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因对生活的热爱而美
杨华燕妮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诗,是因为诗能给予人一种浪漫美丽的力量诗句中沉甸甸的就是一份对生活的浓重的爱,因它,诗也就变得美了
例如在外国诗两首中的诗句,反映的是诗人美好的心灵济慈在《蝈蝈与蛐蛐》中写道: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多么振奋人心的一句话啊!蝈蝈儿的叫声在诗中化为美妙的乐音,普通的夏夜成为了仲夏夜中最盛大的一次交响乐乐会,蚂蚁是鼓手,萤火虫是灯光师……诗歌从不会死亡,它在人的心灵中繁衍生长热爱生活,眼里的一切都是美好,草丛是可喜的,树篱是可爱的也许人生就是一场辉煌的戏剧,我们在歌唱,和世间所有美好的生命一起
叶赛宁的《夜》塑造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整个画面宛若梦中仙境一般唯美“河水悄悄流入梦乡”,仿佛让人看见蜿蜒清流,在月光下银光闪闪的河水无声无悄的流入一个模糊白云包围着的境地,我们可以想像诗人要写出这样的文字时,脸上应当带着怎样的微笑啊,何偿不是出于对甜谧的夜的热爱,生活的热爱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写出的文字就是乐观甜美的,没有怨恨
诗歌,因对生活的热爱而美
诗歌因生命而美
王梦然
这个题目乍一看是有些奇怪的诗歌和生命似乎是八个杆子打不到一块的事物其实不然,在我的观点里呢,诗歌和生命反而有千丝万缕的细微关联不是都说过,好的诗是浪温的,是有灵性的,一件平凡的事物在作者笔下也会有各自不同的象征《雨说》中的春雨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它教会孩子们勇敢地笑;《星星变奏曲》里冉冉升起的红旗,上面的五星也有了不同的意义,它是坚强,不屈不挠的……这些诗篇中的事物为何会有了人的思维情感,显然,这是诗人赋予它们的在诗人那里,诗歌不再是单纯的文字,相反它们成了情感、生命的特殊载体它们重现或展示了一种真实,令人激动的情感,诗歌不是死的,它们只是以另外一种不易察觉的生命形式存在
《蝈蝈与蛐蛐》里,哪怕炎热的天气让鸟儿都眩晕,哪怕寂静的严寒人们都昏昏欲睡,可始终有那么一群动物在欢喜地歌唱,它们是给这个世界带来生命感的使者“大地的诗歌,从来没有停息”这里,大地的诗歌更是大地的生命,只要生命不死亡诗歌也不会停息蝈蝈与蛐蛐只是很不起眼的小动物,却奏出了世界上最美的乐音这乐音飘过树篱,穿过草丛,一直在人的心中荡漾作者笔下的诗歌因生命而发光放彩,生命因诗歌而永不停息拥有了这两样,到处都充满了活力,那可喜的草丛,那可爱的树篱,似乎都让人忍不住赞叹
诗歌是不会死的,它与生命共存它是生命的载体,更是生命的具体体现,诗歌因生命而美
诗歌因年轻而美丽
李奕亨
每一个诗人都是“年轻”的,只有年轻的诗,才会打动人如何让自己永远是一个年轻的诗人,这是每个诗人的追求
在《沁园春·雪》中,毛主席挥豪舞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那是年轻的宏大,充满了力量与气势,那淡淡一句“只识弯弓射大雕”是年轻的抱负,年轻的偏执在这一刻,诗人是年轻的,他已经将心怀贯彻天地;诗是年轻的,它展现了诗人独特大气的风格
在《夜》中,叶赛宁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夜的淡泊,空灵只有年轻的诗人才会捕捉到“夜莺的歌声”,“长脚秧鸡的欢嚷”只有年轻的诗人才会认为河水可以流进梦乡,而溪水可以轻轻歌唱,万物在夜色中都在生长……这一刻,诗人是年轻的,他用年轻人会有的多愁善感与细腻流淌于走笔之间诗歌是年轻的,它会活泼的跳动
那么,我可以说,只有年轻的诗人才会将灵感在上瞬间引爆,如山崩地裂催动诗的情感;只有年轻的诗才会有渲染读者的情感而老的诗,是死的诗
但,年轻的诗人并不是年纪小的诗人,这是心的年龄只有一个永远保持内心年轻的诗人才会有无穷无尽的灵感,因为灵感在天地万物,而发现它们在于年轻的心即使一个人形神俱老,久经世事,但如果没有一颗年轻的心,他也不过苟活于尘世而永远不会有诗情只有永远年轻的诗人可以谈笑风生,可以细腻柔软,可以刻薄讽刺,可以直达每个读者的心中
那么,这一单元的诗,是年轻的诗年轻即是诗人特殊的年龄
所以,我认为,诗歌因年轻而美丽
诗歌因气象而美
冉雪立
读诗想来是有境界的,当儿歌读着消遣,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其中,读的是它的韵律;作为一篇文学作品,欣赏它的艺术和美感,读的是气象当然,有人能读出作者的心路历程,能慨叹作者的悲欢离合,当然是把诗读透了,读活了的,但我没那本领,至少现在一首也没读懂如果有人非得把诗当文学体裁,读它的学理价值,那当然是诗读深了的,只是我的才能实在短浅,要做文学理论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每读诗,只能读读它的气象
诗的气象可谓“变化万千”,大可以到“惟见长江天际流”,江河万里;小可以是“寂寞梧桐锁清秋”,残山剩水依拙见看,一首诗的气象大小在于诗人的襟怀,诗人看到的可以是万里河山,亦可是枯藤野草单看一单元的几首诗,我最爱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诗典型的大气象,大襟怀其余朦胧诗虽有细腻温柔之美,却不免觉得过于柔软,气象过于阴郁或黯沉,不比毛泽东的诗
