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方面有那些艺术流派(国内和国外分别有哪些……)?

绘画方面有那些艺术流派(国内和国外分别有哪些……)?,第1张

西方主要有这样几种艺术流派:1古典主义 它的代表人物在创作实践和文艺理论上,把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文艺视为必须仿效的崇高典范,从中吸取题材、情节、形象和创作经验,并赋予它们新的历史内容。古典主义一词由此而得名。

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大卫《荷拉斯兄弟之誓》为古典主义绘画的代表作 。

2浪漫主义 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思潮在文学、美术、建筑、音乐等艺术领域都有所体现。

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

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德拉克洛瓦《米索伦基废墟上的希腊》(油画)

3现实主义 19世纪30年代 后欧洲文艺 中占主导地位的 文艺思潮和流派;也指文艺创作的一种原则和方法。

代表人物: R罗兰和法朗士 、海明威和德莱塞

4印象主义 19世纪后半期~20 世纪初期流行于法国 、欧美乃至世界的一种艺术流派和文艺思潮 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 ,而是在C柯罗、巴比松画派和G库尔贝等人的写实画风的推动下,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由于个人的兴趣不同,印象主义画家又分为重光和色彩与重造型和素描两种类型,前者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后者以德加为代表,毕沙罗则介于两者之间。

由于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印象主义画家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

代表作:《日出印象》-莫奈

5野兽主义 1907年出现于法国的现代美术流派。发起人为P毕加索和G布拉克。1907年毕加索创作的油画《亚威农少女》,标志着立体主义的开端。

代表人物:毕加索

6表现主义 20世纪初至30年代盛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文学艺术流派。

西方的流派我给你总结了下,就是这几个,这都是比较简单的介绍

说在国内装修时选择装修风格,大家可能会说上十几种,但里面很可能没有巴洛克风格装修风格,因为对国人来说,巴洛克风格装修风格并不是很常见。选择这样的装修风格以后户主是需要知道该怎么样去设计,我们就跟大家一起来看看巴洛克风格特点及装修设计技巧是什么呢?

一、巴洛克风格装修风格特点

1、巴洛克风格是一种来源于欧洲的艺术风格,意思是一种不规则的珍珠。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突出夸张、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觉、幻想的特点。打破均衡,平面多变,强调层次和深度。使用各色大理石、宝石、青铜、金等,装饰华丽、壮观,突破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一些程式、原则。与优雅和谐的古典艺术形势相对,追求标新立异的表现。

2、豪华。它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它是一种激情艺术,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同时巴洛克风格还具有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浓重的宗教色彩、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优雅与浪漫等特点。

二、巴洛克装修风格设计技巧

1、卧室为浪漫的设计风格,白色的窗纱、白色的床体,显示出幽静的格调,室内巧妙的运用光影组合,将卧室装扮的暖暖意融融,芳香四溢,床头上的金属边线,展示了视觉的张力。两边的白色花卉,似乎在诉说着完美的爱情。卧室内唯美的色调,优美的艺术线条,繁复的雕花都给人以丰富的浪漫艺术想象,从中体会到一种冲破凡俗,远离尘嚣的宁静。

2、厨房圆形与曲线的几何设计是不能缺少的,厨房的设计在质朴中显示以华丽大气,白色的木质家具,使得厨房洁净整齐,房顶上铁质的黑色吊灯与白色的家具形成了色彩明暗对比,站在厨房的一角,持一杯葡萄酒,观看厨房的设计,也是很享受的,厨房的墙面用大理石装饰,一种罗马时代的感觉油然而起。

3、餐厅的设计宽敞明亮,增加了人们用餐的食欲,金**的餐桌与屋顶金**的吊顶相匹配,显示出餐厅的豪华,窗外的绿树风景与棕色的窗帘形成了冷暖色调,透过棕色的窗帘看风景,使得风景愈发显得娇嫩欲滴。餐厅的墙面上装有雕花的玻璃,增大的空间视觉范围,形成唯美的光影效果。

4、浴室以白色为主打颜色,突出了浴室的一尘不染,暖色的灯光与暖色的窗帘搭配和谐,营造出安静的意境,窗户两边的雕花玻璃设计,增加了浴室的雅致的氛围,在此设计中,我们能看到图形与生活美妙的组合,犹如一曲钢琴曲,美妙和谐。

选择装修房子的时候大家都需要对装修风格多一些了解,这样才可以保证自己家的房子装修的效果。以上就是巴洛克装修风格要怎么设计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艺术的展现形式分很多种,我就挑其中一种视觉艺术中的“绘画风格”作为一个切入点就艺术在工作生活中的运用表述一下我的想法吧。

例如,最近随着国学文化的逐渐升温,民族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产品都开始走中国风系列。例如故宫淘宝系列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彩妆、镜子、钥匙扣等生活用品在设计上都是使用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图案,都带有浓厚的中国古典绘画气息。

毛戈平的彩妆系列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古典绘画中的松柏、仙鹤等表现形式,黑和金的配合典雅又带着低调的华丽,提升了产品的高级质感。这就是艺术展现形式在生活中的完美运用。

那么现在时兴的中国妆,借鉴的就是中国水墨画,特点是利用强烈的色彩美,简单明了,赋予整张脸大气舒展的感觉。

中国妆把人的脸作为白色的画布,眉和眼作为黑色的水墨,红唇恰似那朱砂印。这样的妆容这是不是与水墨画又异曲同工之妙。整个妆容干净利落,红、黑的运用带来视觉冲击力,留白皮肤又透出东方女性温婉的韵味。所以选对了展现的风格,降低绘画风格的原始表现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就能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

其次,“绘画风格”在日常生活中的展现频率、展现程度和群众接受度与这种绘画产生的地域有密切的关系。

刚刚我们说到的中国风出现的频率就越来越高,在中国也能得到普通大众的接受,但是如果将这种风格带入到其他国家,新鲜的视觉冲击力会在某个圈层形成一种时髦,但是很难形成普遍性,被当地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也比较小。(由经济实力、文化实力形成的有目的的文化输出除外。但当被输出国民族意识觉醒的时候,适合本民族的观念还是会成为主流)。

例如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豪宅装修借鉴的就是欧式的宫廷油画风格。

但如今新中式装修才是真正品味的体现。

而象征中国文化的瓷器、书画、古董、图案等会被一些外国富裕阶层收藏,作为时髦的象征。但这些文化象征却只是以点缀的形式存在,鲜有人将整个别墅装修成中式风格或穿全套的中式服装,不是吗。

所以艺术展现形式上完全可以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的。但是必须选择好展现的内容,展现的程度以及展现的地域。

我觉得不会!

首先,艺术源于生活。这是一句老话了。

两者息息相关,

不能说脱离谁。

现在很多东西都在讲究“仪式感”

仪式感这东西,其实就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还有很多的,比如做家务,拖地,喜欢拖完横的,再拖竖的。

这些种种都是我们自我对艺术的一种看法。

然后前文开头还有后续,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这很好的体现了艺术的价值所在。

艺术的的表现,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多姿多彩。

让我们充满了色彩缤纷,就好像七彩颜料,乃至三原色。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原色也是同理。为什么是三,三代表源源不断,代表这艺术能给我们源源不断的惊喜和刺激,乃至浪漫。

艺术本就源于生活。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比如:吃饭、 旅游 、休息等等。;艺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场进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展现它。

比如用音乐去抒发我们的 情感 :义勇军进行曲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的豪迈气概,是一首革命战歌。

再比如用美术去为我们的生活添彩:古代的铜板,上面刻着“招财进宝”、“大吉大利”等,还有金元宝呢!一个个形象逼真,象征着牛年财源广进、大吉大利的意思。远看它,以为只有一头老牛,可近看,老牛的身边还有两头小牛哩!小牛卧在老牛身边,好像正在吃奶呢!使这个工艺品显得不那么单调了;还有我们的衣服,女士的妆容,因为有了色彩才更加的可以突出每个人的个性特点。

再比如,下面的这副画,表达了我祝大家鼠年百财滚滚来[灵光一闪],多好的艺术表达[耶],生动形象,为语言添彩[赞]

我是一名美术老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所以不同场合需要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不能笼统的去评价,而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就像 语言艺术 是我们常见的相声、小品、这些都是以语言的方式把生活中的人和事用艺术手段表现出来。但是这些艺术大部分只能在舞台上去用,如果用到日常的生活当中确实是不妥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 行为艺术。行为艺术 是艺术家将自己的个人观点用艺术的形式传达给观众,从让观众引发思考去了解自己作品所传达出的深层含义。

通过以上的一些不同形式的艺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同的艺术形式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得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有些场合比较适合,有些场合就会显得特别夸张引起他人的不安,所以对于不同形式的艺术在不同场合如何去运用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对待。选择合适的场地合适的人物进行合适的艺术表现才是正确的。

艺术的表现形式,因为其种类繁多,所以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些是合适的必然的,有些确是过于夸张和做作。不能一概而论。

那些从生活中提练出来的艺术,高于生活的艺术,不接地气的艺术,用于到平常生活当中肯定是不合适的。

艺术的种种表现形式其实早已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方方面面都有体现。比如大到一个景区,一栋房子,一幅书画。小到一件工艺品,一枚钻戒,一根绣在针,都可能从中有艺术的体现。也就是说在吃、穿、住、行等所有的生活当中,早已跟艺术融合。生活中到处都是美的存在,哪里有美,哪里就有艺术的存在。我们身在其中而不自知。

不是艺术融入生活,而是生活本身就艺术,只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他的眼晴!

人们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艺术几乎无处不在,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感情的艺术,有生活的艺术,正是有了这些艺术,人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 社会 面貌才欣欣向荣。

什么是艺术,就是生活行为表现形式的提升,使表现形式更优雅、更简洁、更得体,所以才上升为之艺术,它用在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并没有太过夸张,而是更有生活的气息,而是更有大千世界的嫣紫千红,生生不息。

在日常生活中,艺术无处不在。琴棋书画的艺术,餐饮的艺术,人体行为的艺术,企业管理的技术,国家治理的经验,国际关系的运用等,无不涵盖艺术的积淀。对外发言人华春莹,其言谈的举止、内容,分量,无不恰到好处,恰如其分,这就是发言人的行为艺术。国家对疫情的早发现,早封城,早隔离,也是国家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大国担当,其行为也是艺术,只不过有些抽象罢了。如果不如此,请看欧美疫情的破坏残状,堪比一二次世界大战的总和,是多么的惨烈啊?

