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鞋,高阳,中国友谊,1984年10月一版,11月初刷
李后主评传,高兰、孟祥鲁,齐鲁书社,1985年9月
词魂——南唐李后主,赵梦昭、李问理,湖北人民,1994年1月
李煜传,田居俭,当代中国,1995年12月
风流李后主,杨书案历史小说长廊,杨书案,四川文化,1996年3月
罗衾哀怨——李后主,李玉、熊秋良,四川人民,1996年9月
南唐后主李煜传,杨军,吉林文史,1997年7月
情种天子——李后主,江山美人系列,司马长风,远方,1999年2月
李后主演义,帝王演义丛书,任崇岳,湖南,1999年12月
绝代君王——李后主,罗宗阳,二十一世纪,2001年4月,3000册
千古词魂——李后主,赵梦昭、李问理,湖北人民,2001年10月
李后主,顶尖人物书系,徐枫,中州古籍,2004年5月初刷,5000册
一江春水向东流,(汉英对照),中国古代爱情故事,徐飞 著,保尔·怀特 译,新世界,2004年8月
李煜·陈叔宝,中国皇帝皇后百传,远方,2005年9月,28元,302页
李后主帝业兴衰话南唐,任崇岳,河南人民,2007年3月,32元
才华横溢的薄命君王——李煜传,田居俭,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二、作品集
南唐二主词校订,王仲闻,人民文学,1957年6月
李璟·李煜词,詹安泰,人民文学,1958年3月一版,1998年3月新一版
李璟·李煜词赏析集,中国古典文学赏析丛书,蔡厚示 主编,巴蜀书社,1988年9月,3690册
李璟·李煜词赏析集,名著名家赏析丛书,蔡厚示 主编,巴蜀书社,1996年8月二版
南唐二主词析释,傅正谷、王沛霖,天津古籍,1988年12月,2600册
南唐二主词(64K),词林集珍,上海古籍,1989年2月
李煜词评释,纪国盛、施平,金陵书社,1992年9月
南唐李后主词诗全集,柯宝成、操戈、胡成佳,山西高校联合,1995年12月,5000册
南唐二主词诗文集译注,中国古代名著今译丛书,刘孝严,吉林文史,1997年1月
南唐二主词全集,蒲仁、梅龙,中国文联,1997年8月
李煜词选注,诗仙词圣精品文库,文东,吉林文史,2000年1月
李煜诗词合编,新世纪·焦点文丛,九天老(万顺昌),中国文联,2001年11月
李璟·李煜全集,辑校汇笺集传,吴颖、吴二持、李来涛,汕头大学,2002年10月,2000册
南唐二主词(线装,巾箱本,64K),书韵楼丛刊·第三函,上海古籍,2002年12月
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杨敏如 主编,中国书店,2003年1月
李煜集,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名家选集卷,王晓枫,山西古籍,2004年1月
为谁和泪倚阑干——李璟·李煜(40K) ,人间词画,白巍,中华书局,2004年5月
李煜词选(图文典藏本),许渊冲,河北人民,2006年1月
三、合集
李煜·李清照词祥解,靳及苍,四川人民,1985年8月
南唐二主词·鱼玄机诗(64K),袖珍古典诗词丛书之二,天津古籍,1992年3月
