起,沈腾都会说出小品中的那句调侃:“郝建(好贱)郝建(好贱),多暴露我性格啊。”

 2014年8月,七夕前一天,在微博中频发 搞笑段子 之余,沈腾隔空喊话王琦:“你敢不追随我踏上‘逗比’这条不归路嘛,节日快乐!”这惹得一众网友们齐刷刷打趣:“这恩爱秀得太高调啦!”

 打趣之余,大众也渐渐理解了沈腾“高调”后的苦心。自从“郝建”走红后,沈腾的工作越来越多。这年,除了继续“开心麻花”的话剧制作,沈腾开始尝试带领团队冲击大银幕。每天埋首于**《夏洛特烦恼》的筹备和摄制中,有段时间他每天回到家时都已是午夜,和王琦的联系主要靠手机,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早点睡吧”。有一次,当他再次晚归,王琦蜷缩在沙发上睡着了。看着王琦睡梦中安静的小脸,再看看窗口亮着的那盏灯,沈腾突然感觉伤感又揪心:“这就是我要好好守护的一切。”

 沈腾的一言一行,王琦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也和沈腾的黄金搭档马丽成了闺蜜。2015年春晚之后,“沈马组合”绯闻满天飞,沈腾无奈,想了一个“损招”:将一直保护着的王琦拉出来出镜,也向大众证实了传闻中的“12年女友”。

 2015年7月25日,在东方卫视喜剧竞赛秀《欢乐喜剧人》总决赛上,王琦坐在观众席中,为沈腾和马丽加油鼓劲。当沈腾、马丽表演完“吻戏”后,王琦上台就大肆调侃:“你刚亲了马丽,回家先把嘴洗洗!”台上台下顿时一阵哄堂大笑……

 沈腾在**《夏洛特烦恼》中为王琦设计了一个角色,让她与自己一同见证事业的大转弯。9月30日,**上映,一周内便成为“票房黑马”。之后的采访中,沈腾总会很自豪地补上一句:“我媳妇儿也客串了哦!”

 “媳妇儿”亮完相,沈腾又将准岳父母拉到了台前。2015年10月,沈腾出人意料地参加录制江苏卫视《女婿上门了》,展现最真实的和岳父母相处的状态。沈腾给出的理由是:“平时工作太忙,都没时间陪两位老人,觉得挺遗憾,这次录节目正好可以弥补。”节目中,沈腾与王琦的父母相处得非常融洽,二老也多次表示希望沈腾与王琦早日把婚事订下。其实,对于如何求婚,沈腾一直暗暗打算着。

 因为王琦凡事追求完美,所以沈腾想给她一个完美的求婚,却一直没找到最心仪的求婚方式。在苦思冥想十几天后,沈腾有了主意。11月3日晚,《女婿上门了》在四川省成都市欢乐谷录制,沈腾打着给王琦父母过35周年结婚纪念日的幌子,把王琦约到了拍摄现场。8时许,水边的电子大屏幕突然亮起,播放着沈腾和王琦幸福生活的照片,**《夏洛特烦恼》中的主题曲《一次就好》温暖响起,“世界很小,我陪你去到天涯海角……”

 沈腾跪地向王琦表白:“为了今天的这一刻,我准备了很多天,很多想说的话,现在脑子都蒙了,只记住一句,那就是:嫁给我!”王琦激动到泪流满面,她大声回答:“我愿意!”

 终于,在爱情长跑12年后,一直被朋友们称呼为“纠结帝”的沈腾如愿抱得美人归。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

  政治家王安石

  历二年(1042),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历任签书淮南(扬州)节度判官厅公事、知鄞县(今浙江宁波)事、舒州(今安徽潜山)通判,一度调开封任群牧司判官,旋又外调知常州事、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公事,继召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多年的地方官经历,使王安石认识到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宋封建统治所面临的危局是“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因此,王安石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以历史上晋武帝司马炎、唐玄宗唐玄宗等人只图“逸豫”,不求改革,终于覆灭的事实为例,王安石对改革抱有士大夫群中少见的紧迫感,大声疾呼:“以古准今,则天下安危治乱尚可以有为,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要求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不然,汉亡于黄巾,唐亡于黄巢的历史必将重演,宋王朝也必将走上覆灭的道路。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熙宁初,王安石以翰林学士侍从之臣的身份,同年轻的宋神宗宋神宗议论治国之道,深得宋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指出“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更重要的是,王安石在执政前就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曾经指出:“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而“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趋农为急”。在这次改革中,王安石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认为,要发展生产,首先是“去(劳动者)疾苦、抑兼并、便趣农”,把劳动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那些游手好闲者也回到生产第一线,收成好坏就决定于人而不决定于天。要达到这一目的,国家政权需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从上到下的改革。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诸如农田水利、青苗、免役、均输、市易、免行钱、矿税抽分制等一系列的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王安石亲自撰写《周礼义》、《书义》、《诗义》,即所谓的《三经新义》,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教材。

  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特别是由于变法的设计者王安石与变法的最高主持者宋神宗在如何变法的问题上产生分歧,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加上变法派内部分裂,其子王雱的病故,王安石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政局的逆转,使王安石深感不安,当他听到免役法也被废除时,不禁悲愤地说:“亦罢至此乎!?”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变法

  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并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在改革中,他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启迪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得胜的旧党一下子失去了攻讦的对手,一党一派一条心的日子士大夫是过不下去的,于是内部又分裂为“洛党”“蜀党”和“朔党”三党,彼此之间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分歧互相谩骂,势同水火,比当初同新党的斗争还要激烈。

  为了国家的富强,经济的昌盛,中国古代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和有为的政治家,无不变法图存,经历着辉煌与失败。这里面,有悲剧的英雄,有名标青史的能臣和帝王,也有曾经叨扰千古骂名的历史过客。王安石,便是这样一位历史的过客,留下了印迹,留下了身后的是是非非,却并没有留下辉煌。要说有辉煌的话,那也是文学,而非政绩。

  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王安石入为三司度支判官,感于北宋积弱积贫的现状,遂向宋仁宗建言:要求变法以图强。乐于守成,而不思创举的赵祯并不以他的建言为意。直至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即神宗即位的第二年,王安石才被从小喜读韩非子,热衷于变法理财的赵顼拜为参知政事(副宰相),翌年升任宰相,开始推行变法的主张。其均输、青苗、方田均税、农田水利、免税,市易诸法,利在理财富国;保马、保甲、将兵诸法利在精兵简政,便利于民。王安石处于“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良好用心,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决心两度罢相,不避艰险,推行新法,结果,劳心费神,事倍功半,不但没有取得变法的成功,反而在众多大官僚的反对声中,在自己阵营不断的内讧和分裂中,在宋神宗的疑虑和以贤德著称的曹皇后(仁宗妻)、高皇后(英宗妻)、向皇后(神宗妻)的干预下宣告了变法的失败,并于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再度罢相,从此逐渐淡出政治舞台。后来,以蔡京为首的新党虽然打着王安石变法的旗号,继续推行已经变味,而成为新兴官僚集团敛财扰民的工具的新法,并设元佑党人碑迫害当时反对新法的一代名臣,却也因为贪污腐败,蝇营狗苟,为天下所不齿,最终成为断送北宋江山的乱臣贼子,自己遗臭万年,也累及王安石,遭逢了千年的骂名。

  有良好的愿望和动机,并不一定就产生良好的结果。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可以作为这一论断的注脚。古来变法,实际上所要解决的就是四个字“理财、用人”。理财为了富国强兵,是变法最基本的需求;而用人则关系到财理到哪里去了,实际关系到变法的成败。王安石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用人的问题,因此,他的初衷很好,措施也不能说不得力的变法却没有收到应有的结果,反而成为新兴官僚集团搜刮地皮,扰民害民的工具,大悖于王安石的良苦用心,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不管当代的历史学界怎样诽谤反对新法的韩琦(前宰相)、富弼(知延州,抵御西夏,守护西北疆土的能臣,前宰相),司马光(伟大的史学家,个人品行无可挑剔者),文彦博(枢密使、一代诤臣),范纯仁(范仲淹子,得乃父真传),甚至苏轼兄弟,都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即,几乎宋史上有名的一代名臣,他们在其他方面都堪称泰斗、干才,在个人品格上也足可以光照千秋,怎么不约而同地都成了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呢?后妃史上,贤德自守,不逾闺训半寸、无人可以企及的曹后、高后那样深明事理的女主,怎么也加入到本来有利于赵氏统治的变法的反对者之列呢?简单地用大地主、大官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联合反对重在抑制豪强兼并的新法,从而导致了新法的失败,这是不科学的,至少是违背了历史事实本身。

  纵观王安变法的用人,基本贯彻着党同伐异的干部路线。只要是口头上坚决拥护新法,并且不惜矫枉过正地推行他所以为的新法的后进,不管其人品怎样,节操如何、是否有胸襟为了终极目标,就能虚怀若谷地博采众家之益言,忍辱负重地团结同人,目标一致地坚定地走到底,都是王安石信任重用的对象。而恰恰是这些人,大多处于政治投机的动机,并不真心拥护变法改革,只是借用这一终南捷径,来实现自己飞黄腾达,青云直上的目的而已。曾布是王安石推介为主管变法的司农寺的少卿,也是青苗,市易诸法的参与制定者,但在朝臣,后党一致反对下,神宗对变法有所动摇时,即联合另一个市易法的倡议人魏继宗攻讦实施此法的王安石的另一个得力助手吕嘉问,止此一点,可见曾布,魏继宗人品之一斑。首倡差役诸法害农的前三司使韩绛(王安石第一次罢相继为宰相,继续推行新法者)与王安石得力助手吕惠卿多有不和,王安石复相后,又于市易司用人与王安石意见相左,自请辞职外任知州。王安石荐用吕嘉问为市易司,又为吕惠卿所不满,双方时有芥蒂,为王安石子王雱所知,雱仅指示御史中丞邓纨上书弹劾吕惠卿在华亭县借富民家财置田产,由县吏收租,“交接贪污”,致使吕惠卿罢政,牵连同人章淳,使王安石又失两臂膀。这样一个临时拼凑的,貌合神离的变法集团,个人品行又可以时时为人添加攻讦、弹劾的理由,怎能不让王安石内外交困,陷于两难之境呢?

  接任王安石宰相的枢密使吴充,是王安石的儿女亲家,却不心许新法,率先变更。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竟然与前宰相富弼女婿冯京联合支持言官郑侠上书攻击吕“惠卿朋党奸邪”。闲居洛阳四年的司马光上书言及新法弊端,一是青苗钱,使民负债,官无所得。二是免役敛钱,养浮浪之人。三是保甲扰民。至少是触到了新法在推行过程中,官吏变本加厉,使该法变质的实际。在外有强大政敌,内部又涣散离心离德的情况下,独木难支的王安石只有息政败北,哪里能有其他的选择?至此,新法便成了蔡京六贼(高俅、童贯、王黼、朱缅、李彦)揽财害民的工具,致使天下纷扰,民不聊生,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使王安石多少年蒙受了不白之冤!

