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赵英男和秋水最终没能走到一起?
1
最近周围朋友都在追《春风十里不如你》这部剧,大家对于赵英男和秋水为何没能走到一起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有人说,是因为小红太作,七年间一直纠缠秋水;
有人说,是因为秋水太渣,一直在两个女人之间优柔寡断摇摆不定;
也有人说,是因为赵英男太强势,永远像“小妈”一样管理着秋水
。。。。。。
但在我看来,导致他们最终分手的根本原因,是他们两个人三观不合!
2
什么叫三观不合?
你喜欢一放假就出去旅行,他喜欢宅在家里,这不叫三观不合。
他对你说,旅行有什么意思,人挤人又浪费钱,在家躺着多舒服,这就是三观不合。
你经常发朋友圈和朋友分享美食美景,他从来不发,这不叫三观不合。
他对你说,别一天发那么多去炫耀,做人还是低调点好,这就是三观不合。
赵英男想要按部就班走好医学这条路,秋水热爱文学,这不叫三观不合。
赵英男对秋水说,不要再写那些风骚露骨的文字了,多干点正事吧;
秋水对赵英男说,我发现你这人现在越来越庸俗了。
这就是三观不合。
赵英男喜欢泡在图书馆看书,秋水迷恋酒吧自由的气息,这不叫三观不合。
赵英男对秋水说,你为什么还来这种地方,这种地方是正经人该来的嘛?
秋水反问赵英男,你是卫道士啊,还是活化石啊?
这就是三观不合。
3
最初,赵英男爱的是秋水的浪漫,爱他跑圈时还能吟诵各种诗歌。可当七年过去,赵英男更想嫁的人不再是文学青年,变成了社会精英和行业精英。当初秋水吸引她的地方,也反而变成了此刻身上最大的问题所在。
于是,她开始极力想要改变他。她不再支持秋水的文学梦,每天除了泼他冷水,就是打着为他好的旗号,硬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他的身上。
让两人之间关系产生最大裂痕的应该是赵英男一气之下撕碎了秋水的小说吧!这时,我就猜到他们走不长远了。因为赵英男不懂秋水的快乐,他们俩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这段感情,让他们两个人都身心俱疲了。
两个三观不合,想法总是背道而驰的人生活在一起,太容易产生分歧,吵架会像家常便饭一样稀疏平常。如果一方再妄图改变另一方,最后的结局除了忍,也只能是“我太累了还是放过彼此吧”!
4
好的爱情,从来不会让人觉得辛苦。三观合的人相处,则会舒服很多。
就像剧中的小红——可以专注于自己的医学事业,同时也不忘支持秋水的文学创作;可以和秋水在酒吧舞池里共舞,也愿意帮他在自习室复习备考。
我想,如果年轻时小红吸引秋水的是她真实肆意的活法和永远明媚的笑容,七年后,秋水心动的应该是这份从始至终都在的理解吧。不得不说,和小红在一起,秋水眉宇间都抒写着自在。
所以他才会写出“我的放纵只有你懂,小红,看到你就像看到了春天。”
5
其实,真的很庆幸秋水和赵英男没能走进婚姻,不然,我想结局可能会更加难堪!
因为恋爱时无法接受的,婚姻里更不能。永远不要想着,时间久了,也许两个人就磨合好了。婚姻里充满了琐碎,三观不同的人结合只能让爱情渐渐穷形尽相。
说到这,我不由得想起我的同学小文。
她和她老公是相亲认识的,恋爱初始,他们观念上就显现出了很多不同。譬如,女生追求浪漫,希望过节时男生能送上鲜花,让生活有点仪式感,男生则觉得花最没有用,还不如买点吃的来得实际。女生追求完美,事业心很重,经常加班,男生则觉得不用活得那么累,过得安逸即可。女生出去旅游喜欢住个性化风格民宿,吃当地有特色的小吃,哪怕走上几条街去搜寻,男生则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随便吃吃住住么好了,啃个面包也无所谓。
然而,因为彼此知根知底,又门当户对,俩人还是在相恋几个月后结婚了。婚后,尤其是有了孩子后,矛盾开始越来越多。
小文在产假结束后仍想回到工作岗位,她的老公则认为女人更应该相夫教子,逼迫她辞了工作,全职在家带娃。小文想带女儿多出去旅游,感受世界的美好,她的老公则认为孩子太小,什么都记不住,去了也白去。终于有一天,因为小文要给孩子报一个2万左右的早教课,她的老公不同意并在早教中心大发雷霆,矛盾彻底激化了,小文实在忍无可忍提出了离婚。小文哭着和我说,"我想让孩子有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去玩耍,去接触更多小朋友有什么不对?为什么他这么不理解我?为什么他会觉得早教没用,我是在浪费钱?“
我想,这只能用”三观不同"来解释了!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三观不同的人,很难走到最后。因为他无法感知你的快乐,更无法体会你的痛苦。所以,在选择伴侣和朋友上,千万不要勉强自己。人生苦短,为何不选择和让自己快乐的人在一起呢?