温庭筠·韦庄·冯延已·李煜诗词精选180首,唐宋诗词30家,朱鉴珉,山西古籍,1995年10月一版,11月初刷
千家诗·南唐二主词,中国古代诗文经典选本,刘丽长,华夏,1998年1月
温庭筠·李煜,月亮文库·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文白、张西平,大连,1998年3月
南唐二主及冯延巳词传,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黄拔荆、蔡厚示 主编,吉林人民,2005年7月二版初刷,1000册
中国古代十大词人作品选(上),洪柏昭,花城,2000年4月
李煜·李清照词祥解,注释学系列丛书,靳及苍,山西古籍,2002年1月
南唐二主·冯延已词选,绝妙好词丛书,王兆鹏,上海古籍,2002年6月
南唐二主及冯延巳词传,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黄拔荆、蔡厚示 主编,吉林人民,2005年7月二版,1000册
李煜·李清照,杨义、邵宁宁,岳麓书社,2005年8月
四、研究
李煜词讨论集,文学遗产编辑部,作家,1957年1月
南唐先主李升年谱,诸葛计,江苏古籍,1987年4月,2000册
南唐二主词研究,詹幼馨,武汉,1992年6月,2000册
李后主的诗词艺术,中国帝王的艺术世界丛书之五,鲍菉芜、周广全,人民中国,1993年6月
南唐李后主词研究,新加坡:谢世涯,学林,1994年4月
浪漫人生——李后主的人生哲学,中国人生丛书,李中华,华夏,1997年9月一版,10月初刷
李璟·李煜,插图中国文学小丛书40,杨海明,春风文艺,1999年1月
李煜·秦观词研究,王晓枫,山西人民,2001年
宿命错位——隋炀帝·李后主与宋徽宗放谈,文化中国·永恒的话题,王定璋,济南,2002年10月
五、其他
南唐李后主墨迹(12K,影印,样书),天津古籍,1989年6月
李煜诗词,历代名家诗词钢笔字帖2,柳长忠,上海人民美术,2004年7月
六、南唐
十国春秋(第一卷),清:吴任臣,中华书局,1983年12月
南唐演义,朱仲玉,江苏古籍,1985年5月
南唐书, 宋:马令
南唐书,宋:陆游
江南别录·江南志,丛书集成初编3850,中华书局,1991年新一版
南唐史,东北师大文库,任爽,东北师大,1995年9月,1000册
南唐历史与文化,南京文物丛书,邹劲风,四川大学,2000年2月,2000 册
南唐史略,杜文玉,陕西人民教育,2001年3月
南唐国史,邹劲风,南京大学,2003年3月
《济南的春天》《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然后他还写了一堆关于济南四季的文章
老舍的“第二故乡”是古城济南,他把一个山水秀丽的济南,活脱脱地写进他的散文里了。
老舍一生67年,他先后在北京度过了42年,剩下的25年是:英国5年、新加坡1年,山东7年--济南4年半、青岛2年半,汉口半年、重庆7年半,美国4年。
然而,在老舍一生的散文里,他几乎完全没有写纽约,也几乎没有写过伦敦(写了一点留英回忆)、新加坡,写汉口、重庆、成都的极少,写青岛的有两、三篇,就是北京--也写的并不多;唯独济南,他不但写了,而且一写就是一个长长的系列,而且,都写得那么典雅,那么精精致,那么动人,那么富有诗意!