  假如王安石能开诚布公地与韩琦、富弼、范纯仁、司马光、文彦博这些当年的改革者、智者作倾心之谈,以国之根本打动他们,相信这些名臣大多数决不会抱残守缺,坚持腐朽之见,仅以利己来论国事。因为,他们毕竟不是贪赃枉法、利禄熏心的腐败官僚。王安石在建立改革的统一战线方面首先失之偏狭,以至树敌过多。假如王安石在用人上,听其言而观其行,坚持用人唯贤的路线,而不是党同伐异,至少,新法在实行过程中便不会变味,变着法儿来扰民,成为某些打着变法之名来营私舞弊,肥了私囊的新贵们翻云覆雨的工具。名臣们一致反对王安石变法,恐怕很大程度在他的用人上,他所任用的一些人,为名臣们所不齿,自然不屑与之为伍。而且,像苏轼兄弟也不是一概反对变法,否则便不会有“司马牛”的故事了。

  不管怎样韩琦的道德无庸置疑,但他的能力就有些问题了,在北宋西夏国之间的战争他是定难战区的司令官。他有个特点,就是屡战屡败,纵观宋史研究,就会发现韩琦的智商有些问题。在他的那个著名的“七条例”中的内容实在令人精神恍惚。他认为放弃植树国防(当然指变法后),放弃于高丽通商,护城河随它淤塞,城墙随它倒塌,人民随它痛苦,就会使辽国欢欣,不再找北宋麻烦。赵顼远小人奸佞(王安市)亲正人君子(他与司马光)就会使天下太平。我们真搞不明白一个爱国者为何用这样的措辞。文彦博,这个人没有民本思想,赵顼曾经对他说“小民们支持变法”。文彦博说“陛下是靠小民治国还是靠士大夫治国“。目光短浅之本质暴露无遗,我们真搞不明白为什末一位孔孟之道的坚持者为什末会如此反对孟柯的思想。北宋大多是诤臣,原因很简单,在北宋胡说八道的最严厉惩罚不过是远离中央,贬为地方官。这更可能是一种奖励,不仅既得利益不受损,而且还得到正值等好名声。这点宋做的不如唐,因为在唐朝人们必须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在那个年代出现魏征才是值得中国人欣慰的事。 范纯仁,(范仲淹子,得乃父真传)范仲淹的人品我一直有些怀疑,在语文书上范仲淹被描述成一个忠心爱国,敢于抗击西夏人的文戎双料英雄,其实这是一种避重就轻的说法。范仲淹在军事上是个外门汉,但对内宣传能力举世无双,他到定难战区不到一个月就开始宣传“小范老子(他自己)胸中百万甲兵不似老范老子(范雍)可欺'

  结果在他与韩琦的带领下宋军大败。范仲淹执政颇为玲珑,他的新政不怎末成功就放弃了(为了避免人身攻击)它可比王安石差远了。

  所以我们得出结论道德高尚并不代表能力强,而那些名臣的道德本身就有些迂腐。那些所谓的杰出的人不懂得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虽然他们的本意是好的单导致的结果很严重。如果不是王安石的变法,北宋可能连西夏都对付不了)后来在王安石的提拔下被送出了一位军事天才王韶,他是带领变法后的军队击败了西夏,收复了实现土番国200年的领土),更不用提女真了。

  文学家王安石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他反对西昆派杨亿、刘筠等人空泛的靡弱文风,认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县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也。”(《上人书》)正因为安石以“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创作的根本,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等。

  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这些文章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上仁皇帝言事书》,是主张社会变革的一篇代表作,根据对北宋王朝内外交困形势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完整的变法主张,表现出作者“起民之病,治国之疵”的进步思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在叙述并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的同时,尖锐地提示了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问题,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利建树,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它对第二年开始施行的政,无异吹起了一支前奏曲。《答司马谏议书》,以数百字的篇幅,针对司马光指责新法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事,严加剖驳,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措词得体,体现了作者刚毅果断和坚持原则的政治家风度。安石的政论文,不论长篇还是短制,结构都很谨严,主意超卓,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只用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刘熙载《艺概.文概》),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这时推动变法和巩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安石的一些小品文,脍炙人口,《鲧说》、《读孟尝君传》、《书刺客传后》、《伤仲永》等,评价人物,笔力劲健,文风峭刻,富有感情色彩,给人以显豁的新鲜觉。他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城陂院兴造记》,简洁明快而省力,酷似柳宗元;《游褒禅山记》,亦记游,亦说理,二者结合得紧密自然,即使抽象的道理生动、形象,又使具体的记事增加思想深度,显得布局灵活并又曲折多变。

  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罢相(1076年左右)划界而分为前、后期,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王荆公少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后为群牧羊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博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叶梦得《石林诗话》)。前期的诗歌,长于说理,倾向性十分鲜明,涉及许多重大而尖锐的社会,问题注意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替他们发出了不平之声。《感事》、《兼并》、《省兵》等,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描写和提示了宋代国势的积弱或内政的腐败,指出了大地主、大商人兼并土地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危害,提出“精兵择将”的建议;《收盐》、《河北民》等,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备受统治者迫、害压榨的悲惨遭遇;《试院中》、《评定试卷》等,则直接抨击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要求起用具有经世济国的人才;《元日》、《歌元丰》等,热情地讴歌了变法带来的新气象和人民的欢乐;《商鞅》、《贾生》等,通过对历史人物功过得失的价,抒发了自己的新的见解和进步意义。安石后期的隐居生活,带来了他的诗歌创作上的化。他流连、陶醉于山水田园中,题材内容比较狭窄,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抒发一种闲恬的情趣。但艺术表现上却臻于圆熟,“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味之,便沉沆瀣生牙颊间。”(《后山诗话》载黄鲁直语)和《泊船瓜洲》、《江上》《梅花》、《书湖阴先生壁》等诗,观察细致,精工巧丽,意境幽远清新,表现了对大自然美的歌颂和热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从诗体说来,安石的古体诗虽然多用典故,好发议论,但象《明妃曲》、《桃源行》篇,立意新颖,充满着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律诗则用字工稳,对偶贴切,但有时不免失于过多的雕刻。五绝和七绝尤负盛誉,“王半山备众体,精绝句”(《寒厅诗话》),“荆公绝句妙天下”(《艇斋诗话》)。他的诗对当代和后世都有影响,被称为“王荆公体”(严羽《沧浪诗话》)。

  安石的词,今存约二十余首。虽不以词名家,但其“作品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通过描写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壮景及怀古,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繁华兢逐”的腐朽生活,豪纵沉郁,被赞为咏古绝唱。它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开了苏东坡豪放的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

  从文学角度总观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里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但是,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还有一些诗篇,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

  王安石词集

  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南乡子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孤桐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明妃曲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曲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谢公墩》

  万事付鬼�,耻辱何足论。

  《岁晚》

  月映林塘淡,风含笑语凉。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携幼寻新的,扶衰坐野航。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

  《山行》

  出写清浅景,归穿苍翠阴。平头均楚制,长耳嗣吴吟,暮岭已佳色,寒泉仍好音。谁同此真意,倦鸟亦幽寻。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钟山晚步》

  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看余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千秋岁引》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耽阁!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菩萨蛮集句》

  海棠乱发皆临水,君知此处花何似凉月白纷纷,香风隔岸闻。

  啭枝黄鸟近,隔岸声相应。随意坐莓苔,飘零酒一杯。

  点评

  从诗体说来,安石的古体诗虽然多用典故,好发议论,但象《明妃曲》、《桃源行》篇,立意新颖,充满着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律诗则用字工稳,对偶贴切,但有时不免失于过多的雕刻。五绝和七绝尤负盛誉,“王半山备众体,精绝句”(《寒厅诗话》),“荆公绝句妙天下”(《艇斋诗话》)。他的诗对当代和后世都有影响,被称为“王荆公体”(严羽《沧浪诗话》)。 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作:“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图画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离骚》是屈原自叙平生的长篇抒情诗。它的名称有双重涵义:从音乐方面来说,《离骚》,可能是楚国普遍流行的一种歌曲的名称。游国恩曰:“《楚辞·大招》有‘伏羲驾辩,楚劳商只’之文,王逸注云:‘驾辩、劳商,皆曲名也。’‘劳商’与‘离骚’为双声字,或即同实而异名。西汉末年,赋家扬雄曾仿屈原的《九章》,自《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曰《畔牢愁》。‘牢’‘愁’为叠韵字,韦昭解为‘牢骚’,后人常说发泄不平之气为‘发牢骚’,大概是从这里来的。”(《楚辞论文集》)这一论证是确切的。屈原的创作是从楚国的民间文学汲取丰富的泉源,既然他的作品内容,“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黄伯思《翼骚序》),那末作品的名称袭用民间歌曲的旧题,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当然,这一句词并非有声无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引刘安的话,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骚》就是“离忧”,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劳商”“牢愁”和“牢骚”,都是一声之转的同义词,同样是表示一种抑郁不平的情感。《史记》本传说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足见标题是决定于作品的内容,而标题的音乐意义和作品的内容是统一的。“离忧”“离骚”以及“劳商”“牢愁”“牢骚”,都是双声或叠韵字所组成的联绵词,只是一个完整的意义。班固《赞骚序》说:“离,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王逸《楚辞章句》说:“离,别也;骚,愁也。”显然,他们都是在替司马迁“‘离骚’者,犹‘离忧’也”这句话做注脚,但却误会了司马迁的原意。又,项安世《项氏家说》说:“‘楚语’:‘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韦昭曰:‘骚,愁也;离,畔也。’盖楚人之语,自古如此。屈原《离骚》必是以离畔为愁而赋之。”也是把“离”和“骚”分成两个字来讲。把两个字义凑成一个词义,以致理解不同,纷歧百出,都是由于不明词性的缘故。

本篇原名《离骚》,到了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却称之为《离骚经》。他的解释是:“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这话的牵强附会,无待辨明。“经”,当然是经典的意思。《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把《离骚》下面加上一个“经”字,正如洪兴祖所说,“古人引《离骚》未有言经者,盖后世之士祖述其词,尊之为经耳。”(《楚辞补注》)又,本篇也有人简称之为《骚》,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就以《辨骚》名篇;甚至有人竟把屈原的作品以及后来模仿屈原的作品都称之为“骚体”。这也是原于王逸,因为他在《楚辞章句》里,把凡是他认为是屈原的作品概题为《离骚》,凡是模仿屈原的作品概题为《续离骚》。如《九歌》,题作《离骚·九歌》,《九辩》,题作《续离骚·九辩》。这些名称,虽然相沿已久,但并不合逻辑。复次,本篇也有人称为《离骚赋》。这起源于汉朝,因为“汉赋”的表现形式是从“楚辞”演化而来,所以汉朝人的眼光里,屈原的作品无一不属于“赋”的范畴。司马迁说屈原“乃作《怀沙》之赋”(本传),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的作品二十五篇,则更进一步都称之为“赋”。其实,“赋”到汉朝才成为文学形式上一种专门体制。称屈原作品为“赋”,由于受了汉朝人对“辞”“赋”的概念混淆不清的影响,是不恰当的。

关于本篇的写作时代,过去和现在都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据《史记》本传记载,是叙述在上官大夫夺稿,“(怀)王怒而疏屈平”之后。但这并不等于说,就是这一年的事;而只是说,《离骚》是屈原政治上失意以后的作品。这里所指的时间是广泛的。但《离骚》作于楚怀王的时代,这一点完全可以肯定。究竟是哪一年呢?远在二千年前的司马迁已经感到文献不足征的困难,而无法作出绝对的论断。当然,今天更不能加以主观的臆测。可是,在司马迁的提示下,如果作进一步的探讨,多少还可以寻找出一点关于这一问题的消息。我以为《离骚》既然是一篇抒情诗,而它的具体内容又属于自叙传的性质,则作品本身有关客观事件的叙述,个人遭遇的因由,情感上所表现的忧愤之深广,创作上所表现的气魄之雄伟,这一切,都透露了它自身产生的时期:既不可能是少时的作品,也不会是晚年的创制,最适合的那只有是四十左右的中年时期。篇中关于年龄的叙述,处处都证实了这点。我们试把篇首“恐美人之迟暮”,篇中“老冉冉其将至兮”,篇末“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其犹未央”等句综合起来,互相印证,就不难得出一个整体的理解:假如是三十以下的少年人,无论怎样多愁善感,也不会说出这样老声老气的话;但要把它作为五十以上的人的语气也不妥贴,因为那就谈不上“时亦其犹未央”了。屈原四十左右正是楚怀王的末期,当时楚国屡次兵败地削,怀王主张不定,楚国政府内部亲秦派和抗秦派之间的斗争非常剧烈。寻绎《离骚》文义和上述的时代背景,是完全吻合的。

