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来历,第1张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58年)。据《辞源》、《辞海》“寒食节”释义:春秋时,介子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

晋文公为悼念他,介休即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将绵山改为介山,并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

关于寒食节起源于介之推在介休绵山被焚的记载,

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十一·离事》,后陆续载于《后汉书·郡国志·太原郡》、《后汉书·周举传》、曹操《明罚令》、《晋书·石勒传》、郦道元《水经注·汾水》、北魏《齐民要术·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等典籍。

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

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周礼·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锋,在街上走,下令禁火。

这司煊氏,也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

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日期长达一个月。这毕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缩短日期,从七天、三天逐渐改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节中了。

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第9集 第二单元 血祭坛(发现祭坛)

剧情简介:山洞中写有严厉的诅咒,并有数具石像描述了各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死状,其中一具石像的死法与展俊一模一样。负责破案的杨大人认出这是侉屹族的血祭坛,并怀疑展俊的死是因为擅闯禁地而遭诅咒。不料几天后杨大人暴死,心被挖走。

第15集 第三单元 隐逸村之迷(第一次出现干尸

剧情简介:楚楚告诉包拯,村里的六家人每家都保存有一具干尸,而且每具干尸都缺了身体的一部分。包拯注意到死去的两人被去的部位都与自家干尸缺少的部分相同,更奇怪的是,朱六惊恐地大叫“干尸复仇”,在众人的追问下,李四讲出了干尸的来历

扩展资料:

发现干尸后续——

后来,村人发现洞中有一可疑之人,包拯建议用火攻将其逼出,没想到他竟是失踪多日、已经疯癫的凌父。大家将其救回诊治,发现他中了剧毒暗器“暴雨梨花针”。正当他的情况日益好转、快要清醒的时候,却在展昭的严密守护下被人砍去头颅而死。

另一方面,朱六也被害了,身体同样被砍去了一部分。包拯上山寻访,在上山发现一座孤坟和一间废弃的小屋,屋内陈设用具显然是一女子的卧室。朱六的独生子正德一直在暗中跟踪包拯,深夜又潜入卓云的房间企图杀他,不料反被卓云所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855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