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苗族的故事

关于苗族的故事,第1张

苗族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泛滥的洪水淹没了人间。当时,居住在高山上的苗族看到洪水快要淹没人间时,一位苗族老人为了保住苗族的血脉,就把苗族最小的一对兄妹藏在鼓里。人间的最后一块陆地被淹没了,洪水与天一样高。藏在鼓里的兄妹漂到了天门前,鼓撞击天门的声音惊动了天神。

天神听到敲门声后,打开门一看,见鼓里藏着两个小孩,就问:“你们是谁呀怎么来到这里”这两个小孩说:“我们是兄妹,是爷爷把我们放在鼓里的。”天神就说:“这是上天的旨意,人类不该灭绝。”

为了拯救人类,天神决定帮助人类排除洪水。天神拿出法杖,指向大地,左撞一下,右击一下,就形成了现在的高山、盆地、河流、溶洞等。 洪水慢慢退下了,兄妹俩又返回到了地上。

这时,天神又想,既然天没有让人类灭绝,就不能只有俩兄妹,为了要繁衍人类,得想办法叫兄妹俩结为夫妻。天神把这个想法告诉他们,兄妹俩羞愧难当,坚决不同意。

于是天神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指着身边的石磨说:“你们俩各拿一盖磨,从山上滚下去,如果石磨滚到山下合在一起,那就是天的旨意,你们俩必须成婚。如果石磨合不到一起,就听天由命。”

兄妹俩试了三次,石磨都合在了一起。兄妹俩还是不情愿。天神只好又想了另一个办法,让兄妹俩人一人拿针,一人拿线,各绕一个山头,相遇后如果线穿在了针上,就不可再违抗天意,必须成婚。

兄妹俩商量好了,哥哥拿针把针头朝下,妹妹拿线把手抬高,绕过一座山后,故意不把它们穿在一起。结果无论怎么弄,线还是穿在了针上。兄妹俩不服,连续试了三次,结果都一样,最后,兄妹俩只好结为夫妻。

一年后,夫妻俩生下了一个类似面瓜的肉团,看到这情景,夫妻俩心灰意冷。这时,天神又来到他们身边,让他们不要着急,叫他们用刀把这个肉团砍成几瓣,分别挂在房前屋后的树上、瓜果堋上,等到第二天的早晨敲三下大黄鼓,再去看昨天挂的肉团,夫妻俩照着天神的说法去做了。

第二天天刚亮,夫妻俩走出家门口一看,昨天挂的肉团变成了人家,每家都是年轻夫妇,所有挂肉团的地方都形成了一个村庄。夫妻俩走进各家,问起来历和姓氏,大家都没有姓氏。

夫妻俩就决定把挂肉团的植物作为他们的姓氏,挂在柳树上的就姓“柳(刘)”,挂在洋瓜棚上的就姓“杨”等等。传说,这就是苗族姓氏的来历。

扩展资料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苗族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黄传说时代。当时在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了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联盟,而在甘陕黄土高原上形成了以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为首的另两大部落集团 。

炎帝与黄帝沿黄河由西向东发展,先后与蚩尤在涿鹿一带发生战争。蚩尤先打败炎帝,“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后来炎帝与黄帝联合战败了蚩尤,“轩辕之时,蚩尤最为暴,莫能伐,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

蚩尤死后,天下大乱,黄帝便画了幅蚩尤的画像威慑天下,天下这才安定下来。而蚩尤的九黎集团战败后大部分向南流徙,开始了苗族多苦多难的迁移史。至今苗族人民中还广泛流传着蚩尤的传说,他们始终信奉蚩尤为其始祖。

贵州关岭一带流传有《蚩尤神话》,传说远古时,苗族居住在黄河边上,共“八十一”寨,他们的首领叫蚩尤,蚩尤为民除掉了危害苗民的“垂耳妖婆”,使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后来妖婆的三个妖娃请来了赤龙公和黄龙公(即炎帝和黄帝)复仇。

