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一个雨天》在内地上映,如何评价伍迪·艾伦的高级浪漫?

《纽约的一个雨天》在内地上映,如何评价伍迪·艾伦的高级浪漫?,第1张

《纽约的一个雨天》在内地上映,影片的导演非常的出名,是伍迪·艾伦。该导演特别擅长演绎高级浪漫,给人一种优雅的感觉。这部影片有四大浪漫看点,第一,有着真实细腻的感情,故事是关于爱情的全新思考。第二,雨天与爱情是很搭配的,给观众一种沉浸式的观感。第三,爱情会遭遇到挫折,但相爱的人可以共同克服。第四,这是一部适合约会的**,会给情侣带来一种灵魂般的全新体验感。

如何评价伍迪·艾伦的高极浪漫吗?

该导演的艺术功底是非常好的,在艺术片上有着独特的美感,可以将爱情片拍的美轮美奂,给人一种高级浪漫的感觉。导演认为雨天与爱情是非常搭配的,下雨天拍爱情片就会有一种很独特的感觉。比如说朦朦的细雨,两个人在雨中漫步行走,相视而笑,会有一种惊喜在心脏中怦然炸开,带给人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这种体验感只有当事人才能感受到,而普通人只会感觉下雨很烦恼。并且这部影片拍摄于纽约纽约的大街是比较干净的,如果是乡村小路就会比较的泥泞,肯定不能营造这么美的感觉。

导演的美在影片中的展现。

在这部影片中,男主角周转在两个女孩身边,展示着导演对于爱情的思考与探讨。有一幕镜头戳中了小便的心,就是男女主角坐在**的车内,打开了车门,雨丝顺流而下,而他们两个人的头发都湿了,有一种凌乱的美感。虽然发丝有一点湿润,但两个人的心是火热热的。

总结

在看这部**的时候,就会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好像也漫步在纽约的街头。在对的时间找到一个对的人,然后和其一起走进影院看这部**,是多么美的体验。

不一样。元气少女是精致清爽的穿搭,浪漫型艺术属于穿衣风格里面的曲线型,是曲线型风格里面的大版型,所以浪漫艺术和元气少女风格不一样,元气少女就是活泼,神经大条,而浪漫艺术型骨子里透着自信、自然、慵懒、浪漫、随性与性感,优雅、时髦与高级,服装风格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服装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所显示出来的价值取向、内在品格和艺术特色。

浪漫是指一种富有情感、温馨、柔美、唯美、有诗意的生活方式或情感体验。

在浪漫的氛围中,人们可以感受到爱情、友情、亲情、自然等美好的情感和事物,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浪漫的体验通常是与美好的回忆和感动相伴随的,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和满足的感觉。

浪漫可以表现在各种情境中,例如约会、旅行、音乐、诗歌、艺术等方面,它是一种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情感体验。

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特点

第一,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浪漫派作家认为古典主义宣扬的理性束缚了文艺,于是把抒发情感置于首要地位,对内心世界进行深入的挖掘。由此浪漫派发现了“自我”,它成为对人和世界的新视野的源泉。费希特的论断是他们遵循的原则:“从你周围的一切掉转目光,朝向你的内心王国吧,这是哲学向它的信徒们道出的第一个要求。你身外之物没有什么重要的,你本身是唯一的问题。”浪漫派认为爱情是人最强烈的情感表现之一,通过爱情一切都生活在其中,因而爱情便成为浪漫派作家竭力表现的对象,他们把爱情作为人的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方面来看待。他们进一步发展了对梦境的探索。梦境既有现实生活的折射内容,也有而且大量是非理性的精神表现。浪漫派对内心世界的挖掘与20世纪文学直接相通。

