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的爱情语录
旅行是一种逃避--逃避人间的丑恶。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梁实秋的爱情语录,仅供参考!
梁实秋的爱情语录(一)
1) 一排排西府海棠,高及丈许,而绿鬓朱颜,正在风情万种、春色撩人的阶段,令人有忽逢绝艳之感。 --梁实秋
2) 你走我不会去送你,你来,不管风雨再大,我也会去接你。 --梁实秋 《送行》
3) 陈酿 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轻的时候愣头愣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桃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藏多年的陈酿,浓而芳冽!对于他们,中年没有悲哀。 —— --梁实秋 《雅舍小品·中年》
4) 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希望人人都能属于“有闲阶级”。有闲阶级如能普及于全人类,那便不复是罪恶。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我们并不向往六朝人那样萧然若神仙的样子,我们却企盼人人都能有闲去发展他的智慧与才能。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5) 酒有别肠,不必长大。 --梁实秋
6) 你若来,我无论风雨会去接你。你若要走,我却当你从未来过。 --梁实秋
7) 树与人早晚都是同一命运,都要倒下去,只有一点不同,树担心的是外在的险厄,人烦虑的是内心的风波。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8) 爆双脆是北方山东馆的名菜。可是此地北方馆没有会做爆双脆的。如果你不知天高地厚,进北方馆就点爆双脆,而该北方馆竟不知地后天高硬敢应这一道菜,结果一定是端上来一盘黑不溜秋的死眉瞪眼的东西,一看就不起眼,入口也嚼不烂,令人败兴。就是在北平东兴楼或致美斋,爆双脆也是称量手艺的菜,利巴头二把刀是不敢动的。 所谓双脆,是鸡胗和羊肚儿,两样东西旺火爆炒,炒出来红白相间,样子漂亮,吃在嘴里韧中带脆 --梁实秋 《雅舍谈吃》
9) 我吸纸烟始自留学时期,独身在外,无人禁制,而天涯羁旅,心绪如麻,看见别人吞云吐雾,自己也就效颦起来。此后若干年,由一日一包,而一日两包,而一日一听。约在二十年前,有一天心血来潮,我想试一试自己有多少克己的力量,不妨先从戒烟做起。马克吐温说过:“戒烟是很容易的事,我一年戒过好几十次了。”我没有选择黄道吉日,也没有诹访室人,闷声不响的把剩余的纸烟一古脑儿丢在垃圾堆里,留下烟嘴、烟斗、烟包、打火机,以后分别赠给别人,只是烟灰缸没有抛弃。“冷火鸡”的戒烟法不大好受,一时间手足失措,六神无主,但是工作实在太忙,要发烟瘾没得工夫,实在熬不过就吃一块巧克力。巧克力尚未吃完一盒,又实在腻胃,于是把巧克力也戒掉了。说来惭愧,我戒烟只此一遭,以后一直没有再戒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10) 真正理想的伴侣是不易得的,客厅里的好朋友不见得即是旅行的好伴侣,理想的伴侣须具备许多条件,不能太脏,如嵇叔夜“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不能有洁癖,什么东西都要用火酒揩,不能如泥塑木雕,如死鱼之不张嘴,也不能终日喋喋不休,整夜鼾声不已。不能油头滑脑,也不能蠢头呆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静时能一声不响地陪着你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这样的伴侣哪里去找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11) 今所谓“炸活鱼”,乃于吃鱼肉之外还要欣赏其死亡喘息的痛苦表情,诚不知其是何居心。兽食人,人屠兽野蛮残酷的习性深植在人性里面,经过多年文化陶冶,有时尚不免暴露出来。 --梁实秋 《雅舍谈吃》
12) 话虽如此,我心里的忐忑不安是与日俱增的。临阵磨枪,没有用,不磨,更要糟心。我看见所有的人的眼睛都在用奇异的目光盯着我,似乎都觉得我是一条大毛虫,不知是要变蝴蝶,还是要变灰蛾。我也不知道我要变成一样什么东西。我心里悬想;如果考取,是不是要扬眉吐气,是不是许多人要给我几张笑脸看如果失败,是不是需要在地板上找个缝儿钻进去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13) “瘦肉鲜明似火,肥肉依稀透明,佐酒下饭为无上妙品” --梁实秋 《雅舍谈吃》