自然,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艺术也是如此,把艺术用在不该用的地方,那还真的有些夸张了,比如,一个仕女图,你非得安一个猛张飞;一桌中国人吃饭,你非得用勺子一样,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艺术,是生活中的高一些的表现形式,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乐趣,生活也会丰富多彩,我们每个人都应珍惜、用之。

我觉得不夸张,谈到艺术中,有人认为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其实并非如此。因为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他与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托尔斯泰就曾经说过“艺术是生活的镜子”。他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大家族,各个门类的艺术都是反映 社会 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

1我们先来说一下艺术的表现形式,大概有几种。

第一,艺术可以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间艺术有音乐、文学;空间艺术表现在建筑、雕塑、绘画还有一种时空艺术它表现在戏剧、影视、舞蹈。

第二,你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来分,可以将艺术作品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动态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影视;静态艺术包括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

艺术之于生活显然已经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的发展对艺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艺术跟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已经融为一体,我们对服装的要求我们对音乐的喜爱,我们对影视的喜好都是我们的艺术的追求。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他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自然与生活给艺术提供了灵感,艺术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艺术家对生活的 情感 转换成艺术的形式比如书法绘画,影视。而这些书法与绘画作品又回归 社会 。我们平常穿的衣服上面的款式色彩的搭配。我们家里摆放的装饰品,我们工作的地方墙面的设计、环境的设计这些小小的细节,其实都是一种艺术,都有艺术的影子。正是这样的意识,让我们的生活缤纷多彩充满快乐和平和。音乐的艺术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影视的艺术可以让我们在别人的生活中看到更多的美好。建筑的艺术,可以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的先进。所以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艺术,把艺术运用到生活与工作上一点都不夸张。

艺术的种种表现形式用在工作生活中,我认为不夸张。

题主所说的艺术的种种表现形式,我理解的就是各种艺术形式。艺术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类:

1、根据艺术形象存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艺术的存在方式不同。时间艺术包括音乐、文学。空间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时空艺术包括戏剧、影视、舞蹈。

2、根据审美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书法,设计。视听艺术包括戏剧、影视。

3、根据艺术的内容特征的不同,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表现艺术主要包括音乐、舞蹈、建筑、书法。再现艺术主要包括绘画、戏剧、雕塑、**。

4、根据艺术的物化形式不同,艺术作品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动态艺术主要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影视。静态艺术主要包括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美术。

对于以上的艺术形式,不管是音乐、文学、绘画、书法还是建筑、雕塑、戏剧,它们除了供专业人士学习和研究,也提供给人民大众欣赏,给我们带来视觉、听觉上的满足。所以说这些艺术形式本来就是被运用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的,所以并不夸张。

再说说具体到某一类艺术形式中的各种表现形式,就以音乐为例,表现形式挺多的。人声类的里面有独唱、齐唱、重唱、合唱,器乐类有独奏、齐奏、重奏、交响乐、协奏曲等。这些形式怎么运用于工作和生活中的呢?对于专业人士不外乎是研究它们,将它们用在音乐事业上,生活中我想也是跟我们普通大众一样,都是听听这些音乐放松心情,得到听觉上的享受。至于一首曲子到底用了哪些表现形式,广大听众应该不会去深入了解的。音乐中的种种表现形式也只是丰富旋律,让乐曲更动听。对我们大众的生活而言也不存在夸不夸张的说法吧。将合适的艺术形式用于合适的场景,那它就是合适的、不夸张的。如果有人非要将某些艺术表现形式用在不合时宜的地方那肯定不合适,甚至是浮夸的。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艺术的表现形式?艺术表现形式有突出主体形象、展现纵深空间、丰富画面内涵、隐寓生活哲理。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每个国家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我们各民族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唐卡,作为藏族艺术的一种独特体现,是因其丰富的内容和色彩吸引着人们。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诗、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等。再比如舞蹈,其表现形式有机械舞、霹雳舞、抖音比较流行的蝴蝶舞步等等。以此类推,每个国家,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形式,其艺术表现的形式就不同,当然用运在工作生活中就会出现观者不适或者说比较夸张的现象。比如现在世界上比较流行的脱口秀表演节目,也是一种新潮艺木形式,其表现形式魅力不言而喻,有思想、幽默、自嘲,深受年青人的热捧。如果你在工作中向领导汇报工作来一段脱口秀,并亲吻一下领导,估计领导会反应激烈。再比如你参加朋友的婚庆典礼,心里很高兴也很激动,在典礼高潮时你即兴来了一段肚皮舞,结果因男女双方家长比较传统,你热烈奔放的表演会使传统的人不易消化。因此我的观点是艺术表现形式会因不同的工作、不同们生活环境有所选择,否则显得夸张,反而影响了艺术的美,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其实关于艺术与生活的理论很多,什么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等等,全是听上去有道理,听完了不知所云。我的理解是所有好的艺术作品从古至今追求的目标很一致:真理与美!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艺术家反复用作品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活下去的道理: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其道理也是时空变化的,动态的,我们应该怎么活下去呢?这个问题人类存在一天,问题就存在一天。因此生命如艺术一样,不论长短,都是在过程中彰显奇妙意义,而且都是动态存在的,艺术永远是服务我们的生活,运用得当则是生活处处皆艺术,艺术处处皆是爱,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美好的艺术,美好的人生!大道至简,祝愿朋友们用自己艺术人生绽放爱的光彩!

艺术的审美需要来自生活,表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并且必须受用于大众!

从受众来看,艺术和生活的受众都是人民大众,没有人民,艺术就没有存在的土壤星,相当于一个人的癔症。

从发源来看艺术的起源都来自生产和生活,最初都是生活。

从意义上看,不论中西,还是流派,放在 历史 维度上,它代表了特定时间特殊人群的诉求或者意识形态。

总而言之,艺术是大多数人的审美综合体现。不可能脱离大众单独存在。

但是艺术的表现方式和形式因为文化和 历史 等的因素会呈现多元化,当对特定 历史 和文化不了解的情况下,艺术传播就出现了问题。

而随着现代人信息的告诉发展,这种多元化和行业边界越来越多和明显,比如二次元等,难免会出现传播堵塞的问题。

更不用说东西方文化差异,各流派差异导致的传播问题。

往往艺术的前瞻性也会出现审美和大众的暂时脱离,但从根本来讲,依旧是展现方式的变化,最终还是会回归到大众审美上来。

发布于 2020-04-21・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油画是西方绘画艺术的一种,起源于15世纪,用含油质的颜米在布及木板上绘制。以形体、线条、明暗、质感、空间和色彩等方式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观。

油画的流派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客观的再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第二类是以主观表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

在第一类中如文艺复兴后出现的巴洛克、洛克克、古典主义、学院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照像写实主义、印象主义都是以再现自然为基础,表现画家不同的思想与目的。

巴洛克派

巴洛克流行于17世纪至18世纪。“巴洛克”一词原意有不整齐、扭动、怪诞的意思。推崇运动的扭曲,形体的丰腴与量感,其艺术语言强烈、夸张、骚动、浮华,这是巴洛克派绘画的特点,其代表人物为鲁本斯。

洛克克派

“洛克克”原意是指贝壳的形状,其艺术风格为繁琐、精巧、纤细、甜腻、流行于18世纪,其代表画家有华多和弗朗索布欧等。

古典主义与学院主义

古典主义是以尊重古希腊、罗马的审美原则,构图上对称、均衡,气势上庄严、辉煌、崇高向上,技法精湛,刻画深入。这也是学院主义的奉行的原则。正如学院派奠基者法契诺所讲“美是所有艺术品的最高目标,它是事物的一种客观性质,由秩序、和谐、比例、规矩所组成”。其代表作家有拉斐尔、安格尔等等。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起源于法国19世纪初期,其代表作是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在此作品中的构图、光线、色彩、动态、表情都表现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它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构图中的水平与垂直,光线的柔和与均匀,使画面产生了一种激情。这也是浪漫主义绘画的重要元素,注重感情的渲泄与表达。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绘画指19世纪中叶,以米勒为首的画家主张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去表现正常的视觉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质。其代表作有米勒的《拾穗》等。

写实主义和照像写实主义

写实主义就如它的创始人库尔贝在1885年所讲的:“象我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我这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一句话,创造艺术就是我的目的。”

照像写实主义是对生活以一种照片式的形式搬上画面,如克洛斯的《约翰像》。它绘制作品要先拍成照片或幻灯片,再把它以比真人大十倍的比例精细地放大到布上,更细腻、更逼真地表现出对象的细节,如脸上的每一丝肌理和每根汗毛等。

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是19世纪的画家们走出了自己的画室,去探索自然界中光与色的瞬间变化,打破了传统观念上固有色的概念,如树是兰绿色、阴影是黑色,它把周围的环境色对固有色的影响进行了客观的绘制。其代表画家有莫奈、修拉、塞尚、雷诺阿等。

如果说以上提到的画派还是画家在忠实的再现自然,只是对其进行了发挥添加,强调和发展的话,下面所介绍的第二大类,即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它们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真实描绘,而是根据画家的主观意图进行自由创作,它们大多出现在20世纪以后。

后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画家强调表现自我感受,注重色彩的对比和事物的内在结构,其代表画家有凡高、高更等。这个画派对现代西方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野兽派

野兽派以夸张的造型、强烈的色彩、粗犷的线条表达内在激情,马蒂斯是这一画派的创始人。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画派,画面的视点已不再是一个方位,而是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表现,使物体还原成几何形体。其创始人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和法国画家布拉克。

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画家以抽象的形式,运用色彩、线条表现运动速度、力量及其组合与分隔。

抽象主义

抽象主义是依靠线条、块、面、色彩,进行无具象的抽象进行组合,其代表画家为荷兰画家蒙德尔安。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画派受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及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的影响,主张表现人的潜意识和梦幻。代表画家有西班牙画家达利、米罗。

服装设计中常见的插画的艺术风格有哪些?可以详细说说吗?

