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
一、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
(1) 从初唐到盛唐近百年来社会基本安定,经济繁荣,为文人提供了漫游山水和隐居田园的物质条件。(2) 佛、道的兴盛和知识分子漫游隐逸的风气是文人描写山水田园的直接原因。(3) 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二、王维:
1、王维的生平(见教材236页)。
2、王维的诗歌创作。王维的一生以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罢相为分界,前期有政治热情,诗多慷慨英发之气,风格雄浑博大,后期则消极避世,隐逸山林,多山水田园诗,风格幽邃空静,多禅趣。王维的诗歌可大致分为四类:其一,山水、田园诗,名作有《山居秋暝》、《终南山》、《渭川田家》、《鹿柴》、《竹里馆》、《辛夷坞》、《鸟鸣涧》等;其二,游侠、边塞诗,有《使至塞上》、《观猎》、《少年行》、《老将行》、《陇西行》等,意境雄浑,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其三,乡情、友情、爱情诗,名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杂诗》其二、《送元二使安西》、《送沈之福之江东》、《相思》等;其四,政治感遇诗,有《寓言》其一、《偶然作》其五等。
【作品讲读】
●《观猎》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此诗“章法、句发、字法俱臻绝顶”,章法上来看,清施补华《岘佣说诗》说:“起处须有崚嶒之势,收处须完骨之力,则中二联愈形警策。如摩诘‘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倒戟而入笔势轩昂。‘草枯’一联,正写猎字,愈有精神。‘忽过’二句,写猎后光景,题分已足。收处做回顾之笔,兜裹全篇,恰于起笔倒入着相照应,最为整密可法。”这段话正指出了此诗开头气势突兀,中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而尾联气势宏大,意境高远,稳收全诗。字法上“劲”、“枯”,“疾”、“尽”、“轻”、“忽过”、“还归”,字字传神、精练。顾小谢《唐诗消夏录》说“全是形容一‘快’字,耳后生风,鼻端火出,鹰飞兔走,蹄响弓鸣,真有瞬息千里之势。”确矣。
●《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边塞风光意境雄浑、壮阔,直字似无理却切合实情,圆字似太俗却最合适,可见诗人炼字功夫。
●《送元二使安西》 首句抓住“朝雨”“客舍”“柳色”,为送别勾画了一个明朗清新的环境,这样一来,送别的气氛就不是伤悲,而是轻快明朗的。尾联用最能表达感情的事和语言入诗。他不说送别时的其它种种活动,而只提取把酒相送的一句话,真挚的友情和豪壮的胸怀皆有,既充满人情味。所以,这首诗被人们谱成曲,成为千古传唱的别离歌。明李东阳《麓堂诗话》云:“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3、山水田园诗。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创造出“诗中有画”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作品讲读】
●《山居秋暝》本诗为王维山水诗名作、“诗中有画”的代表。首联,总写山的秋色,同时点出山居的幽静空旷。颔联写景,视听结合,造就出极为幽静的意境。颈联动静相生,突出人的活动,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尾联以山居感受作结,表示了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放情山水,以求洁身自好的志向。诗人对山水的描绘,以寄托情志,故笔下的景物都具有高洁品质的象征意义,如明月、清泉、青松翠竹以及人物的纯朴洁净,都表示了自己在山间的隐居自好的高雅志趣。
●《鹿柴》本诗为《辋川集》二十首之四。辋川在陕西蓝田县,首都长安附近。王维在此购得宋之问辋川别业。此处有景二十,王维与裴迪经常在此欢聚优游,各自分别以辋川二十景作诗二十首,皆五绝。两人得四十首,结成《辋川集》,全是山水诗,大多精美如画,表现了诗人澄彻超脱之心境,风格清空自然。有些作品流露出抑郁寂寞之感。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也是盛唐山水诗的代表作。通过对鹿柴及其周围景物的描写,表现出深山密林中傍晚幽静而美好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远离尘世的空寂境界的追求。
二、孟浩然及其他山水诗人
1、孟浩然诗。与王维齐名而同样以写自然山水见长的是诗人孟浩然。孟浩然的山水诗,
