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方美术史的史前文化,历史文化,字数2000,尽量不超过2500字,有插图的追加

关于西方美术史的史前文化,历史文化,字数2000,尽量不超过2500字,有插图的追加,第1张

  史前时代  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  展示:http://csgzeducom/jiaoshijixu/lvshuye/yinjin09/wgmszpsx/maps/no1/no_001_4jpg  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最杰出的原始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所绘形象皆为动物,手法写实,形象生动。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人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识。在维也纳附近的威伦道夫出土的女性雕像被称为“威伦道夫的维纳斯”,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奴隶社会时代  金字塔  http://www96worldcn/guest_admin/lvxingshepic/200731514382213427jpg  进入奴隶社会,那些文明古国谱写了人类美术史的辉煌篇章。  美索不达米亚(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又称两河流域)的雕塑,如巴比伦王国的“汉漠拉比法典”浮雕,亚述王国那些表现战争和狩猎的紧张场面、手法极为写实、充满激烈动势的浮雕。  古埃及的庞大金字塔建筑,按照正面律程序雕刻的人像雕刻和神秘威严的狮身人面像。  古希腊的自由民主创造了具有民主思想的建筑、雕刻和绘画作品,其中留存于世的不少健美而优雅的雕刻形象,如《掷铁饼者》、《米洛斯的维纳斯》等,尤其具有无穷的魅力。  古罗马美术承继着古希腊的传统,但罗马人的美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规模巨大的科洛西姆竞技场和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的杰出代表。而曾被维苏威火山灰掩埋达1700多年的庞贝壁画,则给我们展示了古罗马绘画的独特面貌。  封建社会时代  哥特式教堂

