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四舞蹈风格流畅、欢快。舞曲节奏快,1拍走1步,4拍为1小节。昂扬行进,舞步均匀,无升降起伏。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初学 交谊舞 的基本步伐的资料,供你参考。
初学交谊舞的基本步伐:基本步伐分节动作——平四、蹦四、慢三、伦巴初级套路
初学交谊舞的基本步伐一、平四步
1234 1234、2234
1234 1234、2234
点步分身 并行前进后退
原地调整 抻拉换位
1234、2234 1234
1234 1234-4234
背后换手 靠拢开位
原地调整展外臂 内侧转
1234 123456-12345678
原地调整 六步绕环(行进360度右转)
1234、2234 1234、2234 123456 12
原地调整拉双手 背后挽花
六步变开位 两步变侧位
123456 123456 1234、2234 折叠步 六步变开位
并行前进后退
要点提示:
▲平四舞蹈风格流畅、欢快。舞曲节奏快,1拍走1步,4拍为1小节。昂扬行进,舞步均匀,无升降起伏。
▲抻拉换位、背后换手、背后挽花(左右方向都能做)是平四中最基本最典型的原地花步。要做到流畅、优美、动静相宜、柔中有刚。 ▲六步绕环和折叠步是基本移动步法,运动中保持正确身体位置很重要
▲“原地调整步”用于两个花步之间的必要衔接、也可用于避让和缓冲歇息。
初学交谊舞的基本步伐二、快四、蹦四步
SSQQ、SSQQ2 SSQQ、SSQQ2 SSQQ、SSQQ2
双外侧锯齿行进 单内侧锯齿行进 双内侧锯齿行进
SSQQ SSQQ、SSQQ SSQQ、SSQQ
点步分身 抻拉换位 背后换手
SSQQ、SSQQ SSQQ、SSQQ SSQQ、SSQQ
原地调整拉双手 背后挽花(右) 背后挽花(左)
SSQQ SSQQ SSQQ SSQQ
左手抱腰位 解出到对面 背后翻腕造型
原地调整拉双手
要点提示:
▲蹦四的风格也是欢快流畅。它有很多移植平四的舞步,其舞步姿态大体类似于平四。但它把平四后面的两拍变成“快快”(占1拍)并且一“蹦”,其中有技术:“快快”两步(1拍)双脚相距不远、轻轻一颤交换重心,脚离地不用很高、膝盖弯曲也不要太大,第一个“快”用脚掌踩地,第二个“快”落全脚。要“蹦”的轻快自然,看似不经意,却准确合在“慢、慢、快快”的节奏中。
▲“背后翻腕造型”关键在于二人的配合造型。“快快”两拍时间不多,要迅速造型到位并收拢。男士造型不蹦。
初学交谊舞的基本步伐三、慢三步(华尔兹)
123-423 123-423 123 123、223
方步 之字步 侧位变开位 并进并退步
123-423 123、223 123-423 123、223
单手套转 并进并退手外展 蝴蝶花步 并进并退手外展
123-423 123-423 123 123-423
领女伴走转 迂回步 开位变左侧位 之字步
要点提示:
▲华尔兹的风格是波浪起伏、连绵不断、优雅圆润、雍容华贵。在初级班的动作中,也应当努力跳出这种风格。这就必须在华尔兹的基本功方面认真刻苦练习(包括脚法、移动技术、升降技术、反身、倾斜、摆荡等)。
▲闭位、开位、左侧位、右侧位是几个基本相互位置,要把握准确。
▲单手套转、迂回步是两个基本原地花步,注意身体的舒展、相互的位置、转身的时机和升降起伏。
▲之字步、蝴蝶花步、领女伴走转是行进(移动位置)中有转动的舞步。要求二人在配合中做好移动和转动。本套路用四小节练习,在实践中可根据移动需要做多做少。
▲侧位变开位、开位变左侧位是重要转换步法。转动少,容易被忽略。
初学交谊舞的基本步伐四、伦巴
12344 12344 1234、2234 1234、2234
左右横移步 同向开合步 左右横移步 女士套头转
1234、2234 1234、2234 1234、2234 12344
左右横移步 双方侧转一周 右侧位进退移动 单手套转
1234、2234 12343 123456 1234
左右横移步 背后挽花进退 套头转解出 左横移步
12343 123456 1234、2234 12344
背后挽花进退 套头转解出 左右横移步 双手套转
要点提示:
▲伦巴的风格是阿娜多姿、缠绵多情。这种风格主要通过它的舞步和腰胯的摆动来表现。
▲伦巴的基本步是4拍走3步,第三步是虚并步(不落重心)。这4拍也可以呼作“快、快、慢”,关键是在“慢”(占2拍)上做好支撑腿踩地、挤(出)胯和拉另一条腿(虚并)的动作(此时上身挺拔直立)。这个基本步要走好并贯彻始终。
▲大部分花步是在基本步法基础上,加上转动、身体和手臂动作演变出来的。
▲伦巴的舞步大部分是原地(辐射)做的。把“左右横移步”变化一下,做侧位进退,可以移动位置。
平四
最早接触的一种舞步。简单易学,北方地区极为流行。虽然很多人认为它没什么技术含量,只是一些脚步和手上动作的花样组合,但这种平民舞蹈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对音乐的适应力极强,而且可以很容易结合吸收 其它 舞种的步伐。
喜欢伴着disco舞曲跳平四,也许是因为强烈的节奏感能够激发舞蹈的力量和速度。眼花缭乱的旋转,瞬间展现的造型,在灯光闪烁的舞池里更显飞扬。
慢四(布鲁斯)
很多舞厅在放慢四舞曲的时候恨不能把所有灯都熄灭,营造出暧昧的氛围。但实际上优雅的布鲁斯却和这种气氛大相径庭。它虽然缠绵悠长却也需要足够的光线尽展姿态。相比华尔兹,布鲁斯更添一种忧郁的气质。一次舞蹈如同一幕剧情,浸满内敛的悲伤。俩个人默默地走,走走停停,转身分离再复合。舍不得却留不住,而悲情往往是为美丽加分的砝码。
快四
很难跳的舞,节奏快步伐急,还要跳出轻盈之感,配合很重要。主要的形式是快走转圈,跳不好就像俩个人抱在一起跑步,狼狈不堪。第一次报班的时候学过一点点,但实践中很少跳,好像这种舞步并不流行。
蹦四(吉特巴)
总觉得它是平四的变种,不过或许平四是它的变种。两者唯一的差别就是蹦四步伐上有节奏的变化,而且中间有一个颠步,所以看起来更加活泼俏皮。曾经在舞厅里看过一对老年搭档跳蹦四,跑跑跳跳,快乐的如同小朋友。我对蹦四掌握得并不好,颠步有的时候会拖节,需要有合适的舞伴引带才能跳得自然流畅,多少有些遗憾。
慢三(华尔兹)
华尔兹是许多摩登舞友的至爱,也许是源于它华贵优雅的气质,让人不由得身心挺拔。北方的慢三花样很多,无论舞步还是手势都让人眼花缭乱,南方人跳慢三基本以转圈为主,单调重复,却很适合人多拥挤的舞场。
相比交谊舞,国标的华尔兹更具造型感和节奏的变化性。音乐也更悠长舒缓。时而行云流水的移动,时而迤逦飘逸的定位,眩目华美,温柔旖旎。
探戈