本篇是屈原用血泪所凝成的生命挽歌,作品的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正反映了作者丰富而复杂的斗争生活,坚贞而炽烈的爱国心情;精神实质的内在联系,使得它成为天衣无缝,冠绝千古的名篇。可是后世读者的欣赏往往停留在音调的铿锵,词藻的瑰丽的上面。甚至有人认为“古今文章无首尾者惟庄骚两家”。说它“哀乐之极,笑啼无端;笑啼之极,言语无端。”(陈继儒语)这种似是而非的十分抽象的模糊概念,其结果必然陷于不可知论。关于本篇的主题思想及其篇章结构除了上面分段说明(见译注)外。兹提出下列几点:

第一,本篇以现实的火热斗争作为通篇的主题思想,它不但说明了屈原和贵族的腐化恶劣势力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且反映了他是怎样在残酷考验中战胜了自己思想里脆弱的一面,完成了他那种坚强的具有伟大悲剧意义的高尚人格。围绕着这一核心,层层深入。例如女媭、灵氛、巫咸三大段谈话,本身并非事实,只是表现屈原在现实斗争中曲折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他(她)们同样是同情屈原的;可是他(她)们的身分不同,表现在语气上的关切程度不同,而且论点也是各异的。女媭单纯从爱护屈原、关心屈原出发而说出娓娓动听的人情话,她只是劝屈原作明哲保身之计。处于这样黑暗的政治环境里,要想明哲保身是不容易的,那就只有消极逃避之一法;这正符合于战国时代盛行于南方的道家思想。灵氛回答屈原问卜之词,是为屈原的事业前途着想而提出的当时士的阶层社会意识的普遍诱惑。巫咸的语言表面仅仅是一篇不切实际的大道理,实质上则是以妥协代替斗争,为同流合污、苟合取容的作风和行为自己在思想上先找好一个防空洞。这正反映了屈原在思想上可能动摇的三个方面。对这,屈原都没有作正面的答覆:听了女媭的谈话以后,借“就重华以陈词”从理论上予以否定;回答巫咸的则是从具体情况的分析来粉碎其客观现实的根据;灵氛的诱惑,虽然引起了他暂时的动摇,可是伟大的爱国热情终于使得这种诱惑完全破产;而屈原也就在思想斗争中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样不但在表现手法上极尽变化之能事,而它主题的突出是如何的明朗而深刻!

第二,本篇在组织形式上一个最基本的特色,那就是现实的叙述和幻想的驰骋的互相交织;而这,又是被它的内容所决定的。诗篇一开始是从现实的叙述着手的,接着他就现实问题加以详尽的说明和反覆的剖析,可是精神上仍然找不到自己的出路;于是丑恶的憎恨和光明的憧憬,就使得他那迷离恍惚的心情进入一种缥渺空灵的幻想境界。随着幻想的开展,扩张了作者忧愤的深度和广度,驰骋着人生的炽热爱恋与追求。可是这幻想是无法脱离现实的,这就决定了幻想最后的破灭,它终于不得不回到现实而结束全篇。本篇的结构,就是这样统一起来而达到完满的高度。

第三,尽管幻想和现实交织,全篇的线索是分明的。作为本篇的具体内容是屈原的自叙生平;而屈原的生平是和楚国客观形势密切联系着的。伴随楚国客观形势的不断变化,屈原所采取的态度是怎样呢最初他满怀信心的提出“愿俟时乎吾将刈”,可是现实不允许他实现他的理想,接着就是“延伫乎吾将反”;再次,是“吾将上下而求索”;复次,是“吾将远逝以自疏”;而这都不可能,最后是“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了。这五句所标明的是思想发展变化的五个过程,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是紧紧相联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这样就很自然的划清了文章的层次;更重要的是,引出了贯串全篇的一条主要线索。从这一主要线索派生出来的其他各个方面的叙述亦莫不如此。例如:篇中以男女的爱恋象征理想的追求,始则曰,“吾将上下而求索”;继则曰,“哀高丘之无女”;继则曰,“相下女之可诒”;继则曰,“闺中既以邃远兮”;继则曰,“岂惟是其有女”;继则曰,“聊浮游以求女”。又如用芬芳的服饰,比喻自己的好修,遣词用意,也都是前后一贯,脉络分明,自成体系的。

参考资料:

http://postbaiducom/fkz=91740997

足球,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迄今为止,仍是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标准的足球比赛由两队各派10名球员与1名守门员,共11人,在长方形的草地球场上对抗和进攻。

国际足联世界杯(FIFA World Cup)简称“世界杯”,是世界上最高荣誉、最高规格、最高竞技水平、最高知名度的足球比赛,与奥运会并称为全球体育两大最顶级赛事,影响力和转播覆盖率超过奥运会的全球最大体育盛事

现代足球起源于英格兰,是伴随着近代工业文明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体育项目。自从它诞生那一天起,它就以它自己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人民的钟爱,英国人或许没有料到,他们的坚船利炮曾经游弋世界却没能征服世界,而源自于他们的现代足球却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里征服了世界,让无数人为之疯狂。在众多展示人类体魄与技能的比赛中,是什么原因使足球成为世界第一运动它摄人魂魄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

“足球即是战争。”

——在1988年欧洲杯击败宿敌德国后的记者会上,荷兰国家队教练里努斯·米歇尔斯(Marinus Jacobus Hendricus "Rinus" Michels)(1928年2月9日-2005年3月3日)热血沸腾地对来访的记者们这样说。这句话也和米歇尔斯所创造的全攻全守足球(Total Football)一样永垂在足球的历史上,也成为足球运动巨大魅力的一个注脚。

每个男孩在小时候大概都有过相类似的游戏:用士兵模型、或棋子、或积木、或任何东西,模拟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争,在地板上两军对垒、在沙发上占领高地、在床上展开决战……这种宏大叙事对于每一个男人来说都是一种不会过时的浪漫主义情怀。而在男孩们长大之后,这种战争情怀往往会寄托在游戏上,在诸多的类战争游戏之中,足球无疑是最具有传奇性质的。

现代足球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强的仪式感,远超其他任何集体对抗运动。从更衣室列队走出,球童伴队而行,在球场列队听国歌,交换队旗等等就很有古典战争出征前的肃穆感。

两军分列的贵族式仪式是对古典战争的一种模拟

缺憾演绎到极致

足球是一项充满缺憾的运动,这正如维纳斯的断臂之美。

足球比赛是在90min里进行且进球很少的一项游戏,这就决定了,足球是由大量的传球失误(被抢断、球出界)、射门失败组成,一场0比0的比赛,很多时候是乏善可陈的。

这对于其他很多运动来说是很难想象的——比如篮球迷就很难理解足球迷如何忍受90分钟里只看两三个进球,甚至更少;其实在足球比赛中长时间的对抗之中大量的缺憾正是最能调动观众情绪的,每一次组织进攻的过程相比篮球都更为漫长和复杂:这也正如一次斗智斗勇的战争过程,其中个人能力和集体智慧的体现非常值得回味。

足球比赛所涉及的人员(22人)、空间(国际比赛场地长度100-110m,宽度64-75m)、时间(90min)技术动作(全身除手臂以外的任何部位都可触球)等要素上的排列组合几乎如围棋比赛一般是无穷尽的,所以,你很难找出两场完全一致的比赛,这其实也是这项运动的魅力所在。

足球运动既要用脚来支撑身体,维持平衡,还要用各种动作去控制足球,并限制了人类最灵巧、控制能力最强的器官—手和手臂的作用(当然也凸显了头的作用),而且还是以脚的凸面与球的凸面接触控球,所以,技术难度系数很高,如果在对抗的强干扰下,再叠加其他因素(守门员、越位)那么能够完成精彩的传球、射门本身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足球是以脚支配球为主的运动。脚是人体最笨拙的部位之一,然而,足球运动却把脚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不仅如此,足球运动使用的身体部位比其他运动要丰富得多,头、胸、大腿等部位都可以用来控制球,停、传、过、带、射五个基本功,每一项都是易学难精,从这个角度,足球是一种高难度的身体艺术。

足球受环境影响很大,主客场差别大,不同场地的草皮、尺寸都会有区别,更重要的是不管刮风下雨下雪,只要不是太严重,比赛都要正常举行,这就要求球员要有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甚至要利用自然条件来达到目的。

运气是足球的一部分,尤其还发明了点球大战这种挑战心理承受力规则,参与足球就要正视运气的存在,要敢于站在轮盘上赌博,运气让人体验到命运的残酷和奇妙。

1994年7月14日,巴乔在美国世界杯决赛中罚丢点球后

从战术到战略

足球场太大,而且属于“大兵团作战”,有22个人同时在场上厮杀,这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能比拟的,所以足球非常讲究战术队形。根据后卫、中场、前锋的人员配备,战术阵型多种多样,而且,比赛中也要根据对手的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匈牙利人的WM阵型、巴西人的4-2-4阵型、荷兰人的全攻全守阵型,到西班牙人的传控球(TIKI-TAKA)战术体系不断演变,短传渗透、长传冲吊、边中配合、远射抢点、定位球等层出不穷。

比赛中教练的指挥手段相对比较单一——就是换人(且只有3个名额),所以要有充分的赛前准备。而团队如果存在内证,则要想比赛胜利是很难做到的,些微的配合失误就有可能成为失败的隐患。

“相比之下,对宇宙间各文明关系的研究却有可能更定量更数学化一些,因为星际间遥远的距离使各个文明点状化了,就像在体育场的最后一排看足球,球员本身的复杂技术动作已经被距离隐去,球场上出现的只是由二十三个点构成的不断变化的矩阵(有一个特殊的点是球,球类运动中只有足球赛呈现出如此清晰的数学结构,这也可能是这门运动的魅力之一)。”

——刘慈欣

2002年6月4日,在韩国光州进行的世界杯C组第二场比赛中,双方球员在比赛中拼抢,中国队首战以0比2负于哥斯达黎加队

战争之王

足球之所以让全世界感到震撼,“在所有的竟技项目中无有出其右者,其原因正在于它最大限度地模拟了最大规模的攻击行为—战争”足球几乎是最类似战争的体育项目,人们喜欢观摩“战争”,观摩足球,正如现实中战争的新闻备受人们关注是一个道理。足球有时与政治、宗教、民族、种族甚至是现实战争联系在一起,它可以开辟另一个“战场”,比如,“英阿大战”、美国对阵伊朗以及中日比赛从来不需要动员。

没有哪个体育项目能象足球这样拥有如此大的凝聚力。说它是和平年代的战争,是因为这里的战争没有硝烟,它所反映的战争与传统意义上的战争是有区别的。

足球运动激烈的竞争早已让人们把它与战争有意无意地联系起来,两队比赛被形容为两军交战,场上的队员是英雄的战士,教练员是中军帐的司令员,它所发出的战斗指令有防守反击、声东击西、下底传中等等;前锋是攻城拔塞的尖刀,冲锋陷阵是它的本分;后卫是工兵,执行扫雷任务;位居中场的前卫退要延缓进攻,进要输送炮弹,是战斗的枢纽。两军队峙,随着战斗的深入,势必会硝烟四起。

