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茹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城是我国众多城市类型中的一种,因其拥有较多的水面而著称。水城在我国各种文化载体中,如**、建筑、诗歌等中较常出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不同领域的人员对其关注的角度不同,如建筑师更多的是关注水城因水而形成的独特的建筑风格,诗人更多的是关注水城独特意境下所形成的独特的人文意境等,水城研究被水利工作者重视起因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水资源紧缺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关于水城
(一)水城的定义、基本特征、价值
1水城的定义
城市或傍依大江、大河、大湖,或水网密集,或有大江、大河穿城而过,城市河流发达,水域面积至少占城市面积的10%;城市人民的生活、生产均与水关系密切,水上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城市从建立之初就把水系规划视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4];个性化的水域景观和文化特征成为城市的形象代表;城市与水接触的历史悠久,水对于城市选址、建立、发展作用巨大;城市河流规划遵从“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人与自然相处和谐。
2水城的基本特征
(1)或傍依大江、大河、大湖,或水网密集,或有大江、大河、大湖穿城而过或位于其中,市内水域面积占有一定比例。
(2)从建城之初,水系规划就成为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个性化的水生态和水景观、水文化成为城市的象征。
(3)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与水密切相关。
(4)形成了独特的与水相关的风俗习惯和水文化。
(5)城镇多分布于河流两侧,街市也多临河而起。
(6)拥有水陆两套交通系统。
(7)水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
(8)城市规划设计注重“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
(9)水在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军事防御、防火、供水、美化环境、交通运输、水产养殖、调蓄洪水、水上娱乐等)。
3水城的价值——以江南水城为例
(1)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江南水城因经济和文化走在全国前列而成为富庶、文明的地方,又因少战乱、罕灾荒而在城市发展史上具有完整性和连续性,因此,它是研究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社会状况,及哲学、道德伦理等文化内涵的直接对象,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优秀的规划与建筑艺术、文化价值。江南水城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是人们在不断地与自然、与社会互相融合、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形成的,并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水城内保存完好的大量建筑是水城人水和谐关系的见证,在中国城镇规划和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江南文化是特定历史与特定地域相结合的产物,它反映了“天人合一”的城市规划思想,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水城的基本内涵
(1)水系是城市存在、发展的基础。水城是城市中河渠水道高度发展的一种独特格局,水道交通为城内的主要交通形式[5]。水系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城市生存的命脉。为追求临水而居的生活优越感,人们以水系的走向来规划居住地、商业区等的分布,从而水系对城市的形状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水系的存在,则城市位置可能变化,城市的发展可能不会那么迅速。人类喜欢“临水而居”,原因在于丰富的水网为当时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们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如饮水、灌溉、交通、洗涤、军事防御等人类生存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2)城市布局讲究因地制宜。我国古代哲学是朴素唯物主义的产物,讲究“天、地、人”三者的统一。所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就是要求各种建筑要与天象对应,“天地合一”的思想在我国古代城市选址及布局上都有所体现。“依山傍水”是建筑学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尤其是在古代,山水被人们视作宝地,古人认为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根据考古发现的结果来看,原始部落几乎都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的狩猎、捕捞、采摘果实的历史情况相对应。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建设高潮中,这种建设思想更为成熟和完善,具体表现在:《管子·乘马》“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的论断表现了很强的科学性,至今仍为许多学者所瞩目和称道。
(3)水文化内容丰富。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的记载,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具有自身特色的内涵和底蕴。水城的特点决定了其历史是一部人类不断与水长期接触并相互协调的历史,因此,水城具有丰富的水文化内容,与其他城市相比,其内涵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
(4)城市发展史是一部人水和谐的历史。临水建城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可能带来较大的洪涝灾害,关键是如何利用水,并协调好人水关系。同时也要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条件下积极改造自然。水城的成功运转是人水关系和谐的体现。
