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爱情哲学

庄子的爱情哲学,第1张

 庄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庄子的哲学爱情吧!

 摘要: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在当时影响很大,代表作《庄子》亦被称为《南华真经》,对后世影响深远。物换星移,两千多年过去了,庄子独特的哲学思想对于当代仍然适用,尤其是爱情观对于当代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庄子超脱物外的达观与乐观的爱情观,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关键词: 庄子;爱情; 哲学; “鼓盆而歌”;“相忘于江湖”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逍遥与豁达,这是我们从《逍遥游》中领略,庄子的浪漫与瑰奇,我们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中体会。然而,庄子的逍遥与豁达,浪漫与瑰奇也体现在其爱情观中。庄子的爱情观与其哲学观一脉相承,无不闪耀着哲学的光辉。

  一、“理性”的爱情观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人间世第四》)

 这讲述的是一个极爱马的人,用专门的器具每天给马端屎端尿,非常疼爱这匹马,极尽所能对马好,但是,最后却被马活活踢死。我们可怜主人的不行遭遇,却无法将马责罚,因为它毕竟不懂。庄子将男女之间的爱情比作了马与主人。男女之间的爱情是盲目的,也是危险的。太爱一个人就会失去自我。极尽一切的爱,不一定会有回报,也不一定能得到对方的理解和垂青,如果不能自拔,反而爱的越深,伤害也就愈深愈痛。爱情,需要理智,如果理智的爱情,伤人亦伤己。

 二、“苦乐自知”的超然

 子非鱼,焉知我之乐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虽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秋水第十七》)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看到游动自由自在游来游去的鱼,庄子惠子二人引发了“鱼快不快乐”的议论。“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而这爱情中的苦辣酸甜也只有两个人才能说的清楚明白。我们不能把爱情与别人相比,也不要盲目的羡慕他人的甜蜜。爱情的酸甜苦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是庄子教会我们的不要互相攀比的超然。

 三、“相忘于江湖”的达观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儒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

 原文意为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忍受着对方的吹气,忍受着一转身便擦到各自身体的痛楚。此时,两条鱼便不禁缅怀昔日在江河湖水里各自独享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对于鱼儿而言,最理想的情况是海水终于漫上来,两条鱼也终于要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天地,最后他们相忘于江湖。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的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我们往往推崇的是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然而,在庄子看来,两个迥然不同的人与其在一起束缚,折磨,不如彼此解脱,放一条生路。因为,勉强的`相濡以沫,不如痛快“相忘于江湖”。相望于江湖,不是真的忘记。而是,离开彼此,在最遥远的江湖把你想起。给你想要的自由和快乐,给你完全没有负担的爱,给自己最深深地想念和不忘。

 四、“鼓盆而歌”的乐观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 至乐篇》)

 面对妻子已死不哭反而敲锣打鼓的庄子,惠子不解而问。在常人看来,人死了是一件悲伤的事情,特别是至亲至爱的人。然而,在庄子看来,人死,是一个新的轮回,庄子认为,万物由“道”而生,从大道的角度看,人的生命只不过是偶尔聚之物气罢了。生与死是相依相伴的。当天地阴阳二气聚合时,人之出生;当阴阳二气散失时,人即死亡。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人死不能复生,而对于这份消失的感情,庄子“以盆鼓之”,他“鼓盆而歌”就是对这份感情、对已故之人的最好祭奠。

 综上所述,庄子的爱情观是其哲学思想的延伸和体现,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的,爱情不是感性的冲动,而应该是理性的升华;爱情是超然的而不是攀比的负担;爱情要有勇于放手的达观,更要有敢于失去的乐观。“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庄子最提倡的本我状态,而不是“人人合一”。当双方都达到了自由的境地,爱的至高境界便会应运而生。当爱情消逝的时候,就坦然接受它。时隔三千年,庄子的爱情观仍然对我们当代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学习,亦使人向往。

 参考文献:

 [1]王博《庄子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2]韩林合《虚己以游世:<庄子>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3]陈红映《庄子思想的现代价值》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

 [4]王荣花《生的尊严―――庄子生命价值观再探》沈阳大学学报2010 年6 月第22卷第3期

 [5]王洪臣《由“鼓盆而歌”论庄子的生死观》焦作大学学报2010 年10 月第4 期

庄周梦蝶表达了众生平等,人与物合。庄子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

扩展资料:

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文如下: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译文:在夜里的时候,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生动逼真的蝴蝶,庄周为此感到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庄子的地位与影响。

《庄子》在文学上的影响很大,自贾谊、司马迁以来,历代大作家几乎无一不受到它的熏陶。

在思想上,或取其愤世嫉俗、旷达不羁,或随其悲观消极、颓废厌世;在艺术上,或赞叹不已,或汲取仿效,并加以发挥,从而创造了许多中国古代文学中多姿多彩的艺术作品。

郭沫若认为,秦汉以来的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庄子》的影响下发展的(见《鲁迅与庄子》)。

闻一多也说:“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这些话决不夸张,从寓言到小说,从诗歌到散文,从形式到内容,从文学到哲学,无一不留有庄子的影子,甚至中国的艺术史也多少带有庄子的印记。

首先,在先秦诸子中,庄子可谓是最善于将寓言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加以自觉运用的。

在他的笔下,寓言不仅仅是说理的辅助工具,也具有了几近独立的地位。

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它直接影响了文人的寓言创作,如唐代韩愈的《马说》、《龙说》、《送穷文》,柳宗元的《三戒》、《种树郭橐驼传》,明代刘基的《郁离子》等,使寓言逐步脱离了论说文、史传文而独立成体。

更为重要的是,先秦寓言起着上继神话,下启小说的作用。

《庄子》中关于浑沌、黄帝、广成子等的刻画,都采用了神话的题材,其变幻莫测的想象与夸张也与古代神话的风格相似。

但它又发展了神话的简单形式,其寓言有故事情节,有时甚至是复杂的故事情节,有人物形象,有对话,有细节,直接启发了后代小说的产生。

《庄子》中许多寓言记述或者虚构了鬼怪异事,是魏晋以后志怪小说的鼻祖之一。

《庄子》中妻死鼓盆在冯梦龙《警世通言》中被发挥成《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庄周梦蝶、髑髅见梦等也被后人演为《三勘蝴蝶梦》、《大劈棺》等戏剧,鲁迅《故事新编》中的《起死》也本于此。

至于后代诗、词、曲、赋中熔铸其寓言为题材的,更是俯拾皆是,数不胜数。

其次,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浪漫主义风格也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其极端热情的文字,漫无涯际的想象,缤纷瑰丽的辞藻,天马行空的文思,使其成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影响到包括咏怀诗、玄言诗、游仙文学、山水文学、田园文学、志怪文学等在内的一大批文学形式。

唐代李白深受庄子“开浩荡之奇言”的浪漫主义风格影响,其诗歌、散文感情炽烈,想象丰富,气势磅礴,旷放不羁,成为庄子之后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又一个高峰。

宋代苏轼也深得庄子浪漫主义的真谛,他说:“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

今见《庄子》,得吾心矣。”(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看来,其自然旷达、卓而不群的人格与庄子不无关系;其《赤壁赋》及清风阁、凌虚台、墨宝堂、超然台诸记,思想语言亦无不出于庄子,而其文章所谓“如行云流水”,“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的风格,亦与《庄子》相近,其词更是得庄子之风,成为开创“豪放”一派的大家。

第三,庄子散文中的美学思想对中国文学、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认为“美”存在于“天地”之间,为自然所有,只有自然无为方才可以体会到天地之大美。

这一思想可谓直接孕育了中国山水诗、田园诗、游记等文学的萌芽,并促其发展。

中国的绘画、书法也无一不受其影响,山水画以其得天地之美而成为中国画的最主要类型,书法则受其“大美”的美学情调和浪漫主义风格的影响,产生了行云流水、挥斥八极的草书,典型的如张旭、怀素等人的书法。

庄子还独开“以丑为美”的美学先河,他追求形体的完美,但更追求精神的完美,在他看来,丑陋的形体之下反而更能包含超越形体之外的精神之美,即他所称的“全德”。

这种以形体的丑陋来突出精神之美的美学取向,也成了文学家和艺术家们的又一处灵感源泉,文学家以“丑石”、“病梅”等等有缺憾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画家们则以形像怪异丑陋的人物来表达内心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此外,庄子主张得意忘言、言约旨远、意在言外的创作准则,直接影响了刘勰“情在词外”、钟嵘“文有尽而意有余”、司空图“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王国维境界说等文艺理论,也极深地影响到中国的文学与艺术,使其形成了重神而不重形这种显着区别于西方文艺的风格。