双人舞中难得以男性为主体的舞蹈。所有音乐中节奏最为顿挫,表现最为阳刚。国标探戈在行走的时候很像猫步,轻而敏捷,摆头是为了警惕的防卫,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这种氛围应该是和 其他舞种 最独特的区别。对比国标,舞厅探戈则完全没了剑拔弩张的火药味,繁复的花步,手势,造型,甩头不过是营造声势的摆设。北方跳探戈的还比较多,而南方却极少见到,在上海的舞厅里,探戈只是舞会开始前的热场音乐,偶尔会有人上去表演,成为众人关注的目标。
快三
会跳的最后一个摩登舞。没有什么特别的花样,就是转圈。左转右转,顺势逆势,满场都是谁的裙摆在飞。很多人跳快三横冲直撞,停下来东倒西歪,站稳后头晕眼花。跳得好需要舞者极其默契的配合。所以随意搭手的俩个人很难搭配得轻盈自如。
伦巴
轮到拉丁了。上学的时候很少跳拉丁,除了舞厅伦巴。国标伦巴的节奏停顿更强烈,更注重胯部的摆动,因为旋律缓慢悠长,感觉也更柔美缠绵。伦巴是拉丁中的皇后,和其他 拉丁舞 相比,它是唯一一种内敛舒缓,柔中带刚的舞蹈。虽然少了奔放和张扬的热情,却更加突出舞者柔软的肢体与浪漫的情怀。而这便是它最难跳的原因。
恰恰
恰恰和伦巴是两种风格截然相反的舞蹈,虽然他们的舞步可以互换,只需改变一下节奏,而且重拍的力度和停顿如出一辙。恰恰的轻快欢乐带给人愉悦,不过跳得漂亮的恰恰还需要一些恰到好处的刚性。当然舞厅里的恰恰则完全不同。上海的交谊舞里有恰恰恰,北方似乎没见过,一直没有把它搞得特别清楚,感觉和蹦四有相似之处,因为三拍连恰很像连续的颠步。
桑巴
桑巴是最具地域风格的一种舞蹈,比恰恰更具热情。总觉得它比较适合集体舞,因为它没有太多造型,更多的是一种流动的美丽。不仅包括上下的弹动,还有行走的流畅。桑巴比其他拉丁国标舞更容易学会,曾在北京的一个露天开放的广场上看人家学桑巴,无论大人孩子,一个星期后都跳得像模像样,看来巴西人如此热衷它还是有群众基础的。
牛仔
只学习了几天。牛仔的步伐像恰恰,起伏像桑巴,整体的风格则类似吉特巴,有人说它和吉特巴就是一种舞蹈,也就是美国的水兵舞,我搞不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许全都熟练掌握了之后才能融会贯通吧。跳牛仔似乎要比其他的舞蹈耗体,一支曲子下来光练基本步就会累得气喘吁吁,老师说牛仔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需要好的体力。不过能够成功地轻盈地蹦来蹦去多少也是需要些技巧的。
肚皮舞
喜欢belly是因为它的自我,不需要舞伴的引带,不需要固定的套路,甚至不需要完整的音乐,听任身体自由地摇摆,舞动。体会自己投入的感受。好多人说起肚皮舞,都会换上一副暧昧的神态,也许是它的名字带了些许香艳色彩,让人产生浮想联翩,但真正了解它的人却不会做狭隘的想象。女人应该很容易喜欢上belly,因为它会让你发现自身柔软娇媚的一面,让你更热爱自己。原来普通的身体也有自身精彩的美丽。
街舞 (Hiphop)
没有系统地学过街舞,但是很喜欢它的动感和洒脱,尝试着跟教学片练习,却总是掌握不好要领。动作的转换不够利落,停顿也没有力度,反正看着很是奇怪。相比其他舞蹈,Hiphop的表达方式更加自我,无所顾忌,无所在意。仿佛看淡一切,没有什么大不了,很像青春期里躁动不安却努力掩饰的情绪。
伦巴舞(Rumba)
用R表示。拉丁舞项目之一。节奏为4/4拍,每分钟27~29小节。每小节四拍。乐曲旋律的特点是强拍落在每小节的第四拍。舞步从第4拍起跳,由一个慢步和两个快步组成。四拍走三步,慢步占二拍(第4拍和下一小节的第一拍),快步各占一拍(第二拍和第三拍)。胯部摆动三次。胯部动作是由控制重心的一脚向另一脚移动而形成向两侧作"∞"型摆动。具有舒展优美,婀娜多姿,柔媚抒情的风格。其产生与西班牙和非洲的舞蹈有密切关系,后在古巴得到发展。
部分舞种的节奏步法
恰恰舞(Cha-Cha-Cha)
用C表示。拉丁舞项目之一。节奏为4/4拍,每分钟30~32小节。每小节四拍,强拍落在第一拍。四拍走五步,包括两个慢步和三个快步。第一步踏在第二拍,时间值占一拍;第二步占一拍:第三、四两步各占半拍;第五步占一拍,踏在舞曲的第一拍上。胯部每小节向两侧摆动六次。舞曲热情奔放,舞步花哨利落步频较快,诙谐风趣。源于非洲,后传入拉丁美洲,在古巴得到发展。
桑巴舞(Samba)
用S表示。拉丁舞项目之一。舞曲欢快热烈,节奏为2/4拍或4/4拍,每分钟52~54小节。强拍落在每小节的第二拍或第四拍。每小节完成一个基本舞步。舞步在全脚掌踏地和半脚掌垫步之间交替完成,通过膝盖上下屈伸弹动,使全身前后摇摆,并沿着舞程线绕场行进,属"游走型"舞蹈。特点是流动性大,动律感强,步法摇曳紧凑,风格热烈奔放。源于巴西,是巴西一年一度狂欢节的舞蹈。
斗牛舞(PasoDoble)
用P表示。拉丁舞项目之一。音乐为旋律高昂雄壮、鲜明有力的西班牙进行曲。节奏为2/4拍,每分钟60~62小节。一拍一步,八拍一循环,特点是舞步流动大,沿着舞程线绕场行进,游走型舞蹈。舞姿挺拔,无胯部动作及过分膝盖屈伸。用踝关节和脚掌平踏地面完成舞步。动静鲜明,力度感强,发力迅速,收步敏捷顿挫,源于法国,盛行于西班牙,系据西班牙斗牛场面创作而成。男为斗牛士,气宇轩昂,刚劲威猛,女为红色斗篷,英姿飒爽,柔美多变。
牛仔舞(Jive)
用J表示。拉丁舞项目之一。旋律欢快,强烈跳跃,节奏为4/4拍,每分钟42~44小节、六拍跳八步。由基本舞步踏步、并合步,结合跳跃、旋转等动作组合而成。要求脚掌踏地,腰和胯部作钟摆式摆动。特点是舞步敏捷、跳跃,舞姿轻松、热情、欢快。源于美国,原是美国西部牛仔跳的踢踏舞,50年代爵士乐的流行,加速和完善了这种舞蹈,但风格上还保持美国西部牛仔刚健、浪漫、豪爽的气派。
探戈舞(Tango)
用T表示。摩登舞项目之一。2/4拍节奏,每分钟30~34小节。每小节二拍,第一拍为重拍。舞步有快步和慢步,快步(quick)占半拍,用Q表示;慢步(slow)占一拍,用S表示。基本节奏是慢、慢、快、快、慢(S、S、Q、Q、S)。舞曲节奏带有停顿并强调切分音;舞步顿挫有力,潇洒豪放;身体无起伏、无升降、无旋转;表情严肃,有左顾右盼的头部闪动动作。源于阿根廷民间,20世纪传入欧洲上层社会,后流行于世界各国。
狐步舞(Foxtrot)
也称"福克斯"。用F表示。摩登舞项目之一。舞曲抒情流畅,节奏为4/4拍,每分钟28~30小节,每小节为四拍,第一拍为重拍,第三拍为次重拍。基本步伐是四拍走三步,每四拍为一循环。分快、慢步,第一步为慢步(S),占二拍;第二、三步为快步(Q),各占一拍。基本节奏为慢、快、快(S、Q、Q)。以足踝、足底、掌趾的动作,完成升降起伏,注重反身、肩引导和倾斜技术。舞步流畅平滑,步幅宽大,舞态优雅从容飘逸,似行云流水。20世纪起源于欧美,后流行于全球。据传系模仿狐狸(马)走路的习性创作而成。
