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全集》读后感

《三体全集》读后感,第1张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三体全集》精选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体全集》精选读后感1

初中时,同学给我推荐《三体》,一直懒得看……现在读《三体》主要还是因为最近因《流浪地球》而起的科幻热……我想很多人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吧。

总的来说,《三体》并没有给我很大的触动,因为作者描写的人类整体,在几次绝望之时、几次绝望之间的人性变化颇为刻意,太过侧重整体的负面性格,着重描写人类屡次的“自食其果”来着重刻画人性的弱点,也夸大了主角(就是程心没错了)的正面性格,这大概就是作者坚持的“黑暗森林”的阴暗,和稀缺的阳光吧。

三部的三个主角,最终丁仪给我个人感觉是“科学家”,而不是“人”,描写得太少了,原因估计是篇幅小,内容少;罗辑是我觉得最饱满、最接近真实的角色,心理历程随环境而变,到最后我想他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看到了苦苦寻求的灵魂伴侣吧;程心呢,我认为作者塑造的“圣母”形象有些僵硬,她几乎经历了所有大事件,其能力、性格却几乎没什么变化,从其中我甚至看到了金庸笔下郭靖的影子,同样的为国为民,同样固执到让旁人又爱又恨,不同的是郭靖的能力、心智是渐渐成熟的。

读《三体》的最大收获是,这本书争议很大,看书友的评论,甚至与书友辩论,能看到自己和别人思考的不成熟。但是,科幻嘛,基于现有科学知识随意想象,有人认为合理有人认为不合理,即使科学家们提出的理论也会被其他科学家所质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确剖析事物的态度是客观辩证。对待事物就谈不上正不正确了,喜欢或不喜欢,随心就好。

《三体全集》精选读后感2

距离我第一次拿起《三体·死神永生》已经七八年之久,那是我的高中生活里一个平静的下午,我和好哥们在新华书店瞎逛时,他从奇幻玄幻书架拿起了《死神永生》并向我大力推荐。我从第三部开始读,又读了第一部和第二部,在后来的生活里得空时又反复读了好几遍。

虽然我读过一些书,但是高中时印象最深的只有《平凡的世界》和《三体》,这两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书,一本讲这片土地,另一本讲这片星空。

我已经记不清第一次读完全本时的那种感受,但后来每次仰望星空时,我都会想起“宇宙很大,生活更大,我们一定还能相见的”。我十分欣赏云天明,那是低到尘埃里、被人随意安排命运的人,在经历过生理死亡和精神死亡后还能拥有着热情去爱与生活。我向往着成为章北海和维德,能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为生命中认定的既定目标“不择手段地前进”。

每当遇到看起来过不去的困难时,我都会想:人类不过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这一点小事情在宇宙的尺度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但这绝不是虚无主义,相反地,《平凡的世界》里的这句话一直提醒着我:“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这就是我的“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吧。

《三体全集》精选读后感3

在一个黑暗的时代,地球文明中的一个女人拿起了一根火柴,点燃了一堆篝火来寻找温暖和光明;而在这个森林深处的某一个角落有着另一个文明,这个文明正苦于挣扎,同样也在寻找着属于它们的光明和希望。

而这束光,在一时刻同时成为了这两个文明的希望之光。前者等待着后者来拯救自己,而后者也派出了自己的“使者”来追寻这束光的源头。

随着两个文明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相遇,地球文明第一次真正看到了这片森林的黑暗,于是就像一个恐惧的孩子,熄灭了一切在这片森林中寻找朋友的篝火,在暗夜中发抖与哭泣。

虽然三体文明占领了地球文明的营地,两者处于奴役和被奴役的关系中。但是在森林深处发出的一丝涟漪,改变了两者的命运,使两个文明同时陷于来自这个森林秩序的打击。不同于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相遇时的量级差距,这种打击已经超出了两个文明可以承受之限。目睹战场之日,即是灭亡之时。

两个文明,从田园生活转变为游牧民族,继续在这片森林中生存。森林中的物竞天择随时都在发生。有重生的绚丽,也有灭亡的黯然,在亿万年暗无天日的战争中,谁都看不到最深层的毁灭力量,但是它是存在的。就像在这片森林中游荡的死神一样。

