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灯塔妈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儿童诗《灯塔妈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第1张

第一句话前两个分句描述了黑夜降临在大海上时,海面风平浪静的优美的迷人景色。按理说这样的安静的夜晚正是睡觉做梦的好时候。可是第三分句笔锋一转,写灯塔妈妈却睡不着,犹如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颗石子,激起一圈圈涟漪。使人脑海中产生一个灯塔妈妈牵挂着自己的孩子们的情景。第二句话“睁着眼,瞧哇瞧,望着远远的海面上,还没有回家的船宝宝”,绝妙的构思,朴实无华的语言,把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慈母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原文

天黑了,

浪睡了,

大海静悄悄,

只有灯塔妈妈睡不着。

睁着眼,

到处瞧,

看看有没有

还没回来的船宝宝。

《溪边》这首诗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勾勒出了一副生动的儿童溪边垂钓图。

图中有山、有水、有人、有物、有静、有动、有情、有景、有欢声、有笑语、有童年、有乐趣。

垂柳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中一面镜子足以看得出溪水的清净、缓平,而溪水又像一个安静的美男子。

垂柳则是一个爱美的姑娘,对着镜子进行着精美的梳妆打扮。

又好似要把自己的美丽展示给溪水这样的美男子,交相呼应,句中丰富的想象把溪水与垂柳的关系描写得淋漓尽致!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则更加有趣,垂柳正在梳妆打扮,清脆的垂柳、如镜的溪水,垂柳的碧绿倒映在溪水中,让整条小溪绿如玉带一般。

因为垂柳这样的美丽女子在梳妆打扮,所以溪水仍然是安静地做着美男子,正如“君子世无双,陌上人如玉”般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原来这个人影是一个钓鱼的人倒映在了溪水中,只因为“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看似没人其实有人,一个钓鱼竿交代了岸边的垂钓者,溪水如绿玉带一般,人影被染绿也就不足为奇。

正是这种儿童的思维才让诗歌充满了童趣,丰富的想象力和儿童语言的表达更能让孩子们阅读起来深有同感。

最有趣的要数钓竿上的那只红蜻蜓了,爱美的垂柳、温润的溪水、青翠的山、快乐的人儿,让这支蜻蜓也流连忘返,被这样的情景深深地吸引。

于是这只蜻蜓也想做一枚安静的美蜻蜓,静静地欣赏着周围的美景,一个“红”字映衬着“绿”玉带,真的是恰到好处的点缀。

一“红”一“绿”和谐唯美、色彩相映,让唯美的画面更充满了美感,仿佛一幅色彩分明的水墨画,让人们感到安静、舒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打破了这份静谧,“忽然”让人想到了孩子们钓鱼的专注,也能让人想到鱼儿上钩时孩子们的手忙脚乱。

再看“扑腾一声”一条大大的鱼儿跟随着鱼竿的节奏跳出水面,但是作者并没有这样说,而是“人影碎了”,能让我们想象到鱼儿蹦出水面时那一圈圈泛起的涟漪,把人的影儿一圈圈飘向远方。

只见“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鱼儿才是孩子们关注的对象,画面真实又贴近生活。

鱼儿在草地上打挺,活蹦乱跳着,旁边的孩子们则是拍着手蹦着跳着,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只因为一条鱼儿给孩子们带来了太多的欢乐!

空气中都弥漫这孩子们爽朗的笑声,仿佛跳动着的音符,久久在溪水边、垂柳下回荡!

诗歌中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动感十足,更有趣的是能引起孩子们更多想象的画面,意境美、画面美、情感美就很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便是儿童诗的魅力所在了,看似很简单地描写着一幅画面,实际内含着丰富的意境,儿童诗歌更是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敢于想象是阅读儿童诗歌的钥匙!

扩展资料: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

它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诗歌的内容、语言、想象、构思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也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最主要的是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

这首诗歌便是一首优秀的儿童诗歌。

1、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写儿童诗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儿童诗的特点,从而消除儿童诗的神秘感,写起来就不会无从下手了。

①诗是分行写的,每行都很短。

②经常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

③诗读起采琅琅上口,很押韵。

④诗有丰富的想象。

⑤诗能把平凡的事物变得活泼、有趣、动人。

2、观察生活,启发想象。

一要留心。只有留心观察生活,对人、对物、对事才会有清晰的印象和深刻的理解,才能在头脑中形成生动、鲜明的形象。

二要抓住特点。观察,贵在抓住观察对象的特 点。抓住特点,塑造的人物才能成为生动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三要运用 多种感官。观察事物,光用眼睛看还不够,还要用耳朵听一听,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有时还要用口尝一尝。

小学生的头脑里盛开着诗的花朵,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在接触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鲜活的形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却是无限的。”因此,要想在创作中灵感频发,必须启发我们丰富的想象。

3、仿写儿童诗,迈出创作的第一步。

想象的翅膀借助于恰当的模仿。对于小学生来说,写儿童诗毕竟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话题进行仿写,从换词开始,慢慢地再进行填空、段落模仿、续写等高层次的模仿。从趣味着手,开启我们“异想天开”的想象力。凭借儿童诗作品的框架,规范儿童诗的格式,使我们的儿童诗有模有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81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