诗的气象首先是象,这应是较实际的物象,可谓“景象”你看《沁园春·雪》的开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白茫茫的宏大的冰天雪地已现于眼前望长城内外起,到上阙毕,都是一派红装素裹的壮阔山色,这个“象”虚实相生,蔚为壮观其次为气,这在于气魄,下阙犹为突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谈古论今,一种人心中的大气象跃然纸上上阙看世界,下阙观人心,都是云蒸霞蔚之景,一种豪气干云的气象
之所以认为诗以气象美,是因为诗的气象往往反映人的心境毛泽东、李白的诗都是大气象,豪迈潇洒当然,并非李煜、柳永就无气象,不过是“晓风残月”的阴柔之美,依诗者好恶,气象都是美的倘若诗失了气象,无病呻吟,大发空谈,谁还会喜欢
诗的气象也离不开诗人的自信和胸怀比如月亮,这是中国诗歌最常见的意象,但不同人笔下却相差甚远好多诗人眼里月是温柔、短暂而自我的,把月写得小了,柔了但唐朝人不同,这离不开唐朝的繁荣你看《春江花月夜》写什么,写“江月年年只相似”,江月永远是恒久的,宽阔而博大的这就是唐诗的气象再比如李白,李白的气象谁学得会杜甫尚是“千凿万捶老杜诗”,它的气象像雕塑,顺着纹路尚可效仿李白的诗呢像化石,火山喷发后的凝集很壮观,但谁也想不出当年是如何一喷而出,这就是气象的独特读诗多的也许一眼猜出诗人,为什么在于一个大诗人的气象外人是学不来的
诗因气象而美,气象也是诗的性格,千奇百怪,但总有一种可以感动内心
诗歌因空间而美
刘婧怡
读了一单元的几首诗歌,每一首都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和诗人独有的情怀我认为诗歌最重要的,也是最能体现出美的,是一种空间感在这种空间里,诗人可以尽情地通过一些事物或经历表达出内心的世界,也使读者有了一个充分的想象空间
首先是通过一种地域方位构成空间,比如像《星星变奏曲》,“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闪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遥远”“远方飘来”就很形象的用星星构成了天与地的空间表现出诗人对星星代表的光明的渴望同样《雨说》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再就是根据一种时间的变化来勾勒出一个空间如《蝈蝈与蛐蛐》,把春天和冬天的变化用蝈蝈和蛐蛐连在一起,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我认为运用最好的还是《沁园春·雪》,把现代和历史巧妙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历史长河,豪迈地抒发出自己的远大志向,给我们留下一个广阔的空间思考和回味
诗歌因“镣铐”而美
陶韬
诗歌,简而言之,我认为这便是一门带着镣铐跳舞的文学艺术诗歌与其他文学形式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对于韵律、文字对仗有更加苛刻的要求,乍一看,这就是一种失去了自由的形式但是,一个优秀的诗人,却往往是越对立的施以捆绑,他便越可以在规格的包围中尽情挥酒个人情感,而丝毫不叫读者看见拘束的影子所以,正是这“神奇的镣铐”造就了伟大的诗人和诗人的不朽的名篇
由于种种原因,今日我们只以《星星变奏曲》这则江河的现代诗中寻求巧用镣铐的奇妙功效在《星星变奏曲》中,作者当然重在强调“星星”,因此,在作者所描绘的一切图像中,都必须有“星星”这一角色,如何将自己所想表现的心境都与星星联系起来而这其中,运用奇妙的有“谁不愿意”一词,尽管在它之后都是美好的愿望,但一个“不”字便暗示了愿望的虚幻,使这几句话纵然表面都是满纸幸福,这个暗藏的仿佛出于不经意的字却将人们的思维无情的拉回严酷现实中,让人心怀着悲凉去品味温馨的词句,这就是作者一大巧妙用词而诗词的特有的“镣铐”模式,使诗中的每个字都变得弥足珍贵了而诗以“星星”为主角,也是诗人选择的妙处,星星一物首先只出现在夜间,自身却有微光,自然而然地成了文人墨客对黑暗现实中若隐若现的希望的诠释而星星的另一特征就是遥不可及,这几点用于此诗中便恰到好处,正好体现了希望的美丽在现实面前是多么脆弱,而“一首诗”、“蜜蜂”、“湖”、“萤火虫”、“鸟”等词汇又给人以反复的美好感触,这又是作者强调的——希望不论何时何地都是无处不在的
因为诗之“镣铐”,诗人反而必须字斟句酌,寻找最恰当的那一个词
诗的美,在于一个字的感动,在于韵律的恰到好处,而这也是只有“镣铐”才能给予的
诗歌因恰当断句而美
叶申田
1. “……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
如果让我们来写,那么大多数人都会写成这样吧:
谁还需要星星,
谁还会在夜里凝望
但是原文是将这两句话分开了,为什么呢我猜是为了营造出一种氛围吧当读者朗诵到“谁还会”时,语气会自然而然提高,同时心中会产生一丝对下文内容的好奇,这就起到了引起读者兴趣的重要作用;等朗读到“在夜里凝望”之前,与前句的停顿肯定比两句话连在一起要长一些,这就营造出了思考与遐想的空间与氛围而朗诵这一句时,语气便会降低,宁静中对光明的向往和种种情感就立体了因此这样的断句能使朗诵者更加真实地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并且恰当地向聆听者传达,营造诗歌中的氛围,感受诗歌的美
2.“……
在天上的星星疲惫了的时候——升起
……”