快步舞(Quickstep)
用Q表示。摩登舞项目之一。舞曲明亮欢快,舞步轻快灵活,跳跃感强,是体育舞蹈中一种轻快欢乐的舞蹈。节奏为4/4拍,每分钟50~52小节。每小节四拍,第一拍为重拍,第三拍为次重拍。舞步分快步和慢步。快步用Q表示,时值为一拍;慢步用S表示,时值为二拍。基本节奏是慢、慢。快、快、慢。舞步组合有跳步、荡腿、滑步等动作。起源于美国,20世纪流行于欧美和全球。
华尔兹舞(Waltz)
用w表示。也称"慢三步"。摩登舞项目之一。舞曲旋律优美抒情,节奏为3/4的中慢板,每分钟28~30小节。每小节三拍为一组舞步,每拍一步,第一拍为重拍,三步一起伏循环。通过膝、踝、足底、跟掌趾的动作,结合身体的升降、倾斜、摆荡,带动舞步移动,使舞步起伏连绵,舞姿华丽典雅。是维也纳华尔兹(快三步)的变化舞种。19世纪中叶,维也纳华尔兹传到美国,当时美国崇尚舒缓、优美的舞蹈和音乐,于是将快节奏的维也纳华尔兹逐渐改变成悠扬而缓慢、有抒发性旋律的慢华尔兹舞曲,舞蹈也改变成连贯滑动的慢动作。
维也纳华尔兹(Viennese Waltz)
用V表示。也称"快三步"。摩登舞项目之一。舞曲旋律流畅华丽,节奏轻松明快,为3/4拍节奏,每分钟56~60小节,每小节为三拍,第一拍为重拍,第四拍为次重拍。基本步伐是六拍走六步,二小节为一循环,第一小节为一次起伏。基本动作是左右快速旋转步,完成反身、倾斜、摆荡、升降等技巧。舞步平稳轻快,翩跹回旋,热烈奔放。舞姿高雅庄重。源于奥地利的一种农民舞蹈,由男女成对扶腰搭肩共同围成一个圆圈而舞,故被称为"圆舞"。著名的约翰·施特劳斯为华尔兹谱写了许多著名的圆舞曲。
圆舞曲是一种外来的音乐体裁,英文是所以有时也音译为“华尔兹”舞曲一般起源于农村。圆舞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城市中特别是在维也纳发展起来的。所以,有些圆舞曲也叫维也纳圆舞曲。溯源追根,圆舞曲的前身是奥地利民间的“兰得勒舞曲”,这也是一种农村舞曲。圆舞曲在“兰得勒舞曲”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三拍子舞蹈,跳舞时一对对男女舞伴,按照舞曲的节奏旋转打圈,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这些特点决定了圆舞曲的体裁特征:速度较快,拍或拍,这些特点,配合上环绕支点音旋转的音调,便生动地产生旋转打圈的动作感。圆舞曲的体裁特征,更鲜明地体现在它的伴奏音型中。典型的圆舞曲伴奏音型是强弱分明的三个均匀的四分音符(在拍则是八分音符),每小节一个和弦,第一拍是强拍,奏和弦的低音。第二、三拍是弱拍,在较高音区奏其它和弦音。
十八世纪后半叶,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莫扎特写了近五十首短小、精悍、具有民间风格的圆舞曲,称作《德国舞曲》。之后,舒伯特写了二百余首供钢琴独奏的圆舞曲。著名的浪漫主义钢琴作曲家肖邦写有十四首音乐会圆舞曲。维也纳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他是一<位主要从事圆舞曲创作的作曲家,具有“圆舞曲之王”的美称。他一生写了447首圆舞曲。他创作的大量圆舞曲中,最脍炙人口的可算是《兰色的多瑙河》了。这首圆舞原是一首歌唱多瑙河的男声合唱曲,曲名全称《在美丽的兰色多瑙河上》,后来作者又亲自改编为乐队演奏的圆舞曲,很快流传于全世界。随后,这首乐曲又被很多作曲家改编成独唱曲和各种乐器的独奏曲。
圆舞曲代表作有哪些:
小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1825-1899),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出生在十九世纪奥地利维也纳有名的音乐世家。与其父亲约翰•施特劳斯同名。这里的“老”字和“小”字是后人加的。为了区别他们,只好在名字前面加入了“老”,“小”这么两个字。
其创作以《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春之声》等一 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他曾带领乐队访问欧洲各国,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曲目。他还将源于德国南部性格温和的连德勒舞,改造成为结构简单、节奏灵活、旋律优美、感情奔放的音乐体裁,在市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十大圆舞曲
1 春之声圆舞曲
约翰 施特劳斯作于1883年,当时他已经接近60岁,但该曲的音乐依然充满活力 。据说它最早是一首钢琴曲,后开经轻歌剧《蝙蝠》作为声乐圆舞曲于1883年2月底举行首次演出。同年3月1日又在维也纳剧院公演。
2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约翰 施特劳斯作曲。该曲原是声乐曲。被称为奥地利“非正式的第二国歌”。
3 艺术家的生涯原舞曲
是约翰 施特劳斯最著名的几首圆舞曲之一。作于1867年。
4 南国玫瑰园舞曲
约翰 施特劳斯创作的轻歌剧《女王束带里的手帕》于1880年10月1日在维也纳的剧院首次上演。《南国玫瑰圆舞曲》就取材该剧。
5 溜冰圆舞曲
被称为“法国圆舞曲之王”的爱米尔 瓦尔托伊费尔,作有250首以上的管线圆舞曲。
6 杜鹃圆舞曲
瑞典作曲家约翰 埃马努埃 佐纳逊。以前把有些杜鹃成为郭公,而现在郭公示专指大杜鹃,即布谷鸟。这首乐曲又名《郭公圆舞曲》。该曲音乐形象生动活泼,把杜鹃的啼鸣声织进旋律中,娓娓动听,明朗而充满和平气氛。
7 快乐的寡妇圆舞曲
匈牙利作曲家莱哈尔作曲。该曲原是轻歌剧《快乐的寡妇》第一幕的声乐圆舞曲。
8 多瑙河之波圆舞曲
罗马尼亚作曲家伊凡诺维奇。40年代后期的著名影片《乔松的故事》以此作为主题,并取名为《结婚纪念日之歌》。
9 天鹅湖圆舞曲
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选自舞剧《天鹅湖》。
10 斯娃巴尔达圆舞曲
是舞剧名作《葛蓓莉娅》中的选曲。作者德利勃,被称为“法国芭蕾音乐之父”
伦巴
