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有母戊鼎、水晶杯、铜奔马、金缕玉衣、摇钱树,这些文物具有历史浓厚的研究意义。
1金缕玉衣可以说是古人去世后的终极梦想。如今,中国出土修补了10件汉代金缕玉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刘胜(汉武帝刘彻义的母亲和兄弟)的金缕玉衣。这件玉衣长188米,共有2498件玉器,全部由金丝连接而成,约1100克金丝,极其精致。大克鼎,也被称为克鼎和膳夫克鼎。与这个三脚架一起,有七个小三脚架、两个二脚架和六个时钟。一个是膳夫克制造的所有工具。
2原器高126厘米,口长305厘米,宽249厘米,用青铜制成的葡萄酒或水装置。这个罐子的主要部分是自西周末以来流行的方形罐造型。它有一个盖子,两只耳朵,一个圆圈,重心在下腹部。它被各种附加装饰所装饰,装饰在机器的身体上下,不仅产生了异常壮观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春秋时期青铜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
3在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这是非常罕见的。陶器炉的出土表明了河姆渡人在烹饪用具方面的进步。发现了最早的锅炉烹饪专用设备,这是南方居民使用的气缸炉的前身,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1977年,浙江省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陶器炉灶整体设计合理,开放式火门,便于柴火向内投掷;内壁上的三个丁可以稳定地支撑炊具。
4仰韶文化绘画徒石斧图陶缸是仰韶文化的杰出代表作品。它标志着中国历史前沿绘画艺术从装饰绘画向物体图像绘画的发展,展示了中国历史前沿绘画艺术家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理念。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多的原始社会时期的彩色陶器画。1978年,它在河南省临汝县(现汝州市)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正如王维所说,雪飘洒在空中,是那么寂静,让人安心。自古以来,雪天一直是古人作诗不可缺少的题材,也正是雪成就了不少诗人,也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诗作。在古代,古人没有像相机一样的东西可以记录美丽的雪天,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方式纪念雪天,吟诗作对,把酒言欢,好不快乐。他们站在城楼上,披着蓑衣,静静看着雪花飘落,别有一番韵味。
除了吟诗,古人还会作画来纪念下雪天。除了用文字表达雪的浪漫,图画更能显示出雪天的意境。古人的画作惟妙惟肖,令人赞叹不绝。四川博物院收藏着不少与雪应景的文物,例如清代的黄鼎蜀山积雪图轴,它是绢本,属于水墨山水画。蜀山位于江苏省宜兴东南部,此画作为苏轼所作,因其觉得下雪天的风景与蜀山的风景特别像,所以题名为“黄鼎蜀山积雪图轴”。图中山峰重峦叠嶂,山中树木稀稀落落,树叶凋落,满山遍野白雪皑皑,像盖了一层白色的毛毯。小桥流水人家在山林中若隐若现,一派清冷景象。此图用墨清秀,笔法自然,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雪景图。
除此之外,古人还会在扇面上作画,例如收藏在四川博物院里的湖天雪意图扇面,该画作于明代,出自李流芳之笔。该扇页描绘的是连绵不绝的远山,近处描绘的是山坡落石,树木以及房舍,笼罩在白色的雪天里,浪漫极了。
下雪天往往在冬季,大多是寒冷的季节,古人发明了便于携带的暖手宝,古人称之为暖砚。珍藏于四川博物院的清代镂空暖砚为古人在寒冷的冬天赏雪提供了温暖,古人抱着暖砚,望着天空,凝视雪花飘落,不失为一件雅事。
由于过去没有机器,所有地毯都是靠纯手工。
过去的自然环境没有工业污染,空气清新,草原肥沃,所以在这些地区产的羊毛质量比现代的要好。
利用各种自然环境下的植物,矿物提取的物质进行天然植物染色,色泽明亮,鲜艳,永不退色。
地毯图案因产地不同而体现各自的民族特色。
目前能够发现和找到的大概有40-200年。
和现代地毯相比,由于不是大量生产,所以每张地毯的颜色,图案,尺寸都不相同。
数量也在逐年减少,它同时拥有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
中国古董地毯从工艺和风格上各具特色从血统上来说作为寺庙用毯和用毯的宁夏古董地毯是中国最好的古董地毯,其他地区出产的地毯为王府贵族使用居多。
1900'S的古董地毯目前能够发现和找到的古董地毯据今80-100年也就几千条。
150年—400年之间的古董地毯在北京徐氏古董地毯博物馆和中国故宫博物院还依稀可见,尽管做了很大努力加以保护但数量仍在逐年减少。
