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的名字来源于:南北朝时代梁武帝,在中宿县置清远郡管辖中宿(今清城、清新)、威正、廉平、恩洽、浮护5县。这个是清远名字的由来,当时改行政管辖区所诞生。具体状况请看清远、清新当地县志文献。
根本不存在上面那个人“清远义务贸易城”的少数民族之说是不存在,他很多东西都是胡说的。因为中宿地区(清远、清新)自古隶属广州或番禺,所以跟现代清远境内的阳山、英德等地完全不一样来源,是广府汉族的地盘。自秦皇嬴政统一岭南以来一直是汉族地盘(因为当时的大军已经对土著完成屠杀),清远彻底行政独立出来的是在1988年,1988年之前都是属于广州。
清远地区名称演变:
南海郡番禺县(秦朝时期)-南海郡番禺县(南越国时代)-南海郡中宿县(汉武帝时代)-吴国荆州始兴郡中宿县(三国时代)-广州(西晋时代)-广州清远郡(南北朝梁武帝)-广州南海郡清远县(隋朝)-岭南道广州都督府(唐朝)-广南东路广州清远县(宋代)-广东道广州路清远县(元代)-广东布政司广州府清远县(明)-广州府佛冈直隶厅清远县(清)-广州市清远县(1983年归属)-1988清远独立出来的成为市。
清远千年以来都是广州,所以说清远是广州后花园是因为一直长期属于广州
1、属风水塔,阳山吏民盼望借助风水兴文运的的思想。信奉者认为塔有“兴地脉”、“昌文运”、“守水口”的神奇功能,两次重建都不离原址,确是出于阳山风水建设的需要。县城东面北江河出水口方向山麓低矮,地脉不振,不利于藏气聚水,借助人造宝塔来补地脉、镇水患、藏瑞气。(本人认为,现正在建造的阳山文塔大桥亦都可以“镇守水口”,使阳城风水更为理想。)依靠建塔来 “昌文运”,事有凑巧,在阳山文塔再次重建完工的第二年(1795),该县就出了个位列二甲第三名的进士郑士超,其后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光绪十五年(1889)又出了两名恩科进士。阳山科举文运,以文塔二次重建之后时段为盛。
2、阳山文塔亦是为了纪念被贬为阳山知县的大文豪韩愈而取名的。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死后谥号“韩文公”。阳山人民为纪念韩愈而形成的具有阳山特色的景韩仰韩文化景观。主要有景韩诗、崇韩文、祀韩联、韩愈谪阳令阳的故事和传说,还有贤令山、韩公祠、韩山书院、贤令门、景韩亭、韩愈纪念馆、文塔等景区景点及为纪念他而命名的韩愈路、思贤路、文昌路等。“文公”、“文塔”确有相通之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