这下就会有人将“升起”重新写为一行了,可原文偏又用破折号将其连接,大概这是会削弱情感的吧可有时候情感并不是只由较长的停顿营造出来的,较长的语句连接也可以使情感不间断地一气呵成,这是另一种写作技巧此处破折号的作用似是解释或递进,因此可以将情感重新提升一个高度,为结尾点明中心作出了听觉或其它感官的铺垫这让人想起上学期听《岳阳楼记》的朗诵录音时,朗诵者一些不合原文的断句反而能起到更强的效果
诗因人而美
徐来
诗因何而美这要从两方面讲起,一方面是诗歌,另一方面,是美
要讲诗,首先要讲诗是什么我认为,不论是豪放还是婉约,是明快还是隐晦,诗都是作者内心某一个念头的写照
无论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或是“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还是“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它们都在表达作者的内心从某些层面上说,诗是只属于作者一个人的作者说它好,便没有人可以说它坏真正的诗是一个象征,小到一个心情的象征,大到一个时代,一个文明的象征
再来说美,关于美,最重要的就是它如可产生
美的产生很简单:有了美的事物,有了欣赏美的人,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条件简单,但又缺一不可所以,对于诗,读者与作者同样重要
没有读者的诗是孤单的诗,但是只为读者写诗又是虚假的诗诗,这样一个象征,一个标记,一个从作者的灵魂中产生的象征,当读者读它时,他们读文字,读修辞,读想像,读意像,但是真正引他们能一直一直读下去的,是灵魂,是字里行间那个颤抖的灵魂,是诗人下笔的那个冲动,那个思绪,那个神秘的灵魂当然读者是不可能完全读懂那些诗的灵魂的,有些诗人也读不懂它们,它们在化为文字时改变了但是,在这种不完全理解的状态下,在他们认为理解的地方,他们想起很多,想起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故事;在他们认为不理解的地方,他们可以困惑,可以思考,可以想着人间许多抽象的理想一边是共鸣,一边是不解,中间是探寻,当那所有所有相反的感觉化合在一起,美就产生了
诗的美就在这里,它反映了无穷的事物,它是象征,是标志,更是一个世界,读诗的过程是一种交流,是人与人这间一种非正常的交流,它,以及那种美,都可以归为人的一种
所以,诗因人而美
诗歌,因为细节描写而美丽
比如《星星变奏曲》中,“像蜜蜂在心头颤动”中的“蜜蜂”和“颤动”,这里用到了“蜜蜂”而不用“蜻蜓”或者“蝴蝶”呢诗人的用意是什么呢其实细细体会这一细节,诗人是把蜜蜂酿造的蜂蜜的甜蜜融入诗中了蜜蜂就是甜蜜的象征啊!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星星它在此刻也表达着诗人对甜蜜的向往而“蜻蜓”、“蝴蝶”也很美,但是,却没有甜蜜的感觉了“颤动”呢,则在细腻的动作中敏锐地传达出了甜蜜的程度这里的“颤动”和后文中的“颤抖”,一字之差,意境却是大相径庭的
诗歌,因为细节而美
——郑可
能够将酣畅的思想和奔涌的感情融入精炼的语句和短峭的韵律中,诗的美由此而产生在有限的视觉范围内却给人营造无限的想像空间,诗歌,因短而美
——龙天河
诗歌因鉴赏者而美
诗,可能只是一个个普通的符号真正让诗变得鲜活、生动的,是读者
没有读者的进入,诗就永远可能只是一堆寻常的文字纵使诗人满腔情感融入其中,没有人来欣赏,再好的文字也就浪费了再者,诗人的情感并不为人所知,后人只把这些诗人精心编织的句子置之而不问,何谈诗意何谈美
就拿《雨说》来说,“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这一句,表面上表现的是一种对孩童的关爱而我们,却从这“勇敢地笑”中体会到了这关爱中作者对儿躺前途的一种担忧这是在经历过“文革”肆虐之后的诗人的心境的自然流露也许,就是诗人自己,当时也未尝感受到吧
或许当初诗人写作时只是寻常一句,并未多想,而后人却可以通过自己的鉴赏品味出更多的东西
诗意,是鉴赏者品出来的美,是我们发现的所以说,诗歌因鉴赏者而美
诗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的作品
——卢增桐
诗歌因为古老而美——彭雪楠
诗歌因为时间的锤炼而美——李金鑫
诗歌因感悟而美——游婧
诗歌因志向而美——周子杰
诗歌因诗人而美——周虹宇
诗歌因想像而美——刘晗
诗歌因时代而美——汪涛
诗歌因诗境而美——陈西蕾
诗歌因对偶而美——何思颖
诗歌因动词(活力)而美——王悦
诗歌因意境而美——龚芮瑶、梁明媚
诗歌因年轻而美——宋岫璞
诗歌因为修辞方法而美——沈任佳茜
诗歌因为动词而美——杨惋心
诗歌因为大胆的词语运用而美——邹夏路
诗歌因为意象而美——王垚
诗歌因为历史背景而美——王翔
摘 要 徐志摩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具体表现有三大特点:一、理想主义浪漫情怀,二、浪漫主义人生观,三、浪漫中夹杂着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愤懑和彷徨。
关键词 浪漫主义 浪漫情怀 浪漫主义人生观 愤懑彷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代才子,从头到脚充溢着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徐志摩,虽然因其年仅三十五岁便遭遇空难猝逝,创作生涯只有短暂的十年(1922年春——1931年冬)但却给后世留下不朽的著作和永恒的思想本文将从其诗歌浪漫主义形成的思想,浪漫主义色彩,极其浪漫主义悲剧的形成几个方面去简单论述。
一、徐志摩浪漫主义思想的形成
