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意东升日落和温柔绝对屈服。
爱意就像太阳一样东升日落,浪漫到死都不改变。
而那些为了追求浪漫不惜放弃自己生命的人,当遇到温柔的人,就会臣服于他的温柔之下。
文 | 陆小枫(来自**山海经)
自《金玉盟》于1957年上映以来,就一直是最受观众喜爱的浪漫爱情片之一,影片的两大巨星加里·格兰特和德博拉·寇儿在展现他们银幕魅力的同时,其实此时在生活里却饱受感情问题困扰。
当加里·格兰特于1956年飞往欧洲拍摄《气壮山河》时,遇到了年仅22岁的意大利美女索菲亚·罗兰,迅速燃起了爱火,索菲亚·罗兰此时正在与制片人卡洛·庞帝谈恋爱,因此她对加里·格兰特提出的求婚不置可否,在影片拍摄完成后就与加里·格兰特拜拜了。带着失恋的伤痛,加里·格兰特接下了《金玉盟》。
《金玉盟》在1939年曾经拍过一次,由好莱坞多面手里奥·麦凯瑞执导,伊莲·邓恩和查尔斯·鲍育主演。到了1950年代,麦凯瑞因病痛折磨,已五年没有任何作品了,他需要再次向好莱坞证明自己的实力,于是他找到了制片人杰瑞·瓦尔德,想要重拍《金玉盟》。
这位曾监制过《盖世枭雄》、《直捣东京》等卖座片的多产制片人原本希望让加里·格兰特和英格丽·褒曼主演重拍版,但此时褒曼在欧洲与罗西里尼的感情正走向终点,因此瓦尔德只能选择了英国女演员黛博拉·寇儿,她曾在1953年与加里·格兰特合作过《理想美娇妻》,而《乱世忠魂》里的海滩与伯特·兰开斯特激吻一段更让她成为当时最红的女星之一。
1957年2月28日,《金玉盟》正式开机,加里·格兰特对麦凯瑞把催人泪下的结尾的背景从纽约改成了洛杉矶大为生气(因为麦凯瑞认为帝国大厦这个细节已经过时了),经过他的建议,麦凯瑞又把结尾改回了纽约。
加里·格兰特与德博拉·寇儿的合作非常愉快,拍摄正顺利之时,索菲亚·罗兰来洛杉矶探班,这让加里·格兰特再度堕入情伤。
加里·格兰特不是《金玉盟》里唯一有情感秘密的明星,德博拉·寇儿隐瞒了她长达11年不幸的婚姻,她的丈夫安东尼·巴特利是一位英国空军英雄,德博拉·寇儿与他育有两个孩子,但她的丈夫面对战后自己渐渐不为人所知而感到忧郁,他的妻子此时已是三次奥斯卡提名的女演员了,这成为了他们婚姻不幸的主要导火索。
1957年4月5日,影片杀青。7月11日,影片在纽约首映。评论界对这部情节、场景与旧版几乎一模一样(除了演员换掉、画面换成彩色宽银幕外)的评价不高,认为这是一部是为女性观众而拍,过于伤感的通俗剧。影评人说得没错,这确实是一部主打女观众的影片,因此它很快成为了那一年福斯公司最赚钱的**,还获得了4项奥斯卡提名,片中的插曲成为畅销金曲。
影片上映不到一年,德博拉·寇儿宣布离婚。一年之后,她与编剧彼得·维利尔(《非洲皇后号》)结婚,他们的婚姻一直持续到寇儿2007年去世。
加里·格兰特就没有那么幸运了。1958年,他和索菲亚·罗兰合作了喜剧片《船屋》,一年后,索菲亚·罗兰嫁给了卡洛·庞帝。加里·格兰特与德雷克在1962年离婚,他此后又经历过两次婚姻,他的最后一任妻子芭芭拉·哈里斯比他小47岁,她陪伴加里·格兰特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五年。
随着电视台的不断重播,《金玉盟》被一代又一代的观众认识并喜爱,成为了影史最受欢迎的浪漫爱情**之一。1993年,梅格·瑞恩和汤姆·汉克斯合作的《西雅图夜未眠》直接向《金玉盟》致敬。
1994年,沃伦·比提和妻子安妮特·贝宁翻拍了《金玉盟》,宝莱坞也对影片进行了两次翻拍。在中国,1980年代中央电视台曾以《难忘的时刻》之名播出过此片,同样引起过巨大反响。《金玉盟》在美国**学院的美国**史上最伟大爱情片评选中名列第五。
1合作联系邮箱:irisfilm@qqcom
2虹膜读者微信群:加微信个人服务号hongmomgs为好友,邀请入群
往期精彩内容
曾经刷爆过我们朋友圈的单向历今年带来了设计和工艺上的双重精进。单向历保留了「每日一撕」的仪式感,黑色卡纸,封面烫金。拒绝俗烂的鸡汤和廉价的承诺,365天单向历的每一页分享,都是一个通往更大世界的窗口。它通向智识激辩的快感,精神游历的不羁,不期而遇的默契。
精心制定的计划不执行就会变成无用的借口。如果只选一样东西,可以持之以恒地敦促你离开安全区,警示你不要变得狭隘、满足于自己的无知,那单向历就是最好的工具。2017年全新单向历,识别二维码进入虹膜专供的通道,现货立即发送,一天都不用多等。
长按二维码进入
虹膜专属购买通道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是以作者母语捷克文写成。而他的长篇小说《慢》《身份》和《无知》,随笔集《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以及新作《相遇》则是以法文写成。《雅克和他的主人》系作者戏剧代表作。
作品特点
主要思想