6
剧中反复出现了舒婷的那首《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以前还小,并不懂诗里真正的含义,现在读,才品出这些美好字眼里的感动。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建立在双方人格平等的基础上,既保持各自的独立个性,又能互相支持,携手并进。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是既欣赏对方的人品,也能支持对方的理想。两个人只有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又能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独立,才能走得长久吧!
愿你们每个人都能在茫茫人海中,遇到那个三观相合的人,懂你的快乐,知你的委屈,理解你的不容易,心疼你的所有,陪你一起看细水长流。
对的
庄子散文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它的说理,不局限于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演绎,而是善于将抽象的哲理寄寓在形象的描绘之中,借助具体可感的景物人事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学道理。本文的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整体性寓言形式。本文假托河伯与北海若这两个虚构人物的对话,展开说理,阐明观点,整篇是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先秦诸子中多喜引用事言故事来说理,但像本文这样,整篇都是寓言故事,却很少见;而且这里的寓言不是引用·,而是庄子自己虚构的,这也是庄子寓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寓言的基本特征,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寓意富有哲理。本文中的河伯被设为庄子思想的对立面,而北海若则是庄子自己的化身,通过两人的对话,通过正反两种思想境界的对比,十分清晰地宣扬了庄子的认识无止境的哲学思想。寓言的另一个明显特点是用鲜明生动的形象来说话,避免了呆板、抽象说理的枯燥乏味,使哲理与形象结合起来,有化抽象艰涩为具体可感的效能。
。
《秋水》是《庄子》一书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篇,是道家的经典之一。《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这个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分成七个片断,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至“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是第二个片断,以确知事物和判定其大小极其不易,说明认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总体的无穷性所影响。至“约分之至也”是第三个片断,紧承前一对话,进一步说明认知事物之不易,常常是“言”不能“论”,“意”不能“察”。至“小大之家”是第四个片断,从事物的相对性出发,更深一步地指出大小贵贱都不是绝对的,因而最终是不应加以辨知的。至“夫固将自化”是第五个片断,从“万物一齐”、“道无终始”的观点出发,指出人们认知外物必将无所作为,只能等待它们的“自化”。至“反要而语极”是第六个片断,透过为什么要看重“道”的谈话,指出懂得了“道”就能通晓事理,就能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至“是谓反其真”是第七个片断,即河神与海神谈话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返归本真的主张,即不以人为毁灭天然,把“自化”的观点又推进了一步。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篇之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但篇文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容易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只能顺物自化,返归无为,这当然又是消极的了。
引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芦花飞雪,红蓼花繁。
在四季的长河里,我是喜欢秋水的。春水潋滟,夏水襄陵,冬水凛冽,唯有秋水,涵空如镜,清瘦温婉。
这个时节,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淡淡横生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
秋水,望文生义,即秋天的水,当然,雨也在其中。其意象美而多样:一是泛指茫茫的江水、湖水、雨水;二是比喻人,尤其是女子清澈明亮的眼睛、眼波;三是清朗的气质;四是明净的镜面;五指古代的琴曲。
综合起来,可归结秋水之共同特征为:清、明、净、澄、澈、凉、深、远、浩浩、渺渺、茫茫、朗朗、疏疏……这般有情之物,难怪有秋水伊人、望穿秋水、秋水共长天一色等一众或抒情或绘景的词句流世。