  自公元476年开始,欧洲历史进入封建中世纪。受基督教制约,中世纪美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建筑的高度发展是中世纪美术最伟大的成就。拜占廷教堂、罗马式教堂和哥特式教堂,各具艺术上的创造性。与宗教建筑相结合,雕刻、镶嵌画和壁画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达 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  http://t1baiducom/it/u=1580981991,492245769&fm=0&gp=-48jpg  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以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在追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下,创造了最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  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是文艺复兴美术的三位代表。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其杰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皆被誉为世界名画之首。米开朗基罗则在雕刻、绘画和建筑各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鼎盛期文艺复兴艺术水平的典范之作。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雄伟健壮,气魄浑宏。拉斐尔则以其塑造的秀美典雅的圣母形象最为成功。他的圣母像寓崇高于平凡,被誉为美和善的化身,最充分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  17世纪时期  委拉斯贵支的作品《宫娥》  http://www1casdcn/photo/wg/original/宫娥jpg  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巴洛克美术,它发源于意大利,后风靡全欧。其特点是追求激情和运动感的表现,强调华丽绚烂的装饰性。这一风格体现在绘画、雕塑和建筑等各个美术门类中。佛兰德斯的鲁本斯是巴洛克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热情奔放、绚丽多彩的绘画对西方绘画具有持久的影响。同时代的现实主义大师如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贵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巴洛克的特色。  18世纪时期  布歇的作品《雷那多和亚美达》http://wwwartdataweborg/webedit/UploadFile/2007102582633401jpg  18世纪罗可可风格在法国兴起,随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罗可可美术的特点是追求华丽纤巧和精致。代表画家有法国的瓦托、布歇和弗拉戈纳尔。随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到来,进步的美术家们又一次重振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开展了一场新古典主义艺术运动。其代表画家是法国的大卫和安格尔。浪漫主义随着新古典主义的衰落而兴起。法国的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被视为浪漫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而这一运动的主将却是德拉克洛瓦,其绘画色彩强烈,用笔奔放,充满强烈激情,代表作有《希阿岛的屠杀》和《自由领导着人们》等。法国吕德的《马赛曲》和卡尔波的《舞蹈》都是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塑作品。  19世纪时期  库尔贝的作品《画室》http://wwwwikilibcom/images/thumb/a/a4/Courbet_LAtelier_du_peintrejpg/180px-Courbet_LAtelier_du_peintrejpg  19世纪中期是现实主义美术蓬勃兴旺的时期。法国画家库尔贝是现实主义的倡导者,他的代表作《奥南的葬礼》堪称绘画中的“人间喜剧”,而《石工》则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勤劳朴实的农民画家米勒,以醇厚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辛勤劳作的农民。政治讽刺画家杜米埃创作了大量思想深刻而形象夸张的石版画和油画。德国女版画家柯勒惠支,以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和鲜明的个人风格创作了反映工人运动和农民革命的系列铜版画和石版画。俄罗斯的批判现实主义产生了列宾、苏里科夫等杰出画家。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作品也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品质。  19世纪后期在法国产生了印象派。此派绘画以创新的姿态出现,它反对当时已经陈腐的古典学院派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受到现代光学和色彩学的启示,注重在绘画中表现光的效果。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毕沙罗、西斯莱等。继印象派之后还出现了新印象派(代表画家是修拉和西涅克)和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是塞尚、凡高和高更)。而实际上后印象派与印象派在艺术主张并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其中凡高的绘画着力于表现自己强烈的情感,色彩明亮,线条奔放。高更的画多具有象征性的寓意和装饰性的线条和色彩。塞尚绘画则追求几何性的形体结构,他因而被尊称为“现代艺术之父”。  20世纪时期至今  杜尚的作品《泉》http://wwwgallery168com/uploadfile/200704/20070411103048199jpg  20世纪以来,现代美术呈现出流派迭起,千姿百态的局面。1905年诞生的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绘画,强调形的单纯化和平面化,追求画面的装饰性。1908年崛起的以布拉克和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绘画继承了塞尚的造形法则,将自然物象分解成几何块面,从而从根本上挣脱传统绘画的视觉规律和空间概念。随着德国1905年桥社和1909年蓝骑士社的先后成立,表现主义作为一种重要流派登上画坛,此派绘画注重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情感。1909年在意大利出现了未来主义美术运动,此派画家热衷于利用立体主义分解物体的方法表现活动的物体和运动的感觉。抽象主义的美术作品大约于1910年前后产生,其代表画家有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和荷兰画家蒙德里安,而两人又分别代表着抒情抽象和几何抽象两个方向。  毕加索的作品《拿烟斗的小孩》http://img1soufuncom/bbs/2007_11/16/sh/1195219300247_000jpg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的达达主义思潮,此派艺术家不仅反对战争、反对权威、反对传统,而且否定艺术自身,否定一切。杜尚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上胡须,并将小便池作为艺术品,便是达达主义思想的体现。随着达达主义运动消退,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超现实主义艺术思潮。此派画家以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梦幻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力图展现无意识和潜意识世界。其绘画往往把具体的细节描写与虚构的意境结合在一起,表现梦境和幻觉的景象。代表画家有恩斯特、马格利特、夏卡尔、达利、米罗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产生的以波洛克、德库宁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综合了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的特点,强调画家行动的自由性和自动性。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的波普艺术,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利用废弃物、商品招贴、**广告和各种报刊作拼贴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代表人物有美国画家约翰斯、劳生柏、沃霍尔等。  而70年代兴起的超级写实主义(或称照相写实主义)运动,其主要特征是利用摄影成果,进行客观的复制和逼真的描绘。代表画家有克洛斯、佩尔斯坦,雕塑家中,安德烈、汉森最为著名。除上述之外,可以归入现代艺术范畴的还有偶发艺术、大地艺术等。其许多艺术活动已经超出了美术的范围。

  欧仁·德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1798年4月26日~1863年8月13日)是法国著名画家,1798年4月26日生于法国南部罗讷河畔的沙朗通-圣莫里斯。从儿童时代起,德拉克洛瓦就生活在充满艺术气氛的环境里,并且受过多方面的教育。他的父亲C德拉克洛瓦是律师和外交官,曾任法国驻荷兰大使和马赛总督;母亲图瓦-奥邦对音乐的爱好也直接影响了幼年时代的德拉克洛瓦,音乐在他的生命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东西。在当时音乐家中他最喜欢FF肖邦和G罗西尼。并与肖邦有着深厚的友谊,把肖邦称为“我所看到的真正艺术家的典范”。

