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哪些?

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哪些?,第1张

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意象的诗有哪些?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商隐了。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

而《柳》是写秋日之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咏柳,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的: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在赋别诗中,诗人一般以折柳相赠惜别。如戴叔伦的《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施肩吾的《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

嫋嫋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又是诗人的自画像: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古诗中的“柳”有哪些意象,分别有哪些古诗为代表

一、表示春天万物生长的活力。形容柳的形体特征及阴柔之美。

如贺知章 咏柳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表示赠别。

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以杨柳婀娜多姿的美景,反衬征夫离乡背井、抛妻别子的哀愁。

三、以柳言愁,“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人”

等等

以柳为意象在诗词中的相同点是什么

1、柳者,留也。柳意象有丰富的内涵,最常见的还是离别挽留的不舍之情。

2、柳的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易栽易活,加之其修长、柔弱的外部形态,常常使人们将柳与现实生活中某些特殊的事物、现象乃至于情感联络起来,并赋予其极为丰富的意蕴及情致。所以柳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担当着重要角色。

3、柳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的《小雅•采薇》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此后,柳被文人墨客反复地吟咏,成为古典诗词的典型意象。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即可成为离别情思的代名词,也可以作为相思情爱的信使与衬托,又可以表现思乡情结,更可以成为女性身材的比喻和象征,传达出诗人的追慕与同情。

4、柳,作为一种有着丰富意蕴的意象频频出现于古代诗人笔下,源于它在文人心理上的文化积淀。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古代诗歌中积累、沉淀的柳意象,在读者接受之后,不知不觉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后代人创作时,往往受其影响,沿用并发展前人用过的意象。 之后,松浦友久先生在《中国诗歌特点》一文中说道:“这样做的结果,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车’总是‘辚辚’地响,‘马’常常‘萧萧’地鸣,‘雨’净是‘霏霏’地下,‘杨柳’一概‘依依’地垂。至少这样的倾向十分明显”。杨柳意象为历代所沿用的情况正是如此,它逐渐成为唐宋诗词中的典型意象。

5、“杨柳”意象在唐宋诗词中是经常出现的,但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因为:“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因此,意象实际上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由“柳”构成的意象,如“杨柳依依”,这意象带着离愁别绪。“柳丝无力嫋烟空”,这意象带着慵倦的意味。“千条弱柳垂青锁,百啭流莺绕建章”,这意象带着诗人早朝时的肃穆感。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不同。

6、意象在古典诗歌中的意蕴是多重的,在古代诗人笔下,“柳”是春天的使者,既可成为离别情思的代名词,也可以作为相思情爱的信使,又可以表现思乡情结,更可以成为女性身材的比喻和象征,传达出诗人的同情。而在唐诗宋词诸多意象体系中,“柳”更是一个使用频繁的意象,且涵义丰富。

以“杨柳”为意象的古诗词有那些 50分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 愈

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 愈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

6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城东早春 杨巨源)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8宋代诗人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处 柳永《雨霖铃》

10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1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2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无名氏《送别》

诗里的意象代表了什么菊和柳在古诗词中作为意象象

1、菊:象征君子,耐寒,傲霜,志趣高洁

诗人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杜甫)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僧齐已赞它“无艳无妖别有香”,宣告自己“栽多不为待重阳”,“却是真心爱澹黄”东坡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既赞菊花的品格亦隐喻自己的情操

初秋九月,正是“菊花须插满头归”的时节,不妨寻着古人笔下的缕缕墨香,沿着那南山下清幽曲折的小径、轻叩东篱深锁的柴扉,陶然忘情于菊花的风神清韵、傲骨晚香之中

李白在《感遇》中写道“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这首五言古诗笔调自然流畅,在咏叹菊花的同时表露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忧愤与桀骜不驯、难逐俗流的高洁之志,结尾两句直抒胸臆,与《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意境相似,体现了诗人超然世外、洒脱豪放的人生境界与李白的浪漫主义不同,杜甫的诗处处体现著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思想,“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犹暂随地偏初底袷,山拥更登危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这首诗是作者于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与诸公宴上所作,面对满目花香,诗人并没有醉心于清歌醇酒之中,而是忧虑着处处兵戈戎马、战乱难平的国家危亡、民生疾苦,不禁触景生情,闻歌垂泪岑参的《题菊诗》与杜甫有异曲同工之处“强饮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作者借菊抒怀,菊本是供文人雅客持酒赏玩的花中君子,可生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却只能如乱世佳人般“应傍战场开”,作者在怜惜菊花生不逢时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家国的忧思之情宋代诗人欧阳修的《菊》“共坐栏边日欲斜,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催时始见花”准确地描述了菊花色、形兼备的观赏价值与医用功效苏轼的《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将菊的枝、叶、花比喻为娉婷嫋娜的清丽佳人,见诗如见花,见花如见人,形象逼真,惟妙惟肖陆游的《晚菊》“蒲柳如懦夫,望秋已凋黄菊花如志士,这时有余香眷言东篱下,数株弄秋光粲粲滋夕露,英英傲晨霜高人寄幽情,采以泛酒觞投分真耐久,岁晚归枕囊”将菊花之余香与蒲柳之凋黄作了鲜明的对照,表露了诗人如菊花般凌霜耐久、不畏世俗权贵的至诚之心

2、柳:友人,送别,依依惜别

柳 作者: 罗 隐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柳 作者: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柳 作者:郑谷 唐

半烟半雨溪桥上,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描写春天的浪漫唯美句子有:

1、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季节,也是一个美丽神奇,充满希望的季节。

2、在春天的太阳下,还有更多美妙的事情正在发生着,你看:风,变得和畅起来;山,变得青翠起来;水,变得碧澄起来。

3、春天的柳树十分美丽,柳树姑娘披上了长发,用小溪的水梳理她那美丽的长发,小燕子在柳枝头欢快地翩翩起舞,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美景啊!