这实在是文学史上一个奇特而又奇妙的现象。甭说与老舍自己比,就是与任何一位客居济南,甚或山东籍、济南籍的现代作家相比,也是并世并无第二人的。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恐怕只能说:济南与老舍天生有缘,老舍对济南情有独钟。
这是一段一位现代著名作家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奇情奇缘。
一
老舍写济南,首先推出的一组散文,共七篇,总题叫:《一些印象》。
在《一些印象》里,老舍用了一种近乎诗的语言,把一个遥远的如梦如幻的中古老城,整个地由远而近地推到读者面前:
“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这个济南“印象”,不仅酷似一幅写意的宋人水墨山水,而且也颇像一幅印象派的现代油画。
老舍不仅写了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夏天,还在《春风》中写了济南的春天,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光影驳离,色彩斑斓。
为了凸现济南独有的魅力,扩展读者想象的空间,老舍不仅信手拈来瑞士、西湖与济南作对比,还不断请出伦敦、芙劳那思(意大利)、南京、北平、青岛等城市与济南相映衬、相参照,使画面的意境更加幽远。
诗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写济南,不能不写济南的山和水。
老舍似乎天生对山有一种由衷的亲近,对水有一种深切的景仰。他的散文中对济南山水的描写,如其说是写,不如说是在“读”,是相看两不厌的“对话”,就难怪是那么鲜活,那么灵动,那么传神,那么富有人情味了。
请看看老舍是如何写济南的山的吧:
“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的躺着,躺到永远。”(《春风》)
--这是秋天济南的山。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一些印象(续六)》)
--这是冬天济南的山。
“绿树的尖上浮着一两个山峰,因为绿树太密了,所以看不见树后的房子与山腰,使你猜不到绿荫后面还有什么;深密伟大,你不由的深吸一口气。”“拐过礼堂,你看见南面的群山,绿的。山前的田,绿的。一个绿海,山是那些高的绿浪。”(《非正式的公园》)
--这是夏天济南的山
再请看老舍是如何写济南的水的:
“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吧?”“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一些印象(续四)》)
--这是济南的秋水。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了来了。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一些印象(续五)》)
--这是济南的冬日之水。
试问,从古至今有哪一位文人雅士,能象老舍这样对济南的山水如此相熟、相亲、相知,而又写得这么富有诗意、这么触手可及的呢?
如果济南的山水有知,仅凭这些不朽的文字,它们就完全可以认定是遇到一位千古知己了!
然而,我们的老舍并未就此止笔。
千佛山、趵突泉和大明湖,是济南的三大名胜。老舍对当时的这三大名胜似乎颇有微词,称它们: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但,他还是忍不住有专门的文字描写了它们。
除了在多篇文中都为千佛山写上几笔外,老舍还有专篇写趵突泉,专篇写大明湖的。
在《趵突泉的欣赏》里,他写下了那段脍炙人口、可传千古的文字:
“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是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写了济南的山水之胜,老舍并没忘济南的物产之美。
那鲜、白、伟丽、晶亮、细润、甜津津的济南大葱,那大明湖的水产“三美”--蒲菜、茭白、白花藕,甚至还有那亭亭玉立,既可观赏又可佐酒吃的白莲花(见《吃莲花的》)等等,无不见诸于文字。
