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用尽所有的颜色来描绘我画中的人物,来表现她们的美,表现她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一一提香-韦切利奥
油画是造型与色彩的艺术,色彩不仅是油画体现美感的重要构成,更是油画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
15世纪初西方绘画在蛋彩画基础上研制成功油画以后,正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画家穷尽智慧积极探索油画的色彩表现技法,开创了融具象造型与色彩渲染表现于一体的古典主义写实油画范例,对后来油画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这其中,在油画色彩运用上成就最为卓著贡献最为突出的,当属提香。
提香(1490年一1576年),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重要代表和集大成者,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继米开朗基罗之后又一位著名的长寿画家。
提香出生于意大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卡多莱,12岁时来到威尼斯,在绘画大师威尼斯画派创始人乔凡尼·贝利尼的画室学画,乔尔乔内是他的同门学长。
出徒后,提香做为乔尔乔内的助手,协助乔尔乔内完成了许多订制油画,这其中有宗教历史题材油画,有人物肖像油画,有人体油画,还有风景油画,这一时期提香表现出超凡的绘画才能。特别是他对色彩的敏感和“大胆的”创造性地运用能力已经超越了他之前的所有画家,包括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前辈绘画大师,更令乔尔乔内羡慕而妒忌。
乔尔乔内病逝后,提香真正开始了独立创作并很快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风格。他为乔尔乔内生前最后一幅油画《入睡的维纳斯》补画了画面背景的风景,使之成为一幅完美的传世经典名画。
在以后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受人文主义思想主导,提香继承和发展了威尼斯画派的绘画艺术,把油画的色彩以及造型和笔触的运用推进到新的阶段。
提香个人风格趋于成熟的第一个代表作是《神圣与世俗之爱》。画中,表现象征天上和人间两种爱情的两位女性分别居于画幅两边,背景山水亦各有差异。世俗之爱背景为丘陵寨堡,神圣之爱背景则为湖滨城镇。世俗的爱表现为一衣着整肃的妇女,神圣的爱则为裸体女郎。她们彼此各倚立于画中央古典水池的两旁,形成鲜明的对比。裸体女郎的形象健康美丽,光彩照人,被誉为文艺复兴人体油画中表现女性美的最佳作品。
《圣母升天记》是提香于1516年至1518年历经3年创作完成的一幅巨幅油画,也是提香油画在色彩渲染表现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一幅油画。这幅画高69米,宽36米,以地上的圣徒群众、云中升天的圣母和天顶的上帝分列下中上3段,鲜明而富丽的色彩使这幅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的题材井然有序,层次分明。处在顶端的上帝自由翱翔,中间是凌空而起的圣母,下面是目睹奇迹感到无比惊异的圣徒。提香以不同的色彩和明暗关系展现出宗教历史中圣母升天的宏大场面。
当然,提香在色彩上如此热情饱满的敏感和投入,是有一定社会基础的。威尼斯当时是意大利最富庶的滨海城市,人们在经济富裕@条件下,对自由与入世哲学的兴趣日趋强烈。提香借浓重华丽色彩表现人生的欢乐与享受,正符合一部分人在长期神学思想禁锢下产生的逆反心理,而且也符合威尼斯水城的风光特色。因而他的画作也受到了当时人们的极大推崇。
提香早期与中期的油画创作在色彩运用方面注重绚丽多彩,富于变化,鲜活生动,清澈明快。比如《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比如《天上的爱与世俗的爱》等。提香晚期创作的油画,更喜欢用深色作底色,再在这底色上用更深的颜色去竞争,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气势恢宏富丽堂皇厚重质感震撼人心的效果。比如《圣母圣天记》、《照镜子的维纳斯》等。这种把色彩表现运用到极致的技法风格直接影响了十七世纪的巴洛克油画,而且在300年后对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画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提香被誉为是“用遍了威尼斯水城全套色系的绘画大师”。
The Lady of Shalott(夏洛特的女子)——John William Waterhouse(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