古董地毯同时拥有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
中国古董地毯从工艺和风格上各具特色。
包头古董地毯古董地毯主要作为收藏品被收藏家们所关注。
古董地毯做工精细、色彩艳丽,不含任何非自然成分的染色和做工,完全是天然的原材料和纯手工的传统技艺,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是现代地毯所不能比拟的。
单从纯天然的毛料、手纺线和纯植物、矿石中提取的原料,就足以说明古董地毯的收藏价值所在,也决定了古董地毯的巨大升值空间。
天然毛料:古时地毯织造较多采用的是纯羊毛,由于冬天寒冷,环境没有任何工业带来的污染,羊儿在广阔的草原上奔跑,吃的是各种野草,喝的是没有污染的水,
羊的身体强壮,使得其毛质十分温暖柔软且有弹性。
现代的羊喂的是经过改良以后的食物,主要是为了尽可能提高羊的生长速度,更多地获取羊绒、毛呢、羊皮及羊肉。
而经过提取羊绒后剩下的羊毛,经过化工漂洗后,再按不同的质量等级分成织毛衣用的毛线和专做地毯的毛线(做地毯的毛线质量次于织毛衣用的毛线)。
而过去的人们所用的是直接从羊身上剪下的羊毛,没有经过任何的筛选直接纺线,编织地毯。
所以现在地毯的羊毛质量已经无法与古董地毯的羊毛质量相比了。
有的地区也会用一些其他的毛料。
如牦牛毛、牛毛和骆驼毛等。
但不管取自何种动物身上的毛料,都是100%的纯度。
手纺线:130多年前,没有机器纺线,是我国农村手工业的发达时期。
手工艺人们用自己的简单工具纺制棉毛线。
虽然没有机器生产的棉毛线省时快捷,也没有机器生产的棉毛线规矩,但却有机器不可替代的功效。
他们可以将机器不能纺的细短的部分羊绒纺成线,不仅耐用、结实、有韧性,而且还漂亮。
染色:古时地毯染色只能依靠天然染色。
染羊毛的颜色主要依靠植物色,少部分是从矿物中提取的,而这些植物染色中部分染料是名贵的材,染出的颜色纯洁艳丽,色泽柔和,没有刺眼的光色。
而其最的的优点是不伤毛质,可以说是经久耐用,越用越漂亮。
显出了其更柔和的美,色彩更别具风味。
高档地毯也称软黄金,是有极大收藏价值的工艺品。
但收藏地毯是件不容易的事,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门类科学,才能鉴别什么是好地毯。
地域:不同的地域决定了地毯的质地和品相的差异。
如新疆的和阗地毯,毛质松软,有油性,弹力好,而张北一带的地毯毛质就逊色一些,毛质发干,死性,硬度高。
波斯地毯选用羊毛和蚕丝作原料,手工编织,结构严密,坚固挺实,富有弹性,透气性好,纹路细腻,图案清晰,做工讲究。
图案:地毯的图案很有讲究,有各种传统的图案及自然景观,如花、鸟、福、寿、龙等,
松鹤图代表延年益寿,牡丹花象征富贵满堂。
大部分是借鉴古时瓷器、木器及建筑风格,博采众长,相互借用又别具一格。
我国的纯羊毛手工地毯从图案上分有“花样”、“新疆花样”、“京彩花样”等多种风格,其毯面的花卉、景物犹如浮雕,毯面光亮,色泽鲜艳,凝结了中国古老文化的精髓。
国外主要有“波斯花样”、“土耳其花样”、“蒙古花样”等,其图案兼“美术式”、“彩花式”于一体,典雅、夸张、浪漫。
产地:识别地毯的产地重点从颜色上加以确认,如地毯的颜色比较鲜艳,极具民族特色,但采用的是一道纬编织,较粗糙;新疆地毯由于水土关系,线的染色好,用三道纬编织,比较细密;北京地毯则古香古色,二道纬编织,蓝颜色居多;蒙古地毯图案活灵活现,生动有力度;土耳其地毯颜色艳丽,久不褪色,立体感强,每款异样。
毛料。
最名贵的要数牦牛尾的毛织刻丝地毯,精细、耐磨,织起来继纬不断经,此类地毯可谓地毯家族中的精品,手感滑润,脚踩上去有反弹感,几乎感觉不到一点粗糙的摩擦感。
其次是以入秋的绵羊毛编织的地毯,其天然含量高,不褪色、有弹性、脚感好,手触毯面柔软爽滑,冬暖夏凉,持久耐用。
很难说收藏家是先根据地毯的材质还是地毯的,或是地毯的图案制定他的收藏标准,但这几方面都是收藏地毯不可或缺的。
好的材质诸如纯毛地毯,好的诸如手工编织,好的图案诸如绝妙设计等都是一个最上乘地毯的必要条件,也是收藏家眼里最珍贵的藏品,它的艺术价值是无可限量的。
中国古董地毯有着使用的严格规定,以宁夏古董地毯为例,明末清初时期宁夏地毯王公贵族争相订购的礼品和生活用品,也是地方政府进贡朝廷的首选贡品,分为寺院用毯和贡品两类。
寺院用毯包括:幡毯、挂毯、禅毯等。
每种地毯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
而作为贡品的宁夏地毯在颜色,图案的使用上等级森严,如龙的图案只适合使用于王族。
作为礼品的地毯图案多以祥花瑞草、暗八仙等吉祥纹样为主,表达人们的良好祝福之意。
从布局上来讲,在、建筑、图案中所使用的“格律体”是中国古董地毯最具代表的风格,他的构图间就环抱、对称和中心的协调布局,主要有“奎、角、边”等部分组成。
中国古董地毯的图案极为丰富,有博古纹,八吉祥,杂宝,暗八仙,四君子,鹤鹿同春,福禄寿等吉祥纹样,也有麒麟送子,八仙颂寿,踏雪寻梅等民间传说典故,中国传统文化以图纹方式在地毯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中国古董地毯除了使用价值之外,地毯的价值更体现在艺术鉴赏上,这主要是因为地毯的花纹式样和地域风格各具特色。