古人青睐秋水,引申的意象或情绪更为复杂,杜甫曾写下“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隐含了几分苍茫惆怅之感;李白的“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则通过水月相映之趣,抒发羽化登天之念,潇洒到了极处。
如此意象浪漫而生动的词源自何处呢?逆向时间之河,追溯传统文化典型抒情的源头,便能看到那篇散落在浩渺星河里的文字—— 两千多年前庄子写的《秋水》 。
《秋水》被誉为庄子最有情致和风采的篇章之一,其内容深刻而富有意蕴,写法灵动而生气充盈,整体气势恢宏,细读玄思泛漫——或语大义之方,或论万物之理,仿佛信口开河,原来别有深意,真是秋水茫茫,明光点点。因此,本文历来受文论家激赏赞叹,称其“有气蒸云梦、波撼岳阳之势”(刘凤苞《南华雪心编》);“此篇说义理阔大精详,有前圣所未发,而后儒所不及闻者。”(明陈深《庄子品节》)。
这是一篇怎样的趣文呢?接下去就让我们进入《秋水》的世界吧。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二字命名——这意象轻灵的两个字立即将我们带入天水一色的世界。
开篇寥寥数笔即勾勒出了壮阔的秋水之美:秋雨不绝,河水上涨,集纳百川,汇聚黄河,滔滔向东,一片汪洋,看不清牛与马的区别。
接着笔锋一转,开始讲故事, 是庄子式别具一格的寓言 。看过《庄子·内篇》之《逍遥游》者,想必一定熟悉开篇撰出的鲲鹏、蜩鸠,紧接着推出小大之辨。本篇同一机杼,撰出黄河之神河伯和北海之神若,但辨析却更深入一层,其间夹杂的思想和谋篇布局,与《庄子·内篇》之《齐物论》又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秋水》虽为《庄子·外篇》,但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却堪与《逍遥游》和《齐物论》媲美,故而备受人们称道。
从哲学上说, 本文中心是讨论人应该怎样去认识世界 。比之《齐物论》义理上常出现的“断裂”,《秋水》整体性更好,围绕“认识论”这个中心,由河伯和海若的七番问答而逐层披剥出来,一气卷舒,道出真是。当然,这是《秋水》的前部分,后部分是几个零碎的故事,作为前部分思想的补充,这里主要讨论河伯与海神的故事。
一、天外有天
故事始于秋水之漫溢,百川汇聚于黄河,河伯便飘飘然,以为世间壮美皆集于自己一身,直到顺流向东来到北海,见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这才傻了眼,感觉到了自身的渺小,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如果我不是到了您这儿,就危险了,永远要被那些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却不自知!”
从这里开始,原本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河伯开始有意识地转换视角,在看世界的同时也向内观,认识到了自己的无知和渺小。
河伯的自省引来海神的围观,于是,一场关于“认识”的辩论就此展开。认识者何?无非两个维度: 一个是向外的“物论”世界,一个是向内的精神世界。 庄子站在哲学家的高度,层层拨开认识世界的重重迷雾。融合着深邃哲学思想的思辨,与充满神奇想象的故事相结合的庄氏寓言,充分发挥出汪洋恣肆的无穷魅力,就此一层层铺展。
海神若是怎么说呢?他没有直接夸自己的无穷阔大,而是又转换视角,接着讲故事:对于井底之蛙,不可以谈及大海,因为它生活的地方那么小,天然受到空间的限制。对于夏天出生秋天即死的虫子,无法与之谈论冬天的冰,因为它根本活不到冬天,又如何能理解冬之严寒?这就是时间的限制。对于见识浅陋之人,无法谈论大道,因为他受到所学的限制理解不了,就容易出现一方面愤怒于“对牛弹琴”,一方面疑惑于“不说人话”。
注意这番话中的关键词: 空间限制、时间限制、认知限制 ……它告诉我们:形而向下,与人交流(与世界对接)要看对象,更要注意方式方法,从对方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以对方能理解的观念来谈论;形而向上,认知世界要注意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避免受空间、时间、认知等角度的限制,而无法观测到整体和全部,也便无法了解其真正的运行规律。
现实中因为这些因素导致的沟通不畅可谓数不胜数:来自一南一北两地的小情侣,常常闹出各种“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的笑话;老板又发火了,他恼怒自己的指令不被员工理解和正确执行,而被骂的员工还在那一愣一愣,不知自己错在哪里……
所谓不破不立,只有“破”掉这些限制,认识才能进入新的境界。那么,需要“破”什么,我们的认识才能走出固有的樊笼?
海神接着讲,你觉得我已经很大了吧?但其实在这天地间,我就像那小石头小草在大山之上一样不起眼。算算看,四海如同一个小岛在大湖里一般;中国之于海内,如同一粒米放于粮仓中;而人类,就如同马身上的毫毛般渺小,所以五帝所继承的,三王所争夺的,仁士所担忧的,能者所操劳的,那些王位、权势、欲望,也不过是一根马毛而已,可笑啊!
是啊,人生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东坡居士想来也是读到庄子文字而感怀于此,因此在《前赤壁赋》写下“渺沧海之一粟”的妙句。
认识及此,触角似乎有所延长,有所升华——藐视了小我,藐视了世间之俗名、俗利、俗争、俗物,一个摒弃一切的大境界隐现光华—— 那是不盈不虚、不止不已、不增不减的大海,是广袤无垠的世界,是穷尽无极的宇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大道。
二、小大之问
河伯疑惑,人活天地间,却不如一根毫毛般小,那么该如何来看这个世界,看待天地之大和毫毛之小的问题?也就是,天之即为大,毫毛即为小吗?