这样,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那大城楼、石城墙,那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以及历山、鹊山、华山、历下亭、铁公祠、北极阁、开元寺古石塔,夏目的荷花,春天的杨柳,蒲菜、茭白、白花藕,甚至大明湖游船上漂亮的对联等等--济南的山山水水、风风物物,就尽入老舍笔下了。
个‘湖’,而是被人工作成了许多‘水沟’”,“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
在《广智院》中,老舍写了济南没有开启民智的社会教育,民众缺乏起码的科学常识,在这一点上,我们没有理由轻慢“洋鬼子”办的广智院。
在《药集》中,老舍写了那成捆成捆的用作治病的中药材--橘皮上一层黑泥,柴胡上沾着马粪,人们毫无卫生观念。
在《耍猴》中,老舍写了没有文化的市民不知体育为何物,视现代体育为“耍猴”。
在《估衣》中,老舍写了无知的乡民在商埠争相购买东洋破烂--日本估衣,并不知抵制仇货是怎么回事儿。
在《国庆与重阳的追记》中,老舍写了民众缺乏起码的启蒙和爱国教育,国难当头照样热热闹闹地登千佛山,并没有多少人把“九、一八”、“五、三”这些国耻日记在心上。
在《三个月来的济南》和《吊济南》中,老舍痛陈济南的亡城之危,写了面对外侮民众的麻木、散漫和缺乏组织,写了士兵的英勇抵抗,写了官员的敷衍和军阀的昏聩。
在这些文章中,老舍很留意济南的市政建设,关心社会下层民众的疾苦,更关注他们精神上的贫瘠和缺乏启蒙。
由此不难看出,在这一系列散文中,老舍是用了两套笔墨、两种色调,“一半恨一半笑的”来写济南的。他用充满诗意的,十分欣赏、赞美的亲切语调来写济南独一无二的山水之胜,而惋惜由于当局的马虎、敷衍、无规划以及民众的贫困、因循、愚昧使这天然之美大为减色;他用幽默、冷峻的笔调来写社会的灰暗、落后和民众的愚昧、麻木,而予以善意的针砭和调侃。
这些或幽默或庄重、或愤世或嫉俗的文字,无一不透露着一种含泪的微笑,一种急欲疗救而导致的焦灼,和因爱之深而产生的恨之切。
三
老舍作为济南一位并世无二的知音与知己,不仅表现在他为济南写了一系列无人可以企及的优秀散文,勾画出一个30年代相当完整的济南,那些描写济南山水的不朽文字脍炙人口,可传千古;更体现为他对济南,有一种深刻的文化上的感知与认同。
由老舍来济南之前的经历看,古都北京旗人文化圈里的生活养成了他早年的文化性格,出国前他对中原文化了解的并不多。1930年初老舍乘海轮由新加坡回国,不久即应邀来到济南。济南以它质朴的情怀接纳了这位在海外漂泊了六年的游子,氤氲着浓郁中原文化气息的古城开阔了老舍的文化视野。
在这块厚土上很容易找到自己新生命的契合点的老舍,很快就融入到济南的文化环境中。在这里,他愉快地生活了四年,勤奋地创作了四年,深阔地吸纳、思索了四年。济南四载,成为他整个人生历程中一段最为自由、温馨、安定而难忘的美好时光。
这一切不能不深深地影响到老舍对济南的感情和认识。应该说,对城市和城市的生活方式,老舍自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判代城市治理观。
不仅如此。
离开济南之后,对一个新生的、更清醒更合理的济南的憧憬,对济南无比的怀念,更在老舍的心中凝聚、幻化成一个美好的“济南梦”--
“我将看到那城河更多一些绿柳,柳荫下有白石的小凳,任人休息。我将看见破旧的城墙变为宽坦的马路,把乡郊与城市打成一家;在城里可望见南山的果林,在乡间可以知道城内的消息。我将看到大明湖还田为湖,有十顷白莲。我将看见趵突泉改为浴场,游泳着健壮的青年男女。我将看见马鞍山前后有千百烟囱,用着博山的煤,把胶东的烟叶制成金丝,鲁北的棉花织成细布,泰山的樱桃,莱阳的梨,肥城的密桃,制成精美的罐头;烟台的葡萄与苹果酿成美酒,供全国的同胞享用。还有那已具雏型的制钟制钢,玻璃磁器,棉绸花边等等工业,都能合理的改进发展,富国裕民。我希望济南成为全省真正的脑府,用多少条公路,几条河流,和火车电话,把它的智慧热城的清醒的串送到东海之滨与泰山之麓。”(《吊济南》)
老舍在《三个月来的济南》中,坚定地说:“从一上车,我便默默的决定好:我必须回济南,必能回济南!济南将比我所认识的更美更尊严,当我回来的时候”。
然而,遗憾的是,此一去,老舍终于没有能再回到济南。
但,他毕竟把一个山水秀丽的济南,活脱脱地写进他的散文里,留给后人了。使后来我们每一个想了解济南,喜欢济南的人,都不能不读读这些优美的文字。
回答者:温哥华山鹰逢羽 - 千总 五级 3-21 16:15
是呀,有《济南的春天》《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然后他还写了一堆关于济南四季的文章
地推到读者面前:
“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
着,躺到永远。”(《春风》)
--这是秋天济南的山。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一些印象(续六)》)
--这是冬天济南的山。
“绿树的尖上浮着一两个山峰,因为绿树太密了,所以看不见树后的房子与山腰,使你猜不到绿荫后面还有什么;深密伟大,你不由的深吸一口气。”“拐过礼堂,你看见南面的群山,绿的。山前的田,绿的。一个绿海,山是那些高的绿浪。”(《非正式的公园》)
--这是夏天济南的山
再请看老舍是如何写济南的水的:
“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吧?”“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一些印象(续四)》)
--这是济南的秋水。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了来了。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忘济南的物产之美。
那鲜、白、伟丽、晶亮、细润、甜津津的济南大葱,那大明湖的水产“三美”--蒲菜、茭白、白花藕,甚至还有那亭亭玉立,既可观赏又可佐酒吃的白莲花(见《吃莲花的》)等等,无不见诸于文字。
这样,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那大城楼、石城墙,那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以及历山、鹊山、华山、历下亭、铁公祠、北极阁、开元寺古石塔,夏目的荷花,春天的杨柳,蒲菜、茭白、白花藕,甚至大明湖游船上漂亮的对联等等--济南的山山水水、风风物物,就尽入老舍笔下了。
二
然而,如果老舍散文中的济南仅仅限于这些山水之胜,那他就不是具有深刻文化批判意识的老舍,而仅是一个浪漫派的田园诗人或散文家了。
无论是出于对济南真挚的热爱,还是对当时灰色现状的强烈不满,对中华民族这个古老民族精神和文化心态的深刻思考,老舍都不会不关注这自然美景之下的“人”,都不会不正视那些自然之美中被“人工”造就的不美之处。
或许是与旅居欧洲的经历有关吧,老舍一到济南,即痛感到济南道路的狭窄、失修和交通工具的落后。
他在《到了济南(之一)》、《到了济南(之二)》和稍后的《路与车》中,即以幽默的文字描写了济南的瘦马破车,慷慨不平的旧石路,狭窄得车上的人稍微一歪头便有撞到墙上之危险的小巷,在幽默、夸张中,饱含针砭。
瘠和缺乏启蒙。
由此不难看出,在这一系列散文中,老舍是用了两套笔墨、两种色调,“一半恨一半笑的”来写济南的。他用充满诗意的,十分欣赏、赞美的亲切语调来写济南独一无二的山水之胜,而惋惜由于当局的马虎、敷衍、无规划以及民众的贫困、因循、愚昧使这天然之美大为减色;他用幽默、冷峻的笔调来写社会的灰暗、落后和民众的愚昧、麻木,而予以善意的针砭和调侃。
这些或幽默或庄重、或愤世或嫉俗的文字,无一不透露着一种含泪的微笑,一种急欲疗救而导致的焦灼,和因爱之深而产生的恨之切。
三
老舍作为济南一位并世无二的知音与知己,不仅表现在他为济南写了一系列无人可以企及的优秀散文,勾画出一个30年代相当完整的济南,那些描写济南山水的不朽文字脍炙人口,可传千古;更体现为他对济南,有一种深刻的文化上的感知与认同。
由老舍来济南之前的经历看,古都北京旗人文化圈里的生活养成了他早年的文化性格,出国前他对中原文化了解的并不多。1930年初老舍乘海轮由新加坡回国,不久即应邀来到济南。济南以它质朴的情怀接纳了这位在海外漂泊了六年的游子,氤氲着浓郁中原文化气息的古城开阔了老舍的文化视野。
老舍在《三个月来的济南》中,坚定地说:“从一上车,我便默默的决定好:我必须回济南,必能回济南!济南将比我所认识的更美更尊严,当我回来的时候”。
然而,遗憾的是,此一去,老舍终于没有能再回到济南。
老舍的“第二故乡”是古城济南,他把一个山水秀丽的济南,活脱脱地写进他的散文里了。
老舍一生67年,他先后在北京度过了42年,剩下的25年是:英国5年、新加坡1年,山东7年--济南4年半、青岛2年半,汉口半年、重庆7年半,美国4年。
然而,在老舍一生的散文里,他几乎完全没有写纽约,也几乎没有写过伦敦(写了一点留英回忆)、新加坡,写汉口、重庆、成都的极少,写青岛的有两、三篇,就是北京--也写的并不多;唯独济南,他不但写了,而且一写就是一个长长的系列,而且,都写得那么典雅,那么精精致,那么动人,那么富有诗意!
