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几个值得推荐的「节奏较慢,又很有特色」的目的地:
1 普罗旺斯(Provence),法国:这个美丽的地区以其薰衣草田、古老的城镇和美食而闻名。你可以慢慢地漫步在小镇的街道上,欣赏当地的建筑和风景,品尝当地的美食和葡萄酒。
2 瑙鲁(Nauru),太平洋岛国:这个小岛国家位于太平洋中,以其美丽的珊瑚礁和海洋生物而著名。你可以在这里慢慢地浮潜或潜水,欣赏海底世界的美景。
3 巴厘岛(Bali),印度尼西亚:这个岛屿国家以其美丽的海滩、寺庙和文化活动而著名。你可以在这里慢慢地探索当地的文化和艺术,享受当地的美食和水疗服务。
4 阿拉斯加(Alaska),美国:这个北部州的自然景观非常壮观,包括冰川、山脉、湖泊和野生动物。你可以在这里慢慢地徒步旅行、皮划艇或滑雪,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5 希腊(Greece),欧洲:这个古老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包括雅典卫城、圣托里尼岛和克里特岛等景点。你可以在这里慢慢地游览这些地方,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文/双姐 旅游
小镇,没有繁华,没有嘈杂
有的是一种静谧,一种纯朴
低矮的小房,羊啼鸟鸣
青山绕水田最美的都在山水间
01 嵊泗无人村——
童话里的“绿野仙踪”
被誉为中国最美无人村
一个被“大自然吞没的中国渔村”
这座村庄曾有3000多人居住
如今人去楼空只剩下一户人家
房子与满是植被的山无缝融合
成为一道靓丽别致的景点
英国《每日邮报》盘点的
全球28处被遗弃的绝美景点之一
02 雨崩村——
最接近神的地方
“不去天堂,就去雨崩”
雨崩村是一个最接近神的地方
雨崩村位于念慈母峰下五子峰脚下
景色优美民风淳朴是真正的世外桃源
一栋栋木头房子四散分布着
牛羊与骡马悠然行走其间
房前屋后,农田花鸟相伴
推开窗即使巍峨洁白的雪山
雨崩村的从容宁静恬静舒适
渗透在一草一木,一牲一畜身上
凡是来过这里的人都说
这里是身体的地狱,眼睛的天堂
03 漠河北极村——
中国观测北极光的最佳地点
这里的冬天有终年不化的积雪
这里的夏天凉爽宜人景色秀丽
漠河在我国地图的最北端
黑龙江就源于漠河
江水晶莹,弯曲而下
两岸风光艳丽,风光俊美
每年夏至这里的白天长达20个小时
如果是夜晚时分向北瞭望
天空泛白异彩纷呈艳丽多姿
这便是人们说的北极光
04 周庄——
“中国第一水乡”
周庄古镇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小镇
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
四面环水就像建在水上的小镇一般
因河成镇,依水成街,以街为市
周庄古镇位于苏州昆山
也属于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因为其拥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
所以也深受外国游客的喜爱
渔鹰在当地还被叫做“水老鸦”
渔民们训养渔鹰用来捕鱼
为了防止鸬鹚直接吞下捕来的鱼
渔民们还在它的脖子上套个环
05 阳朔——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清澈的漓江从它身边缓缓走过
留下它温柔而迷人的身影
带给小城无限的遐想和浪漫的情调
高耸而奇特的青山以各自不同
的姿态独自站立在小城的四周
这里远离尘世的车马喧嚣
到处都是一片宁和平静
06 西江千户苗寨——
世界上最大的苗族村寨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苗族
“原始生态”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组成
是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每到黄昏时分千家万户亮起了灯
西江千户苗寨变成了灯的海洋
为了更好地观赏西江千户苗寨夜景
景区在高处的路边修建了观景台
07 丹巴藏寨——
中国最美古镇古村之首
几百幢民居依山就势
错落有致地融于自然环境中
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远远看去,充满灵气的山谷中
那沉甸甸的田地和寨房如同
一幅富有动感的绝妙山寨画卷
随之展示在你的眼前
08 西塘——
千年古镇,水墨江南
西塘镇,位于江浙沪三省交界处
古名斜塘距嘉善市区10公里
是吴地方文化的千年水乡古镇
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有完好的25万平方米明清建筑群
规模和保存之完好是江南少有的
古老的江南水乡风貌形成了
西塘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
09 宏村——
中国画中的古村落
背倚黄山余脉,经常云蒸霞蔚
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
真的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
因此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
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
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
闲庭兴步其间悠然之情让人心醉
10 大理古城——
风花雪月,浪漫之都
花映闲池柳拂栏
风华烟雨等闲观
苍山月隐浮云绕
洱海风清碧浪涟
大理古城在500多年的 历史 期间
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承载着大理 历史 文化、宗教文化
民族文化,是大理 旅游 核心区
11 婺源——
中国最美的乡村
梦中绿遍谢家池
梦觉山村雪拥篱
尽道春寒花未在
晓来开到野棠梨
婺源县, 古徽州六县之一
代表文化是徽文化
素有"书乡"、"茶乡"之称
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 旅游 县
婺源篁岭,地处江南山区
因村中“地无三尺平”
村落依山而建房屋呈阶梯状分布
长长木架托起圆圆的晒匾
秋晒稻谷、辣椒五颜六色的作物
衬托着徽派古建的粉墙黛瓦
绘就出独一无二的“晒秋”农俗景观
12 凤凰古城——
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凤凰古城是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
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与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相媲美
享有"北平遥,南凤凰"之美誉
城内石板街道纵横交错古朴典雅
两旁木楼房檐伸出别有一番味道
沱江两岸的吊脚楼连成一片
与秀丽的沱江交相辉映十分壮观
13 平遥——
“北平遥、南凤凰”
平遥是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
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古老的街巷,古老的房屋
目之所及的每一个地方都有 历史
平遥就是平遥,不平常,不遥远
无任怎样,古韵悠悠,宠辱不惊
14 白哈巴村——
西北第一村
白哈巴村是一个原始自然与
古老文化互相融合的村落
这里保存着几百年来固有的风貌
村子坐落在沟谷之中依山傍水
尖顶木楞的古朴欧式木屋
牛羊成群,休闲散步
一派静谧祥和的景象
犹如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秋季一到,山村就变的五彩斑斓