  德拉克洛瓦不但尊重当代进步艺术家,而且极为推崇古代艺术大师。他之所以能进入艺术之门,得力于他的舅舅J-H里兹内尔的帮助。作为J-L大卫的学生的里兹内尔发现了他的艺术才能,鼓励他于1816年进入美术学院P盖兰画室学习。在那里他认识了浪漫主义的先驱T热里科,并深受其影响。他与历史画家A-J格罗和保皇派画家F热拉尔交往;他博览群书,特别喜欢但丁、W莎士比亚、GG拜伦和W司各特的作品;他为JWvon歌德的《浮士德》作的插图深受老年歌德的赞颂;他盛赞米开朗琪罗、提香、伦勃朗、D委拉斯贵支,特别崇拜鲁本斯和康斯特布尔;他与诗人C波德莱尔有着亲密的友谊,对WA莫扎特的天才赞叹不已。只要拿起画笔,他的浪漫主义激情就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发出巨大的叫啸,他画画就像狮子吞食猎物一样,一气呵成,所以人们把他叫做“浪漫主义的狮子”。

  德拉克罗瓦的日记

  在诗人波德莱尔的眼里,大画家德拉克罗瓦是一位独特的艺术家,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整个艺术大链条里是最重要的一环,没有任何人可替代其重要性。作为《恶之花》和《巴黎的忧郁》的作者,波德莱尔厌倦安格尔的“古典”和完美,偏爱德拉克罗瓦的“浪漫”和印象,这是很自然的,对德拉克罗瓦的褒扬也在情理之中,但他说德拉克罗瓦“在整个艺术大链条里是最重要的一环”并不过分。在19世纪的法国美术史上,他和安格尔代表了浪漫派和新古典派,与崇尚古典风格的安格尔不同,在德拉克罗瓦看来,绘画时色彩比素描重要,想象比知识重要。他一生的美术创作也为浪漫主义做了最好的注释。除了美术作品,其实德拉克罗瓦的日记也几乎和他的美术作品一样出名。

  十多年前,在我还不知道德拉克罗瓦这个名字时,我买下了这部《德拉克罗瓦日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买这部书的初衷仅仅只是为了这是一部艺术家的日记(但没读上几页我就被它的真情实感和细腻的描写所打动),再一个引起我兴趣的与艺术无关,而是与画家的身世有关,该书的英译本编者在引言中介绍说,关于德拉克罗瓦的生父还留有秘史,据考证德拉克罗瓦的生身父亲不是别人,而是当时在法国显赫一时的外交家塔列朗,而我当时恰巧刚读了拿破仑和富歇的传记,这两人的传记中都还有另一个主要角色——塔列朗,留在脑海中印象深的是这样一句话:拿破仑时代的法国是由三个人来上演革命与帝国的历史的,这三个人就是伟大的拿破仑、阴险狡诈的富歇和长袖善舞莫测高深的塔列朗。

  一位大画家居然是塔列朗的私生儿,这不能不引起我的好奇心。据说,在德拉克罗瓦的身上就体现着塔列朗的性格特征,这也解释了何以在德拉克罗瓦身上表现出来的双重性格——一方面是创造性的艺术家,兼具热情的想象力和冷静的判断力,另一方面他又是才华出众的演说家。

  对于相信塔列朗是德拉克罗瓦生父的人来说,塔列朗对德拉克罗瓦的神秘影响也可从他对画家的关怀中看出端倪,比如说德氏的某些作品尽管被人们指责为不合乎传统和常理,但却仍能在沙龙里展出,而且也能被国家收购,就是由于塔列朗的缘故,更有甚者,国家甚至不顾政府美术部的反对,仍把很重要的任务分配给德拉克罗瓦。譬如在1824年的沙龙上展出了德拉克罗瓦的油画《希奥岛的屠杀》,这幅作品虽然毁誉不一,但仍由政府以6000法朗购去(该画现已是德拉克罗瓦的早期杰作)。

