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似乎是在写论文
看了大家答的,所说的就是那个意思,我现在说说我的一些看法
1浪漫时期交响乐的发展及特点
浪漫早期:1810~1830年 浪漫中期:1830~1850年 浪漫的仿古典主义1850~1900 三个阶段,一般都从舒伯特开始算。虽然舒伯特的音乐仍然有很浓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遗风,可是也洋溢着小巧、温和、刹那间诱惑、感奋和几近不真实的幸福感,是古典之后第一股令人陶醉的浪漫气息,所以大家习惯称他为“古典的浪漫者”。韦伯也是浪漫派的代表,在经受贝多芬、莫扎特的影响后,这两位作曲家特别表现出浪漫风格的纤巧、细腻的一面。
中期的代表是门德尔松、舒曼,两人都在主观的特殊风格之外,共同传达这个浪漫时代精神,秉承了贝多芬的纯粹、绝对,发展了具有优美形式的交响曲。到了勃拉姆斯,浪漫的本质更加精密浓缩。如:在舒伯特的作品中,“浪漫的痛楚”只是在情绪上反映出来,到了勃拉姆斯则已经是感官的伤痛了。
柏辽兹及李斯特则选择性的领悟贝多芬标题描绘的启示,而发展了丰富内容的交响诗,“大自然”对浪漫时期的影响是很深的,连一向重视形式美的交响曲也不例外,这种反映有时较为直接(如:门德尔松的《苏格兰》、《意大利》交响曲),有时则较抽象(如舒曼的《春》、《莱茵》)。而强调大自然的同时、也为日后的民族主义的兴起播下了种子。
仿古典主义(也叫后浪漫主义)著名作曲家首推布鲁克纳和勃拉姆斯。布鲁克纳交响音乐的两大特色是宗教情操以及“拟管风琴声响”。主要是因为奥地利天主教19世纪过度封建保守,所以才会有布鲁克纳的清秀寡欲的交响世界之呈现。他对教义不曾疑惑的信仰,简直就是个任劳任怨的老农民,无论何种情况都没埋怨过自己的生活。这并不是说他没有矛盾,而是他懂得如何将它埋藏在心底,永不冒出。
对布鲁克纳影响最深的是瓦格纳,尤其在和声及管弦乐方面,可布鲁克纳一向习惯闭着眼睛听瓦格纳的乐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他把乐剧的音乐灵性化了。勃拉姆斯虽然跟布鲁克纳同住维也纳,但二人感情不甚融合。勃拉姆斯来自德国北部的基督教家庭,他矛盾的性情是无法深埋心底的,他对燃烧在心中的烈火,因无法熄灭而感到恐惧,他寂寞而且动漾不定的心灵无法安顿,这都能从他贯有的摇摆、沉重、模糊的节奏中感受得出。
维也纳交响乐在经历了布鲁克纳及勃拉姆斯之后,唯一能将其整合并推向高潮的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马勒。马勒身处颓废思潮弥漫的世纪末,现实的冲突、摩擦(生)及隐退的回忆往昔美好的时日(死),是他作品里不断交替出现的主题,那濒临神经质边缘的音乐美,一方面把后期浪漫的狂喜与炙痛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为现代音乐的新任务勋伯格铺垫好了出场的红地毯。
2新浪漫主义音乐
(对于这个时期的音乐我听得不多,就听了巴伯的《为弦乐而作的柔版》、《交响曲》等)
新浪漫主义是在20世纪70年代起出现的一种流派,通常这种音乐有调性,但此时的调性并不等同于“共性写作”时期的和声、结构和调性,而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结合,用新颖的音乐语言对50、60年代盛行的过于理智和抽象音乐的序列音乐进行否定,音乐中开始强调情感的表现,以不同的程度来应用调性,注重浪漫主义风格。这就是新浪漫主义音乐。
代表人物及作品有:意大利的贝里奥和他的《交响曲》、美国的克拉姆和他的《大宇宙》、《夏夜音乐》,巴伯《弦乐柔版》、《交响曲》,罗奇伯格《交响曲》、《钢琴组曲》,德国的亨策和他的《雅各布之梦》等。
查到一些资料:
卢恰诺·贝里奥Berio, Luciano
(1925年生于意大利的奥内利亚,现在的因佩里亚)。意大利作曲家。在米兰学院师从盖迪尼(Ghedini)至1951年,然后在坦戈伍德(Tanglewood)从达拉皮科拉(Dallapiccola)学习序列技巧。1955年与马代尔纳(Maderna)在意大利广播电台共建电子音乐实验室,在该室工作至1961年。1963年赴美,在加利福尼亚执教,1965年起在朱利亚德学校执教,1971年返回意大利。作品受到序列主义、电子手法和随机音乐的影响。他独特地发展了“拼贴”技巧,借用其他作曲家的音乐片段或模仿他们的风格特征。如在《交响曲》(Sinfonia)中,贝里奥摘用了马勒第二交响曲,瓦格纳的《莱茵的黄金》(Das Rheingold),拉威尔的《圆舞曲》(La Valse),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Der Rosenkavalier)中的素材。在《迷宫Ⅱ》(LaborintosⅡ)中,街头叫卖声、惊叹声和牧歌、爵士乐的因素混合在一起。另外一首拼贴作品是《独奏会Ⅰ》(Recital Ⅰ)(献给卡西Cathy),这是为他前妻,女高音卡西•伯布里安(Cathy Berberian)所作的几首作品(如《主显节》(Epifanie)和《顺序3》(Sequenza 3))中的一首。为不同乐器所作的一系列《序列曲》(Sequenza)基本上是机遇音乐。在《圆圈》(Circles)中,歌唱者可以唱谱上标明的音高,也可以唱相近的音高,任她自选。贝里奥年青时曾在米兰一个小型巡回歌剧团中任指挥,因此,对戏剧音乐始终抱有热情,虽然他创作的戏剧作品迄今为止都是别出心裁的。
塞缪尔·巴伯Barber, Samuel