最后一切的一切,回归到原始的奇点。最后面对重生后的,只有两双眼睛。

《三体全集》精选读后感4

对中国文学氛围和文学形式习惯的片面认识,导致我曾经一度认为中国写不出这样宏大而又有质感的科幻作品,不过刘慈欣的《三体》让我认识到了我的错误,这也让我认识到中国的文学不再局限于历史、神话修仙,武侠等具有“过去感”的作品,也不局限于都市言情等“现在感”的作品,具有“未来感”的作品越来越多(不包括那些粗浅的所谓的科幻小说),曾经的哲学家或者文学家对于宇宙常常采用“阴阳”“八卦”等玄学解释,而现在却更多的有摩登的解释。不同于软科幻作品给人带来的惊险刺激身心愉悦,硬科幻作品更多的是给人以深邃,让人有一种内心深处的充实感,也让人深思。而《三体》这部作品被把握得很好,刺激和深邃结合十分完美,用朴实的语言解释了真实的科学理论,这不会让人感到突兀,反而让人更有兴趣读下去,而幻想的外星人、太阳系之外、乃至宇宙的尽头,同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了人类对宇宙的哲学理解。

现实与想象,人类与宇宙他们的完美配合,标志着《三体》在中国科幻文学史上的里程表地位是无可撼动的。

《三体全集》精选读后感5

像是一阵暴雨后突然展现出来的太阳,在我完全没有准备好接受结尾的时候走完了这本书的历程。

宇宙和一片小湖泊一样,都是一个环境,无非是范围的大小之分。而人类作为这个环境中的一员,我们应该保守着作为人类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和对人性的美的体现。因为一个环境多姿多彩才能显得更充实一些。不过人性的本源都有自私的成分,像程心那样单纯的完全没有杂质的心灵是人类社会永远地,最完美的成果。这本书用了很长时间从头读完,当灾难来临时的不同抉择给我很多对人一辈子的思索。现在宇宙尺度上来看待你的百年人生速度之快还不及光粒子的亿亿分之一,弹指一挥间都是极高的荣誉赞美。而你这短短百年的光阴怎么去留下些许痕迹,为了你之后的百年光阴,不做更远的考虑,只为你身后的百十年光阴留点痕迹。之前在看大秦帝国时感叹人杰历来皆作轮,不求福明只向前。一个伟人的一生其实不能算是他的,只能说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他的作用不是为了推进那个时代,仅仅是为那个时代打上了一个更明显更容易记忆的标记。而三体跨越的单位是世纪,是纪元,是光年,在时间的尘埃里你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灰尘。可惜我只是一个俗人,我甘愿安安静静地在时光轮上做一个小标记,哪怕若干年以后这个时光轮也会被时间抹去。

这本书给五星吧,虽然还是觉得有些少了。再见,三体,再见,程心。

《三体全集》精选读后感6

二刷三体。

在音乐,**和书三者,音乐可以单曲循环,但是有记录以来循环最多的也没超过一百次,这还是在很多时候音乐只是干其他事情的背景而已。而**,在我记忆里面,绝对没有像别人所说一部**看十次五十次的存在。说到书能让看第二篇的就更屈指可数了。

我想起我两年前第一次看三体的时候,趟在学校的床上几乎两天没动,包括了一个几乎通宵的夜晚,像被整个宇宙压着动弹不得。然而事实上这一次我发现我第一次看到的和千百次躺在家乡村里楼顶上看星空生出的感觉毫无二致,不认识星座,不存在物理,也不理解相对论,我就是喜欢看这件事情本身。

这是第二次了,书里面很多的细节呈现在我面前,洗澡的时候甚至觉得自己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宇宙。我更明白自己为什么不去重复,我害怕细节,我掌控不来细节,甚至细节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或许我喜欢的只是是震撼,不是为什么会震撼。

但或许我又会看第三遍,谁知道呢。

《三体全集》精选读后感7

很棒的书,无愧期望,一部更比一部好看。第三部最出乎意料,虽然篇幅最长,但我本身看的速度也比较慢。印象最深刻的两个人是同为执剑者的罗辑和程心,这是形成鲜明对比的两个人。罗辑表面是玩世不恭,一心只图享乐的人,从未有过要干一番大事业,拯救人类的宏伟理想。虽然他正式履行面壁者的责任是被迫的',却也尽职尽责,不惜自己,面临一人独处、被人类误解唾骂、甚或被人类利用完就问罪也无所谓,意志坚定,无愧于三体人对他的敬畏。程心则是空有一腔宏图伟业,自我设定为慈善有爱心、实际既没有用自己的权利拯救多少人、又没有干出任何有益于人类生存的事情,生死关头总能掐了人类的希望,遇事就痛苦冬眠,还比任何人都活得长。到末了无耻而无奈地自己逃生去了,别提她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希望了。说到这里,大刘对程心这个人设真是满满的恶意,我很不厚道地想,难道他身边有这么一个活生生的白莲花?