我国最常见的纹饰图样有:龙纹、凤纹、“博古“纹。
特别是琴、棋、书、画图案和由梅花、兰草、竹、菊花组成的”四君子图案“,极受人们欢迎,它象征了人们高尚的情。
各个民族所产的地毯,风格和类型也各不相同,这让地毯带有了独特的地域魅力:新疆地毯带有宗教的神韵;宁夏地毯高贵大气,做工精密地毯的种类可按地域划分:的龙鹤图,走廊毯;陕西的榆林毯;北京的亭台楼阁;内蒙的寿喜图;宁夏的龙抱柱;包头的驼地花篮,云底皮球花。
可以这样说,古旧地毯的纹饰图案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韵味。
古董地毯可谓是奢华高档的消费品,古董地毯更因其优质的染色和独特的工艺,见证了它
的收藏和使用价值。
在一些高收入消费者中,不乏以古董地毯作为现代家居的高档装饰品。
在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博物馆,学术机构都收藏了中国古董地毯,并进行了专门研究。
在国际著名的拍卖会上,中国古董地毯频频亮相,受到了众多买家的追捧。
由于中国古董地毯原料和工艺的消亡以及存世数量有限,其价值还在不断上涨之中
都好看。
1、浪漫古董继承了古董系列的优点,它的花期长、开花性好,而且带有温和的茶香味,粉红色的花朵观赏性也不错。
2、焦糖古董月季,杏**混合花朵,花径10厘米,株高90公分,切花月季,花型饱满,分枝性好,耐热耐雨淋,抗病性强,多季重复开花,一个非常优秀的切花和庭院两用品种。
不是现在,一直都是"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也称马超龙雀,是东汉青铜艺术的杰出代表。一匹千里马正在疾驰飞奔,它体态健美,昂首扬尾,张口嘶鸣,三足腾空,右后蹄下踏着一只飞鸟。飞鸟展翅欲飞、惊愕回首。一切都发生在瞬间,却给人以无比宽阔的想像空间。 中国古代匠师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以丰富的想像力,精巧的构思,娴熟的匠艺,把奔马和飞鸟绝妙地结合在一起,以飞鸟的迅疾衬托奔马的神速,造型生动,构思巧妙,将奔马的奔腾不羁之势与平实稳定的力学结构凝为一体,它所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铜奔马(马踏飞燕)(东汉)
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01厘米
1969年甘肃省武威县雷台汉墓出土
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马袭乌鸦、鹰(鹞)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1] 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军事长官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
经过那么长时间,还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就不错了,你还指望她没有缺点吗?专家们看的出来看不出来,“马踏飞燕”都是一个珍贵的文物。
我们先来观摩一下马踏飞燕的外观:马踏飞燕形象健硕漂亮,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龙雀。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感觉,实在令人叫绝。
我接下来给大家介绍“马踏飞燕”的历史。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我国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武威市将“马踏飞燕”定为象征武威腾飞的城标;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原邮电部发行的JP32纪念邮资明信片、1997年发行的1997-3《中国旅游年》纪念邮票、去年发行的普通邮资明信片以及联合国1996发行的一套邮票中的一枚均以马踏飞燕为邮资主图。 年初,为了加强我国珍贵文物出境展览的管理,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相关规定。其中64件(组)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境)展出。铜奔马即“马踏飞燕”便是这其中的一件。
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从甘肃武威雷台墓中出土已经整整50年之久。“马踏飞燕”惊艳全世界的同时,也有很多人在挑毛病,我觉得“马踏飞燕”很完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