1波普风格

波普风格的插画艺术出现、流行于20_兰50_甏呐分薜厍,主要通过商业艺术的创作手法,形成融合大众文化与商业艺术的全新艺术风格。同时,波普风格中相对浮夸的卡通形象、报纸版画形式及幽默的标语,共同组成独属于波普风格的特色,且波普风格的艺术性非常强[3]。安迪·沃霍尔是在服装设计领域中对波普风格拓展贡献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首次开创了纸质、塑料、人造皮为服装制作基础材料的先河,并且在其插画作品中包含了颠覆传统的设计理念,具有色彩鲜艳、设计理念前卫及选色大胆等鲜明特点。直至今日,波普风格的插画仍保留与安迪·沃霍尔较多的相似之处。

2抽象风格

通常,抽象风格的作品普遍以几何化的点线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为主体进行深入创作,在创作风格上具有典型的抽象性特点。蒙德里安是抽象风格作品中相对成功的早期人物之一,其抽象风格的创作方式较为独特,侧重利用形式多样的矩形图案作为插画内容,且此类插画艺术形式对抽象风格的影响深远。以法国著名抽象风格服装设计大师创作的作品《红黄蓝》为例,此作品深受蒙德里安抽象风格的启发,选择多种颜色的线条、三角形、长方形,给予广大受众独特的艺术欣赏体验感受,并赋予作品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及新奇感。

3具象风格

具象风格不同于上述提到的两种风格,其图形特点普遍写实且逼真。再者,具象风格作品对线条的展现相对直接,可进行装饰性的泛化、夸张及变形处理,从而提高作品的色彩感,突出作品的简洁性及精致性。以意大利著名服装设计师缪西亚·普拉达为例,曾拥有将插画直接用在服装设计创作的实力,可以将插画作品布满在服装设计作品当中,且其作品侧重精心细腻化创作人物造型,突出作品的色彩及绚丽感[4]。此外,具象风格中线条展示相对飘逸,可以给予受众心理如梦如幻的体验感受,尤其是应用在服装设计当中,能有效提高设计作品的精巧程度,赋予设计作品灵动的美感。

当代最炙手可热的时装插画师!是怎么炼成的?

他是最炙手可热的插画师

也是时尚的最佳代言人

大卫唐顿DavidDownton,

1959年生于伦敦。

从孩提时代开始,

对他最好的款待就是一大页白纸。

然而,

大卫没有想到的是,

很久以后他可以依靠画为生。

▲大卫唐顿年轻时在画画

▲工作室自成一幅画,和毕加索的工作室比美起来也丝毫不逊色。

▲在“有趣有料”的工作台上更能创作出惊艳的作品。

大卫最初学习的是平面设计专业,

他的第一幅作品是20世纪80年代早期,

为WhichComputer杂志设计的封面。

▲大卫唐顿1998年在纽约绘制的时装插画。材质为墨水和醋酸纤维纸。

▲大卫唐顿1998年为克里斯汀拉克鲁瓦绘制的时装插画,材质为墨水彩盒纸张。

曾有15年时间,

大卫一直是自由职业插画师。

无论有什么事情发生,

他都很享受这种自由插画师的生活。

▲大卫唐顿1999年为让保罗高缇耶设计的时装绘制的插画。黑色连衣长裙搭配黑色墨镜更为出彩。大卫以凯特摩斯为原型,以波普风格表现出时装的经典魅力。这一作品在时尚界颇为有名,是时装插画界近年来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大卫唐顿1999年为华伦天奴绘制的时装插画。同拉克鲁瓦、Eric等人的画风类似,他运用的色彩富有现代性。

▲大卫唐顿1999年在伦敦创作的时装插画PalomaPicasso。材质为水粉、墨水盒纸张,醋酸纤维纸覆膜。

▲大卫唐顿1999年在伦敦完成的剪纸瓶贴画,模特为Iman。在潘通纸上以醋酸纤维纸覆膜后用墨水绘制。

大卫的作品线条简洁流畅,

很有质感,风格也不矫揉造作,

可以很好地展现出人体的优美体态。

因为这种独特的绘画风格,

有一些人开始邀请他制作时装插画。

其中,就包括

85岁的不老神话卡门·戴尔·奥利菲斯,

她也是大卫的缪斯之一。

▲大卫唐顿2000年的纽约绘制的时装插画,模特为卡门戴尔奥尔菲斯,服装由ThierryMugler设计。这幅作品先用油画棒在潘通纸上绘制,醋酸纤维纸覆膜后,再以墨水绘制。

▲大卫唐顿2001年为欧洲著名时尚杂志主编安娜佩姬绘制的肖像,他十分成功地抓住了这位“时尚教母”的灵魂。夸张的配色、戏谑的表情、不羁的态度结合看似狂野却十分娴熟的笔触结合在一起~完美!

▲大卫唐顿2002年为香奈儿的设计总监阿曼达哈莉齐绘制的肖像。

他一直对拉克鲁瓦、安东尼奥、

Eric这些艺术家心存景仰。

因此,

在早期的画风上颜色和线条也有相似之处。

1996年他为杂志制作过高级时装展的插图,

1997年他便开始活跃于巴黎高级女装秀。

最开始他眼花缭乱完全没有准备,

但是,

巴黎时装秀实实在在地,

激发出一个艺术家的灵感。

巴黎有最漂亮的女人和最优秀的设计作品。

而这里的一切都让人神魂颠倒。

在模特走秀的时候,

大卫从来不作画。

因为他发现那根本无法进行,

他仅仅是摄影或者在一旁观看,

并实实在在的感受每一个打动人的瞬间。

他抓住其他的任何机会来画,

模特静止不动的任何瞬间都逃不过他的眼。

比如:试衣的时候,

有时候甚至是在参加发布会上模特休息的瞬间

▲化妆品也是他的工具,起笔和落笔之间动人心扉,浓淡皆宜。

大卫说:“我最开始画的时候,认为按照舞台上的走秀还原衣服本身的样子就是我的责任。然而,第一次参加时装发布会是在范思哲的秀场上,在凯特摩斯消失之前,我仅仅才画出她的胳膊!所以,享受当下模特所展示的任何细节才是最佳选择。”

▲草稿也动人

大卫认为最重要的是对衣服表层之下的身体的感觉,

然后才是比例、颜色等一些细节,

然而,这一点是较难做到的。

▲草稿也动人

大卫画无数份的设计草样,

然后从中挑选出最好的,

画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就开始剔除,

“分解—重建”它们。

他持续地画,

一直到它们看起来自然为止。

他为世界各地的知名媒体,

如《泰晤士报》《独立报》,

以及Harper’sBazaar(a澳洲版)等,

撰写时装的相关报道。

并在伦敦举行过三次个展,

在纽约也举行过一次个展。

近年来,

他还为香港的购物中心设计视觉图像,

以及为Vogue女性时装系列绘制插画。

▲大卫唐顿2004年为《星期六晚邮报》绘制的封面。这幅作品创作于巴黎,材质为水粉、水彩和纸张。

▲大卫唐顿为TopShop2004年9月的时装发布会设计的广告招贴。这个品牌为年轻设计师的作品。

▲大卫唐顿2005年受Vogue(中国版)委托绘制的插画ValentionFitting。材质为墨水、水粉和纸张,醋酸纤维纸。

▲大卫唐顿2006年为YSL绘制的时装插画。材质为墨水、水彩和纸张。

▲大卫唐顿2006年为YSL绘制的时装画,材质为墨水、水粉、炭笔和纸张。

▲大卫唐顿2007年受Madame杂志(德国版)委托绘制的时装插画。这幅作品先用油画棒在纸上绘制,醋酸纤维纸覆膜后,再以墨水和水粉绘制。

▲大卫唐顿2007年受伦敦《泰晤士报》委托绘制的插画。材质为墨水、水粉和纸张。

▲大卫唐顿2008年为自己的杂志PourquoiPas绘制的插画,模特为蒂塔万提斯,服装由拉克鲁瓦设计,材质为墨水、水粉和纸张,醋酸纤维纸覆膜。

大卫是不是把性感舞娘画的淋漓尽致~

要想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想拥有超越别人之外的能力,

就要将能力修炼到极致!

请简述西方服装画的历史与发展演变特点

欧美服装的文化特点,我们按演变历史的顺序加以分析如下:

一、拜占庭艺术风格与服饰

由于罗马帝国的东迁,使得有机会出现融合东西方艺术形式的拜占庭艺术。

在艺术的成就上,此时所强调的是镶贴艺术,追求缤纷多变的装饰性。

同样,这种特色也反映在服装上。

例如:在男女宫廷服的大斗篷、帽饰以及鞋饰上都出现了镶贴、光彩夺目的珠宝和充斥着华丽图案的刺绣。

这些情形有别于同时期在欧洲地区的服饰,营造出一种既融合东西方又充满华丽感的服饰装饰美。

二、国际哥特艺术风格与服饰

"哥特式"原本是指源自20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很快这种风格便影响到整个欧洲,而且反映在绘画、雕刻、装饰艺术上,形成一种被誉为国际哥特风格的艺术形态。

这种风格主要的表现是建筑上的"锐角三角形",同时也深深的影响了当时的服饰审美及服饰创造。

例如:在男女服饰的整体轮廓上,在衣服的袖子上,以及鞋子的造型上、帽子的款式上,等等,都充分呈现出锐角三角形的形态。

三、巴洛克艺术风格与服饰

巴洛克艺术风格原本是指17世纪强调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的建筑风格,也因此牵动影响到当时艺术全面性的变革。

"巴洛克"的字义源自葡萄牙语,意指"变了形的珍珠",也被引用作为脱离规范的形容词。

巴洛克虽然承袭矫饰主义,但也淘汰了矫饰主义那些暧昧的、松散的形式。

由于受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西洋服装史上,甚至用"巴洛克风格"一词,来代称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

四、洛可可艺术风格与服饰

"洛可可"一词源自法国字汇“Rocaille”,由此演变而来,其意思是指岩状的装饰,基本是一种强调C型的漩涡状花纹及反曲线的装饰风格。

这种风格源自1715年法国路易十四过世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艺术上的反叛。

洛可可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最显着的差别就是,洛可可艺术更趋向一种精制而幽雅,具装饰性的特色。

这种特色当然影响到当时的服装,甚至以"洛可可"一词代表法国大革命之前18世纪的服装款式。

五、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与服饰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兴起于18世纪的中期,其精神是针对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风格所进行的一种强烈的反叛。