也有人说,程心代表了我们大部分普通人,一是因为她是普通人选出来的,二是她的所作所为也是普通人的正常反应。我不这么认为,普通人很多还是会掂掂自己的斤两吧?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她不仅占了维德的位置,还次次紧要关头拖后腿。我很奇怪,难道未来没有刺客?愚蠢无知又无情的人类面对她的时候,倒是宽容到极点了,这点有些不合大刘对普通大众的人设啊,总之,推荐推荐。

《三体全集》精选读后感8

太震撼了!除了伟大我想不出别的词汇来形容这部作品。《三体》不同于我以往所阅读过的任何一部科幻小说,它囊括的现代物理学理论、哲学思考和人文主义精神使这部巨著达到了一个无人能及的高度。

第一部《地球往事》故事节奏紧凑引人入胜,又以“文革”这样一个特殊又敏感的历史时期为背景,“三体”游戏中穿越千年的世界级历史对话也让人对作者的知识广度和丰富的想象力叹为观止。第二部《黑暗森林》中黑暗森林法则的提出让我倒吸了一口凉气,而这一部中对未来世界的描写,更是一场想象的盛宴。而令人最钦佩的是,作者能在一个跨越好几个世纪的故事中,能在不同维度的世界里,将时间线非常清晰地展示给读者,其逻辑之严密也令人惊叹。第三部《死神永生》是篇幅最长的一部,但还是让我舍不得看完,一切的变换和沧海桑田仿佛是一场大梦,有种置身其中的不真实感。本以为“死神永生”是一个消极又黑暗的结局,但相反,最后的最后宇宙留给了人类或者存在的智慧生物一个可能性,一丝希望。在这一部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云天明的三个童话,他的存在本身就是程心和全人类最浪漫的希望寄托。

反思也没用, 结局早注定。

以下除了标题, 均为刘慈欣三体小说节选。

死神永生节选: 回顾反思

《时间之外的往事》(节选)

对黑暗森林威慑失败的反思

导致失败最重要的因素当然是对执剑人的错误选择,这方面将在另外的章节专门论述,这里只从技术角度重新审视威慑系统设计上的失误。

威慑失败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引力波发射器太少了,当初把已经建成的二十三个发射台中的二十个拆除是一个错误。但这种想法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根据监测数据,水滴穿入地层摧毁一个发射台所需的时间平均只有十几秒钟,即使计划中的一百个发射台全部建成并部署,水滴摧毁整个系统也用不了多少时间。关键在于这个系统是可摧毁的,而人类本来有机会建造一个不可摧毁的引力波宇宙广播系统。

问题不在于引力波发射台的数量,而在于它们部署的位置。

设想如果已经建造的二十三个发射台不是位于地面而是在太空,也就是说建造二十三艘“万有引力”号飞船,平时各飞船拉开距离分散在太阳系不同的位置,即使水滴发动突然袭击,也很难全部消灭它们,必然有一艘或多艘飞船逃脱追击消失在太空深处。

这样黑暗森林威慑系统的威慑度便增加很多,而且,所增加的威慑度与执剑人无关。当三体世界意识到,凭他们在太阳系的力量不可能完全摧毁威慑系统,他们对自己的冒险可能会谨慎许多。

遗憾的是,“万有引力”号只有一艘。

没有建造多艘引力波飞船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地球之子”对南极引力波发射台的袭击。在这方面,对于来自人类的威胁,引力波发射飞船与地基发射台相比更不安全,有着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其二是经济原因。由于引力波发射天线体积巨大,引力波飞船的天线只能是船体本身,这样天线材料还要满足宇航的要求,成本更是成倍增长,建造“万有引力”号的费用几乎是地球上二十三个发射台的总和。同时,飞船的船体不可能更新,所以当贯穿船体的简并态振动弦达到五十年的半衰期而失效时,飞船的发射功能消失,只能制造新的引力波飞船。

但更深层的原因潜藏在人们意识深处,从来没有被说出甚至可能没有被意识到:引力波飞船太强大了,强大到它的建造者自己都害怕。 如果发生事变,水滴的袭击或其他原因迫使引力波飞船飞向太空深处,且由于太阳系内存在的威胁永远不能返航,它们就成为新的“蓝色空间”号和“青铜时代”号,或变成什么更不确定更可怕的东西,同时,它们拥有引力波宇宙广播的能力(虽然不会超过振动弦的半衰期),因而掌握着人类世界的命运!那样,一种恐怖的不确定性将永远播撒到太空中。