层林尽染,犹如一块调色板
加之映衬阿勒泰山的皑皑雪峰
一年四季都是一幅完美的油画
15 乌镇——
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乌镇,静谧安闲,悠远古朴
曲曲折折的青石板路
年久的磨合显得光亮平滑
古旧的门楣残雕显示出时光的魅力
乌镇具典型江南水乡特征
保存着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
一个现代文明影响不大的世界
一张古老色彩依然浓重的史页
16 禾木村——
“神的自留地”
禾木村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在新疆布尔津县喀纳斯湖畔
是仅存的3个图瓦人村落
中最远和最大的村庄
禾木村的房子全是原木搭成的
最出名的是万山红遍的醉人秋色
炊烟在秋色中冉冉升起
形成一条梦幻般的烟雾带胜似仙境
在禾木村子周围的小山坡上
可以俯视禾木村以及禾木河的全景
空谷幽灵、小桥流水
牧马人在从林间扬尘而过
17 南浔——
曾经最富庶的江南古镇
画屋芦花净,红桥柳树深
鱼艘寒满港,橘市书成林
南浔古镇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
中西合璧,建筑多样的江南古镇
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 历史
拥有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村群中完好的明清古宅有100多栋
古牌楼、古门楼、古井等古迹众多
既充满着浓郁的 历史 底蕴和灵气
又洋溢着江南水乡诗画一般的神韵
18 古堰画乡——
如诗如画
古街古亭古埠头、青瓷古窑址
大大小小的古村落和古樟树群
真山真水,自然古朴的江南古镇
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古堰画乡把一个生态和人文
的丽水完整地传达给世人
日出、夕阳都美得不可方物
引得摄影爱好者和画家纷纷前往
19 绿江村——
一眼看两江,一脚踏三界
这是一个神奇的村庄
它小到地图都搜不到
却能“一眼看两江,一脚踏三界”
绿江村既有北方的雄伟壮丽
又有南方的灵秀清新
绿油油的麦田、水天一色的江岸
悠闲的渔船都是绿江独有的风光
由于这里风光秀丽景色宜人
被前来的游客和摄影者誉为
"辽东第一村"和"东北的香格里拉"
20 来古村——
进藏路上最美村庄
周围遍布美丽的湖泊与宏伟的雪峰
是我国一个观看冰川的绝佳地点
是一个处于冰川末端的小村庄
来古村和然乌湖相依相偎相伴而生
来古村在冰川和雪山之间散落而坐
牛羊出户,鸡犬互鸣
田园阡陌,佛塔桑烟,一派胜境
中国最美的20个村镇
每一个都属于人间的仙境
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
丽水是属于浙江省的省辖市,古称处州,浙江省辖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坐标东经118°41′~120°26′和北纬27°25′~28°57′之间。
丽水市境设1个市辖区:莲都区,7县:青田县、缙云县、遂昌县、松阳县、云和县、庆元县、景宁县,代管1县级市:龙泉市;总面积17298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2186万人。
丽水被誉为“浙江绿谷”,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龙泉市凤阳山黄茅尖海拔1929米,庆元县百山祖海拔18567米,分别为浙江省第一、第二高峰。
扩展资料:
丽水的地理环境:
1、地形地貌
丽水市位于浙闽隆起区组成部分,山脉属武夷山系,主要有仙霞岭、洞宫山、括苍山,呈西南向东北走向,分别延伸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
2、气候
丽水市在气候区划中隶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在区位上临近东海,受海洋影响较大,具有较明显的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地势上多中山丘陵地貌,具有较显著的山地立体气候特征。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与丘陵山地立体气候的叠加造就丽水优越的气候环境,是中国气候养生之乡。
3、水文
丽水市区域内有瓯江、钱塘江、飞云江、椒江、闽江、赛江,被称为“六江之源”。溪流与山脉走向平行。仙霞岭山脉是瓯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洞宫山山脉是瓯江水系与闽江、飞云江和赛江的分水岭,括苍山山脉是瓯江水系与椒江水系的分水岭。
-丽水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丽水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30年。30年来,丽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三市并举”发展战略,按照省委提出的把欠发达地区培育成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要求,立足于欠发达这个最大实际,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充分发挥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丽水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全市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477亿元猛增到2007年的43394亿元,年均增长107%,而2000年撤地设市后的7年,丽水经济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年均增长1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26元增加到2007年的17133元,年均增长100%,2004年人均GDP首次突破万元人民币,2007年人均GDP折2253美元。财政总收入从1978年的05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605亿元,增长975倍,年均增长172%,其中撤地设市后的7年,年均增幅达234%,提前三年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1978年的119%上升到2007年的129%。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3年度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序中,丽水在286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居第110位。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投资建设硕果累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30年。城市面积越来越大,市容村貌越来越美,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人居环境越来越宜人,城市的内涵和品位越来越厚重……变化仿佛神话,却又真实地发生。