显然,这不仅是一个小大之问,还是一个触及真理标准的哲学问题。其中心意思正如《道德经》里所问:“孰知其极?”何所谓“极”?“极”可以作为标准吗?接着,海神开始探讨这个问题。
海神说:万物万象的量无穷无尽,时间的推移永无止休,细化分割没有尽头,终结和起始也没有定因。世界如此无极神妙,我们怎可判定细微的毫毛是为最小,广阔的天地就是最大呢? 真正的智慧,是能不受事物变化之不确定性和时空无穷性的影响,不被所谓的标准所迷惑,不被一隅一角的视线所限制。
这一段极其富有哲学与数学的分量。无穷大的空间,无穷久的时间,无穷细小的分割,都指向了数的概念。且小大之间,长短之间,粗细之间,又引出了相对的观点。
时间、空间、变易、分割,庄子对于世界的带着终极性的思考,回到现实中,一方面让人们看到了自身的无知和渺小,多了一分敬畏和求知之心;另一方面也告诉大家,所有成败盈虚都有内在的规律,看清其中的转折变化,则各种争权夺利还重要吗?那些得失胜败需要过于在意吗?
如此,在我们面对生活这个万花筒时,又多了一面提醒自己的镜子,一切名利成败都会转化,在面对命运的无常时,可以多往宽处想。 这里的“宽”是无常、无止、无故,更是不喜、不忧、不闷、不跂、不悦、不祸。所以,此间不仅是理解和包容,还有接受和认同,才得见真美和真善。
小大之问继续延伸,河伯接着问:最细小之物没有形体,最庞大之物无法度量其外围?对吗?
海神的谈论非常精彩:从细小的角度看庞大的事物不可能全面,从庞大的角度看细小的事物不可能真切。精细是小中之小,庞大是大中之大,大小虽有不同,却各有合宜之处,这就是事物固有的态势。
这里再次探讨了无法量化的“无穷”之惑: 一个是无穷大 ,叫作“不可围者”,即认为无穷大之外再无存在,再无外围,叫作至大无外,往宏观上说就是天外有天,天无穷尽; 一个是无穷小 ,即微小的一再分割使之没有形体,几近于零,往微观上说即无尽分割,子内有子,一直到人肉眼看不到的质子、中子。
如此无可名状之事,怎能用语言说清楚呢?所以,庄子借海神之口,话头一转,聊到了语言意会的作用:可以用言语来谈论的东西,都是事物粗浅的表象;可以用意识来传至的东西,则是事物精细的本质。那些言语所不能谈论,意会所不能传至的,不在精细和粗浅的范围之内,却是更高境界的道。这就是海神所表述之“言”不能“论”和“意”不能“察”。
所以他强调:“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约分之至也。”多么精辟的总结!能体察大道的人不求闻达于世;修养高尚的人不会计较得失,清虚宁静的人能够忘却自己,逍遥于世。
我们常讲比较、超越,如果只把视角放在外物的比超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注定会痛苦失意一生;如果将视角转到内心对世界认知的超越,则是用一个非常宏阔的角度和一个极大的格局来理解这个世界, 当心胸阔如星辰大海,又怎还会汲汲于那些耗费自己生命力的蝇营狗苟?
河伯当即又问:是从物性之外还是从物性之内来区分它们的贵贱?怎么区分它们的大小呢?
针对此问,北海若从事物的相对性出发,更深一步地指出大小贵贱都不绝对,因而最终是不应加以辨知的。
他的回答富有意味:用自然的常理来看,万物本没有贵贱之分;从万物自身来看,各自为贵而又以他物为贱;拿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常常聚焦在观点上,而不在于事物自身。
这一段,庄子进一步阐发了“相对”的观点: 一切有无、内外、是非、大小、对错、高低、贵贱,以及东西南北,莫不是相反相依,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也各有其对立面,并且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动转化之中。
所以,一粒微尘也并不简单,自有其结构和成分,与宇宙运行的规律相通。故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醉吟先生曾写下:“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三、天人合一
万象万物有相对,有永恒,有自己运行之道,那么,问题又来了,这次河伯提得非常具体: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以什么为准则呢?
很明显,在了解了前面的“道理”后,河伯有了更深的认识,追问到了“如何做”。
海神继续探讨自己的观点:从道来观察,什么贵呀贱呀,说的都是反复转化的过程,万物本就齐一,大道无始无终,对万物都兼容并包。周而复始,运转不停,是大道的方向。万物之生息,如同奔马般疾速,无一刻不在变化,无一时不在推移。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你都不要去管,只要以开阔的心灵观照世间万物。
此处,庄子再现了《齐物论》里的“齐物”思想,阐明了“万物一齐”“道无终始”的观点,提出“反衍”和“谢施”两个哲学术语,即新陈代谢是宇宙间的规律,万事万物是反复不断地变化且相反转化,顺应自然规律即为“顺势”。
这个观点,也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最好注解,所以,王安石在《如归亭顺风》中说:“人生万事反衍多,道路后先能几何?”这个世界变得太快,人类如此渺小需要做什么呢?所以,了解到这一点,等待它们“自化”,即按自身天性生息变化即可,便是符合宇宙循环的规律。
庄子的可贵之处在于,从不把万物看死,也从不把某个观点说绝,他认为一切都在变化转化之中,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参照,“因势不同”,会得出不同的判断。
河伯疑惑,既然一切都在变动不居中,人只剩“无为”,那为什么还要看重大道?何所谓“大道”?