该故事发生于《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时代。夏洛特是一位美丽的女郎,被仙女囚禁在一个城堡里。这个城堡位于一个离亚瑟王王宫不远的一个孤岛上。这个仙女告诉她,亚瑟王王宫有个魔咒将会降祸于她,究竟是什么,没有告诉她。
夏洛特有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是她生活的重要部分,每天,她在城堡的塔楼上从这面镜子里看身后的世界,这是她唯一与世界沟通的工具。她从镜子里看到进进出出王宫的骑士和平民,也常常看到情侣在河边散步。她就把看到的场景用充满魔力的织布机织成挂毯,边织边歌唱。人们熟悉她的歌声,却从未见过她。
一天,当圆桌骑士中最出色的蓝斯洛(Lancelot)的身影在镜子中出现时,夏洛特疯狂地爱上了蓝斯洛,她决定要去王宫找蓝斯洛,就在她刚刚踏出城堡的门槛的时候,镜子突然碎了,她知道她的厄运就要来临了。为了向往的爱情,她选择了坦然面对,她要乘船划向那个城堡,如果能够见到他心爱的蓝斯洛,对她来说,死不足惜。她把亲手编织的美丽挂毯铺在船上,松开缆绳,唱着生命中最后的歌,任由小船顺流向下游的王宫漂去。她象那条在不知不觉间滑入河流无垠黑暗的小船,踏上了一条不知什么时候结束、会在哪儿终止的死亡之旅。她眺望王宫,等待时间停止的那刻……
一、代表人物
1、 德拉克洛瓦
斐迪南-维克多-欧根.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法国著名画家,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
他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各艺术流派,包括威尼斯画派、荷兰画派、PP鲁本斯和J康斯特布尔等艺术家的成就和传统,并影响了以后的艺术家,特别是印象主义画家。
2、 籍里柯
籍里柯(Theodore Gericault,1792-1824),法国著名画家,新浪漫主义画派的先驱者。籍里柯生于法国里昂,幼年随全家迁往巴黎,1808年从画马名家霍勒斯·韦尔内学画,席里柯重视绘画中的创新,喜欢描绘宏伟、壮阔的场面。
1810年入皮埃尔·纳西斯·盖兰画室,与德拉克洛瓦相识,常去卢浮宫临摹古代大师的名作。从青年时代起他对马和赛马很感兴趣,常用速写出色地抓住马在运动中的姿态,他得金质奖章的《轻骑兵军官》就是在21岁时画的。
1814年展出《受伤的重骑兵》。1817年创作了第一批动物石版画。1816--1817年赴罗马学习。回到巴黎后展出了那幅著名的《梅杜萨之筏》。
席里柯一生充满坎坷波折,曾因参加保皇派而不得不东躲西藏,怕拿破仑军队抓住;于舅母的畸形恋情,注定了爱情悲剧,并导致家庭破裂。
随后,他去了英国学习画马。在英国,籍里柯由于一次意外坠马而英年早逝。他的艺术生涯只有短暂的十年。
3、 约瑟夫·透纳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1775年4月23日-1851年12月19日),男,是英国最为著名,技艺最为精湛的艺术家之一。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在透纳以善于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而闻名于世,尤其对水气弥漫的掌握有独到之处。
他在艺术史上的特殊贡献是把风景画与历史画、肖像画摆到了同等的地位。西方艺术史上无可置疑地位于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列。
4、 吕德
吕德,上海人氏。少年时期就投身中国现代玉雕艺术,成年后创立吕德玉雕工作室,苦心研究玉雕技艺。
十六年来,从实践到真正的作品,吕德玉雕工作室一直以海派玉雕艺术和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的风格创作团体深自期许,同时,吕德先生也是中国新玉艺术推动者之一,是当代玉雕名师。
在吕德玉雕的成长过程中,吕德先生以他个人独特的艺术天分、敏锐的观察力和精湛的玉雕技艺,创作出富含传统中国语言与人文思想充沛的玉雕作品,让吕德玉雕工作室在很短的时间内,晋身中国玉雕艺术舞台。
吕德先生的作品自然逼真,适度夸张,具有强烈的玉雕艺术感染力,加以小件精品细致入微的雕刻技艺,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吕德先生秉承“君子比德如玉”的理念,孜孜不倦地坚持中国玉雕艺术的钻研与推广。今天,吕德玉雕作品越来越受广大玉艺爱好者、收藏者的青睐和喜爱。
吕德先生及其玉雕工作室将永远追求如玉的灵魂、如玉的人生和如玉的极致,吕德玉雕工作室提倡的企业文化与精神为更多的人所认同。
二、代表作品
1、《梅杜萨之筏》
《梅杜萨之筏》是法国画家泰奥多尔·籍里柯于1819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画面描绘了在大海上,漂浮着一只岌岌可危的木筏,海风鼓起床单做的桅帆,巨浪掀起的木筏在不停地颠簸。
筏上的难民有的已奄奄一息,有的还在眺望远方。被簇举在高处的人挥舞着手中的红、白色布巾,不断地向远方呼救。