它主要是力求恢复古希腊罗马所强烈追求的"庄重与宁静感"之题材与形式,并融入理性主义美学。

这种强调自然、淡雅、节制的艺术风格,与古希腊罗马的题材形式结合所发展出来的服饰,也随即在法国大革命之后,跃升为服装款式的代表。

特别是在女装方面。

例如,以自然简单的款式,取代华丽而夸张的服装款式;又如,排除受约束、非自然的"裙撑架",等等。

因此从1790年到1820年之间,所追寻的淡雅、自然之美,在服装史上被称为"新古典主义风格"。

六、前拉斐尔派艺术风格与服饰

前拉斐尔艺术风格"源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其艺术精神主要是追寻一种自然但是浪漫主义色彩的表现。

这种艺术风格是对冷淡、生硬的艺术的一种反驳。

痛斥"人与自然的疏离感",希望透过艺术将"人性化"、"自然化"、"理想美"的特质结合表现出来。

因此,当时的服装被誉为"理性美感式"的服饰。

这种服饰风格与当时"维多利亚风格"极端的相对,成为英国社会追寻服饰改革的代表款式。

七、20世纪初期苏联艺术风格与服饰

20世纪初期苏联艺术风格是指"绝对主义"、"构成主义"以及"塔特林派"的艺术主张,这些艺术风格都源自20世纪初期的10年代,由苏联的艺术家所引导而成的。

这些艺术家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将之表现在几何式的抽象艺术之中。

这种艺术风格也深刻的影响到当时的服装,特别是在当时的苏联,将这种"几何抽象的艺术风格"与"充满浓厚政治意味"的主张相互结合,表现在服装的款式以及面料的花色设计上,形成一种特殊的服装审美特色。

八、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与服饰

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法国,是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潜意识心理学理论的影响而发展出来的。

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主张"精神的自动性",提倡不接受任何逻辑的束缚,非自然合理的存在,梦境与现实的混乱,甚至是一种矛盾冲突的组合。

这种任由想象的模式深深影响到服装领域,带动出一种史无前例、强调创意性的设计理念。

九、波普艺术风格与服饰

这种艺术风格源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美国,但确鼎盛于50年代中期的美国。

"POP"是"Popular"的缩写,意为"通俗性的、流行性的"。

至于"POPArt"所指的正是一种"大众化的"、"便宜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趣味性的"、"商品化的"、"即时性的"、"片刻性的"形态与精神的艺术风格。

这种艺术风格影响到服装领域中,体现在服装面料以及图案的创新,改变了过去服饰装饰图案的特点,在欧洲服装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十、欧普艺术风格与服饰

欧普艺术风格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

"OP"是"Optical"的缩写形式,意思是视觉上的光学。

"欧普艺术"所指代的是利用人类视觉上的错视所绘制而成的绘画艺术。

因此"欧普艺术"又被称作"视觉效应艺术"或者"光效应艺术"。

欧普艺术影响下的服装服饰,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视觉上的动感,服饰图案的设计上以欧普艺术的视觉感为最大的特点。

十一、极限主义艺术风格与服饰

极限主义艺术风格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强调的是一种"理性、冷峻、简约"的艺术风格。

这种强调"单纯、简单"的观念,逐渐成为20世纪90年代美国时装界所追求表现的一种具代表性的服饰风格。

极限主义艺术风格影响下的服饰以简单的设计理念影响到国际时装的流行趋势,成为20世纪末的一项具代表性的服饰风格的变革。

  古典主义

  Le Classieisme

  17世纪和18世纪前半期流行于欧洲君主专制时期的一种文艺思潮或文艺流派。它的代表人物在创作实践和文艺理论上,把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文艺视为必须仿效的崇高典范,从中吸取题材、情节、形象和创作经验,并赋予它们新的历史内容。古典主义一词由此而得名。

  法国是欧洲古典主义文艺的中心。从17世纪初起,法国诗人马莱伯等为反对一切方言与俚语,确立法国古典主义文学语言的规 范做了大量工作 。 诗人梅莱在悲剧《 索福尼斯贝》中,最早实现了意大利学者提出的三一律原则,即一个情节线索、一天时间和一个地点。这是古典主义剧作家创作的基本准则。法国文艺理论家N布瓦洛的《诗艺》是一部具有古典主义文艺宣言性质的重要论著,概括和总结了几十年法国古典主义创作的实践,要求文艺“模仿自然”(包括人性的自然),“研究宫廷”,“认识城市”;把体裁(史诗、悲剧、喜剧等)分为界限分明的不同的等级,并对每种体裁进行严格规范;依据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提出理性至上的美学原则。古典主义在法国文学中的代表者有高乃依、拉辛、布瓦洛、莫里哀、拉封丹等;绘画的代表者有普桑、勒布朗 、大卫等;建筑中的代表者有芒萨尔、勒诺特尔等。他们在政治上拥护王权,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主张民族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宣扬个人利益服从国家整体利益;塑造了为崇高社会理想而服务的人物典型;他们的创作基本上为宫廷服务,对民间文学采取轻视态度。古典主义由于过分强调理性主义、普遍性和情节的集中、单一,往往忽视个性,突出类型,不少作品具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

  大卫《荷拉斯兄弟之誓》为古典主义绘画的代表作

  18世纪20年代起,古典主义思潮几乎遍及全欧。英国的代表者是复辟王朝的诗人约翰·德莱顿和深受布瓦洛影响的诗人蒲柏。德国的代表者是约翰·戈特舍德,曾据贺拉斯 、布瓦洛等的观点写成论著《为德国人写的批评中诗学试论》。俄国古典主义占有特殊地位,讽刺性突出,倾向减弱,其文学代表者是苏马罗科夫、罗蒙诺索夫和康捷米尔等,建筑的代表者是卡扎科夫、沃罗尼辛等。

  浪漫主义

  Romanticism

  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英语romantic)一词源出南欧一些古罗马省府的语言和文学。这些地区的不同方言原系拉丁语和当地方言混杂而成,后来发展成罗曼系语言(the Romance languages)。在 11~12世纪 , 大量地方语言文学中的传奇故事和民谣就是用罗曼系语言写成的。这些作品着重描写中世纪骑士的神奇事迹、侠义气概及其神秘非凡,具有这类特点的故事后来逐渐称为romance ,即骑士故事或传奇故事。浪漫主义思潮在文学、美术、建筑、音乐等艺术领域都有所体现。

  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古今中外的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屈原、李白的诗歌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作为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其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义的统治,在文学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为适应这样的需要,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精神最先出现在文学中。在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者是卢梭,他宣扬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一批作家响应他的“回归自然”的口号,在创作中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描绘大自然的魅力,抒发对美好事物 、自由理想和乡土的热爱追求和依恋。法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夏多布里昂。他的创作缅怀过去的理想,宣扬宗教的威力,表现出浓厚的消极思想与情绪。1800年斯塔尔夫人发表了著作《论文学》,介绍了她对浪漫主义的观点。在这部著作和另一部著作《论德国》中,她提出了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问题,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的理论基础。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和《爱尔那尼》一剧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雨果的作品气势恢宏,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表现了对中下层人民群众的深厚同情,是法国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乔治·桑表现空想社会主义理想,揭露金钱万能罪恶的小说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也属优秀作品。然而,严格地说,浪漫主义还是起源于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最早的主要表现是德国的狂飙突进时期。施莱格尔兄弟在18世纪最后几十年中成为德国浪漫主义的领袖。施莱格尔兄弟编辑的刊物《雅典娜神殿》,在推动浪漫主义运动的宣传和理论建设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被称为耶拿派浪漫主义。他们要求个性解放,主张创作自由,提出打破各门艺术界限。但他们的浪漫主义理论带有浓厚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色彩。德国浪漫主义的另一个派别是海德堡派 。代表人物有阿尔尼姆、布伦坦诺和格林兄弟等人,重视民间文学,深入民间收集民歌和童话,对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起过积极作用。此外,霍夫曼、荷尔德林、海涅、歌德、席勒等人的创作也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英国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中把诗歌看作“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篇序言后来成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宣言。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拜伦、雪莱和济慈等人。他们抨击封建教会势力,表现出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民主倾向,在艺术上发展和丰富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形式和格律。小说中的代表司各特善于把历史事件和大胆想象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在西欧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19世纪初俄国诗人茹科夫斯基打破古典主义规范 ,创作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和叙事诗,对俄国浪漫主义的兴起起了重要作用。十二月党诗人和普希金、莱蒙托夫的早期浪漫主义创作,充满了革命激情,讴歌反专制、争自由的思想,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东欧浪漫主义文学以波兰革命诗人A密茨凯维奇和匈牙利革命诗人S裴多菲为代表 ,他们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浓郁的民族特色。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逐步被现实主义文学所取代。

  浪漫主义美术 18世纪60~70年代,一些在罗马的画家曾在新古典主义艺术的严格学院主义原则范围以外探索各种可能的途径。其中瑞士人亨利·富塞利以其所画奇怪异常而最为突出,其《梦魔》一画着重刻画了思想的非理性方面的力量。英国画家和诗人布莱克在基督教神话的基础上,发展了他自己精心构制的宇宙论,他的水彩画技巧精美绝伦。在后来一代的画家中康斯特布尔和泰纳把水彩画技法的鲜艳性和油彩结合使用。康斯特布尔画英国乡村景色,探索了大气的光和色的复杂性。泰纳发挥了光的自然效果,创造出有动力感的构图,使观众如历其境,似乎在随画面一起游动。在德国,风景画家龙格力图以象征手法把个人的心灵气质描绘为普通的自然灵性的一部分。弗里德里希是虔诚的宗教徒 ,他以高入云霄的一棵孤树或十字架之类形象来暗示自然和心灵的可敬可畏。在法国,采用历史和文学题材的主要浪漫主义画家是德拉克洛瓦。除在色彩和光方面进行实验外,他以雄健的笔力表现了他的感情。异国的主题,特别是北非沙漠的游牧生活使他着迷。其热情洋溢地描绘动物生活的作品 ,反映了他和热里柯相似的兴趣,后者在选择当代事件作为创作题材方面很有革命性。

  德拉克洛瓦《米索伦基废墟上的希腊》(油画)

  浪漫主义建筑 浪漫主义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 18世纪60年代~19 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 。 19 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故又称哥特复兴建筑。浪漫主义建筑主要限于教堂、大学、市政厅等中世纪就有的建筑类型。它在各个国家的发展不尽相同。英国是浪漫主义建筑的发源地,最有名的建筑作品是伦敦的英国议会大厦、圣吉尔斯教堂、曼彻斯特市政厅等。

