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用微笑演绎悲伤,用努力诠释未来。什么意思 5分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会变的,就是这个世界随时都在变。你必须相信时间的力量,所以,请尽快从过去中走出来,释怀 过去,总结过去,而不是一天到晚地琢磨着回到过去。过去的种种,对现在的你已经毫无意义,仰一仰你的头,看看前面崎岖的路,好好地接着前进吧。
问题二:回忆浸过纸,演绎忧伤是什么意思 回忆往事忍不住用纸拭眼泪,曾经的伤痛像放**一样在脑海里浮现
问题三:夜色如画丶演绎悲伤情怀 什么意思? 夜色美丽的像画一样,在这份宁静中很容易让人想起悲伤的往事。
问题四:泪水演绎不出我的忧伤r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他的忧伤哭也解决不了
问题五:什么音乐可以表达人心中的悲伤 阿炳的二胡
大提琴的低音
埙曲
忧伤还是快乐,这首曲子感觉挺不错的。
平时听听还好,不建议心情不好的时候听,这会让自己把心中的苦闷进一步发挥,对身体精气神不好。我们需要正能量!!!
欢快的卡农,庄重的命运(贝多芬的,音乐响起的时候感觉特震撼)
土耳其进行曲蓝色狂想曲
斗牛勇士之歌
西班牙斗牛士
问题六:谁许一世忧伤,看繁华落尽,演绎悲伤 黄叶落霞人惆怅,谁许一世忧伤。看繁华落尽,演绎悲伤! 谁人笑靥再舞霓裳,转身满泪颜?蓦然回首,已是如烟过往! ――题记当年景,淡淡愁思繁华了整个秋季。冷雨夜,短句残章着色了年华。再次遇上的那刻,彼此终于是陌生人了,阡陌上,不曾回头的走过。 花丛锦簇,日光倾城,缝隙间越过繁华,微凉的蔷薇,沐浴着谁的眼泪?披上晚霞的背影,逆着光的脚步,坚定的远去,远上天涯。 繁华落尽后,我们终究是陌生人了,那漫天的烟花,终究随着流年远逝。细数烟雨,处处落雁是眼泪。像你那么的坚强的远去,做不到。于是便站在失落的国度,看着时光悄悄淹没过额头,最后终于将自己埋葬。 昔时清影,旧时情意,今日惆怅满怀独自流浪。窈窕倩影,是谁当年倚栏望月苦苦相求获得的情。腐烂红豆,是谁今日阡上相逢形同陌路的果。日光倾城,只是苍老了心,苍老了情。阑珊灯影,转瞬千年,度过多少纷飞夜,看着多少腐烂的花朵,弥漫最后消散的香。最后还是独自一人,在月色的清莹里轻拾一朵忧伤。浮动在季节里的悲伤情节,陆续上演,又要微笑着演绎多少的开心事,私底下默默细数多少伤情泪? 浮云惨淡,朦胧月色里,仿佛看到了谁,在庭上绽放着笑靥,轻舞着霓裳。如莲流动的背影,上色残月的冷辉。红尘里流淌经过的河流,放佛看到了谁,在遥远不可触摸的地方,绽放着笑靥,轻舞着霓裳,日光倾城的薄雾里,逆着光。 落寞的轮廓,时光跌落,铅华洗尽后,谁还会记得谁?落墨的笔尖,蝶轻轻舞着,蓝色的墨,埋葬当初画下的景。落暮萧萧的无奈,拨乱一池春色。冬季落幕后,幻境中会浮现谁的脸? 看见了谁,再舞霓裳,合奏着曲,再旁观看的是谁,谁为她轻拭汗水。谁会发现她的美,谁会知晓她喜欢在冬季里流泪,默然低头。蓦然回首,冬季的最后一笔,重重的落下,败落了繁华,华丽而短暂的梦,在冬季末尾结束。化为烟尘的回忆,不再拾起。 日光倾城,逆着光的背影,我轻轻的走在石板路,轻轻的回忆,轻轻的伤感。 阡陌路,不曾相识的走过。陌上香,芬芳了忧伤。 冬季末尾,放逐自己流浪,踏着腐烂的花铺成的路,远上天涯!
