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桂圆、榛子、花生、瓜子、红枣等。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1、索饼
索饼是以前人们在七夕食用的食物,后来演变成了吃挂面的习俗,可以说挂面的祖先就是索饼。
2、饺子
在很多的地方都是在七夕节的时候吃饺子的,人们在包饺子的时候会在里面放入一枚铜钱、一根线和一个红枣,如果是吃的时候可以吃到钱的话就是非常的有福气的。
3、五子
七夕“拜织女”是少女、**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
4、巧果
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是七夕节必备的点心,谚语说:七夕吃巧果,能使人巧。
5、巧酥
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七夕节一般吃巧果、酥糖、巧巧饭和瓜果等传统食物。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时期,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节也叫做七巧节,祈福许愿、祈求巧艺是七夕节的传统习俗。后来的七夕节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成为中国情人节。
七夕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1、巧果
七夕节的传统食物中巧果是最有名的,它也被叫做乞巧果子,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食物。巧果的主要原材料是油、面、糖、蜜,款式非常多,各种形状都有。七夕晚上人们会将巧果端到院子中,一家人一起围坐,品尝美味,观赏美景。
2、酥糖
在我国民间一些糕点铺中,会在七夕节这天制作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起名为巧人或者巧酥,人们认为,七夕节吃这种酥糖会变得心灵手巧。
3、巧巧饭
在我国山东地区,有七夕节吃巧巧饭的习俗,就是让七个姑娘一起包饺子,将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在三个水饺中,饺子煮熟之后,她们聚在一起吃饺子,吃到钱说明有福,吃到针说明手巧,吃到枣说明早婚。
4、瓜果
在我国福建地区,有七夕节吃瓜果的习俗,人们会在七夕这天准备新鲜瓜果,一起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吃瓜果,供桌上摆放上新鲜水果等贡品,轮流焚香祭拜,保佑来年瓜果丰收。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佳节,中国人过节一般会选择一些特别的小吃庆祝节日,例如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那么七夕节吃什么呢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其中多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
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扞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
巧果的制作方法:
材料:特制小麦粉25千克、绵白糖5千克、饴糖3千克、芝麻仁4千克、嫩豆腐2千克、食盐03千克、植物油12千克。
制作:
1水调面团调制:在绵白糖、饴糖、豆腐、精盐中加适量水充分搅拌,然后加入小麦粉、芝麻仁继续搅拌成水调面团,静置片刻,使面团处于松弛状态。面团调制时加水量要恰当,面团宜编硬一些,以便压制皮面。
2成型:将面团等分若干块,静置片刻(5分钟左右)。可手工成型,也可机械成型。手工成型:案板上撒一些扑粉,用擀面杖(专用木棍)先将面团压扁。然后擀薄(约厚1毫米左右),横向整齐折叠;折叠宽度8厘米以内,约在4厘米处的中间从左到右直线开切一刀,再切段,每段宽3厘米以内。在每段折叠连接处打刀眼(即面片中间切两条缝隙),筛去扑粉待油炸。机械成型:用轧皮机(皮子车)压薄成型。
3油炸:油锅油温加热到175℃左右,先将生坯筛净扑粉,预防粉受高油温焦化而污染油质,影响制品色泽。再将生坯倒在笊篱中慢慢放入油锅;待浮上油面时,迅速用笊篱拨动生坯,并且不断翻身,待呈金**时,立即捞出油锅。
4冷却、装箱:捞出油锅后,迅速沥去多余的油,摊开冷却,趁微热装入箱内密封。
花瓜
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历史上各朝代则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于七月七日设汤饼。唐朝的节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进斫饼,并订七月七日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金若干,以备宴席之用,称为“晒书会”。七夕同时也是适宜配药的日子。据说一种以松柏为药材的秘方,这种神奇的药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调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长十年的寿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还有饵松实、服柏子、折荷叶等,均号称为长生不老的仙药。比较实用的药方有晒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试过的人才知道了。如今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七夕这一天,人们还会用面粉制作各种小型物品,放到油锅里煎炸后称“巧果”。晚上还会在打扫干净的庭院里,摆上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家中亲友围坐在一起。
五子