  浪漫主义音乐 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的特点是,不论作曲或演奏,都以个性为重点,注重感情表现。这种变化部分地是由于音乐家的社会地位发生变化所致。17世纪的作曲家是受托为贵族保护人而创作,而18世纪的作曲家则依靠城市音乐会的听众。就这一意义来说,贝多芬上承古典主义时期,下启浪漫主义时期,因为他的音乐技巧基本上是古典主义的,但他把自己的音乐看得高于一切,看作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手段,从而为19世纪作曲家树立了重要的典范。一般认为CMvon韦伯是真正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开端 。 他以《魔弹射手》建立了德国浪漫主义歌剧,随后有舒伯特、柏辽兹 、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和瓦格纳等大量作曲家。他们分别在艺术歌曲、标题交响乐、钢琴小品、交响诗、歌剧等浪漫主义新体裁的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音乐中的浪漫主义精神,不论在浪漫曲还是在器乐方面,往往从诗歌、童话和民间故事吸取灵感。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形式结构更加自由 ,它服从于感情上的需要,有意识地带有片断或即兴的性格 ,对远距离和声和调性关系的探索使和声语言大为扩展。把浪漫主义理想体现得淋漓尽致的是19世纪的大歌剧,强烈的民族主义,对英雄的崇敬,奇异的布景和服装,描述性音乐 ,以及交响和声乐配曲所显示的精湛技巧,都是构成浪漫主义音乐的因素。

  现实主义

  Realism

  19世纪30年代 后欧洲文艺 中占主导地位的 文艺思潮和流派;也指文艺创作的一种原则和方法。

  发展史 德国诗人席勒在1789年4月27日致歌德的信中第一次从美学意义上使用“现实主义”这个词 。1850年9月21日,法国作家尚弗勒里在《秩序报》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法国画家库尔贝的文章《艺术中的现实主义》。1855年巴黎举行世界博览会,库尔贝的两幅画遭到主办者贬抑而未能入选 。库尔贝便在博览会旁边举办个人作品展览,之后,尚弗勒里同小说家兼批 评家杜朗蒂一起 ,创办了一个名为《 现实主义》的刊物(共出6期) 。1857年尚弗勒里在论文集《现实主义》的序言里,称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方法的创始者之一;并同时列举了狄更斯、萨克雷、 C勃朗特 、果戈理、屠格涅夫等一批英国和俄国作家的名字,企图给现实主义提出某种纲领性的东西。欧洲一个以“现实主义”正式命名的文艺流派和文艺思潮,即由此而来。

  现实主义在19世纪 30~40 年代形成 并取代浪漫主义 ,具有社会历史发展和文艺本身发展的深刻原因。面对现实 ,进步作家在自己的创作中反映社会的某些真实状况。此外 ,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都促使进步作家用客观的、批判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他们不再满足于浪漫主义文艺的主观理想和个人的叛逆精神、非凡事件和非凡人物的理想世界,而把目光投向文艺复兴、启蒙主义时代面向现实的传统和古典主义文学的讽刺倾向。法国的梅里美、巴尔扎克,德国的霍夫曼、俄国的普希金等一批原来用浪漫主义方法创作的作家都转向现实主义,并成了各国现实主义道路的开拓者。

  特征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创作原则 ,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①它偏重对现实的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描写,强调人物和环境之间的现实关系。②典型是现实主义创作的核心。典型化和个性化不可分割,每个典型又是“这一个”。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的序言中说:“不仅仅是人物,就是生活上的主要事件,也用典型表达出来。有在形形色色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处境,有典型的阶段,而这就是我刻意追求的一种准则。”别林斯基认为果戈理的小说是“现实在其全部真实性上的再现 。在这里 ,关键在于典型”。③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或揭露性,特别注重描绘社会的黑暗和丑恶现象,以及社会下层、“小人物”的悲惨遭遇 。④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以生活本身的形式反映生活为其基本形式,但不局限于这一形式。它具有广阔的审美可能性,不排除采用假定、夸张、荒诞、变形、意识流等多种手法。它重视社会分析,包括心理分析。探索人的复杂内心世界的心理描写,是它的艺术特征之一。⑤思想基础一般为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谴责社会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与不平等地位,但一般未触及社会矛盾和现实关系的真正根源。

  成就 由于欧洲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社会历史条件和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同,现实主义文学在欧洲各国也各具特色。法国是现实主义的发源地。早期代表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真实地描绘了那个时候法国从外省到首都、从社会底层到上流社会的生活图景,深刻地揭示了法国社会矛盾的种种复杂的现实关系,是法国现实主义的第一部代表作。巴尔扎克的巨著《人间喜剧》创造了从拿破仑帝国、复辟王朝到七月王朝这一历史时期社会各阶层两千几百个人物形象,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此后,法国现实主义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福楼拜、莫泊桑等一批优秀作家。福楼拜在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等作品中,尖锐地揭露了教会、贵族、地主、资产者的恶行,生动地描写了第二帝国时代的社会风貌。莫泊桑的创作有力地鞭挞了法国社会的腐朽、黑暗,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复杂的矛盾进行了深入的精神探索。19世纪30、40年代英国现实主义发展迅速。狄更斯的小说描写了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尖锐的劳资矛盾,揭示了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和资产阶级的伪善。萨克雷的《名利场》等小说,淋漓尽致地揭露了19世纪初英国社会中追名逐利 、腐化堕落等丑恶行径 。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巴登 》 、C勃朗特的《简·爱》 、哈代的《 德伯家的苔丝》,都是英国现实主义的名作。70、80年代后萧伯纳、高尔斯华绥等作家,运用社会心理小说和社会讽刺戏剧的形式,对英国社会的政治、道德、宗教和文化等方面都作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现实主义文学另有特色。以海涅为代表的早期现实主义的锋芒主要指向封建割据和君主专制。后期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等作家的创作,反映了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讽刺了大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的贪婪无耻。在法、英、德之后,19世纪中期北欧各国的现实主义开始形成。挪威易卜生 的社会问题剧和丹麦的安徒生的作品,在世界现实主义的历史发展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它的主要特点在于描写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下的黑暗现实,而且始终与俄国的解放运动紧密相连。普希金、果戈理、赫尔岑、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冈察洛夫、谢德林、亚·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一批风格各异的作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俄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对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同时也表现了“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和平民知识分子中的“新人”。到70、80年代西欧现实主义的批判力量已经削弱的时候,在托尔斯泰、契诃夫、柯罗连柯等的创作中,现实主义继续得到发展和深化。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80、90年代,比欧洲晚半个世纪。最早提倡现实主义创作的是豪威尔斯。在他之后,加兰、诺里斯开始转向现实主义。而主要代表人物则是马克·吐温。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和原则,在20世纪仍在发展。它不仅继承了19世纪的传统,也吸收和创造了许多新的形式和手法,从而艺术地揭示了20世纪的新过程和新特征,并且出现了像 R罗兰和法朗士 、海明威和德莱塞等一批优秀现实主义作家。

  印象主义

  Impressionism

  19世纪后半期~20 世纪初期流行于法国 、欧美乃至世界的一种艺术流派和文艺思潮。

  印象主义美术 印象主 义作为绘画流 派出现于 法国 。1874年3月25日 ,C莫奈 、P-A雷诺阿、C毕沙罗、A西 斯莱、E德加、P塞尚、B莫里索等一群年轻的法国画家,在巴黎举办了无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展览会,因莫奈展出的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油画的题目被一位观点守旧的记者借用,撰文嘲讽此展览为“印象主义画家展览会” ,遂产生印象主义或印象派之名。

  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 ,而是在C柯罗、巴比松画派和G库尔贝等人的写实画风的推动下,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由于个人的兴趣不同,印象主义画家又分为重光和色彩与重造型和素描两种类型,前者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后者以德加为代表,毕沙罗则介于两者之间。

  由于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印象主义画家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

  印象主义画家先后举办了8次展览 ,前两次均受到当时舆论界的猛烈抨击,以后逐渐成为具有很大影响的美术流派,并扩大到其他艺术领域。印象主义绘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得到E马奈的支持与鼓舞。

  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

  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首创。印象主义一词在音乐中首次出现于1887年,法兰西美术研究院的评委指责德彪西在罗马进修时的第二部“交卷作品”交响组曲《春天》结构不明确,要他“警惕模糊的印象主义”。1894年他的《弦乐四重奏》在布鲁塞尔首演时,评论家开始用“印象主义音乐”加以赞扬。以后此词常被用以概括德彪西及风格与他接近的音乐,并不再带有贬意。

  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是从后期浪漫主义和民族乐派中演变出来的,同时也吸取了东方音乐的养料。其艺术表现手法有:①以短小的曲调细胞组合成一种新颖的动机语汇。②在节奏上喜欢复节拍与复节奏,节拍不规则地细分减弱了推动力,呈现松散流动的状态。③重视调式的表现力,根据形象要求采用相应的调式。扩大调性概念,常避免出现明确的收束式。全音音阶的运用使调式中的每一个音居同等地位,减弱了调中心感,出现多调性因素。④由于喜好对不同色彩与音响作平面的、绘画式的并列,和声成为最重要的表现手段。通过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与减弱和声进行的功能性,得到极其丰富的和声色彩。⑤音色丰富、独特而新颖。在声乐作品中常使用缺乏光彩和戏剧力量的低音区。广泛运用各种乐器演奏法上的色彩手段。⑥配器与织体安排新颖。⑦结构往往松散模糊,但许多作品仍可看到三部曲式的轮廓。

  德彪西以后,虽然难于将某个作曲家截然归入印象主义的行列,但是,印象主义音乐风格与手法的实际影响已遍及整个音乐世界。

  印象主义文学 文学史家认为印象主义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进入文学 ,但文 学中的印象主义表现如何 ,哪些作家和诗人属于印象主义 ,却众说不一 。能够确定的只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 欧一些文学 家的确 有类似印象派 绘画和音乐的那种创作方法,即致力于捕捉模糊不清的转瞬即逝的感觉印象。由于文学创作的特殊性质,文学中的印象主义者更注意这种瞬间感觉经验如何转化为感情状态。他们与绘画和音乐中的印象主义者相同,也反对对所描写的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合乎逻辑或理性的提炼加工,于是他们本人也成了传达外界刺激与本能反应之间的中介。