  不管徳拉克罗瓦的生父是不是塔列朗,读完了这部《德拉克罗瓦日记》,我知道了这位被喻为“浪漫派的灵魂”的伟大画家。不过十多年后,我才见到了能全面反映德拉克罗瓦的生平和艺术创作的书,这就是《世界名画家全集·德拉克罗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这两卷书交替翻览,能清晰地认识和欣赏德拉克罗瓦的面貌和作品。

  这部《德拉克罗瓦日记》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德拉克罗瓦早年的日记,1822年他24岁开始写日记时的意图很明确,即为自己一个人写,写下自己的日常交往、爱情生活和在艺术上的探索。但他的日记到1824年突然中断了,1832年他到北非摩洛哥旅行时才又写下了简短的旅途杂记;第二部分是德拉克罗瓦中年以后的日记,1847年1月,德拉克罗瓦又开始写日记,这时他年近五十,已度过了他在艺术上最活跃最多产的年代,与青年时代相比,他的日记显得深沉了许多,他在1847年1月19日的日记中表白他开笔是要为自己的生活感受保留一个记录,以便日后去追想时所得到的印象会更为深刻。

  德拉克罗瓦在日记中记下了他对前辈画家和同时代人的艺术作品的见解,他自己艺术创作的构思和计划,他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同时他也记载了他丰富的社交生活,因而这部日记也就成了19世纪中叶法国上流社会生活的一部真实的写照,留下了巴尔扎克、大仲马、乔治·桑、波德莱尔、肖邦、伯辽兹、柯罗、米勒、梅里美,等等同时代的作家、诗人、音乐家和画家在日常交往中的真实形象。比如他在1853年11月25日(星期五)的日记中用简洁的几句话就勾勒出了大仲马的性格剪影:

  “好厉害的大仲马(他是从不饶人的)半夜里带着一本空白笔记簿跑来把我喊起来了。我真是蠢死了,把一些事情原原本本地讲给他听;天才知道他要这是干什么!我相当喜欢这家伙,但我们不是一个类型的人,所奋斗的目标也不一样。他所生活的那个圈子我是合不来的,我们要是搞到一起,总会有一个人要发疯的。他把他手稿的前几页留下给我过目,我读起来倒是怪有意思的。”

  中年后的德拉克罗瓦活得简单而纯粹,在他的日记里,能看到他穿梭林间或漫步海滨的喜悦,也有他置身庭园的幻梦,还有他对花草植物的爱恋,这些,逐渐成为他日常生活的重心,并由此升华的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感情,倾注到了他的艺术创作中,他留在在画布上的色彩更多的是他情感的宣泄。他的生活只有一个中心,这就是他的艺术。譬如他写于1853年11月30日的日记:

  当我倾听美妙的音乐,特别是听莫扎特的作品时,音乐里所流露出来的那种太平盛世的和平气氛,每每引起我思想上的共鸣。在我有生之年,现实生活中的七情六欲,是再也不会扰乱艺术作品所给我带来的那种清高的情趣了。我真不明白,一般人那样醉心于官场名利,究竟又有什么意思呢?我所醉心的不是这些,而只是醉心于鲁本斯或者莫扎特。一周之中对我来说所必不可少的,乃是一支抒情歌曲,或者一幅画在我身上所引起的回忆。当别人匆匆去赴情妇的幽会时,我却去做我的工作;工作完毕,或是回到我那孤独的寓所,或者到外边去消磨时光

  到了晚年,德拉克罗瓦的全部精力几乎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他对波德莱尔说,他年轻的时候,每晚都要参加一场音乐舞会或者别的消遣,否则他简直无法开始工作,而现在他不仅能无休止地工作,甚至能在并无希望获得报酬的情况下工作,消遣和娱乐对他来说已可有可无了。而写日记成了德拉克罗瓦生命中的一部分,他的日记持续到1863年6月22日,一个多月后的8月13日,他因病与世长辞。他留给世人的是9100多件作品,其中油画850多件,速写册60多本。关于他的艺术创作,塞尚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德拉克罗瓦留下了法国最美的色彩,在我们的天空下,没有一个人比他更具有属于色彩的平静、哀婉动人与震撼,我们所画的都来自他的启发。