海神的回答解开了人与自然相处之谜: 当人们懂得了自然的规律、理法,也就明白了应该如何去权衡、选择、应变和决策,才能够更好顺应环境的变化,让自己远离伤害。 所以,顺应天心、天然、天道之自然规律,人们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无咎而自得。这就叫进退适宜而屈伸自如。
庄子强调人事与天命的统一,其实并没完全否定人事的作用,在了解天道的前提下,人事积极而为,才是真正的智者。
那么,何谓天意,何谓人事?显然河伯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最后着重提出来。
北海若的回答很形象简练,属于“诡辩道”,用牛马的逍遥自在和被人为枷锁,来比喻自然的天性和人为的残忍。但其核心意思非常清晰,主张人应返归本真,即不以人为毁灭天然,不用圆滑世故作秀,来灭掉事物的本真,也不要因为贪名贪利而导致最后身败名裂。这叫谨守而勿失,才能返璞归真、宠辱不惊。
河伯与北海若多番问答,至此终于推导出全文宗旨: 天人应合一 。他表明,以人类为绝对中心的执念,在所谓智慧机巧的背后,隐藏的往往不是对万物的呵护与珍惜,而是贪婪的利用和掠夺。庄子倡导的“ 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 ”,是真诚地希冀我们谨守天真之本性,不要故意破坏世界,不要牺牲德行去谋求名利,谨守本然天性不在浮世沉沦,是为真知真慧。
回看人类自身,难道不是如此吗? 现代社会的理念基石之一就是人类中心主 义。近现代以来,人自以为脱离了动物的“低级趣味”,迈出了自然界,实现了对自然的控制和种属的超越,以为万事万物皆在掌控中,可以任意掠夺毁坏。近年来,各种天灾人祸不断,深层分析,无不能寻根到人类肆意妄为的身影。这也引起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此,人与人的关系不也如此吗?从小上说,我们常常用别人的观点来衡量自己,陷入自责、难过、后悔等等种种焦虑情绪中,却未察觉到,所谓的观点是标准吗?从大上说,千百年来,为了谋取更多的资源、权势、利益,人与人之间发生了多少冲突,乃至发展成大型战争,无数国家甚至整个世界都曾陷入一片喋血的黑暗。
小说《星之继承者》中绝望提到:“我还想了一些以前从没想过的事情:人生在世,总该有比工厂、矿洞和军营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吧?可惜我想不出来,因为我从小到大只知道那些东西。 可是如果这个宇宙当中真的有一个充满温暖、色彩和光明的地方,那么我们的苦难也许能换取一个美好的未来吧。 ”
——对于这一切,两千多年前,哲人庄子就已经看到了为什么。
《秋水》开篇写秋水高歌之曲,收尾的故事“知鱼之乐”,复归于天净沙明之乐,天人一片和谐,世界同处宁静,秋水长天,蝶飞鱼游—— 这个世界因人与万物融为一体,而充盈着无限诗意的美好。
其实秋天是很浪漫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秋天浪漫的文案吧。急您所急,我为朋友们了收集和我了“秋天高级浪漫的文案精选”,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1若干生命若干春,有所丰收有所贫。
2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3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4宁如凿空使,远致石榴花。
5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6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7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8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9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10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
11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12我们的夏日轻逸地逃去,没入了美的境中。
13看着日升月恒,它的美丽和神奇就是在一瞬间凝聚在我们的生命中,它也是在为未来的美好生活而努力着的。