  印象主义文学与象征主义文学 之间有类通之处 ,它们都是形式主义的文学流派;但两者也有不同,主要在于印象主义反对使用象征手法表达思想,而倾向于感觉的描述。通常被认为象征主义的某些诗人,实际上更倾向于印象主义 ,例如象征主义领袖之一保尔·魏尔兰的《诗艺》一诗,与其说是在谈象征主义,不如说是一篇印象主义宣言。

  法国文学史家把龚古尔兄弟作为印象主义小说的代表 ,另一位被看作印象主义代表人物的法国诗人、小说家皮埃尔·洛蒂,他的某些诗歌的确如印象派画家那样在“捕捉瞬间的感觉印象”,但并非所有作品都是如此。20世纪法国某些作家受到印象主义的严重影响,某些小说中只剩下感觉印象的朦胧的追求。

  英国19世纪末的王尔德等人的部分作品中,印象主义的倾向比较明显。1912~1918年在伦敦的一部分英美诗人组成的意象诗派,与印象主义一样强调感觉印象的描绘,但他们自称所追求的是“清晰、硬朗”的形象。他们认为形象的模糊与不明确是浪漫主义的余风,因而全力加以攻击。但理论上的分歧在创作实践上有时却很难觉察,例如意象派中的美国诗人艾·洛威尔、希·杜利特尔、约翰·高尔德·弗莱彻等人的许多作品与印象主义的诗无分彼此。

  在德国文学中情况也相似,文学史家无法确认界线分明的印象主义流派。以德特勒夫·封·李利恩克龙为首,包括理查·戴默尔、古斯塔夫·法尔克等人,被认为是德国印象主义倾向最明显的诗派,但他们强调如实记录事物给诗人的感觉经验,因此接近自然主义。此外,如胡戈·封·霍夫曼斯塔尔和阿尔诺·霍尔茨等人的许多诗作也具有程度不等的印象主义倾向。

  印象主义一词同时还指一种文学批评,称为印象主义批评,亦即感受式批评。这种批评拒绝对作品进行理性的科学的分析,而强调批评家的审美直觉,认为最好的批评只是记录批评家感受美的过程,至多指出这美的印象是如何产生的,是在哪种条件下被感受到的。因此,印象主义批评是一种朦胧的、没有明确论证的“以诗解诗”式的批评,而且往往写成散文诗的格式,文学批评就成为一种与文学创作没有本质区别的艺术门类,写这种批评文字的人往往本身也就是诗人或作家。

  野兽主义

  Faurism

  1905年产生于法国的美术流派。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以H马蒂斯为首的一群青年美术家的作品参展,其狂放随意、无拘无束的形式为保守者们所震惊,评论家L沃塞列斯在这些粗野的作品中发现一件具有佛罗伦萨风格的小雕像,称其是“野兽群中的多纳太罗”,遂有“野兽”之绰号。作为一种绘画潮流,野兽主义认真追随V凡高、P高更等人所开创的艺术道路,竭力反对传统的模仿自然的写实主义 ,突出强调主观感受,注重采用变形、大色块和粗拙的线条相结合的夸张表现手法,追求平面化的装饰趣味,力图创造一种“单纯、宁静、均衡、和谐”的美学境界。主要代表人物有马蒂斯、A德兰、杜飞、Mde弗拉曼克等。野兽主义没有任何宣言和纲领,且存在仅有二、三年时间,但在西方20世纪早期的美术运动中却占有重要地位,是对西方传统艺术的观念和法则的重大叛逆,并为后来许多勇于探索的现代主义美术家打开一个突破口,因此被称为20世纪首次艺术革命 。

  立体主义

  Cubism

  1907年出现于法国的现代美术流派。发起人为P毕加索和G布拉克。1907年毕加索创作的油画《亚威农少女》,标志着立体主义的开端。1908年,布拉克画出油画《埃斯塔克的房子》,评论家L沃塞列斯曾这样描述道:“布拉克将一切都简缩在几何图形和立体之中……。”立体主义一词从此确立下来。其创作的主要特征,即在画面上将一切物体形象破坏和肢解,然后再加以主观的拼凑、组合,以求所谓立体地表现出物体的不同侧面。就是在平面上表现出二度和三度空间,甚至表现出肉眼看不见的结构和时间(四度空间 )。可见,立体主义画家接受了P塞尚关于创造视觉立体形象的观念,进而转向一种对心理的立体形象的追求。其他代表人物还有J格里斯、F莱热、R德洛内等。立体主义美术运动的鼎盛期虽仅有7年 ,但却造成极其广泛的影响 ,尤其鲜明地反应在本世纪的建筑、装饰和实用工艺美术之中。

  表现主义

  Expressionism

  20世纪初至30年代盛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文学艺术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和奥地利流行最广。它首先出现于美术界,后来在音乐、文学、戏剧以及**等领域得到重大发展。表现主义一词最初是1901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马蒂斯画展上茹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一组油画的总题名。1911年希勒尔在《暴风》杂志上刊登文章,首次用“表现主义”一词来称呼柏林的先锋派作家。1914年后,表现主义一词逐渐为人们所普遍承认和采用。

  表现主义从来不是一个完全统一协调的运动,其成员的政治信仰和哲学观点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他们大都受康德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强调反传统,不满于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在创作上,他们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进而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它在诗歌、小说和戏剧领域都产生了一批有影响

绘画艺术欣赏方法

  绘画的视觉空间特征决定了绘画欣赏的方式是看,因而提高绘画欣赏力的唯一方法也是看。绘画语言中的形、光、色、结构等要素都是具有审美感染力的表象符号,不同艺术家运用它们的方式不同,就产生出具有个性的艺术作品。因此,对于欣赏者而言,面对风格各异的作品,欲获得欣赏的愉悦,达到欣赏的层次,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方法。概括而言,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首先,对绘画作品(当然也包括一切艺术作品)要以理解的态度加以品评

  不论哪种流派、风格,不论是你第一眼喜欢或不喜欢的,在欣赏之前要首先确立自己的理解的态度。所谓理解,即设法了解作品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作者想要说的内容,以及作品结构、形式的特征等,只有对这些真正理解了,和作者的作品在感情上交流了,欣赏者才可能作出比较实事求是的判断和批评。欣赏和批评切忌有先入为主的成见。

  二、了解绘画发展脉络,把握代表作品特征

  概而言之,绘画世界是一个立体的现象。从纵向上看,是绘画的演变与发展。比如西方绘画经历了古代(古希腊和罗马)、中世纪(公元5世纪到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5、16世纪)、17、18世纪和近、现代等大的历史阶段。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理想和艺术表现风格都不相同。我们一般把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初的西方绘画称为古典绘画,即造型基本上是写实的,作品很完整,其美学倾向是典雅与和谐。但在整个古典绘画中,又有风格的演变。

三、培养艺术形式感觉

  欣赏的实质不是表现的观看,而是感觉。面对画作,作品的整体面貌在瞬间便直逼眼帘。作品的艺术特征触动、撩拨、撞击、刺激着人的感官神经,形成审美的心理活动。

  线条是绘画诸要素中最生动的部分,是画家从自然真实中抽取出的一种有抽象意味的语言。

  形体在绘画中不仅指具体物象的形貌,还指这种形貌所暗示的情感倾向特征。

  色彩是绘画中最富情感性质的要素。

  与色彩相关的是色调。特别在油画中,色调是构成主题思想与意境的重要因素。动感也是绘画中的重要因素,它既指通过构图和造型形成的某种感觉效果,又指涵盖其他因素形成的画面整体精神。此外,在绘画中起作用的还有笔触、质感、体量感等因素。所有这些要素在一幅幅画中组成有机整体,有时艺术家也侧重地强调某种要素。因此,培养和提高欣赏力量重要的方法是多看。

  四、尊重自我感受,尊重自己的直觉与联想

  欣赏绘画是一种"见仁见智"、原无定法的创造性活动。由于欣赏主体的年龄、经历、修养与趣味各异,同样看一幅画,获得的感受结果自然也相异,这是正常的。欣赏绘画的动机,在于人们希冀通过艺术理解历史文化,也理解自身的意义。

绘画世界蔚为大观。我们将以油画和中国画为主展开比较具体的讨论。这两大画种是东、西方美术的代表。在古代,虽然丝绸之路的开拓与佛教的传播形成了中国与外国美术的交往,但欧洲的绘画并没有很快传入中国。在很长时间里,东、西方绘画是独立发展的。掌握这两种绘画欣赏的知识,可以触类旁通于其他绘画种类。形与色的交响:油画作品欣赏在西方美术中,数量最众、影响最大的种类当推油画。油画作品构成的艺术画卷,容纳着宗教与世俗、神话与现实极为丰富的艺术形象。

  油画发明之前,西方的绘画主要是壁画,用以装饰教堂内部的壁画和屋顶,它们的内容大部分是《圣经》故事,既把教堂打扮得五光十色,又如一幅幅宣传画,对宗教信徒形象的教育。可以把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的油画概称为古典油画,它们的共同点是:无论画面大小,都有一种很完美的情境。众多物象的场景经画家布局,形成秩序清楚、层次分明、有主有次的画面。主体突出,细节精微,造型与色彩往往呈现出典雅、统一的情趣,给人很悦目的感觉。大部分画家采用的多层画法,暗部颜色往往用稀薄的确良颜料多层均匀铺设而成,看上去隐约中有微妙变化,亮部则多厚堆颜料,具有质感和量感,明暗之间的响亮与深邃,形成深入浅出的节奏与韵味。

意大利油画是欧洲油画发展的先声。文艺复兴使初生的油画生机勃发。文艺复兴对艺术的促进有两个方面:

  一是人性的复兴。画家从中世纪基督教的控制中觉醒,意识到人的尊严,在绘画中注入了现实生活。虽然当时许多画家迫于历史环境仍要画宗教画,但在作品中表现的是从人文主义角度理解的宗教题材,即情节取自宗教故事,人物、服装、环境都有现实特征。

  二是古典艺术的复兴。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地,它遍地有古希腊罗马的艺术遗迹,经千年沉睡后,许多古代作品在艺术家面前焕发出崭新的光辉,画家的造型于是有了楷模。