第四,庄子蔑视权势利禄、追求独立自由人格和逍遥自适生命境界的精神,使中国文人在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外,有了另一种生命追求。

阮籍、嵇康不拘礼教、任性不羁、愤世嫉俗的人格表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宁愿“采菊东篱下”的人生态度,甚至欧阳修流连山水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理想,无一不留有庄子的影子。

李白、苏轼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能够不惊不乱,依然旷达自适,都可看出受庄子濡染之深。

庄子对中国文人精神的影响难以一语道尽,大到人格取向,小到细枝末节,都与庄子有着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联系,要真正体会中国文人的精神,不读懂庄子是不行的。

1 庄周梦蝶的古文翻译

在从前有那么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舒适悠然自得,都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了。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的哲学命题。庄子借由其故事所提出的一个哲学论点,其探讨的哲学课题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究竟能不能确切地区分真实和虚幻”。在其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

2 庄周梦蝶的原文

原文: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译文: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

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

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

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实在难以分辨。典故:后遂以“庄周梦蝶、庄周化蝶、蝶化庄生、蝴(胡)蝶梦、蝶梦、梦蝴(胡)蝶、梦蛱蝶、梦蝶、化蝶、蝶化、化蝴蝶、蝴蝶庄周、庄周蝴(胡)蝶、蝶为周、周为蝶、漆园蝶、南华蝶、庄蝶、庄生蝶、庄叟蝶、枕蝶、蝶入枕、庄周梦、庄叟梦、庄梦、蘧蘧梦、梦蘧蘧、梦蘧、梦栩栩、栩栩蘧蘧、蘧蘧栩栩、蝶蘧蘧”等写虚幻、睡梦及边蒙之态;亦用以写蝶。

出处:《庄子·齐物论》 战国·庄子

扩展资料:

庄子以故事的形式对此进行了如下阐述:“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其大意就是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

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

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它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

庄子在用一个最简单的寓言来说明一个人类最沉重的疑问,即生死问题。

3 庄周梦蝶的原文及翻译

发音zhuāng zhōu mèng dié 解释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出处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示例 死离生别,一似~。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投笔记•匈奴困超〉》 典故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庄子•蝶梦》中有一段妙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戚戚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清人张潮写的《幽梦影》,可称得上是一副供燥热的现代人服用的清凉散。

禅不可说,清言不可译。《幽梦影》中有这么一句妙语,可谓是点出了庄子哲学的精髓:“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不是吗?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哲学观点 庄周梦蝶是庄子提出的一个哲学论点,认为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和虚幻。

庄子以故事的形式对此进行了如下阐述:“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选自《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 ] 其大意就是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

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相关形式 1641年,笛卡尔在《形而上学的沉思》(en: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中阐述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人通过意识感知世界,世界万物都是间接被感知的,因此外部世界有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虚假的。这一论点是怀疑论的重要前提。

诗文中的“庄周梦蝶”意象 庄周梦蝶的故事为后人所喜爱,成为了诗文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诗人们常常借助这一意象来表达人生如梦、故国与亲友之思以及恬淡闲适之情。

本文主要从这三方面进行阐释。一 庄子《齐物论》“梦蝶”的寓言故事充满了梦幻迷离:是庄周梦为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为庄周呢?庄周与蝴蝶又有什么分别呢?庄周的“蝴蝶梦”就像那只栩栩飞舞的蝴蝶一样让人梦魂牵绕,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使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醉,此后“梦”与“蝶”交织在一起,以其迷离的梦幻色彩为历代迁客骚人所吟唱,这一文学意象也变得越来越迷人而富有魅力。

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文人们虽然对蝴蝶有大量的描写,但把蝶与梦联系起来演绎庄周梦蝶的故事,借此抒怀的,应首推梁简文帝萧纲。他在《十空六首·如梦》一诗中首次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来表达一切皆空、人生如梦的思想:“秘驾良难辨,司梦并成虚。

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简文帝虽贵为帝王,但身为傀儡的他终日如履薄冰,此时多么希望化为庄周梦中之蝶,来消解心中的忧愁。

此后文人们往往借助“庄周梦蝶”的故事抒发他们人生如幻,变化无常,时光易逝,富贵不可求的惆怅与感叹。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写道:“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

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

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固如此,营营何所求。”

人生本如蝴蝶梦一般,变化莫测,昔日的东陵侯,现在成了城外的种瓜人,富贵哪有定数,又怎值得去追求呢?白居易仕途遭受挫折,理想破灭时,整日也如在梦中:“鹿疑郑相终难辨,蝶化庄生讵可知。假使如今不是梦,能长于梦几多时。”