球场即战场,教练员们、队员们在此运筹帐幢,斗智斗勇,队员的竞技能力、裁判员水平、教练员指挥才能、环境是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同时,还有许多不可测因素都会对战争胜负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现代战争是一场经济消耗战,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是经受不起战争的消耗的,战争胜负对交战双方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这些在近年来如美伊战争、科索沃战争等战争中得到了印证。足球运动的发展已越来越与本国的经济实力结合到一起,因经济而影响足球运动发展的国家比比皆是,就连阿根廷、巴西这样的足球强国也不另外。

近年来,阿根廷、巴西因国内经济不景气,造成了大量的足球人才外流,对本国的联赛造成了不少消极影响。足球受经济影响,同时也会影响经济。足球产业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2002年世界杯外围赛中,英格兰对德国的一战中,贝肯鲍尔在最后时刻的一粒入球战胜德国队,据专家估计,这粒入球将会为英格兰创造一亿英镑的收入;中国十强赛的胜利出线,不但给中国足球带来无限的商机,也给世界杯主办国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在足球与经济高度结合的今天,各俱乐部围绕球星展开的人才战,围绕足球而展开的商战是足球运动场外的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但另一方面,足球必须是纯洁的,它的纯洁来自于体育的神性。国际足联(FIFA)明文规定,即足球比赛场不得出现政治性标语,禁止从事任何政治抗议活动。足球无关政治。

2016年,世界杯前在一场正式热身赛中,阿根廷队全体成员在赛前打出了“马尔维纳斯群岛属于阿根廷”的政治性标语。国际足联纪律委员会作出对阿根廷国家队罚款2万英镑处罚的决定,甚至一度考虑阿根廷禁赛2016美洲杯。

梅西带领阿根廷队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夺得亚军,与大力神杯擦肩而过

足球:成年人的童话

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都市空间的日益狭小,人类的生存压力不断加大,政治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新的纯民间的狂欢诉求悄然酝酿。正是这样的社会背景开拓了空间,大量隐藏商业动机的狂欢活动渐次登场,世界杯无疑是这样的舞台。而电视通过对世界的剪辑 、戏剧化和曲解,给我们塑造了一种超现实。

“由于它们本身来源于电视的表象”,使它们显得比现实更加真实:它们有条不紊地并置构成媒介的推论模式、信息意义,从而造成了一个完整的对世界进行剪辑和诠释的系统。

时至今日,西方的户外集体狂欢只剩下了两大阵营:足球与音乐,其他的形式因为政治的、社会的含义先后退出,反倒越来越接近巴赫金所说的自由与不羁,狂欢者在舞台下成为自己的英雄。巴赫金认为:狂欢节是民间的节庆生活,是他们以诙谐的因素组成的第二种生活,快乐与自由是民间狂欢的本质。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官方组织下的狂欢活动,在巴赫金眼中,官方意志下的狂欢与制度秩序和等级,有关它的目的正是营造不平等与神圣化,这样的宗旨与民间狂欢的本质截然相反,自发的民间狂欢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奔进,而成为狂欢行为的对象与主体被公众捧上了天,这是泛娱乐时代难以逾越的鸿沟。

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传媒虽然不能决定人们怎么想,却能决定人们想什么。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则认为,文化工业以组织的形式结合先进技术,如工厂装配线一般地制造了大量标准化产品,其内容与结构大多雷同,这些产品复制了现存的社会关系,且以休闲娱乐麻痹大众意识,满足虚假的需要。

足球运动的对抗与偶然性造就了戏剧般的冲突与悬念,同时由于它的产业化模式与竞技规则统一的特质,为大众媒介公式化的文本制作提供了绝佳的素材。媒介通过设置公共议题,通过对梦幻的营造,把足球运动建构成一个现代神话。足球的偶然性掩盖了一切,受众认为自己解读的是个性化自主化的媒介文本,永远如痴如狂。

大众文化并不只是提供一个两极对立的空间,在两极之间还建造了一个不断上升的链条,使我们能从低点上升到高点,使人感到有机会从现在所有的地位向更高的社会地位跃升,而在不同的台阶上,你都能找到相应的文化支持力。当平民化与社会区分原则结合在一起时,就构成了大众文化的内在运行规则。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都会向往着一种神话的境界。正是大众文化留给我们的神话,满足着我们心灵深处的潜意识需要。足球运动充满了冲突与悬念、对抗与偶然性、力量与速度的美感。受众通过电视屏幕看到球员们猛烈的具有原始美感的近乎兽性般灵活的动作,获得极大的感官满足。

与此同时,媒体文化营造另一种梦幻给予受众心理补偿。似乎永不停止的攻城拔寨单骑救主的绿林故事,满足着人们内心深处的英雄情结。

使每日生活在平凡的现实世界的芸芸众生身心愉悦压力顿消球赛的过程与结果引动受众的自主幻觉,场上球星与障碍之间的对立冲突实际上成为了现实生活中自我与外在障碍的幻化 ,煽情主义文风在体育报道中大行其道,以刺激人性与情感的共鸣为能事,成为媒介营造梦幻的主要手段之一征服的故事受众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快感与心理满足,梦幻也因此赋予了足球无穷的魅力。

罗兰·巴尔特把这种过程称之为“自然化”,即把原本属于文化范畴的东西变成物的自然属性。罗兰巴尔特认为符号意义的生产制造了神话,意义即神话本身,文化符号把形式和概念联接起来

"足球的魅力是不可抵挡的,我很快就融入了这一项运动,而且,我还马上找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似乎是与身俱来的美妙感觉。

是的,在足球场上,长距离的奔跑使人尽可以享受到风驰电掣般的快乐;

你可以冲刺、急停、转身、盘带、过人,一路攻城拔寨,然后迅即起脚射门;

你可以在中场倒脚、带球,一边捕捉场上任何一个稍纵即逝的瞬间,然后迅即分球、传递,发起致命一击;

你也可以在后场如铁闸一般,舍身堵抢眼,阻敌于千里之外;你可以一对一对抗,也可以群起而攻之,或者群起而堵之;

你可以声东击西,也可以声西击东,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有可能改变场上的形势;

这是一项勇者的运动,

也是一场智者的角斗。

我有时候会想,

它简直就像一场战争,

是一种体力、智力和技术的完美结合。

——孙继海《我的太阳》

浪漫唯美情书范文:你是我最初的守望

风雨人生路,几多幽怨话红尘?几多风情,醉尘埃?来来往往,一场梦,谁写真情在江湖?时光岁月,拉开了谁的距离?冷漠疏远的格局,寒了谁的心海?冰封的眼泪,从此凝固了谁的爱与念?断红忧伤,是谁给的悲与凉?雨滴的朱颜,是谁打破了一场友谊的相聚?弹指烟花,是谁,阻碍你真心的脚步?

时光的穿梭,迎来寒冬的刺骨风儿,冰冷的心思,默默的被所有的荒凉和冷漠,悄悄地拒绝。淡淡的寂寞之中,我再也拾不齐,当年你阳光一般的微笑。

黯然落泪中,一滴伤心的泪滴,静静地滴落在我那被风月收刮的瘦弱的指尖,失望的眼眸,已经看不清楚,往日那快乐的桃红书谣的妩媚与灿烂,寒风萧萧,冷冷的夜色中,我只能听到,那些残留在树枝上的几片枯叶,凋零的唏嘘声。

残红黛尽,几缕薄情,却还在我忧怨与清愁中,依然痴痴的染指缱绻,缠绵。空霖望月,冰馨吟吟,几家欢乐几家愁,人间多少事?

冷香梳妆,风凌落雪,指尖花开,几多柔情,温婉初心,几多诗情画眉轻蘸?几多繁华,倾城染织?摇曳一片醉鸿,在你的心中,行走在,来时的路上,不知能否再次,遇见你?曾经过往的你和他,我的朋友?轻轻问一声,现在的你可好?

流年许梦,几番安然,与我风尘相伴,月落花烛,一缕清风一丝魂,一处梦,荏苒醉。红尘一笑中,我心境琥珀,每每守候在岁月的花灯前,静静的时光的画廊里,默默的守望着你的出现。

颦眉婉转,一季花开一季花落,等不到你一声亲切的呼唤,等不到你一次嫣然一笑的回眸与,牵手,一份刻骨的思念,竟让我情不自禁,为了思念你,跨过千山万水,不远千里,烟雨裹雪,在梦的记忆里搜寻你的曾经的笑容与美丽,搜寻我们初次相遇的那份情谊。

冰雪凝香,一份淡然中,我早已学会了释放自己一颗破碎的心,弯腰捡花,一盏温柔花灯为你,轻点,不再计较过去你的一点失误,不再计较你的单纯你的冒昧。

用心融化过去每一个你对我的误会与伤害,只是不能过限制,太绝情的当然我没有必要将你记起,也许我们彼此间也没有可能再次相遇。你已经无情对我,我又怎会用友情去对你呢?爱的绽放,我只愿你的真情一起,风雪共依,一起共帘影。天涯友情,一抹灿烂,为你摇曳生姿!

白衣素浅,三十里桃花,究竟醉了谁的眼眉?孤影对月,一缕清香留白与人世间。爱恨相随,你是我的谁,我是你的谁?已不重要,,人与交往最重要的还是,一颗心与心的交往。你真诚待人,我便会真心对你,你若虚伪,我也不会为你心碎,为你伤悲。为你掉眼泪。

红尘若水三千,我只为冰雪晶莹的洁白,而唱歌。赞它在寒风凌冽中,高贵而又美丽的气质与姿态。美丽而又清透,没有一点虚伪和隐藏!!!

寒香斜阳,一幕风情诗画人生多少个爱与愁?当繁华逐渐凋落,当世间都被看透,一场爱没有完全收场,与谢幕!

我们依然还要将爱的温馨,放在你的手掌心中,用茉莉花香一般的芳香,让这美丽的花瓣,轻轻撒在,友情的空间,撒在,一片温馨的天地之间,撒在一片花开的美丽的季节里。摇曳的花朵,你为谁而舞?回首穆然处,且等,蝶来归!

风儿轻轻的飘过来了,那么我就用这美丽如花的爱,去轻轻拥抱你对我一片真心,用我的笑容,去温暖你的心吧。我所有来与不来的朋友。我依然等你在原地,不论忘记与否,因为我们的,爱与不爱只在一念之间!!!

红妆书凝,一抹淡淡的水墨书香,倾城为你醉,远方的你,可否还记我?亲爱的朋友?踏水烟波,一轮风花月夜,塑造你多少文笔的诗情画意的美?

烟雨红楼,且看多少才子佳人,桃红嫣然,水墨青花,风华纤黛!冰凝吻花,只盼,新的一轮红尘花开,春天你再来!!!