伦巴(Rumba)
简介
伦巴(Rumba)英文Rumba的音译。也被称为爱情之舞的,是起源于古巴的拉丁舞,所以又叫古巴伦巴,舞曲节奏为4/4拍 。它的特点是较为浪漫,舞姿迷人,性感与热情的;步伐曼妙有爱,缠绵,讲究身体姿态,舞态柔媚,步法婀娜款摆,若即若离的挑逗,是表达男女爱慕情感的一种舞蹈。
伦巴(rumba)名字可能是来自"rumboso orquestra",该词是1807年一支舞蹈队的名字,虽然在西班牙,“rumbo”是通道的意思,"rumba"是堆积的意思,且毫无疑问,在加勒比海地区“rhum”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酒精饮料的名字,当跳这种舞蹈的时候,有可能有引用该饮品。也有人认为伦巴的名字是起源于西班牙语的单词--喧闹的酒会。
在古巴,乡村伦巴被认为是一种家禽的哑剧表演,其观赏性超过了大众的参与性。当跳舞的时候,需保持肩膀的平稳,这可是来源背着沉重的物品而移动的奴隶的肩膀特点。这种步法称为Cucaracha(好像有听周老师上课的时候提到过,音为“库卡拉奇”?),就像跺蟑螂一样。点转就像在车轮辕上行走。伦巴的流行曲la paloma,1886年开始在古巴为人所知。
美国于19世纪30年代引进伦巴,以复合舞蹈的形式,把Guaracha, son,和古巴Bolero舞与这种乡村伦巴舞相结合。 1935年,因为在**“伦巴舞”中George Raft饰演的温柔的舞者的角色赢得女继承人的欢心,伦巴在美国变得非常流行的。
用R表示。拉丁舞项目之一。节奏为4/4拍,每分钟27~29小节。每小节四拍。乐曲旋律的特点是强拍落在每小节的第四拍。舞步从第4拍起跳,由一个慢步和两个快步组成。四拍走三步,慢步占二拍(第4拍和下一小节的第一拍),快步各占一拍(第二拍和第三拍)。胯部摆动三次。胯部动作是由控制重心的一脚向另一脚移动而形成向两侧作"∞"型摆动。具有舒展优美,婀娜多姿,柔媚抒情的风格。
源自非洲的黑人歌舞的民间舞蹈,流行于拉丁美洲,后在古巴得到发展。在古巴把一切即兴的黑人歌舞都称为伦巴。这种舞蹈完全是自娱性的,有时可以一男一女相互追逐,也可以成为多人的集体舞。舞步以扭胯、捻步为主,加以抖肩。伴奏以打击乐为主,舞者亦伴以呼喊歌唱,节奏为2/4拍,灵活多变。民间伦巴气氛十分热烈欢腾。20世纪20年代后,伦巴传入欧洲、北美,并吸收了爵士乐和其他舞蹈因素,成为舞厅舞的一种重要形式。
历史渊源
伦巴这个名字是对一部分舞蹈的统称,涵盖了很多舞蹈子类(比如Son,Danzon,Guagira,Guaracha,Naningo)等等,作为印第安人音乐或舞蹈的一种形式,每个岛屿上的确切定义都不尽相同。
伦巴舞有两个来源:西班牙人和非洲人。虽然可考的得主要的发展是在古巴,但在加勒比海其他地区也普遍发展了类似的舞蹈形式。
伦巴的起源来自于16世纪黑人奴隶的输入有关,这种舞蹈赤裸裸的表现了男女之间的性动作,超常快速的动作、被夸大的臀部动作等,伦巴的动作中,男性是进攻性很强而女性的动作则充满了防御的氛围。音乐通过敲打STACCATO和舞者传神的动律保持一致其他用到的乐器还有maracas, claves, marimbola和一些鼓类。
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Son"成为了古巴中产阶级的大众化舞蹈,它是一个经过修改的节奏较慢而优雅的一种形式。比这更慢的是"Danzon",古巴富人阶级的舞蹈。这种舞蹈形式的步伐很小,并且女性有很轻微的倾斜臀部动作,这是靠轮流弯曲和伸直膝盖来完成的。
美国的伦巴是经过修改的一个分支,在1913年第一个正式尝试向美国引进伦巴舞蹈的是LEW QUINN和JOAN SAWYER,10年后在1925年伴随着一些音乐家的引进乐队的领队带去了一对伦巴演员Benito Collada在格林威治村开办了一个EL CHICO的俱乐部,并且他发现纽约人根本就伦巴一无所知。
1929年,拉丁音乐开始变得流行,在19世纪20年代末Xavier Cugat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拉丁美洲的乐队,从洛杉矶的椰子林夜总会开始的,并且音乐出现在了早期的有声**如“快乐的马德里”中,而后在19世纪30 年代CUGAT在纽约WALDORF ASTORIA饭店演奏,十年之后他被授予了最佳乐队的殊荣。
1935年GEORGE RAFT在音乐**“伦巴”中饰演了一个名叫Joe Martin的舞蹈家角色,因为共同的舞蹈兴趣爱好,最终她赢得了女继承人Diana Harrison(Carole Lombard扮演)的芳心。
在欧洲,拉丁舞的传播(尤其是伦巴)更多的是依赖于Monsieur Pierre的才智和努力(他在伦敦是这个舞蹈种类的主导老师)在19世纪30年代在他的搭档DORIS LAVELLE的努力下,他在伦敦致力于介绍传统拉丁美洲舞蹈文化。经过反复考证老PIERRE 和 LAVELLE最终确立了真正古巴风格的伦巴并且在1955年作为官方认可的版本
伦巴是拉丁音乐和舞蹈的精髓和灵魂,引人入胜的节奏和身体表现使得伦巴成为了舞厅中最为普遍的舞蹈之一。
音乐在华尔兹舞中的作用有纪律性与规范性、情感表达、统一的节奏和伴奏等。
1、纪律性与规范性。
音乐能够为华尔兹舞提供有节奏的声音,使舞蹈者们能够很好地把握舞步与音乐的节拍。这种纪律性和规范性的要求让舞者们能够更加高效地练习或演兄敏出,让他们保持与音乐的协调。
2、情感表达。
音乐的激情和节奏是华尔兹舞的生命,它对舞者的情感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与动作的结合可以引起舞者显露出兴奋、浪漫、温柔或者是悲伤等感情。舞者在跳舞时可以将自己的情感与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观众感受到华尔兹所传达的情感之美。
3、统一的节奏和伴奏。
华尔兹舞的音乐以三拍子的节拍为主,流畅的旋律和配合的弦乐演奏营造出华丽的场面。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可以统一和平衡华尔兹舞的整体感觉,同时也可以为舞者提供演出时所必需的伴奏和基础,使得舞蹈稳定、流畅,优美动人。
华尔兹的来历:
1、起源地。
华尔兹起源于德国和奥地利、波兰边境地区,起初是一种社交舞蹈,被称作圆圈舞或者中部德国舞。华尔兹最初是由一些尽管不受大众欢迎但比较受人欢迎的舞曲融合而成。在其后的几个世纪中,华尔兹迅速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和世界各地。