特别是近几年来,丽水抓住了新的历史机遇,以“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为城市特色定位,紧紧围绕“三市并举”、“两化一新”战略部署,按照走新型城市化道路要求,围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城市”的城市建设总体思路和提升城市素质、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目标,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城乡规划,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注重精品精致,提升城市管理,关注民情民生,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协调发展。全市城市化水平由“九五”末的331%提高到4081%,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秀山丽水朝着宜人居住、宜人创业、宜人休闲、宜人旅游的长三角城市群独具魅力的功能性城市、个性化城市的方向奋力迈进,并先后获得了“中国生态第一市”、“华东森林氧吧”、“浙江生态屏障”等一系列美誉。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丽水人民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的30年。全市人民越来越多地享受着改革和发展带来的实惠,从昔日奢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到如今的电脑、私家车“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们的钱袋子鼓了,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73元,分别是1978年的527倍和334倍。人们的日子舒心了,消费结构一改多少年来以吃、穿等生存资料为主的单一格局,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用、行和文化娱乐等享受和发展方面的非物质消费支出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享受到了更多的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等实惠。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丽水全面进步、社会事业协调迈进的30年。各类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九年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投入持续增加;文化事业长足发展,全民健身掀起热潮;卫生事业明显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人口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民主和法制长足发展;党的建设扎实推进,广大干部群众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热情高涨。“和谐共建,共建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经济社会从未像今天这样充满朝气和活力。 30年巨变,30年辉煌。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实际的有特色的发展路子;要坚持走渐进式改革的道路,使改革、发展和稳定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合作共赢不断提升竞争水平,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不断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历史规律,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丽水历届党委、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丽水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已日渐清晰:到2010年,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初见成效;到2017年,全面实现小康,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到2020年,力争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实现生态文明。 上世纪八十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丽水农村推广开来。这种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调动了全市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丽水农村改革开始了第一次跨越。 翻阅《丽水年鉴》看到,丽水的粮食亩产逐步提高,粮食生产总量稳中有升。去年,这一情况还在持续。2007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6315万亩,总产量545万吨,单产335公斤。相比于2006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略有下降的基础上,总产量并未下降,单产增加了24%。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解析08——
浙江古堰画乡:千古农耕文明诗画一方山水
在浙江五大水系之一的800里瓯江中游处,有一处被称为“古堰画乡”的风景 旅游 区,近年来声名鹊起,成为整个华东地区著名 旅游 景点。
第十三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上,来自浙江丽水的古堰画乡特色小镇展馆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注目。展馆分古堰、画乡、古镇生活、艺匠文创新生活展、器乐演艺以及红色文化六大展区,不仅重点展示了通济古堰文化、古樟树群等生态水利系统,并且体现了如何在 历史 的丰富厚重叙事背景下开创出艺术与文创为特色的古堰画乡今日新生活。
古堰画乡原本不是一个地名,它是位于距离丽水市区28公里处通济堰所在的碧湖镇堰头村与江对岸的“画乡”—大港头镇所在地大港头村的合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古堰画乡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写生创作基地和摄影创作基地,近300家高等院校在此建立了艺术教育实践基地,每年接待写生创作的学生超过15万人次。古堰画乡由此获得“丽水市文化名村”、“浙江省特色 旅游 村”的称号。
(一)千年古堰灌溉一方水土,山灵水秀滋养农商繁荣
1、古堰浇灌养育堰头村
堰头村因位于通济堰边上而得名。堰头村背山面水,村后山峦起伏,村前溪水流淌,与古老的通济堰相维系,形成了自己特有的 历史 格局和自然风貌。小村子山水秀明,田园富饶,文化底蕴深厚。明代叶氏家族从松阳迁居于此,经明清两代,堰头村逐渐成为叶氏家族的聚居地。他们世代在此营建家园,逐渐形成一定规模的村落格局。依托着通济堰带来的便利农耕水利条件,家族发展日益昌盛,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家族鼎盛,科甲不断,仕官众多,耕读文化由此代代相传。