14) 相传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写了一首三节联韵诗,自鸣得意,征求诗人批评家布洼娄的意见,布洼娄说:「陛下无所不能,陛下欲做一首歪诗,果然做成功了。」 --梁实秋 《雅舍小品》
15) 北平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湖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岩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叶梗与满天星随壶净的高末儿。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16) 剪雪裁梅-- 有人嫌太瘦, 又有人嫌太清, 都不是,我知音。 谁是我知音 孤山人姓林。 自从西湖别后, 辜负我,到如今!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17) "一般人隐居在乡间,在海边,在山上,你也曾最向往这样的生活。但这是最为庸俗的`事情,因为你随时可以退隐到你自己心里去。一个人不能找到一个去处比他自己的灵魂更为清静。" --梁实秋 《梁实秋精选集》
18) 名士风流,以为持螫把酒,便足了一生,甚至于酣饮无度,扬言「死便埋我」 --梁实秋 《雅舍小品》
19) 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转为烦恼。叔本华的哲学是:苦痛乃积极的实在的东西,幸福快乐乃消极的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所谓快乐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谓。没有苦痛便是幸福。再进一步看,没有苦痛在先,便没有幸福在后。 --梁实秋 《心守一事去生活》
20) 人辛勤困苦地工作,所为何来夙兴夜寐,胼手砥足,如果纯是为了温饱像蚂蚁蜜蜂一样,那又何贵乎做人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梁实秋的爱情语录(二)1) 菜根谭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 --梁实秋 《雅舍小品》
2) 我明白你回来,所以,我等。 --梁实秋
3) “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美食者重在食物的质,而非量。 --梁实秋 《雅舍谈吃》
4)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 --梁实秋 《雅舍谈吃》
5) 禅家形容人之开悟的三阶段:初看山是山、水是水,继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终乃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梁实秋 《雅舍小品》
6) 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 --梁实秋
7) “我爱一切旧的东西--老朋友,旧时代,旧习惯,古书,陈酿;而且我相信,陶乐赛,你一定也承认我一向是很喜欢一位老妻。”这是高尔斯密的名剧《委曲求全》中那位守旧的老头儿哈德卡索先生说的话。 俗语说,“人不如故,衣不如新”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8) 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须强求,一刹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 --梁实秋 《寂寞是一种清福》
9) 旅行是一种逃避--逃避人间的丑恶。 --梁实秋 《梁实秋精选集》
10) 文明不是短期能积累起来的,但却可以毁灭与一旦。 --梁实秋 《梁实秋精选集》
11) 玉华台的汤包才是真正的含着一汪子汤。一笼屉里放七八个包子,连笼屉上桌,热气腾腾,包子底下垫着一块蒸笼布,包子扁扁的塌在蒸笼布上。取食的时候要眼明手快,抓住包子的皱褶处猛然提起,包子皮骤然下坠,像是被婴儿吮瘪了的乳房一样,趁包子没有破裂赶快放进自已的碟中,轻轻咬破包子皮,把其中的汤汁吸饮下肚,然后再吃包子的空皮。没有经验的人,看着笼里的包子,又怕烫手,又怕弄破包子皮,犹犹豫豫,结果大概是皮破汤流,一塌糊涂。有时候堂倌代为抓取。 --梁实秋 《汤包》