这种恐惧归根结底还是对黑暗森林威慑本身的恐惧,这就是终极威慑的特点:威慑者和被威慑者对威慑有着相同的恐惧。

随着一切都尘埃落定,人们的注意力从宇宙广播转移到对威慑纪元结束至今的整体事件的回顾和反思上来。对执剑人的指责和声讨开始铺天盖地地出现,如果在事变之初执剑人就启动宇宙广播,至少可以避免后来的移民灾难。但舆论的主要抨击焦点集中在对执剑人的选择上。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由世界民意形成的政治压力促成了当时联合国和舰队国际的最后决定,人们激烈地争论着该由谁负责,但几乎没有人提出这是所有人的群体意志导致的结果。舆论对程心本人还是相对宽容的,她美好的公众形象为自己提供了一定的保护,同时她作为一个普通移民经历的苦难也博得了同情,人们更多地把她看做一个受害者。总的来说,执剑人在最后时刻的放弃使历史绕了一个大弯,但并没有改变总体的进程,宇宙广播终究还是启动了,所以对那段历史的讨论很快平息下来,程心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毕竟这时最重要的事情还是享受生活。

死神永生节选: 生存计划

对黑暗森林打击的总体预测

以三体恒星毁灭的观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太阳遭到同样打击时的灾变数学模型。 对该模型的运算表明,如果太阳遭到光粒袭击,火星轨道之内的类地行星将被全部摧毁。在打击初期,水星和金星完全解体,地球将保留一部分体积并维持球体形状,但其表面将被剥离,剥离深度达五百千米左右,包括全部地壳和地幔的一部分;火星表面将被剥离一百千米左右。在打击后期,所有类地行星将由于太阳爆发物质的阻力降低轨道,最终坠落到太阳的残存核心上,完全毁灭。

数学模型显示,太阳爆发的破坏力,包括辐射和扩散的恒星物质的冲击,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与太阳距离增大时破坏力急剧降低,这就使得距太阳较远的类木行星能够在打击中幸存。

在打击初期,木星表面将受到剧烈扰动,但其整体结构将保持完好,木星的卫星系统将基本保持不变。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只是在表面受到一般扰动,结构保持完好。扩散的太阳物质将会对三颖类木行星的运行轨道产生一定影响,但在打击后期,爆发后的太阳物质将形成螺旋状的残骸星云,其旋转的角速度和方向将与类木行星保持一致,不再对行星产生足以降低轨道的阻力。

可以确定,太阳系的四颗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黑暗森林打击后将保持完好。

这个重要的预测是掩体计划的基本依据。

被放弃的人类生存计划

星际逃亡计划:

技术上完全不可行。在规划的时间区段内,人类不可能具备超大规模的星际远航能力,能够进行星际逃亡的人数只占总人口的不到千分之一,且在飞船燃料耗尽和生态系统衰竭前,找到可居住的地外行星的可能性很小。

由于该计划只能接纳很小比例的人口,有违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在政治上也完全不可行,可能引发人类社会的剧烈动荡和全面崩溃。

远距离躲避计划:

可行性很低。计划的内容是在距太阳足够远的太空中建立人类居住点,以避开太阳爆发。根据模型计算,参照可预见的未来人类太空城的防护水平,安全的距离为距太阳六十个天文单位,已越出柯伊伯带。那个距离的太空区域资源贫乏,难以找到建设太空城市的原材料;同样由于资源问题,太空城即使建成,人类在其中的生存也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

地球文明的三条生路

一、掩体计划

成功希望最大的一个选择,完全基于人类现有的技术,没有理论上的未知。其实,掩体计划可以看做人类发展的自然延续,即使没有黑暗森林打击的威胁,人类也到了向太阳系大规模移民的时代,只是掩体计划更为集中,目的也更为明确。

以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四大巨行星为掩体,避开黑暗森林打击引发的太阳爆发。计划在四大行星的背阳面建设供全人类移民的太空城,这些太空城紧靠各大行星,但不是它们的卫星,而是与行星一起绕太阳同步运行,这就使得太空城一直处于四大行星的背阳面,在太阳爆发时受到行星的屏蔽和保护。计划建立五十座太空城,每座可容纳一千五百万人左右。其中。木星背面二十座,土星背面二十座,海王星背面六座。天王星背面四座。

建设太空城的材料取自四大行星的卫星以及土星和海王星的星环。

二、黑域计划

通过把太阳系转化为低光速黑洞发布宇宙安全声明 。这是所有选择中技术难度最高的,需要在半径达五十个天文单位(约七十五亿千米)的广阔空间里改变宇宙基本常数,被称为上帝工程,在理论上存在着巨大的未知。