2、舞步进化。
华尔兹的舞步和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发展和演变。19世纪时的华尔兹跳法取代了传统的三拍扒宽子舞式,使华尔兹成为一种更加优美和浪漫的舞蹈风格。华尔兹在演化中也加入了许多复杂的技术元素,如踏步、转体和跨步,让这种舞蹈的形式更为多样化、更富有表现力。
3、历史和文化意义。
华尔兹除了是一种优美和浪漫的舞蹈流派,还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含义。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华尔兹吸收了欧洲社会不同阶层的舞曲和节拍,传达出浪漫、温暖、慷慨和欢乐的基调。
浪漫主义风格服装
浪漫主义风格服装基本上以强调女性化风格的面貌出现。它代表一种强调自发的和形象的表现以及凸现直觉和想象的观点。可以用个性的、变化丰富的、出乎意料的、没有穷尽的、未完成的、过分的、解体的、抒情的和热烈奔放的等词汇来加以形容。而2002年以来的新浪漫主义服装,又带来一种全新的浪漫、妩媚、性感、柔软乃至奢华的气息,但它所表现的浪漫主义风格,是一种全新的创新。或者说是向最原始、最基本的浪漫要索的回归。它瓦解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建构了属于自己时代的浪漫美学。
形式要素:
在形式法则上,浪漫主义风格服装的设计强调在遵循最为基本的形式组合规律的基础上打破僵硬的教条而追求幻想和戏剧化效果。常用复古、怀旧、民族和异域等主题,造型夸张独特,线条或柔美或奔放,常见有非对称和不平衡结构,色彩明亮多变,图案缤纷斑斓,面料追求自然和质感对比。时常用装饰来构造设计焦点,装饰手段丰富,毛边、流苏、刺绣、花边、抽褶、荷叶边、蝴蝶结、花结和花饰等,只要可以想到的就可以采用。 (Bohemian)原意指豪放的吉卜赛人和颓废派的文人。对于波希米亚风格,不同的设计师有不同的服装诠释,有的以“放荡不羁的艺术家”为题,有的则塑造出“流浪的吉卜赛人”,绳索和结饰、荷叶边或褶皱、破洞与流苏,野性、自然、流浪和性感的风潮以不同的方式风行一时。 民族风:北非风情、印度民俗、中东袍服、摩洛哥风味、印第安色彩以及中国风格,成了设计师手中后浪漫主义的重要元素。广泛吸收各民族传统文化和服装特征,越来越成为现代服装设计师的浪漫的文化冒险。 女性化:告别中性和简约风潮,浪漫的式样、飘逸的面料、粉柔的色彩,构成女性化的甜美、漫妙和飘逸。 对于浪漫主义风格的服装设计来说,考虑什么是浪漫主义就显得过于理性,重要的是所谓胡思乱想。正如黑格尔所说:“浪漫主义艺术的本质在于艺术客体是自由的、具体的,而精神观念在于同一本体之中---所有这一切主要在于内省,而不是向外界揭示什么。”
浪漫主义时期的服装特点
浪漫主义风格
浪漫主义时期的风格是早期几人风格的混合体,尤其是文艺复兴、哥特及罗可可元素的复古。女装款式既符合浪漫主义的特点,又适合小产阶级牛活方式的需求。服装极富形象力且丰富多彩。在叼840年前后,极地长裙再次流行,只不过这次是采用马尾水支撑形状。起初下䙓只是‘层荷叶边,渐渐地又加上很多缎带、蝴蝶结、刺绣、花边及人造花朵。1860年以后,裙子的前面变十,从膝盖处开始展开,在后面形成多层褶裥。强调上衣的分割线降至臀围。袖子依旧长而窄。最后外裙上提,折向后面裙撑,使后面蓬起。后裙撑处用滚条、镶边、蝴蝶结、荷叶边及镂空花边等材料强化装饰。与奢华的女装相比,男装相对精致,强调功能而不张扬。双排扣外衣开始用于日装,燕尾服用于晚装和上层人的外十服。叼860年前后十现了套装。裤子、外衣和马甲均采用同种颜色和同种面料。黑外衣配条纹裤只在特殊场合穿着。
衬衫经常带有刺绣。挺括的系扣领逐步取代了立领和翻卷领。颈饰取决于不同类型的外衣,可以是窄领带、宽领巾或领结。
浪漫主义时期,许多人缺乏上进心,反对古典主义和合理主义,逃避现实,憧憬富有诗意的空想世界,倾向于主观的情绪,强调感情的优越,以中世纪文化的复活为理想。这种思潮无论在文学、艺术,还是在服装上都有明显表现。特别是女性,为了强调女性特征和教养,社交界的女士们经常揣著怀中药,手里拿着手绢斯文地擦拭眼泪或文雅地遮在嘴上,故作纤弱、婀娜的娇态,好像是久病未愈,弱不禁风。与之相应地,女装也创造出一种充满幻想色彩的典雅气氛。甚至男装也受其影响,出现收细腰身的造型。因此,服装史上把1825-1850年这一段历史称作浪漫主义时代。
浪漫主义时代的风俗主要表现在非活动性的女装上,从 1822年前后开始,女装的腰线逐渐自高腰身位置下降,于20年代中后期降到自然位置,在用紧身胸衣强调纤腰的同时,裙子又开始膨大化,名符其实地呈X型
A:由于王政复辟,人们的兴趣继续沿着帝政末期兴起的那种跨越过洛可可、巴罗克样式,去追求16世纪豪华的宫廷趣味这个方向发展。为了强调女性特征,束腰用的紧身胸衣成了达到这个整形目的的必备用具,整个上半身缝制得非常合体,以前为强调细腰在衣服的前中心呈锐角尖下去的装饰线又一次登场。
B:强调细腰和裙子的膨大化总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承的,1825年,裙子逐渐发展成吊钟状,1830年以后,裙子的体积越发增大,衬裙的数量常达五六条之多,终于在40年代初出现了用马鬃编成的钟形裙撑。裙子表面的装饰也越来越多,16、17、18世纪曾反复出现过的外裙在前面A字形打开,露出里面的异色衬裙的现象又重新流行。
C:这一时期的领形有两种极端形态:一种是高领口;一种是大胆的低领口。高领口上常有橙饰,有时还采用 16世纪的“拉夫”(ruff,一种单独制作的圆盘状谱饰领厂也有像 17世纪前半叶的荷兰风时代的大披肩领一样,重叠几层有丽丝边饰的披肩领;低领口上常加有很大的翻领或重叠数层飞边。丽丝边饰。这两种领形有时也组合起来使用。
D:极富浪漫色彩的是这个时代的袖型,为了使腰显得纤细,女装的肩部不断向横宽方向扩张,袖根部被极度夸张,甚至在袖根部使用了鲸须。金属丝做撑垫,或用羽毛做填充物的现象。高领的衣服多采用羊腿袖造型,低领的衣服多采用泡泡袖。有的上面还有裂口装饰,还有在袖山上重叠数层丽丝飞边的披肩式袖子。
E:这时流行的面料有轻而柔软的薄棉布、织纹较密的亚麻布、波绞组织的薄纱、凹凸丝织物。提花丝织物。格纹和条纹的轻质毛织物以及有刺绣的蝉翼纱等。尽管服装造型上装饰过多,但给人的总体印象却是轻盈飘逸的。路易·菲力普时代,各种>>
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是什么?