(5)水域景观丰富多彩。水域景观具有多角度、多季节、多层次变化的特点。水城由于人水关系密切,城市景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水城的建筑、布局都以水为出发点,不同自然条件下的水城景观千变万化。由于水多,所以桥多,形态各异的桥是水城的又一道美丽风景。水域景观及水与其他存在物的复合景观在水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6)城市特色鲜明、个性突出。水城因水而与其他城市差异明显,水城之间又因水的不同存在形式而各具特色。如苏州由于生活气息浓厚而具有“人间天堂”之美誉;上海则由于濒临黄浦江而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场所,成为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济南则由于地下水丰富而具有“泉城”之誉等。
(三)研究水城的意义
水城是我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的形成是我国古人有效利用自然、积极改造自然的结果,人水和谐在水城得到了具体的体现。水城堪称我国古代城市水利工作的“博物馆”,是现代水利工作者尤其是城市水利工作者借鉴和学习的样本。当今城市在面临水环境污染、水生态质量下降、景观改变、人水关系紧张的情况下,重新倡导古人朴素的治水思路和思想,使其在水生态系统修复、水环境改善、水景观重塑、城市河流合理规划和利用、协调人水关系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本文对我国代表性的水城——苏州古代城市河流规划治理的思路、模式进行分析,揭示城市河流规划对城市生存、发展、繁荣的巨大作用,并为城市河流治理提供经验。
二、古代苏州的城市河流建设
(一)苏州概况
1苏州现代自然地理条件
苏州地处太湖、长江下游,江苏省东南部,全市水域总面积为36094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848842平方千米的425%,全市辖6区(平江、沧浪、金阊、郊区、新区、园区)、6市(吴县、吴江、张家港、太仓、昆山和常熟),全市共有162个乡镇,22个街道办事处,3323个行政村。该地区地处长江入海口之南岸,是长江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北枕长江,东邻上海,南连浙江,西滨太湖,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京杭运河纵贯南北,京沪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穿越东西。苏州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2城市风貌
苏州城建于前514年,虽历经2500余年沧桑,但城池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位置上,基本上保持宋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枕河”等水乡城市的独特风貌。苏州古城区河道总长35千米,有桥梁170多座,是我国河、桥最多的城市。
3城内水系状况
苏州地处长江、太湖下游,境内湖泊众多,河湖串通。市区位于市域中部,西部濒临太湖,东有金鸡湖、阳澄湖,南有石湖、澹台湖,京杭大运河从西北向东南绕城而过。古城区有环城河环绕,全长157千米。流入环城河的河道有胥江、上塘河、山塘河、十字洋河和元和塘;由环城河流出的河道有大龙港、葑门塘、娄江、外塘河和老运河。环城河上承大运河、太湖补给来水,下泄出水入长江,古城内有“三横三纵”形状的内城河与环城河贯通。市区河道不深,正常水位下,航道主干河道为2~35米,非航道的河道一般在1~2米之间,河道宽窄悬殊不一,内城河河宽3~10米,环城河最宽断面达135米,最窄处只有9米。
(二)苏州的营建模式——解读《平江图》
春秋后期,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筑阖闾大城。“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陆门八,以象天八风;水门八,以法地八聪。”[5]城内河渠纵横,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规划周密的典型水城[6]。
苏州城市建构以“水”为主题。这可以从1229年平江郡守李寿鹏用石碑雕琢成的《平江图》得到体现(图1)。它生动地记载了城市重建100年后的面貌,反映了平江城市规划的思想,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早的一幅城市规划图。《管子·乘马》说:“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平江正是这一思想的典型范例。平江城的方位并非正南北向,而是偏了7°54″,该方位是经过深思熟虑过的。因为这样,夏季盛行的东南风就可以顺畅地吹入城内,降低气温;而冬季又可以略提高一点气温。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个差异是由于在唐宋时期发现了磁偏角后人为造成的。平江城并没有按传统生硬地建成正方形,而是适应自然地形建成长方形,还充分利用自然河道作为护城河,并考虑到河水方向和水流缓急而将城市建造得曲折有致,只有东南角建成直角。平江城门是水、陆并存的双重城门,按照惯例,城门应设置在南北、东西主轴线上,而平江城为了适应地形和水利上的要求,城门、大道采取了不对称布局。城北,通往水陆交通系统的捷径要穿过丘陵间的一个隘口,这将决定西北方向城门大道的位置。南门被巧妙地安排在可以控制河道与道路的位置上,坐落在大运河通往城市的最近处。另外3个不对称的城门也是为了配合河道与道路系统。苏州古城的城墙平面上大体规整,但其4个转角却因需要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城北的护城河水流湍急,因此东北和西北的城墙拐角做成直线形,加大河道曲率,使水流顺畅,不致冲塌城墙角或河岸。为避免太湖洪水的正面冲击,则把西南城墙拐角做成外凸的形状,把盘门由西南的方向转到面向东南,让胥江、运河的来水绕过城墙的弧形转角,主要顺运河流向东南,部分来水经盘门、水门进入城内河道。这样,墙角处水流通畅,城墙下部不致受洪水的强烈冲刷,也减轻了洪水对盘门、水门的压力。东南角因水流平缓,仍做成直角[7]。
图1 平江图[6]
