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的历史

扬州城的历史,第1张

扬州作为中国古代一个地名的历史,可以上溯至春秋时期甚至更早。古“九州”中所指的“扬州”,不同于今天所说的扬州,是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范围相当于淮河以南的中国东南地区。

公元前319年楚国筑广陵城。广陵便是今日扬州的发祥地。西汉时期,刘邦封其侄刘濞为吴王,以广陵为都城。三国时魏吴战乱,广陵成为江淮一带的军事重地。北周时,广陵更名为“ 吴州 ”。

公元589年隋统一中国,隋文帝改“ 吴州 ”为“ 扬州 ”。

扬州历史:

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2015年是建城2500年,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相当于现在的“省”。

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

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隋朝后的扬州(今扬州),但和隋朝后那个繁华的扬州城(今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春秋时,称“邗越”(后建立邗国,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建吴都)。

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周时称“吴州”。

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东汉时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末年治所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

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

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曾改名建业,后又改名建康,今南京)。

扩展资料:

在中国,新春民间的习俗和文化可以说包罗万象。

大年初二,中新网记者走进古城扬州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探访老扬州人的新春习俗。

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扬州明清古城中部,东起小秦准河,西至迎春巷、史巷,南起甘泉路,北至旧城七巷,占地面积1207公顷,因宋代在此设仁丰坊而得名。

街区街巷体系延续唐代里坊制特征,呈鱼骨状分布,保存有旌忠寺、阮元家庙、陈六舟住宅、赵海山住宅、双桂泉浴室等历史文化遗存。

作为扬州的古老街区,仁丰里见证了扬州城千百年来的兴衰更迭。

“老扬州人十分看重拜年,特别是家中的晚辈在春节期间一定要给长辈拜年,甚至有‘不来拜年,不认往来’的俗规。”

今年77岁的老扬州人黄老先生说,他们家在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必须有安豆炒百叶(寓百事平安)、水芹菜(寓路路通)、烧杂烩(寓全家福)、烧鲢鱼(寓年年有余、吉庆有余。

此鱼当晚不吃),同时要煮好“隔年陈”,大年初一不吃生的东西,不动刀剪,也不扫地,扫地会扫走运气,会破财。

尚未展开杜牧眼里的扬州之前,先引用杜牧一首写给友人的诗,这首诗的标题为:“寄扬州韩绰判官”。

想来这位韩绰是杜牧的好友,这一点肯定是不容置疑的,不然,杜牧也不会赋诗一首作为临别赠言。

诗为“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在秋天时分,他因为友人的离去心里还是充满一点伤感的。

秀美的瘦西湖

只是,这种伤感的情绪对于杜牧来说很快就过去了。因为,扬州这座美丽的城市,他是非常喜欢的,更愿意用一辈子流连期间,尤其是春末之际的扬州,更让杜牧为之陶醉。

在他的心里,更在他的眼里,烟花三月去哪,还能去哪,当然是扬州,也只有去扬州了。

因为,在杜牧看来,扬州的三月(阴历),似乎没有让这位酣睡中的美人从梦中醒来,自是一种清奇和美妙。天气是温润的,大地是浅绿色的。

尤其是瘦西湖的温婉碧波,更透露着丝丝神秘的气息,他真的有点迫不及待,要去探秘,解密了。

此时的杜牧,这个来自北方的看客,对烟雨扬州的爱完全展现出来,于是,天天以影视剧的主角一般闪亮出场了。

二十四桥美景之一

杜牧之所以到了扬州,他可不是如李白那样,有着无数的闲情艳致般的游山玩水,他到扬州,纯属是公务,确切地说是为官。

因为,在公元828年的这一年,杜牧参加殿试被录取,在唐朝时的科举制度,能在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中考试并且通过,那还用说,自然就有了做官的资本。

因为杜牧手里有了最为过硬的文凭和派司——“钦点进士及第”,那可是天子颁布的,当个官自然不愁。

于是,在公元833年,杜牧出任地方官的机会来了,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从吏部,如同现在的组织部后备干部档案里看到了杜牧。年龄正好,文章优秀,行文错落有致,字迹工整洒脱,便向吏部表示,杜牧这小子,我要了。