对于一个富有浪漫主义气质和激情的诗人来说,他往往能在幻想的理想世界里找到灵感的源泉,使心灵想象的翅膀得以自由翱翔!徐志摩的浪漫源于英国剑桥留学时的康桥。徐志摩曾经深情的把英国称为他的灵魂再生之地,在那里他不仅迅速成长为西方式自由的知识分子,而且成为了一名诗人,在因英国剑桥大学的两年留学期间,他深深地被西方的文化精神和思想所吸引成为一名全身心投入的崇拜者。也正是在这里,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剑桥是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母校,在这里徐志摩沉浸在浪漫主义的海洋。剑桥的生活对徐志摩具有重要意义。他的思想、志向、性格气质都有剑桥的烙印。他曾经满怀深情的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
吴昆在他的《论徐志摩及其诗歌艺术》中提出了徐志摩复杂的人生成就了其诗意的提炼,因为他把人生的全部复杂性作了诗意的提炼,而这一切,要不凭借诗人的笔墨,常常是难以曲尽其幽的。徐志摩虽出身于一个封建、买办的富裕商人家庭,但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和“五四”精神的濡染,使他成为一位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而他的自然灵气的天性,在剑桥的特殊文化浸染下醇化为追求自由、灵感和艺术的浪漫气质。他的诗作一味追求一种“爱、自由、美”的理想,他的这种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社会里不仅不易开花结果,还常常遭到扼制与摧残。“理想主义”的碰壁,使徐志摩对黑暗的现实环境产生不满与反抗,同时,他也把理想寄托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虽然也常想到幻灭的痛苦,但在美好的幻境里,诗人无疑可以找到一个与复杂的现实世界相对抗的精神世界,使得他那颗受伤的灵魂得到抚慰和憩息。这是,英国湖畔诗人对于自然风物的清远超脱,以及拜伦式的斗争激情的宣泄,自然触动了徐志摩的诗心,从而成为他的浪漫诗情的母体。因此,就其诗歌的艺术渊源而言,徐志摩从19世纪浪漫主义汲取了最多的创作营养和艺术灵感。此后不久写成了诗歌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
二、徐志摩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一)造境中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理想主义浪漫情怀
近代美学家王国维说文学作品“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这里所说的“造境”,实际上就是指浪漫主义创作,也就是说,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着重表现理想。尽管现实主义创作也表现理想, 但现实主义的理想主要是通过对客观现实的描绘流露出来,而浪漫主义的理想则是作为描写对象而存在,就象诗人的《去吧》那首诗,它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就是做为描写对象存在。徐志摩的一生都在追求他的“理想主义”,而他的理想主义的内涵是什么呢胡适在《追忆志摩》一文中说他要求“理想的人生必须有爱,必须有自由,必须有美,他深信这三位一体的人生是可以追求到的,至少是可以用纯洁的心血培养出来的”。徐志摩的政治和社会理想是希望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的德谟克拉西①的政治制度,与这一理想相联系着的是他希望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得到自由的发展 这是他的理想主义的核心内容。他宣称“我是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这并不高深, 这只是说我只知道个人,只认清个人,只信得过个人,我相信德谟克拉西的意义, 只是普遍的个人主义”(《落叶》)。这反映在诗歌创作上,一是通过对自然情景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理想追求,二是对追求写诗方式的自由,情感表达上淋漓尽致。在英国康桥学习期间, 徐志摩广泛涉猎了英国19 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的文学作品,并胚胎发育形成了具有自由气息的“个人意识”。然而,当将其放到20 世纪20 年代黑暗的中国社会里,必然是碰得七零八落。尽管他也诅咒,也愤怒,但最终还是转向了有宗教意味的大自然的怀抱中求得安顿。他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说“大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分”,它能给你以“灵性的迷醉”。诗人把对“大自然的精神”的具体体味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般说来,他的早期的写景诗调子比较明朗,透过那静谧而热烈的画面,仍然可以看出一颗争取个性解放的积极向上的心灵。如《石虎胡同七号》,把园景描绘得活泼可爱, 在生机勃勃的画面里跳荡着诗人那颗热爱生活,渴望美满爱情的赤心。大庭园是诗人创造理想主义的乐园。谈理想境界的创造,不能不论及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全诗荡漾着诗人告别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一唱三叹,令人心生回肠荡气之快感。从字面看,笙箫与悄悄的意境,夏虫与沉默的空间揉合在一种境界里,有力地表明离情在胸, 纵有笙箫, 也悄然无语,夏虫也仿佛感知人情,停止吟唱。该乐时不乐,该闹时不闹,渲染了寂静的意境,不同寻常的笔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诗人具有单纯的浪漫主义人生观