苏州整个城市以河道为骨架,道路布局与河道配合,有效地贯融着水陆两套交通系统。河道总长度82千米,是城市街道总长度的78%,河宽一般不少于10米,其深度在3~5米之间[4]。城市南北向河道6条,东西向河道14条,还有许多支流共同构成了河道网。河道系统使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得到保证,并可作为天然的排水、蓄水系统,减少或避免了城市内涝发生。河道布局以城北的居民聚居区为最密集,纵横交错,形如棋盘;其次为城市商业区;城南由于官署大型建筑较多,河道较为稀疏。河道水网规划与城内民居、寺庙、园林、城门、驿馆、仓库等各类型的建筑布局紧密结合,形成优美的水城环境。城内桥梁有名可考的有285座,加上城外桥梁共314座。另外,河道系统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亦有重要作用。河道的大面积水域具有吸热、吸尘、通风等作用,对改善环境十分有利。河面水汽的大量蒸发,增加了空气湿度,为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城市生态建设。平江在宋代以前就有较大的私家花园,如沧浪亭。到南宋时,园林已有相当规模,以后发展成为独具风格的苏州园林艺术。平江城内河流多,桥梁也多。据记载,平江南宋时有359座桥。可见桥梁之多,蔚为壮观,充分展现了水城的独特魅力。
水是苏州城的骨架,城市建筑物虽然毁于兵火,但河道基础犹存,稍加整修又可使用,不至于随意迁址。苏州始建城者伍子胥创造性地规划建设了以水系为脉络、河道为骨架、道路相依附的水陆两套“双棋盘”式交通系统。水城的规划布局不仅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而且使供水、排水、防火、军事防御和城市景观等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吴阖闾大城由伍子胥“相土尝水”,选择城址,城址略高于周围地面,减少了洪水威胁。其城市防洪设施相当完备,有城墙、壕池、城河、水门、堤堰等,外可以排洪水,内可以排积水,蓄泄便利,不忧水旱,使地处水乡泽国的苏州免受洪涝之灾。它的出现,标志着春秋时我国的城市防洪科学技术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5]。水是苏州城的生命线,这是因为河道水系贯穿全城大街小巷,有利于绿化,有利于蓄排水、有利于消防,还能有效地调节和改善城市的小气候,从而造就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城市河流在苏州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稳定城市的位置
由于城市处处为经纬纵横的河网水系所沟通、贯穿和渗透,城市各类建筑的分布与河网水系有机结合,使苏州城的位置和格局历久不变。苏州因此被称为城市当中的“活化石”,对于研究古代城市河流对于抵抗战火、自然灾害等外界作用力的承受能力、稳定城址、改善人民生活、发展经济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进水、排水和宣泄
根据水系的走势来确定城市的形状,首先要保证水系的通畅。有了系统而完备的水道,城市的降雨、生产和生活排水都可以顺畅地排出城外,在古代无严重污染的条件下,确实比较实用、合理而经济,也是比较先进和科学的。宋代著名学者朱长文在所著《吴郡图经续记》内也有称誉:“观于城中,众流贯州,吐吸震泽(太湖别称),小浜别派,旁夹路衢,盖不如是,无以泄积潦安居民也。故虽有泽国,而城中未尝有垫溺荡析之患,非智者创于前,能者踵于后,安能致此哉?”苏州虽然坐落于水网上,却罕有水涝之灾,并收水利之利。
3运输
古人喜欢临水而居,水边也常常成为城市的发源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苏州作为吴地的重要城市,水道既是城内交通所必须,也是联系城乡、沟通吴地乃至全国的通道。因为在多水的吴地,水道是无往而不至的,其交通方便、经济便捷是显而易见的。明末主持绘制《苏城水道图》的江南抚张国维,在该图“图说”论及苏州城内水道作用时曾经指出:“吴壤以水据胜,水行则气运亨利,更随巷陌,舟楫通驶,凡载运薪粟,无担负之烦,殷殷富庶有以哉。”
4消防隔离和防卫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道提供充足的消防水源,直到今日水道的消防、隔离作用依然存在。水道又具有防卫功能,古代所建护城河即是一例。当时城内大多数衙署、府学、粮仓、寺院和豪富巨室周围设有环河,这些环河水道同时也是界河,用以分隔,并起防卫的作用。至今有许多重要仓库、工程要道临河而建,也是源于此故。
5调节气候、空气净化和美化城市环境
水具有较大热容性,水系可以调节局部气温,使城市冬暖夏凉,同时还具有增加空气湿度、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的作用。因此,从古至今人类或积极利用自然水面,或人工增加水面面积,促进城市河流的流动性,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四)苏州水文化特点及其成因
1水文化内容丰富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又是文人墨客发源和聚居的地方,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因此,苏州的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苏州水多、桥多、人多,三者协同作用促进了苏州水文化的发展。三国时期吴国孙权为其母建造的瑞光塔、以“拙政园”与“沧浪亭”等为代表的著名园林、苏州旧街貌的代表山塘街、《平江图碑》、古代诗人对于苏州景色的描写“家家门外泊舟航”、“水颈波动碎楼台”、“烟水吴都郭,阊门架碧流,绿杨深浅巷,青翰往来舟”[8]诗词名句等都是苏州水文化的代表。
2苏州水文化特点的形成
(1)在苏州水文化昌盛的背后,苏州优越的地理条件起着重要作用。苏州由于占据着有利的地理位置,因而农业、运输业、渔业等发展迅速,很快发展成为经济富庶、文化先进之地。我国文化史上著名的“江南现象”的起源中心之一就是苏州。文化的先进离不开经济的发达,经济的发达离不开有利的地理位置。归根结底,城市地理位置对于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苏州作为我国最典型乡城之一,其城市选址、布局历来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并对后来城市规划师们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参考作用。苏州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对于城址稳定、城市兴旺、百姓安居乐业、文化兴盛都起着重要作用。苏州的城市特征与其自然生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水城特质。古云“钟灵毓秀”,从物质的角度看,地理环境,尤其是水网环境更能左右一个地区或城市文化的发展。苏州河湖众多,草木繁茂,得水独多。这种自然态势本身潜伏着一部文化奇观,为城市水文化的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2)苏州是经济、政治、文化三者互相促进的结果。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条件下,水运是城市经济繁荣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因此,苏州经济比较发达。随着经济的繁荣,苏州的赋税是当时政府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逐渐被朝廷所重视,其政治地位逐渐上升。政治地位的上升又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文化也随着文人墨客的聚居、经济的繁荣、政治地位的提升而日臻浓厚。