  与德拉克罗瓦的艺术创作相比,他的日记丝毫也不逊色,《德拉克罗瓦日记》一书的引言中讲述的一则轶事可以拿来给他的日记做一个最好的注释:一位法国艺术家说,德拉克罗瓦的画他倒不怎么欣赏,不过他写的回忆录(日记)却很出色,人们会在这方面记住他的。

法国浪漫主义雕塑家吕德(Rude,1784—1855)是一个煅冶作坊主的儿子,少年时代他一边在父亲的煅冶工房里劳动,一边在家乡提乔的美术学校里学习雕刻。铁工的劳动的热烈情绪融入了吕德后来的雕刻作品当中。

23岁时吕德来到巴黎著名雕刻家皮埃尔·卡特里埃的工作室学习。之后他先后两次获得了罗马奖,但因资金短缺而未能到意大利去留学。吕德在帝国时期,出于对拿破仑的崇拜,曾在拿破仑身边工作过一段时间,波旁王朝复辟后,他为了自身安全到比利时躲避了一段时间。

经过12年的流亡,吕德回到法国,他在1830—1831年的沙龙中展出了石膏像《拿波里少年渔童》,引起很大反响,两年后他完成了这件作品的大理石像。这件作品题材新颖,富有独创性,是吕德最初的浪漫主义作品。

画家德拉克洛瓦是法国著名画家。他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德拉维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各种艺术流派,包括威尼斯人、荷兰人、鲁本斯等许多艺术家的成就和传统,并影响了后来的艺术家,尤其是印象派。他的画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些来自互联网。

德拉克洛瓦的全名是费迪南维克托奥贡德拉克洛瓦。1998年出生于萨兰登-圣莫里斯。德拉克洛瓦是19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画家。他想象力丰富,思维敏捷,是印象主义和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驱。克洛娃擅长运用各种色彩和造型技巧。他的作品富有表现力,很和谐。

德拉克洛瓦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风格。他善于把抽象的沉思和道德变成现实的艺术形象。很少有人能把他感情的深度和强度和他运动的强度相比。1822年,他的浪漫主义作品但丁和维吉尔在沙龙展出时,在巴黎艺术界引起了轰动。

1832年的非洲之旅是德拉克洛瓦作品的分界线。在此之前,所有的作品都以浪漫主题为主。此后很多作品脱离生活,审美倾向加强。大约在1847年,德拉克洛瓦为波旁宫的众议院和卢塞恩宫的图书馆画了壁画,并为卢浮宫的阿波罗画廊画了天顶。这些不朽的油画展现了德拉克洛瓦丰富的想象力,也展现了他晚年生活的空虚和贫困。

德拉克洛瓦的作品

德拉克洛瓦是法国著名画家。他是19世纪上半叶的浪漫主义画家,浪漫派的典型代表。克洛娃一生创作了许多画作,这些画作的成就也很高。德拉克洛瓦的作品是什么?

这些来自互联网。

克洛娃从小就热爱绘画、文学和音乐。他早年受到鲁本斯和博宁顿的影响,后来又受到吉列的影响。德拉克洛瓦的但丁和维吉尔受到了里科的杰作《梅杜莎之筏》的启发。

德拉克洛瓦坚持浪漫主义,反对法国古典主义,但由于他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加强了浪漫画派的地位和影响。德拉克洛瓦的绘画风格的特点是强调气势、对比、情感和运动。他的作品《石库岛大屠杀》直接反映了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事件。德拉克洛瓦以其独特的思想倾向和浪漫主义手法对古典主义者更具挑战性。

克洛娃1830年的作品《指导人民的自由》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他将浪漫主义运动推向了顶峰。由于对现实失望,他于1832年去了非洲写生。此后,他的作品转向了对异国题材的追求。克洛娃有很多作品。他是一位多产的画家,创作了数千幅油画,1000多幅水彩画和彩画,7000多幅素描。总共大约一万英镑。

德拉克洛瓦的艺术特色

德拉克洛瓦是法国著名画家。他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是19世纪上半叶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是印象主义和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驱,想象力丰富,思维敏捷。所以德拉克洛瓦的艺术成就很高。德拉克洛瓦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画家德拉克洛瓦