12) 其实吃这种包子,其乐趣一大部分就在那一抓一吸之间。包子皮是烫面的,比烫面饺的面还要稍硬一点,否则包不住汤。那汤原是肉汁冻子,打进肉皮一起煮成的,所以才能凝结成为包子馅。汤里面可以看得见一些碎肉渣子。 --梁实秋 《汤包》
13) 包子小,小到只好一口一个,但是每个都包得俏式,小蒸茏里垫着松针(可惜松针时常是用得太久了一些),有卖相。名为汤包,实际上包子里面并没有多少汤汁,倒是外附一碗清汤,表面上浮着七条八条的蛋皮丝,有人把包子丢在汤里再吃,成为名副其实的汤包了。这种小汤包馅子固然不恶,妙处却在包子皮,半发半不发,薄厚适度,制作上颇有技巧,台北也有人仿制上海式的汤包,得其仿佛,已经很难得了。 --梁实秋 《汤包》
14) 从前官场习惯,有所谓端茶送客之说,主人觉得客人应该告退的时候,便举起盖碗请茶 ,那时节一位训练有素的豪仆在旁一眼瞥见,便大叫 一声「送客!」另有人把门帘高高打起,客人除了告辞之外,别无他法。 --梁实秋 《雅舍小品》
15) 法国国王查理九世时的大诗人龙沙有这样的诗句:当今世上谁也没我那么厌恶猫我厌恶猫的眼睛、脑袋,还有凝视的模样一看见猫,我掉头就跑。 --梁实秋 《雅舍小品》
16) 只有切实地克制情欲,方能逐渐地做到“情枯智讫”的功夫。所有的宗教无不强调克己的修养,斩断情根,裂破俗网,然后才能湛然寂静,明心见性。就是佛教所斥为外道的种种苦行,也无非是戒的意思,不过做得过分了些。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17) 水晶虾饼是北平锡拉胡同玉华台的杰作。和一般的炸虾球不同,一定要用白虾,通常是青虾比白虾味美,但是做水晶虾饼非白虾不可,为的是做出来颜色纯白。七分虾肉要加三分猪板油,放在一起剁碎,不要碎成泥,加上一点点芡粉,葱汁姜汁,捏成圆球,略按成厚厚的小圆饼状,下油锅炸,要用猪油,用温油,炸出来白如凝脂,温如软玉,入口松而脆。蘸椒盐吃。 --梁实秋 《味至浓时即家乡》
18) “长舌男”是到处有的,不知为什么这名词尚不甚流行。 --梁实秋 《男人》
19) 北京饭馆跑堂都是训练有素的老手。剥蒜剥葱剥虾仁的小利巴,熬到独当一面的跑堂,至少要到三十岁左右的光景。对待客人,亲切周到而有分寸。在这一方面东兴楼规矩特严。我幼时侍先君饮于东兴楼,因上菜稍慢,我用牙箸在盘碗的沿上轻轻敲了叮当两响,先君急止我曰:“千万不可敲盘碗作响,这是外乡客粗卤的表现。你可以高声喊人,但是敲盘碗表示你要掀桌子。在这里,若是被柜上听到,就会立即有人出面赔不是,而且那位当值的跑堂就要卷铺盖,真个的卷铺盖,有人把门帘高高掀起,让你亲见那个跑堂扛着铺盖卷儿从你门前疾驰而过。不过这是表演性质,等一下他从后门又转回来的。”跑堂待客要殷勤,客也要有相当的风度。 --梁实秋 《槐园梦忆》
20)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得,不趋炎热。和而观之,有一共同点,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艺术,永远是人性的表现,唯有品格高尚的人才能画出趣味高超的画。 --梁实秋 《梁实秋精选集》
梁实秋的爱情语录(三)1) 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 --梁实秋 《雅舍》
2) 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素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 --梁实秋 《雅舍》
3) 五四以后,写白话诗的风气颇盛。我曾说过,一个青年,到了“怨黄莺儿作对,怪粉蝶儿成双”的时候,只要会说白话,好像就可以写白话诗。我的第一首情诗,题为《荷花池畔》,发表在《创造》季刊,记得是第四期,成仿吾还不客气的改了几个字。诗没有什么内容,只是一团浪漫的忧郁。荷花池是清华园里惟一的风景区,有池有山有树有石栏,我在课余最喜欢独自一个在这里徘徊。诗共八节,节四行,居然还凑上了自以为是的韵。 --梁实秋 《槐园梦忆》
4) 英国爱塞克斯有一小城顿冒,任何一对夫妻来到这个地方,如果肯跪在当地教堂门口的两块石头上,发誓说结婚后整整十二个月之内从未吵过一次架,从未起过后悔不该结婚之心,那么他们便可获得一大块腌熏猪肋肉。这风俗据说起源甚古,是一一一一年一位贵妇名纠噶者所创设,后来于一二四四年又由一位好事者洛伯特·德·菲兹瓦特所恢复。据说一二四四至一七七二,五百多年间只有八个人领到了这项腌猪肉奖。这风俗一直到十九世纪末年还没有废除,据说后来实行的地点搬到了伊尔福。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5)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的风雨,我要去接你。 --梁实秋 《送行》