(《疑梦二首》)是蝴蝶化为庄周呢,还是庄周化为蝴蝶,谁又能分得清楚?纵然现在不是活在梦中,但又与梦有什么区别?人生真是一场梦。宋人梅尧臣对此也有深切的感受:“忽忽枕前蝴蝶梦,悠悠觉后利名尘。

无穷今日明朝事,有限生来死去人。”人生就如蝴蝶梦,富贵名利作尘埃。

因此诗人陆游在晚年告诫人们说:“世言黄帝华胥境,千古榛荒孰再游。但解消摇化蝴蝶,不须富贵慕蚍蜉。”

(《睡觉作》)在诗人们的笔下,庄周的蝴蝶梦充满了消极与迷离的色彩。 国破家亡,苟且偷生的日子更使南宋遗民们恍若隔世,因此留下了大量以蝴蝶梦来抒写自己梦魇般生活的诗歌。

如俞德邻的“梦中知是蝶,还复是蒙庄”(《邻居》)、刘辰翁的“何日花开,作两蝴蝶”(《庄子像赞》)和方凤的《庄生梦蝶图》:“素来梦觉两俱空,开眼还如阖眼同。蝶是庄周周是蝶,百花无口骂春风”等等。

人世间,哪有比国破家亡更让人痛苦的事情?。

4 关于“庄周梦蝶”的诗词都有哪些啊

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梁简文帝萧纲的《十空六首·如梦》一诗中首次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来表达一切皆空、人生如梦的思想:“秘驾良难辨,司梦并成虚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写道:“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固如此,营营何所求”看“庄周梦蝶”,后面有提到很多。

5 “庄周梦蝶”含义、比喻什么、平常怎么用这个词

庄周梦蝶,典出战国《庄子·齐物论》,是由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这个哲学命题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认为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以及人生生死物化的观点虽然庄周梦蝶这个故事极其短小,但由于其中渗透了庄子诗化哲学的精义,后来成为了庄子诗化哲学的著名代表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示例:死离生别,一似~◎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投笔记·匈奴困超〉》。

6 出自《庄子》的十个文言词语

找到的这些不知道是不是,符不符合lz要求寿陵失步 吮痈舐痔 送往迎来 隋侯之诛 随者唱喁 隋珠弹雀 太仓稊米 探囊肤箧 螳臂当车 傥来之物 跳梁小丑 吐故纳新 推舟于陆 吞舟之鱼 妄言妄听 望洋兴叹 畏影而走 蚊力负山 瓮里醯鸡 无病自灸 播糠眯目 夏虫朝菌 相呴相濡 以水救水 相视莫逆 效颦学步 寿陵失步 吮痈舐痔 送往迎来 隋侯之诛 随者唱喁 隋珠弹雀 太仓稊米 探囊肤箧螳臂当车 傥来之物 跳梁小丑 吐故纳新 推舟于陆 吞舟之鱼 妄言妄听 望洋兴叹畏影而走 蚊力负山 瓮里醯鸡 无病自灸 播糠眯目 夏虫朝菌 相呴相濡 以水救水相视莫逆 效颦学步 心若死灰 心在魏阙 欣然自喜 薪尽火传 能经鸟申 虚往实归虚与委蛇 学步邯郸 延颈举踵 僵鼠过河 摇唇鼓舌 窈窈冥冥 曳属涂中 一日千里一饮一啄 贻笑大方 以火救火 齿如齐贝 绰约多姿 白驹过隙 大辩不言 大惑不解大有径庭 呆若木鸡 动中窥要 甘井先竭 槁项黄馘 姑射神人 鼓盆之戚 画地而趋疾风甚雨 监市履希 数米而饮 书读五年 使蚊负山 绳墨之言 少私寡欲 如蚁附膻捧腹西子 莫逆之交 六通四辟 劳而无功 款启寡闻 枯形灰心 空谷足音 目大不睹决痈溃疽 望未莫及 无始无终 息黥补劓 须眉交白 学富五车 亦步亦趋 辙鲋之急自崖而反 大梦初醒 以强凌弱 洋洋大观 栩栩如生 屠龙之技 儒沫涸辙 喜怒无常以珠弹雀 饮河满腹 郢匠挥斥 游刃有余 越俎代庖 运斤成风 昭然若揭 朝三暮四支离破碎 知而不言 执而不化 至矣尽矣 踵决时见 庄周梦蝶 捉襟见肘 足音跫然安常处顺 安之若命 百舍重研 碧血丹心 苞苴竿牍 奔逸绝尘 变化无常 冰解冻释不近人情 不死不生 不主故常 材大难用 苌弘化碧 超轶绝尘 尘垢秕糠 沉鱼落雁瞠乎其后 虫臂鼠肝 踌躇满志 椿萱并茂 辞不获命 存而不论 大本大宗 大而无当大方之家 盗亦有道 道在屎溺 得意忘言 得鱼忘筌 车施效颦 斗升之水 独往独来欧鹤续凫 二缶钟惑 发硎新试 方外之人 非愚则诬 废然而反 扶摇直上 俯仰由人负石赴河 妇姑勃溪 附赘县疣 肝胆楚越 膏火自煎 槁木死灰 绠短汲深 姑妄听之始妄言之 官正神行 鬼斧神工 害群之马 蒿目时艰 涸辙之鲋 鹤长凫短 厚貌深情呼牛呼马 华封三祝 祸福相生 鸡伏鹄卵 见笑大方 剑头一呋 匠石运斤 失之交臂绝圣弃智 坎井之蛙 咳睡成珠 枯木死灰 枯鱼涸辙 枯鱼之肆 累瓦结绳 以管窥天鲁莽灭裂 满坑满谷 茫然目失 每下愈况 梦里蝴蝶 谬悠之说 木鸡养到 木形灰心目击道存 目无全牛 栉风沐雨 纳履踵决 内圣外王 能者多劳 庖丁解牛 鹏程万里批郤导窾 骈拇技指 其应若响 强聒不舍 窃钩窃国 求马唐肆 目诵五车 桑枢瓮牖色若死灰 善刀而藏 善始善终 上漏下湿 尸居龙见 视而不见 视死如生 视为畏途。