4、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

5、近了,近了,我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了,这一切都报告着春天的到来,我整个心都飘了出去,飘到那鲜艳的花儿上,飘到那油绿的草地上。

6、春天,隐藏在那柳树枝上。那些嫩绿嫩绿的叶芽,像一位少女,亭亭玉立,那么清新、雅致。而那柳条像少女的裙带,随风飘舞。

7、春天,那太阳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浑身舒坦。

8、随着春姑娘轻快的步伐,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在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一些生命力顽强的小草。

9、春天到了,毛毛细雨中,石榴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树枝上吐出了小嫩芽,春风吹来,嫩芽渐渐地变成了小绿叶儿,满树的绿叶在微风中飒飒做响。

10、春风吹醒了花儿,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艳丽的花儿竞相开放,红得像火,白得似雪,黄得如金,粉得似霞,五彩缤纷。

垂柳的寓意是什么

垂柳的寓意是什么,垂柳高大落叶乔木,分布广泛,生命力强。是常见的树种之一,垂柳也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行道树,观赏价值较高,成本低廉,那么垂柳的寓意是什么?

垂柳的寓意是什么1

柳树是杨柳科柳属灌木或乔木植物,枝条细长且柔软,观赏性很强。柳树的适应能力较强,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在山地、平原或丘陵等地区都能正常生长。柳树生命力旺盛,长势良好,寓意为前程似锦,象征着事业顺利。

柳树的叶片青绿、枝条柔软且花朵奇特,寓意为情意绵绵和挽留。柳树代表着难舍难分的情谊和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象征着美好纯洁的爱情。柳树外型美观,枝叶青绿,在古诗词中也常被提到,有着思念、留恋和忧愁的意义。

二、柳树的介绍

柳树属于灌木或是乔木植物,高度在3米左右,寿命在20~30年之间。柳树的树干直立,多分枝且枝条细软。叶片互生,狭长尖细,形状多为披针形,颜色为黄绿色。花朵春季开放,外形奇特,种子较小,颜色为深褐色。

柳树属于优良的观赏树种,也是绿化树种。柳树可以种植在庭院里,也可以种植在园林景区。将其种植在庭院,能够装饰院子,还能改善空气质量。将柳树种植在园林景区,可供人观赏,还能绿化环境,调节园林景区内的气候。

垂柳的寓意是什么2

柳树的寓意有两点:

一是寓意人生有前程似锦之意;

二是柳树因其柔软的枝条,寓意着男女之间情意绵绵和挽留之意。

柳树的象征有两点:

一是柳树象征着可以驱除恶鬼之意;

二是柳树象征着一种男女之间浪漫而美好的爱情。

柳树出自中国古诗词,最早出自《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杨柳最早就是柳树的意思,因为一到春天,柳树就会飞絮,很容易引起古人的伤感。南朝人费昶在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一诗中也有这样的描写:“水逐桃花去,春随杨柳归。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

古往今来,在诗人们的眼中,“柳”是他们所钟爱的意象之一。清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这样写道:“柳贵乎垂,不垂则无柳;!柳贵乎长,不长则无婀娜之致。”《诗经》中的“杨柳依依”之句,其意境只有垂柳才可以担当。

于是乎,诗人们或咏柳喻人,或借柳送别,或缘柳抒情,或道人生哲理……凡此种种,“柳”成为中国诗歌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垂柳的寓意是什么3

垂柳,(拉丁学名:Salix babylonica)高大落叶乔木,分布广泛,生命力强。是常见的树种之一,垂柳也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行道树,观赏价值较高,成本低廉,深受各地绿化喜爱。主要分布浙江,湖南,江苏,安徽等地。小枝细长下垂,淡黄褐色。

垂柳(别名水柳),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小枝细长,下垂,单叶互生。垂柳在吉林地区栽植广泛,历史较长。喜光,耐寒,耐水湿,萌芽力强,根系发达,生长快。其枝条细长柔软下垂,树姿优美,常植于河、湖边点缀园景或作孤植树,亦可作行道护堤树等,是吉林市雾凇景观的主要载体。垂柳象征优美和谐,欣欣向荣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杨柳”是一个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含有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数不胜数、俯拾即是,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唐·白居易《忆江南》)、“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哀,而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 又有“留”的读音后来成了象征离别的意象

垂柳属柳树最常见的一种,枝条细长,柔软下垂,随风飘舞,姿态优美潇洒。在古代诗人歌颂它,民间也有很多它的传说,柳树因通“留”,固有惜别之意;也有鬼树之说,有聚魂的迷信;还有一种最通俗的说法,垂柳是对女子阴柔赞美之说;柳树为阳性树种,民间多用于避邪及招风水;柳树在泉城,树、泉、人和谐相伴,素有“家家清泉,户户垂柳”之胜境。如果非要有一个标准意向,不管是垂柳还是杨柳,依据古法“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都是表达幽思,落寞情怀的。但是也有表达柔情的,生机的。

如果是标准意象,不管是垂柳还是杨柳,依据古法“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都是表达幽思,落寞情怀的。但是也有表达柔情的,生机的。垂柳通常表达离情别绪,思乡之情。

在古诗中,“柳树”的意象表达的层面有许多,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情感。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通过柳表现了陆游的离别之恨。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抒发了李白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4、咏柳喻人。“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何须不泪垂。”咏柳实则咏人,诗人对柳的爱怜也就是对人的依恋和思念。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柳”“杨柳”是一个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含有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俯拾即是。它们有的表现离愁别恨,有的表现思念故乡,有的用来描写春景,有的用来比喻人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372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