6) 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都要去接你。 --梁实秋 《送行》
7)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去接你。 --梁实秋 《送行》
8) 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梁实秋 《雅舍小品·送别》
9) 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 --梁实秋
10) 蔷薇与荆棘 人生的路途,多少年来就这样地践踏出来了,人人都循着这路途走, 你说它是蔷薇之路也好,你说它是荆棘之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把它走完。—— --梁实秋 《谈徐志摩》
;
本书收入作者散文共55篇。梁实秋的散文幽默诙谐,亲切而温厚。
主要著作: 《梁实秋雅舍小品全集》 《雅舍杂文》 《雅舍情书》
《梁实秋散文(4)》 《梁实秋读书札记》 《梁实秋人生悟语》
《梁实秋散文选集》 《梁实秋散文精编》 《梁实秋自传》
《梁实秋散文精品》 《才子梁实秋》 《槐园梦忆》
《平湖秋月·梁实秋》 《喝茶饮酒:梁实秋小品精》 《梁实秋金句漫画》
《梁实秋传》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目录
雅舍
孩子
音乐
信
男人
洋罪
垃圾
排队
谦让
沉默
衣裳
结婚典礼
病
聋
梁实球散文代表作有:《雅舍小品》,《秋室杂文》,《雅舍谈吃》,《冬夜草儿评论》等。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浙江省杭县(今杭州)人,出生于北京,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景星学社社员。
1923年8月赴美留学,并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后发展成为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等学校)、国立青岛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大学共同前身 )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1987年11月3日,梁实秋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梁实秋不仅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而且是中国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中国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第一人。
梁实秋的散文,怀人的凄清细腻、缠绵动人;思乡的深沉浓郁、感人至深;写景的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叙事的娓娓道来、不流于俗,这使他的作品得以在文坛独享一片天地。我精心为你整理了梁实秋散文,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梁实秋作品
梁实秋不同认为文学家并不含有固定的阶级观念,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他捍卫的是文学的纯洁性和永恒性。所以,在他的小品散文中,虽然与周作人、林语堂一样,不谈政治,回避了社会的重大矛盾,然而没小知识分子的迷惘情绪。而是在对日常人生、社会世相的描绘中,去探求人生的真谛。四十年代初,梁实秋在历经坎坷,蛰居“雅舍”时,潜心小品散文的创作,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雅舍小品”现象,这也许是周作人、林语堂“言志”、“闲适”、“幽默”小品文日趋衰落时的一次颇为斑斓的回光返照。梁实秋以后的散文创作,也一直保留着“言志派”散文的流韵遗风。
