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生平事迹表
历史记年、公元唐代纪年重要历程事迹纪略
697神功元年祖籍陇西郡李白系陇西汉将军李广之后,其先世因事迁西域。其父李客,神功初年,逃归蜀中。
701长安元年出生在蜀中据唐李阳冰、魏颢、范传正、刘全白、宋欧阳修、明杨慎、清王琦等著作,《新唐书》及近代学者考证,太白生于蜀中。
约在706神龙二年大悟磨针溪李白少时好嬉戏,见武母磨杵作针,听“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大悟,乃发愤读书。时年约六、七岁。
约在706/716开元四年匡山读书处在匡山读书十年,其间,从空灵法师学剑术、从赵蕤学纵横术,以诗文见长史苏受到赞扬:“此子天才英丽”,“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此肩也。”
717/719开元七年蜀中览名胜登剑门山(作《剑门赋》),青城山、峨眉山(《游峨眉山》),锦城散花楼(《春感》)、窦团山(《窦团题句》)。即“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
720开元八年当县作小吏太白少时即有令名,应聘作县吏。先后赋《谢令妻》、《观山火续句》、《观潮续句》等诗,因县令庸俗,不合而去。
725开元十三年辞亲远游二十五岁时,别匡山,辞亲远游。乘船经三峡出蜀。727开元十五年十载寓安陆寓安陆,与故宰相许圉师孙女结婚。安州都督马公评曰:“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游江夏,历洛阳,“遍干诸侯”。
736开元廿四年携家向任城携家南下。子(伯禽)、女(平阳)同寓山东任城(济宁)。许夫人已逝世。
742天宝元年受诏赴长安初至长安,贺之章见《蜀道难》等诗,惊呼太白为“滴仙人”,并说:“此诗可以以泣鬼神矣!”后受诏入长安,供奉翰林在宫中作《清平调》三章,作《答蕃书》。救郭子仪刑责。使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观。遭奸佞谗毁,被“赐金放还”。
744天宝三年李白与杜甫太白(四十四岁)、杜甫(三十三岁),在洛阳相遇,同游同咏,亲如弟兄。杜甫诗云:“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750天宝九年漫游复漫游已与宗氏夫人结婚,南北飘流。北去幽燕,预感祸乱。意欲“沙漠收奇勋”,作出《雪谗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与魏颢同游。
756天宝十五年从竟蒙冤“安史之乱”起,为济世平乱,参加永王李幕府。“不惜捐微躯,所冀旄头灭”。肃宗李亨以弟为叛逆,灭,李白受株连。初囚浔阳狱,狱中读《留侯传》。
758至德三年长流夜郎道江南宣慰使崔涣、御史中丞宋若思营救、获释。但肃宗以太白“附逆”有罪当诛,郭子仪以官爵赎罪,乃流放夜郎。
759乾元二年半道遇赦还蒙冤流放,行至白帝城遇赦。作《早发白帝城》。晚年写出《秋浦歌》、《赠汪伦》、《宿五松下荀媪家》、《丁都护歌》。
761上元二年白发请长缨叛贼史朝义凶焰复炽,副元帅李光弼带兵平乱,太白前往入幕报国,患病,半途而返。依靠当涂县令族叔李阳冰。
762宝应元年沉疴逝当涂太白逝世,一说患病,赋《临终歌》而卒。又一说泛舟彩石矶,因醉入水捉月而亡。代宗即位,拜白为拾遗,而白已逝世。
817元和十二年长眠青山麓初葬于安微当涂龙山,元和十二年正月,范传正为实现太白“悦谢家青山”遗愿,迁葬于青山。
李白“少为当县小吏”事迹,记载于宋代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匡山大明寺碑记,可供考证。
为了明白始末,关于李白作小吏期间的诗篇,以及野史传说,在此加以略述。本来,大如一国历史,小如一人经历,都只能撮要勾奇。同时,对于那模糊情节,也只能“略貌取神”。其所以一记,一则此一事迹类似桃源旧事,尚未外传;二则这非山巅水涯,可以寻访而得,三则藉此小吏事迹的一斑,还可窥见李白故里时期的全部活动。初露头角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又“三拟文选”,年纪轻轻,能诗能赋。长史苏见了李白的诗赋,向幕僚们热烈赞扬道:“李白这位少年,才华横溢。如果再努力学习,将来可以跟汉赋大家杨雄和司马相如并驾齐驱呢。”这一称赞,影响很大,李白在故里崭然露了头角。
742天宝元年受诏赴长安初至长安,贺之章见《蜀道难》等诗,惊呼太白为“滴仙人”,并说:“此诗可以以泣鬼神矣!”后受诏入长安,供奉翰林在宫中作《清平调》三章,作《答蕃书》。救郭子仪刑责。使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观。遭奸佞谗毁,被“赐金放还”。
744天宝三年李白与杜甫太白(四十四岁)、杜甫(三十三岁),在洛阳相遇,同游同咏,亲如弟兄。杜甫诗云:“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故事的原型应该是汉武帝时期的钩弋夫人,本姓赵,汉武帝刘彻巡狩路过河间国武垣城,观天象占卜吉凶的”望气者“对刘彻说此地有奇女子(“望气者言此有奇女”),刘彻下令寻找果然找到了一名漂亮的花季少女,传说这少女自出生就双手握拳,不能展开,可刘彻伸手轻轻一掰,少女的手就展开了,里面握着一个小玉钩,刘彻于是将这名少女带回皇宫,这就是钩弋夫人。(故事的开头确实充满戏剧色彩,着实浪漫,可此时刘彻已经六十多了,钩弋夫人还是妙龄少女)。
钩弋夫人被带回皇宫后很快被封为婕妤(嫔妃称号,此时由于刘彻没有皇后,所以实际上婕妤已是嫔妃之首),于是钩弋夫人也被称为赵婕妤。公元前94年,赵婕妤生下皇子,取名刘弗陵。这时美好的爱情故事还在继续。
不过也正如那句台词”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局“。汉朝建立以来,从惠帝到刘彻都遭受了后宫专权的压迫,吕后、薄太后、窦太后再到田氏家族,刘彻深刻知道后宫干政的祸患。公元前88——87年之间的某一天,刘彻以赵婕妤的一个小错而将她处死,刘彻当时可能心有不舍可绝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绝对相当直接。因为刘彻是一个帝王,而且是一个杀伐果断的帝王,为了江山的长治久安,连自己的太子皇后都可以轻易牺牲掉,何况一个嫔妃?因为他知道”主少母壮,取乱之道“,当时刘弗陵年仅8岁,而刘彻已年近70,”人生七十古来稀“,没有多久好活了,刘彻当然不允许正当壮年的钩弋夫人来干扰将来的朝政,防范于未然只好除掉她。
不能怪刘彻狠心,一入侯门深似海,至少钩弋夫人也得到了刘彻的宠爱,儿子也顺利当上了皇帝。帝王的爱已不是深沉,而是不可捉摸。
《汉武大帝》里有对这段故事的描写,陈宝国演的很棒,可以去找下看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