但黑域计划一旦成功,对地球文明所提供的安全保障是三个选择中最高的。除了宇宙安全声明所产生的保障外,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黑域本身就是一个高效防御屏障。 来自外界的高速攻击体,如光粒,进入低光速区域后其速度立刻大大超越光速,而按照相对论原理,它只能以低光速行,剩余的巨大动能则转化为巨大的质量,攻击体首先进入低光速区的部分质量急剧增大,速度则瞬间骤降,而仍在原光速区的后面部分将以原光速高速撞击到前部,这一效应将彻底摧毁攻击体。 据计算,即使用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制造的像水滴那样的超坚固物体,在通过黑域边界时也将被完全粉碎。所以,人们把黑域称为宇宙保险拒。

黑域计划还有一个好处,在三个选择中,只有它能使人类免除太空中的颠沛流离,长久生活在熟悉的地球世界。

但地球文明将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太阳系将与宇宙的其余部分完全隔绝 ,相当于人类把自己置身的宇宙直径从一百六十亿光年缩小至五十个天文单位。在光速为每秒167千米的世界里生活是什么样子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个世界中的电子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只能以极低的速度运行, 人类可能退回到低技术社会,这是比智子更强的技术锁死。所以,黑域安全声明除了自我隔绝外,还有技术自残的一面。 这也就意味着人类将永远没有力量飞出自造的低光速陷阱了。

三、光速飞船计划

曲率驱动技术在理论上未知,但实现难度明显低于黑域技术。

光速飞船几乎无法为地球文明提供任何安全保障,这一技术只能用于星际逃亡。这是三个选择中未知因素最多的一个,即使实现,进入茫茫外太空的人类前途也凶险莫测。 同时,由于逃亡主义的危险性,这一计划的实现在政治上充满障碍和陷阱。但注定有一部分人迷恋光速飞船,原因在生存之外。

对于广播纪元的人类,明智的做法是三个计划同时进行。

死神永生节选: 光速飞船计划死亡

曲率驱动航迹是飞船在进入光速时留下的,就像火箭从地面起飞时在发射台上留下的烧痕,飞船进入光速后即以惯性飞行,不再留下航迹。可以合理地推测,飞船在由光速进入亚光速时同样会留下这样的痕迹。现在还不知道航迹能够在太空中保留多久,据推测,这可能是曲率驱动引起的某种空间畸变,可能会保留很长时间,甚至永久存在。

人们有理由认为,智子所说:从远距离观察,三体星系看起来比太阳系更危险,正是因为三体星系内部那一片直径十个天文单位的曲率驱动航迹——这使得对三体星系的黑暗森林打击来得无比迅速。航迹和坐标广播相互印证,使得三体星系的危险值急剧上升。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一号观测单元又在不同方向的太空中发现了六处曲率驱动航迹,都近似地呈球形,大小差别很大,直径从十五到两百个天文单位不等,但形状都很相似,其中有一处距太阳系仅为六千个天文单位,显然是三体舰队从光速脱离时留下的。其余的几处从它们所在的方向和位置看,都与三体第二舰队无关。 可以认为,曲率航迹在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

这是继“蓝色空间”和“万有引力”号两艘飞船在四维空间碎块中的发现后。对宇宙中存在大量高等智慧文明的又一个直接证据。

其中的一处航迹距太阳仅14光年,已经接近奥尔特星云,显然曾经有一艘宇宙飞船在那里停留。然后进入光速离去了,但谁也不知道这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曲率驱动航迹的发现,使得已经备受质疑的光速飞船计划彻底死亡。舰队国际和联合国都很快促成了国际立法,各个国家也相继立法,全面禁止对曲率驱动飞船的研究和制造,这是继三个世纪前的核不扩散条约以来,对一项技术最严厉的法律禁止。

于是,人类文明面临的三个选择只剩下两个:掩体计划和黑域计划。

《时间之外的往事》(节选)

对无边暗夜的恐惧

表面上看,光速飞船计划的死亡有着明显的原因:避免由此产生的曲率驱动航迹提前暴露地球文明的存在,或者提升太阳系在宇宙观察者眼中的危险值,招致更快到来的黑暗森林打击。但这件事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从公元世纪到危机纪元末,人类对星空是充满向往的。但迈向宇宙的头几步充满失败和痛苦。惨烈的末日战役让人类痛苦地意识到自己在宇宙中的脆弱,同样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是人类之间的黑暗战役。后来发生的事,无论是对“青铜时代”号的审判,还是“蓝色空间”号劫持“万有引力”号并发布宇宙广播,都加深了这种创伤,并使其上升到哲学高度。

