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多练练一些流行通俗歌曲的吉他弹唱,就会有感觉的。
比较简单通用和弦套路有
F-G-C-C
古风的比较常用的是
F-G-Em-Am
还有五度圈模型,我懂得也不是特别多,但是练多了就会有感觉的。
我写歌一般都是,先确定和弦,然后用吉他弹奏和弦伴奏,然后跟着哼哼,就能写出来一首歌,然后再填词。这样好像比较简单。
最近在听几档节目的时候都讲到了如何进行作曲,虽然是最简化的作曲套路,但也帮助我消除了对于作曲的神秘感。下面是对于节目中相关内容的总结,也加入了一些我个人练习吉他时候的体会。参考的节目见后面的参考文献。文章并不是宣扬作曲有多么简单,文中所举的也是最简单的例子,只是想说明,作曲并不神秘,练习也有章可循,欢迎大家指正。
《粉刷匠》是大家基本都熟悉的一首歌曲,旋律简单,音符上只使用了12345,下面以《粉刷匠》为例介绍如何作曲。
2/4拍歌曲,4分音符为1拍,每小节2拍(没有下划线权且用删除线做连音线)
作曲和写诗类似,以粉刷匠对应七言绝句,总结规律如下:
1写一句听起来像歌的旋律,以5结尾
2第二句原封不动,结尾把5改为1
3第三句后半段照抄第一句,前半段换成1个全新的
4第四句重复第二句
套路为: A + A· + B + A·
下面模仿《粉刷匠》创作曲目如下:
套路写完了,一首歌光有主旋律还比较单薄,配上和声一首简单的歌就能“高大上”起来。下面来看看和声,也就是作曲中和弦的使用技巧和原理。
1、咱们还是拿七言诗做类比,作曲中1234567都能作为歌曲的韵脚,但是以1最为常用
2、各音阶频率关系:
更多详细介绍参考:http://blogwuxinannet/archives/153
3、如2中描述,1和5之间存在倍频关系,所以1和5之间是和谐的。而因为1和5之间太和谐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觉得不够刺激,所以在1和5之间加入了3这个音,编成主音三和弦(吉他上的 C和弦:13513 ),而572也可以做1个三和弦(吉他上的 G和弦:572575 ),461也可以做三和弦(吉他上的 F和弦:414614 )
4、135,572,461三个和弦分庭抗礼形成循环
5、写歌的时候尽量避免连音,比较难听
在《粉刷匠》的例子中,应用上和弦套路,我们就知道,整首歌就使用了两个和弦:C和弦+G和弦,我们尝试给粉刷匠配上和弦,C和弦用(1535),G和弦用(7525),如果C和弦用在结束的地方我们用(351)来做一些变化,勇C-和弦来替代,整理歌曲+和弦伴奏如下:
当然作曲套路中模仿曲目也可以配上相同的和弦一样好听,还能听出点中世纪古典宫廷舞的味道,哈:
中国的5音:123565321,没有4和7,所以我们试试改编《粉刷匠》将4改为5,歌词改为《凉州词》如下:
三项技术
曲式学:如何起承转合和押韵
和声学:用哪个和弦伴奏,或者先写出和弦然后根据和弦推出曲调
旋律学:节奏+旋律的上下行
作曲就是合理的使用技术,创造更丰富更合理的细节啦。
《陈腐粉碎机》
《卓老板聊科技》
和弦走向的模式很多的,不见得就你说的这个,这个你多听歌,看看其他音乐的和弦套路是怎样的,也是你对素材的一个积累啊而且很多歌曲不是在一个套路里面完成的,这个取决于你的音乐素养,知道怎样的和弦走向能产生怎样的效果,例如第一个是主和弦,紧接着的有很多选择,可以跟2级和弦,可以跟3级和弦,还有4级、5级,再例如4级和弦,后可以跟5级,也可以跟3级,或者回到1级,这个要求有一定的和声理论基础。况且,即使你在一个老套路下写歌,不见得就永远用大三小三和弦,还可以用更多的变化和弦来丰富你的音乐,例如七和弦、九和弦等所以我认为,真正好听的音乐,不在于有多么复杂的和弦走向什么的,而在与曲者精心安排的每一个音符
学琴到高级境界,对于一般的歌曲应当有能力依靠旋律自己写出和弦是什么。而不是谱子上写着什么才去弹什么。这就叫配和弦。对于学琴时间不长的人来说,这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本章讲的,只是最最简单的配和弦。我总结出这个套路。大家可以用这个套路来配出最简单的和弦。
1、几点要则:
本姑娘在此想了几个可以供参考的大致的规则。这只是很简化的办法。事实比我这个要复杂得多。而且遇到高级曲子,可能我这几条还会打架。这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没有一个绝对的万能公式。只能是“最大限度地符合这几条规则”。有的朋友说那岂不是无章可循了?不,大致的框架在这里,而更丰富的变化,则在实践过程中。完全按程序走,那是自然科学,不是人文科学。音乐的魅力恰恰在这千变万化中。