浪漫唯美情书范文:你是我一生的风景

浪漫唯美情书范文:你是我一生的风景

一弯冷月,把那清洁、迷茫的银色光辉倾泄给了大地。并把自己的身影平铺于湖面之上,委婉地把自己的孤独的心托付给了碧绿的深潭。皎洁的鳞光,波动着晶莹的涟漪。月亮已经升起来了,皎洁的光芒透过巨大的玻璃窗照进屋来。

我把夏日的门楣敞开着,让清风,花香,还有你的诗情漫过我的城,溢满我的心扉。习惯在自己的烟火文字里安静绽放自己的本真。淡淡里,让浅浅的水墨盛开着莲禅意。端一杯清茶,不需一饮而尽,让那一味春色的清醇,缓慢的从唇齿之间滑过,落在柔软的心底,荡起层层涟漪。一如夏日情怀的润婉,蕴盈着点滴心事的清美。此际,日子清简,但不孤漠,心底的幸福,一抹蔷薇花的香气,揉进这五月的流光。偶来风动,浮起寂寞的花影,阳光透过麻密的枝叶,细细碎碎的光影散落,织成一袭醉人的温柔。

安居在花开的季节,任心情浸染了相遇的暗香,任时光绿了又红,冷了又暖,只将深情注入诗与梦的永恒。月缺又月圆,花开复花落,相思的情在网上书写诗篇。想,此刻的你,也许,正枕一帘幽梦,酣然于梦里飞花的香甜。而我,只想以一些简单入骨的文字,将心语落寞成句,心香柔漾成曲,轻吟生生不息的念。倾城恋,恋倾城,染指流年,倾城烟火,思绪飘飞,千千素语,期盼一份琴瑟相合。任凭年华似水,我们终究无法将它握在手中。你是我用尽一生去追逐的梦,相惜相伴在时光深处已无言。

掬一捧清水洗涤心韵,氤氲成婉约水墨画卷。你我的相遇,就是如此的馨香。恰似一段久违的爱情,不思量,却可以刚刚好。一转流离,一转流念,感恩遇见,清弹诗行。一路走来,多少欢笑与伤悲,多少离情与别苦,总会被收进心底,用岁月慢慢酝酿,最后发酵成一盏甘醇。恬然一笑,将你给的千丝万缕柔情,尽数揉入怀中,守着一份永恒的约定,等你云水间,花开时逢君。我们静静的凝望,心的距离是如此的近,我把深情定格成唯一的韵律,任思念的心藤疯长,延伸爱的根系,缕缕情丝缠绕在你我的心上。

梦里,诗里,时时刻刻想着你;风里,花里,暮暮朝朝念着你!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这么近那么远,似曾相识,不言不语,深情对望,便很美好。遇见,在一朵花开的时光里,相逢如初见,犹似故人归。爱是一朵花隐藏的暗香,爱是一首诗轻吟的永恒,柔情蜜意,浅笑嫣然,婉转于眉间,灵动了山水。始终如一朵俏俏然开放的玫瑰,每年都依时而开,绚烂夺目与他人无关,只是绽放着属于自己的芳华。不是我痴,而是你值,你是我生命里的风景,是我一生也写不完的情诗。

天涯远,尘梦浅,行走于红尘,念于红尘,相恋于红尘,爱,也落于这幽幽红尘。感恩有缘,感谢一切美好的遇见。自然而然,温情绵长,每一天都是细软的好。我来,因为你在,总有一份不期而约悄然而至,总有一份默默祝福一直为你,总有相依相伴的快乐洒满人生的履途。隔着遥远,我们相伴走过一程又一程。有一种遇见,于千万人中,只此一眼,便是眼睛与眼睛的重逢;是心与心的相依。一场花开,一场相爱,穿过季节的长廊,幻化成一抹暗香,妖娆了每一个清晨与黄昏,馨香了似水流年,唯美了指尖岁月。你,是美的诗,寂的词,慢时光。你是画,是情,是透骨的爱。

静谧于空灵的自己,狂书心念,舞梦素笺。抬首低眉,往昔跳跃于词海,氤氲着我升腾的情愫。当纤指轻敲下鲜活的字楷,心灵的那一盏沉香定格了岁月。落笔之处,爱浓淡相宜,情淡暖生香。那份触手可及的温暖,总是那么远,又那么近,是淡淡的心动,是深深的懂得,如细水长流般温润,又如烟花绚丽般璀璨,生动了过往所有的岁月,也明丽了我的生命,让我在沉溺中葱茏,让我百转千回后,仍然无悔与你的这份倾心的遇见。把握相随的温暖,回望平淡的人生,梳理成诗景意画,风景,依旧那么唯美,依旧蔓延着浓浓的清香。拈花,入墨,静悟,感思。窗是开着的,心,也是开着的,却是安静的,是为了,通向另一颗更安静的心。静到,可以听到空气的流动,能听到山的涌动,水的深流,甚至,能听得到,心底那朵玫瑰忽而盛开的妖娆。笔下抒就的温情,装点了流年的过往,当时光流逝,一颗心沉淀岁月的浮华与风霜之后,里面满满的都是爱,都是欣喜,都是清欢,还有那些最温暖、最珍贵的回忆。

飘飞流云,约定在琼花深处,默默种下一笺花语,寄予远方的你,那轻盈的,温柔的,是我隔了万千山水送来的深情。情与情的沟通,不在于相逢的瞬间,而在于永远的交流。心与心的靠拢,不在于距离的远近,而在于心灵的触动。想做一株玫瑰,开在你心上,不为多绚丽,只为寻一场地老天荒的爱情,花有花语,人有情深,其实你来或不来,都在我心里。若可,让我做个读诗的人,依一扇小窗,读你写的诗,读岁月写的诗,以清凉的方式,看层层花影开在月下,藏一缕相思,寄给你。牵念几许在甘愿与珍惜里,安静等你,等你与我相依相偎,话一场桑麻。静水流年,含香旖旎,温一纸婉约,守一怀宁馨,让暖轻叩你的流年,纵然时光可以隔断云烟,距离却拉不开思念。熏风里开满思念,寂寞中守候爱情。水墨氤氲的情怀,流淌最初的感动,牵念行走字里行间,馨香缥缈温良的暖。一怀琉璃情丝,潋滟瑰丽的美,绯红于腮,柔情于心。一笺岁月的卷首,轻捻千丝万缕的思绪,以你为题,以你为序,一隅心事里,深情注脚,醉美诗意之间,有着无尽缠绵,为你,写尽爱的篇章。水墨温润的流放,通透心灵与灵魂的情脉,一字一行,都是你读得懂的花语馨香。

红尘有爱,且行且惜;时光辗转,且歌且舞。心魂爱的诗章,书写红尘最美!于烟雨江南,婉约成天籁。浅墨绽开,便是满城的馨香。情意盎然中,不曾邀约的遇见,早已让等待的时光生出层层暖意。尘世喧嚣,我心安宁,纯澈的目光,穿越过往的流云,将尘世的落寞与绚丽一一收藏。笔尖蘸饱墨汁,渐落成花,一笺云水禅心,荡漾了心湖,温润了岁月,馨香了思念。净水煮一段光阴,织就一树繁花,暮鼓晨钟去守候,那不离不弃的誓言;倾情一世温柔,换得韶华一生的相濡以沫。

提笔凝思、落墨为念;不语亦欢,无言也暖。感谢一路有你相伴,走过春,走过秋,春花秋月不及你眸子里那淡淡的温柔,走过风,走过雨,走过寒风酷暑,你是心中永远的晴天。你若能记取,我心如始,守一座城,等你来会。等一个你那熟悉的身影,温暖心窝,等你一双深邃的眸子,落进我的眼底,侵占我的心房。而后我们执手,在风花雪月里。我不语,但你已懂得,那深深的着恋,将时光溢满。心合二为一,分不清你我,迷了缠绵,醉了缱绻。温柔相伴。风浅唱,水无痕,我愿,与你挽手走过那万水千山,走过流年向晚,走到岁月的荒芜。

浪漫唯美情书范文:你来,正好我在

浪漫唯美情书范文:你来,正好我在

光阴荏苒,暗香浮动,生命无时不在演绎着精彩,时光的角落,总会隐藏着惊喜,也许就在下一个巷口,美好的懂得便会如约而至。

喜欢如约而至这个词,她携着欣喜和一份对未来的期待,等得很苦,却从不辜负,花儿和暖阳如约而至,为你演绎了一个春天,一杯茶,在等一个懂它的人,有的时候,人也是在等一杯倾心的茶,你若愿等,茶不负你;一朵花,是在等懂得欣赏她的知己,你若懂得,她必欢颜。其实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寻找一份懂得,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知音,是轻柔岁月里的那一缕阳光,是平淡生活中的山水相融;是繁花落尽后的那份珍藏,是百转千回后的那一份执着,路漫漫,其修远兮,一份懂得,让风雨中的你更加坚强,岁月沧桑,一种温暖,让迷茫的你有了方向。

懂你的人,从你的举止言行中,便能看穿你的心思,想你所想,解你烦忧,懂你的人,不需要太多的表达,只是一个眼神便能会意你的所有。懂你的人,会在人山人海中一眼便能看到你。

一程山,一程水,一次美丽的邂逅,一段刻骨铭心。抑或是谁清澈的眼眸穿过岁月的迷茫,给你欢喜,从此,你的微笑温暖这光阴的薄凉。懂得,即使在茫茫人海,咫尺天涯,也能相知相惜,懂得,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婀娜。倘若,我是风中的叶子,便希望能懂你视觉的享受。车海人网,灯火阑珊,总有一些执念,诉说着一往情深,深情一往,或许成了多年以后的那一抹相思,那也是生命中最惊艳的。

多少懂得,能在心灵的国度里成就一场花开?多少懂得,能在岁月的云烟里,清晰如昨?懂得,让生活不再匆忙,懂得,让人生旅途不再萧瑟,懂得,让脚步在前行中不再踟蹰。如若你懂,再难的跋涉,也有温暖和诗意;如若懂得,寒凉风雨中也能寻到暖意;如若懂得,峰回路转处,便是柳岸花明;如若懂得,月缺月圆,亦都是风景。

懂得,如一阕诗行,写的人,走字如简,读的人,见字如面。若是一个名字,在另一个人的心里,有了生命的体温,含泪带笑,知寒懂暖,那简单的文字就不再只是一个符号,而是一种真实而灵动的存在,因为懂得,所以相信,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一份爱,若珍惜过,已足够感念,一份情,如若懂得,将一生幸福。

伤感浪漫唯美情书范文:你是我一生的思念

伤感浪漫唯美情书范文:你是我一生的思念

你是手中的灯线,说不出的晴天,有苦有悲,难免有所谓的再也不见,风里面,雨后面,前程往事,是谁落墨江湖,许下一生的誓言,夜问我,情问我,千古的誓言,说不尽的谎言,谎言,若问人生多少缘,前世欠下多少债,我想,我会简单,平凡,说一句淡然,告诉你已经平凡,无缘,来世的挂牵,只是心中的惦念。

烟花冷,我心冷了几个秋,月上梦,流觞断了几个逢,错错错,一世的江南,难读人生的最美,月儿飞,云儿追,晴天霹雳为了谁,回想你,爱也恨,情也恨,好一个画意朦胧,请入山川,高山流水,当年勇冠三军,后来解甲归田,不知何时,春秋无恙,爱你是几个模样,说不出的晴天,看不透的霹雳惊魂。

好酒浓无谓,人生奈何醉,恨也累,伤也累,一生的容华,不抵你的春秋一画,百世的依恋,含泪的情眼,朦胧古刹,别风素衣,枕里藏着千般滋味,你是最美,最美,看不见的轻易,绕过情眼的雪花飞,吻别离开的柔情散,断了是非,伤了人魂,唯独,唯独,那个最后的思忆,是我不懂,不懂的芙蓉一杯。

一线天,无缘写聚散,此生有了挂牵,爱上一个流泪的人,爱上一个会哭泣的灵魂,陪你看晴天,陪你看黄昏,那是离别的晚安,谁能再次看见镜子里的脸,卷动我的陪伴唱离歌,春暖花开,你走的让我看不见未来,世间的红雨为谁的红妆思念,风月情浓,无缘,无缘挂牵,了无牵挂只是敷衍。