爱、死、喜、悲,这些常见的主题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情况下和各类媒体中都能找到。米兰·昆德拉通过在他笔下人物和读者之间架构起一种深层的精神联系,对上述每一种主题都进行了极为深刻的探索。昆德拉常常将自己置身于小说之中,与自己的创作进行互动;同样地,他也邀请我们这些读者参与其中,请读者与他笔下的人物建立起联系。贯穿昆德拉小说始终的是他大声疾呼的一个重要主题:人生不过是去往何方与来自何处的事情。在他的几部小说中,昆德拉从几个不同方向对这一主题进行了展开阐释;通过昆德拉以哲学为导向的方法,这些阐释过程触及到了人类生活的观念问题。
他之所以能在每部小说中对主题和人物进行如此深刻的描写,之所以能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如此渊博的知识,原因就在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最能体现出他对笔下人物有着亲身体验的例子就在他的小说《无知》中。昆德拉跟小说中的两位流亡者伊雷娜和约瑟夫一样离开了自己的故乡捷克共和国,而且和伊雷娜一样,他也移居到了法国并居住了30年左右。他的个人经历融入到了他的小说以及他与书中人物的深层联系之中,这有助于让他小说中的情境在读者眼中变得更加真实可信。作为一名深受他人影响的作家,昆德拉还从他个人生活之外的地方汲取灵感;他围绕着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穆齐尔和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等人的思想创作了一些作品。穆齐尔最著名的小说《没有个性的人》与昆德拉的一些作品有相似之处。《没有个性的人》审视了社会道德和智力的下降,并观察了众多人物的心理生活和精神生活。尼采着重讨论了永恒轮回和“最沉重负担”的理论,这也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重要主旨。这种来源于外部的影响与自己生活的影响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加大了昆德拉作品主题的深度。
叙述手法
米兰·昆德拉小说非常注重故事视角和时间视角的选择。传统叙事一般不外第一和第三人称叙述,即使偶有第二人称语式的叙述,也只不过是前两种人称叙述的变异而已。米兰·昆德拉在叙述人称选择上与人别无二致。但是,米兰·昆德拉在用第一或第三人称讲述故事时,却能营造一种非常特殊的效果。故事的发生与作者的写作、读者的阅读同步进行,二者之间构成一种共时状态,从而使作品获得一种前所末有的真实感,有种切肤的“现场直播”式的“在场”感。
米兰·昆德拉是陀氏“复调小说”的忠实信徒,也是“复调”理论的坚定实践者。“复调”式叙事或者“多声部”叙事是米兰·昆德拉十分迷恋,应用得十分得心应手的叙事技巧。
米兰·昆德拉常常将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人物故事顺手拈来,揉进自己的小说中,同时讲述两种甚至几种故事。在其作品中,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构杂揉在一起,既可随意拆开,也可随意拼装。拆开来是各自独立的故事,组装起来就是一部诗意的“复调式”小说。
对于米兰·昆德拉而言,小说叙述形式的选择是他痛苦的追求,也带给他创造的欢欣。应该说,他的这种追求是卓有成效的。他为小说叙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实验。他的共时性叙述方式和复调叙述方式,分别从叙述者感知角度和故事主人公的话语角度,为文本故事建立了一个时序和逻辑框架。叙述语态和语式的各不相同,使得作品获得了一种形式和内容上的真实感。米兰·昆德拉梦幻叙述的灵感源于卡夫卡、乔伊斯和普鲁斯特等小说大师。但米兰·昆德拉对它的迷恋和熟悉丝毫不比他的老师们逊色。对它的机巧运用,使得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获得了一种朦胧的美学意境,也使他带有存在主义色彩的小说找到了一条接近小说主题的捷径。因为似花非花既是一种含混的美学意境,又是一种存在主义者们眼中生存状态的模拟写真。
作品主题
1、自媚(Kitsch)。kitsch是对无价值存在的完全否定,它不是庸俗,也不是意图取悦大众。kitsch更准确的意义是“矫情”,随时要赋予自己的情绪以正当合法性。哭不是因为悲恸,是为了应当表达悲恸;笑不是因为快乐,是为了应该感到快乐,这是人类究极无聊的一种表现。
2、古典音乐。昆德拉喜欢用一种谱曲的方式写作小说,为了将哲学、叙事和理想谱进同一支曲,他的小说格外讲求内容和主题之间的旋律配合。用欣赏古典音乐的方式读他的小说,你会发现他达到了不同要素间的平等和整体的不可分割,就像一支完美的赋格曲。
3、心理现实主义。昆德拉运用心理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使读者对人物的思维过程的关心程度超过了他们对人物外貌的关心,因为昆德拉不仅将自己置身于小说之中,与创作进行互动,他也邀请读者参与其中,请读者与他笔下的人物建立起联系,他坚信读者的想象力能够自动补完作者的想象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