贴近生活,将净化的情思、清淡的语言、明秀的诗境融为一体。自然平淡,清旷冲逸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但也有少数诗写得气象壮阔,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品讲读】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本诗为干谒求进之作。诗前半写洞庭景色,景象开阔,气势雄伟,“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联为唐诗中咏洞庭湖的名句。后半转入本题,表明请张丞相汲引之意。此诗写作得体,措词巧妙,“湖水”与“济河”、“垂钓”照应,暗示了自己的要求,但却不露痕迹;称颂对方有分寸,以己求人含蓄委婉,不卑不亢,不失身份。所以说是一篇不落俗套的干谒之作。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九:“起法高深,三四浑阔,足与题称。读此诗襄阳非甘于隐遁者。谚云:‘临湖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外望张公接引也。”
●《过故人庄》 此诗以访问作客为线索,通过对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宁静安闲的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表现了他对朋友间真挚友谊的赞美,从中暗示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风格平淡,意境悠远。闻一多《唐诗杂论》:“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散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此诗可谓代表。
2、其他山水诗人。以王、孟为中心,还有一批诗风与他们相近的诗人,如裴迪、储光仪、常建等。
三、隐逸情结与山水情怀对诗境创造的意义
王维等山水诗人的出现,与盛唐隐逸之风的盛行有直接的关系。他们中有人是借隐逸以企图走“终南捷径”,而更多的则是将隐逸作为傲世独立的表现,以入于山林、纵情山水显示人品的高洁;进而把返归自然作为精神的慰藉和享受,寻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纯美天地。这种隐逸情结和山水情结对静逸明秀诗境的创造十分重要。因唯有甘于寂寞,才能对自然有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觉,才能以一种虚灵的胸襟去体悟山水,由实入虚,一片空明,向外发现了山水的美,向内发现了自己的真性情。
四、禅宗思想对诗歌感情格调的影响
王维等山水诗的创作,从观物方式到感情格调,都带有受禅宗思想影响的文化意蕴,饶有禅意和禅趣。王维山水诗独具特色的宁静之美和空灵禅境,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田园诗发展史上他人难以企及的正宗地位。
第二节 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
一、王昌龄
1、王昌龄的生平和思想。
2、王昌龄的诗歌创作。王昌龄工七绝,堪与李白争胜。清人叶燮《原诗》云:“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李俊爽,王含蓄。”王昌龄的诗歌有边塞诗,宫怨、闺情诗,送别诗等。其边塞诗讲究立意构思,风格苍凉悲壮,清刚劲健,带有透视历史的厚重感;宫怨、闺情诗善于细节描写、心理刻划和艺术概括。总体来看,王昌龄的诗意境高远而情致深长,语言婉曲含蓄,风格偏于清逸明丽,缠绵婉转,但仍有一种清刚爽朗的基调。
【作品讲读】
《从军行》其一 清人黄生《唐诗摘钞》:“当黄昏独坐之时,乡思已自无那,岂意羌笛更吹《关山月》之曲,闻之使人倍难为情矣。” 清詹锳《诗法易简录》:“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无以慰闺中之思己,正深于思家者。”
●《出塞》其一 本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首二句以明月关山为背景,写千百年来边塞战争不断和无数征人不还的事实,概括力极强。三四两句点明主旨,希望有李广那样的将军守边,解除边患,好让征人还家,过上和平的生活。诗人将边塞战争放到历史长河去思考,把历史和现实勾连起来,内涵深广。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边塞名作,意态雄健,音节高亮,情思悱恻,令人百读不厌也。”
二、王瀚、崔颢、李颀
1、王瀚狂放不羁的行为心态,在唐代士人中具有典型性。其代表作《凉州词》以豪饮旷达写征战,连珠丽词中蕴含着清刚顿挫之气,极为劲健。
2、崔颢“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殷璠《河岳英灵集》),名作为怀古思乡融为一体的《黄鹤楼》。严羽评曰:“唐人七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唐才子传》载李白登黄鹤楼,竟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
3、李颀诗风秀丽而气格雄浑,以边塞诗著称,长于律诗和七言歌行,代表作为《古从军行》,唱响了反战的声音,风格苍凉悲壮。
第三节 高适、岑参和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
一、高适:
1、高适的生平。前期生活孤贫,仕途坎坷;后期日渐通达,官至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旧唐书》本传:“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2、高适的诗歌创作。其诗题材广泛,思想内容较深广,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有边塞诗40多首,代表其诗歌创作之最高成就。高适有两次出塞的经历,他的边塞诗就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战争的冷静观察为基础。其代表作《燕歌行》,思想感情复杂,基调慷慨悲壮,骨气沉雄浑厚。高适的边塞诗反映社会现实深刻,将叙事、描写与议论、抒情熔为一炉,尚质主理,兼有气骨,风格凝重深沉,雄浑悲壮。唐·殷皤《河岳英灵集》卷上:“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
【作品讲读】
●《燕歌行》 全诗著力描绘战士慷慨应征、不畏寒苦、浴血奋战、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揭露了军中苦乐悬殊的事实,最后以思古良将作结,点明主题。本诗是高适边塞诗也可作盛唐边塞诗的代表,此诗并不是针对具体的一次战斗,也没有描写什么异地风光,据小序,作者写此诗的契机是听了别人说起张守珪谎报军功,因而“感征戌之事”,即以诗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军事政策的意见,体现了高适强烈的务实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岑参:
1、岑参早岁陷孤贫,曾三度出塞,以边塞诗名世。
2、岑参的诗歌创作。两度出塞深入西北边陲,是岑参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壮举。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诗,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这些诗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表现上,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跌宕、舒卷自如的体式而加以创新,形式接近乐府,但完全不用乐府古题而自立新题,用韵十分灵活,不仅意奇、语奇,还兼有调奇之美。岑参的诗想象丰富,奇情壮采,节奏多变。语言瑰奇壮丽;风格奇丽雄放,富有浪谩气息。概言之,岑诗以“奇才奇气”写“奇情奇景”,妙在一“奇”
【作品讲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从题目上看是写送别,但从诗描写的重点来看又是咏雪。前八句写塞外奇异的雪景与奇寒,后八句写饯行与送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气象壮阔,明丽飞动,为千古咏雪名句。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飘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用得也很妙,不仅写出了“胡天”气侯的变幻无常,大雪来得突然,而且也传达出作者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朵花开” 以花喻雪,表现出雪景的热烈壮丽,正体现出岑参诗歌的“奇丽”。结尾“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以景结情,引人联想,有言尽意不尽之感,传达出悠悠惜别之情,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异曲同工。
3、岑参与高适边塞诗在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的比较。岑参与高适边塞诗的风格有相似之处,严羽指出“高岑之诗悲壮”(《沧浪诗话·诗评》)。悲壮基本概括了高岑的相似之处。但也有区别,高适在悲壮中现深沉;岑参在悲壮之外绮丽峭拔;岑参诗歌景色奇丽,感情炽热,想象奇特,充满浪漫气息;高适的边塞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
三、王之涣:
王之涣生平见靳能《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今存诗绝句六首,全是精品。《登鹳鹊楼》、《凉州词》为名作。
【作品讲读】
●《登鹳雀楼》 首联写景,明白流畅,对仗工整,概括性强。第二句虚实并举,联想丰富。尾联由眼前之景升华为富有哲理的感受,从而使前两句的景物描写予以了更为深刻更丰富的内容。全诗写景状阔,意境雄浑,气势奔放,风格豪迈。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五:“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诸三篇能状其景。” 畅诸李益二诗皆好,然终逊王之涣一筹。王诗短短二十字,给人以尺幅千里,意境壮阔的感受,并得到哲理的启示。四句诗由两个对仗句组成,前一对为工对,工稳厚重,后一对为流水对,气势充沛,一意贯连。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
●《凉州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