蚩尤率领苗族人民英勇作战,多次打败赤龙和黄龙二公。赤龙、黄龙二公联合起雷老五(即雷公),水淹苗兵,擒杀了蚩尤,焚毁了“八十一寨”。剩下来的苗族子民被迫远走他乡  。

-苗族

传说苗族与蚩尤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远古时代,蚩尤战败后身首异处,族人用糯米滋粑粘合其尸首,并以最高礼仪安葬。此后,苗族每年农历十月都要举行祭祀仪式,十月的第一个“卯”日就是苗族过大年的日子,整个苗年活动持续数月。

习俗:

拦门酒:苗族人热情好客,未进苗寨,必要先喝拦门酒。拦门酒是贵州黔东南苗族村寨的一种古老习俗,是苗寨最为盛行和最有特色的一种迎宾方式。由十二位年轻美丽的苗族姑娘组成的十二道拦门酒。

进入苗寨,家家户户的吊脚楼前都挂满了金黄的玉米、火红的辣椒。苗族人盛装打扮,头戴大银角,身穿银饰衣,早早地齐聚到了广场上,开始“踩铜鼓,跳芦笙”。

东部地区许多苗族与瑶族共同崇拜盘瓠(一种神犬)。他们世代传说着“神母犬父”的故事,把盘瓠视为自己的始祖。中部地区一些苗族认为他们的始祖姜央起源于枫木树心,因而把枫树视为图腾。另有一些地区的苗族以水牛、竹子等为自己的图腾崇拜对象。

苗族的民俗风情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苗族现在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在各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苗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

一苗族的待客习俗

苗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像许多少数民族一样具有民族特色和别样的待客礼仪和风俗。

1 包拉总

“拉总”,苗语谓“地搂”,又称“总站”。“包拉总”,苗语谓睡觉。苗家通常在火炕边用硬木板铺成地楼,离地高尺许,此处不准生人随便上去。到苗家做客,若主人没有招呼坐下,万不可再火炕旁凳上就座,因火炕旁是苗家安灵设位祭祖之地。主人请坐之后,须擦掉鞋底上的泥土。晚上就寝时,若主人请“包拉总”,客人不能上床,必须规规矩矩地躺在火炕旁的地毯上。此时,不能说这是“睡地铺”。“睡地铺”苗家叫“包大斗”,专指睡在地上的牲畜。安排客人睡地搂,是让客人同主人的祖先英灵睡在一起,是表示对客人的敬重

2敬牛角酒

中国苗族待客迎送礼.凡有宾客.主人即以自酿米酒斟满牛角,双手捧着相敬.如果来者是贵客,必须持酒捧案于路口迎候,主人双手将中角敬奉贵宾唇边,客人若不善饮酒,须双手相接,将酒饮尽.敬酒后主人将几根筷子捆成一束,蘸上朱红,在客人额上点一个红印,表示为客人祝福之意.送客之礼与此同.

3奉鸡心  

苗族待客礼仪。苗族人民款待最信任的人,便要杀鸡宰鸭,由家长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人,将鸡心或鸭心奉给客人吃;以此相送,即喻以心相托。但客人不能马上个人吃掉,须按苗家风俗,同在坐的老人分享;以此示自己大公无私,不会有二心,是主人的知己。如果不懂规矩,独食鸡心鸭心,就会受到冷遇乃至被孤立。苗族人认为,鸡心代表人心.以鸡心献给客人,包含着“交心”之意,表示自已的至诚.所以,每有宾客来到,友人一定要宰鸡杀鸭,在宴请客人时,长者或尊者将烹制好的熟鸡、鸭心敬献给客人,表示”同心一意,交契至诚”.客人接受后,要把鸡心分成苦干份.回赠给在座的诸位尊长.以示自已的心无私,忠诚不二,然后大家才一起食用。