14就算是失去也不是所有,只有自己的未来,还有未来,还有未来。
15秋天是影响情绪多变的季节,时而快乐,时而悲凉。
16秋是喧闹的,也只有在这个季节才能尽情地品尝每一份收获的喜悦。
17想被秋天卷起,卷进温柔的清风里,柔软的白云里,还有橘子味的拥抱里。
18我的爱早被浪费在炙热里,而短的沉默属于秋天,持久的心碎属于秋天,不需要酝酿的想念,也属于秋天。
19我把秋日的黄叶揉成了团,好像把自己的心包在了里面,扔进了半温不凉的河中,不问归处与归期。
20秋天不止适合思念,更适合见面。
21在秋天的阳光下,毛衣红得格外鲜亮,衬托着清秀的面容,如同晴空一般纯净。
22如果格局太小,就没法改变了,你的想法,你的心态,就会变的。
23风已经有秋天的味道了,我的意思是好久不见。
24秋天也很好。桂花会开,空气也会甜,我们会变好,一切充满希望,温柔又热烈。
25一个转身夏天就成了故事,一个回眸秋天就成了风景。
26深秋的晚霞,比夏季来的浓烈, 飘散的红叶,摇曳落地后又重叠。
27秋天的美是理智的——它不像春那么妩媚,夏那么火热,冬那么含蓄。
28岁月的风尘夹杂着寒霜,也会将希望凋零。就象深秋即将来临,寒风横扫落叶,繁华瞬间落寞。
29千树万树的红叶,愈到秋深,愈是红艳,远远看去,就像火焰在滚动。
30秋风瑟瑟,树叶零乱,凄凉片片,到处弥漫,心也随着欲发的伤感,突然发现,秋天是个伤感的季节
31秋天带着一身金黄,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人间。
32立秋了,天还是那么热。遇见你,依然会惊慌失措。
33没有你的秋天,你就失去了,秋天,一朵白云,不知,你还要远走千里,留下一片碧水。
34季节更替,秋天到了,风会替我见我想见的那个人。
35金色的秋天来了,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被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美丽。
36秋天的惬意来的如此不经意。
37缓缓飘落的枫叶像思念,我点燃烛火温暖岁末的秋天。
38成功的道路不是每个人都能走上的,只要坚持不懈地学,一定能达到目标的。
39轻轻地,温和的吹着,是美丽的秋姑娘姗姗而来。
4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1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坠人梦境。
42落叶知秋,如酒,只为那刻骨的牵手;暗送秋波,蓦然回首,期盼那真情的永久;亲爱的,让我把挚爱写在立秋。
43秋风吹不走我的牵挂,秋雨洗不掉我的思念,朋友,秋季天凉,注意加衣;秋风渐大,保湿润肤;秋雨绵绵,保持快乐!
44落叶知秋,情谊如酒,风渐凉时无喜更无忧。岁月流走,蓦然回首,一声问候醇绵依旧。友情相守,不离左右,含笑送出这份问候:季节交替,注意身体。
45秋来,送祝福;秋到,问候至。秋风带着关怀,秋雨送来真情,秋月带来浪漫,秋收送来喜悦。秋叶飞舞的日子,愿你事事开心,幸福。
46有一种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
47等待雨,是伞一生的宿命;等待你,是我一生的追求。
48秋天到,气候燥,记得天天吃红枣;百合做菜润润肺,枸杞一杯精神好;上班多饮决明子,不要老是看电脑;苹果葡萄都是宝,秋季养生少不了!祝君好!
49秋天到了,秋雨来了,秋花开了,秋实结了;秋月圆了,秋景迷了,秋心有了,秋收获了。再送上一条祝福的短信,内含秋波一捆,秋香两筐,秋光无数,愿你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快乐无比。
50秋雨落,秋叶黄,天凉保暖放心上;问候暖,心底藏,牵挂紧紧伴身旁;心平和,睡得香,容光焕发精神棒;短信传,关怀送,祝你幸福又健康。
51凉风习习秋天到,丰收连连传喜报,黄叶飘飘烦恼掉,秋雨绵绵思念闹,短信连连祝福妙,张嘴哈哈捧腹笑,秋凉添衣裳,心凉常联系!
52我的祝福汇聚寒冬的白雪,沐浴春雨的滋润,经受夏阳的蒸煮,在秋天来临之际凝结成祝福的结晶,只为在立秋送给你,愿你秋意凉凉,心情舒畅。
53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中下“快乐因”,收获“幸福果”。“秋果大使”温馨提示:幸福不幸福,不在穷与富;快乐不快乐,不在钱多少。祝愿你勤俭持家、幸福快乐!
54情深深,雨蒙蒙,真情尽在不言中!情切切,意绵绵,愿你快乐每一天!早祝福,晚祝福,一日不祝不舒服。天苍苍,野茫茫,天凉记得添衣裳!忙也好,闲也好,愿你做只快乐鸟!