问题七:一个带有伤感含义的网名 蕞、後拍卖丶爱情〈 曾 经 〉ˇ 拥、有々解不开的情r心在@跳动要”逃避∷Cf 纠结 、一个人、习惯麻木自己y__陌迁r安静的执着ˉ未必属于俄街头,等你◆◇浒、懵懂转身、过后。A期待你的爱谁卑微ㄋ承诺べ世界的虚伪~祢‘僦祢了‘停不住的风。不够温柔◆独犯ouT┏s刻意的骄傲。非主流网名爱一直存在r忘不掉你的情′敷衍的谎言忘记你的美。绝望ろ∞tっ 宿命烟花,即逝/普通爱侣G夕阳rB一秒的安慰r没有如果¢- 负荷 す悲情t演绎空白べ・メ寂寞造的孽ペへd①亿→寂寞的狂欢、々迷 芒。背对背的拥抱淡淡、遗忘转身、落泪早已陌生,r一半的另 一半、说不A 疼r扑朔迷离 て、夜寂寞迩给的内殇、g、 躲避(り 。 (没 关 系)眺望的节奏。脆弱的坚强e一种疼惜 tq简x单s卑微的女人z_所有的、回忆ㄝλ当自强rr、安于现状e、谢幕玻璃的疯狂ζs噫、H刺眼A情侣 情非得已。所谓的无所谓佐手边の嗳。●QΘ啭。●″脏¢埃ノ
问题八:听悲伤的歌,看幸福的戏!什么意思? 这句话源自一本都市型小说,小说的名字就叫:听悲伤的歌,看幸福的戏。
作者叫米粒
每当,黑夜渐渐降临,月亮缓缓升起发出冷清的月光,孤傲地闪烁于群星之中的时候,便是感伤的人伤感的开始。
天终于黑了,在黑夜的掩饰下卸下所有的伪装,白天忙碌、疲惫的心慢慢舒缓下来,随最好的朋友一起来到大商新玛特广场前的喷泉池旁边坐了下来,戴上耳机,听着悲伤的歌,看着广场上一幕幕幸福温馨的画面,任形形 的人从面前经过,打量着Ta们的表情,猜着Ta们此时此刻该是怎样的心情,想Ta们是否快乐。
黑夜里广场的霓虹灯疯狂地闪耀着,像是害怕稍一停歇就会被黑暗包围一样;也许是商家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在广场伫足,每到夜晚喷泉都会向人们展示它美丽的弧线,配合着美妙的音乐,音乐喷泉的美,注定会吸引住人们的脚步为它停留,成为当今公共场所最受人喜爱的时尚元素之一。
在广场上,最快乐的莫过于那些孩童,他们三五成群地在广场上嬉笑打闹着,从广场一端欢笑着跑向另一边,不停地在行人身边穿来绕去,用他们没有烦恼充满好奇的童心给旁观人们演绎着只属于童年的美好。孩子们的脸上只有天真烂漫的笑,笑的那么自然,笑的那么旁若无人,而想想现在我们,笑都要掩饰着,生怕在外人面前笑的不够优雅惹来闲言碎语,真让人悲哀,笑是人自然流露的表情,而现在的笑已经不在自然。
在大多数情侣的眼中,有着灯光、喷泉、音乐、美食、鲜花、再加上夜自然的美,广场无疑是一个最适合约会的浪漫之地。有的情侣穿着情侣装手拉着手在广场中央漫步、有的情侣会选择一个微暗的角落背靠背坐着相互诉说着甜蜜、有的情侣坐在水池边带着同一副耳机听着同一首音乐。看着那些卖玫瑰的小女孩走向这些情侣面前的羞涩,看着那些男孩手捧花束送给女孩时幸福的表情,看着那些女孩拿到玫瑰时露出的甜美满足的微笑,这一副副温暖浪漫的画面让孤单的人羡慕,让曾经受过伤的人回忆!