(1)最先要往I级和弦、IV级和弦和V级和弦去想。并且某个调开头和结尾有七八成是一级和弦。比如在C大调里,优先考虑C、F、G7这三个和弦。并且开关结尾多用C和弦。
(2)和弦一般是一个小节一个,或者数个小节一个,中间不变。如果一个小节有两个和弦,就比较密了。但不能通篇都是每一个音符就安一个和弦。所以配和弦时先考虑按小节变换。
(3)看看旋律中有没有这些音。比如C大调中,如果一个小节是“do mi sol do”。那么这些音都是在C和弦里面的音,这时不用犹豫,配上C和弦就对了。如果在这个小节的旋律中有fa和la,那就想想F和弦。
(4)看主导的音和强拍上的音。比如C大调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简谱4/4拍的
“1 2 3 4 | 5 5 54 3 |……”
在第一个小节,强拍是在 1 上,次强拍是在 3 上。所以有 1 和 3,根据第三条,配一个C和弦。第二个小节,只有一个半拍的 4 是 C 和弦外的音,所以主要还是 C 和弦里的音,就配C和弦。所以这也是学习多指和弦的一个作用。不知道一个和弦具体是什么,自然不会弹了。
(5)一些套路,以C大调为例:C→G7,G7→C,C→F,F→C,F→G7,C→F→F→C,C→G7→G7→C(G7占俩小节),C→F→G7→C,C→F→C→G7→C。如果是八个小节的曲子,到第四小节的时候很可能是 G7 ,但也有可能是 C 。慎用 G7→F 和弦。
(6)配完了之后,听一听,是不是好听,然后再做一定的调试。
3 3 4 5 | 5 4 3 2 | 1 1 2 3 | 3 2 2- |
3 3 4 5 | 5 4 3 2 | 1 1 2 3 | 2 1 1- ||
一共八个小节。先试试 C、G7 和 F。先根据上段第一条,把第 1 小节写上 C 。第 1 小节主要是 3 和 5 ,所以用 C 。第三小节主要是 1 和 3 ,所以也是 C 。而第二小节有三个音 542 都是 G7 里的音,所以配 G7。而第一行最后一个音是 2 ,配C和弦不太舒服,根据第六条用 G7 试试。嗯,不错。然后一看第二行前三个小节都一样。所以和弦也一样。最后一个小节,配 C 或 G7 貌似都不好。我们这么处理:前两拍用 G7,后两拍用 C。嗯,听上去还不错。
这曲子没用上 F 和弦。这是最容易的了。
再来一个《小星星》2/4拍的。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5 5 | 4 4 | 3 3 | 2 – | 5 5 | 4 4 | 3 3 | 2 – |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一共 24 个小节,其中,1-8 和 17-24 一样。而第 9-12 和 13-16 一样。 根据第一条。第一小节是 C 。第二小节的音既在 C 里,又在 G7 里。第三小节的音在 F 里。所以用 F。因为上段第五条说慎用 G7 到 F(在古典乐中简直就是禁用)。那么第二小节就只好是 C 了。第四小节可能是在 C 或 G7 里的音。第五小节可能是 F 或 G7。我们先把四五小节放着。看六-八小节肯定是 C、G7、C。从上段第五条中,有一个 F→C→G7→C。那么第五小节试试 F,相应的,第四小节就不能是 G7 了。第九到十三小节,套上面一个 C→F→C→G7。后面就是重复的了。试试看吧。这曲子前十二小节是 C、C、F、C、F、C、G7、C、C、F、C、G7……。
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的配法。在实际操作中,还会有很多别的和弦。需要读者继续学习。更多的配和弦可以参考别的帖子。
一、谱曲技法[编辑本段]卡农既Canon, 或者Kanon, 也被翻译为华音。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和赋格一样是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之一,也是利用对位法的模仿技法。卡农同时也指以此种技法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比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旋律是导句,以后模仿的是答句。