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赏樱地图:承包整个春天的粉色浪漫

春日赏樱地图:承包整个春天的粉色浪漫,第1张

贵州·平坝樱花园。花期:3月中旬-4月上旬,最佳赏花期3月下旬。在贵州,藏着一片被BBC评为“蓝色星球上最美的樱花园”,24万亩,近70万株的樱花连绵不绝,是目前世界上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樱花基地。春天月一到,白色早樱与粉色晚樱依次登场,放眼望去,如云如霞。

武汉·东湖。花期:3月中旬-4月上旬,最佳赏花期3月下旬。由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及极目新闻等40家直播平台,联合播出了一场“英雄之城·大美武汉——相约春天赏樱花”全媒体大型直播。

武汉·晴川阁。花期:3月中旬-4月上旬,最佳赏花期3月下旬。春天的裙摆轻吻了晴川阁,为她蒙上一层淡粉色的光芒,漫天飞舞的花瓣,是对你无形的牵引。晴川阁内满园的春色,晴川阁旁盛放的樱花,似在邀君共赏。

  摘 要:由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差异、地域习俗的不同以及诗人自我审美情趣的迥异,中外诗歌中关于春天的描写也是各有特色。本文主要以宋词与欧洲浪漫主义诗歌中的春天意象为例,浅析春天意象在两者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春天 宋词 浪漫主义

一、引言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春天也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古今中外无数的文人骚客都曾用春天这一季节意象去诠释自己内心的感受与情感,中外诗歌都要求诗歌要有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语言要求高度集中,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语言文字、历史传统、民族习俗、文化背景有差异,因而在审美情趣上也有差异。因此,在面对同一题材时,中外诗人的表现手法也会不同,如宋词与欧洲浪漫主义诗歌中对春天的描写。

二、静淡寄意的水墨画与色彩绚丽的油画

春天,是古往今来文人骚客经常描写的对象,翻开《全宋词》,一幅幅春天的景象映入眼帘,一句句渗透着春愁、春恨的诗句跳跃在心间。如:“夜雨如倾,满溪添涨桃花水。落红铺地。枝上堆浓翠。去年如今,常伴酴醾醉。今年里。离家千里。独猛东风泪。”(《点绛唇·春雨》赵长卿)(唐圭璋,1999:4)春天的景色在一场春雨过后变得如此的美丽,但这种美丽给人一种憔悴的感觉,枝头的翠绿更惹人喜爱。中国古人用写意的方式描绘出来了春雨后的景色,而这种环绕着春愁气息的景色犹如一幅淡淡的春景水墨画,诗人在春雨过后的春天把乡愁寄托在了落花流水的意境之中。又如:“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远,苹满汀洲人未归。”(《江南春》寇准)(唐圭璋,1999:31)江水飘渺,柳树依依,诗人在杏花纷飞的春天等待着,或者是被等待着。这恰恰是一幅用几笔淡墨所勾画的静淡的春愁画卷。

宋词中对春天的这种静淡寄意的描写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形态有很大的关联,中国的文化形态是伦理型文化,个人的命运和价值取决于个人在宗法网络中的关系。在文学表现中体现以理节情、情理和谐统一的审美特点。再则,中国古代的文学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其主张在文学作品中要有节制地宣泄情感。因此古代诗人在抒写内心情感时总是委婉曲折,含蓄深沉,而且在寄意中又显露出独有的山水画般地静态。

春天,不仅是中国古代诗人笔下的诗意宠儿,在西方诗人尤其是浪漫主义诗人笔下,它更是绽放出了亮丽的色彩,表现出了与中国古诗不同的热闹欢腾气氛的特点。如前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的《天真之歌》中的《春》则把春天的热闹和喜气洋洋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长笛鸣,/长笛暗。/鸟儿们,/齐欢腾;/夜莺啼,/在山里;/在天上,/喜洋洋,/喜洋洋,/欢欢喜喜迎新年。”(布莱克,1999:50)

“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在《阳春三月作》用细腻的观察描绘了春天:“雄鸡啼叫,/溪水滔滔,/鸟雀声喧,/湖波闪闪,/绿野上一片阳光;/青壮老弱,/都忙农活;/吃草的群牛,/总不抬头,/四十头姿势一样!/残雪像军队,/节节败退,/退到山顶,/面临绝境;/耕田郎阵阵吆喝;/山中有欢愉,/泉中有生趣,/云朵轻飏,/碧空晴朗,/这一场春雨已过!”(华兹华斯,1996:83-84)通过上述两首欧洲浪漫主义诗歌,我们不难看出它们一些共同的特征:描写春天都是不遗余力地多方面的展开这个大自然最美丽的季节,色彩斑斓,绚丽多姿。

