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树的伤感诗句

关于树的伤感诗句,第1张

1描写树的诗句古诗大全

写树的诗句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1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2岸头树子直如筠,谁遣相招住水滨。

2描写树木的诗句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1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2岸头树子直如筠,谁遣相招住水滨。 3有关树的歇后语 千年大树百年松——根深蒂固 汽车爬大树——瞎来 蜻蜓撼树——纹丝不动 牵牛花上树——顺杆爬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

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

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

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题柳 唐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

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

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柳绝句 唐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柳 唐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

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

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柳 唐韩偓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柳 唐韩琮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柳 唐韩溉 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

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 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

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 咏柳 唐韩偓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 唐李峤 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

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 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

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 垂柳 唐李商隐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

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 柳 唐李商隐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题柳 唐李中 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

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 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

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 柳 唐罗隐 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

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 柳 唐慕幽 今古凭君一赠行,几回折尽复重生。

五株斜傍渊明宅,千树低垂太尉营。 临水带烟藏翡翠,倚风兼雨宿流莺。

隋皇堤畔依依在,曾惹当时歌吹声。 柳 唐裴说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咏柳 唐吴融 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

细应和雨断,轻只爱风裁。 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

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 柳 唐徐夤 漠漠金条引线微,年年先翠报春归。

解笼飞霭延芳景,不逐乱花飘夕晖。 啼鸟噪蝉堪怅望,舞烟摇水自因依。

五株名显陶家后,见说辞荣种者稀。 咏柳 唐薛逢 弱植惊风急自伤,暮来翻遣思悠扬。

曾飘紫陌随高下,敢拂朱阑竞短长。 萦砌乍飞还乍舞,扑池如雪又如霜。

莫令岐路频攀折,渐拟垂阴到画堂。 庭柳 唐姚系 袅袅柳杨枝,当轩杂佩垂。

交阴总共密,分条各自宜。 因依似永久,揽结更伤离。

爱此阳春色,秋风莫遽吹。 柳 唐张旭 濯濯烟条拂地垂,城边楼畔结春思。

请君细看风流意,未减灵和殿里时。 柳 唐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3柳树的诗句 表达悲伤情感

1、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⑤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2、杨巨源《赋得灞岸柳留别郑员外》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3、戴叔伦《赋得长亭柳》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4、刘禹锡《杨柳枝》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5、周德华《杨柳枝》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

6、李白 《劳劳亭 》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10 杜牧

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4有哪些关于树木的诗句

你好,关于树木的古诗有:

唐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咏柳

唐韩偓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柳绝句

唐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5与树木有关的诗句

1 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5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7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8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6通过写树木来表达快乐和悲伤的诗词

梅花 墨梅 咏 柳 竹石

王安石 王冕 贺知章 郑燮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我家洗砚池头树, 碧玉妆成一树高,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万条垂下绿 咬定青山不放松,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丝绦, 立根原在破岩中。

不要人夸颜色好, 千磨万击还坚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任尔东西南北风。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垂柳》是由唐代诗人唐彦谦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垂柳》是一首咏物诗,体物曲尽其妙,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也含蓄蕴藉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

垂柳

唐代: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赏析

这首诗咏垂柳,既没有精工细刻柳的枝叶外貌,也没有点染柳的色泽光彩,但体态轻盈、翩翩起舞、风姿秀出的垂柳,却栩栩如生,现于毫端。它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蕴藉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物诗。

“绊惹春风别有情”,起句突兀不凡。撇开垂柳的外貌不写,径直从动态中写其性格、情韵。“绊惹”,撩逗的意思。象调皮的姑娘那样,在春光明媚、芳草如茵、江水泛碧的季节,垂柳绊惹着春风,时而鬓云欲度,时而起舞弄影,真是婀娜多姿,别具柔情。柳枝的摇曳,本是春风轻拂的结果,可诗人偏不老实道来,而要说是垂柳有意在撩逗着春风。“绊惹”二字,把垂柳写活了,真是出神入化之笔。明杨慎《升庵诗话》举了唐宋诗中用“惹”字的四例:“杨花惹暮春”(王维),“古竹老稍惹碧云”(李贺),“暖香惹梦鸳鸯锦”(温庭筠),“六宫眉黛惹春愁”(孙光宪),说它们“皆绝妙”。其实,唐彦谦的“绊惹”,列入“绝妙”之中,当亦毫无愧色。

