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作文600字

放风筝作文600字,第1张

最是秋来梦起时

  一场秋雨一场寒。几阵秋雨过后,秋的气息便很浓了。

  一直很喜欢秋天,总觉得再也没有哪个季节能和情绪如此亲近,默契而又妥帖。

  选一处秋日的郊野,顺着一条弯弯长长的小径拾级而上,一步一种美丽。

  金桂的幽香穿过阳光,迎面而来。或许,过不了多久,满树的霜叶就会红了欲语还羞的脸,层次分明的在风中招摇。树下,间或有淡淡的紫色小花在掩面窃笑……太多读也读不完的色彩充盈着双目,这样的秋是欢欣的。

  然而,在绚丽的背后却能捕捉到“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黯然与清冷,尽管无声无息。

  那应该是一处古城墙的尽头,残垣断壁,蔓草丛生。还应该有低沉苍劲的埙声如影相伴,若有若无。可总觉得秋色与暮色的双重悲凉太过沧桑,我不大能承受。

  我还是喜欢潮湿的空气里弥散的淡淡愁怨。树树秋声,山山寒色,让人生出一点点的感慨来:有没有一种秋声可以和谁相互注释,有没有一种山色又可以和谁辗转印证呢

  更多的时候,我喜欢在一个有阳光的傍晚,漫步于小城的林荫下。让风恬静地梳理扬起的丝丝缕缕,把甜蜜和哀伤清晰地分辨,又混合着挽起凝重的身影,在夕阳的描绘下和秋思一般委婉。一片落叶,打着旋儿作着最后的演出,飘向远方而终究归于平静。远方的天空下,是否也有落叶跳着蝴蝶的舞蹈是否也会有谁于同一时分萦绕着相似的感怀呢

  这样的时候,最适合做着怀念故友的清梦了。

  一只鸟儿,以一道优美的弧线穿过空空的暮色,没入视野,有半阕熟悉的陌生的诗词,纠缠上唇间。其实,我何尝懂什么诗词啊,只是独立于黄昏,给千丝万缕的意念找一个虚无的、聊以慰籍的枝柯罢了。

  幸福

  何谓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音。幸福可以荡漾在脸上,幸福可以写在心里!幸福有时真的是可以灼人的。因为它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励炼的精华!一种走过血雨腥风的从容!一种透析人生苦短的资态!因此幸福是可爱的,又是匆忙的,是享受的,更是期待的!

  幸福像水一样流淌,清纯带点可贵!幸福像诗一样表达,快乐带点悲伤!幸福不只是财富的积累,也是感情的方向!倘若我们有一天可以像小溪一样流过高山,滑过平原,最后聚首在河流!那该是多么实在单纯的一种幸福感啊!最美的记忆背后一定藏着最典雅的幸福,因为那是生命最原始的表白!

  或许最简单的幸福是做自己喜欢的事,爱自己最爱的人!在情侣心中流星雨带表浪漫,而在天文观测者眼中它就是一种实在的幸福!人们有时因感动而感到幸福,同样真诚的幸福降临时,它亦可化为一种感动!当你的灵魂深处住着沉寂时,那么请你努力生活,寻找一种叫作幸福的东西。它会把你的泪珠化作珍珠发出光芒,照亮你要走的迷途!

  我喜欢沉思,因为那种安静的味道可指引我回到童年,童年的简单可以称为幸福。因为在那里我拥有像蝴蝶一样的自由,无需考虑尘世的浮华。要做的就是和我爱的女孩一起拉着手,细数那懵懂的韶华!远行的人像秋天的落叶金黄,填满角落。却也把思念挂上了枝头。而向迷失不断靠近的我,像个浪子,满身伤痕。却用华丽乐观的词语表达着我的心境:幸福漫漫人生路,年华点点苦中行。这个世界房子大了,人却少了!快乐多了,幸福感却沉默了……

  一缕清风,惹醉了多少花梦

  雨停了,淡淡的风轻轻拂过面颊,夜静了,心儿也静了。

  什么时节那片绿茵地上凋落了花草,不经意间又悄然生出了鲜嫩的青芽,像一份思念曾经无声隐匿了踪迹,突然某个不经意便又勾起了许多明朗的、苦涩的记忆。于是,每个起风的夜晚,每个雨停的日后,我便如一个顽皮的孩子踏着青草,寻找那个载满了花香绿意的梦。可是,繁花总有枯萎日,细水终有流尽时,所以在看到每一个残缺的故事走向终结时,我又会轻声告诉自己——既然你把握不了明天,那么就安静地珍惜眼前的风景吧。

  淡淡的风,吹醒了青涩的梦,你轻柔的声音像一首曼妙的旋律,久久低洄耳际。静静的夜是一段不眠的曲,每一个音符都是一幕落尘的记忆。摊开掌心,那些曾以为早已牢牢抓紧的东西,在风的亲吻下却也变得缥缈迷离。感情是一首无韵的诗,只是一个不留神,便寻不到诗里的真谛。也许人生注定要有一些挥手转身的记忆,才会成就那份形同陌路却又心心相印的情意。

  一直以来都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用文字记下点滴情怀,就像这个夏日的夜晚,一个人在灯光中寻找着久远到模糊的记忆。窗外偶尔拂来一阵清风,那便是某一段章节里逃逸出的亮丽风景。

  晴朗的天,流动的云,花儿散逸的馨香,碧草如丝,淡淡的心情,轻轻的梦。记不起什么时候那颗悸动的心开始了漫长的沉寂,即使落雨天也依然不惊波澜。不再为一句轻似飞花的承诺守着无尽的黑夜,不会因为一个决绝的转身而泪流满面,一切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只需要一个华美的开端,却不必斤斤计较故事里的主人翁最终会以怎样的方式落下帷幕。

  路灯掩映下的相偎身影早被流年褪去了色彩。清爽的风似曾无声的梦,依旧独自浅唱着那首遥远的曲调。风景如初,却是人面无踪。

  都说赏月是在寄托心底最深刻的思念,那么雾中观花又是如何一种心境呢!

  被雨洗过的夜少了许多扰人的喧嚣,指间流淌的每一缕清风都在静静地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唯美的故事。默默的坐在窗前,让沉雾把思绪带到某一个雨后的夜晚,像现在这样只是用手中的笔刻下表面的淡然。等到天明,装订散乱的思念。

  清晨的风惹醉了年少的梦。阳台的花好像又换上了迷人的裙裳,绿茵地上我听到了你轻声的歌唱。夜来了,今晚我会悄悄睡去,任你在风中浅笑徜徉。

  恋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是如此的美好,以致于忘记了他们的不好,唯有秋却是我永久的依恋!

  北国风光,万里雪飘固然美;南国夏日炎炎,也是一道不凡的乐曲;可最让我珍惜的是秋的萧瑟,秋的凄凉!秋的淡然

  秋,不算美!它没有绿油油的“青海”,灿烂绚丽的色彩,没有孩童喜欢的味道,它只有枯黄的落叶随风飘,只有凉风冷飕飕。可是我就是独爱这种色彩,只喜欢这种朴素的秋!

  当人们在为峥嵘岁月堪叹,诉说坎坷光阴难再,悠悠天地犹存,往事烟云何淡的时候。没有谁为你解愁!只有窗外呼啸的风听你在吟唱,回应你的哀愁!

  秋,你有点美,不然怎么会有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怎么会有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又怎么会有苏轼: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可见秋是诗人眼中的宝,也因为有了秋诗这个意境,才让他们在文坛永垂不朽!这里秋确实有点美了!

  秋,我越来越爱慕你的朴实,你的绚烂,你的一切的一切,仿佛在我的眼睛里,我只看得到你的好,你的那些不好的我完全不记得了!

  秋,你是我生命中不可少的一部分,你是我永恒的想念,因为有你我才记得我曾经有那么多美好的时光,又因为有你我才觉得生命是那么的美好,还是因为有你我才觉得我不再是一个人在这个尘世中,我还是有许多的美好的回忆值得留恋,那些有风有雨的日子里,还有你,我的那些岁月才没有白来,我的朋友才显得那么难能可贵,我的生命才会那么有意义,才会那么隽永!

  秋,你就像那首歌,你就像永远哭泣的白荷花!

  秋,因为有你,生命才会与众不同!

  秋,永远的依恋!

