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杂篇  天下:天人合一

《庄子》杂篇  天下:天人合一,第1张

20220412周二晴D102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608

庄子》杂篇  天下

    本篇不含寓言,这在《庄子》一书的行文结构中是独一无二的。篇中对先秦时期几个主要学派几乎都作了简明扼要的叙述和批评,学术界认为,本篇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应算作中国文化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学术专著。另外,因为本篇在内容上综述百家,总结全篇,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所以也被一些学者视为全书的后序。

    关于本篇的宗旨和意义,北宋王雱说:“夫圣人之道不欲散,散则外,外则杂,杂则道德不一于天下矣。庄子因而作《天下》篇。……此庄子极明大道于终篇。”

    明代陆西星说:“《天下》篇,《庄子》后序也。历叙古今道术渊源之所自而以自己承之,即《孟子》终篇之意。”

    近人顾实先生说:“《庄子?天下》篇者,庄子书之叙篇,而周末人之学案也。不读《天下》篇,无以明庄子著书之本旨,亦无以明周末人学术之概要也。”

    梁启超也说:“古人著书,叙录皆在全书之末,如《淮南子?要略》、太史公《自序》《汉书?叙传》,其显例也。《天下》篇即《庄子》全书之自序。”又说:“此篇文体极朴茂……故应认为《庄子》书中最可信之篇。”又说:“批评先秦诸家学派之书,以此篇为最古。此后有《荀子?非十二子》及《解蔽》篇、《天论》篇各数语,有《淮南子?要略》末段,有《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附论各家,有《太史公自序》述司马谈《论六家要指》,有《汉书?艺文志》中之《诸子略》。《天下》篇不独以年代之古见贵而已,尤有两特色。一曰保存佚说最多,如宋銒、慎到、惠施、公孙龙等,或著作已佚,或所传者非真书,皆藉此篇以得窥其学说之梗概。二曰批评最精到且最公平,对于各家皆能撷其要点,而于其长短不相掩处,论断具极平允,可作为研究先秦诸子学之向导。故此篇可认为国学常识必读之书。”

    关于本篇的文笔,清代宣颖说:“一部大书之后,作此洋洋大篇以为收尾,如《史记》之有《自叙》一般,溯古道之渊源,推末流之散失。前作大冒,中分五段,隐隐以老子及自己收服诸家,接古学真派。末用惠子一段,止借以反衬自家而已。其体大,其色苍,其致淡,超世之文。”

    清代胡文英说:“细玩此篇,笔力雄奋奇幻,环曲万端,有外杂篇之所不能及者,庄叟而外,安得复有此惊天破石之才!”

    一

原文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1],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2],谓之君子; 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

古之人其备乎! 配神明,醇天地[3],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 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4]。《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1]兆:征兆,预示。[2]熏然:温和。[3]醇:效法。[4]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译文

    天下研究方术的人很多,都认为自己所治的学问已达到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古代以来所说的道术,究竟在哪里呢?回答说:“无处不在。”再问:“那么神圣缘何降生?明王为何出现?”回答说:“神圣之所以降生,明王之所以出现,都根源于大道。”

    不脱离道之宗本的人,称为天人;不脱离道之精微的人,称为神人;不脱离道之真实的人,称为至人。以自然为宗主,以道德为根本,以大道为门径,能预知机兆的人,称为圣人;用仁爱做恩泽,用正义调理事物,用礼文节制行动,用音乐调和性情,表现温和仁慈的人,称为君子; 用法度来判别,用名号为表率,用比较来验证,用考稽来决断,如同数一二三四那样条理分明,百官依照这些来序列职位;以耕作为常务,以衣食为首位,繁殖牲畜,充实仓廪,把老弱孤寡放在心上,使他们都能得到抚养,这就是人民生存的道理。

    古代圣人的道德无不兼备! 与自然化为一体,取法天地,哺育万物,调和天下,恩泽施布百姓,明白大道的根本和礼法度数,东西南北上下无所不通,大小粗细的道术运行无所不在。 那些古代道术表现于礼法度数方面的,在世代流传的法规和史书上还保存着很多;存在于《诗》《书》《礼》《乐》中的,邹鲁之地的学者和官吏大多能够明晓。《诗》用来表达意志,《书》用来记载事情,《礼》用来规范行为,《乐》用来调和性情,《易》用来说明阴阳,《春秋》用来正名分。其散布于天下而设立于中原的,百家之学还常常引用它。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他的浪漫主义是自由的、是个人精神上的洒脱自然。

而屈原是一位政治家、改革家,他的浪漫主义指的是文体、词藻的浪漫主义,而他本人则被政治、爱国所困扰,精神上不自由。

21  《庄子》二则

一、目标瞭望台

1反复诵读选文,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与句式,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课文中大鹏的形象。

3欣赏《庄子》作品中雄奇瑰丽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二、微课直播间

    背景资料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新知积累

1.生难字

鲲(kūn)    徙(xǐ)    抟(tuán)    南冥(mínɡ)

濠(háo)梁  鲦(tiáo)鱼

2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其正色邪:“邪”同“耶”,语气词“呢”“吗”。

3词语释义

怒而飞: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

鹏将徙于南冥也:迁移。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如何,怎么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是这样)

请循其本:追溯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已经

4古今异义

南冥者,天池也(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今义:高山湖泊名。)

亦若是则已矣(古义:这样;今义:动词,表判断。)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波动荡;今义:海洋运输。)