有一种人,他们逆夜独行,他们是夜里的孤独者。他们不敢出现在过于明亮耀眼的地方,他们害怕内心的心思会被人看穿,他们会坐在人少黑暗处听着悲伤的音乐,忧伤地看着别人的快乐,数着自己的伤悲。他们或沉思或抽着烟,不时地吐着烟圈,好像可以把心中所有的忧愁都随烟吐出在,又好像在那飘渺的烟圈里,能放映自己曾经的美好记忆,聊以慰藉。
夜是精彩的,至少广场的夜是精彩的,精彩到让让快乐的人陷入无限的欢乐之中;夜是残忍的,残忍到用它一幕幕甜蜜浪漫画面去撕开受伤人心里的伤疤,让孤单的人更加孤单。
而我也只是一个看客,听着悲伤的歌,看着幸福的戏,这些精彩不属于我。
问题九:陈奕迅的歌等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1人来人往
有人说这是粤语歌词的巅峰之作,我非常同意!
闭起双眼你最挂念谁?眼睛睁开身边竟是谁。林夕说他曾想籍这个题目去写一幅很壮阔的世间百态,最后却仍是选了一个人的相恋、失恋、再恋三个阶段去点出“人来人往”这四个字。
这首歌有很多林夕式的金句。拥不拥有也会记住谁,快不快乐有天总过去。爱若能够永不失去,何以你今天竟想找寻伴侣?这首歌的世情比《明年今日》复杂,总体却是一脉相承。最想的,却不在身边。
其实人来人往也罢,不如不见也罢一切只因你曾经所爱是活于你的回忆中
不是现实中眼前人已经不再是你所钟爱的人了
林夕的所有歌词在淡淡的悲哀中劝勉我们豁达的时候事实上是要我们明白
既无恒道,岂存在永恒的情感
专辑和现场差别还是挺大的,现场唱这首歌时EASON的状态都不在最佳,所以02年《The Line Up》专辑中的演绎才是最到位的。
2黑暗中漫舞 林夕说过这是他写过最哀伤的歌之一,林若宁说这是香港的Gloomy Sunday,即是说:心情差的人,听完就想死陈小霞的淡定被陈辉阳用杀得死人的弦乐包围了,像傍晚时分的暮色,意意思思地合上来,让人觉得苍凉沮丧,没有前途 01年《The easy ride》演唱会上的版本。就是EASON从歌迷手中借来一元硬币然后做在电动玩具鱼上摇晃演唱的这段可谓难以逾越。实在太棒了,感情驾驭技巧完全无懈可击,唱完后的那段结尾曲更是唯美动人。
3K歌之王 EASON普及率比较高的一首歌,感情表现比较直白。国语版的MV很有趣,但我还是比较偏爱粤语版。 林夕+陈辉阳这个组合第一次在陈奕迅身上发挥出奇妙的化学反应,卡门歌剧+流行乐大乱串、古典音乐+流行乐过门旋律大杂烩,一锅乱炖下的《K歌之王》并没有沦为平庸和媚俗,凭借作曲陈辉阳扎实的旋律和林夕诚恳感人的歌词,《K歌之王》立刻将陈奕迅送上炙手可热的天王宝座。其实到现在还有不少喜欢陈奕迅的人将其称为“K歌之王”,我却会感觉有些怪怪的。听过《K歌之王》的人都应该知道,这四个字是一种自嘲,一种讽刺,是讲一个人无论将歌曲唱得多么感人多么掏心掏肺,即便唱成了K歌之王,也无法打动他真正想要打动的那一个人。这是一首有关孤独的歌,要是怕难过,抱住我手;这是一首有关于不被理解的歌,拥挤的房间一个人的心,有多孤独?所谓人间惨剧,这便是现场上演。 还好这首歌他的最佳版本是从录音室出的,2000年《打得火热》专辑中的表现完胜所有现场版本(你能把爱情唱的完美么 我要去唱歌!!!!)