梁实秋的《雅舍》更是“雅舍小品”的经典:一般房子的基本用途主要是遮风避雨,防止入侵,而雅舍却“蓖墙不固,门窗不严”,“风来则洞若凉亭”,“雨来则渗如滴漏”。一位学术界的著名人士置身于这种陋室,正是帝国主义给咱们民族造成深重灾难的一幅缩影,但梁实秋并没像大多数的作家那样,奋起高呼救亡图存,对侵略者给以抨击斥责。却独出心裁地选取了一个表现角度——从苦难中寻觅诗意。比如像“雅舍”地点荒凉,却足见朋友之情谊,“雅舍”聚鼠成群,聚蚊成雷,作者却安然处之。更有甚者,作者竟在大雨滂沱之际,由屋顶崩裂联想到奇葩初绽。尽管有人可能会说梁实秋不关心民族危亡,还在那么恶劣的环境里怡然自得。但我从中看到的,是超越了世俗利害和民族狭隘而关乎整个人类的东西,就使人在逆境中所应采取的处世态度。也就是一种“游心于物外,不为世俗所累”的自我陶醉的处世哲学和超功利的审美心态。此后的不少散文,都是这种“雅舍”精神的延续。
《南游杂感》、《小声些!》、《让座》、《住一楼一底房者的悲哀》《雅舍》、《孩子》、《女人》、《男人》《谦让》、《衣裳》《旅行》《梁实秋文集》、《男人》、《造谣学校》、《脏》《约翰孙的字典》、《圆桌与筷子》、《又逢癸亥》、《影响我的几本书》《鹰的对话》、《饮酒》、《忆青岛》、《衣裳》《雪》、《写字》、《小花》、《下棋》《洗澡》、《吸烟》、《退休》、《同学》《唐人自何处来》、《痰盂》、《谈友谊》、《台北家居》《所谓“文艺政策”者》、《双城记》、《时间即生命》、《诗人》《烧饼油条》、《山》、《莎翁夫人》、《莎士比亚与性》《桑福德与墨顿》、《赛珍珠与徐志摩》、《穷》、《请客》《签字》、《乞丐》、《排队》、《怒》《年龄》、《猫的故事》、《麦当劳》、《骂人的艺术》《麻将》、《聋》、《梁实秋语录》、《廉》《理发》、《老年》、《懒》、《垃圾》《快亦不哉》、《讲价》、《健忘》、《喝茶》《狗》、《窗外》、《沉默》、《白猫王子五岁》《白猫王子六岁》、《睡》、《中年》、《客》《脸谱》、《送行》、《旅行》、《“旁若无人”》《鸟》、《书房》、《寂寞》、《观光》《代沟》、《吃相》、《拜伦》、《白猫王子七岁》《关于鲁迅》
梁实秋散文
梁实秋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但真正使他在普通读者中间享有盛名的,还是他的散文创作。他的散文风格经历了从浪漫到古典再到浪漫的演变过程,然而最能代表其散文艺术成就和主要特色的还是以《雅舍小品》为代表的、古典主义文学观指导下的散文创作。由于家庭出身与后天的所受的教育,中国传统儒家士大夫的气质和英国的绅士风度在他身上互相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贵族气质。这种气质使他选择了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形成了自己的古典主义文学观。受他本人的文化贵族气质和古典主义文学观的直接影响,他的散文创作实践呈现出从容优雅、理性节制的总体艺术特色,具体体现为“追求人生的艺术化”与“幽默与感情的节制”两点。
梁实秋大小品大都是从一己的人生经验出发,说古道今,谈论人物,取材于平凡的日常人生,抒发人生的情趣,体现出一种清雅通脱的襟怀.在幽默诙谐中含蕴了几分讽刺,又在讽刺椰榆中透出了几分亲切和温厚。
《雅舍小品》写于1940年至1947年间,曾经风行文坛,且影响一直不衰。此时,梁实秋虽然也关注时局,参与政事,但在散文创作中我行我素,有意回避时行的抗战题材,专注于日常人生的体察和玩味,着眼于人性的透视和精神的愉悦,潜心营造显示幽默的艺术境界。他的'作品不以抒情见长,而重议论,有意回避热点题材,轻功用、重韵味,追求雅洁、发掘理趣,形成了独特的创作倾向和艺术品格。
开篇之作《雅舍》,文中虽然涉笔国难时期住房的简陋与困扰,却不怨不怒,在随遇而安中玩味个中情趣。文中记写了战乱时期作者隐居重庆郊外的住所,“风来则洞若凉亭,雨来则渗如滴漏”,但住久了便发生感情,总自觉“雅舍”是“有个性就可爱”的所在。通篇就写这陋室的“个性”,在他的笔下,不仅雅舍的月夜清幽、细雨迷蒙、远离尘嚣、陈设不俗令人心旷神恰,就是鼠子瞰灯、聚蚊成雷也是别有风味。在审美玩味的笔触下,雅舍所给予之“苦辣酸甜”都是人生难得的轻微小事,也都可转为可忆可叹的生活体验,从中透露出知足自娱的豁达俊逸的心境。这里,困苦的境遇被转化为观赏的对象,生活的体验已升华为审美的玩味,表现了超然物外、随缘自娱的豁达心怀和优游自得的人生境界。
《中年》里,他体察到中年种种可晒可叹的身心变异,表白顺应自然、安身立命的中年心态:
四十开始生活,不算晚,问题在“生活”二字如何诠释。假设年届不惑,再学习溜冰踢毯子放风筝,“偷闲学少年”,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今,有点勉强。半老徐娘,留着“刘海”,躲在茅房里穿高跟鞋当作踩高跷般地练习走路,那也是惨事。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戏,中年的演员才能担得起大出的轴子戏,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戏的内容。
流露在文中的这种中年心态,既不奢求也不自弃,顺乎自然,安身立命。这种心态固然谈不上锐意进取,但也不是悲观虚无的表现,而是一份达观乐生、安分执中的情怀。这类咏怀言志小品,优游自在,明心见性。梁实秋所躬行的是“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的处世哲学,追寻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和快乐,在动荡时代修炼超脱心斋,谋求自适妙方,体现的是达士情怀。
梁实秋对于其他色调的人生世相,也能虚怀静观、随缘把玩,并不过分非难他所看不惯的一切,只是给予善意的调侃、委婉的讽喻,有时还反躬自嘲,发人深省。他的散文多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题,诸如男人、女人、理发、穿戴、吃饭、下棋等,但谈论中博雅的知见和幽默的遣趣交织,将人生体味艺术化了,别有一种阅读的魔力。《男人》一文挖苦同性的脏、懒、馋、自私和无聊等弱点,即针针见血,又止于笑骂,可谓善戏游而不为虐,融入了一位男性作家对同性劣根性的自嘲自讼意味,但还是心存温厚,留点情面。他针旺的大多是普遍存在的人生笑料和常人难免的缺点失误,诸如溺爱孩子、追赶时髦、虚荣好胜、偏执狭隘之类通病,用亦庄亦谐的笔调加以漫画化、戏剧化,善意指摘,适可而止,深得幽默三昧。
梁实秋不仅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性百态,并且饶有兴味地摹写了五花八门的各种社会世相。《脏》中写中国人浊气熏天、恶臭蒸人的公厕令人掩鼻逃逸,又写中国菜市场湿源源、滑腻腻、闹哄哄的场景,令人摇头叹息。《结婚典礼》则讽刺了中国人结婚大肆铺张的陋习。
《送行》、《拜年》抨击了日常虚浮的应酬礼节。《排队》中叹息中国人已失去了礼让之风,缺乏现代社会的文明。对优雅怡适之人生境界的体味和神往,对世俗生活之丑陋现象的玩味和幽默,构成了《雅舍小品》初期艺术内涵的两大层面。前者将人生诗意化,后者将人生喜剧化,二者相映成趣而将人生艺术化。二者又相辅相成,体现了作者优游自在的雅士风度。
梁实秋的散文个性鲜明,韵味浓郁。梁实秋自称他的散文是“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但其行文从容不迫,言简意赅,留有余味。梁实秋认为散文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简单”,他的散文大都篇幅简约,语言精练,体现出一种由博返约的境界。此外,梁实秋的散文谈古说今,中外逢源,广征博引,文采斐然。说理融于形象的比喻,带有亦庄亦谐的情调,富于理趣。这种含笑谈玄、妙语解颐的文字,在《雅舍小品》里俯拾皆是,与内涵的闲情逸致一道造就了“雅舍体”温文容与、雅健老到的独特风格。这在40年代文坛独树一帜,延续和发展了闲适派散文的艺术精神。虽有绅士和名士气,却还是让人读来感到亲切,可品尝人生诸多况味,获得生活的真趣与愉悦。
梁实秋《送行》鉴赏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有意味。李白的船刚要起碇,汪伦老远地在岸上踏歌而来。那幅情景真是历历如在眼前。其妙处在于纯朴真挚,出之以潇洒自然。平夙莫逆于心,临别难分难舍。如果平常看着你面目可憎,你觉我言语无味,一旦远离,那是最好不过,只恨世界太小,唯恐将来又要碰头,何必送行
在现代人的生活里。送行是和拜寿送殡等一样地成为了应酬的礼节之一。“揪着公鸡尾巴”起个大早.迷迷糊糊地赶到车站码头,挤在乱哄哄的人群里面,找到你的对象,扯几句淡话。好容易耗到汽笛一叫,然后鸟兽散。吐一口轻松气,撅着大嘴回家,这叫做周到。在被送的那一方,觉得热闹,人缘好。没白混,而且体面。有这么多人舍不得我走。斜眼看着旁边的没人送的旅客,相形之下。尤其容易起一种优越之感,不禁精神抖擞,恨不得对每个送行的人要握八次手,道十回谢。死人出殡,都讲究要多少亲人执绋,表示恋恋不舍。何况活人行色不可不壮。