如果说胡适使中国的现代新诗小脚放大,郭沫若使中国的现代新诗增添了气吞寰宇的气势,那么,徐志摩则使中国新诗充满了灵性。徐诗的这种空灵②之美来自于诗人一颗真挚的童心,他的诗是他真性灵的流露。徐志摩对“假诗”是极其讨厌和反对的,认为“假诗仿佛是清明节城隍山上的讨饭专家用红蜡烛油涂腿装烂疮,闭着眼睛装瞎子,你若是看出了他的作伪,不由你不感觉厌恶” 。他认为“真好诗”应该是“人格”和“诗格”的统一, ,而“假诗”是情感和思想贫乏的表现:“假人和作伪者仿佛偷了他人的衣服来遮盖自己人格之穷乏与丑态;假诗也是剽窃他人的情绪与思想来装缀他自己心灵的穷乏与丑态。”显然,他强调的是诗贵真诚的传统,反对当时有些诗歌无病呻吟的陋习。周作人曾这样评价徐志摩:“他有他的主张,他的派略,或者也有他的小毛病⋯⋯这个年头别的什么都可以有,只是诚实早已找不到,志摩却还保持着天真烂漫的诚实, 可以说是世所稀有的人了。”在周氏看来,在“五四”这样一个“找不到诚实”的浑浊纷乱的年代,一个知识分子能够忠于自己真实的内心,保有这样一份纯真的性灵,实属难能可贵。试想如果一个诗人满脑是利害打算,心里充满喧嚣和浮躁的世俗欲念,抱着极其功利的态度去进行创作,他的作品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答案恐怕不问自明了罢。中国古代讲“澄怀味象”、③“澄怀观道④”,这是对诗人在进入创作之前的准备阶段的描述。徐志摩的诗是“从胫骨里跳出来,灵性里跳出来,生命里震荡出来的”。在他的诗国里,一生所追求的理想是性灵的自由。他所追求的“自由”、“解放”、“爱”、“生命”、“美”、“个性”、“光明”、“感情”的信仰以及和平的观念全都是他性灵之所在。可以这样说,徐志摩勇敢地冒险地追求自己爱情的人生实践,也正是他性灵的一种自由表达。在《决断》中,他把爱视为生命线上生与死的纽带,提出先必须争得自由和解脱。在《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中,指出需要的是真情和勇气。很明显,他的诗几乎大多是其真实内心的表达和自由个性的张扬,而对性灵的强调和追求,正是诗人闲静、澄明心境的一种体现。一方面,他认为自由和恋爱在人间是极寻常的事情,而另一方面,在他的诗中(《偶然》) 、《恋爱道理是怎么一回事》) 又流露出佛家的“色空”观念和道家的“逍遥”意味,认为爱本质上是偶然的,是虚无缥缈的,甚至在后期曾一度动摇过他“单纯的信仰”。如写于1929 年的《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活该》等诗作,把同陆小曼美丽爱情的幻灭感比喻为“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梁实秋说:“志摩单纯的信仰,换个说法即是浪漫的爱⋯⋯这爱永远可望不可及,永远存在于追求的状态中, 永被视为一种极圣洁高贵极虚无缥缈的东西”。然而,诗人自喻为“一条解缰的野马”,他不会就此停止对爱情的苦苦寻觅。“听凭荆棘把我的脚心刺透/听凭冰雹劈破我的头”(《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他仍要通过坚韧的奋斗,去争取真正的生命,真正的爱,真正的幸福。直到1931 年,诗人在可视为绝笔的《爱的灵感》中,他的信仰依旧,他所追求的“爱是不死的”,不怕散作风、散作沙,以至于在最后一次飞行中,用生命实践着对爱、对自由、对性灵的追求。
(三) 浪漫中夹杂着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愤懑彷徨。
我们所说的徐志摩的浪漫就是他在中国当时那样的现状下依然有单纯的理想,这一点当今的许多读者可能会感到奇怪。但是,我们看看当时的情况就会明白,正如志摩在《毒药》中描写的那样:“到处是奸*的现象:贪婪搂抱着正义,猜忌逼迫着同情,怯懦狎亵着勇敢,肉欲侮弄着恋爱,暴力侵凌着人道,黑暗践踏着光明。”在这样一个弱者得不到同情,到处都充斥着暴力,贪婪和欲望的社会,多少青年都沉沦欲海,纵情声色,而徐志摩尽管也在彷徨在无助,但他还是有方向,有人生的目标,尤其是在早年《雪花的快乐》中作者这样写道:“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可见诗人在早期是充满理想和追求的。另一篇《去吧》中,诗人在呐喊,“去吧,青年,去吧!悲哀付与暮天的群鸦。去吧,一切,去吧!当前有无穷的无穷!”诗人的浪漫就在于诗人忽而把自己看作雪花,又忽而将自己比作落叶;诗人时而徜徉在一叶小舟里,独自凭栏思绪万千;时而又静立街头看世事炎凉,人心冷漠,心中满是对弱者的同情,对所谓先生们的讥讽和嘲弄—《先生!先生!》,《叫化活该》。诗人多角度的看问题,在不同的场景都有一个‘我的化身’在那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能不叫人叹服,但是诗人也处在心理的极度孤独恐慌之中。