4与我常在 与我常在,一个充满温馨的词语。在这首歌里,林夕给出了三种答案: 一 自己恋着他人。这也是最能让听众领悟的。 二 他人恋着自己。对方对自己的爱,自己没有感觉,所以很叹息的说了一句,除非你是我,才能与我常在。 三 自恋。其实,恋着的正是自己。所以,才会一个人,从镜内发展恩爱;所以,才会一个人恋不爱,才会昼夜同在。 无论是三种答案的哪一种,都是充满着无奈与伤感。但种种无奈,种种伤感,都被林夕掩盖在看似与歌名保持高度一致的温馨歌词里。 也许,你也会幻想和一个人一起看戏,一起工作,一起摸索……也许,你更想和某个人同偕到老……也许,这些都只是你的一厢情愿。 闭起双眼,你最挂念谁;睁开双眼,身边竟是谁。究竟,在这个世界上,你最想念的那一个人,有没有“与我常在”? 这个问题,请你自己给你自己答案。 《与我常在》几乎出现在陈奕迅每次演唱会上,并且与《明年今日》《K歌>>
国际标准舞(International Standard)简称国标舞,或称国际标准交谊舞,又称体育舞蹈(Dancesport),是由社交舞(Ballroom Dance,或称舞厅舞)发展而来的一种竞技舞蹈。摩登舞(Modern Dance)包括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拉丁舞(Latin Dance)包括伦巴、恰恰、桑巴、捷舞和斗牛舞。每个舞种均有各自的舞曲、舞步及风格。根据各舞种的乐曲和动作要求,组编成各自的成套动作。
国际标准舞起源于古代土风舞,经历对舞、圈舞、行列舞、集体舞等演变过程,并与欧洲贵族在宫廷举行的交谊舞会结合,成为流传广泛的社舞。法国大革命后民间开始流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将该舞蹈散播到全球各地。
1904年,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成立。
19世纪20年代,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发起开始研究传统宫廷舞、交谊舞及拉美国家的各式土风舞的基础上,将当时欧美流行的舞姿、舞步、方向等整理成统一标准,制定了有关舞蹈理论、技巧、音乐、服装等竞技的标准。
1925年,正式颁布了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四种舞的步伐,总称摩登舞。
1947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第一届世界标准交谊舞锦标赛。
1950年,英国世界舞蹈组织ICBD(现WDC)于英国黑池主办了首届黑池舞蹈节(Blackpool Dance Festival 1950),并把规范后的舞蹈命名为国际标准舞,以后每年的5月底,在黑池举办一届世界性的大赛。之后摩登舞中又增加了维也纳华尔兹。
1960年,非洲和拉美一些国家的民间舞经过了规范加工后,又增加了拉丁的比赛,包括五种舞:恰恰恰、伦巴、桑巴、牛仔、斗牛。
1992年国际标准舞被列为奥运会表演项目。随后国际标准舞又称为“体育舞蹈”,被计划纳入体育运动项目。
1997年9月4日,拥有74个会员国的国际舞蹈运动总会(International Dance Sport Federation)正式成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会员。
2000年国际标准交谊舞再次成为悉尼奥运会表演项目。
国际标准交谊舞于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80年代发展较快。
1987年举办首届中国国际标准交谊舞比赛。
1991年举行了首届中国体育舞蹈锦标赛。
2008年国际标准交谊舞将成为北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舞蹈项目:
摩登舞(Modern Dance)
舞种名 英文名 发源地 节拍 速度(小节/分) 别称
华尔兹 Waltz 德国 3/4 30 慢华尔兹、三步舞、圆舞
探戈 Tango 阿根廷 2/4 40 欧洲探戈
狐步 Foxtrot 英国 4/4 30 慢狐步
快步 Quick Step 美国 4/4 50 快四步
维也纳华尔兹 Viennese Waltz 奥地利 6/8 60 快三步
拉丁舞(Latin Dance)
舞种名 英文名 发源地 节拍 速度(小节/分) 别称
伦巴 Rumba 古巴 4/4 27
恰恰恰 Cha-cha-cha 墨西哥 4/4 30
桑巴 Samba 巴西 2/4或4/4 50 桑巴
斗牛舞 Paso Double 西班牙 2/4或6/8 62