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该画是浪漫主义画作代表之一。
2、《自由***民》
《自由引导人民》(法语: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是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一幅油画。
该画作在1831年的巴黎沙龙会展(Salon de Paris)上第一次正式对外进行展览,于1874年被卢浮宫博物馆收藏。
画面展示的夺取七月革命胜利关键时刻的巷战场面,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巧妙地将写意和写实结合起来,运用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明暗对比,充满着动势的构图,奔放的笔触,紧凑的结构。
表现了革命者高涨的热情,歌颂了以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为参加主体的七月革命,该作品成为代表法兰西民族精神的标志。
3、《希奥岛的屠杀》
《希奥岛的屠杀》是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于1824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作品。
这幅画表明画家对希腊人民的声援与同情。在这幅画上,画家把全部精力放在色彩的力度上,他用豪放的大笔触,通过明暗对比与人物的姿态,把复杂动荡的场面及挣扎惊恐的场景。
处理成前景与远景两个层次,来表现这幕悲剧。显示出德拉克罗瓦对于生活中最敏感的人道与正义问题,是十分关注的。
——浪漫主义画派
丁托列托(约1518~1594),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重要画家。与提香(Titian)、委罗内塞(Veronese)并称为威尼斯画派的"三杰"。人们叫他丁托列托(Tintoretto),但这却不是他的名字--他的父亲是一名染匠(义大利语:tinrore),因此作为长子,他就有了这个意为"小染匠"的称呼。他出生于1518年,本名雅科波·康明(Jacopo Comin,或称 Jacopo Robusti)代表作还有《圣保罗的皈依》、《圣母参拜神庙》、《基督受刑》、《最后晚餐》等。
名画赏析
《入浴的苏珊娜》是一幅极为优美的画作。题材源于一个传说故事:从前有个叫苏珊娜的女子,天生丽质,貌如天仙。后来嫁给一位巴比伦富商为妻,夫妇恩爱,生活富裕,苏珊娜很忠贞于自个的丈夫。
一次,她在自家花园的浴池里沐浴,不料被两个年老的好色之徒看见,他们觊觎其美色,企图上前奸污她,遭到了她的拼死抵抗、严正拒绝。后来两个好色之徒害怕苏珊娜向她的丈夫揭露他们的罪行,便恶人先告状,诬陷苏珊娜不贞。官司一直闹到埃及法老那里,苏珊娜被判为死刑。
最后,多亏先知出面相救,才为苏珊娜洗清冤屈,伸张了正义,两个恶棍最终被判以烙刑。苏珊娜从此成了 民间故事中贞女的化身。
丁托列托把这个优美的故事描绘得十分生动、形象。画面上,在树木葱郁,长满了玫瑰花藤的后花园浴池旁,苏珊娜正神情安然地照看镜子。她的一条腿还伸在浴池里,另一条腿蜷曲著。裸体的身躯看上去十分娇艳美丽, 的皮肤细腻、光滑、富有弹性,手上戴着玛瑙镯子,一头卷曲的金**头发熠熠生辉。整个形象如出水芙蓉一般,光彩照人。
在她的前面,摆放著珠翠、香水瓶、胸衣、发簪和化妆品之类的东西,前面的镜子里反映出了她的发簪和浴巾的一角。
可是,两个坏老头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份美丽的和谐。在画面的左下方树丛中探出一个鬼鬼祟祟的秃顶脑袋,他正在偷窥美丽的苏珊娜。顺着成排的玫瑰花藤,远处另一个不知羞耻的鬼老头也正探出身来,睁大眼睛偷看着美人。这些平时大概装的一本正经的好色之徒,在这里丑态毕露和肮脏的灵魂暴露无遗。
整幅画非常好地把握了抒情和 的结合以及优美环境和各种美丽物件的衬托,让人觉得抒情浪漫又痛恨偷窥者的 下流。画面上因为描绘的是一个私密的空间,丁托列托把光线集中在苏珊娜的胸部,衬托出了她皮肤的 、光洁,使她的形象熠熠生辉,非常好地烘托了人物形象。左下角老头的光头和远处的亮光非常好地协调了整个画面的光亮度。
从色彩看,**的胴体与洁白的浴巾以及近处老头的鲜红衣服形成了鲜明对比,也与远处的**遥相呼应。青草、红花、绿叶也都搭配得极为和谐自然。
丁托列托始终坚持以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进行创作,作品富含 ,充满了叛逆和反抗的精神,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
在绘画技巧上,他曾说过:"要把提香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形体结合起来。"事实上,他做得确实非常为成功。粗犷的用笔,大胆的色彩,富有 的人物形象以及对光线精妙的处理构成了他独具个性的绘画风格。他的绘画对后世的影响极其重大,鲁本斯、委拉斯开支、德拉克洛瓦等非常多画家都深受他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