(1910年生于宾夕法尼亚州西切斯特;1981年卒于纽约)。美国作曲家。6岁时弹钢琴,7岁作曲。14岁时作为第一批特准学生进入费城柯蒂斯专科学院,1925-34年师从斯卡莱罗学习作曲,1926-31年从伊莎贝尔·文吉罗娃学习钢琴,1926-30年从埃米利奥·德戈戈尔扎学习声乐。1928年与吉安·卡洛·梅诺蒂(Gian Carlo Menotti)相识后,其友谊持久而富于成果。1933年起他的作品开始公演,最值得注意的是为阿诺德的诗《多佛海滩》(Dover Beach)配乐(他本人演唱其中的男中音声部)和他的大提琴奏鸣曲(他本人演奏钢琴部分)。1935年获普利策奖学金,1936年获美国学院的罗马大奖。同年他的第1交响曲于罗马首演,指挥莫利纳里。托斯卡尼尼于1938年指挥巴伯的《弦乐柔板》(Adagio for Strings)(原为弦乐四重奏的慢乐章)和第一首《随笔》(Essay for Orchestra),随后几年他的作品在纽约、波士顿和费城由瓦尔特、库谢维茨基、莱因斯多夫、米特罗普洛斯、奥曼迪和梅塔指挥首演。他的四幕歌剧《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Antony and Cleopatra),台本作者泽菲雷利,是纽约林肯中心的新大都会歌剧院为了于1966年9月举行开演典礼而约写的。
巴伯的音乐具有欧洲传统风格,而不是特殊的“美国味”。音乐语言比较保守,富于旋律性、优雅和华丽。在《伐奈莎》和女高音和乐队曲《诺克斯维尔:1915年之夏》(Knoxville:Summer of 1915)中可以最清楚地听出他的抒情性,他的浪漫主义则充他显示在《多佛海滩》、大提琴奏鸣曲和第1交响曲中。他钢琴奏鸣曲由霍罗维茨首演,是一首辉煌的炫技作品。几部歌剧最初反应冷淡,但听众态度逐渐转变,而协奏曲和歌曲效果极佳。
乔治·克伦姆Crumb, George
(1929年生于西弗吉尼亚州查尔斯敦)。美国作曲家。1959-64年在博尔德的科罗拉多大学教授钢琴与作曲。1965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音乐系任教,并于1983年成为该校人文学教授。音乐极有个性。早期受威伯恩影响,后对新音响感兴趣,并采用有时支离破碎、有时全凭机遇的作曲技巧,但并不追求畸形效果,他表达的思想仍然是清晰易懂的。如在1972年的一组为扩间钢琴用的幻想曲《大宇宙》(Makrokosmos),其中用不了许多特别的钢琴手法,效果十分富有诗意。
乔治·罗奇伯格Rochberg, George
(1918年生于新泽西州帕特森市)。美国作曲家。1939-42年于纽约曼内斯音乐学校随曼内斯和塞尔学作曲;1945年就学于蒂斯专科学院,师从斯卡莱罗。1948-54年任柯蒂斯专科学院教师;1961-68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音乐系主任,1968年起任音乐教授。他曾受马勒和勋伯格的影响,其音乐发展为独特的序列主义风格,但后来又回到有调性上来。写过许多评论文章。
汉斯·维尔纳·亨策Henze, Hans Werner
(1926年生于威斯特法里亚的居特斯洛)。德国作曲家、指挥家。1942-44年在不伦瑞克国立音乐学校、1946年在海德堡求学。1946-48年间私人从师于福特纳(Fortner);1948年在达姆施塔特跟莱博维茨(Leibowitz)学习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1950年在威斯巴登任赫塞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音乐指导。1953年定居意大利。60年代中在政治上走向极左,此后的作品很多都反映了他的激进理想与信条。音乐风格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表现出他天赋的丰富想象力和不拘绳墨的性格。他不仅是一位德国作曲家,也可说是一位法国和意大利作曲家。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或机遇音乐的风格他用来都是得心应手。创作的主要特征是抒情而富声色美。具有丰富而细腻的声音色彩和娴熟的合唱写作技巧。
电脑里有篇有关罗奇伯格的文章(多元音乐风格的冲撞与整合
罗奇伯格钢琴组曲——Carnival Music, IV “Sfumato,” 之解析)
如果需要,可以传给你
《行星》组曲是一部庞然巨著,整个作品分为七个乐章,并以九大行星中的七个星球(地球和当时尚不为人类所知的冥王星除外)命名。而且乐队编制也异常庞大,启用了一般很少登台的低音长笛、低音双簧管、低音单簧管、低音大管、次中音大号等管乐器,以及管风琴和众多的打击乐器,在最后乐章中还加用了一段六声部的女声合唱(有时亦以两支独奏长笛取代)。如此众多的乐器的组合产生了丰富的音响色彩,如在“火星”乐章的一段音乐中,乐队的全奏展示出了地震山摇的气势。但也许正是由于《行星》组曲本身及其乐队编制过于庞大,这部作品一般很少全曲演奏,而通常仅演其中的三五个乐章,有时则是单独演奏一个乐章。
就《行星》组曲的意义来说,该曲与天文学无涉,而仅仅是建立在古代迦勒底人、中国人、埃及人和波斯人所熟悉的占星术之上的,关于这一点,霍尔斯特在1920年全曲公演时是这样对记者说的:“这些曲子的创作曾受到诸行星的占星学意义的启发。它们并不是标题音乐,也不与古代神话中的同名神仙有任何联系。如果需要什么音乐上的指引,那么,尤其是从广义上来说,每一曲的小标题便足以说明问题了。例如,木星带来通常所说的欢乐,以及与宗教的或民族的庆典活动有关的那种礼仪性的欢乐;土星带来的不仅是肉体的衰退,它也标志着理想的实现;水星则是心灵的象征。”
第一乐章 火星——战争使者
霍尔斯特是在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完成这一乐章的,因此有人认为,作曲家的这段音乐是对当时迫在眉睫的战争的预言。确实,这一乐章的音乐,尤其是由打击乐器和弦乐器弓杆击弦奏出的蛮横、激昂的渐强节奏型,给人以一种咄咄逼人的紧迫感,并暗示出军队在行进。乐章的第一主题压抑而带有挑衅性,由大管和法国号奏出。