  恋上唐诗宋词

  恋上唐诗宋词,全因它美丽的字句,然而体验后,更感悟到的是唐诗如山,宋词如水。

  唐诗宋词有太多的感情,情怀如淡淡的香茗。欣赏唐诗宋词的路途中,我体会到的是最美的笑,最知足的幸福,最感动的快乐,最悲伤的泪……在每个不同的情感中都伴随着幸福与快乐,痛苦和哀怨。

  唐诗是美丽的,在唐诗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就会哂然一笑,心情好起来了。宋词是多情的,在宋词中,当一个人无奈地承受着“物是人非事事休”时,那双溪的蚱蜢舟,自然是“载不动许多愁”。

  唐诗是属于漠北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豪迈的气势,道出唯美的边塞风景。宋词是属于江南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柔情的江水道出了宋词壮阔醇美的万千气象。

  当我读到唐诗宋词时,就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那么唐诗宋词是什么呢难道只是风花雪月么只是文学遗产么只是语言艺术么当然是的,可是我又总觉得不够。我们仅从风花雪月去看唐诗宋词,或许表明,我们的人生可能太功利了。唐诗如山,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神采飞扬。我们要让我们的民族在千年长途的风霜满面中,有少年精神,让我们的民族永远保持少年得青春活力;宋词如水,如烟,如絮,如月,如钩,氤氲中有红袖佳人、五陵少年、侠骨柔肠。像从小巷中袅袅而来的佳人,明丽如花,眉山紧锁,若蹙若颦。

  唐诗宋词的蓬勃发展,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也跟科举考试有很大的关系,跟汉魏以来中国古代知识人的地位大幅度上升有很大的关系,跟全社会崇尚诗歌、崇尚人文、崇尚美有很大的关系,跟唐宋的国力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象。只有这样的时代,才会有尽气的精神突出表现,只有社会上有一种尽理尽心的气象,文学上才会有尽才尽气的表现。

  而今天的我们似乎缺少了提澌生命的真实力量。提倡科学,而科学的傲慢,加上消费主义的物化浪潮,没有了唐诗宋词生动的理性构架,没有了唐诗宋词的主心骨,没有了唐诗宋词的人格意识拼贴,更没有唐诗宋词真实的内容、真实的需求。要么是幽暗化了,成为一团人欲物欲;要么游戏化,成为一种商业性大众化的表演。

  唐诗如山、如雨前龙井;宋词如水、如陈年女儿红;千年的繁华旖旎、胭脂粉泪,熏染了这一纸红笺。回过来让我们读一读唐诗宋词吧!

  江南的雨

  江南的雨,那雨声晰晰沥沥,有像是那沙漠骆驼的脚步声,又像是那喃喃的鸟语声,又像是那长老者那讲不完的故事声,还像是那热恋中的情人的倾诉……因此,江南的雨是多情的,富有诗意。

  听着那雨声,往往会勾起人们对如烟往事的遐思,得意之事,耻辱之事,皆随这雨水漂去,也即宠辱皆忘;那飘飘洒洒的雨,那有节奏的雨声,特别在雨夜,聆听那雨声,顿时会把心中的私心杂念浊洗干净,也即能净尘心,将自己的灵魂进行一次清洗。同时,经过那雨水的净化,第二天的外面世界的东西都干净多了,花儿也艳多了!

  雨中的万年青、松树等绿色植物,在雨中的净化下,更加娇翠欲滴,看到雨中的万年青树,会给人们一种生的希望,力量的召唤!

  江南的雨不像北国的雪花令人心寒,而是会给人一种暖意,一种亲切感,一种如浴春风的感觉,正是“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江南的雨不像塞北的风让人神往,但是江南雨会引起漂游他乡的游子的思归情结;在雨夜,喝上一杯清茶,会想起远在他乡的亲朋,你还好吗?会想起远在他乡的孩儿有没有把被子盖好?在雨夜,喝上一杯烈酒,将那心上人的音容笑貌回忆一下,将那些难忘令人挥之不去的思念化作两行清泪进入梦乡,有道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江南的雨不像瑟瑟秋风那么萧杀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而是会给人一种蕴育生机的机遇。“星稀月明,鸟雀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操求贤若渴、悲壮的诗句。由于秋风横扫落叶残酷无情,会让人产生悲观的情绪意志消沉,而江南的雨后的大地万物葱笼,一片勃勃生机!

  朋友,最好不要在下一场春雨后的次日为别人送行,那该多伤心呀!因为“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处境,会让人多伤感!而最好是在雨夜,邀几个朋友,趁着夜色,弄几瓶浊酒,叙旧话新,重温旧梦,找回那遗失的破碎的梦,从高尔基谈到海明威的作品,从曹雪芹谈到张爱玲关于爱情故事表达的异同,从鲁迅的文风、文品、文胆说开去,再豪饮几杯,不知不觉中东方已既白,那多浪漫、舒心!

  江南的雨声,让我们想起春秋时期的古代圣人孔子及其《论语》,感觉这久违的古代文明正是现在人们所缺失的;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温故而知新”、“不义之财富于我如浮云”、“德不孤,必有邻”、“吾日三醒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些就像是一个智慧的长者,在诲人不倦地教导我们;这雨声,让我想起提倡“杀身取义,立地成仁”的孟子;这雨声,还让我想起主张“非攻”的墨子,还有法家的韩非子…《三字经》中有句“赵中令学鲁论”即是说宋朝的丞相赵普学习《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效果,可见《论语》的巨大作用。

  在这缠绵地下着的江南的雨的夜里,我拜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宋朝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从中受到古代文明的熏陶,读着这充满哲学光辉的书籍,才真正感到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自己有限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因此要珍惜时间,如孔夫子所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有所作为!  

  江南的雨不是古道西风瘦马,而是给人小桥流水人家之感。江南的雨,让人产生无边的遐想,催人奋进,同时江南的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久旱又逢甘霖。一片生机!江南的雨,雨后天晴,万无尽净,洗涤了污垢净化了心灵。江南的雨正如暖和的春风,让万物复苏!

  赞美你,江南的雨!

  青春,无畏,无悔

  成长本身就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不仅是指当你知道自己错了而没有机会改正时的痛苦;还包括着你所要面对的一些痛苦,分离,还有你必定要经历的一些蜕变等等。所有的这些加起来构成了你我的青春。

  那些青涩的回忆,那些天真烂漫的想法,那些让你牵动心灵的话,那些让你落泪的年华,那些曾经如花般灿烂的笑颜,那些曾经流淌温暖的画面,那些曾经在你自卑的日子里赐给你无限的勇气的人,那些在你得意的日子里陪你一起喜悦的人,那些让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值得你去珍惜的人…所有的这些铸成你我精彩的青春。

  物是人非事事休,我看年华,欲语泪先流。

  惜春春去,只是无情绪。望秋秋来,几点梧桐雨。

  暖雨轻风初冻破,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人生若只是初见,该多好!那样我就一定不会再奢求什么华丽的结局,让时光停滞在你我相遇的刹那,我便会伴着你们熟悉的脸孔睡得香甜。

  人,终究要在挣扎中蜕变,最终羽化成蝶。并不是所有的成长都要承受离别聚散的苦楚;并不是所有的成长都伴随着一个人流泪,然后戴好面具说我并不孤独。我想,既然坚信自己能够成为蝴蝶,那就该忍受住疼痛去咬破自己织的茧;既然坚信自己能够成为雄鹰,那就该努力地扑腾翅膀!无论结局是好是坏,我亦不后悔!也许风雨过后并不一定就有彩虹,但你依然可以收获雨后天空的澄净!

  其实,你我的青春都一样,只是你我选择了不一样的方式停靠,有的青春在阳光下绽放,而有的青春却选择在角落里盛开。你我的青春不需要任何祭奠。也请别把人生都当作地狱。也不要虚度青春,虚度青春不是青春把我们遗忘,而是你我将它看得过于廉价。

  吃苦方能思甜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题记

  东汉时期,有为著名的z治家孙敬,年轻时勤奋好学,从早到晚读书,废寝忘食。读书时间久了,疲倦得只打瞌睡。因为怕影响自己学习,他将自己的头发绑到房梁上,打瞌睡时头一低,便会扯痛头发,清醒后继续学习。这便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如今在许多人看来,都会感到荒谬。的确,他这种方法是不该效仿的。然而,从侧面看,他这种肯吃苦,勤奋学习的精神难道无法触动我们,使我们陷入沉思吗

  如果有人说吃苦会摧残人的心志,那我要说它也能磨炼人的意志。我们在城市里长大,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一切似乎都十分美好。然而当苦难降临时,我们便会感到无助,变得不堪一击。武汉市一位年仅19岁的姑娘何伶俐,因“考后感到一点信心也没有”,虽考分超过高校录取线7分,却在成绩单发下的前一天服安眠药自尽。这何尝不是惨痛的教训

  我曾因好奇心而误入一片森林,寻找我所谓的刺激与冒险。一切并不都是那么容易,我迷失了方向,而且筋疲力尽,饥饿难耐。夜幕悄悄降临,皎洁的月光消除了我心中的些许恐惧。我开始怀念餐桌上的饭菜,怀念舒适的床。原来我们眼中的理所当然,在这一刻显得那么重要与遥不可及,眼前的一切显得苍白无力。终于在隔天一早,我走出了这篇仿佛充满危险的沼泽地一般的森林,踏上了回家之路。我并不憎恨它,它让我明白了吃苦可以磨炼自己,也可以对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激。

  吃苦可以是一种态度,它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多了一份克服的从容,少了一份退缩的恐惧。

  吃苦可以是一种资本,假如你经受了风雨的摧残,便不会显得不堪一击。吃苦让人的生命里更加强健。

  吃苦可以是一种享受,并不是苦中作乐,而是在这物质日益充裕的生活中,我们不会因此茫然。吃苦可以使我们更清醒地面对一切!