第二,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在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就是从搜集民间文学开始的。浪漫派从民歌民谣、民间传说中撷取题材,学习表现手法,采用民间口语、民歌韵律创作,大大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在当时一味仿古或庸俗低劣的作品充斥文坛的情况下,无疑带来了清新、活泼、健康的新气象。拜伦首创的诗体长篇小说,是在诗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视野宽广,将欧洲各国的社会生活熔于一炉。这种新形式扩大了诗歌反映现实的范围,对长篇小说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此外,浪漫派对语言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的开掘,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为日后的巴那斯派和象征派开辟了道路。

第三,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雨果是对比艺术的倡导者和大师,他提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他把这种对照原则运用于小说、诗歌和戏剧创作中。浪漫派作家已经懂得丑在美学上的重要价值。丑角在小说中起着衬托主人公的重要作用。对丑的美学价值的认识给予后世文学以重大影响。浪漫派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大大发展了传统的夸张手法。他们把想象视作“各种才能之母后”,为了取得惊人的效果,他们充分发挥想象,浪漫色彩由此而生。

第四,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斯塔尔夫人说过:“忧郁的诗歌是最能与哲理相一致的诗歌。忧郁较之其他心灵状态更深地进入人的性格和命运。”忧郁是浪漫派作家与周围现实不相协调而产生的精神状态,有贵族倾向的作家以此表达不满时代潮流的态度,以勒内为代表的“世纪病”是最集中的表现;资产阶级作家对现实深感失望时,同样流露出忧郁感伤的情绪,也表现出世纪病的症状。

什么颜色优雅浪漫又高级?应该如何搭配更好看?

今年有一个颜色悄悄的火了,关注时尚的姐妹可能已经猜到了,没错,它便是“克莱因蓝”!不论是时装秀场还是明星私服,都少不了一抹蓝色的存在,这种蓝有着“贵族蓝”之称,纯净优雅又高级,还非常显白!

一、什么是“克莱因蓝”

“克莱因蓝”实际上是以法国艺术家克莱因的名称取名的。1957年YvesKlein在米兰展览了8幅蓝色画布,这也是“克莱因蓝”初次宣布现身于众人面前,此后打开了克莱因蓝的神话。和一般的蓝色不一样,克莱因蓝的RGB比率是0:47:167,它似海洋天上般看上去清亮宽阔,又由于较高的对比度十分耀眼,清冷神密又十分高级,令人沉迷于在其中。

二、克莱因蓝怎么搭配

也就是因为它的尤其,克莱因蓝备受时尚圈钟爱,用它制成的衣服裤子不用太多装饰设计就内置造型感,高冷又高级。但是,克莱因蓝不论是纯净度还是对比度都非常高,搭配下去比不上黑与白放心。穿衣搭配新手只需记得这4个颜色公式计算就能轻轻松松掌控,穿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优雅和大气。

1克莱因蓝同色搭配

同类色穿衣搭配是非常简单又不易出错的颜色组成。用浅蓝色,或是是比它还需要深的藏蓝色搭配,不仅有质感,又能维持设计风格的极度统一,轻轻松松穿出高级感。

或是,大家还可以选用一些含有蓝色图案设计的格子呢、小碎花等品类,给穿衣搭配提供大量的颜色转变,烂漫又时尚。例如这儿的蓝色碎花裙搭配蓝色大衣,颜色上面有照应,又不易太有意死板,构建出优雅烂漫的知性感,很提气场。

2克莱因蓝+大地色

今年,你还可以试一下“克莱因蓝+大地色”的搭配,根据冷暖色调互撞,构建复古时尚又时尚的设计风格,高级感外溢显示屏。但是在搭配时一定要防止颜色占比1:1,可以把蓝色做为内搭,或是是以女士包包、围脖、遮阳帽、鞋的方式发生,小面积点缀丰富多彩层级更高级。

3克莱因蓝+黑

克莱因蓝属于冷色系,但是并不会产生低沉感,因为它的对比度高,十分捉人目光,即使搭配灰黑色也不会感觉简单。拥有灰黑色的调济,也可以中合少量克莱因蓝的艳丽,越来越更为日常。把大衣换为克莱因蓝,不用太多装饰,就有一种不张扬优雅的高级感,很合适工作幽会或是是参加一些正式的场所。