捷舞 Jive 美国 4/4 44 牛仔舞
狐步(Foxtrot)源於非洲美裔人的会所,是一种社交舞(Ballroom dance), 俗称慢四步﹐用4/4拍的音乐。狐步取名於它的创作者 Harry Fox﹐ 与狐狸无关系。至于狐步是模仿狐狸跳舞的说法﹐仅仅是一个传说,应该是根据英文Fox-trot的意思是狐狸快速行走。基本的节拍(rhythm)是慢-慢-快-快。每一个“慢”占两拍﹐每个“快”占一拍。狐步起于1914年﹐後来在国际标准舞创立之後, 狐步舞步有根本的变化。基本的节拍从慢-慢-快-快变为慢-快-快。基本舞步有羽步(Feather Step), 三步(Three Step), 左转(Reverse Turn)和右转(Natural Turn)。风格文雅、轻柔、恬静、幽宛、安详。
快步(Quickstep)也称“快狐步”,是国际标准舞的一种。在1923 年左右,起源於美国。用比较快的4/4拍子音乐,有独特的舞步。之後再分为快狐步舞与慢狐步舞,慢狐步舞就是今天流行的狐步舞,快狐步舞演则变成为现在的快步舞。快步的基本舞步是并合步(Chasse)、波格(Polka)、锁步(Lock)和一些华尔滋舞步。快步动作快速、机灵、起伏、弹跳敏捷,舞姿活跃动人,风格高贵优雅,是标准舞中最轻松活泼的舞蹈。
拉丁舞是体育舞蹈比赛中的第二个项目群,比赛时运动员的著装比较休闲,要求不严,但男士需著长裤,女士一般比较暴露,突出拉丁美洲风情。本项目群包括五种舞蹈,几乎都是起源於拉丁美洲,比赛裁判规则和摩登舞一致,一般比赛中要求运动员必须跳完摩登舞和拉丁舞两个项目群的所有舞种。拉丁舞包括恰恰恰、伦巴、桑巴(森巴)、斗牛舞和捷舞(牛仔舞),其中只有捷舞(牛仔舞)是起源於美国。
桑巴(Samba)。起源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原是一种带有宗教仪式性的舞蹈。三十年代桑巴舞传入美国,由于它趣味性强,生动活泼。后来经过美国舞蹈专家们的提练和加工,在基本训练,舞步规范及编排上不断研究与改进,把它纳为拉丁舞系列的五大舞种之一,并正式定为国际标准舞的比赛项目。每逢节日,巴西城镇盛行狂欢,人们会跳起豪放而又带点即兴发挥的桑巴舞蹈,因为它那节奏活泼,一重一轻,很快便流传到欧美各大城市。
伦巴(Rumba)英文Rumba的音译。也被称为爱情之舞的,是起源于古巴的拉丁舞,所以又叫古巴伦巴,舞曲节奏为4/4拍 。它的特点是较为浪漫舞姿迷人,性感与热情的;步伐曼妙有爱,缠绵,讲究身体姿态,舞态柔媚,步法婀娜款摆,若即若离的挑逗,是表达男女爱慕情感的一种舞蹈。在四、五百年前的古巴有许多的贫穷的黑人奴隶被白人送至美洲沦。由於他们在古巴被压迫,因生活困苦,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加上思乡情切,因而产生悲伤的民歌。慢慢的这种悲伤心情的歌曲受当地气候的影响,而变成催眠式、懒洋洋的音乐,在加上拉丁美洲特有的打击乐器,而使伦巴舞曲便得更富有罗
曼蒂克的气氛。身在古巴的悲惨黑人奴隶会随著这种音乐起舞以发洩情绪,而形成伦巴。今日的伦巴已丧失了悲伤的气氛但催眠式的演奏气氛仍然很浓厚,暧昧的肢体动作,音乐缠绵浪漫。用来表达男女之间的倾慕之情。胯部的摆动是伦巴最优美的舞步,充份表现女性的风韵魅力,带有典型热情气息的舞蹈,所以也有拉丁舞灵魂之称。
恰恰舞也称为恰恰恰(英语:cha-cha-cha),是从古巴的一种伦巴舞演变出来的,其特点是每小节重音都伴随扭胯动作,是体育舞蹈中唯一以女士领舞的舞种,男士要围绕女士。伴奏音乐为2/4拍,但第二小节有三个重音,所谓4+1,最后一个重音扭胯,节奏欢快。
斗牛舞是从斗牛运动演变的,本为西班牙的进行曲,paso doble 是西班牙文,意思是“两步”,是一种两步舞,男士象征斗牛士,女士象征斗牛士用以激怒公牛的红色斗篷,所以女士有相当大的跳跃、旋转动作,男女动作都相当舒展、激烈,和雄壮威武的舞蹈风格和刚劲十足的音乐配合非常一致。伴奏音乐为2/4拍,节奏明显,一般跳舞常使用法国作曲家比才(Georges Bizet)为歌剧“卡门”(Carmen)作的“斗牛士之歌”伴奏。
捷舞(Jive)是从摇摆舞(Swing)演变来的,是国际标准舞中的5种拉丁舞之一。捷舞要求舞著上身挺直,和其他标准舞的舞蹈风格一样,但是异於其他摇摆舞。捷舞的另一个中文翻译是“牛仔舞”。不过,美国的牛仔并不跳捷舞。美国的牛仔跳 Country and Western Dance,直接翻译的话是“乡村西部舞”。