  怀念过去,或许就意味着现在的生活不如意。

  才会不住地怀念过去。

  一个人的时候会怀念。

  难道在被人群簇拥的时候就不会在不经意间想起那些灰色、蓝色或是金**的过往么?

  其实怀念没什么不好。偶尔被一种熟悉的感觉包围也不错。

  但不要忘记:我们还要活下去。明天更重要。

  给自己喝彩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希望演绎出辉煌的成就和个性的自我,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掌声,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神采飞扬在灯光闪烁的舞台上。作为平凡的个体,大多数人只能在舞台后呢喃自己的独白,没有人关注,没有人在意,没有人给予簇拥的鲜花和热烈的掌声。面对此景,有些人往往感叹自己的平庸,妒羡别人的优秀。其实,何必?鲜花诚然美丽,掌声固然醉人,但它只能肯定某些人的成就,无法否定多数人价值。只要真正生活,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那么,即使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投向别处,你还拥有最后一个观众,你还可以为自己喝彩。

  也许你是一只失败的,一面世就遭冷遇的瓷器,没有凝脂样的釉色,没有龙凤呈祥的花纹;可当你摒弃杂质,则泥胚变为瓷器的时候,你的生命已在烈火中变得灼人而美丽,你应为此而欣慰。

  也许你是一块矗立于山中终生承受日晒雨淋的顽石。丑陋不堪并且平凡无奇,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被人恒久地遗忘在乱石蒿草之间;可你同样应该自豪,因为你毕竟仰视天宇傲对霜雪,站成了属于你自己的独立的姿态,不随意倒下也不黯然消失,便是你内在的价值。

  也许你只是一朵日益凋零的小花,只是一片被秋风撩起的落叶,只是一张被人不经意揉皱了白纸,只是一片悠悠的云彩,只是一阵无形无影的清风……或者只是任何人眼中匆匆的一瞥和嘴角边轻轻地一声叹惋;但你仍可以为你曾经有过的存在而自慰,你仍然可以为自己喝彩。

  为自己喝彩,不必有半点的矜持和骄傲,完全可以大大方方,潇潇洒洒,只要你相信自己。

  为自己喝彩,不是自我陶醉,不是故弄玄虚,不是阿Q主义,而是一种超脱高昂的人生境界。

  为自己喝彩,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要记住,自己是自我生命最着意的欣赏者。

  如果说为别人喝彩标志了一种美,那么为自己喝彩则恰恰标志了一种贵。

  人生天地间,红尘中有那么多祥和的美景。姑苏城外古巷中撑起的一柄柄红油纸伞; 远方古刹中暮鼓晨钟……或柔漫隽永,或淡泊宁静,是那样的空灵和深邃,而这只是人生路边的探影,人生路都是那样坎坷迷途。从呱呱坠地,便开始一路风雨、一路艰辛地走着,风雨总是时刻考验着你,有时它将你五彩缤纷的梦撞碎;有时它将你的惨淡经营当作泡影放飞,有时路途中仅下一行苦雨,一缕寒风,但它是公平的,无论对谁,至少它都给留下一滴水,一枝叶,一弯素月,给人留下了似曾久远却又实实在在的丝丝倦意,难以触怀却又潮润眼眸的份份感念,在水深火热与丽日阳春之间,在万劫不复与矢志不渝之间。

  为自己喝彩吧!

  静静地梳理梦想,铮铮地鼓起勇气,去完成你的使命,你的光荣,你的答卷。笑对沧桑,看云卷云舒;去留无意,观庭前花开花落。隐逸南山,应是人生玄机与亦得亦失的疏然顿悟;卧心尝胆,应是用心致力与周心智力的再次凝聚。为自己喝彩,人生的旅途中终有一盏明灯指引着你走过水深火热,泥泞沼泽,走进繁花似锦,丽日阳春。

A仿古砖所营造出的空间氛围往往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用不同颜色的正方形、长方形和小尺寸方砖,打破单一规格铺贴的模式,可以形成富有变化的墙地面视觉形象,在砖的拼缝处使用白色填缝剂进行修饰,还可以化解单一色彩带来的沉闷感。

B土**复古砖就像多年风化的石板,使用这种复古砖装饰墙地面,不仅古朴典雅,而且砖面不粘污、易擦洗。用米色瓷砖斜铺,分割出使用者站立的区域,并对区域边缘进行修饰,避免了大面积铺贴带来的单调感。在盥洗台边沿也采用同样的修饰方法,形成拙朴的纹理,体现出纵横交错的装饰效果。

现代清亮,最爱极简时尚

现代简约风格要体现出空间的整洁感,因此瓷砖铺贴方式不宜繁复,注重深浅搭配即可。

白色系是现代风格中不变的潮流,用带有圆点图案的白色方砖打造出风格简约的墙面,在墙面划分出的数个条形区域,镶嵌蓝色为主的玻璃马赛克,这样的搭配让整个卫浴空间都显明快、时尚,也能让置身其中的人感受到更多的清爽和惬意。

内敛素雅,展现乡村格调

在乡村风格中,瓷砖花色力求婉约细腻,铺贴方式讲究小面积的点缀,以能展现出清雅情韵为佳。

A瓷砖拼贴方法的多样变化使墙面不再显得古板无趣,浅色砖构成卫浴间的主色调,以花朵图案的小尺寸腰线作为装饰,花纹和色彩的配合运用赋予浴室全新的形象。

B采用正六边形的咖啡色瓷砖铺就的地面具有独特的纹理,带有来自乡村田间的自然感。墙面用具有做旧质感的仿古砖装饰,显出岁月侵蚀的痕迹,不同色彩和质感的瓷砖不但产生了对比,而且还营造出十足的不饰雕琢的美感。

蓝白混拼,营造地中海的浪漫

使用蓝色、白色瓷砖混贴,不仅切合卫浴间“水”的意境,更是地中海风格独有的颜色搭配。

A用带防滑凸点的大块瓷砖铺成地面,给人古典与大气的感觉,一个绮丽梦幻的卫浴间就此诞生。独立分割出来的沐浴区用蓝色、绿色和透明的玻璃砖镶嵌,在地面反射出斑驳的亮点,让房间也有了波光粼粼的景致。

B如果想让房间的某个区域有地中海的味道,可以考虑用马赛克配合方砖来装饰一面墙壁,马赛克铺贴可以自由随意地组合出各种花样,在地中海风格中尤为常用,而蓝白相间的竖条纹铺贴方式也独具美感和创意。

工具:纸板、剪子、保护套、笔

1、选择你要的纸张。选择硬卡片纸支撑你的书签,然后另选图案或图像粘贴在上面。可随意用其它纸进行拼贴或选择多个图案。

2、剪纸。书签的大小随你喜欢。把硬卡片纸剪成只有25毫米长、不突出的小书签,或选择制作一个5到75毫米宽的传统书签。切勿让书签长度超过15厘米,否则书签会从书本上方或下方伸出。

3、添加细节。使用经过筛选的装饰纸或图案,把它们剪下贴到卡片纸上。可把一张纹理纸或从杂志剪下的图案贴在整张卡片纸上,以方便为你的手工作品增添风格。或者写上自己喜欢的诗文。

4、把书签封起。为了保护书签免受磨损或损坏,可为书签加上一层保护套。如果可以,可用塑料套进行层压。

5、作最后修饰。用打孔机在书签顶部打一个洞。剪下15到20厘米的丝带,然后折半。把形成圈的那端穿过书签上的洞, 再把另一端的尾巴穿过圈,拉紧。

马赛克,小小的一块一块,却带给人无限的想象。而如此丰富多彩的马赛克,如果只是贴在墙面上,岂不是很可惜。除了墙贴,还可以做成家居马赛克装饰、马赛克灯、马赛克家具只要你能想到的,都可以做到,一起来看看吧!