第二句,“世间谁敢斗轻盈?”把垂柳写得形态毕肖。“轻盈”,形容体态苗条。这里,垂柳暗以体态轻盈的美人赵飞燕自喻,是紧承上句,以垂柳自夸的口气写出其纤柔飘逸之美。“谁敢斗轻盈”问得极妙,这一问,从反面肯定了垂柳的美是无与伦比的;这一问,也显出了垂柳恃美而骄的神情。

诗人极写垂柳美,自有一番心意。后二句“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巧妙地抒发了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

“江”,可以理解为长安附近的曲江。《中朝故事》载:唐代曲江江畔多柳,号称“柳衙”。“楚王”,楚灵王,也暗指现实中的“王”。此二句是说,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无心所插,却害得楚王宫中的嫔妃们为使腰支也象垂柳般纤细轻盈,连饭也不敢吃,而白白饿死。诗人并不在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感而发。试想当时晚唐朝政腐败,大臣竞相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合谄媚之能事。这种邀宠取媚的伎俩不也很象“饿损纤腰”的楚王宫女吗?“楚王江畔无端种”,“无端”二字意味深长,江畔种柳,对楚王来说,也许是随意为之,而在争宠斗艳的宫女们心目中却成了了不起的大事,她们自以为揣摩到楚王爱细腰的意向了,而竞相束腰以至于饿饭、饿死……。诗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这是多么含蓄而深刻呵。

比唐彦谦稍早的诗人曹邺,他在《捕鱼谣》中写道:“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真是直陈时弊,淋漓痛快。《垂柳》所讽刺的对象,同《捕鱼谣》一样,但他采取了迂回曲折、托物寄兴的手法,“用事隐僻,讽喻悠远”(《升庵诗话》),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二者可谓殊途同归,各尽其妙。

写法上,唐彦谦旨在写意,重在神似,他虽无意对垂柳进行工笔刻画,但垂柳的妩媚多姿,别有情韵,却无不写得逼似,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增补诗话总龟》引《吕氏童蒙训》谓:“咏物诗不待分明说尽,只仿佛形容,便见妙处。”《垂柳》的妙处,正是这样。

杨慎在评论唐彦谦《垂柳》时说:“咏柳而贬美人,咏美人而贬柳,唐人所谓尊题格也”。(《升庵诗话》)可惜这个评论只说对了表面现象,他只在“尊题格”上做文章,而未能看出诗人“咏柳而贬美人”的实质。

 作者介绍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问题一:灞桥折柳典故是什么? 灞桥折柳的典故    据史料记载,灞河上建桥始于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于河上建桥,故称“灞桥”,史载这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柱墩桥。 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兆,便将桥名改为“长存桥”。这次被水冲露出的灞桥为隋桥,建成于隋朝(公元583年),因在原灞桥桥址以南,故称为“南桥”。 横跨灞河的灞桥是长安与东方广大地区的重要通道。《西安府志》中云:“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每当春意盎然、春风扑面之际,柳絮漫天飞扬,成了长安灞桥一大景致。“大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东晋谢道蕴“柳絮”和“雪花”的一句妙联而使得“灞柳风雪”成为关中八景之一景。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问题二:“灞桥折柳”是什么意思,只求意思!!! 人出长安城到灞河后就要在灞桥上分别了。

折柳:表示分别!

明白请采纳,有疑问请追问!

有新问题请求助,谢谢!

问题三:请你说说灞桥折柳的意思 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后人用折柳隐晦离愁之情,也有暗示思乡之情的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这其中的杨柳是代指两种事物。一种就是真正的塞外杨柳树,还有一种就是折柳曲。暗示戍守边关将士思乡的心态。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

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风俗: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白居易《青门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鱼玄机《折杨柳》“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折柳赠别”蕴含着一种对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愿,也喻意亲人离别家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