音乐开始时富有特征的弱奏(p)节奏型随着这第一主题的嘶鸣而逐渐增强力度,当它达到极强(fff)时,在铜管乐器上迸发出乐章的第二主题。这种效果可以概述如下:两支充满杀机的军队在相互逼近,到处是刀光剑影,而当它们终于接触时,一场短兵相接的厮杀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战争在继续,管风琴的加入把音乐推向了新的高潮,这时,B调大号和C调小号奏起了进军的号角。
然而,这并不是胜利的号角,随着木管乐器与弦乐器以低沉压抑的、呜咽般的音响在第二主题上的展开,以及各主题的残暴蛮横的再现,展开了一幅更为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第二乐章 金星——和平使者
由于上一乐章凶残的战争音乐的对比,这一乐章越发显得宁静安谧了。它使人想起了一个没有电闪雷鸣、远离战争喧嚣的世外桃源,这里到处呈现出一派和平安乐的景象。乐章一开始,法国号呈示出一支上行旋律,长笛和双簧管则以一串串和弦与之应答。
音乐的发展是极其富有诗意的:长笛与法国号上的延音犹如秋天的蝉鸣;两架竖琴的一串串和弦仿佛是清澈的溪水在流淌;钟琴与钢片琴的下行音型宛若喷涌的清泉。在这种氛围中,独奏小提琴唱起了一支动人的情歌,整个乐章随后的发展也就是建立在这个主题之上的。
第三乐章 水星——飞行使者
据说,水星是带有翅膀的信使的象征,也是窃贼的保护神,因而,这一乐章的音乐异常机敏灵活,是一首急板诙谐曲。乐章以带弱音器的弦乐器和木管乐器上快速进行的音型开始,接着,双簧管和英国管呈示出第一主题那轻捷而俏皮的旋律。可以说,这就是信使的写照,他正忙碌于走家串户,为人们带来福音与欢乐。
第二主题的旋律带有民歌风格,表现出人们为飞行使者的光临与他所带来的信息而欢庆歌舞的情景。
第四乐章 木星——欢乐使者
与其他乐章相比,这一乐章构思宏大,篇幅也较长。整个乐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小提琴快速的碎弓中开始,在它的引导下,第一主题带着极大的热情喷薄而出,其欢乐的气势异常浩荡,似乎把天庭也震动了。
欢乐的情绪犹如一幕幕场景,此起彼落,绵亘不绝。而在这些“场景”之间,每每有一个铜管乐器奏出的欢乐的固定乐思,它像号角一般,宣告着新的欢乐的降临。乐章的第二主题是一个歌唱性旋律,由六支法国号及弦乐器组奏出。
第三主题是一支端庄的民间舞曲,先由法国号奏出,随后在木管乐器组、弦乐器组和铜管乐器组之间传递。
进入第二部分后,速度由快板转为行板,音乐也变得格外庄严,并充满着霍尔斯特所说的那种“礼仪性的欢乐”。整个第二部分由一首虔诚的颂歌构成,它那侃侃而述般的进行,使人想起教堂里唱诗班吟唱的赞美歌。
第三部分又回复到快板速度,开始三个主题的简短再现再度掀起民间节庆般的高潮后,乐草以一个雄伟的短小尾声作为结束。
第五乐章 土星——老年使者
“土星”乐章是《行星》组曲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也是较常单独出奏的段落。乐章以长笛、大管和两架竖琴奏出的由两个邻音的交替构成的固定节奏作为开始,它象征着老年人瞒珊、滞重而单调的步态,同样这也是时光消逝与体力趋向衰退的写照。在这个背景上,低音提琴奏出了哀叹般的动机,它逐渐发展成由次中音长号奏出的乐章中唯一的一个主题。正如霍尔斯特明确指出的那样,这个主题不仅表现“肉体的衰退”,同时还意味着“理想的实现”。
在这个主题的基础上,乐曲展开了富有层次的变奏。这里有深沉的思虑与希望,也有葬礼进行曲般的节奏和晚祷的钟声,还有对往昔的美好幸福的追忆。
第六乐章 天王星——魔术师
这段音乐也是《行星》组曲中的精彩段落。霍尔斯特在这里运用了变幻无常的调性和配器色彩,以及力度的突兀变化等现代作曲手法,从而达到了扑朔迷离的魔幻般的效果。音乐一开始是铜管乐器奏出的一个动机,这是魔术师的形象——神秘而难以猜度,恐怖而带有不祥之兆。
乐章的主要主题是大管断奏奏出的一个中邪般跳跃疾走的旋律,它吸引了其他各乐器组加入到这一行列之中。
在这个“跛足行进”的背景上,又出现了两个主题,前者忙碌不堪,后者趾高气扬。
音乐逐渐进入高潮,忽然又戛然而止,化作短笛、长笛和单簧管上一连串琐碎的下行音型。走音鼓亢奋的节奏似乎是魔术师的新咒语,它带来了一个新的乐段,并把音乐推向了新的高潮。
忽然,管风琴上响起了一个怪诞的滑音,就像是一道闸门挡住了音响的巨流,使节奏变得低沉迟缓,使高潮化作了几个单薄的长音。这个乐章就是在这种令人不安的氛围中结束的。
第七乐章 海王星——神秘主义者
“海王星”这最后一个乐章在给人以娴静温柔之感的同时,又表现出神秘莫测与朦胧的太空景象,乐章的第一主题就是以这种色调构筑起来的。
霍尔斯特以钢片琴、竖琴和小提琴琶音的大量运用,成功地渲染出一种迷茫的神奇景象。音乐从行板转入小快板后,在人声与弦乐器和声的伴奏下,单簧管非常柔和地呈示出第二主题。
为了取得他所需要的效果,霍尔斯特在总谱上特地注明了对合唱队的安排:“合唱队应置于舞台边邻近的房间内,房门要开着,直到全曲的最后一小节,这时门要轻轻地、静静地关上。合唱队、门,以及可能需要的任何一些副指挥,都要用屏幕与听众隔开。”
(未完待续)
一、浪漫主义音乐概述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
