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的简历

米兰.昆德拉的简历,第1张

米兰·昆德拉捷克小说家,1929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罄。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前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86)以及《被背叛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就这些了吗?好像还不够,昆德拉说,“对小说家来说,一个特定的历史状况是一个人类学的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他探索他的基本问题,人类的生存是什么?”我们由此还看出他是个研究存在的诗人。还不够,他还用哲理与抒情交织的笔法,为我们书写一个没有诗意的年代里的爱情、梦幻,还把笔深深地扎入我们的本性里,为我们揭示了性、死亡。

最最让我们动心的是,他居然创造了一个词汇:媚俗(Kitsch)。现在“媚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词句可能要比米兰·昆德拉这个捷克人的名字更受欢迎,更被经常不断地提起。

我们看看昆德拉本人怎么说媚俗(Kitsch):这个字源于上世纪中之德国。它描述不择手段去讨好大多数人的心态和做法。既然想要讨好,当然得确认大家喜欢听什么。然后再把自己放到这个既定的模式思潮之中。Kitsch就是把这种有既定模式的愚昧,用美丽的语言和感情把它乔装打扮。甚至连自己都会为这种平庸的思想和感情洒泪。

怎么样?我怎么看来看去都像是在说我?你有这样的感觉吗?当我们把媚俗还有什么轻与重当我们日常闲话的主题时,我们真的明白我们自己就是他嘲笑的对象吗?

这就不说了,说也说不明白,还容易伤我们那脆弱的自尊。我们还是说点好消息吧,上海译文出版社于2002年5月与米兰·昆德拉先生(Milan Kundera)达成协议,独家获得昆德拉先生授权,享有在中国以图书形式翻译出版、发行13部作品中文版之权利。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读到真正的米兰·昆德拉先生授权作品,我们以前读到的都是没有经过他老先生同意出版的作品,据说这个老头还很恼火地拒绝了作家出版社购买和代理他中文版权的要求,原因就是他们以前

出的书都是没买版权的“黑户”。

不管这个传闻是真是假,也不管我们是不是真的读懂了这个老头说的“媚俗”、“轻与重”,现在我们就期待着这套书的出版吧,到时候再认真学习学习,搞通搞懂,免得贻笑大方才好。

《搭车游戏》

这是一个双方都确知的,充分假定的游戏。

他们在此过程中,逐渐适应角色的不协调性。首先是,女孩在面对男孩的讨好手段无法分清自己是男孩的女朋友,还是作为要诱惑陌生司机的搭车姑娘,心生嫉妒。她嫉妒那些可能坐在男孩车上的女人,因为在面对男孩的风流殷勤讨好手段时,她疑惑,男孩是把她看成是他的女朋友呢,还是陌生的搭车姑娘?是应该作为女朋友的产生嫉妒,还是作为搭车女孩的轻佻对待呢?

隐藏在内心的焦虑与疑惑只是找到逃逸的缺口。或者说,平时隐藏在内心的另外的一个自己蹿出水面。女孩并不只是纯洁天真的,端庄的,容易脸红的,羞涩姑娘,男孩也并不只是平时温柔诚实的,可靠的,贴心的男孩,他也可以表现出其粗暴的一面:独断专行,恬不知耻,自以为是。只是有些东西不需要唤醒而已。这些从来都只是他们内心的一个幼稚的渴望,当这种童稚的渴望抓住了机会,摆脱了成人精神的一切樊笼,在别人建议他们的角色中体现出来。正如小说中所说,这个游戏获得了一种新的性质,它不仅尽是一个游戏,可它也确实是一个游戏。谁也没怀疑。但是这种解放,他们脱离他们原本呈现出的面貌,并不是人人能接受。男孩不行。到底哪个才是他们原本应该有的面貌呢?他们困惑了。

《白象似的群山》

海明威在此篇里展现的既不是病菌如何进入身体,也不是如何发烧喉疼,而是生病的前奏

。女孩已然有孕,两人尚未为此分崩离析,还都号称爱着对方,愿意让步,可是进一步的

争吵难以避免,甚至小说还有个不露声色的暗示告诉我们女孩腹中胎儿的命运——小说一

开头女孩就说让我们喝啤酒,接着他们要了两大杯,再接着,她又要求尝试其它酒。而An

is Del Toro是一种烈酒,对孕妇显然是很不利的。女主人公在小说尾声说,“我不在乎我

自己。”她的理智还没有做出选择,可是潜意识里已经在放弃了。这种结果与文中男性声

音的强势合拍。

脱开了古典小说戏剧化的情节、个性化的人物描写和斗争冲突,海明威就这样用最简单的

单词构筑了一座冰山——一个叫吉格的女孩和一个美国男子等待着火车,也等待着感情和

命运的渐变……

《白象似的群山》这个我不是太懂,楼主可以看看高手的分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870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