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折柳”一词也寓含“怀远”之意。张九龄“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李白“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题四:《霸桥柳》歌曲含义。 它表达了什么? 注意《灞桥柳》这首歌曲,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它的曲调和旋律与一般的歌曲不同,凭印象认为它是一首古诗词改编的,后来问音乐教师“灞桥柳”是什么意思?她也摇头,看来写歌词与作歌曲是属于不同人做的事。 《灞桥柳》曲调是一种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唱腔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彩腔”,假嗓唱出,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荡、感情发展起伏跌宕之处。其中的拖腔必须归入“安”韵,一句听下来饱满酣畅,极富表现力,也是与其他的唱腔有明显区别的地方。秦腔的唱腔有欢音和苦音之分。顾名思义,欢音擅长表现欢快、喜悦的情绪;苦音适合抒发悲愤、凄凉的情感。这些都需要表演者对歌词意境的拿捏把握,以更好地表达情感的辅助唱法。《灞桥柳》唱腔应为苦音。 《灞桥柳》是陈小奇继《涛声依旧》后,又一首根据古诗词意象而创作的歌曲。听到它,马上联想到的是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今,在去往西安的必经之桥-灞桥,依然耸立在灞河之上,不知是否在灞陵桥原址建成的,也不知那儿是否有柳树掩映?),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古人为什么那么喜欢用柳来表达感情呢? 柳树年年绿,柳絮轻轻飞,柳枝柔柔拂,柳叶翩翩舞,一份娇嫩得不容有丝毫的粗粝去抚摸和揉搓的感受,一份柔美得不容有任何的坚硬去触碰和撞击的爱恋。只有最解她情意的春风,悄悄送来温煦的爱,给她披一身醉人的绿,那是薄如蚕翼,亮如蛋清,娇如婴儿面的绿;只有最知她心思的春雨,轻轻在她耳边低语,给她洒一身的晶莹,让她焕发生命的活力,那是穿越风霜雨雪、滤尽岁月尘埃、无比清新又无比旺盛的活力。柳是报春的使者,杜甫有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是柳条。”它告知杨柳是春天气息的预报员,因而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杨柳,形成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情趣盎然的柳文化。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折柳寄情,望柳怀人,画柳思乡,成了表达离愁别绪最真切、最细致的方式。这里的情,有乡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有亲情,“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有友情,“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当然,吟咏最多的还是爱情,“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系春心情短柳绵长,隔花荫人远天涯近。”无论哪一种,都因了柳――这个最能牵动人优美而感伤情怀的媒介而显得特别真切,特别深挚,特别感人。那些遍长着杨柳,纷飞着杨花、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地方,比如家门前、小溪口、小桥边、津渡、河堤等等,便时常是人们折柳、持柳、泪眼相望、无语凝噎的所在,是人们书写与吟咏别离情怀的精神栖息地。而自汉兴,至唐盛,两岸柳色如烟、情思缠>>

问题五:谁知道灞桥在哪呀?还有就是它有什么典故呀?我 记得有个词语叫灞桥杨柳是吧?什么意思呢 ? 江枫渔火之灞桥折柳

公元750年,秋闱后的一天。

长安城外灞陵桥畔,十里长亭内,三五文人为一青衫书生送行。

那青衫书生二十出头,俊目修眉,但神情落寞,目光中更有说不出的凄凉。

酒过三巡,青衫书生离席而起,团团一揖道:“想我张继,十年寒窗苦读,本图一举成名天下皆知。却不料时运不济,竟至名落孙山,实在无颜见家乡父老。诸兄高情盛谊,定当铭记五内。今日就此别过了。”

一白衣少年上前持其手道:“继兄不必难过,以你的才华,何愁不能成就功名。今日一别,不知何年何月何时何地才能再秉烛夜游、把酒言欢了?”

张继黯然:“天涯浪迹,江湖飘零,恐怕后会无期了。”

白衣少年不觉面现戚容:“兄意欲何往?”

“吾久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故欲买舟东下,畅游江南。不知江南的秀丽山水,能否慰我心怀。”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白衣少年吟罢轻笑道,“江南风光秀美,佳丽如云。愿吾兄得偿所愿,以慰平生。”

灞桥边,一叶小舟随波上下,任意东西。船头站着一个老船翁,五十开外,白发银须,精神矍烁。

张继移步上船,回头拱手道:“此去身如此舟,今后随波逐流,随遇而安。诸兄多多保重。”

众人依依不舍。

灞陵河畔,绿柳成荫。但时过境迁,已至深秋。枝枯叶黄,在袅袅秋风中无力地摇摆着,无限凄清。

白衣少年折下一段柳枝挂上船舷,垂涕曰:“灞桥争渡,莫忘桥上送别人。只恨韶光流失,白驹飞逝,兄又离意匆匆,未能畅叙幽情。今日虽别,但来日方长,定有再会之期。兄亦珍重。”

众人拱手别过。张继无言转身,惟恐涕泗滂沱。青衫在江风中猎猎作响。灞陵河汩汩咽咽,悠悠东去。

老船翁冷眼旁观,一边摇橹一边叹息。

岸上忽然响起了踏歌之声: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途,儿女共沾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62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