其实,普通大众对该计划只是持冷漠态度,他们认为,即使光速飞船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造出来,也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大众更关注掩体计划,这毕竟是最现实的生存之道;当然也关注黑域计划,三个世纪的恐惧经历使人们强烈向往平安的生活,黑域能够提供这种生活;至于与宇宙的隔绝,人们当然感到遗憾,但太阳系本身已经足够大了,这种遗憾是可以接受的。人们对黑域的关注度低于掩体计划,是因为普通人也能看出这种技术的超级难度,大众普遍认为,凭人类的力量很难完成这样的上帝工程。

相比大众的冷漠态度,对于光速飞船计划的狂热支持和坚决反对都来自精英阶层。

支持研制光速飞船的派别认为,人类最终的安全来自于向银河系的扩张和殖民,在这个冷酷的宇宙中,只有外向型的文明才能生存,偏安一隅终究要灭亡。持这种观点的人大多不反对掩体计划,但都对黑域计划持强烈的厌恶情绪,认为那是自掘坟墓,虽然他们承认黑域能够保证人类长期生存下去,但对整个文明而言,那种生活与死亡无异。

反对光速飞船的人大多是出于政治原因。他们认为,人类文明历尽艰辛,终于进入近乎理想的民主社会,而飞向星空后的人类则不可避免地发生社会大倒退。太空像一面放大镜,可以在瞬间把人类的阴暗面放到最大。“青铜时代”号审判中一名被告赛巴斯蒂安·史耐德的一句话被他们当做反复引用的口号:

当人类真正流落太空时,极权只需五分钟。

由民主文明的地球向银河系播撒无数个极权的种子,这种前景是一些人死也不愿接受的。

处于幼年的人类文明曾经打开家门向外看了一眼,外面无边的暗夜吓住了他,他面对黑暗中的广袤和深邃打了个寒战,紧紧地关上了门。

死神永生节选: 未解之谜

至此。云天明情报的大部分拼图已经完成,只剩一块:针眼画师的画。

这个隐喻最终无法解读,如维纳斯的断臂一般。

死神永生节选: 逃逸速度

一张小纸条

只能这么形容它,它的正式名称是长方形膜状物,长八点五厘米,宽五点二厘米,比一张信用卡略大一些,极薄,看不出任何厚度,表面呈纯白色,看上去就是一张纸条 。

探测小组的成员都是最优秀的专业人员和指挥官,都有着冷静的思维,但直觉的力量还是压倒了一切。他们曾准备着遭遇巨大的入侵物,甚至有人猜测是一艘如同木卫二般大小的飞船,从它所发射的引力波强度看这是完全可能的。看着这张来自外太空的纸条(后来他们就这么称呼它),他们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把悬了许久的心放了下来。在理智上他们并没有放松警惕,这东西也可能是武器,可能具有毁灭两艘飞船的力量,但要说它能够摧毁整个星系,那确实太难以置信了。在外观上,它是那么纤细无害,像夜空中飘着的一根白羽毛。纸写的信早已消失,但人们从描写古代世界的**中看到过那东西,所以纸条在他们眼中又多了一分浪漫。

从监视器的放大画面中可以看到,太空艇只剩下顶部的一小部分,但很快也完全消失在那块绚丽的平面中。监视员的身体完全摊在平面上,显示出一个巨大的发光人形,不过,他的身体在平面上已成为没有厚度的,一片,虽然大,却只有面积没有体积了。

“我们没有动,飞船没有加速。”“启示”号的领航员说。在超重中他说话很吃力。

“你在胡说什么?!”瓦西里想大吼,但超重中也只能低声说出。

从常识上看,领航员确实在胡说,飞船上的每个人都被加速过载死死压住,这证明“启示”号在大功率加速中。在太空中凭视觉判断所在飞行器的运动状态是不可能的,因为可参照天体的距离都很遥远,视行差在短时间根本看不出来,但飞船的导航系统可以观测到飞船很小的加速和运动,这种判断是不会错的。

“启示”号有过载却无加速,像被某种力量钉死在太空中。

“其实有加速,只是这一区域的空间在反方向流动,把加速抵消了。”

白Ice无力地说。

“空间流动?向哪儿流?”

“当然是那里。”

超重中白Ice无力举手去指,但人们都知道他说的方向,“启示”号陷入死寂中。本来,超重使人们有一种安全感,像是在某种保护力量的怀抱中逃离危险,但现在,它变成了坟墓一般的压迫,令人窒息。

“请把与总部的通信信道打开,没有时间了,就当是我们的正式汇报吧。”白Ice说。

“已经打开了。”

“将军,你曾说过那东西‘什么都不是,里面什么都没有’,其实你是对的,它真的什么都不是,里面什么都没有,它只是一片空间,与我们周围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间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它是二维的,它不是一块,而是一片,没有厚度的一片。”

“它没有蒸发吗?”