倘若你是性情稳重的女孩,不愿招来太多的注目礼,还可以把蓝色穿在里面。这种克莱因蓝的打底衣能一扫黑色风衣的单调感,使你在群体中更亮眼。靓丽的颜色还能丰富多彩层级,提亮肤色,十分好用。这一件毛衣还是中高领衫的设计,很合适畏冷的女孩,比较宽松的衣领并不会脖子产生压抑感,反倒会衬得脸更干瘦,防寒保暖又漂亮。

4克莱因蓝+白

克莱因蓝+白,视觉冲击力更强。由于白色像反光板一样,会把蓝色的纯净光亮的体验变大,使你在群体中变的更耀眼,时尚感也进一步提高。

怕出错的女孩可以用内搭着手,例如克莱因蓝的卫衣、毛衣,单穿时尚亮眼,穿在大衣里当内搭也可以小面积点缀,具有提亮造型的效果。这种oversize的克莱因蓝卫衣,落肩设计再加上松垮的版型对身材有很好的包容性,搭配白色直筒裤,虽不突出曲线,却有一种漫不经心的慵懒随意和潇洒,时尚感十足。

19世纪的浪漫主义艺术是欧洲罗可可艺术流派之后流

行与中欧和西欧的艺术思潮,受19世纪文学和戏剧的影

响,以法国和意大利的宫廷艺术为代表,表现一种奢靡和

华贵的艺术感受,也有评论家给其观以“颓废”的名号,

其中著名的浪漫主义艺术的先驱如西班牙画家戈雅,代表

作品《穿衣的玛哈》以及描写西班牙人民反对拿破仑战争

的起义的政治作品,都对后世的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

诞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不好意思!多多包含!还是在上艺校的时候在课本上学过,只记得这些云云,不足处望批评。不过当时我可是很拽的!西方艺术史我可是我们学校有史以来考满分的!)

这时,舞剧有了专门的音乐伴奏,作曲家用音乐来烘托气氛,交代剧情和刻画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成为舞蹈的灵魂。舞蹈家也随着芭蕾舞的音乐,做出一系列动作和技巧,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浪漫派芭蕾舞的这种“专曲专用”,一变过去由演员自选乐曲的做法,使得舞剧与音乐珠联璧合,从而开创了浪漫派芭蕾舞的艺术新天地。

  欧仁·德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1798年4月26日~1863年8月13日)是法国著名画家,1798年4月26日生于法国南部罗讷河畔的沙朗通-圣莫里斯。从儿童时代起,德拉克洛瓦就生活在充满艺术气氛的环境里,并且受过多方面的教育。他的父亲C德拉克洛瓦是律师和外交官,曾任法国驻荷兰大使和马赛总督;母亲图瓦-奥邦对音乐的爱好也直接影响了幼年时代的德拉克洛瓦,音乐在他的生命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东西。在当时音乐家中他最喜欢FF肖邦和G罗西尼。并与肖邦有着深厚的友谊,把肖邦称为“我所看到的真正艺术家的典范”。

  德拉克洛瓦不但尊重当代进步艺术家,而且极为推崇古代艺术大师。他之所以能进入艺术之门,得力于他的舅舅J-H里兹内尔的帮助。作为J-L大卫的学生的里兹内尔发现了他的艺术才能,鼓励他于1816年进入美术学院P盖兰画室学习。在那里他认识了浪漫主义的先驱T热里科,并深受其影响。他与历史画家A-J格罗和保皇派画家F热拉尔交往;他博览群书,特别喜欢但丁、W莎士比亚、GG拜伦和W司各特的作品;他为JWvon歌德的《浮士德》作的插图深受老年歌德的赞颂;他盛赞米开朗琪罗、提香、伦勃朗、D委拉斯贵支,特别崇拜鲁本斯和康斯特布尔;他与诗人C波德莱尔有着亲密的友谊,对WA莫扎特的天才赞叹不已。只要拿起画笔,他的浪漫主义激情就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发出巨大的叫啸,他画画就像狮子吞食猎物一样,一气呵成,所以人们把他叫做“浪漫主义的狮子”。