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单乐章题材的器乐曲繁多,主要是器乐小品,如即兴曲、夜曲、练习曲、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曲以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曲、波尔卡等。在众多的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声乐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并将诸多的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如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主义音乐派创新的艺术题材。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的扩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的经常出现,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增强了和声的色彩。作曲家创立了多乐章的标题交想曲和单乐章的标题交响诗,这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的形式。
二、音乐中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这一词的含义,原来是指用罗曼语(Roman)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首先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中。在作品里,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完全不受限制地表现出来。就是说,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在理论上相对立。古典主义的音乐是线条式的而且是鲜明的,浪漫主义的音乐富于色彩和感情,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实际上在古典主义音乐中,已含有浪漫主义的因素,而浪漫派的作品中,也多有古典式的内容。
三、浪漫主义音乐的形成
初期浪漫主义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与同法国大革命有关的自由民主思想,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约晚数十年。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后的作曲家们都可划分为浪漫派。从时代上来说,十九世纪中叶是其全盛时期。
四、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
浪漫注意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果贝多芬的音乐只是黑白**或版画的话,那么浪漫主义音乐派作品则像水彩画和五颜六色的油画。这一时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浪漫主义音乐流派。一种是以勃拉姆斯为主要代表的保守浪漫主义,另一种是积极浪漫主义。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也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并有大胆的创新,这一时期的许多音乐珍品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五、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在古典派作曲家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的晚期作品中,已经明显流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正是他们开创了浪漫派的先河。1800年前后出生的作曲家们,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舒伯特和柏辽兹可谓初期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们从格鲁克、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传统出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时代达到了巅峰,这些作曲家、钢琴家构成了中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至于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则归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早期浪漫主义音乐派的代表人物舒伯特的创作中心是艺术歌曲,艺术歌剧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这是浪漫主义音乐派作曲家抒发诗情画意的理想领域。舒柏特选用的诗歌范围很广,有歌德、席勒等大诗人的诗,也有它的朋友朔贝尔的作品。他歌剧中的钢琴伴奏,不仅起了陪衬旋律的作用,也是创造特定意境的主要手段。舒柏特的歌曲被称为“艺术歌曲”,但许多歌剧中淳朴的音乐语言,常常接近于民歌,他的《野玫瑰》、《鳟鱼》、《菩提树》等歌曲,后来都成为广泛流传的民歌。民歌常用的分节歌的形式也是舒柏特歌曲创作的主要形式。