干净透亮的马赛克桌面

桌面是平的,常见的形状是方或者圆,用拼贴墙面的方法拼贴桌面,应该不是很难的事。不用敲碎,因为面积比较大,可以自由设计图案,或者干脆就放满桌的数字或者字母,如果是餐桌,就一定要选增加食欲的鲜艳颜色。玻璃马赛克使桌面显得干净透亮,也很好清理。

五彩斑斓的马赛克灯

异形马赛克是很容易出彩的马赛克种类,用玻璃的异形马赛克做灯,是为了保留它的透明度,使光可以透过来。夜晚来临,光透过星星点点的马赛克洒落满屋的时候,让人不由陶醉其中。

魅力女人的马赛克化妆镜

每个女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化妆台,但谁会想到,马赛克也能登上女人的化妆台呢!只需要动个小小的心思,马赛克也会变得温柔起来。图案和颜色都不要太复杂,如果没把握的话,颜色可以采用经典的黑白、红黑、黄黑等。图案可以选几何形。一款别致的化妆镜就这样轻易做好。

银光四射的马赛克鱼盆

镜面马赛克在家中也有不同凡响的装饰效果。把它贴在鱼盆上,由于镜面的反射,几条鱼仿佛变成了千百条鱼,好不热闹。光照到鱼盆上,反射到墙面、屋顶,星星点点,随鱼儿游动而闪烁,让人惊喜不已。

留住记忆的陶瓷马赛克相框

即便是最普通的陶瓷马赛克,换一种彩色填缝剂,也能变成精彩的桌面装饰。做相框的马赛克,既可以一片一片整齐排列,也可以敲碎之后随意拼贴,随心情不同,效果也不相同。

随花绽放的马赛克挂钟

一款普通的花形挂钟,因为马赛克的参与而精彩。马赛克拼花在视觉上给人美感,由于没有填缝,高低错落更有一种立体感,当嘀嗒嘀嗒的声音把你的目光吸引到这朵花上的时候,你是否闻到春的气息?

马赛克打造浪漫晚宴

透明的马赛克可以用来做烛台,因为烛光能够透过马赛克朦朦胧胧洒出来,又不似透过普通玻璃那样直白。还有实用的纸巾盒、花瓶都可以用马赛克来制做,一样的餐桌不一样的风情。

自由扭转的马赛克寿司盘

看惯了家里的平盘,这款自由扭转的寿司盘是否给了你一点点惊喜?新型的玻璃马赛克本身就有装饰的花纹图案,有点写意,很适合做寿司盘,强化了它浓浓的东方味道。不过,由于它不是平的,制做起来就多了道工序,两层马赛克之间就需要夹进一层薄的铁板或者铁网,以固定它的造型。

小窍门-马赛克制做装饰物的步骤:

1备料:各种材质和颜色的马赛克、尺子、彩色铅笔、记号笔、水盆、毛巾、海绵、热熔胶、903胶。

2有些马赛克需要用水浸泡才能祛除表面的纸膜。洗净后用毛巾擦干,放在通风处晾干。带网布的马赛克只需直接剪开即可,不需要揭出网布。

3填缝剂干透后,用干净的湿毛巾最后再清理一下马赛克表面就全部完成。

4如需画出很精细的图案,则需要根据所要装饰物体的大小、形状,画出实际的侧面展开图,并设计拼贴图案,用彩色铅笔填涂颜色。如果是随意的图案,这一步则省略。

5透明物体贴透明马赛克,需要用热熔胶。将胶抹在马赛克背面,按照设计的图案贴在装饰物上,压实,几秒钟即可凝固。903适用于不透明的马赛克,约需一天时间凝固。

6待粘马赛克的胶彻底干透,用填缝剂填补马赛克间的拼缝,按说明及时用干海绵清理马赛克表面,干透后无法再进行清理。不能用胶代替填缝剂。

  科学怪人 Frankenstein

  简介

  《Frankenstein》(译作“科学怪人”或“弗兰肯斯坦”)是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是小说中那个疯狂科学家的名字,他用许多碎尸块拼接成一个“人”,并用电将其激活。《Frankenstein》已经成为科幻史上的经典,现在很多幻想类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这个怪物的翻版。

  故事内容

  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一位从事人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他力图用人工创造出生命。在他的实验室里,通过无数次的探索,他创造了一个面目可憎,奇丑无比的怪物。开始时,这人造的怪物秉性善良,对人充满了善意和感恩之情。他要求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给予他人生的种种权利,甚至要求为他创造一个配偶。但是,当他处处受到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的嫌恶和岐视时,他感到非常痛苦。他憎恨一切,他想毁灭一切。他杀害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他又企图谋害弗兰肯斯坦的未婚妻伊丽莎白。弗兰肯斯坦怀着满腔怒火追捕他所创造的恶魔般的怪物。最后,在搏斗中,弗兰肯斯坦和怪物同归于尽。

  本书揭示了作者的哲学观点。她认为人具有双重性格——善与恶。长期受人嫌恶、岐视和迫害会使人变得邪恶而干出种种坏事,甚至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它还为英语添加了一个新的单词Frankerstein,一个最终毁了它的创造者的东西。

  弗兰肯斯坦已成为好莱坞经典的形象之一。

  内容梗概

  去北极探险的一艘英国船被浮冰围困,无法开动了。沃尔登船长站在船舷边放眼望去,四周是一片望不到边的冰雪世界。突然,他看到大约一公里以外,有一辆狗拉的雪撬向北疾驰,一个异常高大的身影一闪而过。

  第二天早晨,天刚蒙蒙亮,人们发现船边的一块浮冰上停着一辆雪撬,上面坐着一个形容枯槁、快冻僵的人。船员们七手八脚把他弄到船上,用酒给他擦了身子,然后给他裹上毯子,安顿在火炉边。

  过了一段时间,他苏醒过来,喝了口热汤,缓缓讲出了自己的经历——他叫维克多·弗兰肯斯,是伦敦一所大学的生物学教授。

  他对生命本原非常感兴趣,经过两年的努力,他造出了一个“人”。“他”脸色像枯萎的黄叶,两片嘴唇呈直溜溜的一条黑线,眼睛深陷在眼窝里,身高25米,十足一个大怪物。弗兰肯斯教授心中没有一丝成功的喜悦,反而厌恶极了。他冲出实验室,回到房间。可是,那怪物居然寸步不离地跟着他,最后,他忍无可忍,对怪物大吼一声:“滚!”怪物又看了他一眼,眼神中似有一丝留恋,然后扭头走了。

  过了半年,弗兰肯斯接到家乡的一封信,说他的儿子威廉被人杀死了。弗兰肯斯看完信后,悲痛万分,火速赶回故乡。

  妻子伊丽莎白告诉他,那天威廉出去玩,然后就一直没有回来,后来在男仆贾斯特的身上发现了挂在威廉脖子上的护身符,而且有人看到威廉死的那天,贾斯特慌慌张张地从村外赶回来。因此,法官逮捕了贾斯特。但他们夫妇都不相信贾斯特会杀害威廉,因为他是一个非常忠实、善良的仆人。

  法庭开庭时,贾斯特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无罪,法官下令将他处决了。在行刑前的一刻,贾斯特含着眼泪对伊丽莎白说:“太太,请相信我,我没有杀死威廉。”伊丽莎白哀伤地点点头,说:“我明白,贾斯特。”

  安葬了威廉和贾斯特,弗兰肯斯独自走在荒野上,回想着最近发生的一系列的蹊跷事。突然,一个高大的身影从灌木丛中窜出来,吓了弗兰肯斯一跳。他惊叫起来:“怪物!”接着挥挥手杖说:“魔鬼,你还敢到这里来!我要把你消灭掉!”

  怪物有点口齿不清地说:“你想知道威廉是怎么死的吗?那就跟我来吧。”

  弗兰肯斯跟随怪物来到山上的小木棚,里面生着一堆火,他们在火堆旁坐下,怪物开始讲述他这半年来的经历:“我从您的住处走出来,心里非常难过,我非常不舍得离开您,可您嫌弃我,我只好走。我漫无目的地走进一座森林,饿了吃浆果,渴了喝溪水,我也不知道在那儿呆了多少天。每当我走近牧羊人时,他们总会被我吓跑。我孤独极了。

  “一天,我走过一个山坳,发现那儿有一个小窝棚,住着一个盲老头和他的一双儿女。儿女们很孝顺父亲,父亲对儿女们也非常慈爱。闲暇时,儿女们会陪着老人散步,还弹奏乐器给老人解闷,一家人非常和睦。我决定在他们边上住下来。

  “后来,来了一位美丽迷人的姑娘,她说的话和那家人的不一样,但那家人非常喜欢她,他们教她学习本地的语言,我也跟着偷偷地学。从此,我知道了好多事情,了解了世界上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历史故事,也明白了人类中有不同的人:高贵的、卑鄙的、富有的、贫困的、幸福的、苦难的我常常想,我算什么呢?无亲无故的,人们见了我就慌忙躲避一想起这些,我内心非常痛苦,有时甚至想到死。可我又不愿这么快就死去,我喜欢那家人,想加入他们的行列。每天,我都打些柴放在他家门口。

  “一天,机会来了,那家人的儿女和新来的女孩都出去干活了,只有那个盲老人独自在家。我想,反正他也看不见我,我要是能和他聊聊天,博得他的欢心,求他给我说说好话,他的子女们也许会收留我的。我鼓足勇气走进他家,和他聊了起来,并告诉他,我是一个被遗弃的可怜人,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老人安慰我说,他们可以成为我的朋友。我开心得哭了起来。可这时,他的子女们回来了,两个女孩一见我就昏了过去,他儿子拿起手杖,拼命地抽打我。凭我的力气,我完全可以打倒他,但我没有还手,只是抱着头,逃回了自己的住处。