在《朝雾里的小草花》中诗人写道:“我此时在这蔓草丛中过路,无端的内感,惆怅与惊讶,在这迷雾里,在这岩石下,思忖着,泪怦怦的,人生的鲜露”此时如果说诗人还是乐观的思考人生的话,那么在《残春》中,诗人这样写道:“窗外的风雨报告残春的运命,丧钟似的音响在黑夜里叮咛:‘你那生命的瓶子里的鲜花也变了样:艳丽的尸体,谁给收殓?’”作者在此时,已经陷入一片迷茫,面对吃人的世界,诗人不知道前方的路在哪,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尽管诗人对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度推崇备至,正如他所说:“德国人太蠢,法国人太*,南欧人太乱,美国人太陋,只有英国人可称是现代的政治民族,鱼相望乎江湖,英国人是相望乎政治的;”然而,此时诗人可能已隐隐约约感到英国人的自由民主的政治体系也不可能在中国得以实现,诗人陷入了深深的彷徨之中而面对蒋氏王朝,诗人失望了,尽管他也曾与共产主义对峙过,与陈毅同志就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而激烈争论过,然而对蒋氏王朝,他更是彻底绝望,热爱自由面对的是棍棒,追求民主面对的是特务,实现理想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生命,还有人格,尊严正如徐志摩在《猛虎集序文》里回顾说,自己的思想是“一个曾经有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矛盾先生也在后来说道,尽管徐志摩的思想、作品、生活方式,“都是十足的资产阶级的,但他不是蒋王朝的御用文人。”“他对国民党的‘革命成功是愈来愈失望了。’”的确,一边是他难以认同***,尤其是在游历了欧洲,路过莫斯科后他是这样说的“他们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世界与那天堂的中间却隔着一座海,一座血污海,人类泅得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他的这种既不满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又反对革命文学,也就是反对中国走苏维埃之路,主要反映在《秋虫》、《西窗》两首诗里——“思想被主义奸污得苦/你别说这日子过得闷/晦气脸的还在后面跟……到那天人道真灭了种/我再来打——打革命的种!”这一切客观现实也造成了徐志摩只有把他的美好理想寄托在优美的诗歌之中,以打发时光,在诗歌上追求形式的美,不再卷入思想论争的漩涡之中;然而,一触及到现实,他就感觉到困惑和彷徨
诗人的一生都极其浪漫,他一生都在追求他的精神家园,追逐英国式的政体制度,他一生很短暂,到过许多地方,诗人的亲身经历使他对当时的中国失去了信心,他转而追求内心世界的安详,宁静,梦想着脱离政治生活,然而,在旧中国即使是这一点点要求也不可能实现,诗人的浪漫遭受了现实的巨大冲击,正如诗人说得那样自己早就化成了灰;变成尘。直到触机身亡时,诗人依然感到迷茫和彷徨,并带着迷茫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段路程。
注释
①democracy起源于希腊文demokratia,由demos(人民)与krateiv(支配)两个词联缀而成,原意为人民支配或统治。在英文中译为“名主”的意思
②唐代司空图所定的诗性之一,比喻诗歌应当宁静悠远诗意当发必发“明月未上,美人来迟。柳枝待发,微风未起。
③象指客观物象,审美对象。 所谓“澄怀味象”就是审美主体以清澄纯净,无物物欲的情怀,在非功利,超理智的审美心态中,品味,体验,感悟审美对象,内部深层的情趣意蕴,生命精神,
④所谓澄怀就是发掘心灵美的源泉,实现“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胸襟阔然,脱净沉渣,完成那审美的人提供审美的主题条件。 所谓观道是用审美的眼光、感受深深领悟客观具体物象中的灵魂,生命,完成,凸现一个审美客体,你看中国书法,虚空中传动荡,神明里透幽深,超乎象外,得其环中,这便是观道:你看中国画,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水,全幅画总流荡着一种形而上的,非写实的宇宙灵气,这便是“观道”
参考文献
[1] 徐志摩徐志摩诗歌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
[2] 王锦全徐志摩散文选集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3] 矛盾徐志摩论。《现代》,1933年2月
[4] 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新月》,4卷
[5] 强弓选徐志摩诗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6] 王迅论徐志摩诗歌意境的空灵美丽水学院学报
[7] 吴廷玉 试论空灵世界的构建J 张家口师专学报 ,1994
[8] 胡适追悼志摩[A]生命的信仰—徐志摩文选[C]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7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诗歌作文300字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歌作文300字 篇1要懂得珍惜
珍惜眼前一切属于你的幸福
当然也包括痛苦
也许你会疑惑
痛苦也要珍惜?