二苗族人的婚俗

在苗族青年男女经过恋爱情投意合后,父母便为他们选择吉日结婚。但结婚前一段时间内,男女双方却不能见面,俗称"婚前不见面",结婚的前一天,男方把结婚用品送到女方家过目。这些迎亲礼中,有一张又大又厚的糯米粑粑,它是用25斤到30斤糯米面做成的,足有簸箕大,表示结婚后新郎新娘团团圆圆,丰衣足食。除此之外,苗族还有一些 更易引人注目的特点。

1 苗族的爱情婚姻是很自由的,苗族人恋爱不用媒,山歌就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他们本是山歌唱出的果实,如今又用山歌来播散爱情。因为情歌互答,谈情说爱的场所多在集市边的溪畔、竹林、所以叫作“赶边边场”。

2 苗族男女幽会时,往往以草标作标记,俗称“草标幽会”。

3 苗族姑娘在出嫁前一面个月里,寨上的姊妹们大都自觉而来相陪。她们一边帮赶制衣裳,一边互学苗歌,以便在婚礼上与别人唱歌对歌,这是苗族婚俗中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在苗民聚居区,姑娘出嫁前,多以唱歌来抒发对父母兄弟的、感恩戴德之情:在杂居和敬居区,受汉文化影响,也有以哭嫁代歌的习惯,有些哭七天七夜,甚至达一月之久。

三苗族的服饰特点

苗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服饰也有明显的不同。不仅式样繁多,色彩艳丽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而且苗族服饰是一种原始苗族人民的符号和象征,是一种规则和历史的存根,一种无字的历书,一种无声语言和标志。

1 式样繁多,色彩艳丽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后汉书·南蛮传》中就有五溪(五溪:今湘西及贵州、四川、湖北交界处,因此地有五条溪流而得名)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著名诗句。苗族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

2被誉为“无字史书”

苗族服饰图案是件随着苗族服装服饰发展起来的装饰艺术,至今仍应用于日常的服饰和生活用品之中,且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相结合的特点,被赋予了继承民族传统、纪念祖先和传承祖训等丰富多彩的内涵和意义,这些图案背后的意义和由来代表着苗族人民的感性经验和对客观世界的解释。由于历史的原因,苗族服饰一直未被任何一部史料记载。但从苗族服饰图案符号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看,苗族服饰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虽然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学,但仅凭强烈的认同感,靠世代口传身授,将流传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迁徙漂泊的路线等点滴无遗地融进服饰文化当中,也一针一线绣进衣冠服饰,世代“穿”承,永不忘怀,因而,苗族服饰被誉为“无字史书”和穿在身上的“史书”。

四苗族的饮食习惯

苗族分布区域广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因此农作物品种和人们的饮食习惯有所差别,但总体来说,苗族以大米、小麦、包谷等为主食辅以包谷、小米、高粱、小麦和薯类等杂粮。苗族人最喜食糯米。副食品主要有瓜类、豆类、蔬菜以及作为佐料的辣椒、葱、蒜等。肉类有猪、牛、羊、鸡、鸭及鱼类。

1苗族喜食酸味,制作的酸食有酸辣椒、酸菜、酸汤、酸汤鱼等。在众多苗族菜肴中,以酸汤最为著名,其酸香丰富,是苗族传统的风味名菜。苗族同胞居住于大山之中,山高路远,于是乎家家都有酸菜坛,少的一两个,至多的也有几十个。苗族的酸汤是选取来自高山的泉水和自家种植的香糯酿制而成,因此美味独特,酸鲜可口。此外,苗家的酸汤煮鱼是风味名菜,做法是将酸汤加水、食盐煮沸,取鲜活鱼去苦胆,入酸汤中煮制而成,此菜肉嫩汤鲜,清香可口,一年四季都可以做。

2酒是苗族人民常用的饮料,所以每家都酿制,酒曲亦多自制。自酿有烧酒、甜酒、米酒、刺梨酒、泡酒等。苗族还常以酒示敬,以酒传情,不同时间、地点,不同的对象,饮酒的礼俗也有所不同,如拦路酒、进门酒、双杯酒、交杯酒,不一而足,体现了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五苗族的建筑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山高林密,就地取材修筑民居,黄土墙黑瓦房和古香古色的吊脚楼便成为苗族民居的主要式样。