  “第二天,我就发现那家人搬走了。我和人世间的联系也中断了,我悲愤极了。我没有一丝恶意,为什么人们要鄙弃我。这时,我想到了您,也许您能帮我摆脱困境。于是,我就向您的家乡走去。

  “那天,我正伏在草堆上睡觉,突然听到河边有人喊救命,就急忙跑了过去,救起了一个落水的小男孩。这时,边上窜出一个男人,从我手里抢走了那男孩,非常惊恐地逃开了。我生气极了,追上去一拳打晕了他,然后抱起小男孩,想带走他,把他带大,给我做伴。谁知,他睁开眼睛,看了我一眼,就在我的手腕上狠狠地咬了一口,挣扎着想逃跑。连小孩子都讨厌我!我愤怒到了极点,冲上去卡死了他,又摘下他的护身符放在那男人的身边,他讨厌我,我就嫁祸给他。我心里有了一种报复后的快感。

  “没过多久,我就后悔了,我不该杀死那孩子,可我实在是愤怒到了疯狂的程度。我本性是善良的,但为什么我得不到同情,得不到帮助,得不到幸福?弗兰肯斯先生,我很抱歉,杀了您的儿子,但我不是故意的。

  “找到您,我只想求您为我做一件事,再为我造个女伴,然后让我们到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去居住我们可以相互安慰,彼此关怀,不再遭受冷遇和鄙视。求您了,教授。”

  弗兰肯斯教授听了怪物一番声泪俱下的哭诉,不仅被感动了,而且答应了怪物的要求。

  不久,弗兰肯斯教授回到了伦敦的实验室,夜以继日地做起了实验,有时真想不吃不喝,一口气把实验做完,可有时又一连几天不愿进实验室。他的内心极为矛盾。他心想,造出来的女怪可能更加凶恶,万一她不喜欢男怪物而离开他,他不是更加孤单,更加恼怒,最后迁怒于人类吗?如果这两个怪物真的结合了,那么怪物的种族将在地球上繁衍,人类的生存就要受到严重的威胁。

  想到这里,一种犯罪感涌上弗兰肯斯的心头,他实在忍不住了,随手就把快要完工的女怪物砸了个稀烂。同时,他听到窗外传来怪物充满绝望和仇恨的吼叫,凄惨极了。

  接下来,恶噩频频传来,教授的亲友一个个遭到残害。弗兰肯斯决心找到怪物,和他决一死战,要么被他杀死,要么就驯服他。

  就这样,他跟在怪物后面翻山越岭、漂洋过海,最后来到杳无人迹的茫茫冰原。他没有追上怪物,自己却已心力交瘁了。

  弗兰肯斯说完他的故事,握住沃尔登的手,慢慢闭上了眼睛,永远离开了人世。

  夜间,沃尔登船长看见一个高大的身影闪进了存放弗兰肯斯遗体的房间,接着里面传来一阵低语:“教授,我向您忏悔,我被极端自私的欲念支配了头脑,害苦了您。您真不该把我造出来。可是把我逼成这个样子,难道人们,包括您就没有责任吗?为什么你们不能相信我、宽容我、接受我?开始我也是充满仁慈的啊,您已经离开了人世,我也要了却我的一生,我不愿再受悔恨与痛苦的折磨了。”

  那怪物说完,纵身一跃,跳进冰海里,永远消失了。

  相关**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1818年的小说《科学怪人》曾多次被搬上戏剧舞台及**银幕。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的公司就曾于1910年制作了《科学怪人》的首部默片,但直到1931年詹姆斯·惠尔执导的首部有声《科学怪人》问世,观众及**公司才真正承认了恐怖影片作为经典类型片的地位。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研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的教授里克·朱厄尔说:“它是偶像级**之一,影响力巨大。它真正确保了恐怖片成为好莱坞较有影响力的影片类型之一。”

  《科学怪人》获得成功,富有创意的化妆师杰克·皮尔斯功不可没。据报道,给卡洛夫在**中饰演的怪物化妆常常要花上4个小时的时间,皮尔斯和他的助手们为塑造出高大骇人的怪物形象费尽心思。他们在卡洛夫头部垫上棉布卷,使他看上去更高且头部呈方形。同时,皮尔斯在卡洛夫的脖子两侧安上电极,还在他脸上涂上了厚重的粉,使其看上去冷漠麻木。

  影片完成后,曾有人担心**会吓跑观众,因此在1931年12月6日首映当天,有关方面特地安排一名演员在**放映前提醒观众**的可怕程度。**获得了巨大成功,虽然观众们时常大声尖叫,但他们对影片十分着迷。

  《科学怪人》当年为环球**制片公司带来了数百万美元的收入,如今这部**的主创人员早已去世,但那个人造怪物依然活跃在荧屏上。从恐怖片到喜剧,改编自《科学怪人》的英美影片迄今已达数十部之多。

  科学怪人(1931)

  英文名:Frankenstein

  监制: Carl Laemmle Jr

  导演: James Whale (I)

  主演:

  Colin Clive

  Mae Clarke

  John Boles

  鲍里斯卡洛夫 Boris Karloff

  Edward Van Sloan

  Frederick Kerr

  Dwight Frye

  Lionel Belmore

  Marilyn Harris (II)

  Cecil Reynolds

  相关分类:剧情/恐怖/科幻

  片长:71分钟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色彩:黑白

  年份:1931

  影片简介

  在北极的冰天雪地中,获救的瑞士科学家维克特弗兰肯斯坦博士慢慢苏醒过来,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弗兰肯斯坦的母亲因难产死亡,这令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

  科学怪人的新娘(1935)

  英文名:The Bride of Frankenstein

  监制: Carl Laemmle Jr

  导演: James Whale (I)

  主演:

  鲍里斯卡洛夫 Boris Karloff

  Colin Clive

  Valerie Hobson

  Elsa Lanchester

  Ernest Thesiger

  凯文加顿 Gavin Gordon (I)

  Douglas Walton Una O'Connor EE

  Clive Lucien Prival

  相关分类:剧情恐怖科幻

  片长:75分钟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色彩:黑白

  年份:1935

  影片简介

  故事紧接《科学怪人》结尾火烧科学怪人场面,怪博士找到弗兰肯斯坦要合作造个女人,科学怪人逃生后,历经险阻最终与怪博士相遇,三人在古堡中期待科学怪人的新娘诞生……

  科学怪人1970(1958)

  英文名: Frankenstein 1970

  出品公司:Allied Artists Pictures Corpor

  出品年代:1958

  首映日期:1958年7月20日 ( 美国 )

  MPAA级别:PG 级

  国 家:美国

  类 别:恐怖 / 科幻 / 喜剧

  导 演:Howard W Koch

  演员表:

  Boris Karloff Baron Victor von Frankenstein

  Don 'Red' Barry Douglas Row

  Jana Lund Carolyn Hayes

  Tom Duggan Mike Shaw

  Charlotte Austin Judy Stevens

  Norbert Schiller Shuter

  Rudolph Anders Wilhelm Gottfried

  Irwin Berke Inspector Raab

  John Dennis Morgan Haley

  Franz Roehn Cab driver

  Joe Ploski Station porter

  Otto Reichow Atomic reactor expert

  Mike Lane The Monster (uncredited)

  片长:83 min

  国家/地区: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

  内容简介

  Baron Victor Von Frankenstein (Boris Karloff) has fallen on hard times; he was tortured at the hands of the Nazis for not cooperating with them during World War II and he is now badly disfigured As his family's wealth begins to run out, the Baron is forced to allow a TV crew shooting a documentary on his monster-making ancestors to film at his castle in Germany However, the Baron has some ideas of his own: using the money from the crew's rent he buys an atomic reactor and uses it to create a hulking monster, transplanting his butler's brain into the thing and using it to kill off the crew for more spare parts

  新科学怪人 / 年轻的科学怪人(1974)

  英文名: Young Frankenstein

  出品公司:二十世纪福克斯 20th Century Fox

  出品年代:1974

  首映日期:1974年12月15日 ( 美国 )

  MPAA级别:PG 级

  国 家:美国

  类 别:恐怖 / 科幻 / 喜剧

  导 演:梅尔·布鲁克斯 Mel Brooks

  演员表:

  梅尔·布鲁克斯 Mel Brooks Hurt Cat (uncredited) (voice)

  泰利·加尔 Teri Garr Inga

  吉恩·哈克曼 Gene Hackman The Blindman (Harold)

  吉恩·怀尔德 Gene Wilder Dr Frederick Frankenstein

  伊安·艾伯克龙比 Ian Abercrombie Second villager (uncredited)

  马蒂·费尔德曼 Marty Feldman Igor

  马德琳·卡恩 Madeline Kahn Elizabeth

  克劳斯·利特曼 Cloris Leachman Frau Blücher

  彼得·伯耶尔 Peter Boyle The Monster

  Richard A Roth Insp Kemp's Aide

  Anne Beesley Helga, Girl at Well

  Oscar Beregi Jr Sadistic Jailor

  Rusty Blitz Gravedigger

  Lou Cutell Frightened villager (uncredited)