始建于南宋萧梁天监年间的“通济堰”之名于文献中最早见于北宋。通济堰是一个以引灌为主,蓄泄兼备的水利工程,南朝天监四年,由詹、南二司马创建。通济堰在水利史上的突出地位,反映在堰头村至今依存的三个世界第一:首创世界水上立交桥之先河,有世界上最早的拱形坝体,制定了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堰渠管理法规。站在堰头村江边,可以看到集壮美与秀丽于一身的通济堰拦水坝至今仍然发挥着它的功能。通济堰渠道呈竹枝状分布,由干渠、支渠及毛渠三部分组成,蜿蜒穿越整个碧湖平原,使整个碧湖平原上3万余亩农田得以旱涝保收。
堰头村内的千年文化处处遗存。村口有枝繁叶茂的千年古樟树群,有穿村而过石头铺砌的千年古道,有20多处各具特色的古民居和古建筑古堰渠、古道、古民居构成堰头村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
2、水运繁荣孕育大港头
与堰头村隔江相望的大港头镇,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镇。瓯江日夜奔流不息,这里的水运在南宋时期便呈现出了一片繁荣的景象,大港头恰好在龙泉去往温州的路途之间,过往的船只大都要在大港头停息一夜。古埠头便随着这来来往往贸易队伍,逐渐成为航运不可或缺的重要港口。
自唐代起,位于瓯江入海口的温州兴起了海外贸易,五代时期,作为吴越国所属地处州生产的瓷器,茶叶等都通过这里顺流而下到达温州港,再从温州港流向南北各地。宋室南渡之后,处州的 社会 经济更是加快发展,中原人口南迁,开垦田地,从事商业活动人口增加。大港镇一时成为瓯江的商业重镇。元至清代,处州所属各县漕运均以水运为主,各地贡赋均沿瓯江集中到温州港后北运至京师。千百年来,大港头水路上溯下达。瓯江中白帆点点,百舸争流。
随着漕运的发展,为船工、商贾提供衣食住行及生活必需品的商业、服务业也应运而生。大港头沿江马路遍布卖吃食、日用品、土特产的商铺,沿江街道的商业日渐繁华。
3、抗战时期港埠要塞的现代工商业发展
至民国时期,大港头的商贸流通行业发展到 历史 高潮。大量外来人口的进入,极大地促进了大港码头商业的繁荣,这里一时成为瓯江中上游的“小香港”。作为港埠要塞,大港头一带的现代工业在民国时期也得到了兴盛发展。现代制造业造船作坊在这里有着悠久的 历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大港头偏僻山沟里诞生的浙江铁工厂。他开辟了浙江省自主创办武器工业的 历史 ,成为浙江省当时最大的一个工业,瓯江上游无形中就变成了一个军事工业区。浙江铁工厂在当时不仅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兵工企业,也是敌后重要的政治与经济堡垒。20世纪末,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现代交通的发展,大港头与堰头村都开始走向萧条。
而“古堰画乡”就这样在两岸村庄繁华不再的萧条中悄悄开始了它的萌芽。
(二)千帆落尽成 历史 ,留取山水绘今天
古堰画乡是丽水巴比松画派的发祥地。就在大港头镇作为昔日的农商贸易重镇繁华不再的时期,一批本土画家却随着古堰两边村落的萧条开始走进这里,为宁静的山水和淳朴却又不至于保守的民所吸引,开始把这里当做写生的好去处。
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进入丽水油画 群体的画家们勤恳执着,有理想,立足本土,关注身边的风土人情,在前辈的带领关心下茁壮成长,成为丽水油画群体的骨干力量。这个群体虽然画风各异,但画面对乡土风光表现出的浓烈 情感 ,写实主义的画风,却是他们的鲜明共性。
上世纪80年代,李大芸等人到丽水采风考察,谈兴集中到了巴比松,于是自喻丽水巴比松画派。这一带有玩笑却内心真诚的提法,被李大芸坚持作为省美协对基层美术群体的培育给予力推。丽水油画群体的创作激情被空前激发。当时丽水地委宣传部领导认为法国巴比松画派在19世纪法国美术史上的进步作用,对丽水美术的发展很有积极意义,也给予丽水巴比松的形成以重大的支持和推动。1991年5月1日,“丽水地区首届巴比松油画展”的举办标志着“丽水巴比松油画群体”的正式形成。丽水巴比松油画的最大特征是表现主义,通过描绘自然风光来表现自己对家乡热爱,他们的油画里有真实的 情感 。
对于丽水青年一代画家,古堰画乡几乎就是滋养了他们作品的重要地方。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直到古堰画乡成为 旅游 景区游人如织的今天,他们的身影依旧不时出现在瓯江两岸,以及周边的田野乡村。随着这个群体在全国美术界影响力的加大,全国著名画家和各地美术院校师生不断来到瓯江边上滋养和诞生了这批画家的地方,这里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的民风对从事美术创作的人们充满了吸引力,“写生基地”渐成雏形。
生态立市理念的提出,强调丽水的绿水青山将成为今后发展的后发优势,要保护丽水的自然禀赋并认识到后发优势的价值。按照“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的定位,古堰画乡所在的莲都区委、区政府将大港头镇区、坪地村、碧湖镇的堰头村、保定村及附近古村落共15平方公里的范围统一规划,建设美术写生基地、创作基地和商品油画生产基地。之后,堰头开展了村庄整治建设,经全村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被评为市级优秀整治村。以“通济堰-大港头”自然人文景观为轴线打造得“古堰画乡”文化 旅游 品牌也就在那一年诞生了。
(三)文化 旅游 成一体,文化产业写新篇
走进今天的大港头,画乡老街的每一处都充满江南悠闲却又浓情而别致的生活气息。从古堰画乡起步,丽水的画家们带着他们家乡的山水走向全国,向世界美术界展示着他们的乡土创作的同时,也展示着他们家乡的田园生活和美丽山水。一幅幅油画,改变了小镇的命运轨迹,更改变了当地人的生产生活。目前,古堰画乡年接待 旅游 人次破百万,小镇核心区农民人均年收入从2006年的3000元,增长到了2015年的35000元,足足增加了10倍。
古堰画乡的发展对周边的乡村农旅融合产业产生了扩展效应。民宿业成为周边乡村的主要产业之一,而民宿业的发展,一方面依托着自然山水与人文 历史 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不离农耕“底色”,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也成了吸引 旅游 者住下来体验的重要内容。
目前,地方政府正进一步规划古堰画乡朝着丽水生态文化艺术 旅游 重点示范小镇发展。引进国际高端人才,从世界生态文明发展的视角出发,针对古堰画乡的自然禀赋和人文禀赋以及悠久的农耕文明 历史 ,规划一个具有国际示范意义的生态文化艺术小镇,实现“世界级诗画田园,升级版农耕文明”的示范地目标。
(四)结语
经过多年的 探索 ,古堰画乡将艺术、设计很好地与日常生活生产相融,成为承载了千年传统农耕文化的现代文旅小镇。古堰画乡的发展历程为乡村原有的传统产业优势随着时代发展衰落之后,如何发掘和利用原有的文化内涵,同时融入现代艺术元素,展示了“文化+特色小镇”融合的独特成功路径。
从古堰到画乡的演变,首先源于民间对田园环境自发的审美向往,构成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 历史 没有被城市化摧毁的民间力量。其次,是这种民间力量能够被地方政府及时地发现并予以肯定和给予政策性扶持和引导,这是古堰画乡得到迅速保护型发展的关键。这种双向共识中体现的力量,是古堰画乡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传承保护发展”、从而让华夏文明不断根的重要因素,也启发着我们加深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说所具有的经济、文化、精神多层面的丰富意义。
中国之大,无奇不有,
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总有令你感到震撼的风景!