1黑瓦房

黑瓦房通常分五柱四挂、或四柱三挂。木制结构,两侧用竹子编封外糊泥墙。木板房上盖小青瓦,梁柱板壁全用桐油反复涂抹,风吹日晒,乌黑发亮。屋前砌有青石板小坪,搁有农具,风车等,屋前后栽有凤尾竹枫香树或芭蕉林。进门跨过“虎口”是堂屋。正中埋有“龙宝”,堂上供有“家先”(祖先牌位);左侧厢房筑有青石火塘,供炒菜煮饭,右侧厢房摆放家具;左右厢房靠后都摆有两张大床,外用青色蓝色土布大蚊帐罩住。帐内设有壁柜;主人家凡值钱的东西多藏在大蚊帐内。

2吊脚楼

吊脚楼苗家的吊脚楼飞檐翘角,三面有走廊,悬出木质栏杆。栏杆雕有万字格、喜字格、亚字格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悬柱有八棱形、四方形、下垂底端、常雕绣球、金瓜等形体。吊脚楼通常分两层,上下铺楼板,壁板油漆发光。楼上择通风向阳处开窗。窗棂花形千姿百态,有双凤朝阳,喜鹊闹海、狮子滚球等。吊脚楼的下层多作贮藏粮食的谷仓或摆放家具农具。楼上则为主人居室或客房。楼外长廊为妇女们绣花、挑纱、织绵、打花带、晾纱、晾衣的场所,和土家吊脚楼不同,苗家吊脚楼上楼的梯子一般设在屋内,而不像土家吊脚楼设在屋外。

六苗族的节日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历经筛选才世代流传、千百年不变或改变较少,作为民族文化的集中而直接的表现形式,苗族传统的节日对其民族精神、个体需求等发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开年节和芦笙节,影响比较深远。