浪漫主义服装艺术风格
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风潮的历史背景是风云动荡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个时期的浪漫主义解放个性和心灵,浪漫主义者不仅反对一切与封建政权有关的事物,而且也希望摆脱学院派的古典艺术的刻板僵化和过分简朴理性。浪漫主义重视色彩和情感,也重视他们身体走动时的氛围和美感,这一切都在服装上强烈反映出来。
一、浪漫主义风格及服装特征
浪漫主义服装带来的全新浪漫、妩媚、性感、柔软以厦奢华气息,可以说是最原始最纯粹浪漫要素回归。不同于古典主义的服装设计(古典主义的具体表现是反对繁杂、繁缛,美学思想较为严谨,崇尚质朴的、纯洁的、华丽的美感。在服装上所展示的是突出人体的美好。服装风格的形式法则表现为追求造型平衡、对称。具有合理、简洁、结构明确的基本规律。面料质朴,色彩图案单纯。),它更强调打破僵硬的教条,追求幻想异想乃至戏剧化效果。常用复古、怀旧、民族、异城等主题,造型追求夸张独特。线条或柔美或奔放,非对称和不平衡设计结构,成为与古典主义最为明显不同的地方。在色彩上也丰富多变,图案缤纷斑斓,面料追求自然和质感。装饰手段多用:毛边、流苏、刺绣、花边,抽褶、蝴蝶结、花饰等,也即是说只要能想到的新鲜华丽的元素都可以采用。
20世纪初,西方开始关注东方并将东方的审美情趣融入到时装中。东西方服装开始碰撞出了独特谤人的火花,也使设计师在神秘中更增添了舒适灵活的宽松表现,羽毛、纱饰、披风、蕾丝被大量运用。20年代夏奈尔推出了上表下裙套装,在解放女性身体的同时,又带来了简单优雅的气息,当然这期间也偶有一些反叛意识的款式出现;30年代女性的线条被过分夸张,服装多为驶折垂挂式,被称为罗马柱式,低腰线时装也极度流行。到了60和70年代,少数民族风貌中有部分具有较强的浪漫主义因素出现,而70年代出现的花布与碎裮营造出的烂漫气氛,也对后来有所影响。
服装的潮流一般表现为,或是在高科技的支持下,创造崭新的浪漫化面料外观;或是研究历史中的浪漫装饰,对其中的要素予以系统分析,抽取精华,来滋养今天,使简单的成衣具有浪漫而丰富外观。当代的服饰研究,已呈现出多屡面、多角度的倾向,服装设计也从功能性、艺术性、审美性等多方面体现出人类杰出的视觉创造能力,以及各个时期不同地域人们的文化观念、审美观念和生活观念,显示了人类视觉艺术思维和审美活动的不断升华。
二、欧洲浪漫主义风格对现代服饰的影响
服装的艺术化是我们对时代审美差异的一种及时反馈,它不仅反映出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的关系,而且也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氛围和人们对审美及时代变迁所映现出来的精神面貌。
首先,今天世界上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已超越了其原有服装的传统格式,走进了全球化的现代服装模式,即工业化社会特有的批量生产的、追求低成本高效率的,简洁、实用、舒适、便捷的服装风格。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里,文化的独特性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为此,历史中曾经辉煌过的种种服装风格,作为调节、丰富当代服装图版的基本手段,在服装设计师的手中得到不断的挖掘、应用和再现。在千篇一律的现代服装背景下。返回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风格丰富的装饰语汇,与新材料、新技术、新观念相组合,为流行注入了新的含义,它唤起了人们对装饰的向往,引发着人们对丰富的视觉效果和自由的追求。
其次,浪漫主义是历史上第一个涉及广泛的、较为完整的、样式丰富的装饰体系。它超越了思想的母题,将愉悦的视觉效果凸显出来,使文艺复兴时期的以思想为核心的形象,成为装饰形式十分鲜明的、较为纯净的审美对象。它使形式的细节从此丰富起来,可供视觉欣赏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了。由此铺垫出通往>>
新浪漫主义的服装设计中的新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风格源于19世纪的欧洲,它主张摆脱古典主义(古典艺术发源于18世纪的法国,以画家大卫为代表。古典主义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以古希腊罗马为借鉴的楷模,风格典雅、端庄)过份的简朴和理性,反对艺术上的刻板僵化,它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热情地肯定人的主观性,表现激烈奔放的情感,常用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将主观、非理性、想象融为一体,使用品更个性化,更具有生命的活力。在服装史上,1825-1845年间被认为是典型的浪漫主义时期。服装的特点是细腰丰臀,大而多装饰的帽饰,注重整体线条的动感表现,使服装能随着人体的摆动而呈现出轻快飘逸之感。New Romantici (新浪漫主义):It was another literary trend prevailing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New Romantic writers opposed the idea that life reflects life reality Stevenson(史蒂文森,1850-1894,苏格兰小说家)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New-Romantici in novel writing新浪漫主义源于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代表一种观点,这种观点强调自发地和形象地表现,强调百觉和想象,强调感觉而不是思维,强调野性的而不是人造的美。浪漫主义基于波西米亚文化为基础背景,是变化的、丰富的、出乎意料的、术完成的、没有穷尽的、个性的、夸张的、解体的、抒情的和热烈奔放的。楚辞是浪漫的,李白是浪漫的,雨果是浪漫的。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涌现许多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如画家籍里柯和德拉古洛瓦,以及雕塑家吕德(Fransois Rude)。服装中的浪漫主义运动发生在1825-1845年间的欧洲。这个时期的女装廓形为上下部分分量相近的Z型,形式为宽肩、细腰和丰臀。由于采用了大型的泡泡袖、灯笼袖、悬钟袖和羊腿袖,肩部得到极度的夸张。紧身胸衣的使用,大大改变了自然的体型,给人以矫饰之感,但流行中当局者迷在所难免。使用裙撑的丰满裙部基本上呈圆台型,裙长比稍前的帝政时期以及稍后的克里诺林时期都稍短,露出脚踝。面料常使用大提花或印花的丝绸,最流行的图案是花卉纹。衣裙还常加以蓄丝、缎带和绢花。大而多装饰的女帽,小巧而精致的女鞋随之流行。各种娇柔的粉调是当时的流行色。新浪漫主义其实就是伪浪漫主义,对于时装而言这种说法更为一针见血。因为产生浪漫主义时装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哪里去寻找那种王室绅士贵族淑女,还有谁能雍容自如地跳小步舞和华尔兹?用一点柔和回转的线条,有一点粉调或浅淡色调,用一点轻柔悬垂的面料,用一点装饰,用一点花卉纹样,渲染出一点对往日浪漫风采的思恋,这就是我们眼下拥有的新浪漫主义时装。在怀旧的目光里,女士们内衣上端露出的精巧蕾丝,以及男士们西服轻薄的面料和回转的肩线领线,都足以让人吟咏再三流连忘返。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浪漫主义也是时装厂商贴在他们满怀希望推出的新货品上的标签。对于中国的服装厂商来说,1998年春夏市场的压力是沉重的。所以,在借鉴国际大师和名牌的色彩、面料和款式的同时,他们也借来了新浪漫主义这一款具有魅力的词汇。中国的消费者因此也在时装报刊上,在流行主题的发布中,频频接触到这个词汇。
美人鱼的服装是属于哪种风格的?例如浪漫主义,典雅等
浪漫主义风格
浪漫主义或新浪漫主义服装设计师有哪些?
亚历山大·马克昆 AlexanderMcqueen
约翰·加里阿诺 JohnCaliano
洛可可风格服装的概念与特点是什么?