55放手不回头,微凉半秋。
56期待秋天,秋天总有好事发生。
57霜叶红于二月花,我寂静地感受到了它的凄凉。
58树梢上仅存的几片残叶,在强劲的秋风的吹动下,也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树枝,像无家的游子,毫无目的地飘落下来。
59秋天像成熟稳重的老人,从头到脚都是含蓄的。
60秋天的落叶像一个个黄衣少女,婀娜多姿,翩翩起舞。
61秋雨绵绵,连续几天的秋雨,把人们带入了寒气逼人的深秋。
62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坦露,冬那么内向。
63秋天,像一条小河,用自己纯洁的身躯把自己贡献给了别人。
64一阵秋风吹过,树叶慢慢飘下来,像一只只金蝴蝶在翩翩起舞。
65秋天悄无声息地来了,迈着轻盈的步子,带着收获的希望和喜悦。
66茅屋旁边的园子里挤满了一些颜色又丰富又美丽的花,在阳光下闪耀,像是铺满了灿烂的珠宝的花床。
67情感入秋,一切都显得静美,安逸。一切,又都是那么的诗情画意。
68秋天的早晨是清凉的,带着一丝丝凉意的,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69枫树林给大地铺上了红色的地毯,秋风一吹,枫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好似在鼓掌欢庆这丰收的景象。
70时间追捕着灵魂最后的归址和恐惧的依托。九月,我再无酒,我虚构着永恒和长久。
71秋雨后,果园里的水果都戴上了一条珍珠项链。用手去摇晃树枝,那一条条珍珠项链都不约而同的掉下来。滴在石头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响声。
72一个果实累累的名字。
73秋天,小草从那枯黄、死去的母体旁站了出来,嫩绿嫩绿的,又短又细,像是几根很短的绿丝线簇成,仿佛那么弱不禁风,一口气都会吹倒一样。
74一阵秋风吹过,山坡红了,那是火红的枫叶;湖水清了,清的可以见底,可以照人,宛如明镜;山菊花开了,那样绚丽、那样娇艳,真是别具风姿。
75走在秋的路上,凉风细细,时光走笔,夏已变成回忆了,慢慢的身边的风景都会变成秋天的模样。
76周围的梧桐树已经换上了一身**的衣服,走近去一看,梧桐树的叶子是半青半黄的,好象披上了一件夏天的绿装不愿脱掉似的。
77为何四季,唯独夏秋交替带着丝丝伤感。
78秋雨落后,留下一地纷花的心伤;雨水中飘着泪水的味道,花红落魄的际遇,染了满心的不快乐。
79淡淡的清愁和着轻轻滑落的叶儿,不小心就被凝成了一幅昔日的画卷,让人心生怜惜。
80秋天,是枫叶梦幻的天堂,走进满满纷飞思念的季节。每天我就像个像疯子一样,拿着笔在这个秋季里到处乱跑,在每一片枫叶上,写满你的名字。
81千树万树的红叶,愈到深秋,愈加红艳;远远看去,就像火焰在滚动。
82秋日里的阳光,也不再像夏日里的那么毒辣,伸出手去,挡住眼睛,然后慢慢将胳膊伸直,分开五指,在五指间的罅缝里静看阳光,别致的暖,别致的感触,别致的欢心,不再刺目。
83枝头上的嫣红,和飘落在草地上的秋黄,浅浅的触动着心绪。
84你悄悄地走来,走进田野。秋风过处,五谷飘香。那一片片庄家远看好似滚着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这时候,地里的人们可忙了。到处欢声笑语,锣鼓喧天。
85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86正当我如痴如醉时,一阵微风吹来,枫叶徐徐地飘了起来。哦,它在与微风嬉戏。但枫叶毕竟是弱小的,赶不上微风。风抖然间消失在茫茫的世界里,而红枫缓缓地飘落,飘落。终于飘落在地上。
87午间艳阳高照,晚来风过眉梢,凉的有点儿透心。八月的天气像人的心情,总是飘忽不定。
88微凉的风,无声无息的被挡在门外,无法进得门内的世界,只因门外属于自然,门内却属于人生。直到门内的人透过窗户望见了门外落叶的几抹金黄,才发觉到了什么。秋,原来果真是金色的,并不逊色于春的翠绿。不过,那就是一袭轻纱般的美梦,飘过身畔,随后被白雪所替代。
89登上山头,向下眺望,眼前是一片金色,若是仔细观察,便看到金黄中夹带着一片片红、一片片绿的。红的得像玛瑙,绿得像翡翠。还有山下那水平如镜的池塘,倒映着眼前的美景,格外的好看。
90落叶开始举行起了《舞林大会》,他们穿着明黄暗红淡紫的纱衣,旋转起来,宛如数十只的蝴蝶,翩翩起舞。
91秋天,总是萧瑟和别离的季节,似乎吹在脸旁的风也有一丝丝的寒意;秋天,总是一个感伤和忧愁的季节,似乎分手总是在秋天进行更显得浪漫;秋天,总是充满忧郁和无奈的季节,似乎连怀念也多了些淡淡的惆怅。
92夏日的繁华日渐淡尽,天空清澈悠远,喜欢秋天的宁静与清澈,秋天的忧郁与成熟,秋天的韵味蕴涵而深沉。
93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94那些“红国光”、“黄元帅”挤挤压压地挂在树上,躲在树叶后,露出一张张可爱的胖脸儿,笑迎着秋姑娘的到来。
95秋也许就藏在金灿灿的稻穗上,也许藏在火通通的柿子里,也许藏在绿油油的菜地间。秋,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迷人。
96早已入秋,天气变化无常!我可爱的石大学子们,注意保暖哦!