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村。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位有名的医生,医术高明,喜欢打猎、钓鱼、射击、采集标本等活动。他的母亲是一个具有一定艺术修养和宗教观念的妇女,喜爱音乐和绘画,从小就让海明威学大提琴。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的熏染下,海明威从童年时代就培养起了对文学、艺术及体育运动的热爱。1917年中学毕业前夕,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因患眼病未能入伍。同年10月,他进堪萨斯市《星报》担任见习记者,报社提出“用短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等要求,使他受到初步的文字训练,对日后形成他简练的文体产生了影响。
1918年5月,海明威参加志愿救护队,担任红十字会车队的司机,在意大利前线身受重伤。1919年初回到家乡,练习写作。1921年去多伦多,担任特写记者。数月后他作为《多伦多星报》驻外记者赴欧洲担任记者,撰写关于日内瓦与洛桑国际会议的报道以及希土战争的电讯。1924至1927年担任赫斯特报社的驻欧记者。
海明威驻欧期间,一直坚持写作。他通过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介绍结识了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和诗人埃兹拉·庞德。斯泰因鼓励他写作,并开导他如何写得精练和集中。1922年,他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包括寓言、诗歌和短篇小说。1923年出版第一个集子《三个短篇和十首诗》。1924年在巴黎出版另一个集子《在我们的时代里》,包括18个短篇,发行量甚少,影响不大。次年同名的集子于美国出版,包括13篇短篇小说和夹在各篇故事之间的16篇插章。这部小说集和模仿安德森的作品写成的长篇小说《春潮》(1926),虽然销路不大,却以其独特的风格引起批评界的重视。当时已经成名的小说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尔德称海明威“具有新的气质”,形成了一种“不会败坏的风格”。
《在我们的时代里》的一些小说描写涅克·阿丹姆斯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例如《印第安帐篷》写涅克跟随父亲出诊,见到一个印第安人自杀的情景;《某件事的终结》写涅克初恋的终结;《大二心河》中,涅克已从欧战复员回家,整天钓鱼,以摆脱噩梦般的战争在他心灵上留下的创伤。这些作品表现了暴力世界中孤独的个人,在艺术上已经形成含蓄简约的风格。他不直接吐露人物的思想情绪,而是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透露人物的心情。
1926年,海明威发表了他头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英国版题名《节日》,1927),小说描写战后一批青年流落欧洲的生活情景。女主人公勃瑞特·艾希利是英国人,战争中失去了亲人;男主人公杰克·巴恩斯是美国记者,战争中因下部受伤而失去性爱能力。杰克与勃瑞特相爱,但无法结合,战争给他们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创伤,他们对生活感到迷惘、厌倦和颓丧。小说还描写了一个美国作家罗伯特·柯恩,他自以为富有英雄气概,对生活抱有浪漫的幻想;他追求勃瑞特,但勃瑞特和她的朋友都不喜欢他,觉得他的生活观是陈旧的,虚妄的。这部作品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青年一代的幻灭感,斯泰因曾经对海明威等人说过:“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当作小说的一句题辞。由于小说写出这一代人的失望情绪,《太阳照样升起》成了“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1927年,海明威回到美国,并发表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其中著名的有《打不败的人》、《五万大洋》和《杀人者》。《打不败的人》描写西班牙一个体力已弱的斗牛士为了维护昔日的荣誉,在斗牛中竭尽全力坚持到底;《五万大洋》写一个拳击手宁可失败也要保持职业的体面;《杀人者》的主人公涅克·阿丹姆斯面临一桩凶杀案件感到恐惧。海明威在这些小说里创造了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硬汉性格”,这类人物形象对后来美国通俗文学产生了影响。
