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明清两代墓志铭的研究

有关明清两代墓志铭的研究,第1张

  石景山地区出土了清代李绶墓志,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许多新闻媒体予以报道。如4月20日的《北京日报》第五版“石景山工地挖出清代墓碑”一文讲:墓志铭是在鲁谷地区的道路施工中发现的,分为篆盖和正文两块,墓志以纪晓岚撰文和刘墉书写为最大特点。
  “五一”期间,笔者与李新乐先生前往模式口田义墓看到了该墓志。墓志的志盖和志石均为上等的汉白玉石质,正方形,长宽各73厘米,厚16厘米,打磨的非常精细。志盖阴刻篆字5列19字,即“皇清诰授光禄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杏浦李公合葬墓志铭”,涂朱,书写者叫董诰,书法上乘;志文有近1000字,蝇头小楷,涂朱,尾刻“桐城彭德风镌”,叙述了墓主李绶的生平。
  李绶是什么人呢?据纪晓岚所撰墓志讲:李绶,“生于康熙癸巳”年,也就是1713年,死于1792年,享年79岁。他“字佩廷,号杏浦,又别号竹溪”,是受到当时学者尊重的“杏浦先生”。他的祖先从山东移居到今天的北京地区,后来因为他的名气,祖先们“皆以公贵,覃恩赠一品”,真正是光宗耀祖了。
  李绶从小就很有才干,仕途一路顺风。他22岁从科举起步,从地方小官做到巡抚,两次外任奉天府丞(相当于今沈阳市长),到乾隆52年已做到“左都御史”从一品的高官,在清代,汉人做到如此职位,已是罕见的奇迹。
  李绶的业绩主要体现在教育上。他学问好,喜读书,“作诗不下数千首”,“文章俱有法度”,中过进士,做过翰林,编写过史书,任过内阁学士。还做过主考官,提督过学政,制订过教育制度,“所甄拔皆得人”,是桃李遍天下的大学者。所以,人们才尊称他“杏浦先生”,纪晓岚、刘墉才会给他撰写和书写墓志!他为什么葬在今石景山地区的黄庄呢?推测应有两个原因。一是那里景色优美。黄庄在今鲁谷小区的东面,那里原有明代修建的大慈寺,其现存的碑文说那一带“有田可耕,有园可种,果木绕于墙垣,流水周于舍下,西山一片,居然在几案间。”二是传说五代时的大教育家窦禹钧在那里开办过著名学校“五花院”,窦禹钧就是《三字经》中“教五子,名俱扬”的“窦燕山”。从李绶的教育成就看,可能是清代学者心目中的又一个“窦燕山”!
  李绶的人品也好。经过他的努力,哥哥、弟弟们有了功名。他帮助收留的徐氏孀妹,把孩子徐朗元培育成“登科入仕”的人才。他平时不愿意显山露水,但关键时刻却敢做敢为。如“官奉天府丞时奏毁前明违碍碑碣,官湖南巡抚时奏赈茶陵水灾、奏增衙郴诸路驿马、奏稽察西洋教,皆蒙谕允。官御史时奏吏部胥魁受贿、奏浙江巡抚匿灾,并邀褒嘉”。那些事,没有些胆量是做不来的。李绶有2子7女,他去世时已有7个孙子和2个重孙子,是真正的四世同堂。
  李绶墓志的撰写者纪昀,字晓岚,比墓主李绶小11岁,就是演员张国立在电视剧里扮演的与奸臣和珅唱对台戏的历史人物。《清史稿》上说他:“学问渊通,撰《四库全书提要》进退百家,钩沉摘隐,各得其要指,始终条理,蔚为巨观”。有趣的是,他也当过与李绶一样的“左都御史”。他给李绶写墓志,可能是职责所在,也可能就是出于对李绶的敬重。
  李绶墓志的书写者刘墉,字崇如,号石庵,比李绶小7岁,就是民间传说中的那个“刘罗锅子”。他的书法受到清代学者的特别喜爱,他为李绶书写墓志,无疑给墓主抬高了身价。
  李绶墓是清代的名墓。李鸿章编《畿辅通志》卷165载:“国朝李绶墓在黄庄。”并比较完整地记载了其墓志,与出土的志文比,仅少3行字,估计是采用了纪晓岚文集的内容。但新出土的墓志比《畿辅通志》提供的信息量大,为考证清代历史显现了更直观的资料,十分珍贵。
  李绶墓何时被毁还不清楚,但其墓志集名家撰文、名家书写、名家镌刻于一身,说它是清代的“三绝碑”不算过誉,文物品位极高,也是北京市考古发现的一大惊喜!

  近日,林埭镇发现5块明代墓志铭,据有关人士反映,尽管我市在土地平整中陆续发现一些墓志铭,但在同一个地方发现5块墓志铭还是比较少见。
  这5块墓志铭是林埭镇共和村一农民从土地整理过程中发现的,石块呈正方形,由于受风化,刻在墓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但刻在志上的小字仍然字体清楚。据市博物馆有关负责人分析,这5块墓志铭大致是明朝中期的。
  从依稀可辨的字体中可以看来,中间大的一块是吏部侍郎沈升的墓志铭。据史料记载,沈家是古代有名的官宦人家,沈升的两个儿子分别于1443年前后考中进士,是平湖建县以来考取的首批进士。大儿子官至广州知府,二儿子官至山东道监察御使。市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表示,5块墓志铭的发现对研究当地的一些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墓志铭
  墓志铭是中国古代一种悼念性的文体。

  埋葬死者时,刻在石上,埋于坟前。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

  墓志铭在写作上的要求是叙事概要,语言温和,文字简约。墓志铭一般是铭主死后由别人撰写,偶有铭主本人生前撰写的。

  墓志铭为在坟墓中或坟墓上,以死者生平事迹所写的一份简介,尤其对于伟大或值得纪念的人其墓经常有墓志铭,在中国和西方都有这种习俗的存在,但是近代中国已不流行写墓志铭。

  一般而言,墓志铭使用韵文写作,中西方皆然,但也有例外,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即为无韵散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184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