(五)古代苏州治水的经验
(1)城市选址注重防洪。中国古代城市选址方面存在多种学说,而《管子》的关于城市防洪选址的学说可以作为众多学说中的代表。《管子·乘马》云:“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它指出了城市选址的原则,即城市选址不是山边就是水边,不仅有利于城市的安全需要(抵御外敌入侵),又有水运之便;城市位置不要过高,便于取水;同时城市选址也不宜过低,以免受水灾之害。苏州,地处水乡泽国的太湖平原的中部,其北部和东部的平原地区标高多在4米以下(吴淞标高),城区一般为42~45米,比周围地势略高。绕城而过的大运河历史最高水位为437米,城内罕有洪涝之灾[2]。
(2)因地制宜的城市河流规划理念。古人讲究“因天材,就地利”。苏州的城市选址是选择在水网上,水多为其发展奠定了充足的水源条件,同时也增加了其洪涝灾害的危险系数。苏州城市建设者根据苏州的城市现状,积极建设护城河,沟通内外水系以利于城市排涝,根据水系走向安排城墙方向,根据水流条件规划城市形状,根据市内水系形态制定城市居民的民居、道路、生产方式等,都是古人变害为利、积极改变人类行为适应周围自然条件的体现。
(3)重视治水。唐宋以来,苏州水利有成,至明代已经很发达。这是和苏州地方官范仲淹、海瑞、张国维等分不开的。宋代时,苏州的主要问题是境内塘浦湮塞、太湖满溢、积水不能畅流入海,而且,潮水倒灌,夹带泥沙为害。范仲淹组织人力疏浚常熟、昆山一带的塘浦,于是积水可以北注长江,东入吴淞江和大海,水患得到了治理。明隆庆三年(1569年),海瑞于江南巡抚任上又治理过苏州水道。对苏州城内水道、桥梁绘制标注最为详尽的《苏州府城内水道总图》是明末江南巡抚张国维《吴中水利全书》中的一张图。据张英霖统计,图中以三横四直河为骨干、经纬交织的长短水道百余条,桥梁340座;标注名称的有桥梁338座、衙署20处、粮仓10个、城门6座,以及山、洲、江、河、湖、潭、池等共389处。张国维“遍历湖海,讨寻水道源委”,“绘以图画”,与纸上空谈不同。他重视城市水道建设和管理,“吴壤以水据胜,水行则气运亨利,更随巷陌,舟楫通驶,凡载运薪粟无担负之烦,殷殷富庶有以哉。”当时,吴县知县牛若麟所撰《阊门重建虹桥记》中记载,张国维抚吴期间,曾“疏导四纵三横之内渠,凡通输贯而利民者,不遗余力。”至今,张国维的石像和古代在苏州做过巡抚的几位好官的石碑一起刻在城隍庙的墙上。实际上,张国维没有其他人的政治影响或文学水平,后来兵败被杀。但是这些人并列,还和城隍——保护苏州古城的神一起供在庙里,说明当时很重视水系治理工作。
(4)重视河道管理。在明清两代共疏浚市内河道11次。苏州自宋嘉定十六年至清末(1223~1911年)近700年无水潦之灾,与河道管理得力是密不可分的。早在宋代朱长文就已指出了城内河道的排水作用,及管理的重要性“观于城中,众流贯州,吐吸震泽,小浜别派,旁夹路衢,盖不如是,无以泄积潦安居民也。故虽名泽国,而城中未尝有垫溺荡析之患”。
三、小结
古代水城建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大限度地适应自然、利用自然为基本原则,它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具体实践中成功应用的典范,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城市河流治理的宝贵文化遗产。从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只有合理地规划和利用水系,才能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从而促进人水关系的亲近与和谐。古代水城建设为现代城建部门和水利部门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和谐社会”等工作理念背景下,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的提供了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刘树坤中国水城的水问题中国水城市长论坛绍兴,2004
[2]吴庆洲中国古代城市防洪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广州:华南理工大学,1987
[3]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教研室编中国城市建设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49~52
[4]俞绳方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一个杰作:宋平江(苏州)图建筑学报,1980(1):15~20
[5]汪德华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6]郑连第古代城市水利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7]陈泳苏州古城结构形态演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0
[8]吴奈夫明代苏州的城市建设及管理扬州大学学报,2003,7(4):74~80
·海德堡城堡(Heidelberg)
海德堡城堡[Heidelberg Schloss]是建于十三世纪的古城,座落于国王宝座 [Konigsstuhl Mt]山顶上,名胜古迹非常多,历史上经过几次扩建,形成歌德式、巴洛克式及文艺复兴三种风格的混合体,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古堡的正门雕有披着盔甲的武士队,中央庭园有喷泉以及四根花岗岩柱,四周则为音乐厅、玻璃厅等建筑物。17世纪时法国人曾两度摧毁城堡,几经波折,至19世纪末其主建筑才得以恢复原貌。 古城现在多数的房间是开放给游客参观,保存完好的一些大厅,目前仍可供宴会以及艺术表演之用。
·科堡碉堡(Veste Coburg)
朝气勃勃而传统的科堡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北部的佛朗克地区,毗邻著名的图林根森林,居汉堡与慕尼黑之间,在1989年东西德统一之后的版图中,科堡的地理位置正处德国的中心。王子之城科堡的艾恩斯特家族可谓是同欧洲几乎所有王室联姻的“皇族”,城中众多的王子塑像,令游人不由赞叹。科堡同时盛产王子。当今的欧洲王室,如英国的查尔斯王子、瑞典的古斯塔夫国王、比利时的菲力普王子都曾亲临科堡造访祖先的居住地和亲属
·罗腾堡(RotenburgodT)
位于高原之上的罗腾堡,被当地居民称为“中古世纪之宝”,是德国所有城市中,保存中古世纪风貌最完整的地区。这里俯瞰着陶伯河,德国旅游的浪漫之路和古堡之路穿行而过,交汇于此。
中世纪的罗腾堡已经成为德帝国的直辖城市,拥有独立的防卫和司法权。各项商贸活动繁荣,发展至19世纪已成为德国最富有浪漫情调的城市。这里现在仍保留着昔日的城墙,城门分别于13世纪和14世纪重新装修过。现在罗腾堡的1万多居民中,仍有8000人住在中古时期的土墙房舍中!