李斯特是中期浪漫主义音乐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匈牙利,他的一生对音乐突出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丰富了钢琴技巧的表现力。
他的钢琴音乐不仅有诗情画意的小品,也有宏伟、辉煌的艺术效果和具有交响性的乐曲,他使钢琴音乐获得了管弦乐队般的效果,气势宏伟,热情磅礴。二是他首创了单乐章标题交响诗体裁。一生中他写了十三首交响诗,以《前奏曲》和《塔索》最为著名,这些交响诗具有叙事性、抒情性、描写性和戏剧性的特点。此外,在李斯特的作品中鲜明的匈牙利民族特色体现得尤为突出,如反映匈牙利民间生活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其中第2、6、12、15首是经典之作。
理查施特劳斯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派作曲家。作为一位作曲家,施特劳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交响诗方面,他完善了交响诗的结构形式,精心创作主导动机以及专门描写人物、地点、情景的音乐片断。他的管弦乐配器方面同样显露了卓越的才能,他的作品线条思绪极尽各种乐器之性能,使他的作品中一个极平常的动机或主题也能发出最迷人的光彩。施特劳斯的歌剧创作主要受瓦格那的“乐剧”的影响,作曲技巧虽然高超,但内容比较苍白,与瓦格那的作品相比较要单薄得多。他的作品有时象一篇充满绚丽辞藻的散文,但却在复述一个空洞无聊的内容。施特劳斯是由古典创作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综合者,莫扎特的明澈,贝多芬的动荡,勃拉姆斯的结构感,瓦格那的英雄性,李斯特的标题音乐,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他对管弦乐队的熟练把握使他的作品发出迷人的光彩,但世纪末的文化特征,也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即唯美主义和颓废主义的倾向。他的创作和瓦格那一道预示了二十世纪音乐的来临。
六、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品
浪漫主义音乐家灿若群星,他们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德意志的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及向浪漫主义乐派过渡时期的代表,有“乐圣”之称。其作品题材十分丰富,有钢琴奏鸣曲、交响乐和室内乐等,如《悲怆》《月光》《田园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都被列入世界名曲。奥地利的舒伯特不到20岁就开始了自己的音乐创作生涯。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被称为“歌曲之王”。《小夜曲》是其代表作品之一。此外还创作了交响乐、室内乐和钢琴音乐等作品。奥地利的小约翰·施特劳斯不到7岁就写出了第一首圆舞曲,他创作的《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圆舞曲闻名于世,有“圆舞曲之王”之称。法国的柏辽兹是浪漫主义标题交响曲的创立者,代表作品是《幻想交响曲》。这是一部有文学标题的、浪漫主义的和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它的副标题是“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断”,五个乐章的情节线索通过比较详细的文字标题提供给听众。《幻想交响曲》受到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的很大影响,表现出更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
浪漫主义音乐在歌剧中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意大利罗西尼的作品旋律优美、技艺精巧。他还是美声唱法的开创者。威尔第的音乐作品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富有民族特色,对当时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了巨大作用,人们尊称他为“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其代表作品《茶花女》是名扬世界的巨作。普契尼的音乐除直接采用各国民歌外,还善于使用新手法。如《图兰朵》中就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代表作品还有《蝴蝶夫人》等。法国的比才的代表作品《卡门》是世界最优秀的歌剧作品之一,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法国音乐追求精巧形式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德意志瓦格纳的作品极有独创性。他用近20年的时间完成的巨作《尼布龙根的指环》具有鲜明的德意志民族特色。
七、浪漫主义音乐的历史地位