这实在是文学史上一个奇特而又奇妙的现象。甭说与老舍自己比,就是与任何一位客居济南,甚或山东籍、济南籍的现代作家相比,也是并世并无第二人的。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恐怕只能说:济南与老舍天生有缘,老舍对济南情有独钟。
这是一段一位现代著名作家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奇情奇缘。
一
老舍写济南,首先推出的一组散文,共七篇,总题叫:《一些印象》。
在《一些印象》里,老舍用了一种近乎诗的语言,把一个遥远的如梦如幻的中古老城,整个地由远而近地推到读者面前:
“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这个济南“印象”,不仅酷似一幅写意的宋人水墨山水,而且也颇像一幅印象派的现代油画。
老舍不仅写了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夏天,还在《春风》中写了济南的春天,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光影驳离,色彩斑斓。
为了凸现济南独有的魅力,扩展读者想象的空间,老舍不仅信手拈来瑞士、西湖与济南作对比,还不断请出伦敦、芙劳那思(意大利)、南京、北平、青岛等城市与济南相映衬、相参照,使画面的意境更加幽远。
诗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写济南,不能不写济南的山和水。
老舍似乎天生对山有一种由衷的亲近,对水有一种深切的景仰。他的散文中对济南山水的描写,如其说是写,不如说是在“读”,是相看两不厌的“对话”,就难怪是那么鲜活,那么灵动,那么传神,那么富有人情味了。
请看看老舍是如何写济南的山的吧:
“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的躺着,躺到永远。”(《春风》)
--这是秋天济南的山。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一些印象(续六)》)
--这是冬天济南的山。
“绿树的尖上浮着一两个山峰,因为绿树太密了,所以看不见树后的房子与山腰,使你猜不到绿荫后面还有什么;深密伟大,你不由的深吸一口气。”“拐过礼堂,你看见南面的群山,绿的。山前的田,绿的。一个绿海,山是那些高的绿浪。”(《非正式的公园》)
--这是夏天济南的山
再请看老舍是如何写济南的水的:
“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吧?”“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一些印象(续四)》)
--这是济南的秋水。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了来了。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一些印象(续五)》)
--这是济南的冬日之水。
试问,从古至今有哪一位文人雅士,能象老舍这样对济南的山水如此相熟、相亲、相知,而又写得这么富有诗意、这么触手可及的呢?
如果济南的山水有知,仅凭这些不朽的文字,它们就完全可以认定是遇到一位千古知己了!