德拉克洛瓦的艺术特色是作品充满浪漫主义风格,善于将抽象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艺术形象。在情感深度和动机上,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德拉克洛瓦作画时,他的浪漫激情就像一座火山。他作画时,看起来像一头吞食猎物的狮子,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称他为“浪漫的狮子”。很少有人像德拉瓦伊一样,在表达情感的深度和力量,运动的激情和动力,把抽象的沉思和道德的东西变成艺术形象方面有天赋。所以他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人才。

克鲁瓦曾师从法国著名古典主义画家雅克路易大卫学习绘画,但他也欣赏荷兰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色彩浓重的画作,于是重新研究了自己的画作。受当代画家格里考尔的影响,德拉克洛瓦渴望发展色彩,成为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德拉克洛瓦的艺术特色影响了后世许多著名艺术家。可见他在画坛的地位很高。

德拉克洛瓦的艺术成就

德拉库拉是法国著名画家。他的画影响了后来的很多艺术家,尤其是印象派。德拉克洛瓦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他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各种艺术流派。德拉克洛瓦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德拉克洛瓦的艺术作品

德拉克洛瓦不仅尊重当代进步艺术家,也尊重古代艺术大师,德拉克洛瓦之所以能够进入艺术之门,得益于他叔叔J-h里兹纳的指导。丽娜是杰勒德大卫的学生。他发现了德拉克洛瓦的艺术天赋,并鼓励他在1816年进入美术学院盖兰工作室。在那里,他遇到了浪漫主义的先驱,并深受其影响。

只要德拉克洛瓦拿起画笔,他的浪漫激情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他的画就像一头狮子一口气吃掉猎物。因此,人们称他为“浪漫的狮子”。在表达感情的强度和深度上,没有人能和伦勃朗相比。在表达运动的气势和气势上,除了鲁本斯,很少有人能触动他的内心。除了米开朗基罗,没有人有把抽象的沉思和道德的东西转化为艺术形象的天赋。

克洛维斯师从著名的法国古典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但他非常欣赏荷兰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的画。他渴望发展色彩,成为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克鲁瓦的另一个突出贡献是,他发现了阴影和高光中固有颜色的变化,以及颜色之间的对比。

雨果

雨果作品选

雨果,(l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他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1827),“序言”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1830年他据序言中的理论写成第一个浪漫主义剧本《爱尔那尼》,它的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的现实。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小说虽不乏现实主义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象征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

《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多次被拍成**,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成为经典之作。

雨果生平大事记

雨果,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大师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政论家,被誉为法兰西的民族诗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鼓吹民主自由反对帝制、宣扬人道主义精神、提倡废除死刑,以《钟楼怪人》、 《悲惨世界》等巨作闻名于世。

1802年 2月26日生于法国东部的贝桑松城(Besancon)。

1819年 同浪漫诗人维尼等人共同创办《保守文艺双周刊》。于期刊发表第一首诗。

1822年 编成第一本诗集《颂歌与杂诗》。与艾德娜在圣苏比士大教堂结婚。

1825年 被授与荣誉勋章,参查理十世的加冕典礼。

1827年 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著名浪漫主义宣言,成为浪漫主义运动领袖。

1831年 完成浪漫主义文学杰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即钟楼怪人)。

1841年 被选入法兰西学院,公开表示拥护君主立宪制度。

1843年 剧本《老顽固》(Les Burgraves)失败及女儿列欧波汀意外死亡,停止新作,转向政治舞台。

1845年 晋身贵族,封为雨果伯爵。

1848年 创办《大事纪报》。

1850年 被捕入狱,雨果化名兰文逃离巴黎。

1851年 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宣布帝制,雨果被迫流亡国外。

1853年 充满讽刺政治意味的诗集——《惩罚集》出版。

1862年 出版不朽的名著长篇社会小说《悲惨世界》。

1868年 雨果夫人艾德娜去世。

1870年 第三共和政府成立,结束十九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巴黎。

1871年 当选国民大会代表。

1876年 雨果当选参议员。

1883年 完成《世纪的传奇》第三卷。

1885年 5月22日,病逝巴黎。

6月1日,雨果灵榇置于凯旋门下,供万民瞻仰,旋葬于巴黎伟人墓园。

主要作品:

1827: 《克伦威尔》(Cromwell) (剧本)

1829:《东方诗集》(les Orientales) (诗)

1830:《欧那尼》 (Hernani) (戏本)

1831:《钟楼怪人》(Notre-Dame de Paris) (小说)

1838:《吕布拉》(Ruy Blas) (剧本)

1853:《惩罚集》 (les Chatiments) (诗)

1856:《沉思集》 (les Contemplations) (诗)

1862:《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 (小说)

1869:《笑面人》 (L’Homme qui Rit) (小说)

1859-1883:《世纪传说》(la Legende des siecles) (诗)

1874:《九三年》 (Quatre-Vingt-Treize) (小说)

雨果作品特色

创作主调:赞颂真、善、美,鞭挞黑暗、丑恶、残暴。

诗作方面:有着瑰丽的色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绝妙的音乐性,多方面的用字与巧妙的用韵法,达到优雅、精美、雄伟、朴实的非常境界。

小说方面:多半写社会小说描写人生百态为主,融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情节生动、结构离奇、感情澎湃、气势磅礴,震慑人心,脍炙人口。

剧作方面:打破希腊悲剧的三一律,创始了悲喜交杂的浪漫剧。运用丰富的想象、强烈的情绪、无边的气魄、美丽的诗词,造成一种强烈而矛盾的戏剧效果。

画作方面:作品包括名著插画、人物画、风景画。描绘作品中的情节,展现内心的思绪,而以水墨画西方山水。十九年流亡期间,「海」成了他绘画的主题。

19-20世纪世界重要的绘画艺术流派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等。

1、象征主义:

19世纪末在英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产生于英国的文学学艺术运动,在伦敦知识界影响很大,并对20世纪美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该运动主要在法国,欧洲的其他文化中心也有一些追随者,如德国,比利时等。

代表作品:《俄狄甫斯和斯芬克斯》、《海边的年轻女孩》。

2、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也称印象派,又称为“外光派”,是西方绘画史中的重要艺术流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其锋芒是反对陈旧的古典画派和沉湎在中世纪骑士文学而陷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营养,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

代表作品:《印象·日出》、《红磨坊的舞会》。

3、后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从印象主义的用光与用色中获得了诸多启示,但与之有本质区别,他是第一个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在19世纪末,不少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不满足于刻板而片面的追求光和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情感,开始尝试色彩及形体的表现性。

代表作品:《坐在红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雅各与天使搏斗》。

4、野兽主义:

野兽主义(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绘画风格,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

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代表作品:《奢侈·静寂·逸乐》、《裸妇》。

5、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1907年始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形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

代表作品:《阿维尼翁少女》、《埃斯塔克的房子》。

一。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

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五大流派。

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的社会背景: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与资产阶级革命有关。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动荡不安,伴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资产阶级反对旧制度下的陈腐艺术风格,他们需要艺术成为宣传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需要用艺术培植人们的斗争勇气,树立英雄主义的气概。他们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新古典主义美术应运而生。

它的基本特点是:采用古典形式,体现理性和新制度,大多选取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和神话题材,人物充满着为自由和共和而战的英雄气概;画风古朴、庄严、典雅,注重素描,强调线条的清晰和准确,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该流派的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法国画家大卫《马拉之死》和《拿破仑加冕式》,安格尔《泉》。

二,浪漫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

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浪漫主义美术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法国的德拉克洛瓦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之一,西奥岛的屠杀》描绘了希土战争中希腊人民遭受土耳其军队虐杀的情景,画家表现了对希腊人民极大的同情。《自由引导人民》描绘的是1830年7月革命,法国的工人、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上街头反对封建政权的场面。浪漫主义绘画另一位杰出代表是西班牙画家哥雅,他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现代性和实际的历史性感觉。”他最有代表性的绘画是《枪杀马德里市民》,画家描绘了1808年西班牙人民起来反对拿破仑入侵的史实,他以无法抑制的热情歌颂了爱国的人民。

现实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

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830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