吏部当然也很高兴,为国家推荐人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杜牧喜不自禁的从吏部拿到介绍信后,一路风尘仆仆赶往淮南节度使府衙所在之地扬州,面见牛僧孺。

牛僧孺从和杜牧的言谈举止里,看到杜牧气宇轩昂,是个可造之材。当然非常喜欢,当即授予杜牧推官一职,干了一段时间,牛僧孺听到许多人对杜牧的评价较好,又升任杜牧为掌书记,类似于现在在办公厅这样的部门工作。

二十四桥美景之二

唐朝时期的掌书记专门负责节度使府和首都长安,以及属下州县的公文往来。自此,杜牧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整整两年。

处理公文,包括撰写报告、总结材料之类的文案,对于杜牧这样顶级的大文豪来说那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闲来无事,肯定是除了写写材料之外,没什么其他事情找杜牧来处理和协调的。

工作轻松了,当然要打发太多的空闲时间,怎么办呢。这对于杜牧来说简直是太好办了。

谁不知道扬州在中唐以前就很不错,特别是隋炀帝不惜冒着人头移位的危险,修了条大运河,使本来就是交通枢纽之地的扬州,更是如虎添翼一般繁华的不要不要的。

二十四桥美景之三

生于公元803年的杜牧,到扬州这个地界时,也刚刚只有30周岁,正是一个男人一生中最为美好的年华。

扬州的美景,再加上扬州的美人作为点缀和装扮,这不就是天堂一般的存在。

怎能不让杜牧流连忘返,诗兴大发。近乎突口而出的名字叫做“遣怀”的诗,自然就从他睿智的大脑里流露出来,

这首诗就4行28个字,不烦赘述一下:“落魄江湖载酒行,处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诗中的烟雨江南

杜牧这首诗不用说是有感而发的,他来到扬州到这里当差可以说是一件很开森、很开森的事情。

当然,更因为年轻的关系,杜牧很多的时间是在烟花柳巷里度过的,这首诗也是记述了他在那里及时行乐的一个场景。

虽然,公元833年的唐朝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了,但是,表面上还是非常强大,特别是扬州得益于隋炀帝已经把大运河修好了。

扬州,不容置疑的成为沟通中国南北的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使本来已经极为发达的城市,到了中唐更为瞩目。

杜牧到扬州来当的这个掌书记官,关键的不是重要岗位,闲暇时间多,闲暇时间多了,又处于青春年华,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事情了。

扬州主城区之一

谁不知道唐朝是我国开放度最高的一个朝代,处于南北交汇之地的扬州,又是水陆相聚的连接点,国内国外的商贾,以及文化使者带来各种让人耳目一新的事物,更让杜牧在下班后,沉醉其间。

一首“叹花,怅诗”又从他的笔下跃然纸上“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在扬州的杜牧创作了无数首让我们吟诵的好诗,扬州这座城市,更是深深的印在了杜牧的脑海里成为永恒的记忆。

特别是这首“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诗文“,“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行吟中的杜牧

让游人只要去扬州,自然就会要去扬州去寻访二十四桥这个去处,并且尽可能的在月明星稀的春天的夜晚,徜徉在这座桥的周围,去深刻体会一番诗人创作这首诗的意境和心情。

古巷,瘦西湖

扬剧

扬州评话

扬州清曲

民间美术

扬州剪纸

扬州玉雕

传统手工技艺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

雕版印刷技艺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民间音乐

高邮民歌

古琴艺术(广陵琴派)

十番音乐(邵伯锣鼓小牌子)

传统戏剧

木偶戏(杖头木偶戏)

曲艺

扬州弹词

传统手工技艺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盆景技艺(扬派盆景技艺)

茶点制作技艺(富春茶点制作技艺)

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民间音乐

邵伯秧号子

民间舞蹈

傩舞(跳娘娘)

民间美术

江都漆画

平绣(扬州刺绣)

灯彩(扬州灯彩)

传统手工技艺

绒花制作技艺

扬州通草花制作技艺

民俗

扬州“三把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705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