5一词多义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用。

其名为鲲:它的。

其    不知其几千里也:它。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示选择。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他们。

固不知子矣:固然。

      子固非鱼也:本来。

      是鱼之乐也:的。

之    子之不知鱼之乐:结构助词。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代“鱼之乐”。

    6词性活用

    志怪者也:形作名,怪异的事情

水击三千里:名作形,在水面上

南冥者,天池也:名作形,天然的

7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齐谐》者,志怪者也,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也”,表判断。)

②倒装句: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以六月息者也去”。)

文本研习

目标1:诵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理解文章内容。

    1结合书下注释,译读课文,说说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

思路点拨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译读课文,可以增加积累,增强语感,理解大意。弄清楚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从而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理解突破《北冥有鱼》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从开头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出北冥之鱼由  到    的变化:气象之宏,令人瞠目。第二层,从“是鸟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                        。第三层,从“天之苍苍”到结尾,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一种          的感慨。

2庄子为什么非常固执地认为鱼儿是快乐的?

思路点拨回答这个问题,除了感悟文本外,还需要理解庄子的思想——他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把庄子的思想与“鱼儿的快乐”结合起来,就能明白作者的观点。

理解突破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      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因为庄子本来就是崇尚自然的,他的内心本来就是          ,他是站在      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庄子和惠子的辩论十分巧妙,说说巧妙在哪里?)

目标2:理解文章中大鹏的形象。

    3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思路点拨仔细阅读文中描写大鹏形状、脊背、双翅、活动范围等语句,结合常见的表现手法,思考作者是如何来描写大鹏的。大鹏的特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理解突破作者运用        的手法描写大鹏,“                    ”言其形,“                    ”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可以感知大鹏

                      的形象。“去以六月息者也”可以看出大鹏          的特点。

(庄子是如何塑造鲲鹏这一形象的?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

目标3:欣赏《庄子》作品中雄奇瑰丽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4请说说“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的表达效果。

思路点拨分析一句话的表达效果,即赏析这句话,需要找准赏析的角度。我们可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这句话,概括作者所写内容,感受大鹏的形象。

理解突破这句话运用了          (表现手法),描写了大鹏                的形象,意境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北冥有鱼》的艺术特色。)

5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点。请结合《北冥有鱼》具体分析。

思路点拨《庄子》的特点之一就是想象,《北冥有鱼》一课充分体现这一写作特点。诵读时,可以运用形象思维,想象庄子笔下描绘的雄奇瑰丽的浪漫景象。

理解突破《北冥有鱼》一文中,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前三句中,“                  ”反复出现,极力渲染鲲鹏之硕大无比;其后又引用《齐谐》,使用两个极度夸张的数字,展现大鹏“            ”的磅礴气势;最后又以人之视天来想象          ,意境开阔邈远。

(谈谈《北冥有鱼》中想象的理解。)

6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辩论?他们的观点和依据各是什么?

思路点拨辩论时,辩论的双方总会围绕某一个话题展开,有理有据地来说服对方。细读文本中的对话并翻译,找出论题、论点和论据就可以回答问题。

理解突破庄子和惠子论辩的话题是:                  。庄子的观点是:“ 

              ”,他的依据是:                                              ;惠子的观点是:                ,他的依据是:“                              ”。

(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重难点归纳

1巧借寓言,富有哲理。庄子运用大鹏南飞凭借风的力量的故事,讲述了大鹏飞翔受到了风的限制,还是有所依赖的,所以大鹏还是有所待,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说理形象,寓意深远。

2对比鲜明,道理明确。那些山野中的游气(“野马”)、飞尘(“尘埃”),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中的活动之物(“生物”),皆由风相吹而动。与鲲、鹏相比,它们实在是太渺小了,但它们要能够动起来,依然要有所凭借,即有所“待”。显然,它们也没有达到逍遥。

3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大鹏”、“野马”、“尘埃”都展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想象雄奇瑰,汪洋恣肆,跌宕多姿,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它们都有所待,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的道理。

课时综述

《北冥有鱼》一文,作者借助大鹏乘风翱翔,雾气、尘埃等漂浮的现象,说明作为形体的生命,是没有绝对自由的,也不可能有的;而人的精神,是应该绝对自由的,表达了作者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三、文段训练场

阅读《北冥有鱼》,完成1-3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愤怒)      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

C去以六月息者也(离开)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吹拂)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起笔即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写鲲变化为鹏的不凡过程,使人感到惊骇万分,神奇莫测。

B庄子对鹏飞冲天的情景,作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形容,目的要造成一种神秘的气氛。

C在庄子看来,即使是腾飞高空的大鹏,也仍然“有所恃”,算不上“逍遥游”。

D本文的核心思想,旨在说明人应当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轻松自如。

参考答案:

文本研习

1鲲  鹏  乘风而起、击水三千、扶摇九万  天地苍茫

2愉悦  快乐  自我

3夸张  不知其几千里也  若垂天之云  硕大无比、力大无穷  善借长风

4丰富雄奇的想象  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  雄奇开阔

5不知其几千里也  徙于南冥  鹏之视下

6论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庄子观点: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依据一: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依据二: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惠子观点: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依据: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文本训练场

1A(“怒而飞”中的“怒”,应为“奋起,用力鼓动翅膀”。)

2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3D(就选文看,作者的核心思想是:世间万物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作用的,是“有所恃”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191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