爱,放在左右,不能看见曾经的容颜,思念,写不出承诺的画面,情,懂不了你心中的我,挂牵,前世的挂牵,无缘的聚散一场,换来泪雨两行。对酒当歌,小篆风情月华冷,人生无常,栀子花开,闯天涯也是没有彼岸,故事让封面开始书写,人生让错过一去不复返,难言,难言,今生托付,只为伊人。撑开自己的双眼,断去自己的往事,梦不见,人不见,影子的伤痕,依然孤单。

来不及说话,你已经走远,你看,我心中的碎影已经无法粘补,是梦,摇曳一生的愿意,到最后,只是我愿意,愿意,爱你是一种寄托,是一种不可说,当我回首当年的婉约,已经成为忧伤的离别,情难懂,梦难懂,唯独你难请,是风的季节,是你的羽翼,让我认识天涯,看不见彼岸,牵手的送你,是我抓不住的来世,看流星,看不见流星的许诺,看晴天,你是最后的晴天,镜子里的脸,最后的画面,写不出人生的眷恋。

当我懂了,你已经离开了,当我的心碎了,而你,还没有回来,当风月穿梭我的脑海,我已经无法忘记,雪花开,芙蓉来,唯独相思不见人,爱,不回头,情,在心头,唯独你不走近梦里头,情涣散,风断然,七夕梦里少了多少的画面,爱,枉然,情断然,风月焕然,最后只剩擦肩的笑脸,温柔的画面,情思的断然,是风,是雨,忘记江山,凤鸣是谁的雨露,南柯是谁的挂念,往事的牵绊,今生的缘散,你的脸,我的思念,我的心,一生的天涯。

问天涯,谁的笑意,谁又是谁的花落花开,生死决,前世缘,梦里缘里,最终都是花开入画,最红尘,笑离别,十里桃花,爱上你,只是一种无缘的无缘,你不懂,我不问,一生戎马,不知你的下嫁,我不看,心不念,泪如风雨,心尘往事空叹你,多少人,多少殇,一曲流芳,爱恨断肠,故事从此怎个模样,等了一个季节,伤了一颗真心,这缘分,只是有缘无分,这命运,只是断命残运。

心为谁懂,花为谁开,人生的美貌又是谁看见芙蓉一笑,南柯里,谁点兵万里,花月纵容,纵酒思量,无缘写殇,恨,那么不经意,缘,擦肩而过,笑红尘,多可怜,少年入画,人间婆娑,唯独心弦风月挂,彩虹桥,人间貌,风月无常,谁是人生最美,谁是一笔勾销,曲中忧伤,人生凄凉,花开飞扬,无心衡量。

阴晴圆缺,褶皱的容颜挂着无妨,思忆朦胧,生命的流传为谁三生三世,枕一滴寒心泪,想一曲风月弦,人走,心凉,风月无常,南柯泪里,谁笑了我的悲凉,无风独自含泪,人间到处流泪,情,难别,难懂,人,难送,难遇,当初若是再回首,何必伤了残梦,举止无情,弹指一笑,天下繁华,不抵你回眼一望。

人情是非冷画意,小乔流水人间冷秋问,梳妆台,梦南柯,画意倾城为谁嫁,红妆女,人间美,雪花笑我多情苦恼,我看世间凄凉独自问苍天,语不惊人伤魂灯,谁,夜里挑灯看剑,谁,心中勿念双泪,独自风波,一人蹉跎,天涯海角,最后一梦彼岸,独自,独自守护那空穴来风,独自,独自看忘曲断流觞,好聚好散。

花落人断肠,心思无常,谁思忆为我疗伤,上邪演奏曾经的彷徨,红尘情歌,最后一程,断送生命的余生,你有芳姿的韵意,花开的朦胧,年少,又有几个模样,时间忏愧在最后的彼岸,乱世的瑶池依然书写心中的流觞,风吹散,梦一片,几人最后,几人忘川,八月天,离人海,江湖最初是无缘,笑谈人生,十里桃花。

十指柔情,一纸晴天,你若在,我不懂,彼此黯然,才是好聚好散,又一段桃花梦,人间冷,风月无常,谁晴天无缘,谁东风夕阳,千古宝刹,斗转星移,抵不过眼中江南,一扇风月懂,再梦离合冰,心凉凄凉,刺心难懂,七月七日晴,最后无缘写东风,笑,缘,笑断缘散,缘来笑不见,人难忘,北斗在,相思断,凄凉一片。

事在安然泪在风,月在七月人在南,苦心梦,费猜疑,一线天,南楼月,抽刀断水水更流,恨不经意月圆时,沧桑过,大海咆哮,指尖曾经也笑过,温柔不抵眼前泪,南溪小乔相思断,十年,多少十年,裁剪我一世的挂牵,凄凉,流觞,多少彷徨花开花落,一语天荒,最后天涯,晓风残月梳红妆,看命运下嫁,最终不是昨天相遇的无暇。

凤鸾南非,输一纸沧海沧桑,岁月斗转,洗尽当年的繁华,不知何时,才能遇见曾经的芳华,你,在天涯的琴弦,摇曳我内心的无缘,我,风月无常,只为写出最后的相伴,江山入画,难敌你眼中的她,风一阵,人断魂,梦凉泪,一片无情,何时剪短曾经,及时忘却应天星,掌纹的离别,是一辈子的不惧,怕只怕,相遇的擦肩,思念的走过。

我用一生,想你一程,这余生便是牵挂的来生,我等一次,就等了一生,此生便是今世的挂牵。懂你的人走的很远,想你的心伤的很苦,思念是一种折磨,相望是一种孤独,太多的悲伤和乞怜只能成为短片的爱恋。花开的缘,断了相思的念,人生的梦,染了无助的风,你是最后的晴天,最后的朦胧,我只是借你一程,送我一生。

烟雨千红,抵不过思念的挂牵,人生无缘,只怪我相思承诺太多的在乎,看江山,月尽伤心人悲凉,无言写满泪水的孤单,谁清风锁月,谁疗伤最后的孤芳自赏,至今的思量,短暂的彷徨,为了忧伤,曲写人生最好的流浪,抒情是谁的话语,眷恋是谁的好聚好散,一段流觞,一段上邪,只是一曲疯狂。

匆匆那年,人去相思断,泪写浮生念,多少魂,多少魄,奈何断我三世缘,今生的尺寸,来世的挂牵,读懂,不懂,也是一种束缚,唯独流浪认真,唯独疯狂不言,万千心情,最后只剩一句,无怨无悔,影子身边的挂牵,斩断一生的无缘续写,是谁,再见,再也不见,余生枉然,一夜东风,绕我三世挂牵。

两泪蹉跎,洗我一生凄凉,唯美画风,伤情认真,熟知人生无言,来世送别,好一个缘聚缘散,最终曲散人终,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是地点,是人为,也是语言的不能和解,风穿梭我一生的无缘,人斩断我最后的彼岸,再也不见,只是一次挂牵的无缘恒生,人,写了多少画意,情,写了多少真切。

唯独那个,那个不懂的熟悉,走近陌生,心真的朦胧,挂念一生的缘分,缘没有缘,人没有份,只是一片认真,熟悉,不能再见的再也不见,天亮了,你若晴天,何必让我伤的无力回天,入梦了,夜深入画,一曲凤鸣,绕梁一周,许我来世不见,身在红尘,笑傲江湖,是非来了心受伤,梦醒了,人走了,天下看宽了,才知道,相思浅,相思薄,人生短。

朱自清先生曾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郭沫若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贡献,以及在诗文、戏剧、史学、考古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早有定评,自不待言。而徐志摩由于某些政治和历史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是被当作革命文学运动的反对者而予以否定的。他的诗歌在解放后除了于个别评论文章中略见一鳞半爪外,直至1981年才由四川人民出版社第一次印成集子发行。

徐志摩的诗歌出现在"五四"之后的中国诗坛上,时间大约为1922年。1931年11月19日,他搭乘的飞机不知何故(有一说是因浓雾所致)撞到了济南的开山上,人机俱毁。是时,年仅36岁。

徐志摩曾和胡适、陈西滢、闻一多等人一起创办过《新月》诗歌月刊。闻一多先生关于新格律诗的"三美"理论,被公认为是"新月派"诗歌特色的标志。徐志摩对闻一多十分尊崇。在《猛虎集序文》里,他坦诚地告白世人:"这五六年来,我们几个写诗的朋友多少都受到《死水》的作者的影响。"十年的时间,对于一位诗人和作家来说,确乎太短暂了,而他竟留下了大量的著译,单单诗歌就有近150首之多!这些诗歌不论在当时,还是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都给我国新诗的发展以很大的影响。

徐志摩不仅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上一位很有声望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传奇人物。他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曾向港英当局举报并最终破获了一起毒品走私案件。他怒目黑暗腐朽的社会,同情人民遭受的苦难,却找不到出路,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他赞美列宁,认为"他的精神竟可以说是弥漫在宇宙间,至少在近百年内是不会消灭的"。但又声称"我不希望他的主义传布。我怕他。……铁不仅是他的手,他的心也是的。"他欢呼升起在冬宫的红旗,讴歌"那红色是一个伟大的象征,代表人类史里最伟大的一个时期;不仅标志俄国民族流血的成绩,却也为人类立下了一个勇敢尝试的榜样。"(《落叶》)转而,他又抨击十月革命,呼吁"青年人,不要轻易讴歌俄国革命,要知道俄国革命是人类史上最惨刻苦痛的一件事实,有俄国人的英雄性才能忍耐到今天这日子的。"(《列宁忌日-- 谈革命》)徐志摩思想上的矛盾导致他的诗作形成了一种多面体的结晶。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一直为此争论不休,因为毁誉双方都能从他的作品中找到许多证据。

鲁迅先生有段为人熟知的名言:"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办法,现在就诗论诗,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不过我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切。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于说梦的!"① 今人重新审视古人,不是看他说的、写的、做的是否符合当下的政治标准和社会需求,而是看他对所处时代和整个历史做了些什么。用化学分析的手段做文学鉴定,于判断文学遗产的取舍是极为有害的,那将使今天的学术研究趋于简单化、庸俗化、泡沫化,最终沦为过眼云烟。

我赞成这样的观点:不能在新月派、徐志摩、徐志摩的诗歌之间划上等号。新月派是由一群作家、理论家在其文章、诗作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观点和艺术风格,自然而然形成的文学流派。这个流派本身也是复杂的,其主要成员的政治态度亦不完全一致,并且不断分化,最终道路各异。徐志摩虽是新月派的骨干,但他有自己的生活理想、处世态度、文学主张与创作道路。他既不等同于闻一多,也不是胡适的附庸。徐志摩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他对社会、政治、人生、理想的态度,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能够代表新月派诗歌的整个发展过程的。对他的诗歌,最好还是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逐一进行具体分析,有好说好,有坏说坏,不要以偏概全,再犯"捧杀"和"骂杀"的旧疾。

内容复杂 思想矛盾

徐志摩的诗歌共有四本,即《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以往论及徐志摩的诗歌,多半是仅对其艺术技巧作部分肯定,而对其内容则往往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实际上,徐志摩诗歌的内容也很有细加分辨的价值,不少诗的思想性还是值得肯定的。譬如:

干什么来了?

这"大无畏"的精神?

算是好男子不怕死?--

为一个人的荒唐,

为几元钱的奖赏,

闯进了魔鬼的圈子,

供献了身体,

在乌龙山下变粪?