浪漫主义音乐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这一时期不但盛产伟大的音乐家,而且音乐体裁空前广泛,出现了诸如无词歌、夜曲、艺术歌曲、叙事曲、交响诗等新颖、别致的形式,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大“宝库”。浪漫主义音乐也是一座桥梁:韦伯接受了格鲁克和莫扎特的传统,传至近代的瓦格纳;舒伯特在器乐方面是贝多芬的继承人,他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则是经由舒曼和奥尔夫流传至今;柏辽兹的标题音乐源于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其后又与近代法国的印象主义相关联。
八、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
民族性、民主性。反对外族侵略和民族压迫,反对封建统治和民族分裂,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思想内容。为了表现这些内容,为了塑造民族英雄形象,反映爱国主义和民族统一思想,在音乐风格上特别注意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华。
人民性。浪漫主义音乐家受到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中,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力量的启示,在他们的作品中力求真实地表现普通人的精神面貌、社会道德、审美观和理想,同时为使作品被人所理解,发展了乐器作品的标题性,创作了大量的标量音乐。
抒情性。它与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不同,浪漫主义崇尚感性,注重揭示人类精神和内心世界,而这些又是通过作曲家个人的感受表现的。因而抒情性的个人心理刻划,自传性,则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特征,并促进了抒情体裁的发展。
幻想性。这是作曲家为了在他们的作品中解决残酷的现实与美好理想矛盾,所采取的一种手法。浪漫主义作曲家之所以喜欢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选也题材和形象,正是由于从这里可以为他们的想象,提供任意驰骋的天地。
新精神。浪漫主义作曲家不但在政治上、思想上和道德观念上反对因袭守旧,而且在艺术上,在音乐体裁,形式以及创作手法诸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从而发展和丰富了人类的音乐文化。
西洋管乐器是一组非常常见的乐器, 英文为Wind Instruments, 是管弦乐队和军乐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管弦乐队(Orchestra)中, 管乐器主要是作为和声支持声部或色彩性声部出现的, 而管乐队(Wind Band)中除了打击声部以外都是管乐器(唯一可能出现的弦乐器是 Double Bass)由于管乐队常常为军队出操或礼仪所采用, 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军乐队本人爱好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 同时也算是一个乐器迷, 以下内容是本人多年学习音乐及乐器知识的一点积累, 希望能对网友中的音乐爱好者及乐器爱好者有一点帮助, 纰漏之处还敬请不吝赐教 如对文中的介绍有需要深入了解之处, 还请查阅专业书籍 ]
总论:
西洋管乐器有许多分类方法, 一般按照发音的方式方法, 分为吹孔气鸣乐器, 单簧气鸣乐器, 双簧气鸣乐器和唇簧气鸣乐器 前三类乐器由于从历史渊源上都起源于芦管乐器, 且音色缺乏金属感, 所以统称为木管乐器, 尽管现在许多乐器都已使用金属, 橡胶乃至合成材料为原材料了 在管弦乐队和军乐队中, 这一组乐器被称为木管组,相对应的, 唇簧气鸣乐器被称为铜管组( 实际上, 这类乐器也确实是铜制的)下面, 我们就对这些乐器作一简介
一, 吹孔气鸣乐器
包括长笛和短笛
A发声原理:
吹孔气鸣乐器管体为圆柱型, 横吹, 唇是激振器 唇振动时, 气流冲击在吹孔锋利的边缘上而分开, 进入管中的气流就引起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音
B乐器介绍
1长笛 (Flute)
别称及雅号: "花腔女高音"
乐器本调 : C 调
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不移调记谱
实用音域 : c1--c4 (三个八度)
结构组成 : 管身( 含吹节, 主节和尾节 )和音键系统
使用材质 : 普通型: 无缝镍银管
专业型: 硬质真银
乐器特色 : 清新, 透彻, 色调是冷的 高音活泼明丽,低音优美悦耳,广泛应用于管弦乐队和军乐队
其 他 : 除C 调长笛外, 还有bD, bE调长笛, G 调次中音长笛, C 调低音长笛等, 应用较少典型应用 : 斯美塔那(捷克),交响诗《我的祖国》之《沃尔塔瓦河》引子部分葛里格(挪威)《皮尔金》组曲之《清晨》 。
2短笛 (Piccolo)
乐器本调 : C 调
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不移调低八度记谱
实用音域 : c2--c5 (三个八度)
使用材质 : 普通型: 无缝镍银管
专业型: 硬质真银