  Johnny Dennis Orderly in Frankenstein's class

  影片长度:106 Mins

  对白语言:英语

  内容简介

  年轻的法克斯坦博士神推鬼撞下来到祖父的城堡,无意中发现了一本祖父的记事簿,在驼背人伊哥与性感野性的伊加帮助下,加上偷回来的脑,根据祖父的科学实验资料,成功制造了一具怪物–科学怪人。可惜,偷回来的脑出了岔子,导致科学怪人极渴望被爱,它离家出走,在郊外遇上小女孩与一名瞎子……

  科学怪人(1994)

  英文名: Frankenstein

  监制: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John Veitch (I) 詹姆斯V哈特 James V Hart

  导演: 肯尼思布莱纳格 Kenneth Branagh

  主演:

  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

  肯尼思布莱纳格 Kenneth Branagh

  汤姆休斯克 Tom Hulce

  海伦娜博纳姆卡特 Helena Bonham Carter

  艾丹奎因 Aidan Quinn (I)

  伊恩霍尔姆 Ian Holm

  理查德布赖尔斯 Richard Briers

  约翰克里斯 John Cleese Robert Hardy (I)

  切里朗西 Cherie Lunghi

  相关分类:剧情/幻想/恐怖/科幻

  片长:123分钟

  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色彩:彩色

  年份:1994

  影片简介

  在北极的冰天雪地中获救的维克特慢慢苏醒过来,他讲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学医的他曾掌握了使死人复活的技术,在教授被杀害,无人做主的情况下,他擅自制作了一个"再生人"。在他回乡准备与青梅竹马的爱人举行婚礼期间," 再生人"自己溜出了实验室,以它的"好恶"体验人生。它去日内瓦寻找自己的创造者维克特,要求维克特为他造一个女伴,可怜的新娘子惨死在它的手上。悲痛欲绝的维克特利用妻子的尸体创造出一个新的女人编导这次重拍"科学怪人"的故事,一方面借重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另一方面试图在主人公身上增加几分莎翁笔下悲剧人物的色彩。

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最早被延伸到**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

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这两个不是一类东西没法比较。

在现代学人分析中国古典诗词的文章中,同样常常可以见到“蒙太奇式思维”的点评。这让我们思考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蒙太奇思维与现代**蒙太奇思维的异同。首先,作为技巧性因素,我认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蒙太奇表现与现代**中的蒙太奇有着根本的区别,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所谓组成蒙太奇的诸多意象都已经沉入文化底层,其本身的含义在它被使用之前就已经被人们约定俗成了,例如:代表神话中信使作用的“青鸟”,代表书信和家人挂念的“鸿雁”,又如代表人们美德和人品的“美人香草”等等。但在现代**的蒙太奇使用中,可以说任何影像都可以参与到蒙太奇的组接中,并能够产生新的含义,不同于一般性的约定俗成。 来自《》

很多年前,华东师大的施蛰存老先生招考研究生时出了一道题目:“什么是唐诗?”这是一个大有意味的问题。唐诗是一个美好的词语。汉语中有很多美好的词语。比如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等。唐诗也是汉语中最美好的词语之一。我们提起唐诗,就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唐诗只是风花雪月么?只是文学遗产么?只是语言艺术么?当然是的,可是我们又总觉得不够。我们仅从风花雪月去看唐诗,或许表明,我们的人生可能太功利了。我们仅从语言艺术和文学遗产去看唐诗,我们又可能把唐诗看得太专业了。唐诗还可不可以指向一些更远更大的东西?

我知道,唐代有兼容并包的文化精神:丝绸之路,以长安为中心,西至罗马,东至东京,各种宗教,和平共处;有世界主义的文化精神:国力极强盛,版图辽阔,经济发达,文化既大胆拿来,又讲送去主义,元气淋漓,色彩瑰丽;有继承创新的文化精神:秦汉帝国的文化格局、南北朝职官、府兵、刑律等等融为一炉。在教科书上,似乎只有这些才是唐诗的文化精神。不是说这些不重要,然而谈到唐诗的文化精神,就只能是“遥想汉唐多少宏放”,我觉得这似乎是一个成见。今天我们都不从这些大地方讲起,诗歌毕竟是关于心灵的事情,我们从唐诗的心灵世界讲起。不是说这些不重要,而是心灵性才更是唐诗幽深处的文化精神。

我常讲诗歌,也常常想起杭州的西湖边上,花港观鱼的旁边,曾经住着近代的老先生、仙风道骨的诗人马一浮先生。

诗是什么呢?马先生有四句话说得好:诗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后来叶嘉莹教授说,这是关于诗的最精彩的一句定义了。诗就是人心的苏醒,是离我们心灵本身最近的事情,是从平庸、浮华与困顿中,醒过来见到自己的真身。我们为什么说仅仅从风花雪月、语言艺术、文学遗产、汉唐气象等来读唐诗,总觉得不够呢,那就是隔了一层,没有醒过来跟自己的真身相见。

这似乎有点玄了。有没有真身,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进一步论证的事情。但是我这里姑且将它作一个比喻:人生有很多幻身、化身,诗是这当中那个比较有力量、自己也比较爱之惜之的那个自我,而且是直觉的美好。我又想起古代有两个禅师有一天讨论问题。第一个禅师说了一大套关于天地宇宙是什么的道理。轮到第二个禅师时,他忽然看到池子里边有一株荷花开了,就说了一句:“时人见此一枝花,如梦相似”。我读唐诗,似懂非懂、似问似答之间,正是“见此一枝花,如梦相似”。因为读诗是与新鲜的感性的经验接触,多读诗,就是多与新鲜的感性的经验相接触、相释放,就像看花。也因为读诗读到会心,又恍然好像古人是我们的梦中人,我们是古人的前世今身。

我只举一个小例子,我十五岁离开家去当工人的时候,心里只是想家呀,沛然莫之能御。有一天读一首小小的唐诗: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我忽然就觉得,那个大风大雪中,快要回到家中的夜归人,就是我自己的背影啊,心里一下子有说不出的温暖与感动。为什么唐诗会这样呢,我想这是因为唐诗表达了我们古今相通的人性,而且是用永远新鲜的感性的经验来表达。所以唐诗一方面是永恒的人性,另一方面又永远是感性的、新鲜的。而这个古今相通的人性,恰恰正是中国文化内心深处的梦。我想我们中国文化做梦做得最深最美的地方,就是古今相通的人性精神。永远的风花雪月,背后是永远的人性世界。

具体而言,唐诗中所表现的中国文化的人性精神,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谈?我先把结论写在下面,然后再来一个一个证明。

尽气、尽才的精神 尽心、尽情的精神

人生要尽气尽才,永不舍弃

《尚书》有一句老话:人为万物之灵。这表明,人的生命,是天地间最美好的事物。这是古老的中国文化的一项重要的发现。《诗经》里有句诗:“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意思是说早晨起来,晚上睡下,都要想想,是不是对得起自己的生命。我想,如果没有古代先民对于人的生命美好的发现,就不会有这样的对于生命美好的爱惜,像一个爱清洁的人家,每天都窗明几净,开开心心地过生活。我们简单说,“人为万物之灵”有这样几个意思。一、人是宇宙的善意的创造。二、生命是生来美好、高贵、不可贬抑的。三、人在世的意义,正是善待生命的美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不负此生、不虚此生。四、无论如何艰难困顿,人生永不舍弃。

为什么讲唐诗要讲到这里呢?我们说唐诗里头有一个主要的声音,是说人在这个世界里要善待自己,要不负此生,不虚此生,这是我的一个直觉。我们从简单的常识讲,以诗仙李白为例子。李白,我常常想,中国文化中有李白这个词语,真是一个美妙的亮点。有点像美国文化里的自由女神,法兰西文化里的马赛曲。如果说别人尽十分气、十分才,即是尽气尽才的生命,而李白是尽二十分、三十分。根据我们的描述,李白一生,集书生、侠客、神仙、道士、公子、顽童、流浪汉、酒徒、诗人于一身,日本学者还说他是官方的间谍,超量付出了才与气。尽才尽气的表现,现代人的说法就是自由。自由有两种。一是积极自由,即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美好。二是消极自由,即不受外来力量的束缚。积极自由在李白身上,好像有光有热要燃烧,有不能自已的生命力。李白的消极自由表现在鄙弃权贵、笑傲王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中国知识人中,最能自尊自爱、最不受拘限的一个典型。李白,几乎成为真正的文人自爱的一个美好的理想。

杜甫是一个厚字,结实扎根在地上。他最后死在回中原的船上,伏在船上写诗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中国唐代诗学的两座主峰,一个是天的精神,一个是大地的精神,真实做人、积极用世,不管他们有没有建立了什么功业,他们的生命是活得有声有色、有光有热。他们对于他们的时代、社会,是尽心、尽气、尽才的,他们并没有从他们的时代得到什么,但是他们的时代却因为他们的存在而伟大。