是的…
如果你不珍惜痛苦
也许你就品尝不到痛苦之后的甜蜜
人的这一生
要懂得珍惜
珍惜眼前一切属于你的成功
当然也包括失败
也许你回疑惑
失败也要珍惜?
是的…
如果你不珍惜失败
也许你就品尝不到失败之后的奋起
人的这一生
要懂得珍惜
珍惜眼前一切属于你光辉
当然也包括黑暗
也许你会疑惑
黑暗也要珍惜?
是的…
如果你不珍惜黑暗
也许你就品尝不到黑暗之后的阳光
人的这一生
要珍惜的东西太多太多
也许你会疑惑
难道要珍惜世上属于自己的全部?
是的…
也许有的东西你不愿去珍惜
可是它毕竟是你人生中的一部分
你也要懂得珍惜它
人的这一生
要懂得珍惜……
诗歌作文300字 篇2常常看到在繁华的街上有精美的粮食
被人们遗弃
像遗弃在人们良心背面奄奄一息的生命
摸摸我们厚厚脂肪下面还跳动的心脏否
这些厚度的时光如何能让这些幼头穿过时空抵达
缺氧的雪山,那些红色而坚硬的生命如何以雪来充饥
以及埋伏杀机的草原啊,我们的前辈又如何以野菜、草根来
延续革命洪流
粮食啊、粮食,你一不小心就晕倒在路边,背景离乡
土地全无,常常见你在古典的诗篇中探出你瘦骨嶙峋的大手
昭示天下——路有饿死骨
并有血泪史诗警醒千古
今天,土地丰盈、肉体丰满,人心却日渐荒漠
让我们再去路边看看的那些曾经倒下的骨头
现在却立在粮食之上
痛心疾首血泪全无
今天,我们都流着祖先的血液
拾起那路边上的粮食
向伤疤样警示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诗歌作文300字 篇3诗歌是人们历史的一种文明之路,是我成长路上的朋友,是那夜空中闪亮的一颗星,是那……
小时候,在幼儿园老师的指领下,我读起了“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诗,第一次读诗。到了小学我们才真正领悟到诗的魅力,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天”的景色之美,再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之情,最后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安静,这是一种传统文化,传统的美。
后来,我们在老师的指引下,学会领悟诗歌和写诗。虽然说我们写的还有些生疏,但我们却分外努力。从那以后,我们创立写作班,这是多么有趣啊,《天净沙·秋》让我们沉迷,那一首首,一句句,都是那么令人沉醉。在我们的笔尖下,也初展笑脸,《繁星·春水》是多么具有特色啊!诗歌魅力,是我们永远所信赖和崇拜的。
诗歌,一个文化的传承,一个文化的道路,一个文化当中的最闪耀的那颗永不磨灭的星。
诗歌作文300字 篇4本来我在天上,
本来我在水里,
并无心看见你,
天上飘着细雨,
水中荡起涟漪,
也不是因为你。
突如其来的相遇,
在无尽岁月里,
让我停下来爱你,
只是偶然的一句,
你轻声的言语,
让我停下来想你。
那是侏罗纪,美丽的羽翼,
那是冰川期,透明的身体,
在你怀里,听你呼吸,
用想念紧紧拥抱着你,
那是睡梦中,沉醉的欢喜,
那是醒来后,热烈的回忆,
彻彻底底,暴风骤雨,
翻滚的云端上,颠簸的海浪里,
纠缠,在一起
我要飞向天际,
我想游在水底,
并无心看见你,
那里彩霞满天,
那里深不见底,
那里并没有你,
突如其来的相遇,
在无尽岁月里,
让我停下来爱你,
只是偶然的一句,
你轻声的言语,
让我停下来想你。
那是眼光里,快乐的默契,
那是手指间,伤感的别离,
我想爱你,我想要你,
用想念紧紧拥抱着你,
那是怀抱中,的欢喜,
那是旅途上,徒劳的回忆,
多年以后,重新提起,
我已经忘了你,也忘了我自己,
忘了,我自己
我们只是,飞鸟和鱼,
划过天际,沉在水底,
想起了你
……
诗歌作文300字 篇5有人说那些诗歌,从来都在我们身边。
因为那些素材,从来都是来源于生活。如果我们真的想要说一句话,那么这时候我们需要看懂的,其实都是一个结果而已。
只是突然有一天,他们看着自己所在的季节,也突然想到那些岁月。
每个人都知道,那些留恋,都因为不舍。
这一天天的岁月,随着风景不断的流逝,我们约定好了下个路口相见,可是到最后还是忘记了,其实这些最平凡的,却恰恰是大家都流连往返的。
在此之前,我不得而知。
所有的风景,都早已将天地洞悉。如果我们给自己太多的压力,那些负担将会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我会看到更美的风景,会遇到更多有缘分的人。
这一切,都是注定了的,可是如果你闻着松香的味道,你自然也会突然明白,这样的生活变成了常态。
其实,你的追求和他们从来都不一样,当然你不擅长管理,你也想要让自己看懂更多的岁月,这些又谈何容易呢。问题,也许一直都在这里。
我们闭上眼睛,再睁开,眼前仍然还是生活。
诗歌作文300字 篇6在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珍宝,这次综合性活动中,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捡珍宝。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诗歌的海洋里搜集了许多诗歌。通过阅读书籍,我们国家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我还知道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伟大的诗人我也知道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有伟大的诗人:拜伦,海涅,普希金……他们的优秀诗篇,为各国人民传诵。