根据各声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为同度卡农,五度卡农,四度卡农等;根据间隔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一小节卡农,两小节卡农等;此外还有伴奏卡农,转位卡农,逆行卡农,反行卡农等各种手法。1〉卡农简介[编辑本段]复调音乐的一种,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极至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 卡农Canon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廿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能御简如繁,作者可说已臻化境。作者是德国人 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年),曾是巴赫的老师。不过有人说是当时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为了售出此曲而冒称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帕卡贝尔的作品。一种纯以模仿手法构成的复调音乐形式。当先后进入的各个声部自始至终在相同或不同的音高上演奏(唱)一旋律时,即称为卡农。其最先出现的声部称为起句或主句,随后进入的各声部称为应句或答句。 2〉主要类型[编辑本段]正格卡农主句和答句在方向上、节奏上完全一致,一般根据它们之间的音程距离称呼,如同度卡农、四度卡农、五度卡农等。在正格卡农中,除同度、八度外,其他音程的卡农常用自由模仿,以免形成调性重叠;其中四度、五度卡农除用自由模仿以保持调性统一外,也可采用严格模仿,使答句转入下属调或属调。变格卡农答句是主句的变形。若将主句的时值成倍扩大,则成增时卡农,反之,则成减时卡农;若将主句各音作反向的模仿,称为倒影卡农或反向卡农,若将主句各音出现的次序颠倒模仿,称为逆行卡农或蟹行卡农,答句若为主句之逆行并倒影者,称为逆行倒影卡农。二重或三重卡农即同时有两对或三对不同旋律的卡农进行无终卡农即卡农的结尾与乐曲开始相衔接而使音乐循环不已者有终卡农即答句不再进行模仿,另加结尾部分以构成终止者。 3〉音乐历史[编辑本段]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4〉演奏方式[编辑本段]卡农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轮唱」,原意为“规律”。指的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声部,数个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缠绕,而声部几乎是单调意义上的重复。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至极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就叫作“卡农曲”。卡农Canon虽不像浪漫派作品那样高潮起伏、惊心动魄,但在看似反复平常的进行中,却交相共鸣出多种音色效果。平凡的韵律脉动着瞬息万变的生命力,如同天使一般让人迷醉和沉静。我们熟悉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卡农出现于十三、十四世纪。后人常采用古代曲调作为卡农主题。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十九世纪的交响曲、奏鸣曲也常用卡农手法,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简单的讲,卡农〈canon〉是一种作曲手法,意思是「同样的旋律间隔两拍或一小节、两小节不等先后演奏」。 “卡农”就是根据严格模仿的原则,用一个或更多的声部相距一定的拍子模仿原有旋律的曲式。至于用什么乐器,几个声部,就要随作曲家的便了,一般来说,2-6个声部就差不多了,要是非有人写个几十个声部也未尝不可,倒是现代音乐里常有的事。卡农是最基本的复调音乐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