罗腾堡真是座古老的城市,随便一座教堂、一处长廊、一座喷泉、一个雕像都少说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一道又一道拱形的城门,充满传奇色彩和古老印迹的护城墙,大大小小有36座之多的塔楼,汽车能从肚子里穿过的教堂,上了年纪各具特色的店铺招牌,外墙色彩缤纷并砌上了朱古力色花纹的半木房子———实在是太可爱!在这里你永远也不会迷路,任何一条小巷都可通往中央市集,来来回回走几趟下来,陌生人也成了朋友。夜里11点以后出来逛街,还会遇上装扮成中古世纪的巡夜人,提着猎枪在城中巡查。
·纽伦堡(Nuernberg)
概况 纽伦堡地区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中法兰克盆地,包括艾尔朗根市、富特市、纽伦堡市、施瓦巴赫市等8个市和县。全地区。该地区是德国的通信、多媒体、交通技术、物流技术以及医药领域中心,也是德国的第七大经济区。
纽伦堡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再加上她每年所提供不同类形的节目,令旅客们更喜欢她。 纽伦堡的大型圣诞市场及国际玩具展早已令她扬名海外,但这只是她在文化及经济上的两项定期性举行的活动。
纽伦堡也是一个拥有现代化服务行业的都市,许多中等企业在这里立足。纽伦堡的历史贯穿古今,是一个广谱的城市。此外,这里还有美味享受:著名的胡椒蜂蜜饼和小香肠。还有纽伦堡甲级足球队,它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德国足球俱乐部,赢得了九次冠军称号。
·小威尼斯班贝格(Bamberg)
班贝格市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位于雷格尼茨河畔的一个风景如画的小城市,也是一座具有上千年悠久历史的皇城和主教城市,据说公元902年,德国被敕封为圣徒的皇帝海因利希二世决心把班贝格建设成为世界的首都,由他开始兴建的大教堂成了中古时期在组织与技术上的杰出之作。在以后的数百年的进程中,这座由皇帝创建的城市由于主教们在经济上的大力投入而使德国出现了一座绝无仅有的教堂城市,由于是水边的城市,它被当地人称为小威尼斯,曾经就是在这里,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第一次遇到了拿破仑。
蒙马特高地
巴黎城北部一个可以俯瞰整个巴黎的高地,这里聚居着成名前的画家、失意的诗人、快乐的流浪艺人、浪漫的大学生,当然也少不了熙熙攘攘的游客。
新桥
普普通通的一座石头桥,却见证了太多情人间的悲欢离合,而成为人们心中的爱情圣地。天气晴朗的日子,宽阔的塞纳河在桥下泛着粼粼波光,两岸建筑雄伟,桥的两边都建有半圆形的桥椅,躺下来,是不错的一张床。桥下临河的地方,从桥梯到河边密密匝匝地“摆满”以各种舒服姿势晒太阳的人。情侣们或看书或亲昵,享受只有他们的世界,一同来的狗只能寂寞地舔着他们的脸。
圣日尔曼德佩广场
巴黎的广场是恋人们约会的地方,即便雨天,也有许多伞下的守望。有些守候,是可以永存的。而圣日尔曼德佩广场无疑是其中最出名的,这里是左岸的中心,巴黎艺术家和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地方——除了花神,双叟等数间巴黎名人最多的咖啡馆,还有许多的小吃店、咖啡馆、书店、画廊、古董店,从这个沉睡着笛卡儿的地方一一发散开去。空气中飘散着花香、咖啡香和书香,流淌着爵士或甜蜜或忧伤的音符。在广场前的求婚事件是最多的,据说如果在这里向爱人求婚仍然不能让她说“是”,就说明你与这段感情无缘。
埃菲尔铁塔
本身就是一个浪漫的传奇,埃菲尔铁塔的灯光是夜巴黎最美的景致之一,每天晚上两万个特制灯泡会有规律地闪烁27次钻石光彩。在铁塔三层的高处,可拥抱令人惊叹的庞大城市的美景,而二层餐厅的座位,在情人节的夜晚,得提前半年预订才行呢。在顶层,离地320米的高处,有那些来自法国各地、世界各地的恋人,紧紧相拥,毫不在意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巴黎圣母院
自1831年,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问世,巴黎圣母院就不再是一座单纯的教堂,而成为天长地久忠贞爱情的一部分。这座宏伟的哥特式教堂,见证了法国历史上许多戏剧性的场景:拿破仑的加冕在此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在这里宣布,戴高乐将军的国葬也是在这里举行的,如今它也是深受情侣们钟爱的海誓山盟之地。有生命的石头是浪漫的,躺在雨果的天空下,人们心中所有的圣洁而美好的情感也从这里开始。那些被人们的呼吸、快乐和眼泪感染上生命的石头,安静地伫立着,静静地参与并旁观着巴黎地每一分钟
塞纳河游船
无论过不过情人节,塞纳河总是会成为最受青年男女青睐的去处。或许,情侣们都对洋溢着温情与浪漫的水边情色情有独钟。Beteaux-Mouches每天沿塞纳河行进,从艾菲尔铁塔到圣米歇尔,盛装的恋人在流动的餐厅里享用晚餐,烛光水影,连同这灯光城市的倒影,塞纳河水合着恋人们的誓言缓缓流淌,永不停止。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西湖作文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西湖作文 篇1走啊走啊走,我们一起去郊游……是谁唱出了这动听的歌?当然是我啦。早就听说西湖的风景美如画,在二月的一个星期六早上,我和爸爸、妈妈怀着激动的心情向西湖进军。
路上很顺利,我们很快便到了西湖。全家背着包,兴奋地踏上了这片奇妙的土地。经过爸爸妈妈的商量,我们选择坐船游览西湖。船在西湖中缓慢的前行,好奇心强的我发现西湖的湖面上竟然有芦苇、水藻、葫芦等水上植物。
西湖的水面静如止水,一丝波澜都没有,游船驶过打破了往日的静寂。麻雀在船头叽叽渣渣地叫着,好似在为我们引路,划水声和鸟鸣声交织在一起,正好合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西湖的水真清啊,一眼就能望见水底,仿佛一面大镜子,把人倒映在湖面上。西湖的水真绿呀,一眼望去,好似一片碧绿的草地。突然,一阵风拂过,“草地”忽起忽落,像极了几个穿着绿衣服欢呼雀跃的舞蹈演员!