“蒸发的是它的封装力场,这种封装力场把那片二维空间与周围的三维空间隔开了,现在两者全接触了。你们还记得‘蓝色空间’号和‘万有引力’号看到的吗?”

没有人回答,但他们当然记得,四维空间向三维跌落,像瀑布流下悬崖。

“同四维跌落到三维一样,三维空间也会向二维空间跌落,由一个维度蜷缩到微观中。那一小片二维空间的面积——它只有面积——会迅速扩大,这又引发了更大规模的跌落……我们现在就处在向二维跌落的空间中,最终,整个太阳系将跌落到二维,也就是说,太阳系将变成一副厚度为零的画。”

“可以逃离吗?”

“现在逃离,就像在瀑布顶端附近的河面上划船,除非超过一个逃逸速度,否则不论怎样划,迟早都会坠入瀑布,就像在地面向上扔石头扔多高总会落回来。整个太阳系都在跌落区,从中逃离必须达到逃逸速度。”

“逃逸速度是多少?”

“我反复计算过四遍,应该没错。”

“启示”号和“阿拉斯加”号上的人们屏息凝神,替全人类倾听末日判决,白Ice把这判决平静地说出来:

“启示”号加速滑向二维平面,滑向那厚度为零的深渊。

“各位,不要沮丧,太阳系内没有人能逃脱,甚至一个细菌一个病毒都不能幸存,都将成为这张巨画的一部分。”白Ice说,他现在看起来从容淡定。

“停止加速吧。”瓦西里说,“不在乎这点时间了,最后至少让我们轻松呼吸一会儿。”

“启示”号的发动机关闭了,飞船尾部的等离子体火柱消失,飞船飘浮在寂静的太空中。其实,飞船现在仍在向二维平面方向加速,但由于是随周围的空间一起运动,飞船里的人们感觉不到加速产生的过载,他们都处于失重中,惬意地呼吸着。

“启示”号上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云天明情报的事,现在,仅仅一瞬间,这些人都明白了这个情节的真实含义。这是一个单独的隐喻,没有任何含义坐标,因为它太简单太直接了。很可能云天明认为自己把如此明显的隐喻放入故事是一个大冒险,但他冒了这个险,因为这个情报极其重要。

但他还是高估了人们的理解力。他可能认为,有了“蓝色空间”号和“万有引力”号的发现,人们能够解读这个隐喻。

人类已经观测到的两次黑暗森林打击确实都来自光粒,但人们忽略了一个事实:这两个星系与太阳系有着不同的结构 ,187J3X1有四颗类木巨行星,但它们的运行轨道半径极小(以公元世纪的观测技术也只能发现这样的太阳系外行星),平均仅为木星与太阳距离的百分之三,比水星与太阳的距离还近,几乎紧贴恒星,在恒星爆发时将被完全摧毁,不能用作掩体;而三体星系,只有一颗行星。

死神永生节选: 真正活路

这时又出现一声尖叫,来自飞船内部,是AA发出的:“天啊!冥王星怎么变成两个了?!”

程心转向那个信息窗口,里面显示着飞船监视系统拍摄的冥王星的画面,这时冥王星已经远去,但还能够清晰地看到,正如AA所说,冥王星与它的卫星卡戎都变成了两个,相距不远地并列着。程心还发现,被复制的不仅仅是冥王星,二维平面背景上的景观也有部分重现,就像在图像处理软件中框选并复制了一个区域后稍稍移开一样。

“那是因为在‘星环’号的航迹中,光速变慢了。”罗辑解释说,他的图像已经开始扭曲,但声音仍很清晰,“你们看到的其中一个冥王星,是慢光速传过来的图像。在这个过程中,冥王星还在运行中,它移出了航迹的范围,又通过正常光速传来一个图像,你们就看到两个了。”

“光速变慢?”程心敏感地觉察到了一个巨大的秘密。

罗辑继续说:“听说你们是从肥皂小船悟出曲率驱动的,那我现在问一句:小船在浴盆中航行到达对岸后,你们有没有把它拿回来,放到浴盆里再试一次?”

当时没有,由于担心智子,程心把小船扔到一边去了,但很容易想出结果。

“小船不会再动了,因为第一次航行后,水的张力已经被减小了。”程心说。

“很对,光速飞船也一样。在曲率驱动的航迹上,空间的结构也被改变了,如果把同样的第二艘曲率驱动飞船放在第一艘飞船的航迹范围里,它将寸步难行。在航迹空间中,必须使用功率更大的曲率引擎,这时,空间曲率驱动仍能够使飞船达到航迹空间的最高速度,但这个速度比第一次航行时达到的最高速度要低得多。换句话说,在航迹空间里,真空光速降低了。”

“能降低到多少?”