清代胡文英极其赞颂庄子,认为 “庄子最是深情,人第知三闾(屈原)之哀怨,而不知漆园(庄子)之哀怨有甚于三闾也。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怨在天下。三闾之哀怨在一时,而漆园之哀怨在万世。”庄子具有着悲天悯人的浪漫情怀。《庄子独见》中写道:“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诚哉斯言!

一、哲学主题精神

《庄子》哲学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 最高范畴,既是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的认识境界。庄子人生就 是体认“道”的人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精神上冲出渺小的个体,短暂的生命融入宇宙万物之间,翱翔于“无何有之乡” (《逍遥游》),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无古今、无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 界(《大宗师》)。庄子的体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与艺术家所达到的精神状态有相通之处。这种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文学特质。

1神秘主义

所谓“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庄子》一书最大的美学特色就在于其言说中无处不在的神秘主义的观点,认为人是不能够完全把握世界的,许多事物都只能够通过一种玄悟的方式在孤独中去感受,而这种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感受充斥着一种浪漫的美感,而这种美感无法诉诸于语言的方式。

2自然主义

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庄子》之中所描述的自然是一个井然有序的整体系统,《天道》中说“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知北游》中说“天下莫不沉浮,终身不故;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庄子主张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二、文学创作手法

1寓言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天下》)。

“卮言”是指支离怪诞、有违常理、耸人听闻的语言,“重言”是指重复古人、旧作的话语,“寓言”是指出自虚构、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离奇故事。《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 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譬如《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文章先为 主题作铺垫,然后是主题的阐发,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袅袅余音之中。内篇中的其他作品,也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之下,以各种各样的寓言,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的展示,最后完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而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 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

2语言

《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 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

三、文学史影响

庄子散文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不同时期的中国文学创 作中都有所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游仙诗、玄言诗、山水田园诗都和庄子思想及 庄子散文艺术有渊源关系。唐代诗人中,李白超拔的想象力,豪放 飘逸、意象奇特、大胆夸张的诗风,与《庄子》一脉相承;古代小说戏曲创作也深受《庄子》散文艺术风格的启示。从具有浪漫幻想色彩的《牡丹亭》、 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中,都可以看到《庄子》散文艺术精神的灵动表现。