洛可可服饰在色彩和装饰上的特点
(一)柔和艳丽的色彩和自然形态的装饰
洛可可服装的显著特点是柔媚细腻、 纤弱柔和,这使整个服装风格趋于柔美化、繁复化。 在服装中大量运用夸张的造型、柔和艳丽的色彩以及自然形态的装饰,给人以奢华浪漫的视觉效果。 洛可可时期色彩常用白色、金色、粉红、粉绿、淡黄等娇嫩的颜色。 服饰上的色彩也表现为柔和艳丽的色调,例如甜美的香槟色和奶油色洛可可服饰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服装上的装饰物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 来自大自然的装饰题材的运用,使洛可可装饰艺术充满了女性惬意的轻松感,处处体现著新兴资产阶级上升阶段强调满足自身感官愉悦的审美趣味。 自然形态在服饰上的体现就是大量自然花卉为主题的染织面料。 这个时期法国的印花织物就好似花的帝国——曼妙而唯美。 当时主要采用的花卉是蔷薇和兰花, 在处理上采用写实的花卉,再用茎蔓把花卉相互连接起来,形成蔓延的动感,表现出人们对自然的崇尚。洛可可服装形态的演变经历了奥尔良公爵摄政时代、 路易十五时代和路易十六时代三个时段。洛可可服装在装饰上也极其纤弱柔和,多处使用金线、彩绘、蕾丝、穗子等装饰手法。 例如:在室内装饰风格的影响下, 法国式罗布衣袖比早期更加合身,袖口制作更是不同寻常,精细而复杂,并且带有边饰。 在华托式罗布中带翼的袖口被细丝褶边所取代。 这种褶边通常是两层,上面镶有穗子、金属饰边和五彩的蕾丝。 袖子下边露出内衣袖口双层或三层褶边。 褶边由细而宽,边缘装饰有蕾丝,这就是当时最迷人的“荷叶边皱褶袖”的经典造型。
(二)对装饰效果的注重与表现
洛可可女装由内部的紧身胸衣、倒三角形脚片(斯塔玛卡)、裙撑(帕尼埃)和罩在裙撑外华丽讲究的衬裙以及最外面的罩裙(罗布)组成。 紧身胸衣和裙撑这对孪生姐妹在很大程度上缔造了洛可可女装浪漫、迷人的华贵风情。 作为洛可可女装最具代表的灵魂,其夸张的造型、超大的服装表面给设计师足够的装饰空间,使精致温婉的服饰艺术表现得栩栩如生。紧身胸衣一直是西方女装造型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穿着紧身胸衣时,胸前通常配有呈倒三角形的胸兜,这是独立制作的服装部件,穿着时把它系在前开紧身胸衣的带子下面,也可以遮挡胸衣的开口,可以说是洛可可女装装饰的重要部分。 肚兜上面常有精美的装饰,这个部位是细节装饰美和工艺美的表现。裙撑作为洛可可女装的重要部分,和紧身胸衣一起把女人塑造成完美的 X 型。初期“帕尼埃”为钟形,后来“帕尼埃”越变越大,逐渐变成椭圆形,前后扁平、左右宽大。 “帕尼埃”外层面积的增大给表层的装饰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前部敞开的罩裙以及裙子层次繁多是西方近代女装的重点。 在外裙下通常有内裙、衬裙和底裙。 层层叠叠的裙子以它细腻精致、变化丰富的装饰形成著层叠的视觉效果,成为 18 世纪追求娇柔矫饰和官能享乐的象征。这种立体饰褶、服装面料的缝缀再造增加了服装在视觉上浮雕感、立体感。蕾丝是一种有透孔的网眼花边的织物, 通常织有图案。 最早是手工编织的织物,18 世纪由于纺织技术的进步,蕾丝的生产制造进入鼎盛时期。因为其华美的材质、 精致的手工和昂贵的价格是穿著者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蕾丝荷叶边的装饰是洛可可艺术的装饰经典。 洛可可时期女装的袖子由肩部到肘部是窄紧贴体的,蕾丝边饰由肘部垂下,自然的张开。蕾丝袖边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有造型功能,使袖子整体呈现倒三角型的外观。这样的袖型在倒三角的躯干和矩形的下裙之间起到很好的视觉调和作用,与服装整体造型轮廓相搭配,从而把蕾丝从最初是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演变为代表女性性感的服饰符号。花朵这个主>>
80年代欧美流行的新浪漫主义风格的服饰特点 10分
在简约的款式基础上增添的头花、丝巾、金色项链等元素都会更加突出。
建议去懒人巢看看 看网友的购物分享 购物经验 也可以分享自己的购物经验及搭配
欧美风格服装的特点?
很多
服装都有那些风格?各风格有什么特点?
比如民族风格波希米亚风格田园风格嘻哈风格巴洛克风格歌特风格英伦风格浪漫主义风格立体派极简派未来派波普派 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的解放,人们更注重追求个性。那种由一种风格统领十几年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90年代以来,流行服装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进入了一个追求个性与时尚的多元化时代,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地域、各种风格流派的服装相互借鉴、循环往复,传统的、前卫的、各种新观念、新意识及新的表现手法空前活跃,具有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多样性、灵活性和随意性。与设计师的建议相比,人们更看中的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及自己所属的那个团体的特征。如今,人们在着装时不只是要表现一种视觉效果,还要表现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观念和情绪。因此作为流行时尚的诠释者,要对多种的审美意向和需求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并能够透过流行的表面现象,掌握其风格与内涵。 设计风格,即是设计的所有要素——款式、色彩、材质、配饰,形成统一的、充满魅力的外观效果,具有一种鲜明的倾向性。风格能在瞬间传达出设计的总体特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达到见物生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浪漫主义风格源于19世纪的欧洲,是近年来服装流行的主流,它主张摆脱古典主义(古典艺术发源于18世纪的法国,以画家大卫为代表。古典主义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以古希腊罗马为借鉴的楷模,风格典雅、端庄)过份的简朴和理性,反对艺术上的刻板僵化,它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热情地肯定人的主观性,表现激烈奔放的情感,常用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将主观、非理性、想象融为一体,使用品更个性化,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在服装史上,1825-1845年间被认为是典型的浪漫主义时期。服装的特点是细腰丰臀,大而多装饰的帽饰,注重整体线条的动感表现,使服装能随着人体的摆动而呈现出轻快飘逸之感。 在1997年的国际时装潮流中,以亚历山大·马克昆(AlexanderMcqueen,现任法国HubertdeGivenchy公司首席设计师,其设计风格是根据所欲表现人物所处环境为背景,用现代手法表现往昔的精神)与约翰·加里阿诺(JohnCaliano,英国人,现任法国CD公司首席设计师)为代表的设计师们纷纷推出了浪漫主义风格的服装,这一潮流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对90年代以来国际流行舞台上那种冷漠的未来派设计、简约中的中性服装的一种反向趋势。在服装史上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当一种风格流行了一个阶段后,就会因缺少变化而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继之而起的就将是一个反向的趋势。 90年代的浪漫主义风格,又不同于80年代末那种追求装饰的人工主义,而是更趋自然柔和的形象、浅亦淡的色调、柔和圆转的线条、轻柔的材质,表现的是一种怀旧的情结和田园风格,它与设计领域里的后现代主义相呼应,表现人们对现代工业所带来的那种单调冷漠、整齐划一的一种逆反心理,追求所谓唤起历史的回忆,重视民族民间传统,讲究装饰意趣,从历史和民族服装中去寻找设计灵感,使人们在都市的喧嚣中,感受到一种充满幻想的心灵空间。这一风格取材广泛,其灵感来自池畔、喷泉、浴池或来自珊瑚等等,甚至来自晶莹剔透的气泡。 在亚历山大·马克昆的设计里,他创造性地将生态学、原始世界和未来世界相混合,以天马行空式的款式、别出心裁的剪裁、温文尔雅的曲线,创作出一件件摇曳多姿的艺术品,极富有野性的魅力。 在1997年的国际流行舞台上,随着西方简约和冷漠设计形式的淡出,继之而起的是充满装饰意趣和神秘魅力的东方风格。如印度、中国、吉卜赛等风格,异彩纷呈,一片金碧辉煌,人们在其服饰的繁花似锦的装饰图安可,在缤纷色彩的跃动下,在柔美轻盈的面料里,尽显浪漫主义情怀。 由于现>>