  德拉克罗瓦的日记

  在诗人波德莱尔的眼里,大画家德拉克罗瓦是一位独特的艺术家,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整个艺术大链条里是最重要的一环,没有任何人可替代其重要性。作为《恶之花》和《巴黎的忧郁》的作者,波德莱尔厌倦安格尔的“古典”和完美,偏爱德拉克罗瓦的“浪漫”和印象,这是很自然的,对德拉克罗瓦的褒扬也在情理之中,但他说德拉克罗瓦“在整个艺术大链条里是最重要的一环”并不过分。在19世纪的法国美术史上,他和安格尔代表了浪漫派和新古典派,与崇尚古典风格的安格尔不同,在德拉克罗瓦看来,绘画时色彩比素描重要,想象比知识重要。他一生的美术创作也为浪漫主义做了最好的注释。除了美术作品,其实德拉克罗瓦的日记也几乎和他的美术作品一样出名。

  十多年前,在我还不知道德拉克罗瓦这个名字时,我买下了这部《德拉克罗瓦日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买这部书的初衷仅仅只是为了这是一部艺术家的日记(但没读上几页我就被它的真情实感和细腻的描写所打动),再一个引起我兴趣的与艺术无关,而是与画家的身世有关,该书的英译本编者在引言中介绍说,关于德拉克罗瓦的生父还留有秘史,据考证德拉克罗瓦的生身父亲不是别人,而是当时在法国显赫一时的外交家塔列朗,而我当时恰巧刚读了拿破仑和富歇的传记,这两人的传记中都还有另一个主要角色——塔列朗,留在脑海中印象深的是这样一句话:拿破仑时代的法国是由三个人来上演革命与帝国的历史的,这三个人就是伟大的拿破仑、阴险狡诈的富歇和长袖善舞莫测高深的塔列朗。

  一位大画家居然是塔列朗的私生儿,这不能不引起我的好奇心。据说,在德拉克罗瓦的身上就体现着塔列朗的性格特征,这也解释了何以在德拉克罗瓦身上表现出来的双重性格——一方面是创造性的艺术家,兼具热情的想象力和冷静的判断力,另一方面他又是才华出众的演说家。

  对于相信塔列朗是德拉克罗瓦生父的人来说,塔列朗对德拉克罗瓦的神秘影响也可从他对画家的关怀中看出端倪,比如说德氏的某些作品尽管被人们指责为不合乎传统和常理,但却仍能在沙龙里展出,而且也能被国家收购,就是由于塔列朗的缘故,更有甚者,国家甚至不顾政府美术部的反对,仍把很重要的任务分配给德拉克罗瓦。譬如在1824年的沙龙上展出了德拉克罗瓦的油画《希奥岛的屠杀》,这幅作品虽然毁誉不一,但仍由政府以6000法朗购去(该画现已是德拉克罗瓦的早期杰作)。

  不管徳拉克罗瓦的生父是不是塔列朗,读完了这部《德拉克罗瓦日记》,我知道了这位被喻为“浪漫派的灵魂”的伟大画家。不过十多年后,我才见到了能全面反映德拉克罗瓦的生平和艺术创作的书,这就是《世界名画家全集·德拉克罗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这两卷书交替翻览,能清晰地认识和欣赏德拉克罗瓦的面貌和作品。