1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2芦笙节

主要是祭祀祖先,庆祝丰收。一般在节日之前要举行仪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与此同时,各家各户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随后各村各寨的姑娘穿着盛装,佩戴银花银饰,小伙子和芦笙手们都各自带着芦笙,从四方八面向芦笙场地涌来,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围成圆圈,吹笙跳舞,持续四五天,气氛十分热烈,是一种融歌、舞、乐于一体的群众性的文艺活动。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它本身就是对历史的创造和继承。它不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影响,而且也附着历史的痕迹与色彩,表现出来就是更多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仪式,苗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是传说中的文字却早已失传,每逢节日,就会邀请德高望重的寨头史诗或者巫师口传族源、神话、史诗等历史事象,使子孙后代牢记住祖先的创造和功德。所以苗族的传统节日不仅娱乐身心强化了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还绵延了历史,丰富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的交流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姜央  姜央,苗语称Jangx Vangb,有时亦简称Vangb,是苗族古歌中人类的祖先。苗族古歌中说,他与龙、雷公、老虎等一起从蝴蝶妈妈的蛋中孵出,后来雷公施放洪水,淹死了地上的人类,他与妹妹成婚兄妹成了婚,过了一些年,生下一个儿,是个肉砣砣,姜央气坏了,找来一把弯弯镰,找来一块杉木砧,把孩儿砍成肉片。砍在谷仓边,装满九粪筐,撒遍九座山。变成许多许多人,变成百姓千千万。从而完成了人类的再造,使世间重新有了人类。  传说一  姜央长大后找不到配偶,向刺竹和觉(一种爱打地洞的小动物)询问,它们告诉他天下没有女人,只有他的妹妹妮可娶。妮提出难题,首先是将两扇磨石从山头推下,要“磨石合磨石,木头压木头”。央有心计,先将两块磨石摆好,骗了妹妹。后来妮又提出要央盖一间有77个楼门、99个房间的扇子,然后妮往西边跑,央往东边跑,能追上就成婚。后来龙蚌壳教央从侧门进,掉转头来捉,将妮捉住,二人兄妹成婚。婚后生的儿子象木头、南瓜和葫芦,被央砍成13股,风教央烧芦笙竹发出声响,13团肉块变成了人,竹子教他们讲话。六子六女相互婚配,多了一个叫珠央的七姐单身,她天天哭夜夜悲,她父亲就叫她等她姐姐莴死后,再嫁给她丈夫,这成为人间有寡老婆和寡老公的来源。  传说二  相传很古的时候,姜央和雷公兄弟为一点事闹过矛盾。住在天上的雷公就决开天河引发一场滔天洪水之后,只剩下姜央和妹妹(有的苗区又传说是伏羲和女娲兄妹)了。一天,妹妹对姜央说:“哥,你该去找个嫂子来传宗接代了吧!”在妹的多次劝说下,姜央四处寻找女人成亲。但找了九九八十一天,走遍了山山水水也不见人影。姜央真是有点不想再找了。妹妹还是不断地安慰和鼓励他继续找寻。 有一天,姜央遇到一棵竹子。当竹子知道了他四处找不到一个女人成亲的事后说:“世上的人都死光了,你还到哪里去找女人啊?”接着又说:“哎呀,你妹妹不是女人?” 姜央说:“你是说要我同我妹妹结婚?” 竹子说:“要想繁衍人烟,也只能这样了!”姜央一气之下把竹子砍成十多节。竹子痛心地说:“看你,我是好心不得好报啊!”接着又补充说:“你不听我的话,到时,你后悔也来不及了,劝你再好生想想。” 后来,姜央又找了七七四十九天,还是见不到一个女人。倒是先后碰到冬瓜和南瓜、白刺和红刺、嘎里和嘎兑,他们都和竹子的想法一样,劝他和妹妹赶快成亲育子,否则悔之晚矣。 实在无法,姜央只好一五一十地把全过程告诉了妹妹。妹妹说:“这怎么行呢?”但又悄悄地去问了竹子,讲的同哥哥说的一样。他相信哥哥说的全是真的。但亲兄妹怎么行呢?不这样办又有什么办法呢?隔了二四得八天,实在没别的法子了。兄妹最后商定:两个背靠背,各自朝前走,要是能面对面相撞才能成家。 又过了二四得八天,兄妹果然在一个小坝子面对面地相遇了。真怪!这里有一口清亮的泉水井,溢出的水流入小溪中,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枫树,不远处还有一片翠绿的竹林,其间一对翠鸟在鸣叫,嬉戏追逐……实在美极了!兄妹选好了日子,就亲亲热热地成了夫妻,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从此也就有了人类世界。  编辑本段传说二对苗族的影响  姜央夫妇知道这甜蜜的日子是怎么来的。便逐一地感谢那些曾劝他俩成亲的,还特地去找来铜钱一个一个地放在被姜央砍断过的两节竹子中间(有意送给竹子买吃买穿和零花)一节一节地接起来。 现在人们所见的竹节就是姜央夫妇放的铜钱所致,竹瓤即是用钱买来的衣裳。竹子非常高兴,也就来苗寨居住,还给苗家人及亲朋造芦笙、箫、笛,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供苗家造纸,好记事传世,供苗家人编成粪篮、箩筐、打谷围席、竹筛、撮箕、腰箩、背篓等生产工具和各种大小簸箕、竹凳、竹椅、竹沙发、竹饭盒、蒸笼、竹刷锅把、竹扫把、筷子、凉席、晒席、斗笠、花篮、鸟笼等等日常生活用品;近年还供苗家人制作各种竹制工艺品,如旅行挎包、葫芦型花瓶、芦笙盒、龟蛇保健酒包装盒、茶叶盒等等,有的还飘洋过海到外国去呢!