然而,我们的老舍并未就此止笔。
千佛山、趵突泉和大明湖,是济南的三大名胜。老舍对当时的这三大名胜似乎颇有微词,称它们: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但,他还是忍不住有专门的文字描写了它们。
除了在多篇文中都为千佛山写上几笔外,老舍还有专篇写趵突泉,专篇写大明湖的。
在《趵突泉的欣赏》里,他写下了那段脍炙人口、可传千古的文字:
“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是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写了济南的山水之胜,老舍并没忘济南的物产之美。
那鲜、白、伟丽、晶亮、细润、甜津津的济南大葱,那大明湖的水产“三美”--蒲菜、茭白、白花藕,甚至还有那亭亭玉立,既可观赏又可佐酒吃的白莲花(见《吃莲花的》)等等,无不见诸于文字。
这样,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那大城楼、石城墙,那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以及历山、鹊山、华山、历下亭、铁公祠、北极阁、开元寺古石塔,夏目的荷花,春天的杨柳,蒲菜、茭白、白花藕,甚至大明湖游船上漂亮的对联等等--济南的山山水水、风风物物,就尽入老舍笔下了。
二
然而,如果老舍散文中的济南仅仅限于这些山水之胜,那他就不是具有深刻文化批判意识的老舍,而仅是一个浪漫派的田园诗人或散文家了。
无论是出于对济南真挚的热爱,还是对当时灰色现状的强烈不满,对中华民族这个古老民族精神和文化心态的深刻思考,老舍都不会不关注这自然美景之下的“人”,都不会不正视那些自然之美中被“人工”造就的不美之处。
或许是与旅居欧洲的经历有关吧,老舍一到济南,即痛感到济南道路的狭窄、失修和交通工具的落后。
他在《到了济南(之一)》、《到了济南(之二)》和稍后的《路与车》中,即以幽默的文字描写了济南的瘦马破车,慷慨不平的旧石路,狭窄得车上的人稍微一歪头便有撞到墙上之危险的小巷,在幽默、夸张中,饱含针砭。
在《趵突泉的欣赏》中,老舍描写了名泉周围的壅塞破烂,嘈杂纷扰,浊气熏天,痛心地说:“这又是个中国人的征服自然的办法,那就是说,凡是自然的恩赐交到中国人手里就会把它弄得丑陋不堪。”
在《大明湖之春》和《更大一些的想象》里,老舍写到当时的大明湖已经不湖:“本来这湖是个‘湖’,而是被人工作成了许多‘水沟’”,“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
在《广智院》中,老舍写了济南没有开启民智的社会教育,民众缺乏起码的科学常识,在这一点上,我们没有理由轻慢“洋鬼子”办的广智院。
在《药集》中,老舍写了那成捆成捆的用作治病的中药材--橘皮上一层黑泥,柴胡上沾着马粪,人们毫无卫生观念。
在《耍猴》中,老舍写了没有文化的市民不知体育为何物,视现代体育为“耍猴”。
在《估衣》中,老舍写了无知的乡民在商埠争相购买东洋破烂--日本估衣,并不知抵制仇货是怎么回事儿。
在《国庆与重阳的追记》中,老舍写了民众缺乏起码的启蒙和爱国教育,国难当头照样热热闹闹地登千佛山,并没有多少人把“九、一八”、“五、三”这些国耻日记在心上。
在《三个月来的济南》和《吊济南》中,老舍痛陈济南的亡城之危,写了面对外侮民众的麻木、散漫和缺乏组织,写了士兵的英勇抵抗,写了官员的敷衍和军阀的昏聩。
在这些文章中,老舍很留意济南的市政建设,关心社会下层民众的疾苦,更关注他们精神上的贫瘠和缺乏启蒙。
由此不难看出,在这一系列散文中,老舍是用了两套笔墨、两种色调,“一半恨一半笑的”来写济南的。他用充满诗意的,十分欣赏、赞美的亲切语调来写济南独一无二的山水之胜,而惋惜由于当局的马虎、敷衍、无规划以及民众的贫困、因循、愚昧使这天然之美大为减色;他用幽默、冷峻的笔调来写社会的灰暗、落后和民众的愚昧、麻木,而予以善意的针砭和调侃。
这些或幽默或庄重、或愤世或嫉俗的文字,无一不透露着一种含泪的微笑,一种急欲疗救而导致的焦灼,和因爱之深而产生的恨之切。