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特点与西方的文化形态是分不开的。在西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政治法律关系,而不是靠血缘的纽带来维系的伦理道德关系。在商业经济和民主政治中陶冶出来的民族特征是以自我为核心,以享乐为目标的敢于冒险、敢于进取的开放性民族品格,在文学创作中体现为直率。因此,在表达情感时往往热情奔放,重笔浓彩,在描绘景物时总像是在绘制一幅油画。

三、天人合一的抒情言志与自由浪漫的意象描写

“诗言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诗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志”在胸中激荡着,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乐记》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古形于声……乐者,音之所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童庆炳,2000:67)感的是“物”,“动”的是“人心”,是人心中的“志”或“情”,强调的是心与物、物与情之间的相互感应。只有当胸中的“志”被情感所浸透、融会时,才能产生创作激情,才能“发言为诗”。正是抒情性质使得中国古代文学在写物手法上不重写实而重写意,在艺术境界方面追求的不是真实而是空灵,不是形似而是神似。如在一些山水田园诗中诗人往往以抒情手段虚化所见的景象,寥寥几笔,重在神似,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欧洲人侧重作品与宇宙的关系,认为文艺是自然的摹仿、再现、写实。在文学作品中,作者总是对人物事件详细描绘,故篇幅较长。难怪布莱克、华兹华斯在描写春天的诗歌里,无不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描写春天,因此逼真、细致,给人一览无余、色彩斑斓之感。

春天意象在宋词和欧洲浪漫主义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抒情表现,宋词是一种抒情言志的、含蓄的、内敛的情感表达,而浪漫主义诗人笔下的春天往往是直抒胸臆地情感流露。

四、结语

中西诗歌的比较是无穷无尽的,春天意象在宋词与欧洲浪漫主义诗歌中的比较研究也是无限纵深拓展的,最后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总结本文的主旨,即“西方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朱光潜,1987:76)

参考文献:

[1]唐圭璋编著全宋词[M]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

[2]威廉·布莱克.布莱克诗集.张炽恒译.[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9:50.

[3]威廉·华兹华斯.华兹华斯抒情诗选.杨德豫译.[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83-84.

[4]童庆炳文学概论[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67

[5]朱光潜朱光潜全集[M]第三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76

作者简介:薛朋(1986-),男(汉族),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东华大学外语学院,西方文学研究。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小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都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来了!

渐暖的空气,破冰的流水,渐绿的柳枝,吐芽的苞蕾,这些春的使者,驱散了料峭的寒风,送来了温暖的气息!被风簇拥着的春天,阳光和煦,万物生机勃勃,春雨滋润,兰馨蕙香。“红杏枝头春意闹”,自然界的精灵们自然也不甘寂寞,将无声的浓郁春意表现得似有声音般轰轰烈烈。三月,这样一个热闹的年轮,万物复苏的月份,演绎春天的方式也更扣人心弦。

三月的细雨如丝如雾,隐隐只能朦胧着感觉,绵绵地又似柔情的世界,笼罩在周围,似一种如梦如幻的幻境,漫步微雨中,感受“小雨纤纤风细细”的美丽与浪漫。听着脚下踏起水花的声音,触摸柔顺的雨丝,真有一种难得的惬意与悠闲。

三月的春天是孕育的季节,一切都在萌芽阶段。柳丝轻摇,梢尖微点水面,漾起泛泛涟漪。“绿杨烟外晓寒轻”,杨柳堆烟,漫眼的是无际的嫩绿,感受着沁脾的清爽和温柔的抚摸。相信到了暮春,伴随着飘飞的柳絮,又是另一番动人美景!

春来也,飘柳万绦绿如海。春天,草长莺飞,丝绦拂堤,处处洋溢着和暖的气息,奏响着和谐的旋律,演绎着动人的画面!春来了,三月的物既无声又有声地昭示着,在鸣啭的黄鹂声中,在含苞的迎春花中,在缠绵的春雨丝中,在飘扬的柳丝条中,到处在召唤着春天的来临!徜徉在三月的暖风中,小园徐步,怡然自得,春自已经到来

春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太阳是红灿灿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难怪诗人爱吟咏春天,画家爱描绘春天,因为春天是世界一切美的融合,一切色彩的总会。我很奇怪,这五彩缤纷的色彩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春天来到大地?