摩登舞中包括五种舞蹈,分别是: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 拉丁舞也包括五种舞蹈,分别是:伦巴(RUMBA),恰恰恰(CHA CHA CHA),牛仔(JIVE),桑巴(SUMBA)和斗牛 总的来说拉丁舞包括Salsa、Merengue、Cumbia、Bachata、Chacha、Samba、Lambada等。而其中最出名也为大多数人所喜爱的Salsa起源于古巴,古巴Salsa来源于曼波,曼波是20世纪40年代—60年代非常流行的舞蹈,恰恰是他的一个变种。古巴风格salsa源于街头,人们伴着音乐翩翩起舞,自由派对,空气中弥漫着欢乐和喜悦。现流行欧美和世界的salsa是美国纽约salsa。美国纽约salsa和古巴salsa有本质不同,纽约salsa是一小节4拍,跳3步,第4拍停顿不跳,特点是欢快热烈,舞蹈动作花样繁多,变化快,具有很强的欣赏性和表演性。全身心投入,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充满了激情与活力,纽约跳法目前是主要跳法。古巴salsa,古巴跳法每小节4拍跳4步,第4拍点地,特点风趣和自娱自乐成分较多,比较而言,纽约三步跳法更激情更有魅力和更富有活力。 至于Merengue则起源于多米尼加,每小节2拍,随着髋关节左右依次摆动,循环往返加上手的不断变化,极富浪漫、性感和魅力。 具体介绍拉丁国标舞的话,则是:伦巴舞(rumba),起源于古巴,音乐为4/4拍,速度每分钟27小节左右。伦巴舞的特点是:音乐缠绵,舞态柔美,舞步动作婀娜款摆。古巴人习惯头顶东西行走,以胯步向两侧的扭动来调节步伐,保持身体平衡。伦巴的舞步秉承了这一特点。原始的舞蹈风格,融进现代的情调。动作舒展,缠绵妩媚,舞姿抒情,浪漫优美。配上缠绵委婉的音乐,使舞蹈充满浪漫情调。 恰恰恰(cha cha cha),起源于墨西哥,音乐为4/4拍,速度每分钟31小节左右。恰恰恰,音乐有趣,节奏感强,舞态花俏,舞步利落紧凑,在全世界广流行! 桑巴舞(samba),起源于巴西,音乐为4/4或2/4拍,速度每分钟51小节左右。桑巴舞,音乐热烈,舞态富有动感,舞步摇曳多变,深受人们的钟爱! 斗牛舞(pase doble),起源于法国,发展于西班牙,它的音乐为2/4拍,速度每分钟62小节左右。斗牛舞音乐雄壮、舞态豪放、步伐强悍振奋,是人们对它情有独钟的原因。 牛仔舞(jive),起源于美国,是由一种叫“吉特巴”的舞蹈发展而来,牛仔舞剔除了“吉特巴” 中所有的难度动作,增加了一些技巧。最早对牛仔舞的记载是由伦敦舞蹈教师 Victor Silvester于1944年在欧洲出版的一本介绍牛仔舞的书。波普,摇滚,美国摇摆舞都对牛仔舞有着一定的影响。 牛仔舞是一种节奏快,耗体力的舞。在比赛中牛仔舞之所以被安排在最后跳是因为选手们必须让观众觉得,在跳了前四个舞之后他们仍不觉得累,还能 很投入地迎接新的挑战。 它流行于美国南部。牛仔舞手脚的关节放松、自由地舞蹈,身体自然晃动,脚步轻松地踏着,且不断地与舞伴换位,转圈旋转。其音乐节拍为4/4拍,速度每分钟43小节左右。 也正是因为它的音乐欢快、舞态风趣、步伐活泼轻盈的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最后,关于拉丁舞的服装要求因为它的特点是休闲、浪漫、随意,所以穿着时注意款式、风格和花样与拉丁舞吻合,穿着时主要体现出随意和得体,配上鞋的颜色和大小注意整体的协调和吻合。 拉丁舞的五项舞蹈各有风格,桑巴的激情,恰恰的活泼,伦巴的婀娜,斗牛的强劲,牛仔的逗趣。风格的不同,最主要的是内涵的把握。 在于对音乐的理解,更主要是音乐的旋律。作到学舞,练舞,走舞,跑舞,跳舞。而跳舞是舞者的最高境界。我们大家都知道,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者通过肢体表现流动的音符,才是舞蹈的最高境界。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了我们东方人在跳拉丁舞时常常带有含蓄,羞怯,不敢用身体去表达甚至于不敢用眼睛去交流。所以,多一些了解西方文化对跳出“有味道的拉丁舞”很有帮助。 舞伴之间的平衡,用力的平衡,重心的平衡,六维空间:上下,左右,前后。总之,平衡无处不在,平衡贯穿舞蹈的始终 拉丁舞包括恰恰、伦巴、桑巴、斗牛和牛仔舞;他们分别起源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20世纪初期在英国被规范和发展并很快在许多国家流行起来;当时以社交、娱乐的形式在社交场所的酒吧非常盛行;三、四十年代的大上海也非常流行。后来,经过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的统一规范使其成为一种国际赛事,一直延续至今;其中比较有名的赛事有英国“黑池”舞蹈节(78界)、英国UK国际锦标赛(51界)、英国国际公开赛、德国世界舞蹈运动锦标赛等。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1986年中国第一次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杯”国际标准舞锦标赛,1991年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体育舞蹈锦标赛。我省从1988年开始由省舞蹈家协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国标舞活动。如今每年都有多项赛事,参赛队伍每年都在壮大;爱好者也非常之多。露天的广场、休闲的社区、时尚的健身房到处都可以见到拉丁舞者的身影。尤其是少儿拉丁舞近几年发展迅猛。 作为体育舞蹈,拉丁舞最早起源于非洲,由那里的移民带入拉美并与当地的土风舞相互影响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常常见到的恰恰、伦巴、牛仔、桑巴、斗牛等新的舞种。 拉丁舞是以运动肩部、腹部、腰部、臀部为主的一种舞蹈艺术。参加运动的包括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竖脊肌、背阔肌等上百块肌肉。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许多科研人员对体育舞蹈的生理和心理作用做过研究,平均每跳一曲拉丁舞,腰部的扭转有160—180次,女子的最高心率可达197次/分钟,男子的最高心率可达210次/分钟。大约能量代谢为8.5以上,相当于运动员完成一个800米的热能消耗量,大于网球和羽毛球的热能消耗。减脂效果可想而知。 拉丁舞中最具代表的舞蹈是伦巴,它被誉为“拉丁之魂”。学习拉丁舞的人,一般会把伦巴作为入门的第一支舞来学习。伦巴是表现男女之间爱情故事的舞蹈,所以它的音乐较为柔美和缠绵,动作上能使女伴充分展现女性的柔媚和胯部、臀部的曲线美。男女伴之间若即若离,十分优美。而另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舞蹈———恰恰则起源于墨西哥,虽与伦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但它俏皮欢快,风格与伦巴截然不同,动作潇洒帅气而又充满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