97秋高气爽,蓝蓝的天像擦拭得一尘不染的玻璃,绵绵的云朵雪白雪白,如奶汁一般。
98秋风,送来了凉爽;秋风,送来了沉甸甸的果实;秋风,使树叶翩翩起舞。而秋天的树林,更是美不胜收,令人陶醉!
99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迷人。
100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子的《秋水》虽是一篇说理文章,但由于庄子强调直觉体悟,在论道的时候很少做纯理论的阐述,而是把深奥的哲理化作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写法上显然不同于一般的论文,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哲理因用形象表达而更具体可感哲理因用形象表达而更具体可感哲理因用形象表达而更具体可感哲理因用形象表达而更具体可感。《秋水》篇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无限相对思想,也就是说,世间没有最大,也没有最小。北海北海北海北海相对于黄河确实很大,但是“四海”仍处在“天地之间”,如同蚁穴处在大泽之中一样。庄子认为天不是最大,毫末也不是最小,而人在天地间显然很渺小,因此人才要顺应自然。《秋水》要表达无限相对思想,却并不单纯说理,而是运用生动的寓言故事的形式,假托河伯与北海若这两个虚构人物的对话,通过河伯与北海若的七次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先秦诸子中很多人喜欢引用寓言故事来说理,但像《秋水》这样,整篇都是寓言故事,却很少见;而且这里的寓言不是纯粹引用,而是庄子自己虚构的。文中的河伯被设为庄子思想的对立面,而北海若则是庄子自己的化身,通过两人的对话,通过正反两种思想境界的对比,十分清晰地宣扬了庄子的认识无止境的哲学思想。《秋水》虽只是《庄子·秋水》的开头,却完全可以看出作者是用鲜明生动的形象来说话,河伯面对河水的满溢时的自喜自傲,看到大海的浩瀚时的自卑自丑,一切都如在眼前,很少的笔墨就能写出人物鲜明的形神特征,真是让人惊叹。而哲理与形象的结合,避免了呆板、抽象说理的枯燥乏味,达到化抽象艰涩为具体可感的神奇效果。哲理因用意境描绘而更含蓄丰满哲理因用意境描绘而更含蓄丰满哲理因用意境描绘而更含蓄丰满哲理因用意境描绘而更含蓄丰满。由于庄子“是战国时代最富浪漫诗情、生命体验和批判头脑的诗人哲学家”(《智者的叮咛》),因此他不仅善于虚构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寄寓深刻的思想和深沉的感情,而且常常通过景物描绘,创造意境,寓意理于“境”的诗歌表达方法来构建全篇,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其艺术境界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诙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秋水》一开篇就向我们展现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辨)牛马”的景象,接着又展现了“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的北海的浩瀚景象。通过这两种景象的对比,不仅显示了楼外有楼、天外有天的客观事实、事理,而且显示了看待世界的两种眼光、两种心态、两种境界,由此再自然地展开说理,水到渠成地导向了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的哲理。意境的生动描绘,两种不同境界的对比并列,不仅增强了说理的形象可感性,而且使说理更含蓄、更丰满、更有理趣。哲理因用哲理因用哲理因用哲理因用“暗示暗示暗示暗示”手法而更多义丰富手法而更多义丰富手法而更多义丰富手法而更多义丰富。庄子认为大道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也不能用具体的感官和逻辑思绪去把握。“道”的玄虚空灵使得庄子讲寓言故事时,往往并不明白精确地点明他要说明的道理,而是靠那卓异的形象思维,含蓄的“暗示”手法,通过故事自然流露出来。这种寓言的背后,包藏的是无穷的万象,不尽的意蕴,让人能够捕捉一二却又难以全部领悟,无形中更增加了文章内涵的丰富和模糊的美。《秋水》只是全文的开头一段,作者本是通过对河伯看到黄河的壮阔而骄傲自满,见到北海后却自叹不如的情节描写,来说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这一道理,但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寓言故事来看,却可以带给我们多种启迪,既可以理解为鞭策人们永远不要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永远不要自满自足,又可以理解为越是有真本事的人就越谦虚,人应该保持谦虚的美德,因为谦受益,满招损;既可以理解为人贵有自知之明,也可以理解为人知耻而后才近乎勇;既可以理解为做事有比较才有鉴别,也可以理解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既可以理解为要有广阔的胸襟气度和远大的志向目标,也可以理解为人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这样作者越不作刻意说明,反而越能使读者产生丰富联想。 刘熙载《艺概·文概》称“庄子文看似胡说乱语,骨里却尽有分数”。确实庄子善于将抽象的哲理寄寓在形象的描绘之中,借助具体可感的景物人事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学道理,不得不令人折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