上了岸,我们的游览交通工具换成了观光车,观光车在路上时而快,时而慢,好玩极了。过桥时,只见那淤泥处,悄然长出了几朵莲花来,清秀挺拔,亭亭玉立,正应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句古诗。
啊!西湖真美!有莲花相伴,有碧水相息,真不愧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啊!
四年级西湖作文 篇2西湖的四季分明,各有特色。
春天,西湖的湖面平静得犹如一面明亮的大镜子,把山啊、树啊都映在了水里。阳光洒在湖面上,湖面一下子就变得闪闪发光,好像撒上了一层金粉。在微风中,湖面上划过一叶叶小舟,船上坐着几个游客,开心地聊着天,脸上洋溢着笑容,好像一朵朵美丽的花儿。沿着苏堤走,一路粉的桃、绿的柳,格外明艳。
夏天,满池的荷叶把湖水映得更加碧绿了。荷叶好像一个个大圆盘,挨挨挤挤的,一眼都望不到边。荷花陆陆续续地开了,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正在展示自己优美的身姿。她们有的还是一个花骨朵儿,有的开了三两片花瓣,还有的已经完全开放。因为天气炎热,来西湖游玩的人不多,可水里的鱼儿和荷叶上的蜻蜓却在这时候嬉戏起来。这让人不禁想到《小池》里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秋天,葱葱茏茏的西湖忽的一下换上了红装。圆盘似的荷叶渐渐枯萎了,变成了脖颈弯曲的残叶。北山街上的树叶红了,虽不像夏天那般茂密,但给西湖带来了一抹浓烈的色彩。这时,空气中开始弥漫着一股甜甜的味道,轻轻一闻,原来是桂花的香味呀!桂花让西湖和整座城市变得更加的浪漫。
冬天,天气转冷,如果气温降至零度的话,湖面上就会结起一层薄冰,晶莹剔透。碰到下雪的日子,人们都充满了期待,想看到断桥残雪的美景。大雪纷纷扬扬落到桥面上,太阳一出来,一部分雪融化了,桥看上去就像真的断了一样。
欣赏了西湖的四季美景,谁还能抵挡住她的魅力呢。
四年级西湖作文 篇3星期天,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去西湖玩。
我们刚下公交车,一阵风吹来冻得我们直发抖。前面就是“花港观鱼”,我连忙跑过去,我大开眼界,以前我来西湖只来过小红鱼池,没来过大红鱼池。大红鱼池让我的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条,又错过了那条,看见了那条,另一条又要游走了。我赶紧从背包里拿出了面包,把面包撕成一小块一小块地扔进大红鱼池里,小鱼们闻到香味纷纷探出头来,你争我抢地争夺食物。过了一会儿,人们慢慢散去,我也不再给它们喂食,它们就慢慢疏远,到有人喂食的地方去了。
我们来到了西湖十景里的“苏堤春晓”。走在长堤上,两旁杨柳夹岸,湖上的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听说苏堤春晓总长三公里,是北宋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利用挖出的淤泥构筑而成的,连着北山和南山,苏堤又名“六桥烟柳”是因为苏堤上有六坐桥,分别是: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虹桥,又称“六吊桥”。我累了,叫爸爸、妈妈到长椅上休息一会儿。坐在长椅上,只见宽广的湖面上鳞光闪闪,像无数的银鱼在游动,远处游船点点,南来北往。我蹲在岸边,欲玩水,发现岸边有许多嬉戏的小鱼,我把面包渣撒在水面上,小鱼们纷纷聚拢来争抢,有的昂着头张着嘴,有的快速地摆动着鳞片、尾巴,不一会儿,食物就被抢光了。长堤上人山人海,六桥起伏,中外游客穿着不同的服装,说着各种各样的语言,我走在爸爸、妈妈的前面,蹦蹦跳跳地穿梭在人群中,每到一座桥上,我都要停下来等爸爸、妈妈。
一边看着路旁的景色一边吃着带来的食物,就来到了“曲院风荷”。现在的曲院风荷只剩下一堆枯枝烂叶了,真遗憾,不好看了,明年夏天我一定要来看荷花。
我们来到了划船区,我闹着要去“三潭印月”,爸爸只好带我去了,我们上了岛。岛上可好玩了,我要什么,爸爸就给我买什么。很快就来到了“三潭印月”,我以前看见一本叫《西湖民间故事》的书,上面说这“三潭映月”是炉子的三只脚,可有些人说是三个宝葫芦,真是神秘莫测。玩着玩着,就来到了“平湖秋月”。这时,快要到傍晚了,人们说:“中秋在这儿看月亮是最好的。”“希望我中秋佳节都能在这里过,可家里没这个条件。”我想。
我们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柳浪闻莺”。柳浪闻莺原先是南宋的皇家花园——聚景园,这里以柳叶葱葱,莺声婉转而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春天的花园柳树荫荫,枝枝翠柳婀娜多姿,有些随风摇曳,更有临湖而植者,枝叶俯垂水面,远望如少女浣纱的“浣纱柳”,柳浪闻莺现共分三组园景,即闻莺馆、友谊园和聚景园。这里还引进了一批日本樱花、草坪,使园内景色越具诱人之处,以景寓意,情景交融,别有一番情趣。
我有点困了,妈妈说:“坚持一会儿,过了“雷峰夕照”就好了。”我忍住困继续前进。