--《俘虏颂》

诗中嘲笑、讽刺那没有头脑、糊里糊涂替主子卖命送死的俘虏,锋芒实指那些不顾人民死活,一味用士兵的躯体和生命去争夺自己的地盘,谋取私利的各地军阀,反内战的立意显而易见。《大帅》一诗,更是直截了当地揭露了军阀的凶残暴虐:"大帅有命令:以后打死了的尸体再不用往回挪(叫人看了挫气),就在前边儿挖一个大坑,拿瘪了的兄弟往里掷,掷满了给平上土,给他一个大糊涂,也不用作记认,管他是姓贾还是姓曾!也好,省得他们家里人见了伤心:娘抱着个烂了的头,弟弟提溜着一只手,新娶的媳妇到手个脓包的腰身!"剪取这样一幅凄惨可怖的画面,诗人多少也表露出对不断挑起战祸,陷民众于水火之中的官僚、军阀的憎恶,对违反人道主义的暴行的愤恨。

徐志摩先后留学过美国和英国。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繁华的物质生活,上流阶层富有闲散的生活景况,英国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唯美主义的文学作品,都给年轻的徐志摩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理想的狂热触发了他创作的欲望,"诗情真有些象是山洪暴发,不分方向的乱冲"。以后,他在《诗刊弁言》中阐述对诗的认识时说,"我们信诗是表现人类创造力的一个工具,与音乐与美术是同等性质的,我们信我们这民族这时期的精神解放和精神革命没有一部象样的诗式的表现是不完全的。"也许正是抱着这种希求,同时受国内"五四"爱国运动浪潮的激荡,他满怀英国资产阶级的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挥一挥衣袖",悄悄地告别使他深深眷恋的康桥,欣然登程返回祖国。

对于徐志摩的思想核心,似有必要剖析一下。他宣称"我是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这并不高深,这只是说我只知道个人,只认得清个人,只信得过个人。我信德谟克拉西的意义只是普遍的个人主义;在各个人自觉的意识与自觉的努力中涵有真纯德谟克拉西的精神;我要求每一朵花实现它可能的色香,"② 不难看出,这种思想的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个人主义。"徐氏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人们的性灵。他的理想是个人的性灵得到最大自由的发展。(对爱、自由的追求和美的享受都包括在内)。"③ 据此,我们也有理由断言:徐志摩的人道主义也是资产阶级的。注脚就是他的"宣言"。

"五四"之后的中国,一方面是中国***领导的革命斗争运动风起云涌,各种流派的文学社团大量产生,一方面是广大人民仍处于社会的底层,生活景况十分悲惨。严酷的现实与诗人那玫瑰色的理想世界形成了尖锐的对峙。他失望、忧愤、痛心疾首。《先生!先生!》、《谁知道》、《灰色的人生》、《叫化活该》(见《志摩的诗》)等一些作品就深切地记录了诗人这时的思想轨迹。他清楚地看到: "可怜我快饿死了,发财的爷!"

大门内有欢笑,有红炉,有玉杯;

"可怜我快冻死了,有福的爷!

大门外西北风笑说:"叫化活该!"

--《叫化活该》

面对形容惨淡的底层民众,目睹人民饥寒交迫的痛苦生活,诗人精神感到十分压抑、愤懑。他要呐喊,要开放他的"宽阔的粗暴的嗓音,唱一支野蛮的大胆的骇人的新歌",要鼓励读者"到民间去,听衰老的,病痛的,贫苦的,残毁的,受压迫的,烦闷的,奴服的,懦怯的,丑陋的,罪恶的,自杀的""灵魂的呻吟"。由于理想的狂热、爱的深沉,随之而来的失望的痛苦也就特别强烈。这使得徐志摩在直面人生,用"半干的墨水"移情寄慨时,总是同情多于批判,伤感多于愤怒,忧叹多于呐喊,颓唐多于昂奋,诗稿多呈"残破的花样"。在他眼里,"民族的破产,道德,政治,社会,宗教,文艺,一切都是破产了的。"绝望、残毁、荒唐、沉沦、惆怅、凄冷、徘徊、破碎这些字眼大量出现于他的笔下。他伤心"希望,不曾站稳,又毁了";他诅咒"谁敢说人生有自由,星光在天外冷眼瞅,人生是浪花里的浮沤";他忽而高呼,要用"自剖的一把钢刀","劈去生活的余渣,为要生命的精华",忽而又流露出厌世遁世的情绪,宣扬"一切的虚伪与虚荣与虚空",都将"暴露在最后审判的威灵中","在主的跟前,爱是唯一的荣光"。

散见于徐志摩诗集里的这些"残破的花样",反映了诗人头脑中的矛盾,思想上的混乱。对处在三座大山重压下的祖国和民众,他怀有怜悯心。《庐山石工歌》附录中就有这样的记叙:"那时我住在小天池,正对着鄱阳湖,每天早上太阳不曾驱净雾气,天地还只暗沉沉的时候,石工们已经开始工作,浩唉的声音从邻近的山上度过来,听了别有一种悲凉的情调。……尤其是在浓雾凄迷的早晚,这悠扬的音调在山谷里震荡着,格外使人感动,那时痛苦人间的呼吁,……那浩唉的声调至今还在我灵府里动荡,我只盼望将来有音乐家能利用那样天然的音籁谱出我们汉族血赤的心声!"

徐志摩热爱弥尔顿、拜伦、耶稣、尼采、甘地、罗兰、托尔斯泰和哈代。英国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的"永恒的是"(Everlasting Yes)的哲学观点特别为徐志摩所推崇。他说:"我想望着一个伟大的革命。因此我在那篇《落叶》的末尾,我还有勇气来对付人生的挑战,郑重的宣告一个态度,高声的喊一声:Everlasting Yes!"Л·契尔卡斯基在其论著《中国新诗》中,对此有一段评论,他说:"'永恒的是'的思想是卡莱尔在《旧衣新裁》一书中提出来的。他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种宗教唯心主义的'衣裳哲学',这种哲学认为,整个世界和全部历史表现为种种外部的衣着、标志,其后掩盖着神的永恒本质。《旧衣新裁》的"永恒的是"一章表达了成为诗人极端的个人主义表现的饶有兴味的思想。"针对徐志摩的"宣告",Л·契尔卡斯基分析道:"徐志摩如此拚命抓住卡莱尔的名言不放的原因也就在于: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永恒的是'与这位英国哲学家描写的'黑暗的沙漠'无大差别,这句名言成了这位中国诗人的灵魂的屏障,他的护照和进攻武器。"对照这些材料,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徐志摩在不少作品里都渗进了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为被压迫者呼号,为寻求自由、爱、美而歌唱的内容。尽管他信奉的哲学观点是错误的,出发点也多半源自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立场,但他的这部分诗歌对帮助后人认识、了解当时的社会确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是不应忽视,也不能抹煞的。作为一个资产阶级诗人,尤为难能可贵。当然,徐志摩还算不上一位坚定的民主战士,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也没有给他安上政治的显微镜,帮助他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洞察到社会痼疾的病根。他虽然有感于军阀混战,人民涂炭的残酷现实,却找不到真正的出路。无怪乎他的诗常常发出无病呻吟、人生无常、世事无望的悲鸣,消极、颓唐、绝望的情绪时有所见,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倾向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西窗》一诗,甚至明显地影射刚取得十月革命胜利的苏联,攻击创造社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口号。这样的诗虽然在徐志摩笔下为数寥寥,却也多少说明了他思想上的局限、政治上的偏见、立场上的动摇。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由此也可见一斑。

除去这些政治诗,徐志摩还有一些被公认为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抒情短章,如《沙扬娜拉》、《车眺》、《再别康桥》。这部分诗歌的共同特点是:文字清雅秀丽,意境幽谧恬淡,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请看: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寥寥四句,使人恍若身临其境。用"水莲花"比附素以贤惠闻名于世的日本女子,美丽动人,形神贴切;用"不胜凉风"来描绘告别之际躬身还礼的日本女郎,更增添了这形象的温柔和娇羞之态。那一声声轻柔甜润的"珍重",悱恻动人地蕴藉着友人们(或许是情人)因愉快的相会,而带来的依依惜别之情。小诗没有正面塑造人物形象,没有具体叙述活动场面,也没有什么更多的故事内容,仅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普通的告别语,就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确实不同凡响。最后,诗人摹日语"再见"之音道了一声"沙扬娜拉",再度渲染了这似水的柔情,吟咏出一个意蕴幽深的回音。那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

也是一首流传很广、久唱不衰的抒情歌谣。美丽的康桥(即剑桥),曾在诗人的生活中占据过重要的地位。他的人生观、艺术观、创作欲望都是在这里形成的。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不仅在他"心头荡漾",更有一种梦幻般神奇的力量,催使他神思飞扬,异想"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烂里放歌"。与众不同的是,诗人别离如此钟情的康桥,既不是"泪洒相思地",也不是慷慨陈辞,放歌而去,只是像来时一样,悄然无声地走了。唯余一片淡淡的云彩裹藏着诗人无限的柔情,默默地飘浮在异国他乡的天际。这是多么缥缈、超脱的意境啊!难怪他后来的妻子陆小曼说他"有些神仙似的句子看了真叫人神往,叫人忘却人间有烟火味。"

还需指出,徐志摩也写过一些无聊、颓废、色情的诗。如《猛虎集》第一首《我等候你》,描绘的是一个痴情的男子等候情侣赴约时的内心活动,诗中有这样的句子:

你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你这不来于我是致命的一击,

打死我生命中乍放的阳春,

叫坚实如矿里的铁的黑暗,

压迫我的思想与呼吸,

打死可怜的希冀的嫩芽,

把我,囚犯似的,交付给

妒与愁苦,生的羞惭

与绝望的惨酷。

毋须多作剖析,这种情调很不健康,也不是一个真正想追求幸福、美满爱情的男子应有的。到此为止,这首诗已不能称之为优雅的小夜曲了。可接下来的内容更是糟糕,诗人肉麻地表白:

痴!想磔碎一个生命的纤维/ 为要感动一个女人的心!/ 想博得的,能博得的,至多是/ 她的一滴泪,/ 她的一阵心酸,/ 竟许一半声漠然的冷笑,/ 但我也甘愿!即使/ 我粉身的消息传给/ 一块顽石,她把我看作/ 一支地穴里的鼠,一支虫,

我还是甘愿!