乐器特色 : 音域比长笛高一个八度, 可达到乐队的最高极限, 音色尖锐透明, 同音区不如长笛丰满, 属装饰性乐器, 很少独奏, 用于管弦乐队和军乐队中
其 他 : 有节制, 审慎地使用可使乐声更加响亮, 有力而辉煌
典型应用 : 苏萨(美),《星条旗永不落》第三乐段,泰克(德)《旧友进行曲》第三乐段。
二, 单簧气鸣乐器
包括单簧管, 小单簧管, 最大单簧管和萨克管乐器族
A发声原理:
管体为圆柱(单簧管族)或圆锥(萨克管族)型 直吹, 激振器为单片苇制簧片和与之相配的嘴子, 固定于乐器上端, 气流通过哨片和嘴子进入管体而使管内空气柱振动发音
B乐器介绍:
1单簧管( Clarinet)
别称及雅号: 黑管, 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
乐器本调 : bB调
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移调高大二度记谱
实用音域 : e--g3 (三个半八度)(实际音高 d--f3)
结构组成 : 哨头, 小筒, 主体管(两节), 喇叭口, 和机械音键系统
使用材质 : 普通型: 硬制橡胶, ABS 塑料, 酚醛树脂等
专业型: 经特殊处理的乌木, 紫檀, 红木或有机玻璃等
乐器特色 : 高音区嘹亮明朗, 中音区富于表情, 音色纯净, 清澈优美, 低音区低沉, 浑厚而丰满, 是木管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
其 他 : 除bB调单簧管外, 常用的还有bE调小单簧管和音区向下延伸的中音单簧管, 低音单簧管和最低音单簧管等
典型应用 : 莫扎特(奥)《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格什温(美)钢琴与乐队《蓝色狂想曲》引子
2萨克管乐器族 (Saxophone)
乐器本调 : bB( 高音, 次中音), bE( 中音, 上低音)
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根据乐器本调移调记谱
实用音域 : 两个半八度
结构组成 : 金属制抛物线性圆锥管体, 与单簧管类似的哨头, 波姆体系音键系统 除bB高音萨克管外, 均弯成烟斗型
使用材质 : 铜制
乐器特色 : 音色丰富, 高音区介于单簧管和圆号间, 中音区犹如人声和大提琴音色, 低音区象大号和低音提琴
典型应用 : 现代流行轻音乐中大量使用,拉威尔(法),《波莱罗舞曲》中有一段变奏
三、双簧气鸣乐器
包括双簧管, 英国管和大管等乐器
A发声原理:
管体圆锥型, 直吹, 激振器是固定在乐器上端的两片苇制簧片 气流通过哨子进入管体, 使管中空气柱振动发音
B乐器介绍:
1双簧管 ( Oboe )
别称及雅号: 木管族中的抒情女高音
乐器本调 : C 调
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不移调记谱
实用音域 : b--f3 ( 两个半八度)
结构组成 : 哨子, 管体( 包括上下节和喇叭口) 和音键
使用材质 : 管体用经过特殊处理的硬木制成
乐器特色 : 音色柔和软丽, 有芦笛声, 适于表现田园风光和忧郁抒情的情绪
其 他 : 在乐队中常担任主要旋律的演奏, 是出色的独奏乐器, 也善于合奏和伴奏 是交响乐队里的调音基准乐器( 乐队以双簧管的小字一组的a音调音)
典型应用 : 莫扎特(奥), 《双簧管协奏曲》郑路(中国), 《北京喜讯到边寨》
2英国管 ( English horn)
别称及雅号: F 调双簧管, 中音双簧管
乐器本调 : F 调
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移调记谱
实用音域 : e--a2
结构组成 : 哨子, 管体和音键系统
使用材质 : 木制
乐器特色 : 音色近似双簧管, 有忧郁, 梦幻的情味
其 他 : 不是管弦乐队的基本乐器, 只在表现特定情景时才用
( 注: " 英国管" 名称之由来, 并非此乐器来自英国, 而是由于文字上的相同音译的结果)
典型应用 : 德沃夏克(捷克), 《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第二乐章第一主题
3大管 (Bassoon,巴松管)
别称及雅号: 一捆柴 (来自意大利文 fagotto)
乐器本调 : C 调
应用谱号 : 低音谱号, 不移调记谱
实用音域 : 大字一组bB--小字一组bb (三个八度)
结构组成 : 哨子, U 型管体( 分四节) 和音键系统
使用材质 : 槭科色木或枫木
乐器特色 : 低音区音色阴沉庄严, 中音区音色柔和甘美而饱满, 高音富于戏剧性, 适于表现严肃迟钝的感情, 也适于表现诙谐情趣和塑造丑角形象
其 他 : 还有一种低音大管( 低八度),是木管族中的最低音
典型应用 : 比才(法),歌剧《卡门》第一幕与第二幕间奏曲,旋律选自咏叹调《阿尔卡拉龙骑兵》
四, 唇簧气鸣乐器
这类乐器种类繁多, 形成相对木管乐器族的铜管乐器族, 即是平时所说的号类乐器, 俗称喇叭, 包括军号, 小号, 短号, 圆号, 长号,大号和萨克号等, 每种又有许多规格 唇簧气鸣乐器均是由铜合金制成
A发声原理:
唇簧气鸣乐器靠嘴唇振动发音 当唇振动时, 气流通过杯状号嘴吹入管状体内, 使管内空气随之振动发音, 依靠启闭活塞装置或伸缩号管改变号管的长短, 获得不同的音高, 并由向牵牛花开放样式的喇叭口来扩大它的音量 其发音音高还取决于吹奏者的唇肌紧张程度,同样的管长可以演奏出由低到高大约七个到十几个泛音(具体原理请参见本人在本版发表的" 浅谈铜管乐器原理 "一文)
B乐器介绍
1军号 (Bugle)
乐器简介 : 自然泛音乐器, 构造最简单, 包括步号, 马号, 军号和青年号四种
乐器本调 : bB, G, F等多种