春天的雨是连绵的、柔和的,它滋润着大地,抚摸着大地,小声地呼唤着大地,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他们竟悄悄地汇成了小河,积成了深潭。啊,原来是春雨给潭水带来绿色的生命。

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但是,如果你俯下身子去仔细审视,你会发现在悦目的色彩中,还有零星的枯黄,那是残冬留下的痕迹。你也许会叹息:“真是美中不足啊!”是的,望着那几茎折肢断臂、垂头丧气的小草,谁还会有好心境?可是,你不妨削去枯黄的冬衣,你会有更新奇的发现,嘿!里面却是绿的!原来外表枯黄的小草也在孕育着,孕育着更美的春天。

我终于明白了春天的色彩为什么这样丰富:是春姑娘手中的彩笔勤奋地挥动着;是稚气的孩子们天真地打扮着;是被人们忽视的小草默默地孕育着。尽情地享受着春的色彩的怡悦的人们啊,你为春天的色彩贡献了什么?

春  作者:丰子恺 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自古以来的人都赞美它,希望它长在人间。诗人,特别是词客,对春爱慕尤深。试翻词选,差不多每一页上都可以找到一个春字。后人听惯了这种话,自然地随喜附和,即使实际上没有理解春的可爱的人,一说起春也会觉得欢喜。这一半是春这个字的音容所暗示的。“春!”你听,这个音读起来何等铿锵而惺忪可爱!这个字的形状何等齐整妥帖而具足对称的美!这么美的名字所隶属的时节,想起来一定很可爱。好比听见名叫“丽华”的女子,想来一定是个美人。然而实际上春不是那么可喜的一个时节。我积三十六年之经验,深知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 梅花带雪开了,说道是漏泄春的消息。但这完全是精神上的春,实际上雨雪霏霏,北风烈烈,与严冬何异?所谓迎春的人,也只是瑟缩地躲在房栊内,战栗地站在屋檐下,望望枯枝一般的梅花罢了! 再迟个把月罢,就像现在:惊蛰已过,所谓春将半了。住在都会里的朋友想象此刻的乡村,足有画图一般美丽,连忙写信来催我写春的随笔。好像因为我偎傍着春,惹他们妒忌似的。其实我们住在乡村间的人,并没有感到快乐,却生受了种种的不舒服:寒暑表激烈地升降于三十六度至六十二度之间。一日之内,乍暖乍寒。暖起来可以想起都会里的冰淇淋,寒起来几乎可见天然冰,饱尝了所谓“料峭”的滋味。天气又忽晴忽雨,偶一出门,干燥的鞋子往往拖泥带水归来。“一春能有几番晴”是真的;“小楼一夜听春雨”其实没有什么好听,单调得很,远不及你们都会里的无线电的花样繁多呢。春将半了,但它并没有给我们一点舒服,只教我们天天愁寒,愁暖,愁风,愁雨。正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此外虽有春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罢?有的说“春在卖花声里”,有的说“春在梨花”,又有的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但这种景象在我们这枯寂的乡村里都不易见到。即使见到了,肉眼也不易认识。总之,春所带来的美,少而隐;春所带来的不快,多而确。诗人词客似乎也承认这一点,春寒、春困、春愁、春怨,不是诗词中的常谈么?不但现在如此,就是再过个把月,到了清明时节,也不见得一定春光明媚,令人极乐。倘又是落雨,路上的行人将要“断魂”呢。可知春徒美其名,在实际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实际,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就气候上说,暮春以前虽然大体逐渐由寒向暖,但变化多端,始终是乍寒乍暖,最难将息的时候。到了暮春,方才冬天的影响完全消灭,而一路向暖。寒暑表上的水银爬到temperate①上,正是气候最tempetate的时节。就景色上说,春色不须寻找,有广大的绿野青山,慰人心目。古人词云:“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出。”原来山要到春去的时候方才全青,而惹人注目。我觉得自然景色中,青草与白雪是最伟大的现象。造物者描写“自然”这幅大画图时,对于春红、秋艳,都只是略蘸些胭脂、朱磦,轻描淡写。到了描写白雪与青草,他就毫不吝惜颜料,用刷子蘸了铅粉、藤黄和花青而大块地涂抹,使屋屋皆白,山山皆青。这仿佛是米派山水的点染法,又好像是Cèzanne②风景画的“色的块”,何等泼辣的画风!而草色青青,连天遍野,尤为和平可亲,大公无私的春色。花木有时被关闭在私人的庭园里,吃了园丁的私刑而献媚于绅士淑女之前。草则到处自生自长,不择贵贱高下。人都以为花是春的作品,其实春工不在花枝,而在于草。看花的能有几人?草则广泛地生长在大地的表面,普遍地受大众的欣赏。这种美景,是早春所见不到的。那时候山野中枯草遍地,满目憔悴之色,看了令人不快。必须到了暮春,枯草尽去,才有真的青山绿野的出现,而天地为之一新。一年好景,无过于此时。自然对人的恩宠,也以此时为最深厚了。 讲求实利的西洋人,向来重视这季节,称之为May(五月)。May是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人间有种种的娱乐,即所谓May-queen(五月美人)、May-pole(五月彩柱)、May-games(五月游艺)等。May这一个字,原是“青春”、“盛年”的意思。可知西洋人视一年中的五月,犹如人生中的青年,为最快乐、最幸福、最精彩的时期。这确是名符其实的。但东洋人的看法就与他们不同:东洋人称这时期为暮春,正是留春、送春、惜春、伤春,而感慨、悲叹、流泪的时候,全然说不到乐。东洋人之乐,乃在“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便是那忽晴、忽雨、乍暖、乍寒、最难将息的时候。这时候实际生活上虽然并不舒服,但默察花柳的萌动,静观天地的回春,在精神上是最愉快的。故西洋的“May”相当于东洋的“春”。这两个字读起来声音都很好听,看起来样子都很美丽。不过May是物质的、实利的,而春是精神的、艺术的。东西洋文化的判别,在这里也可窥见。