三
老舍作为济南一位并世无二的知音与知己,不仅表现在他为济南写了一系列无人可以企及的优秀散文,勾画出一个30年代相当完整的济南,那些描写济南山水的不朽文字脍炙人口,可传千古;更体现为他对济南,有一种深刻的文化上的感知与认同。
由老舍来济南之前的经历看,古都北京旗人文化圈里的生活养成了他早年的文化性格,出国前他对中原文化了解的并不多。1930年初老舍乘海轮由新加坡回国,不久即应邀来到济南。济南以它质朴的情怀接纳了这位在海外漂泊了六年的游子,氤氲着浓郁中原文化气息的古城开阔了老舍的文化视野。
在这块厚土上很容易找到自己新生命的契合点的老舍,很快就融入到济南的文化环境中。在这里,他愉快地生活了四年,勤奋地创作了四年,深阔地吸纳、思索了四年。济南四载,成为他整个人生历程中一段最为自由、温馨、安定而难忘的美好时光。
这一切不能不深深地影响到老舍对济南的感情和认识。应该说,对城市和城市的生活方式,老舍自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判断和城市审美观。对一些城市,他是不喜欢甚或排拒的,而对济南,则是认同的。
在《吊济南》一文中,他这样写道:“它似乎真是稳立在中国的文化上,城墙并不足拦阻住城与乡的交往;以善作洋奴自夸的人物与神情,在这里是不易找到的。这使人心里觉得舒服一些。一个不以跳舞开香槟为理想的生活的人,到了这里自自然然会感到一些平淡而可爱的滋”。他充满深情地说:这里“每一个角落,似乎都存在着一些生命的痕迹;每一小小的变迁,都引起一些感触;就是一风一雨也仿佛含着无限的情意似的”。
这种文化和感情上的认同,使老舍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也当成了大半个济南人,他称济南是“我的第二故乡”。
即是“第二故乡”,他就常常忍不住要为济南“献计献策”--
在《大明湖之春》中,老舍出主意说:“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
在《趵突泉的欣赏》中,他进言道:“前年冬天一把大火把泉池南边的棚子都烧了。有机会改造了!造成一个公园,各处安着喷水管!东边作个游泳池!有许多人这样的盼望”;
在《更大一些想象》中,老舍设想:“城在山下湖在城中。这是不是一个美女似的城市?你再看,或者说再想,那城墙是不是个仙境?”“河岸上,柳荫下假如有些美于济南妇女(这自然是指当时济南劳动妇女笨拙的穿戴--笔者注)的浣纱女儿,穿着白衫或红袄,像些团大花似的,看看自己的倒影,一边洗一边唱?”;……
这是何等的拳拳之心和忧我济南之怀!
当然,现在看来,由于时代的局限,老舍的这些设想未必全部妥当,但在总体意识上,却不失为一种高明的现代城市治理观。
不仅如此。
离开济南之后,对一个新生的、更清醒更合理的济南的憧憬,对济南无比的怀念,更在老舍的心中凝聚、幻化成一个美好的“济南梦”--
“我将看到那城河更多一些绿柳,柳荫下有白石的小凳,任人休息。我将看见破旧的城墙变为宽坦的马路,把乡郊与城市打成一家;在城里可望见南山的果林,在乡间可以知道城内的消息。我将看到大明湖还田为湖,有十顷白莲。我将看见趵突泉改为浴场,游泳着健壮的青年男女。我将看见马鞍山前后有千百烟囱,用着博山的煤,把胶东的烟叶制成金丝,鲁北的棉花织成细布,泰山的樱桃,莱阳的梨,肥城的密桃,制成精美的罐头;烟台的葡萄与苹果酿成美酒,供全国的同胞享用。还有那已具雏型的制钟制钢,玻璃磁器,棉绸花边等等工业,都能合理的改进发展,富国裕民。我希望济南成为全省真正的脑府,用多少条公路,几条河流,和火车电话,把它的智慧热城的清醒的串送到东海之滨与泰山之麓。”(《吊济南》)
老舍在《三个月来的济南》中,坚定地说:“从一上车,我便默默的决定好:我必须回济南,必能回济南!济南将比我所认识的更美更尊严,当我回来的时候”。
然而,遗憾的是,此一去,老舍终于没有能再回到济南。
但,他毕竟把一个山水秀丽的济南,活脱脱地写进他的散文里,留给后人了。使后来我们每一个想了解济南,喜欢济南的人,都不能不读读这些优美的文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