终于,“雷峰夕照”到了,“啊,真是气魄雄伟。”我的睡意一下子减少了许多。
这天,我玩得太开心了,要是天天都能玩得这么开心就好了。
四年级西湖作文 篇4今天,爸爸回到家说:“后天,你和姐姐一起去杭州旅游。”话音未落,我就高兴的一蹦三尺高。下午,我们买好了高铁票。8月1日,我和姐姐怀着兴奋的心情到了高铁站,乘坐和谐号组列车,不一会儿,高铁就在铁道上飞驰,犹如离弦的箭一样,我九点零五分高铁就到了杭州,司机拉我们到了宾馆,当时已经是十二点多了,我们上楼放了东西,就下去吃饭了,吃过饭休息了一会儿,就出发了。司机带着我们去了西湖公园,到了目的地,我们坐上了旅游车,见到西湖,就看见岸边有很多很多的船,龙头船、木制船,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西湖的湖面上,荷叶、荷花挨挨挤挤。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洁白如玉的荷花,娴静素洁,真是“出淤泥而不染。”西湖的水也很美,那碧绿的湖水是人们很少看见的,让人分不出哪是蓝天哪是湖水,我坐船在西湖上游览,静静的看着湖中的风景。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雷峰塔,雷峰塔初时建为十三层,(雷峰塔原拟建十三层宝塔,由于财力不济,拟改七层,竣工时只告造了五层)结构为砖石内心,外建木构楼廊,内壁嵌有刻着《华严经》条石,塔下供奉金铜十六罗汉像。进入雷峰塔,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不大也不高的小山,叫水漫金山,里面都是数不胜数的钱币,在灯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我们来到了第三层,这里有几幅木制雕刻的图案个个都雕刻的非常精致、栩栩如生。有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看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人们不努力练习,怎么能雕刻的如此细致。我们来到了最高层,在那里往下俯视,可以看到被绿树如荫的青山包围着的西湖,游客仿佛变成了小蚂蚁一样大。
最后,我们来到了吴镇,也被人们称为乌镇,是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我静静的坐在船上,听着流水的声音,观赏着乌镇的风光,如痴如醉,不知不觉到了岸边,我们下了船,依依不舍的回到了宾馆。
这真是一个有意义的一次旅游!
四年级西湖作文 篇5夏天晚上的西湖还沉浸在夏日浓浓的暑气中,游人依旧如织,通知音乐喷泉即将开始的广播随着音乐响起,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打扮入时的青年男女,抱着孩子的中 年妇女,都涌上了音乐喷泉的观看台:靠在树上,坐在椅子上,趴在栏杆上,一个个全都伸着的头和脖子。等待着音乐喷泉的到来。
我们被人群挤得东倒西歪,赶忙“逃”出了人海,往西湖边的僻静之处走去。
身后喷泉的音乐响起,我站在集贤亭里往那边观望,只看见喷泉灯光闪烁,水柱变化多端。树上的知了也来凑热闹,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游人们手拿照相机摄像,屏住呼吸,唯恐有一点点杂音,就会扰乱这一抹美的回忆。
这时的暑气已经渐渐散了些,留下了空气中一点潮湿的味道。
越往南走,人越稀少,西湖边的酒吧里传出了歌手的唱歌声和流行歌曲的伴奏声,为宁静的西湖增添了一些趣味,我好奇地往里张望,隐隐约约便可看见背着吉他,留着长头发,蓄着大胡子的吉他手。
曲曲折折的小桥,只有一边有栏杆,坐在桥头上,宝石山上真像有无数宝石在闪烁,山脚下用霓虹灯装饰的小游艇缓缓漂浮。晚风似有似无地吹来,轻轻拂过我们地脸颊,喧闹已经慢慢退去。
西湖,也渐渐地睡着了。
四年级西湖作文 篇6古代的文人做了太多关于西湖的梦,梦醒时分又无不称赞西湖的妩媚,飘渺与浮华,于是我尝试将面前的西湖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乱花渐于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联系起来,可是眼前出现的却还是那淡淡的烟雾,朦胧的远山和万寿山的感觉有些相似只是没有那么华贵与明艳
或许因为第一次看西湖就把她与鸳鸯。蝴蝶中小语的淡淡忧伤联系起来,加之那时的西湖也是冬季——烟雨朦胧,所以我心中的西湖也就定格在了那个时刻,于是再读什么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仲夏夜之梦垂柳依依西湖暖风醉游人总觉得是文人不切实际的写照了,而欲把西湖比西子更增加了我心中的西湖之幽,也把西湖与范蠡和西施悲惨的爱情结局联系在一起。直到看了春日西湖的——苏堤上的人群;两岸边的垂柳;时沉时浮的红鲤才明白过来西湖的浓妆的确妩媚。
龙井已端上来,观其色,闻其香便知是今年的新茶,且是清明前后最好的那一种。玩弄着手中的紫瓷,品茗西湖淡淡的甘甜与幽香,谁又不会被这暖风熏醉呢?