不知你是否跟大奇一样,看惯了名山大川,赏遍了千篇一律的风景,很少能再遇见震撼心灵的景色。
但其实还有一些古村落,它们隐匿于世,深藏于大山之中、 悬崖 之上, 一边是极致的危险,一边却是无限的诱惑!
它们虽默默无闻、少有人至,历经百年岁月,却仍然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本土气息,处处洋溢着 热情好客 的氛围。
它们就像 与世隔绝的洞天福地 , 等待世人的揭秘与 探索 。不如就跟着大奇看看,这些悬崖之上的古村落,你都知道几个?
1
湖南·芙蓉镇
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
说起湖南很多人会想到数不尽的 美食 ,诸如麻辣小龙虾、长沙臭豆腐等等,其实鬼斧神工的景观也很吸引人。在湘西有一座具有两千多年 历史 的古镇,以 挂在悬崖瀑布边 的吊脚楼著名。
当夜幕降临,在侧面远望,看到整个芙蓉镇 在悬崖边若隐若现 ,给人一种巧夺天工的视觉冲击,不由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劳动人民的智慧。
这里的自然景色与古朴的民族风情融为一体,土家吊脚楼、青石板路,构成了芙蓉古镇质朴、宁静的画风。
走在千年的老街上,可以慢慢体会到 原汁原味的 历史 传承和沧桑变化 。
2
四川·古路村
人烟稀少的天边人家
四川大渡河大峡谷入口的绝壁之上,山谷险峻,风景瑰丽,这样人烟稀少的地方,坐落了一个500多人的彝族村落,名曰古路村。
通往古路村,途经几公里的绝壁山路,无一不是对人毅力的考验。穿行其间,俯瞰足下,白云弥漫,环观群峰,美不胜收!
村落在大山的包围之下,在树木花草的围绕之中,没有一丝凌乱感,房屋相互依靠在一起,整整齐齐。
3
安徽·木梨硔村
黄山最美的天空之城
众所周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的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耸立入云端。大家都钟爱黄山的美景,殊不知其实黄山上有一座 连宫崎骏都画不出的天空之城 ,木黎硔。
木梨硔村 地处山脊,三面悬空 ,徽风浓郁,被誉为“黄山最美的高山村落”。
从前山往对面看,可以看到全村的风貌,景观甚是优美,尤其在雨后时节,可以看到云海,让全村犹如处于仙境一般。
4
云南·宝山石头城
遗落人间的天险之城
提起云南,你会想到四季如春的“春城”昆明,又或是“浪漫之都”的丽江。不过,即便去过很多次云南丽江古城,你可能会忽略宝山石头城这个地方。
这里建于金沙江峡谷中一块独特的大石头上, 三面险峻,一面直插金沙江,鳞次栉比的房屋坐落在如刀削般的崖壁之上。 更绝妙的是,石头城外的坡地上,巧妙地建造成梯田。
白墙灰瓦的屋宇依着山势,排列井然有序,显得奇绝又古朴。这里的村民仍然以耕种为生,过着簇拥山水的田园生活。没有灯红酒绿,原始的氛围让人心自然宁静下来。
5
河南·大垴村
高居太行之巅的山村
大垴村位于悬崖峭壁之上,是林州境内最高的山峰, 四周崖壁耸立,山峰峥嵘 ,因为位于群峰之巅,特别适合瞭望远方,把苍茫太行的美景尽收眼底。
如今的大垴村,深受自驾爱好者的欢迎, 崎岖的山道充满刺激,高峰的美景让人惊艳。
行驶途中,眼看云雾随着山风一波接着一波涌向山道,仿佛渐入仙境一般。
从不远处的山坡上遥遥而望,茂密的树木掩映着青顶黄墙的房屋。房屋通过石头打磨建造而成, 冬暖夏凉,住在里面舒适又宁静。
6
浙江·陈家铺村
最后的江南秘境
曾被中国地理杂志评为 “江南最后的秘境” 的陈家铺村,隐藏在浙江省丽水市的松阳县。宋代诗人沈晦曾吟“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意喻此处堪比桃花源。
这里村落房屋 背靠连绵起伏的青山而建,好似挂于山崖之间 ,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 历史 。
这里最值得赞叹的不是阳光明媚下的崇山峻岭,而是细雨濛濛后,山间云雾缭绕,一派腾云驾雾的景象。
盘山公路已经迂回曲折,而要寻觅坐落在悬崖高处的先锋书店,更是需要徒步踩着蜿蜒的石阶上来。书店里的窗户犹如画框,框住一片美景,近在咫尺的山峦云海,让人赏心悦目。
7
河南·郭亮村
隐匿绝壁间的“太行明珠”
太行山两侧悬崖矗立,峰巅怪石林立,一眼望去,尽是神秘,雄伟,壮丽。这样看似与“悠闲”不搭边的地方,竟然 在1700米的悬崖上 建起了一个清静安宁的田园小村。
郭亮村 依山顺势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 ,沿着崖上人家的路向前走,或站在宽阔的观景平台上,或坐在平滑的岩石上,吹着微风,观山看雾,这一刻心静,换七分心明。
这里的山,头上尖峰摩云,脚下万丈深渊。这里的水,清泉碧潭,桥下飞瀑。
8
湖南·十八洞村
置身桃源的苗族村寨
十八洞村,是一个远离喧嚣的纯苗族聚居地,苗族风情浓郁。这里山高林密,空气新鲜,置身其中,心旷神怡。
在这里,青山、云雾、绿水、梯田,每一处都充满诗意,闭上眼可以倾听蝉鸣鸟叫。在这里,你可以慢下来,体验乡村生活的美好时光。
9
山西·虹霓村
五彩斑斓的梦幻村落
悬崖上的村庄似乎千篇一律,但是此处的瀑布在阳光照耀下会形成绚丽的彩虹,却是自成一格的,因此村庄也命名为虹霓村。
整个村都位于悬崖之上,这里三面环山,虹霓河从村边穿行而过。当虹霓河流到村口悬崖边界处后飞流直下,气势滂沱,蔚为壮观, 从而造就了“瀑布之上是村庄,村庄之下是瀑布”的壮丽奇观。
10
湖北·渔山村
国内最危险的索道村
说到湖北的鹤峰,大家脑海中估计都是那个人在船中坐,恍若天上游的飘飘仙境。其实在鹤峰还有一个鲜有人至的村庄。
这是 全县唯一没通公路的地方 ,四周被峭壁包围,村民们通过全长720多米,高400多米的高空索道来与对岸相连。
这个索道虽然很危险,但是这是孩子上学,村民取粮食的一个重要通道, 更是这个村里所有人的命脉。
“铁篮子”前后两端只能敞开,人坐在上面必须牢牢抓紧铁篮筐。缆车启动后,“铁篮子”缓缓驶向对岸。
行至索道中央,风声呼呼作响,“铁篮子”摇摇晃晃, 前后是断崖绝壁,脚下是深渊 ,不禁感慨村民出行真不易啊!
这些古村落几乎无人踏寻,
只有当地的村民年复一年、
日复一日地过着闲适、安逸的生活。
或许你还知道哪些悬崖上的古村落呢?
不妨与我分享一二
市场需求与商品油画专业的发展
(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古堰画乡”分校 金向军 )
[摘要] 专业的设置如何满足社会需求,这是决定职业教育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本文就以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的开设和发展来讨论职校专业如何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和发展问题。同时总结如何围绕市场进行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经验。