春天来了,带来温馨和生机。

音乐作品中描写春天题材不胜枚举。贝多芬创作于1801年的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春天”作品24号,不论其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是经典音乐中的珍品,深受广大乐迷欢迎。

“春天”奏鸣曲赞颂大自然美好,同时反映人类诚挚思想情感。全曲四个乐章,以乐观向上、生气勃发为基调,易于被刚刚开始欣赏古典音乐的人所接受。

首乐章,在钢琴分解和弦衬托下,小提琴直接切入主部主题,优美流畅至极,宛如汩汩清泉沁人心肺。这青春朝气旋律正是贝多芬这段时期生活写照,充满阳光、愉悦。副部主题,小提琴在钢琴铿锵有力音型伴奏下,激昂高歌,洋溢着贝多芬式的豪气,与主部主题形成强烈对比。

慢板乐章是一首非常动人的浪漫曲,仅有的一个主题先由钢琴弹奏而出,接着小提琴反复出现纾缓而又悠扬的牧歌式曲调,寄予对大自然深深热爱。小提琴与钢琴一唱一和的对答似一对恋人倾诉衷情。乐曲转入降G大调更增添一层亲切和温暖,思想感情进一步升华。

第三乐章短小精悍,仅有一分多种的明快的诙谐曲,跳跃的顿音,活泼生动,带着天真稚气。结构方整,每句以8小节为基本长度。

末乐章回旋曲充满乐观情绪。连绵不断的主题穿插二个副主题(插部),勾勒出一幅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灿烂画面。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它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古往今来人们几乎用尽了所有美好的词句来形容、赞美春天,是因为春天万物复苏,景色宜人,充满着朝气。但是,春天一定就是好的吗?连续的雨天让这个世界变得那么阴郁雨在灰色的天空中飘下走在大街上,见到行行的人群穿插,也会显得如此的浑浑噩噩。有时候,春天根本不温暖,莫名的给人带来了一些伤感吧。一直觉得,春天若下起雨,我希望的就是一场大雨,就如一次强烈的彻底的洗尘,这样,雨后阳光才显得那么的清晰,叶芽显得那么翠绿,才是新开始的标志。

描写春天的浪漫唯美句子有:

1、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季节,也是一个美丽神奇,充满希望的季节。

2、在春天的太阳下,还有更多美妙的事情正在发生着,你看:风,变得和畅起来;山,变得青翠起来;水,变得碧澄起来。

3、春天的柳树十分美丽,柳树姑娘披上了长发,用小溪的水梳理她那美丽的长发,小燕子在柳枝头欢快地翩翩起舞,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美景啊!

4、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

5、近了,近了,我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了,这一切都报告着春天的到来,我整个心都飘了出去,飘到那鲜艳的花儿上,飘到那油绿的草地上。

6、春天,隐藏在那柳树枝上。那些嫩绿嫩绿的叶芽,像一位少女,亭亭玉立,那么清新、雅致。而那柳条像少女的裙带,随风飘舞。

7、春天,那太阳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浑身舒坦。

8、随着春姑娘轻快的步伐,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在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一些生命力顽强的小草。

9、春天到了,毛毛细雨中,石榴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树枝上吐出了小嫩芽,春风吹来,嫩芽渐渐地变成了小绿叶儿,满树的绿叶在微风中飒飒做响。

10、春风吹醒了花儿,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艳丽的花儿竞相开放,红得像火,白得似雪,黄得如金,粉得似霞,五彩缤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339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