应用谱号 : 简单的专用号谱
实用音域 : 只能吹出几个乃至十几个泛音, 音阶不完整
结构组成 : 有单圈和双圈几种, 均由管体, 喇叭口和号嘴组成
乐器特色 : 结构简单, 发音嘹亮, 传远性好
其 他 : 只用于部队和中小学鼓号队, 管弦乐队和军乐队不用
2小号 (Trumpet)
乐器本调 : bB
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移调高大二度记谱
实用音域 : e--c2(实际 d--小字二组bB),两个半八度
结构组成 : 号嘴, 管体和机械三部分 机械部分由活塞和活塞套组成, 通过按下活塞接通旁路管以达到延长号管的目的(活塞分为直升式和旋转式两种)
管 长 : 1335 米
乐器特色 : 音色强烈明亮, 锐利, 富光辉感, 是铜管族的高音乐器也可发出优美而富歌唱性的旋律 使用弱音器时可变换音色
其 他 : 是管弦乐队和军乐队的重要乐器 还有C,bE,A等多种调性的小号, 使用较少
典型应用 : 海顿(奥)《小号协奏曲》 ,穆索尔斯基(俄)《图画博览会》之《漫步》,柴科夫斯基(俄)《意大利随想曲》引子,柴科夫斯基(俄)舞剧《天鹅湖》之《那波里舞曲》,巴哈(德)《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部
3短号 (Cornet)
乐器本调 : bB
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移调高大二度记谱
实用音域 : #f--c2 (实际 e--小字二组bB),两个半八度
结构组成 : 号嘴, 管体和机械三部分 机械部分由活塞和活塞套组成,通过按下活塞接通旁路管以达到延长号管的目的(活塞分为直升式和旋转式两种),号管比小号略粗, 并多一道拐弯
管 长 : 1335 米
乐器特色 : 音色柔和, 富歌唱性不够辉煌
其 他 : 通常只用于军乐队和舞厅乐队 还有bE短号, 使用较少 在现在的军乐队中,经常使用小号来代替短号,音色由演奏员来控制。
四, 唇簧气鸣乐器(续)
B乐器介绍(续)
4圆号 (Horn,French horn)
别称及雅号: 法国号,"管乐器的灵魂"
乐器本调 : F 调( 常见圆号有F,bE双调, F,bB双调和F,A,bB三调等多种)
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移调记谱
实用音域 : B1--f2 (三个半八度)
结构组成 : 号嘴, 管体, 机械三部分, 使用回旋式活塞, 有三键, 四键和五键圆号
管 长 : 3939 米 (F 调)
乐器特色 : 音色既有铜管特色, 又较温和, 高雅, 带有哀愁和诗意, 在铜管和木管之间起到媒介协调作用, 表现力极为丰富
其 他 : 铜管乐器中它音域最宽, 应用最广泛
典型应用 : 莫扎特(奥)《圆号协奏曲》四首,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引子
2长号 (Trombone)
别称及雅号: 拉管, 伸缩喇叭, " 管乐中的弦乐器"
乐器本调 : bB
应用谱号 : 低音谱号和次中音谱号, 不移调记谱( 也有移调记谱的)
实用音域 : E--小字一组bB,两个半八度
结构组成 : 伸缩长号由号嘴, U 型套管, 里管, 调音管, 喇叭口, 支柱等组成 低音长号还带有一个四度管活塞和四度附加管
管 长 : 275 米
乐器特色 : 音色高傲, 辉煌, 庄严, 壮丽而饱满, 声音嘹亮而富有威力, 弱奏时温柔委婉 整个音域内音响统一, 很少被同化 可奏出独特的滑音
其 他 : 是构造上唯一未经过技术完善, 很少改进的铜管乐器 不仅是管弦乐队和军乐队的重要乐器, 还大量用于爵士乐, 被称为" 爵士乐之王" 管弦乐队中较少用于独奏 还有一种活塞长号, 现在已经基本被淘汰
典型应用 : 瓦格纳(德)歌剧《女武神》之《女武神之骑》,瓦格纳(德)歌剧《唐豪瑟》序曲,哈恰图良(前苏联),舞剧《加雅涅》之《马刀舞曲》,拉威尔(法)《波莱罗舞曲》
3大号 (Tuba)
别称及雅号: 低音号, 抱贝司, 倍低音萨克号
乐器本调 : bB
应用谱号 : 低音谱号, 不移调记谱( 也有移调记谱的)
实用音域 : D1--f2, 三个八度
结构组成 : 号嘴, 管体和机械三部分组成 有四到六个活塞( 回转式较常见)大号有抱式大号, 圈式大号和转口式大号( 俗称" 苏萨风")三种, 后两种只用于军乐队或管乐队
乐器特色 : 管弦乐队中最大的低音部铜管乐器, 音色浑厚低沉, 威严,庄重, 与倍低音提琴同是管弦乐队合奏的基础
其 他 : 管弦乐队中还使用G,F,C 调大号 很少用于独奏
典型应用 : 霍尔斯特(英),《行星组曲》之《天王星》引子(与长号合奏)
[注: 从某种意义讲, 大号应该归为萨克号一类, 但萨克号中只有大号在管弦乐队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故单列出来]
四, 唇簧气鸣乐器(续)
B乐器介绍(续)
4萨克号
乐器简介 : 这是一族乐器, 有最高音, 高音, 中音, 次中音, 上低音, 低音, 倍低音多种 一般只用于军乐队和管乐队
乐器本调 : bB或bE
应用谱号 : 依乐器本调移调记谱 (次中音以下也有不移调记谱的)
结构组成 : 号嘴, 管体和机械部分组成, 有三到六个活塞
乐器特色 : 音色柔和, 圆润而富有弹性, 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告诉你一个详细介绍管乐所有知识、历史的网站,自己去看
http://wwwgltianyucom/Article/brassinfo/200605/19htm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