“从理论上说能降到零,但在实际中几乎不可能做到。不过,把‘星环’号的曲率引擎的空间扭矩调到足够大,可以使航迹空间的光速降到人们梦寐以求的每秒167千米。”

“这就是……”AA盯着罗辑的影像说。

这就是黑域了,程心这样想,但没有说出来。

“这就是黑域。”罗辑说,“当然,要产生容纳一个恒星系的黑域,一艘飞船是远远不够的。据计算,生成容纳太阳系的黑域需要一千多艘曲率驱动飞船,这些飞船以太阳为中心,放射状地朝各个不同的方向加速到光速,它们产生的航迹在扩散中连成一体,形成一个笼罩整个太阳系的球体,这个球体中的光速为每秒167千米,这就是低光速黑洞,就是黑域。”

“黑域是光速飞船产生的!”AA说。

在宇宙中,曲率驱动航迹既可以成为危险标志,也能成为安全声明。如果航迹在一个世界旁边,是前者;如果把这个世界包裹在其中,则是后者。就像一个手拿绞索的人,他是危险的;但如果他把绞索套到自己的脖子上,他就变成安全的了。

“是的,但这点知道得很晚。在曲率驱动的研究中,实验是领先于理论的,你知道,这也是维德的风格。很多实验中的发现在理论上无法解释,没有理论指导,也就很难有意识地去注意一些现象。在研究初期,就是驱动你头发的那个阶段,曲率驱动产生的尾迹很少很淡薄,没有被注意到。其实当时有很多迹象,比如那些尾迹扩散后,低光速曾使附近一些计算机的量子集成电路出现故障,但还是没人往这方面想。后来随着实验规模增大,人们才发现了曲率驱动尾迹的秘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联邦政府才同意与我们合作。这时,可以说他们对这个事业是倾尽全力的,政府投入了巨大的力量研制光速飞船,但时间已经来不及了……”罗辑摇头叹息一声,没有再说下去。

“从星环城事件到水星基地建立完成,这中间有三十五年,宝贵的三十五年耽误了。”程心替他把话说了出来。

罗辑默默地点点头,他看程心的目光已经没有了慈爱,像最后审判日的火炬,至少在她看来是这样,那目光分明在说:孩子,看看你干了什么?

《三体》结局是开放的,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结局。

作者给读者们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想象空间。

书中作者在结局问到回归运动本身究竟是高级文明发自本意的呼吁还是欺骗打击式的清理,高级文明有没有能力攻入各残余文明的小宇宙之内进行清理或夺取物质。

除了地球文明之外的其他各残余文明是否还会保留自己的小宇宙。保留的小宇宙是否会影响到大宇宙的重生。大宇宙最终是会死寂、崩塌还是会重生。

地球文明最终又是否留下了曾经存在过的蛛丝马迹,可能的选择太多。

读者可以从自己乐观或悲观、浪漫或现实的视角出发去选择自认为合理的结局。

《三体》创作背景: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政府加强“科技兴国”宣传、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出现了诸多有利科幻创作的条件  ;同时以科技工作者为主的创作队伍逐渐更新  ,一些从科幻迷中分离出的精英化读者也成长为作家  。

刘慈欣1999年起在杂志《科幻世界》上发表作品  ,此后接连创作了多个中短篇小说。在2006年1月发表短篇小说《山》时,许多读者去信说希望他写成长篇。

于是刘慈欣就决定不再写中短篇了  。“有三颗无规则运行恒星的恒星系”这个构思他最初打算用来写短篇,后来发现能写成一部长篇小说。

于是把这和吴岩在《中国轨道》里描写人们不顾一切地探索太空的历史相结合,设定以“文革”时期为整个故事的背景,描述一些人物与外星力量间的接触、以及华约和北约的冷战。

在一位出版人的影响下,他对原来的构思做了较大的变化   ,改为一个长篇的三部曲系列,叙述从20世纪60年代到五百年后人类的一段特殊历程。

刘慈欣是在正职工程师的业余进行写作,工作不忙的时候一天写三千到五千字,每部花了约一年的时间完成  。

第一部《三体》最初在2006年5月到12月的《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取得反响较好,于是出了单行本。第二部《黑暗森林》的标题名称取自20世纪80年代的一句流行语:“城市就是森林,每一个男人都是猎手,每一个女人都是陷阱。”

刘慈欣原本计划用四五个月完成,因单位工作时间不稳定写了九个月  。

第三部《死神永生》出版后,该系列由“地球往事三部曲”更名为“三体三部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075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