我们还收集了许多诗歌。同学们纷纷把诗歌朗诵出来。其中,女同学还把苏轼的《水调歌头》用歌曲的方式唱了出来。
我们还在家长面前,上了一堂有关的公开课。我们男生一起朗诵了岳飞的《满江红》。我们小队收集了送别的古诗,从中,我学习到了许多知识。
在这此综合性活动中,我学会了《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从中,我读出了岳飞的精忠报国。
在这次活动中,我还写了《太阳公公的话》。在这次写诗中,引起了大家的诗意。
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海洋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成长吧。
诗歌作文300字 篇7成离别,映白,梨花几朵,映春色回迁,青山染墨。
雨薄风残,自江岸,煮酒焚香,默然无语,寸弦,笑叹。
对岸花儿隐似羞,明月独今晚有。
繁花开尽,暗香盈袖,独著白衣,白衣独酌。相醉太公望。
冷风拂袖,我欲神色不羁,微入皱眉
不思量,自难忘,情随风,终究泪千行。
繁华空,浮华梦,恨离别,终究水向东。
我已醉意写尽,轻哼唱,江景如诗若画,半曲相伴解意。
刹那芳华,红粉知己,今夜,我邀月共饮七分苦涩。
惟三分惆怅,与何人思念。
江岸舟儿若水,因画若远,随东风,往事回忆频。
谁在为相思而笔,不愿相忘于尘世,听罢笛声寥寥(了了)
绕云烟,身余花开再相见。
眸远青山叠翠峦,/那一江愁水……
望,不清舟,多情飘燃尘离绘,青丝一缕不解,究是我错?
唱,不尽歌,含思看夏末花绽,叹你终将凋零。换我一杯醉……
独坐江州帆御顶,任夏薄残风满胸襟,我笑忘形。
江岸、青山、船儿、花间、薄酒、离歌、
若挥袖作别今,千万流连。
忘不变。
诗歌作文300字 篇8自古以来,中国的诗词好像天上的繁星一般,浩如烟海,在这千千万万的诗词中,毛泽东主席的诗最为豪迈,变成了我的最爱。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 长沙》写出了一代伟人毛主席对革命胜利的美好前景,写出了他心中波浪滚滚的思想变化。这首诗给了我面对困难永不后退的精神。“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让我学会了挑战自己,学会了自信地面对生活。
再如毛主席的《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啊,学习上有千千万万不容易,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就像一座座雪山,一片片一望无垠的草地,我们也要有红军长征的精神,勇往直前,才能不能被障碍打倒。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听雄鸡一唱遍环中,东方白”。问世间谁主沉浮?只有追求理想,只有脚踏实地,只有坚持原则,把目光放得更长,看的更远,才会品尝到成功的甘甜!
一代伟人毛泽东,他的诗词,给人巨大的震撼,又像路标为后人指引方向…
诗歌作文300字 篇9我觉得诗歌是文学里面最优美的文学载体,但是当我深入了解发现之后,它的魅力远远不止这些。在我们国家诗歌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关于它的形式存在了。即使是现在,我们依然也可以听过许许多多的诗歌。在每一个阶段,诗歌都可以被人们所赋予当时时代的蕴含的'思想和内涵。在前不久班级里面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的训练,让我知道了诗歌还有许多的种类,当然老师还给我们讲述了关于诗歌的许许多多的故事。
这让本来就喜欢诗歌的我更加迷恋上了它。在车里面我们完全可以不用在意世俗的看法,肆意的放飞自己的内心深处。当我们阅读诗歌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当时作者的丰富内心世界。诗歌记载了一代又一代的历史故事,也传承了一代又一代民族精神。
诗歌作文300字 篇10没有去过康桥
却可以遥望
在满空里寻思
康桥迷人的魅力
想必也不过是一处小桥流水罢了
夕阳中那曼舞的金柳
想必也不过是诗人幻想中的新娘
软泥上招摇着青春的音符
想必也不过是康河里的一颗水草
沉淀如彩虹似的幻梦
想必也不过是投满船痴心的月光
悄然笙箫也未必放开歌喉
于是在康和轻柔的静默之夜
流淌的只是诗人的依依惜别
一支寻梦的长篙
没能探出梦中的长路
却在来去匆匆中撑响星夜飘荡的歌
令康桥难忘
康桥在否
唯有天际火红的云彩
复述着诗人真情绵绵的眷恋
折起二十八行诗
将一个热情浸透的灵魂缅怀、缅怀
是一种纯粹的美丽
没有去过康桥
却可以遥望
在满空里寻思
康桥还有的故事
点评本诗延续了《再别康桥》的忧伤缠绵的风格,针对其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演绎,让人感觉亲切而美好。 “没有去过康桥/却可以遥望/在满空里寻思/康桥还有的故事”表达了对徐志摩的深切怀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