  这部《德拉克罗瓦日记》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德拉克罗瓦早年的日记,1822年他24岁开始写日记时的意图很明确,即为自己一个人写,写下自己的日常交往、爱情生活和在艺术上的探索。但他的日记到1824年突然中断了,1832年他到北非摩洛哥旅行时才又写下了简短的旅途杂记;第二部分是德拉克罗瓦中年以后的日记,1847年1月,德拉克罗瓦又开始写日记,这时他年近五十,已度过了他在艺术上最活跃最多产的年代,与青年时代相比,他的日记显得深沉了许多,他在1847年1月19日的日记中表白他开笔是要为自己的生活感受保留一个记录,以便日后去追想时所得到的印象会更为深刻。

  德拉克罗瓦在日记中记下了他对前辈画家和同时代人的艺术作品的见解,他自己艺术创作的构思和计划,他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同时他也记载了他丰富的社交生活,因而这部日记也就成了19世纪中叶法国上流社会生活的一部真实的写照,留下了巴尔扎克、大仲马、乔治·桑、波德莱尔、肖邦、伯辽兹、柯罗、米勒、梅里美,等等同时代的作家、诗人、音乐家和画家在日常交往中的真实形象。比如他在1853年11月25日(星期五)的日记中用简洁的几句话就勾勒出了大仲马的性格剪影:

  “好厉害的大仲马(他是从不饶人的)半夜里带着一本空白笔记簿跑来把我喊起来了。我真是蠢死了,把一些事情原原本本地讲给他听;天才知道他要这是干什么!我相当喜欢这家伙,但我们不是一个类型的人,所奋斗的目标也不一样。他所生活的那个圈子我是合不来的,我们要是搞到一起,总会有一个人要发疯的。他把他手稿的前几页留下给我过目,我读起来倒是怪有意思的。”

  中年后的德拉克罗瓦活得简单而纯粹,在他的日记里,能看到他穿梭林间或漫步海滨的喜悦,也有他置身庭园的幻梦,还有他对花草植物的爱恋,这些,逐渐成为他日常生活的重心,并由此升华的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感情,倾注到了他的艺术创作中,他留在在画布上的色彩更多的是他情感的宣泄。他的生活只有一个中心,这就是他的艺术。譬如他写于1853年11月30日的日记:

  当我倾听美妙的音乐,特别是听莫扎特的作品时,音乐里所流露出来的那种太平盛世的和平气氛,每每引起我思想上的共鸣。在我有生之年,现实生活中的七情六欲,是再也不会扰乱艺术作品所给我带来的那种清高的情趣了。我真不明白,一般人那样醉心于官场名利,究竟又有什么意思呢?我所醉心的不是这些,而只是醉心于鲁本斯或者莫扎特。一周之中对我来说所必不可少的,乃是一支抒情歌曲,或者一幅画在我身上所引起的回忆。当别人匆匆去赴情妇的幽会时,我却去做我的工作;工作完毕,或是回到我那孤独的寓所,或者到外边去消磨时光

  到了晚年,德拉克罗瓦的全部精力几乎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他对波德莱尔说,他年轻的时候,每晚都要参加一场音乐舞会或者别的消遣,否则他简直无法开始工作,而现在他不仅能无休止地工作,甚至能在并无希望获得报酬的情况下工作,消遣和娱乐对他来说已可有可无了。而写日记成了德拉克罗瓦生命中的一部分,他的日记持续到1863年6月22日,一个多月后的8月13日,他因病与世长辞。他留给世人的是9100多件作品,其中油画850多件,速写册60多本。关于他的艺术创作,塞尚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德拉克罗瓦留下了法国最美的色彩,在我们的天空下,没有一个人比他更具有属于色彩的平静、哀婉动人与震撼,我们所画的都来自他的启发。

  与德拉克罗瓦的艺术创作相比,他的日记丝毫也不逊色,《德拉克罗瓦日记》一书的引言中讲述的一则轶事可以拿来给他的日记做一个最好的注释:一位法国艺术家说,德拉克罗瓦的画他倒不怎么欣赏,不过他写的回忆录(日记)却很出色,人们会在这方面记住他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003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