唐代第二线的大诗人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都是做人做事有担当,有作为的。韩愈一生最精彩的是谏佛骨,苏东坡说他是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在举世滔滔的佞佛大潮中,障百川而东之,挽狂澜于既倒。柳宗元一生最突出的是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被贬谪的后半生不屈身降志,又做出了影响深远的政绩。白居易最亮点的是领导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让诗歌文学发生社会良心的作用,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文学。李商隐与杜牧都是博学多识、才华盖世的士人,不仅仅是诗人。正是他们压抑的才华得不到实现,才成全了他们美丽的诗歌,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诗歌,正是他们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证明。所以我们可以说,唐代的第一流的诗人,个个都是要拿出自己生命的美好,要做一点事情,都是想要让自己的才智充分得到表现的。

有关唐诗学的一些关键词,譬如盛唐气象、兴寄风骨、诗赋取士、诗史精神、歌诗合为事而作、讽谏诗等,都指向刚健有为、向社会负责、以天下有道的关怀,做到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精神。这些关键词,正可以简明有力地代表唐诗的基本精神。我看唐代人对唐代人的诗歌评论,也是推崇尽气的精神。譬如盛唐诗人任华《寄李白》:“古来文章有能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我闻当今有李白。”可见我们不是无根据的。白居易说:“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高度概括了这种时代精神,表明:好诗是天意之所在,天意之肯定。这是一整个要好诗的时代。诗人最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是要让天下都成为美好的诗。

大家会问:你说的是盛唐精神,那么晚唐呢?不是都有点气脉衰败了吗?如果是跟盛唐比,晚唐是不够尽气了。但是不要忘记,晚唐诗人使尽才的生命精神突出出来了。到了晚唐,好诗才成为一种可以使人终身赴之、类似于宗教信仰一样的美好追求。王建说“惟有好诗名字出,倍教少年损心神”;白居易说“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所以,从初盛唐尽气的生命到中晚唐尽才尽情的生命精神,其实仍然是善待生命、高扬人性美好,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文化精神的表现。如果没有中国文化的这个人性亮色的底子,就不会有唐诗的这种表现。所以,我认为唐诗背后有一个秘密,有一种很深的精神气质,就是尽气尽才的精神,就是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集体意识。如果有谁敢说自己的生命是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用中国文化的说法,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得了唐诗的真精神。

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

现在我们来读读那些千年传诵的名句吧。我们看诗人动不动就说“秦时明月汉时关”,动不动就说“万里长征人未还”,诗人动不动就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动不动就说“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我们发现唐诗的世界大得很,力量充沛得很,精神豪迈得很。

初盛唐的人要是失恋了,痛苦了,说的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就会哂然一笑,心情好起来了。要是暂时经过苦难,重新克服了困境,就会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会对前途重新有希望。诗人要是曾经被打败,曾经受大挫折,后来又东山再起,拨云见雾,就会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又重来!”心里充满自豪的感情。诗人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他就会有这样的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人看不惯有些小人得势,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是唐诗中骂人最厉害的一句话,骂得很有力量,以历史时间作尺度,眼界十分开阔。

唐诗是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振作生命的活气的。读到不少唐诗,真的就是“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心花怒放的感觉。这也是我们喜欢唐诗的一个原因。所以,叶嘉莹教授接着马一浮先生的话说,诗歌是一种生生不息的不死的心灵。

唐诗中常常提到大江大河、高山平原,因为唐诗主要是中国北方文化发展到极盛时期的诗,所以要写就写高山大河,所以宋词多半是小桥流水,唐诗多半是高山大河。中国文学写高山大河写得最好的作品,我敢说至今没有超过唐诗的。比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豪情雄壮,比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比如“白日依山尽”“大漠孤烟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都力量充沛得很,生命强健得很。长江、黄河、高山、大川、太阳、月亮,唐诗就是想来一个惊天动地,就是想贯通宇宙生命之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个风烟,大气得不得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天姥连天向天横”,这个“上青天”、“向天横”都是直上直下将人的生命与宇宙生命相贯通。盛唐诗人、宰相张说大书诗人王湾的诗于政事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正是代表唐人的审美意识:天地之大美、自然之伟观———黎明、春天、新年,一齐来到人间,使人间成为美好的存在。“生”字、“入”字,热情奔放,是生命化的大自然。天行健,生命刚健、积极有为,迎向清新与博大。

有些看起来很平常、很安静的诗,也有一种有天有地、贯通宇宙的元气之美。比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个“水穷处”,通往那个“云起时”,都是宇宙生生不息的气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青未了”三个字,不正是生生不息的春色天边无际地流淌么?有一个诗人有一天晚上突然睡不着觉了,找不到原因,只觉得身子很暖和,原来经过了一个冬天,地气开始回暖了,于是他写诗说“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你们看,诗人的生命节奏,感通着宇宙的生命节奏。老杜有一句诗:“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后代的诗人特别喜欢。那是安史之乱后黑暗的唐朝社会,一个无月的黑夜,诗人忧心如焚,彻夜不眠,忽然,窗外那黑黝黝的山嘴里,一下子吐出了一轮晶莹的明月,楼外的水池,月色之中,也波光粼粼,明亮起来了,诗人的心境,也由忧苦而惊喜,而充满了对天意的默默的感动。杜甫有一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的文字,小孩子都懂得,平凡得不得了,但是读起来舒服极了,通透极了,有一种生命与宇宙透气的感觉。杜甫还有一首绝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一种生意盎然之美,一种随处生春之美,读久了就觉得生命很亮丽,很新鲜活泼有力。

有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是有些感伤的诗,实际上骨子里生命的力量依然充沛得很。比如柳宗元的《寒江独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么,是不是宇宙就死掉了呢?没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越是雪大风寒,越是千山万径,越显得那个钓鱼的渔翁,生命力十分强健。又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听起来诗人好感伤呀,怜香惜玉的一个样子,但你没有读懂。你想一下诗人半夜里被风雨声惊醒,但清晨又是一个好天气,又是一个春光明媚,他也又是一个好心情,躺在被窝里,听叽叽喳喳鸟儿窗前啼叫,阳光透过窗格儿满满地洒进来,好不开心!那些风风雨雨,雨雨风风,总会过去,而人类社会,宇宙自然,正是这样,在风风雨雨中,花开花落中,永恒地往前生长,往前发展,任何东西也阻挡不了生命的生长。小小的一首唐诗,一共才不过二十个字,说的竟然是这样有益于人生,有益于生命的道理,敞开的竟然是这样一个无限的世界,你能说唐诗不是一个不死的心灵么?唐诗难道不正是这样表达了中国文化青春少年的梦么?唐诗是早晨,是少年,不是下午茶。下午茶的精神是反省的、回味的、沉思的、分析式的,要不停想问题的,而早晨是不提问题的,不分析的,不反省的,早晨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是清新的样子,是神采飞扬。我们要让我们的民族在千年长途的风霜满面中,有少年精神,在朝九晚五的风尘仆仆中,有做梦的机会,那么,就让我们的下一代多读唐诗吧!

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即科举、尚贤、纳谏。“进士致身卿相为社会心理群趋之鹄的”,这跟科举考试有很大的关系,跟汉魏以来中国古代知识人的地位大幅度上升有很大的关系,跟全社会崇尚诗歌、崇尚人文、崇尚美有很大的关系,跟唐代的国力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象。只有这样的时代,才会有尽气的精神突出表现,只有社会上有一种尽理尽心的气象,文学上才会有尽才尽气的表现。

我们今天似乎特别缺少英雄主义了,特别缺少的是生命的真实力量了。这跟我们对人性的看法有关。现代以来,科学主义将人性不当回事,以为只不过是DNA的合成,可以做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现在甚至还有了譬如百忧解这样的医学成果了。科学的傲慢,加上消费主义的物化浪潮,人性这个东西,要么是零散化,成为没有理性构架、没有主心骨、没有人格意识的拼贴;要么是空洞化,成为没有真实内容、真实需求的虚无主义;要么是幽暗化了,成为一团人欲物欲;要么游戏化,成为一种商业性大众化的表演。现代性主张人是经济动物,是潜意识盲动与升华,是宇宙中的过客。这些问题很大,我今天不可能讨论现代思想的利弊,但我们对于现代思想的反思与怀疑,也成为我们读唐诗的一个背景,使我们懂得珍惜,懂得引申发扬。

人心与人心的照面

依中国文化的古老观念,人心与人心不是隔绝不通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也。无邪就是诚,就是人性与人性的照面。心与心之间,被巧语、算计、利害、物欲等隔开,都是不诚。孔子说“兴于诗”,就是以诗歌来开发人性人心的根本。孔子又说:不读周南召南,犹正墙面而立。一个人对着墙面而立,就是隔,就是将自己的心封闭起来。孔子主张的仁,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尽心尽情的精神,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人性与人性的照面。这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基石,也成为中国文化千年来的一个精神祈向。