[关键词] 专业设置 教产结合 商品油画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过程" [《马克思全集》第一卷 第82页中央编译出版社]。教育作为整个物质生活的一部分,其性质和运作方式也是由社会生产决定的。特别是对职业教育而言,与社会生产的联系更为紧密。当前,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的"物质生活"已构成我国教育发展的大环境。而现代教育与现代经济的本质联系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与市场经济接轨。职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才能使自身获得高速发展,展示自身的价值和功能。因此,面对市场,与企业接轨,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企业的需求确定学生的培养规格,及时地改革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那么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否则,学生没有市场,学校更不可能有前途。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的设置,一开始就紧跟市场的脚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的了一定的成绩。倍受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关怀。同时毕业生就业达到供不应求的局面,平均一个毕业生有好几个油画企业可供选择,在就业形势日益紧张。很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的背景下,更是一个奇迹。说明走市场化道路,对学校对学生而言,是何等的重要。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能否跟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是决定职业学校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因为职业教育始终面对两个市场:就业市场和生源市场。在设置和调整专业时,不仅要考虑生源的问题,更要考虑就业市场,想到他们的出路。因此要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理念,这既是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的现实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争发展的需要。
在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的开办之初,就对市场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为推进毕业生就业,专业的设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学校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那么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又是如何根据市场进行专业设置,如何围绕市场进行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呢?这中间的经验又究竟何在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如何根据市场设置专业。
首先,在设置专业之前,要充分的进行市场调研。任何专业在设置专业之前务必对专业进行调查,并研究可行性。在1991年,在颇有远见的缙云工艺美术学校老校长吕德强{工艺美术学校创始人}的指导下,金向军等教师多次到当时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城市深圳考察商品油画并作了调查。得知,商品油画是中国改开放以来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油画复制技术。主要通过香港等国际市场销往欧美等世界各地。(现在,商品油画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看好的市场前景。国外市场随着国民生活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已从温饱走向了小康,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精神和物质有了更高的追求。特别是现在随着节假日、公休日的增多,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寻找精神方面追求,而艺术品无疑是人们最关注的对象。国内油画市场既将日益壮大。因商品油画让艺术与市场接轨,所以它不出10年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如深圳大芬村,厦门乌石浦、海沧、浙江义乌等商品油画市场已具相当规模,以深圳大芬为例:被当地人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的深圳大芬村,原先是地处深圳郊区的小山村,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它创造了占领全世界60%的油画市场的奇迹。大芬村每年商品油画的出口额都在一亿元人民币以上。透过大芬村油画市场发展情况不难看出--我国的油画产业对画工的需求也随行业快速发展而在不停的增长。况且工资待遇丰厚。还了解到原工艺美术学校89届毕业生胡力锋,蔡杰等在91年从事商品油画工作,月薪就达到3000元以上(当时,教师的工资水平还不超过200元)。同时,我们也发现国内就画工培养上来说,基本上是画厂中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全国还没有一所学校培养这方面的人才,美术学院又不会培养画工。那么市场上对这一类人才就存在断档。况且开办该专业投资也不大,当时工艺美术学校的领导吕德强先生及油画专业老师们以敏锐的市场眼光看到这一现实,在1993年9月,正式成立了商品油画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发展,事实证明这一判断是怎样的远见卓识。
其次,专业的设置必须具有一定前瞻性。人才培养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务必要跟着整个社会形势的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对未来经济发展趋、未来人才市场需求做出准确分析和预测,为超前设置专业提供可靠依据。因为市场是瞬息万变的,今天的热门可能就是明天的冷门。如果专业的设置,只考虑眼前的市场,而未能对未来的变化有一个正确的判断,那么一旦市场需要发生变化,培养的学生就不能适应市场而淘汰,更谈不上专业发展了。缙云工艺美术学美在开办之前充分认识到以上这些,除了调查还对该行业进行了较周全的分析,并充分认识和分析了该行业的发展前景。事实上商品油画这一行业,在十多年前我们开办这一专业的时候,还是属于方兴未艾的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行业愈加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是真正的朝阳产业。因此,这个专业就能长久的开办下去。这几年,缙云工艺美术学校油画专业的就业一年好过一年,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再次,专业设置要与当地经济相适应。《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那么,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应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另外,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由于自然条件等原因形成的区域性经济特征,也决定了职业教育只有适应区域经济要求才有生命力,才能充分发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地处山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劳动力市场价格较低。