1929年,海明威发表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旧译《战地春梦》),主题是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主人公亨利是美国志愿军,在意大利前线负伤,住院期间受到英国护士凯瑟琳的细心看护,两人产生了爱情。他返回部队后,在一次撤退的途中被意军误认为德军的奸细而逮捕。他在等待处决时伺机逃脱,与凯瑟琳一起流亡到瑞士,过了一段愉快的生活,不幸凯瑟琳和婴儿死于难产,亨利悲痛欲绝。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把个人在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看作人类的灾难。在他看来,人好比“着了火的木头上的蚂蚁”:有的“烧得焦头烂额,不知往哪儿逃”;而“多数都往火里跑”,“到来了还是烧死在火里”。作者也没有把希望放在战后的和平生活上,他认为人在这个暴力世界中是无能为力的:“世界杀死最善良的人,最和气的人,最有勇气的人。……如果你不是这几种人,迟早也得一死,不过它不急于要你的命罢了。”海明威之所以坠入悲观失望虽然是由于他未能全面认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但他对于帝国主义的战争宣传是极为厌恶的,他通过亨利的内心独白讽刺道,“我一听到神圣、光荣、牺牲这些空泛的字眼儿就觉得害臊”,在这场“拯救世界民主”的战争中,“我可是没有见到什么神圣的东西,光荣的事物也没有什么光荣,至于牺牲,那就好比芝加哥的屠宰场似的,不同的是肉拿来埋掉罢了”。海明威从批判帝国主义的战争宣传出发,进而否定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精神价值,因此他笔下的人物失去任何信仰,甚至丧失了思想的能力:“脑袋是我的,但不能用,不能思想,只能回想,而且不能想得太多。”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充分显示出海明威艺术上的成熟。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纯粹用动作和形象表现情绪,电文式的对话,简短而真切的内心独白,托讽于有意无意之间,简约洗练的文体以及经过锤炼的日常用语等等,构成他独特的创作风格。
海明威1927年离开欧洲后,先居住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基韦斯特岛,后迁至古巴。他常去各处狩猎,还曾登上他的“皮拉尔号”游艇出海捕鱼。30年代上半期他发表的作品有写西班牙斗牛的专著《死在午后》(1932),短篇小说集《胜者无所得》(1933),关于在非洲狩猎的札记《非洲的青山》(1935)。在《死在午后》中他总结了他的创作经验,提出冰山的比喻:“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说明作家有了深厚的感情基础,才能含蓄简约;在这种情况下,读者自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象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1936年,海明威发表他有名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以现实与幻想交织的意识流手法描写一个作家临死之前的反省。
1937年,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有的和没有的》出版。主人公哈利·摩根是佛罗里达一个难民,在经济大萧条年代靠海上捕鱼根本无法维持生活,于是不得已铤而走险进行海上走私。他偷运酒类、军火甚至奴隶,结果被打坏一只臂膀。作为一个贫穷的无产者,哈利在临死前终于从自己痛苦、多难的一生中悟出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孤孤单单一个人”的奋斗是“不成的”。这是海明威明确地接触到劳苦群众团结战斗的社会主题。