悄然而行似是不大舒服,如果别的旅客在你身旁耀武扬威地与送行的话别,那会增加旅途中的寂寞。这种情形,中外皆然。Max Beerbohm写过一篇《谈送行》,他说他在车站上遇见一位以演剧为业的老朋友在送一位女客,始而喁喁情话。俄而泪湿双颊,终乃汽笛一声,勉强抑制哽咽。向女郎频频挥手。目送良久而别。原来这位演员是在作戏,他并不认识那位女郎.他是属于“送行会”的一位职员.凡是旅客孤身在外而愿有人到站相送的,都可以到“送行会”去雇人相送。这位演员出身的人当然是送行会的高手。他能放进感情,表演逼真,客人纳费无多,在精神上受惠不浅。尤其是美国旅客。用金钱在国外可以购买一切礼节,如果“送行会”真的普遍设立起来了,送行的人也不虞缺乏了。
送行既是人生中所不可少的一件事,送行的技术也不可不注意到。如果送行只限于到车站码头报到,握手而别。那么问题就简单。但是我们中国的一切礼节都把“吃”列为最重要的一个项目。一个朋友远别。生怕他饿着走。饯行是不可少的,恨不得把若干天的营养都一次囤积在他肚里。我想任何人都有这种经验。如有远行而消息外露(多半还是自己宣扬)。他有理由期望着饯行的帖子纷至沓来。短期间家里可以不必开伙。还有些思想更周到的人,把食物携在手上,亲自送到车上船上.好像是半路上你要挨饿的样子。
我永远不能忘记最悲惨的一幕送行。一个严寒的冬夜,车站上并不热闹,客人和送客的人大都在车厢里取暖,但是在长得没有止境的月台上却有一堆黑压压的送行的人。有的围着斗篷,有的脚尖在洋灰地上敲鼓似的乱动。我走近一看全是熟人。
都是来送一位太太的。车快开了。不见她的踪影,原来在这一晚她还有几处饯行的宴会。在最后的一分钟,她来了。送行的人们觉得是在接一个人,不是在送一个人,一见她来到大家都表示喜欢,所有惜别之意都来不及表现了。她手上抱着一个孩子,吓得直哭,另一只手扯着一个孩子,连跑带拖。她的头发蓬松着,嘴里喷着热气,像是冬天载重的骡子。她顾不得和送行的人周旋。三步两步地就跳上了车,这时候车已在蠕动。送行的人大部分手里都提着一点东西。无法交付,可巧我站在离车门最近的地方,大家把礼物都交给了我。“请您偏劳给送上去吧!”我好像是一个圣诞老人。抱着一大堆礼物,一个箭步蹿上了车。我来不及致辞,把东西往她身上一扔,回头就走。从车上跳下来的时,打了几个转才立定脚跟。事后我接到她一封信.她说:
那些送行的都是谁你丢给我那些东西,到底是谁送的我在车上整理了好半天.才把那些东西聚拢起来打成一个大包袱。朋友们的盛情算是给我添了一件行李,我愿意知道哪一件东西是哪一位送的.你既是代表送上车的,你当然知道,盼速见告。
这问题我无法答复。至今是个悬案。
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的风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选自<雅舍小品>)
作品赏析:
梁实秋的这篇经典散文,以新颖的见地、幽默的文笔。对现代人那些真情缺失的所谓“送行”进行了一番调侃式的描写之后。最终给它贴上了“甚无谓也,应予取消”的封条。
迎来送往,乃人生常态;依依惜别,是人之常情,但对“黯然销魂”的送行,作者却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看似逆情悖理,实则是练达人情后的彻悟和智慧。因为,今人之送别,迥异于古人的相离,前者徒有形式,已然成为一种负累;后者灌注了真情。让人悄然动容。为突出自己的观点。作者略古而详今,以古人的送别为引子。带出对现代人送行的精彩描述,这其中。既涉及中国,又关乎外国,材料典型且具有广泛性。行文的特点之一是采用画面描述法.如第二段写送行者例行公事式的应付、被送者借机炫示时的自得,何其生动!第三段描述美国“送行会”虚情假意的逢场作戏,多么形象!第五段勾画送行双方敷衍了事的仓促和尴尬。其中的意趣又是如此的耐人寻味!
本文语言亦极有个性,既有文化气息浓郁的典雅的书面语,如“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条杨柳”“阳关敬一杯酒”“纳费无多”“受惠不浅”“不虞缺乏”等。又有平实素朴的口语,如“‘揪着公鸡尾巴’起个大早”“撅着大嘴回家”,还有语含锋芒的讥讽语,如“死人出殡。都讲究要多少亲人执绋,表示恋恋不舍,何况活人”至于随处可见的比喻.无不贴切新奇、形象生动,增加了文章的品位。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以下是我收集的梁实秋散文女人,欢迎查看!
有人说女人喜欢说谎:假如女人所捏造的故事都能抽取版税,便很容易致富。这问题在于什么叫做说谎。若是运用小小的机智,打破眼前小小的窘僵,获取精神上小小的胜利,因而牺牲一点点真理,这也可以算是说谎,那么,女人确是比较的富于说谎的天才,有具体的例证。你没有陪过女人买东西吗?尤其是买衣料,她从不干干脆脆的说要做什么衣,买什么料,准备出多少钱。她必定要东挑西拣,翻天覆地,同时口中念念有词,不是嫌这匹料子太薄,就是怪那匹料子花样太旧,这个不禁洗,那个不禁晒,这个缩头大,那个门面窄,批评的人家一文不值。