苗族,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居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根据历史文献和苗族人的口口相传资料,苗族先民最早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祖先是蚩尤。“三苗”时期移至江汉平原,后因战乱等原因逐渐南移、西移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明清以后,一部分苗族人迁徙到东南亚国家,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迁徙到欧美。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于汉藏语系瑶淼语系苗语分支,分为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种方言。由于苗族和汉族的长期交流,一些苗族人也说汉语,使用汉语。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历史的传奇时代:

苗族始祖蚩尤

苗族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传说中的炎黄时代。当时,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联盟出现在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以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为首的另外两个部落群则形成在陕甘黄土高原上。

颜地、黄帝沿黄河自西向东发展,先后与蚩尤在涿鹿地区交战。蚩尤先败炎帝。“蚩尤追帝王,争涿鹿,有九角。”后来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了蚩尤。“在轩辕,蚩尤是最暴力的,所以不能砍。于是黄帝为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于是飞鸟杀蚩尤。

蚩尤死后,天下大乱,黄帝画了一幅蚩尤画像来震慑天下,使天下安定。但蚩尤九黎集团战败后,大部分人南迁,开始了苗族的迁徙历史。至今,蚩尤的传说在苗族民间广为流传,他们始终相信蚩尤是他们的祖先。

贵州关岭周边有蚩尤神话人流通。据说在古代,苗族生活在黄河边上,共有“八十一”个村落。他们的领袖是蚩尤,蚩尤为百姓除掉了“耷拉耳朵的巫婆”,让百姓安居乐业。后来巫女三妖婴请了赤龙公、黄龙公,淹了苗兵,活捉杀了蚩尤,烧了“八十一寨”。剩下的苗族人被迫迁移。

宗教信仰:

苗族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由来已久。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不同地区的苗族的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在一些苗族地区,由于交通堵塞,苗族人信仰原始宗教;还有少数苗族地区,如湘西的威宁、石门坎、沅陵等地,由于外国传教士的影响,在近代皈依了天主教和基督教。但从整体上看,大部分苗族仍然信仰长期形成的原始宗教,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

自然崇拜

苗族人的主要自然崇拜物是天、地、太阳、月亮、巨石、树木、竹子、岩石和桥梁。在麻栗坡、金平、云南等地,一些苗族人在庄稼抽穗时会祭祀“天地母亲”,祈求天地庄稼丰收。这是苗族人崇拜天地的遗迹。

图腾制度

苗族祖先有自己的图腾。由于苗族支系众多,分布广泛,他们所崇拜的图腾种类繁多。如凤凰、枫树、蝴蝶、魔犬、龙、鸟、鹰、竹等。黔东南苗族先民以枫树为图腾崇拜,认为祖先起源于枫树;此外,他们还把蝴蝶视为图腾,认为它们的祖先是祖先

今天,祖先崇拜在苗族中仍然非常流行。黔东南苗族从最早的对枫树蝴蝶的崇敬,变成了把人类的祖先江洋视为苗族的祖先。每个鼓社都建立了一个“鼓窟”,专门供奉“杨公”和“阳坡”。湘西苗族崇拜的祖先是傩公和傩母。为了祈求祖先和神灵的保佑,各地都有大规模的杀牛祭祖活动,如黔东南、铜仁、松桃等地的古社节称为“吃牛”或“转牛”,黔西南、安顺、镇宁等地称为“割牛”。湘西有“报诺之愿”,祭祀傩公、傩母。在节日期间,苗族人也举行祭祖仪式。在很多苗族地区,每个家庭房间的中央都有祖先牌位,通常每天都要祭祀。

巫傩文化

苗族信仰鬼神巫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后仍很普遍,信仰鬼神数十种。他们把鬼分为善与恶:他们认为善神能保佑人,所以要经常给他们供奉祭品,而恶鬼给人带来麻烦,要祈求并驱逐。人们认为,要达到这个目的,巫术应该由巫师来实施。巫师是和鬼神交流的中介。他们文化素养高,受到苗族人民的尊重。巫师施行的巫术主要有占卜、占卜、招魂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546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