1937年,海明威以北美匠业联盟记者的身份去西班牙报道战中。他积极支持年轻的共和政府,为影片《西班牙大地》写解说词,在美国第二届作家会议上发言斥责法西斯主义。1938年发表剧本《第五纵队》。西班牙内战结束后,他回到古巴,在哈瓦那郊区创作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旧译《战地钟声》),于1940年发表。这部小说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叙述美国人乔顿奉命在一支山区游击队的配合下炸桥的故事,集中描写乔顿炸桥前3个昼夜的活动,包括游击队内部的分歧,胆小的游击队长与他勇敢的妻子之间的矛盾,淳朴、勇敢的游击队员的反法西斯情绪,乔顿和一个西班牙姑娘的恋爱,另一支游击队的英勇奋战和牺牲,乔顿因情况有变而与上级联系的过程,国际纵队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混乱以及他们面临的困难等等。小说也以厌恶的情绪描写农民对一些法西斯分子进行肉体上的惩罚。最后,乔顿在未能与上级取得联系的情况下执行炸桥任务,身负重伤,独自在山顶上阻击敌人。《丧钟为谁而鸣》从民主主义立场反对法西斯主义,主人公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乔顿临死之前回顾了一生,肯定自己为反法西斯而牺牲是光荣而崇高的。
40年代初,海明威来中国报道抗日战争。1942至1944年间,他驾驶“皮拉尔号”游艇巡逻海上,因而得到表彰。他曾率领一支游击队参加解放巴黎的战斗,因此被控为违反日内瓦会议关于记者不得参与战斗的规定。海明威出庭受审,结果宣告无罪,后来还获得铜质奖章。
50年代,海明威发表长篇小说《过河入林》(1950)和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2)。《过河入林》写康特威尔上校凭吊过去的战场,顾影自怜,悲观懊丧,重复孤独、爱情、死亡的主题,艺术上也缺乏光彩。批评界对此书评价不高。《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是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小说中的渔夫桑提亚哥在同象征着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但他坚忍不拔,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取得了胜利。小说中有一句名言: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桑提亚哥这个孤军奋战的形象是海明威20、30年代创造的“硬汉性格”的继续与发展。它的艺术概括程度更高,达到寓言和象征的高度。《老人与海》获得1952年度普利策奖。
1954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海明威以诺贝尔文学奖金,以表彰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他在授奖仪式上的书面发言中指出:
“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本书都应该成为他继续探索那些尚未到达的领域的一个起点。他应该永远尝试去做那些从来没有人做过或者没有做成的事情。”
古巴革命后,海明威夫妇迁居美国爱达荷州。晚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铁质代谢紊乱等病,精神抑郁症十分严重,多次医疗无效。1961年7月2日的早晨,海明威用猎枪自杀。
海明威去世后,他的妻子玛丽发表了他的两部遗作;《不散的筵席》(1964)和《海流中的岛屿》(1970)。前者是一部回忆录,追忆20年代他在巴黎的写作生活以及他与一些作家的交往。长篇小说《海流中的岛屿》约写于创作《老人与海》的同时,写画家赫德森生活中的3个片断:《别米尼》写画家与他3个儿子在岛上度假的情景;《古巴》写画家与他离了婚的第一个妻子和好又复分手的故事;《在海上》写画家在海上执行巡逻任务,追踪一群纳粹分子。其中以《别米尼》写得较好,有《老人与海》的遗风。
海明威的文字节奏鲜明,流畅自然,字斟句酌,极其具体精确;人物对话、口语化、性格化,三言两语就使人物跃然纸上。同时,海明威经常使用象征手法,给抽象的思想感情赋予具体的形象。如《永别了,武器》以雨象征不幸和死亡,运用得非常成功,常为评论家所称道。
海明威的散文风格朴实无华,简明清新,1954年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金时,就特别强调他独创一格的现代散文的叙事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