我观看唐代的音乐俑、舞蹈俑,有一个感觉,他们都非常投入、非常用心。表情动态,简简单单,却有一种各自入神的空气,好像大家都忘记了自己,沉浸在当下的音乐心情之中。这不像西方的交响乐,那样的理性、复杂、客观、冷静。这表明,唐人对于艺术的创造、对于诗歌的生活,有一种宗教式的虔敬,这就是对自己生命创造的尽心。

白居易的诗歌说:“以心感人人心归。”是说只要人与人之间心心相通,就是天下富有人心的世界。李白的诗歌说:“明月直入,无心可猜。”是说人心与人心相通,就像明月那样明白、纯朴,没有一点杂质。唐诗正是表达了这个梦。

以友情为例,中国文化非常重友情。友情是朋友之间尽心尽情的表现,不以理为原则,也不受其他外在的因素左右。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是表达朋友之情的唐诗名篇,非常质朴。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饮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河,世事两茫茫。

我每次读这首诗,都觉得这里头的感情,就像好酒一样,味长而美。古人评这首诗:“语语从肺腑流出”。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真是写得掏心掏肺的。第一句“人生不相见”五个字,朴素得不得了,像聊天拉家常,又厚实得不得了。在茫茫宇宙背景中,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聚散,太不容易了。“今夕”两句,如歌如叹,又随意又深情。“少壮”四句,全是老友重逢的普通人情。“惊呼”两字,写得神情活现,一片童真,一点都没有主客的隔阂。“昔别”四句,场面气氛非常真切,我们今天读来,就像我们的老同学的子女,在叫我们一声伯伯叔叔的时候,我们忽然就感觉到了生命的流逝,人生的短暂。“怡然”这两个字,何等的真诚,何等的古道!老辈与小辈之间,再也没有客气。接下来就是酒浆、春韭、黄粱饭,就是比十觞还要浓、穿过万水千山的情义。自从背了这首诗,我特别喜欢春天里江南的韭菜,很肥厚好吃。但是,我知道,唐代的春韭已经吃完,滋味已经不能与杜甫那时的相比了。

再看杜甫的另一首写乱世回家的小诗: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嘘唏。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诗人杜甫从千里之外的豺狼世界,终于逃脱出来,终于到家了,那黄昏的晚霞、村头的日脚,柴门的喜鹊,都充满了真切动人的人性世界回归的意味。妻子见到亲人,又是惊叹,又是伤心落泪。更重要的是,左邻四舍,也都爬满了墙头,一起感叹唏嘘,一起伤心落泪,共同分享此时此刻人伦的歆幸。按现代社会的观念来讲,这关你邻居什么事?他们看什么呀?但是依中国文化的观念,人心与人心是相通的,人性与人性是照面的。杜甫一家乱世偶然生聚的欢乐与幸福,不止是杜甫一家的事情,而是村子里大家的事情,是天下人痛痒相关的欢乐与幸福。

这首诗最后两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把夫妻的相聚之美妙,写得胜过神仙的遇合。我再没有看到诗歌里写夫妻相聚写得比这更好的了。这里不仅有诗人对女性的在情在义,不仅有对于在艰难人生挣扎中尝尽苦味的女性的体贴,而且写出了苦尽之后的夫妇间相濡以沫的温馨。

唐诗是天才情种必读书

唐诗一提起女性,就有一种多情多义,就有一种温馨体贴。唐诗绝不是大男子主义,也绝不是轻薄浪子。常常有一种多情多义的心灵,常存一种对女性的同情爱慕关心思念的心灵,就是富于人性优美的心灵。唐诗就是这样充满着人情味。

再以唐诗写女性为例。唐诗一提起女性,就有一种多情多义,就有一种温馨体贴。唐诗绝不是大男子主义,也绝不是轻薄浪子。有些现代人,自以为进步文明,拿工商社会的娼妓跟唐宋社会的歌妓相提并论,因而鄙视中国古代写女性的诗歌。其实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对女性的奴役和压迫,在这个问题上,并不能证明工商社会就比农业社会高明,也不能证明农业社会比工商社会高明,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不能因为这种奴役和压迫现实的存在,因此就来抹杀文学的独立、历史的、正面的价值,似乎文学只不过是“反映”而已。其实,文学又何尝不是一种“抵抗”、一种“创造”呢?从唐代举子“春风得意”的欢欣,到宋代词家“浅斟低唱”的自觉,既是抵抗政治压力的心理补偿,又是区别于名缰利锁的自由人生的觉醒。女性与山水,乃是千年来中国诗人在专制制度下舒展精神自由的两大乐土!而唐诗的骨子里是尊重女性的。大家都知道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痈名”,那其实是最无奈的自嘲:“才人不得见重于时之意,读来但见其傲兀不平之志”。杜牧尽管是风流倜傥的才人,也曾经与一位女子深宵话别,难分难舍,写下“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样深情的诗句,这哪里是后代的浮艳轻佻之作能比得上的!

写闺妇的诗我最喜欢王昌龄的名篇:“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将夫婿觅封侯。”写**的怀春,替女性唱出情感饥渴与心灵苦闷的心声。我们想一想:如果不是唐诗善于站在女性的立场上说话,哪里会将女性的基本幸福,看得比封侯还要重要?金昌绪的“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当她刚与梦中的辽西男人相会,就被一阵黄莺的叫声吵醒。思妇的心思情绪,当下可感。古人称这样的诗歌,真是一片神行。诗人的心,思妇的心,远方辽西男人的心,都连在一起,唐诗就是这样一个心心相通的世界。还有一首七绝,记不清是哪一位诗人写的了。“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枝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因何入得来?”在一个春天的清晨,忽然庭前梅花开花了。白玉堂的那个少女看在心里,又是惊喜又是感动,问了一个很痴呆气很女孩子气的问题:我女儿家的门一道一道关得好好的,你这个春色究竟是从哪里进来的这少女怀春之心,诗人写之何其美好。这里共同精彩的是唐诗对于女性的心理竟如此体贴入微!所以这首诗听起来好像已经不是一位男性诗人写的,而仿佛是一位女子在那里自言自语。李白的名篇《玉阶怨》也是如此,“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一个女子深夜难眠,站在户外看月亮看了好久,一直到寒露侵身,回到屋里还是睡不着,还是隔着水晶帘望月,那一幅眼神,真是写活了,有好多好多的心情意思,都在那玲珑望秋月的眼神里面。唐诗对于女性的同情、关切、体贴、理解,也都由这一眼神写活了。我们今天一读到这首诗,就会分明感觉到这个女性的心情,甚至她的神情动态,一千多年过去了,印象依然如此新鲜,这真是很奇怪的事情。所以说唐诗是不死的心灵,是永远的不麻木、永远的感动,永远的人心与人心的相通。

唐诗写女性的名篇多得说不完。我们再回到杜甫,对远在长安月夜中的妻子的思念:“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青辉玉臂寒。何时倚双幌,双照泪痕干。”你看他对妻子独自寂寞的设身处地的同情,对美丽的妻子在月光中独自寂寞忧伤的想像,都是那样的温情美好。“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贫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表达诗人对一个可怜的无依无靠的隔壁老妇人的同情心、平等心、尊重心,以及在艰难人生中温厚的人情美。想一想我们现代人,对于老人,对于社会上的弱者,对于悲苦无告者,有没有这样的同情心?我们看李白是那样一个有公子气、飞扬跋扈的诗人,但是他在安徽时住在一个老太婆家里:“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渐漂母,三谢不能餐。”千金散尽的诗人一下子变得那样迟疑、那样小心翼翼,全失平时的豪气。在艰苦的农家面前,诗人是完全平等的,他的心就像月光那样的清朗温情。

李商隐的那些神秘的无题诗,中间总有美丽而多情的女子面影在晃动。李商隐写给妻子的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更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总有一种唱叹生情、一种低回反复、一种绻缱缠绵。总之,诗人无限温情的心,流注于亲人的心,超越了过去、现在与未来。白居易的《琵琶行》里,琵琶女为什么要有两次演奏呢?一次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次是“凄凄不似向前声”。为什么第二次结束的时候是“满座重闻皆掩泣”?因为第一次演奏是技术的、技巧的;而第二次则是心灵的,是白居易作词、琵琶女演奏,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感交流。如果没有这第二次的演奏,《琵琶行》就没有太大价值了。《长恨歌》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君王回看救不得,宛转蛾眉马前死”,一个句子呈示了一幅对比强烈的画面;一边是代表战争、代表权力、代表无情的历史的一头高大的骏马,而另一边是代表美、代表感性、代表柔情与弱者的蛾眉。我们会想到那个“江州司马春衫湿”的诗人,真的是一个大情种。而唐诗,正是属于情种的诗,毫无疑问,唐诗是天才情种必读书,常常有一种多情多义的心灵,常存一种对女性的同情爱慕关心思念的心灵,就是富于人性优美的心灵。中国文化中说大地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267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