  波堤切利(1445-1510)是早期文艺复兴画家中的代表。他和当时的画家力求恢复古典艺术对人本身肯定和讴歌的传统,以古典艺术形象作为美好、正义的象征。他的代表作《春》,创作于15世纪70年代,其意图在于引导人们把目光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在纯净的神话王国里寻求美好与永恒。画中,春的女神抱着鲜花前行,花神与微风之神跟在后面,远处是牵手起舞的三女神;那代表一切生命之源的维纳斯站在中间;小爱神在天空飞射着爱之箭。草地上、树枝上、春神的衣裙上、花神的口唇上,到处布满鲜花。整个世界充满春的气息和爱的欢悦--这就是画家的理想与憧憬。波堤切利是一个富有诗人气质的画家,他用诗一般柔美的线条勾划女性形象,在温婉、优雅的女神姿态中添加了她们略为惘然的情绪。妩媚与忧郁、飘逸与神秘,在他的画中奇妙地合为一种动人的情采。浮想联翩,情意缠绵--那个时代对纯洁与神圣之美的追求,在波堤切利的画中充分显露出来。

宗教绘画的内容对今天的我们是陌生的,但在当时,欧洲人对宗教内容都十分熟悉。仅从画名看,许多作品的题材是相同的,都取自《圣经》。类似《受胎告知》、《最后的晚餐》等题材的油画有许多幅,《圣母子》更是几乎每位画家都画的内容。

  著名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1452-1519)除了画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外,还有一幅《岩间圣母》也是他的代表作。他将圣母、天使及施洗约翰和小耶酥都画在山岩下的清泉旁边,圣母以母亲的慈爱注视着孩子的玩乐,天使犹如人间的少女;近景岩石间充满温馨、潮湿的气息,远景是蜿蜓的田野和溪流。整幅画宛如是一曲轻松的牧歌。与达·芬奇同代且齐名的拉斐尔一生主要画圣母,笔下的圣母往往有椭圆型文雅的脸庞、细长的弯眉和含情的双眼,在线条、色彩上都显出柔和的韵律。在美术史上,"拉斐尔的圣母"成为一个名词。画家以对自然和人性的敏感,将圣母画成慈祥美丽的女性,如果脱去那个代替圣人标志的隐约的光环,谁都认为她是温和的人间母亲。

乔尔乔涅(约1477-1510)的《睡着的维纳斯女神》是这种理想的再现。画面上,卧睡的裸体女神不是躺在室内,而是安卧在宁静、温馨的自然风景中,人体富有柔和流畅的曲线与洁润细嫩的肤肌,广袤的原野如人物梦中的田园。肉体的生命之美、纯洁的灵性之美、自然之美三者合一,传达了诗一般的和谐,也传达了健康的审美情趣。这种表现风格既是画家个人心灵的反映,也是他所处时代的古典精神的征象。

  到了17世纪,油画已在欧洲普及,各国相继出现了既遵循古典艺术法则,又融入民族艺术情趣的画家,许多作品以鲜明的个性区别于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有辈大师的风格。佛兰德斯的画家鲁本斯(1577-1640)曾经研究和临摹意大利的名作,但把意大利纪念碑式的绘画风格与自己民族艺术传统融合起来,形成他富丽堂皇、装饰性和戏剧性很强的绘画特征。他特别善于以充满动力的构图、雄健的造型和华丽的色彩,表现洋溢着生命活力和富有剧烈冲突情节的历史场面或神话故事。在著名的《抢劫留基伯的女儿们》中,两个骑着棕黑色马的强悍男子正在劫掠两个裸体的少女,一个被推倒在地,另一个挥手呼救,马惊慌嘶鸣,天重云暗,气氛非常紧张。但是画家并非宣传善与恶的斗争,而是用颇似喜剧的手法描述这个神话故事:奥林匹斯山众神之主宙斯的儿子合伙将迈锡尼国王的女儿抢去。画家注重的是画面直观的丰富性和勃勃生气,马的重色、男子黝黑的肤色与女性明亮丰润的肤色形成强烈对比,画中人物和马的组合间暗藏了许多S状线条,开阔、有力的笔触与富有动感的线条使画洋溢着回旋、奔涌的生机。鲁本斯还擅长用绘画中最体现情感的手段--色彩来组构他热烈、明快的画风,抒发他的浪漫情怀。

与鲁本斯欢乐颂的油画相反,同是17世纪的荷兰画家伦勃朗(1606-1669)的油画则体现出深沉的意境与舒缓的情调。伦勃朗的身世载浮载沉,前半生家业腾达、主顾盈门、饮誉四方,后半天家道中落、丧妻丧子、遭人诋毁。自身经历的坎坷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冷峻透视,使他在绘画中寄寓了对真与善的执著追求,赋予笔下形象博大深邃的精神感召力。他是画史上以作肖像出名的画家,特别是以作自画像著称。他的百来幅自画像不仅是从少到老的形象记录,还是他前半生荣华、后半生贫困的现实写照,更是关于人的生命与意志的形象塑造。《犹太老人》这件作品体出了伦勃朗艺术的典雅风格。在形象刻画上,十分注意人物的心理情感和现实生活留下的痕迹。虽然是半身肖像,但足以显现人物饱经岁月磨难的身世。在艺术手法上,着重刻画人的内心世界、五官特征,尤其是眼睛,它是人的心灵的窗户,作者作了精微的、细致的艺术描绘。手的刻画也是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强调光与影的丰富、微妙的变化,是伦勃朗绘画的另一特色。他的许多作品被称为"光与影的交响乐"。他的用笔也非常独特,把笔触的痕迹显露在画面上,形成特有的笔触美;时而轻染薄敷,时而重涂厚堆,用缜密错综的笔触形成透明而深厚的色彩,从人物肌肤表现隐隐可见充盈活力的血脉。从主题到风格,伦勃朗的独特魅力就在这种质朴、含蓄的画风与浑厚、苍茫的情调之中。

在17世纪的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1599-1660)也以关注现实的精神从事创作。委拉斯开兹作为宫廷画家,艺术自由度是极少的。宫廷的需要、国王的旨意,即是画家的使命。但他以同情平民、热爱生命的态度描绘了宫廷中劳动者的形象。《纺织女》是他晚年最重要的作品,画中描绘了现实中贫与富的差异:一边是马德里皇家织造厂中繁忙而疲惫的女工,一边是悠闲欣赏壁毯的宫中贵妇。对身份低微的纺织女工,画家寄予了同意。他的画风有明快、清新的特点,在《纺织女》中,细腻地塑造不同空间层次的人物,形体的相互关系自然而生动,沉稳中略具活跃的色彩,显出光线与空气组合的亲切氛围。

  油画中的色彩、构图、笔触、光感等形式因素,在文艺复兴时期是被和谐、统一地运用的,所以画面很完美。而17世纪的画家是有所偏好、侧重选择的,某种因素在画中显得特别突出,画面的艺术个性很强。在艺术史上,用"巴洛克"这个词来形容这种时代的特征。"巴洛克"的词义是"变形的珍珠",就是说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强调了某些因素而显得不够"和谐"、"完善",但它们的艺术感染力同样是强烈的。

古典油画到了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成为宣传国家政治,记录历史事实的形式。画家用作品歌颂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描绘当代人物和重要事件,意在唤起人们关切现实生活的热情。这种倾向的典型例子有达维特(1748-1825)的《加冕式》。这幅高6米余,宽9米余的鸿篇巨制描绘当时执政法国的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的加冕仪式、登上皇位的盛典。身穿红绒披风、已经戴上皇冠的拿破仑,正举起手,把小皇冠加于跪在他面前的皇后约瑟芬的头上。达维特作为拿破仑的首席画家,在现场作了速写和草图,用两年时间完成对这一历史场面的忠实记录。画中百余人物均被细致刻画,金碧辉煌的大厅方柱与珠宝点缀的人物服饰,增加了画面华贵的宫廷气氛。油画描绘现实的特长在这样的画作中被推向极致。

  与达维特这种重理性、重造型严谨效果的艺术风格相反,19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强调发挥艺术想象,主张用强烈的色彩和流畅奔放的笔触抒发艺术家的情感。在题材上,浪漫主义反对理想的、歌颂的内容,主张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灵感,甚至去描绘那些生活在战争、贫穷环境中的人们,体现画家的爱憎情怀。德拉克洛瓦(1789-1863)取材于史实,画了《希阿岛的屠杀》,画中受劫难的无辜者中,有呻吟的老妇,有死去的母亲,有在昏迷的母亲身上寻乳的孩童,有被绑在马背上的少女。入侵者的骄横残忍与受难者的悲惨对应,令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19世纪最有影响的是"印象派",它的贡献主要是绘画技法上的变革。古典油画虽然完美,但其弱点是叙事性太强,理性太多,以主题内容为主要的欣赏方面;形式上,古典油画重造型甚于色彩,棕褐色调太多。

  "印象派"画家的变革从色彩入手,他们认为一切物体只有在光线照耀下才为人所见,光线的变化就引起色彩的变化,画家要捕捉的应是瞬间的光影效果。他们还认为阴影中也有色彩,不应像古典油画那样画成黑重的暗部。"印象派"的领袖莫奈(1840-1926)外出写生时往往准备十多块画布,面对一处景色,从早到晚按光线变化换着画布写生。在画法上,印象派符合科学的"视觉混合"原理,即不是在调色板上调好一种颜色后再往画布上画,而是在画布上根据感觉用小笔触并置各种颜色,近观似乎一片杂乱,但在一定距离之外看,小笔颜色因视觉作用而构成丰富的色块。这样,在印象派的画上,人们第一次看到了前所未有的鲜明色彩。第一次领略到色彩的组合可能形成的美感。莫奈的《日出·印象》画的是明雾未散、日光熹微的海边,水面与岸边屋影、帆影浑然难分,轻松的笔触造成了水光的反射与颤动。他对色彩极其敏感,技巧也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到晚年双目几近失明的状态下,也能凭感觉画出长达几十米的组画《睡莲》。

  印象派画家的生活圈子较窄,主要出入于剧院、咖啡馆、花园,画那些闲适的城市人,或在自己画室里研究技巧,此外,大量画的是风景。同一时间,在俄罗斯有一种与印象派相反的美术倾向。画家列宾(1844-1930)就是通过在伏尔加河岸的生活体验,感受纤夫的生活现状,才画出了著名的《伏尔加河纤夫》:一群荷重的劳动者缓重地走着艰辛无尽的种,一曲低沉的号子在炎夏的闷热中与河水的悲吟交织在一起。

  如果说印象派作品类于无标题音乐,给人以轻松、诗意的愉悦;列宾及一大批描写现实的画家的作品,则以主题深刻、文学性强取胜。这种艺术倾向可称为批判现实主义,对东欧各国,对后来的苏联油画乃至中国现代绘画都有深远的影响。