四年级西湖作文 篇7今年暑假,我和妈妈游览了杭州西湖,那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我记忆犹新,难以忘记。
我们来到西湖,踏上了游船,西湖美景尽收眼底。我放眼望去,只见西湖三面环山,一面临城,那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群山和西湖相连,宛如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不知不觉中,船开到了三潭印月,它是西湖中的一个小岛,它犹如镶嵌在碧水中的一颗明珠。在岛的南面有三个石塔鼎足而立。听导游介绍,在中秋节时在岛上看月亮,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与赏月人心中寄托 的“明月”上下辉映能有33个月亮呢!我不由心动,暗暗下定决心,在中秋时节一定要登岛看那精妙绝伦的美景,
船开着开着到了湖心,这时一座石拱桥映入眼帘,那就是闻名中外的断桥,这里有个美丽的爱情传说。有断桥不断的由来,冬天下过雪,整座桥上都是雪,中午时分太阳出来照在桥上,中间那段融化了,这时从空中看就像一座断了的桥。
东面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带子,漂在西湖上。路两边, 如同少女的柳树一棵接着一棵,风吹着柳枝,多么像少女飘逸的长发。路上人来人往,西湖美景数不胜数。
西湖真是杭州的一颗明珠,满池的荷叶我感受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遗憾的是我们去时荷花还没有开放,没有欣赏到“映日荷花别样红”。但西湖的美景让我流连忘返。
四年级西湖作文 篇8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就要来说说杭州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湖。
春天,西湖景色宜人。柳浪闻莺,早已人头攒动。啊,那一棵棵婀娜多姿的柳树。随着春风吹来,她也梳起了头发。头发垂到水边,水波荡漾起来。过了一会儿,只见轻风越来越大,她的身子摆动起来,仿佛在和游客招手呢!黄莺飞了过来,停在柳枝上。唱起了美丽动人的歌声。游客们感到这动听的歌声就犹如大自然为我们献上的交响乐!
夏天,西湖风景如画。曲院风荷内早就人山人海。那一片片荷叶连在一起就如同一个个碧绿大圆盘。荷花在这些绿叶中冒出来。有的荷花长得非常茂盛,莲蓬从花里边长了出来,莲子一颗又一颗数不胜数、美不胜收。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涨的马上就要破裂似的。还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了嫩**的小莲蓬。游客们在这个寂若无人的池塘边享受起美味可口的杭州特产——藕粉。这样,你觉得是有多少惬意啊!
秋天,西湖令人心醉。北山路上已经人满为患。这一棵棵常青树和落叶树被游客们安抚着,常青树那翠绿的颜色,好像把游客们带入了春天。落叶树的落叶真奇,有米**、淡**、柠檬黄、黄绿相间、暗黄、橙黄、苹果红、黄澄澄、金灿灿、红彤彤……这一些颜色应有尽有,还有一些见也没见过,说也说不出来的颜色。由北山路望去一艘艘小船在湖面行驶。有的游客在游船上拍照。有的游客在船上不禁想起了白居易的“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这动人的诗句。还有的游客在北山路上催促着家人:“快去满陇桂雨吧!”也有的说:“我们赶去平湖秋月赏月吧!”
冬天,西湖引人入胜。断桥上已然人潮涌动。噢,这杭州一年来的第一场雪从天上缓缓地落了下来。杭州变得银装素裹。游客们在断桥上走着,看着。断桥得名于唐朝,每当下雪时桥上都有雪。但如果太阳一出,桥中间的雪融化得最快,从远处望去桥中如同断了一般。所以断桥因此得名。大家会在桥中与其它游客讨论着“断桥不断”的故事。
在西湖边,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千古佳句可以表达出我对西湖的爱。我爱杭州,更爱杭州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湖。
四年级西湖作文 篇9西湖是我最喜欢的湖,每到春天百花齐放的时候西湖就更美了。西湖传说是由王母娘娘从天庭掉落凡间的“夜明珠”变成的。
西湖在玉龙山和凤凰山的脚下。
西湖的水是那样深,那样绿,人们经常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划船。
西湖边有苏堤和白堤,就像西湖的两条丝带,白堤和苏堤的名字是取之于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和苏东坡。
春天,人们漫步在西湖边,看见柳树抽出绿绿的嫩芽,随风起舞;梅花迎风怒放,小松鼠蹦蹦跳跳,可爱极了……
有时我把自己当成西湖里的小鱼,每天都在碧绿的湖水里嬉戏,当我把头抬起来的时候,有很多游人在观赏西湖,还有一些游人,在逗小松鼠玩……
这就是西湖,这就是我们杭州美丽的西湖,这儿的风景美得让人陶醉,让许多文人在西湖边诗兴大发,写了一首又一首令人难忘的诗句,最著名的要数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最后一句诗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四年级西湖作文 篇10对这神奇的西湖,我向往已久,假期间,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走近西湖,只见湖面上有许多来来往往的船只,有的很大,分两层,上层是两间分开来的房间,下船舱的檐角是仿古的,四个角都弯弯地翘起,好像随时都会飞走一样;有的较小,只有一层,但船舱很大,里面有各式各样的仿古家具。
我们坐船到了中山码头,一下船就被岛上的景物给迷住了:正前方有一个叫做“湖心亭”的景点。走过亭子,是一座小小的白石桥,横跨南北两岸。走到桥上,我看着桥下清清的流水,水中圆圆的石头,就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不由地放慢了脚步,“馨悦,快来看看这石头!”
听到妈妈的召唤后,我走到一座立着一块招牌的石头前,看见招牌上写着这样几个字:九狮嬉闹石。再抬头望去,哎!还真像呢!你瞧,左半边上面那只小狮子淘气地咬着前面那只狮子的尾巴,四肢抱着另外一只狮子的后肢,真是栩栩如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