职业教育如何为促进就业再就业服务,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这正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像深圳这样的经济特区,商品油画厂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需大量人才。而现在,我们丽水市正在全力打造"古堰画乡"项目,更急需大量的画工。而商品油画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的水平决定了一切。丽水本地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农村人口比重较大,接受过初中以上教育的青年学生,他们对致富的愿望也非常强烈。本专业的开办,恰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愿望。希望通过画商品油画发家致富。这些年,从缙云工艺美术学校油画专业毕业的农家子弟,有许多已经成为高收入者。证明这条路对农家子弟脱贫是行之有效的。比如我校有好多已在大城市购房定居,真可谓从"山沟沟"走向"大城市"。)。典型的有95年毕业于工艺美术学校的赵益胜,在松岗油画厂工作2年后,创办深圳松岗丰源工艺厂,并在全国各地开办加工厂,下属员工2300人,现生产的产品有木制玩具,国外花园路牌,商品油画等,年产值2000万元。同时针对学生家长中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对本专业了解有限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定期开家长会的方法以及请往界优秀毕业生来"现身说法",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使他们对本专业的前景有更多了解,打消他们对这一行业的疑虑。人才的培养,有学校、学生、家长三个要素,如何使这三个要素形成有机的互动,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最后,专业的设置还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自身的办学条件和资源等等,另一方面,也是体现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的设置,是牢牢把握住这两点的。首先商品油画专业开办除了画室、教室之外,只需要画台和日光灯等一些简易的设施,投资省,是美术学校稍加调整现有资源就可以开办了。这个是本专业能够快速开办,抢占市场先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充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另外,作为一个工艺美术学校,开办商品油画这样的专业,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这一专业的开办,又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色才能求生存求发展。。只有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走适合自己发展的、有特色的培养人才的道路,方能成功!特色在于积累与沉淀,更在于创造。就缙云工艺美术学校而言,我们很难培养艺术家,但在培养技术和技能型人才或者具体的说培养画工上说,却有足够空间。这些年的实践表明,正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走特色路线,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在回述了工艺美术学校根据市场来设置商品油画专业的历程后,那么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又是如何围绕市场进行教学改革和发展建设的呢这个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根据市场进行教学改革发展建设这一专业,是这个专业在市场上立于不败的根本保障。下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二、如何围绕市场进行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建设
1、专业的发展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根本,新开设的专业需要新的师资力量。好多职业学校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和思考。工艺美术学校对于这一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利用现有师资进行改造,选派教师到油画企业进行学习和培训,吸取生产第一线的营养,回校进行整理总结,结合本校实际开展教学。比如油画专业的金向军教师多次到油画业进行学习进修。油画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指导教师既具有油画专业理论水平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懂得商品油画制作的全过程,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这一点对专业的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还采取聘请技师的办法来加强教学与市场的联系。专业的建设必须与市场接轨,就要实行校企结合,学校聘请有多年生产经验的油画技师回校任教,并与学校教师一起共同研究油画教学和开展教研活动。如,工艺美术学校聘请工作多年的王海勇、王旭平、朱伟军回校任教。大大促进和加快了商品油画专业的发展。
2、专业的发展需要与市场信息形成互动关系。商品油画专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随着市场的发展而调整自身,如课程设置和改革等等。缙云工艺美术学校的商品油画专业是经常与市场沟通的,一方面加强商品油画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借助就业网络与市场沟通。学生的就业情况的好坏就可就直接反映专业发展的好坏,并及时做出调整,以便更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如:通过学生"送画回校"活动和优秀毕业生回校讲座等形式收集市场资料和行情。另一方面,带学生参观"古堰画乡"等油画企业,在增长学生见识的同时,也为专业发展提供更多信息。从而为专业发展导向提供依据。同时在注重学生实践技能课的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文化素质。因为在商品油画市场中,具有一定文化品位的高级行画,其价格远在一般复制品之上。那么注意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文化素质也是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服务。为此我们专门开设东西方美术简史,油画名作欣赏等课程。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是既有熟练的实践技能,又具备一定素质。那么我们的毕业生就会比画厂里仅仅是依靠师傅带徒弟培养的人才更具有竞争力,也更有发展的潜能。