其实,满不是那么一回事,她只是嫌价码太贵而已!如果价钱便宜,其他的缺点全都不成问题,而且本来不要买的也要购储起来。一个女人若是因为炭贵而不升炭盆,她必定对人解释说:“冬天升炭盆最不卫生,到春天容易喉咙痛!”屋顶渗漏,塌下大的灰泥,在未修补之前,女人便会向人这样解释:“我预备在这地方安装电灯。”自己上街买菜的女人,常常只承认散步和呼吸新鲜空气是她上市的唯一理由。羡慕汽车的女人常常表示她最厌恶汽油的臭味。坐在中排看戏的女人常常说前排的头等座位最不舒适。一个女人馈赠别人,必说:“实在买不到什么好的……,”其实这东西根本不是她买的,是别人送她的。一个女人表示愿意陪你去上街走走,其实是她顺便要买东西。总之,女人喜欢拐弯抹角的。放一个小小的烟幕,无伤大雅,颇占体面。这也是艺术,王尔德不是说过“艺术即是说谎”么?这些例证还只是一些并无版权的谎话而已。
女人善变,多少总有些哈姆雷特式,拿不定主意:问题大者如离婚结婚,问题小者如换衣换鞋,都往往在心中经过一读二读三读,决议之后再复议之后再否决,女人决定一件事之后还能随时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做出那与决定完全相反的事,使人无法追随,因为变得急速,所以容易给人以“脆弱”的印象。莎士比亚有一名句“'软弱'呀,你的名字叫做'女人'!”但这脆弱,并不永远使女人吃亏。越是柔韧的东西越不容易摧折,女人不仅在决断上善变,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别针位置也常变,午前在领扣上,午后就许移到头发上,三张沙发,能摆出若干阵势;几根头发,就能梳出无数花头。讲到服装,其变化之多,常达到荒谬的程度。外国女人的帽子,可以是一根鸡毛,可以是半只铁锅,或是一个畚箕。中国女人的袍子,变化也就更多,领子高的时候可以使她象一只长颈鹿,袖子短的时候恨不得两腋生风,至于钮扣盘花,滚边镶绣,则更加是变幻莫测。“上帝给她一张脸,她能造出另一张来。”“女人是水做的”,是活水,不是止水。
女人善哭。从一方面看,哭常是女人的武器,很少人能抵抗她这泪的洗礼。俗语说:“一哭二闹三上吊”这一哭其实其势难当。但从另一方面看,哭也常是女人的内心的“安全瓣”。女人的忍耐的力量是伟大的,她为了男人,为了小孩,能忍受难堪的委屈。女人对于自己的享受方面,总是属于“斯多亚派”的居多。男人不在家时,她能立刻变成为素食主义者,火炉里能爬出老鼠,开电灯怕费电,再关上有怕费开关。平素即已极端刻苦,一旦精神上再受刺激,便忍无可忍,一腔悲怨天然的化做一把把的鼻涕眼泪,从“安全瓣”中汩汩而出,腾出空虚的心房,再来接受更多的委屈。女人很少破口骂人(骂街便成泼妇,其实甚少),很少揎袖挥拳,但泪腺就比较发达。善哭的也就常常善笑,迷迷的笑吃吃的笑,咯咯的笑哈哈的笑,笑是常驻在女人脸上的,这笑脸常常成为最有效的护照。女人最象小孩,她能为了一个滑稽的姿态而笑得前仰后合,肚皮痛,淌眼泪,以至于翻跟斗!哀与乐都象是早有准备,一触即发。
女人的嘴,大概是用在说话方面的时候多。女孩子从小就往往口齿伶俐,就是学外国语也容易琅琅上口,不象嘴里含着一个大舌头。等到长大之后,三五成群,说长道短,声音脆,嗓门高,如蝉鸣,如蛙鸣,真当得好几部鼓吹!等到年事再长,万一堕入“长舌型”,则东家长,西家短,飞短流长,搬弄多少是非,惹出无数口舌;万一堕入"喷壶嘴"型,则琐碎繁杂,絮唠叨,一件事要说多少回,一句话要说多少遍,如喷壶下注,万流齐发,当者披靡,不可向迩!一个人给他的妻子买一件皮大衣,朋友问他:“你是为使她舒适吗?”那人回答说:“不是,为使她少说些话!”
女人胆小,看见一只老鼠而当场昏厥,在外国不算是奇闻。中国女人胆小不致如此,但是一声霹雷使她拉紧两个老妈子的手而仍战栗不止,倒是确有其事这并不是做作,并不是故意在男人面前作态,使他有机会挺起胸脯说:“不要怕,有我在!”她是真怕。在黑暗中或荒僻处,没有人,她怕;万一有人,她更怕!屠牛宰羊,固然不是女人的事,杀鸡宰鱼,也不是不费手脚。胆小的缘故,大概主要的是体力不济。女人的体温似乎较低一些,有许多女人怕发胖而食无求饱,营养不足,再加上怕臃肿而衣裳单薄,到冬天瑟瑟打战,袜薄如蝉翼,把小腿冻得作“浆米藕”色,两只脚放在被里一夜也暖不过来,双手捧热水袋,从八月捧起,捧到是年五月,还不忍释手。抵抗饥寒不暇,焉能望其胆大。
女人的聪明,有许多不可及之处,一根棉线,一下子就能穿入针孔,然后一下子就能在线的尽头处打上一个结子,然后扯直了线在牙齿上砰砰两声,针尖在头发上擦抹两下,便能开始解决许多在人生中并不算小的苦恼,例如缝上衬衣的扣子,补上袜子的破洞之类。至于几根蓖棍,一上一下的编出多少样事物,更是令人叫绝。有学问的女人,创辟"沙龙",对任何问题能继续谈论至半小时以上,不但不令人入睡,而且令人疑心她是内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