如此庸俗低下、自作多情的唠叨,既无意境,亦无美感,唯一可见的,倒是诗人日趋枯窘的思想,日渐消沉的意志。这也说明,一个诗人,不管他有多么娴熟的艺术技巧,多么睿敏的创作灵感,一旦在尖锐激烈的社会矛盾中失去方向,畏缩退避,躲进象牙之塔,鼓吹为艺术而艺术,沉溺在个人感情的小沟里孤芳自赏时,就必然陷于迷途而不能自返,再不会写出什么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作品来。这是文学创作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徐志摩也摆脱不了它的制约。

徐志摩好像一颗彗星,伴随着一道亮光就迅速而永久地消逝了。他的夭折对中国新诗坛究竟是福是祸,历来也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的。对此,捷克的汉学家普契克有一段评论很有意思,特辑录在此,也许对我们的研究工作不无补益。普契克写道:"谁知道他能成为什么人,能干出什么事情?但飞机中途失事,遇雾撞到了山上,于是这位未来能够给当代中国以语汇和韵律的人就什么也没有留下。他是唯一能建树这样的功勋的人。也许他的遭遇总的说来不是一件不幸?也许命运比我们对一个如此早逝的人的痛惜更为明智?因为谁能知道,从水上飘浮的柳絮,溪上小桥的绿影到马达轰鸣的工厂这段漫长的道路,一个人有没有力量走过?走过之后,能不能依然是位诗人?他有没有力量去征服十八世纪?从描写情人的扇子的格律诗,到刻划为了糊口而一天十二小时用瘦弱的肌肉同整个世界进行英勇超人的斗争的人力车夫,他能不能一越而过?……

(徐志摩擅长写)需要用语言表达一种情绪,即当一个人看到土地开始散发芳香,在废墟里,在草丛的荫影下出现一些僻静的角落,从那里传出切切的私语和朗朗的笑声时,他所感受到的情绪。(但时代)还需表达出另一种情绪,即游行队伍的天崩地裂般的呼喊声。但是这一切他不愿照老样子去写。他应该找到新的形式、新的语汇、新的形象。"④

瑕瑜互见 面貌各异

作为一位新月派的著名诗人,徐志摩尊崇闻一多关于诗歌要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观点。他熔铸中国古典诗词、散曲、民歌的精华,兼取欧洲浪漫派诗人的风格样式,积极、认真地在现代白话格律诗的原野上耕耘,形成了一种新颖、独特、清新的诗风。崇拜者,叹服那情感炽热、韵律谐和、文采照人、意味隽永的诗句,誉其为"一手奠定文坛的健将";反诘者,则揭其生搬硬套、晦涩模糊、支离破碎、矫揉造作的痼弊,贬其为诗坛"小丑"。

平心而论,徐志摩的诗确实存在着过于雕琢形式,刻意追求技巧的唯美主义倾向。且越至后期,越趋于极端。如何看待这种特别强调艺术的现象,是分析、研究其诗歌艺术风格的关键。

艺术品的产生,本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要创造艺术品,自然就得讲究艺术性,力争使作品的内在思想和表现手法完美和谐地统一起来。特别是文学作品,较之其他艺术样式更为直接、详尽地传递着作家的思想感受,记录和反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因此,在肯定文学作用的前提下,注意提高文学技巧和形成风格流派,不仅无可非议,而且是理直气壮的。然而,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强调过头就容易走向反面。孤立地谈艺术,将艺术凌驾于思想内容之上,甚至认为追求艺术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最终和全部的目的,这就在客观上把严肃的创作活动变成了一种文字游戏。结果,势必降低、削弱以至完全改变了作品的社会价值。所以,我们通常是反对"为艺术而艺术"这个提法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不从作家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本人遭遇出发,简单笼统地予以肯定或否定,不仅毫无说服力,也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例子:蜚声世界文坛的俄国诗人普希金曾是一个渴望战斗的鼓手。他的《自由颂》响彻愤慨的吼声:

唉,无论我朝哪儿观看,

到处是皮鞭,到处是锁链,

还有致人死命的法律的羞辱,

和奴隶们的吞声饮泣;

到处都是被偏见的浓雾

笼罩着的邪恶的权力。

然而,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观点的人,常常爱引用他的另一首诗以为佐证,

不是为了生活的骚扰,

不是为了私欲,

也不是为了战斗,

我们生来是为了灵感,

为了甜蜜的声音和祈祷!

稍一推究两诗形成的历史背景,便不难明白其原委:普希金写后一首诗时正受到沙皇和宪兵司令的特别"保护"。普列汉诺夫据此论证:凡是在艺术家和他们周围的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的地方,就会产生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⑤ 我体会普氏的意旨是:在大夜弥天、风雨如磐的险恶环境中,诗人高举为艺术而艺术的标语牌,有时可能是言不由衷的,骨子里或许含有不与统治者合作的内蕴。如果确是这样的话,那么其进步性就不当被漠视。自然,这种软性抵抗难免流于消极。请看徐志摩后期的一首诗,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看她们的翅膀,

看她们的翅膀,

有时候纡回,

有时候匆忙。

…… ……

雁儿们在云空里彷徨,

天地就快昏黑!

天地就快昏黑!

前途再没有天光,

孩儿们往哪儿飞?

…… ……

--《雁儿们》

该诗样式别致,格调殊众,艺术上颇有特色。二、三两句采用叠置的手法,同样的内容,音值却增长一倍,语气加重,印象亦深,与后两句诗互为照应,融洽得体,不仅能吟咏,也很好看,不失为一种新颖独特的诗歌体裁。可惜的是,这首身段美丽的小诗,思想性却十分贫乏。看来看去,只见些许淡淡的、莫名的惆怅织在字里行间。"我们所能感受到的,也只有那么一点微波似的轻烟似的情绪。"(茅盾语)

诗歌、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样式,都是人们为了多层次地表达细腻的思想感情,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而创造出来的。从这一意义上说,它们的作用是相近的。然而,各种艺术都自身的局限性,没有一种艺术能够完全取代另一种艺术。就说"诗"与"歌"吧,这两个词常常联合使用,足见它们的关系之亲密。但细论起来,还是各有讲究的。诗是作者运用语言的艺术手段,将热烈跳荡的情感编织成思维形象,以引起阅读者心灵上的波动与共鸣,达到怡情寄慨的目的。歌则依靠高低、长短、强弱有机组合的旋律音响构造出听觉形象,即使没有歌词,单凭旋律,听众也能从中感受到某种情绪氛围,获得美的享受。闻一多强调诗要具有"音乐美",乃是借用音乐的术语,把单纯词、复合词、词组看作"音节",要求在一首诗中,每一行音节的数量变化要有规律可循,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诵耐听,富有音乐性。这个理论高出前人,自有其价值。但是,"诗"与"歌"毕竟各自为一门艺术,不承认这点,漠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创作中就会走弯路,事倍功半。著名的《伏尔加船夫曲》沉雄浑凝,蕴含着俄罗斯民族对沙皇统治的深深不满,是一首富于反抗精神的纤夫之歌。徐志摩模仿它写了一首《庐山石工歌》,除了"鄱阳湖低庐山高","电闪飞大雨暴,天昏地黑上山去"几句话外,通篇就是"浩唉"的语气词堆砌。虽然作者饱蘸浓墨,精心设计,大量地使用了感叹号,仍不能产生类似《伏尔加船夫曲》那样粗犷激越的艺术感染力。因为船夫曲中的"嗨哟"通过不同音色、不同节奏、不同音量的对比交替,一下子就能强烈地震撼听众的心灵。而《庐山石工歌》中的"浩唉",没有模进、变奏、转调、加花这些音乐特有的艺术手段作支撑,仅靠感叹句或三节一句、两节一行的不断反复,仍然是静止的文字,无法达到音乐那样具有强烈动感的效果。难怪不少人认为,《庐山石工歌》还不如它的附录来的动人哩。以此为鉴,多少也能看出,即使是诗这个比较讲究形式和技巧的文学品种,光有激情和技巧,轻视思想性的凝练与开掘,同样不能成为真正优秀的艺术品。毋须否认,徐志摩对白话诗技巧的探索、创新,还是很有成就的。这首先表现为他的诗形式多样,风格清新。《一条金色的光痕》用的是硖石土白,与诗中农妇的形象相吻合,读来淳朴感人,乡情浓郁。《毒药》、《白旗》有感于时事,觉得负载不堪忍受,人的天性遭到滚油般的煎熬,面对恶毒的红尘世界,诗人也报以利刃、狞笑和毒药。两诗都是散文体,自由的体式与充实的思想内容十分协调,相得益彰。《谁知道》以坐车人与拉车的"褴褛老头"对话的方式,为那个像夜一样暗沉沉、黑黢黢、遍地是坟,人鬼不分的社会镌刻了一幅肖像。坐车人慌乱、惊恐的心情同拉车人呆滞、麻木的神态互为反衬,对比强烈,气氛阴森。全诗不拘格套,句子或长或短,韵脚时有时无,完全服从内容需要,毫无雕琢之痕,较好地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其他形式的还有《庐山石工歌》为号子风;《梅雪争春》、《人变兽》都是四句一段,每行字数相等的方块诗;甚至阶梯式、民歌体、自由体、无韵诗等都在他笔下出现过。从题材、体裁上分析,有颂歌、牧歌、打夯歌、风景诗、恋曲、打油诗、讽刺诗、抨击词、忏悔录、悼亡辞……无论那种题材、体裁的诗,徐志摩写来均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时见佳作,如有神助。这对一个创作时间仅十年,学诗起步又很晚的人来说,堪称一绝。

感情奔放,多用口语,是徐志摩诗歌艺术的另一个特点。吟诗赋曲,古往今来皆视为雅事,故列位于"六艺"之首。即或有几位感时伤事、愤世嫉俗的士林豪杰,临到落笔成文之际,一腔怒火怨气,也都化为雅丽的辞章,绝少有以野语村言入诗的。纵观徐志摩的诗,清丽恬淡、雍容典雅、晶莹蕴藉、浓妆淡抹等抒情小品,固然琳琅满目,而嘲讽讥刺、冷峻犀利,以至凄声哀鸣、恶毒诅咒、歇斯底里的诗作,也屡见不鲜。

写诗要有激情。没有激情的人作不出好诗,更不可能成为优秀诗人。徐志摩的感情岂止丰富,诗兴勃发时就像"山洪暴发,不分方向地乱冲","什么半成熟的未成熟的意念都在指顾间散作缤纷的花雨",其结果,自然形成了瑕瑜互见,良莠交织的"残破的花样"。这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有着他那样经历的诗人来说,是非常自然,不足为奇的。问题是,今人目睹他留下来的"残破的花样",当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从其诗作的文本原义出发,根据"五四"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联系新文学的成长道路,对徐志摩和他的诗作给出公允的评价,这该是毋须多证的题中应有之意吧。

这组诗共四首:

第一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此诗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顿觉热闹起来。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全诗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因此一直为后人传诵。

第二首:诗通篇议论,堪称是一篇“爱酒辩”。开头从天地“爱酒”说起。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说明天地也爱酒,再得出“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的结论。接着论人。人中有圣贤,圣贤也爱酒,则常人之爱酒自不在话下。

这是李白为自己爱酒寻找借口,诗中说:“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又以贬低神仙来突出饮酒。从圣贤到神仙,结论是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最后将饮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并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传的。

此诗通篇说理,其实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这不合逻辑的议论,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诗人的爱酒,只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难以言传的情怀。

第三首:诗开头写诗人因忧愁不能乐游,所以说“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诗人希望从酒中得到宽慰。接着诗人从人生观的角度加以解释,在精神上寻求慰藉,并得出“此乐最为甚”的结论。诗中说的基本是旷达乐观的话,但“谁能春独愁”一语,便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失意悲观情绪。

旷达乐观的话,都只是强自宽慰。不止不行,不塞不流。强自宽慰的结果往往是如塞川流,其流弥激。当一个人在痛苦至极的时候发出一声狂笑,人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其内心的极度痛苦。

而李白在失意愁寂难以排遣的时候,发出醉言“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时,读者同样可以从这个“乐”字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以旷达写牢骚,以欢乐写愁苦,是此诗艺术表现的主要特色,也是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第四首:诗借用典故来写饮酒的好处。开头写诗人借酒浇愁,希望能用酒镇住忧愁,并以推理的口气说:“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接着就把饮酒行乐说成是人世生活中最为实用最有意思的事情。诗人故意贬抑了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表达虚名不如饮酒的观点。

诗人对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未必持否定态度,这样写是为了表示对及时饮酒行乐的肯定。然后,诗人又拿神仙与饮酒相比较,表明饮酒之乐胜于神仙。李白借用蟹螯、糟丘的典故,并不是真的要学毕卓以饮酒了结一生,更不是肯定纣王在酒池肉林中过糜烂生活,只是想说明必须乐饮于当代。

最后的结论就是:“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话虽这样说,但只要细细品味诗意,便可以感觉到,诗人从酒中领略到的不是快乐,而是愁苦。

扩展资料:

月下独酌,作品出处李太白全集。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在此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后来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不久因受谗言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之乱起,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军幕僚;后来永王为唐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遇赦东归,投奔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

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月下独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组诗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月下独酌四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121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