  庄子名周,是先秦道家学派主要创立者之一,著有《庄子》一书。道教兴起后,庄周被尊为南华真人,《庄子》被尊为《南华真经》。他的哲学思想,以“清静无为”为主,鄙视富贵利禄,否认鬼神存在,认为一切事物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辩证因素。他的文章想像丰富,辞藻华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幽默气氛,是先秦诸子哲理政论中文学艺术因素最为浓郁的篇章,对后世影响极大。然而,历史上记载庄子的故里极为简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仅说:“蒙人也。”并未指明何国何处之蒙。蒙地在战国时曾有三处,庄子故里究竟在哪一处,歧说不一,至今争论末息。  一说山东冠县。裴驷《史记集解》曰:“《地理志》,蒙县属梁国。”梁国即魏国,魏迁都大梁后又称梁国、魏国疆土犬牙交叉于列国之间,西起今陕西,中经河南;河北,东至山东。战国时,有一个蒙县设在今山东冠县境内,《汉书·地理志》也曾说蒙县属梁国,所以庄子的故里在山东冠县。  一说河南商丘。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刘向《别录》云:庄周,“宋之蒙人也”。宋国为殷商后裔,其地位于今河南东部,以及接近河南的山东、安徽、江苏的部分地区。商丘曾是宋国都城。《史记·宋微子世家》言:“杀滑公于蒙泽。”《集解》注引贾逵语曰:“蒙泽,宋泽名也。”又引杜预的话说:“宋地梁国有蒙县。”原来,这个“梁国”不是指魏国,而是指宋国的某地,它内有一县,叫做蒙县。郦道元《水经注》于汲水系蒙县下曰:“即庄周之本邑也。 (庄周)为蒙漆园吏,郭景纯(郭璞)所谓漆园有傲吏者也。悼惠施之没,杜门于此邑。”饭水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商丘之北。可见,庄子故里应在河南商丘。  一说安徽蒙城县。《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楚威王闻庄周贤,派使者持重金去请他,并许以为相,庄周不为所动,笑辞楚使,终身不仕。张守节《史记正义》也曰:“庄子钓于濮水之上,楚王使大夫往,曰:‘愿以境内累。’庄子持竿不顾。”据《水经注·淮水篇》记载,“濮水即沙水之兼称”,而当年沙水即流经今安徽涡阳、蒙城一带。北宋元丰元年(1078),曾建庄子祠午安徽之蒙城县,苏轼为之作《庄子祠记》,当时王安石《蒙城清燕堂》诗,有“民有庄周后世风”句。既然安徽蒙城县有庄子祠,庄子故里就该在此。

  庄子是战国时代最富浪漫情怀的诗人哲学家,他在批判儒、墨、法诸家的有为政治的基础上,提倡一种放任自由、在宥天下、逍遥自在的幸福观。

  在《庄子·至乐》中,“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誙誙然如将不得已,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亦未之不乐也。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庄子强调无为才是最大的快乐,而世俗以追名逐利为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又有“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庄子企图证明生死同流,物我无异,无所谓忧,无所谓乐,故以无为为至乐。无为才能无所忧虑、无所惧怕。

  在《庄子·达生》中,“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遻物而不慴。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庄子意在说明坚信虚无的天道,做到一切顺乎自然,如醉如痴,避免与外界事物的矛盾和冲突,看破生死、排斥杂念、抛弃名位,保持心地的纯朴专一,就是精神最幸福的境界了。

  庄子认为,顺乎天是一切幸福和善的根源,顺乎人是一切痛苦和恶的根源,天指自然,人指人为。就是说根据自己的天性去生活的人,只要安于自己的性分,做自己能够做的一切,他便无论能力大小都能获得一样的自在和幸福。可见庄子追寻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幸福,把生老病死、吉凶祸灾等一切精神烦恼和痛苦彻底排除,不再感到生命的渺小和匮乏,返归本性自然!

  如今,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了很大改善,人们理应生活幸福!可有些人总是抱怨生活的压力太大,学习、工作、家庭、金钱甚至爱情,本来该是生活的快乐所在,却变成背上的枷锁。习惯面无表情的生活,习惯让自己的心很硬很硬,忘记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做幸福。

  我们应该学学庄子的逍遥自在,不要被物质欲望束缚了自由自在的心性。把幸福的标准降低,事事都能幸福;把幸福的内涵广泛化,处处都能找到幸福。平平淡淡就是幸福,平平常常就是幸福。这种平淡平常的生命体验是一种自我满足,是一种随遇而安,是一种对生命的客观尊重。

  如果我们不那么匆匆,如果我们用爱的目光看世界,如果我们用自由的心性去体验生活,那么幸福真的离我们不远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316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