现代油画包含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在写实油画中体现现代人的感觉,从而给古典写实赋予新的精神内涵,这是一种缓和的变革;二是背离传统、背离写实的前卫性探索。后者常常被人们称作"现代派"。

  现代派油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首先,画家从主要描绘外部世界转为表现内心世界。其次,艺术形式作为绘画的主要内容受到高度重视。第三,古典油画曾有的"美"消失了,美的标准起了变化。

  荷兰画家凡·高(1853-1890)是古典油画向现代油画过渡时期的画家之一,他从研究古典大师作品脱颖而出,发展了自己个性的风格。在艺术语言中,他选择色彩表达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觉,构筑他执著憧憬的生命世界。面对强烈的太阳,他的内心与之呼应,画出太阳射出的箭般的光芒,画金**的麦浪和向日葵。在他的画面上,没有任何平稳安静的气氛。《夜间星辰》画的是夜景,但充满着生命的躁动:画中的树木直指天际,夜空中的流云和星月吐纳着气息,类似急流中漩涡浪花的笔触互相追逐,以紧张的运动和旋律造就全幅的氛境。

  凡·高的作品具有不可重复的个性,那种饱含生命力的形式无不打动、震撼着观众的心扉。

立体主义堪称开现代派油画风气之先的艺术流派。它产生于20世纪初的法国,其特点是:放弃了历来画家从一个视点(一个角度)观察物象的方法,而以多角度观察所得塑造形象。经过左、右、前、后、上、下观察后"组装"成的物象,实际已不似肉眼所见,而成为一组被肢解而破碎或运动着的体积。毕加索是立体主义的代表画家,虽然他一生不断改变艺术风格,但他在立体主义时期的影响都最大,《弹曼陀铃的女孩》只是他许多作品中的一件。画家把人物塑造成各种几何体的综合状态,令观者感到这是许多次从不同位置观察人物的结果。立体主义试图证明,我们实际看东西不是位置固定的、包罗万象的一瞥,而是无数个瞬间的一瞥。我们在脑子里把瞥见的东西加以整理,才形成了对物象的认识,由此,立体主义认为他们带进绘画的不仅是一个新的空间,还有另一个新的量度--时间。

  立体主义的表达对象还属于客观世界。

  在现代派油画愈发重视形式的趋势中,抽象绘画应运而生了。一般的变形、夸张不等于抽象。抽象派1910年左右由俄国画家康定斯基(1866-1944)创立的画风。他认为艺术属于精神生活,绘画所以能表达人的精神,主要靠纯粹的绘画语言。他从绘画与音乐的关系研究抽象风格,认为绘画中的点、线、画、色彩等就像音乐中的音乐一样,不倚靠具体形象就有打动知觉、触及情感的力量。画中暗示某种造型的因素愈少,艺术形式就有愈大的感染力。康定斯基的作品开始是凭感觉和情绪恣意创作而成,画面上笔触奔放,色彩有热烈、理智、宁静、悲伤等倾向。后期的作品则有一种冷静的秩序感,圆形、半圆形、三角形及各种直线组构成一幅幅表达世界秩序的绘画。这种结构清晰、哲理性很强的抽象,被人们称为"理性抽象"。理性抽象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荷兰的蒙德里安(1872-1944)。对抽象绘画的欣赏并不难,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书法的品味、对意境的领略、对"屋漏痕、锥画沙"那种水墨趣味的感悟,都是一种对抽象形式的审美。

  油画的面貌固然丰富多彩,但其发展的脉络却比较清晰,它始终随时代的变化而出现新的特征。对油画的欣赏,从历史的角度掌握各时代艺术特征是主要的,以此为基础,展开的欣赏范围将越来越开阔。

线与墨的灵性: 中国画作品欣赏

  一、横展竖张巧卷轴

  中国画一般是卷轴式的,即画家完成作品后还要经裱褙--用纸或绢绫等材料衬托、加边,上下或左右装上木轴,竖式大幅称立轴、横式长幅称为手卷,收时卷起,观时展挂。横卷如此,立轴亦然。中国画的透视被称为"散点透视",即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不受固定的焦点透视限制。山水画诀中有"三远"法,即讲作画可用平远、高远、深远的方式经营山水树石形象,左右远近的景物可并入画中,从山脚到山巅乃至云际可容一轴。

  二、线造万象墨生辉

  用线条造型,使中国画风格侧重于表现而非再现、写意而非写实。因为线条本身是对自然物象的抽象,它表达的不是肖似对象的形,而是对象最本质的特征,同时是艺术家自己的情感、情绪。线的长短、缓急、粗细、柔刚、顺折……等,都表达出不同的感觉。线条因笔的运行而富有多种表现力,可以勾勒形体,也可皴擦出体积,例如若干平行或穿插的长线组成披麻皴,能表现延绵层叠的山石;粗壮的侧锋短线组成斧劈皴,可表现峻峭的峰峦。

自然界本有丰富的色彩,但中国画以墨代色,称墨为"墨色"。画家在实践中总结出"墨分五色"方法,即用浓淡变化的墨色造就画中的空间层次和物象特征,致使虽画牡丹,墨色能显牡丹之红,虽写绿荷,墨色能露满纸清气。许多画家还使用"破墨"法,使墨色多变而富有奇韵,如以浓破淡,以淡破浓,以湿破干,以焦破润等。在破墨的基础上又有"泼墨",即大笔饱蘸水墨渲染,或端砚倾墨,任墨在绢纸上晕化成各种状态,然后随墨色诱发的想象略加勾勒点染,使形象清晰起来,成功的作品往往有不可重复的新意。所以,线与墨就构成了中国画的基本语言。

  三、诗书画印合一体

  这是中国画完美的情境。有的作品仅有寥寥数笔,形象似简练粗率,但却在画幅中题了不少字;有的半幅是诗,半幅是画;更有许多历代名画在流传中被不断添上印章和题跋。画中的诗文或是对景物的吟咏,或是对作画心境的记录,或是以画赠友的酬唱,总之,是画家对人生的看法与心态的披露。从形式上看,画中的诗文是画的有机部分。何处该以诗文填补,都在画家经营运思之中。画论称之为"补画",但"补"的意义不是填充空处,而是形成书画浑然的面貌。许多画家的书法风格与其画的风格相近,使作品呈现出统一的意韵。

中国画中的不同门类各有特点,因而,具体的欣赏可以从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类展开。

  隋代画家展子虔(约550-640)的《游春图》是早期山水画的代表,描写了贵族人家春游的情景,江南早春的湖光山色尽收幅中,山有层峦绵延之状,水有咫尺千里之感。这样的作品奠定了山水画的基础。到了唐朝,画家李思训发展了金碧辉煌、工整富丽的青绿山水画,王维则发展了水墨山水画。前者一般起装饰屋宇殿堂的作用,后者以其接近自然清新气息的意境,更多在文人雅士间赏玩,或张挂以壁,表示文人接近自然山川的高蹈情怀。

  五代和北宋初的画家完成了山水画发展的历史过渡。生活在南唐的董源(-约962)居金陵、游江南,针对南方山峰多宽远舒展、江河多绵长逶迤的特征,创出了用横式长卷收览的样式。他的《潇湘图》引人进入温厚秀媚的郊野,平现春景的安闲与恬静。在形式上,董源善于用松、湿、淡的笔墨塑造平、秀、虎的山水形象。画中的山势比较平缓,从左到右、从近往深都没有大起大落,而是紧凑地连成一片。以横方向的长线条为主的笔势,均成了景色的静谧的宽远,特别是使用他所擅长的圆润墨点在山体上松快地点染,层层叠叠,斑斑簇簇,点出了山土湿润蓬松,灌木春草葱翠幽深的感觉,传达了江南景色的精神。

董源写江南山青水阔之平远,范宽(-约1026)则画北方峰雄岭峻之巍然。范宽于唐末战乱时隐入终南山、太华山麓,与"千岩万壑"为伍。北方的大山大川孕育了他崇尚雄峻之美的情怀。《山行旅图》是他的传世真迹。画中突兀的高峰拔地而起,成为视觉中心,前景的大石、密林、溪流与山径都被推挤在紧凑的空间中,成为中峰的烘托。在两米余高的大幅中,从山石到树木、从茂树到旅人,都得到具体的刻画。此画被誉为"写山真骨",一个"真"字,道出了五代、北宋时期山水画富有具体山水对象的真实感的特征。

  山水画到南宋出现了变化,主要体现在构图布景方式上。南宋画家马远和夏圭改变了五代、北宋画家常用的全景山水构图,而取山水景色的一角,即从某个最佳角度截取景色收入画中,人称"马一角,夏半边"。马远的《踏歌图》就以造型精练、笔墨简放的特点区别于北宋时缜密的画风。在这幅作品中,马远还使用了"大斧劈皴"法,即以浓墨渴笔侧锋斜刷,表现山石方刚坚实的质感。

元代是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本来,山水画就是文人遁世隐逸思想的体现。在元代,一些汉族文人不满于异族统治,更加有卧游林泉、清高绝俗的心态。元代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号称"元四家",都以画山水盛名。最典型的是倪瓒(1306-1374),他厌恶现实,隐居不仕,长年遁迹于太湖,过着"扁舟箬笠"的生活,沉浸于"无人间烟火"的境界。所作的山水有一种高度提炼的构图和风格:画幅多为立轴,下方的近景为平缓坡石,有杂树数株,或茅舍一间,中景是不着笔墨的一片空白,高处即远景山坡淡远而去。这种基本格式成为他精神上空寂与淡泊的象征。《渔庄秋霁图》是其中一幅,画中大片空白让人神游其内,在空山寂水中获得自然与人生同一的感觉。

  有一部分画家则努力打破陈规,开创新意,如"四僧",石涛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他一方面出入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研究自然景致的规律,认为"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一方面锤炼胸臆,以意高超于笔妙,认为"夫画者,从于心者也"。作品《山水清音》就体现了这位大师师造化又师"心"的艺术个性,画作作既有山川充实、生动的形貌,又贯注着画家的磅礴气度。本来属于意念之物的"气",在石涛画中成为由笔墨运动趋势和力度构成的生机。画家还在作品中运用了他最擅长的墨点,点或充当山树,或意为草丛,浓中间淡,淡上压浓,像抖落的黑珍珠在满幅蹦弹跳跃,闪烁着山川的氤氲之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530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