3、专业发展需要办学模式的确立。任何一个专业发展发展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同时,办学模式的确立不应该从主观愿望出发,而应该从学生就业的实际出发,换言之,就是要从市场出发。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创造了具有工艺美校特色的办学模式,具体的说 "教产结合"和"顶岗上班学习"两个特点:
⑴实行"教产结合"的教学模式。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力加强特色专业的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我校商品油画专业在办学期间,实行"教产结合",以产促教,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我校与深圳松岗丰源工艺厂合作,接订单进行生产,2000年完成《花篮》、《水果》两款油画稿6000多张,2002年完成《圣诞雪景》油画16000多张,2003年完成玻璃内画30000个。我校产教结合这一课题,受到了社会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2000年,就得到了缙云县科委的高度重视,并拔款20000元专项资金用于这方面课题的研究,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丽水市教育局局长江春松十分关心我们学校"教产结合"实施情况,多次到校指导,并专门撰写了调研报告,在全市职业学校给予推广。2003年6月,在江局长的指导下我校课题组的课题报告《教产结合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对"教产结合"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较全面地总结,该报告获丽水市首届职教课题评比一等奖。
⑵加强社会实践课程改革--实行顶岗上班学习。当今社会各个行业竞争相当激烈,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市场,进行开放式办学,并与企业挂钩,实行校企结合。这样才能使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竞争力更强。所以,在企业中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十分必要的。定期组织学生分层次在油画企业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让学生毕业后即可上岗,在校期间就必须对全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利用每年寒暑假对每个学生采用分层次,逐步提高的顶岗实习法:第一步,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基础实习,以油画工人身份顶岗实习,掌握制作油画流程和基本操作技能;第二步,对参加过基础实习的学生进行提高实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油画的制作生产过程并掌握多种技法及了解掌握油画产供销全过程。同时学生顶岗上班学习还可以获得一定收入。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2006年度职成教工作会议中指出要'积极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接受职业教育'。顶岗上班、半工半读对解决家境困难学生的学费、生活费问题而言,意义尤为重要。我校学生在在实行顶岗上班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挣得了学费与生活费,比如03油画班在2006年暑期参加学校组织的顶岗上班学习一个月,在把学到专为知识用于生产实践的同时,平均每人又获取了900元的经济报酬,其中,李捷同学收入高达1987元。所以顶岗上班学习对学校而言,还可以减轻家长经济负担,从而起到了防止流生,稳定生源的作用。
三、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和发展专业取得的成绩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已建成一支具有深厚市场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建立了完整的学生实践体系与就业网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受领导重视,积极参与"古堰画乡"建设。2005年9 月,响应丽水市委、市政府创建"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的号召,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受邀请,在丽水莲都区正式成立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古堰画乡"分校。
2、接轨市场、校企结合和"教产结合"初具成效。为了满足商品油画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已建有的"弘业国际礼品有限公司"、 "博美画坊"、"丰源工艺厂"实训基地。在前一段时期,学生在这些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训工作开展顺利,效果良好。
3、毕业生供不应求。自从商品油画专业开办以来,毕业生供不应求。近几年,每个油画专业毕业生都有十多个厂家和公司可选择,面且报酬丰厚。比如: 从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毕业的赵一庆、胡文炳、楼国升等。现在分别在广州与厦门等地购房定居,并长期从事商品油画事业,月收入达8000-10000多元。
四、展望
目前,丽水市委市政府正着力打造"古堰画乡"项目,一个中国知名的特色文化园区、长三角主要的中高档行画生产基地和行画原创画集散中心,将在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一带崛起。随着"古堰画乡"的发展,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画厂作坊来此安家落户,画工的需求量也会随之水涨船高。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古堰画乡"分校,在"古堰画乡"的建设中,是一支不可多得的生力军,担负着为"古堰画乡"培养画工的重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能加快自身的发展与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更令人可喜的是,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绿谷画工”这一技术人才品牌的理念,我们相信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古堰画乡"分校将为打造"绿谷画工"、带动一方经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马克思全集》 第1卷 中央编译出版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 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
《职业中学办学思想与实践》 江西高校出版社
投我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