七夕“拜织女”是少女、 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宵夜的食物。五子的药用价值很高。桂圆有开胃益气、养血健脾、补心安神、补虚长智之功效;红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榛子有“坚果之王”的美称,《开宝本草》说它“主益气力,宽肠胃,令人不饥,健行”;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之为“长生果”;瓜子据《本草纲目》及各大中药辞典记载,具有清肺化痰、润肠通便等功效。
吃面条
另外这一天有吃面的习俗,这一天往往跟中国的24节气以外的三个杂节气,一个杂节气就是三伏,还有一个是暑九,还有一个南方的雷雨。大家都知道头伏饺子,二伏面。而且吃面意味着挑寿,面挑得越高,人就越长寿。还有为织女摆贡。
面条可以做,抻面最好,它象征着巧,而且象征你以后的性格能屈能伸,特别是能男孩子抻面或者给丈夫抻面,而且具有韧性,说明你出去做人也要有韧性,你的事业才能够成功。丈夫的夫本来就是天字出头叫夫,丈夫为天,妻子为地,面抻出头上,天就为夫,就可以闯出一番事业。另外闯荡出来,还要祝福婆婆公公健康长寿。
过去有的地方包饺子放钱,或放针,挺危险的。放针,就是乞巧。所以吃饺子从上边的花边咬起,吃的还要比较仔细,到后面针往往在面最底层。今后也不主张这样,终究还是有危险。
蜜
《太平御览》卷31引《日纬书》:“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主关梁;织女星主瓜果。与此同时,蜜在我国象征着夫妻甜蜜的生活,而蜜蜂建造的六边形蜂窝属于巧夺天工的设计。此外,还可以用松针象征绣花针,煮松针汤喝;松针可入药,具有预防流脑,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夜盲症、神经衰弱、营养不良性水肿等药效。或者用五彩面象征绣花线,用藕象征情意绵绵(藕与偶同音),用石榴象征团结,用红高粱与黄小米双色饭象征炎帝族与黄帝族的融合,等等。有鉴于此,笔者建议我国商家开发七夕特色食品,开拓新的商机。同时也建议我国外交、文化和新闻媒体等部门,向世界输出七夕文化,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绿豆芽
在广州,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鸡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选没有虫蛀的绿豆一小碗,洗净,平铺到一个盘子里,用湿纱布盖好遮住阳光,放到炕头上,每天喷几次水使之保持湿润。七天后,待豆芽长至两三厘米长,便可做手擀面,下锅煮熟,过凉水拔透;然后热锅坐油,加肉丁炒熟,葱、姜爆锅,酱油、醋炝锅,放绿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盐、味精,做成豆芽汤;把面条抓到碗里,浇上豆芽汤即可食之。
巧酥
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云面
胶东人七夕吃巧果子,临沂人七夕则吃云面。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
饺子
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导语:大家都已习惯在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那七夕节会吃什么特色美食呢?色泽金黄、香脆甜蜜的巧果便是七夕的应节食品。在中国情人节当天,来点巧果、巧芽面,还能给爱情添点特别调味。吃罢,若感口干舌燥,不妨能喝几口王老吉,有助于预防上火。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夕节传统美食介绍,欢迎大家参考!
精美巧果动手做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传说每年这一天牛郎和织女会在鹊桥相会,因此,当天又被视作中国的情人节。我国地大物博,各地饮食习惯不同,七夕节的饮食风俗也不尽相同,但都在节日当天吃巧果。巧果主要材料为油、面、糖、蜜,早在宋朝时便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其种类繁多,样式各异,但大致做法万变不离其宗:将白糖熔成的糖浆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用刀切为长方块,折出梭形巧果胚,再入油炸至金黄即成。
考究者还会使用“巧果卡子”的木制模具做出来各式各样的巧果,如鱼、花生、桃子、篮子、莲蓬、老虎、狮子等等。制作时只需将调好的面拽成小块塞进印模里,小号的用手指肚、大号的用手掌根压实与卡子一般平,然后小卡子抓住一端、大卡子握住把儿,用力将另一端磕向案板便可做出各种形状和印着吉祥图案花纹的“巧果”面团,接着经过烙烤或油炸后便可食用。吃时,若嫌干燥腻味,不妨喝几口王老吉,有助于预防上火。
有些地方还时兴串巧果、晒巧果,将巧果串起拴在小木棍或秸草上,再缀些彩色穗子,挂在墙壁间或者小孩的脖子上,作为装饰品或是零食。当装饰品的,有的家能挂一年,到来年新巧果烙好了,再吃旧的'。
提前七天做巧芽面
七夕又被称为乞巧。传说织女心灵手巧,在天上专门给王母娘娘织七色彩云,众仙女中只有她能担此重任,所以犯了仙界戒律的织女才得以被王母娘娘饶命,还获得了每年跟牛郎相会一天的时间。因而有人说,织女是天上最巧的仙女,吃了巧果的人,都能变得心灵手巧,聪明伶俐。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巧节时间跨度为两天七月初六烙巧果,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选没有虫蛀的绿豆一小碗,洗净,平铺到一个盘子里,用湿纱布盖好遮住阳光,放到炕头上,每天喷几次水使之保持湿润。七天后,待豆芽长至两三厘米长,便可做手擀面,下锅煮熟,过凉水拔透;然后热锅坐油,加肉丁炒熟,葱、姜爆锅,酱油、醋炝锅,放绿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盐、味精,做成豆芽汤;把面条抓到碗里,浇上豆芽汤即可食之。
此外,七夕时吃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有些人喜欢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等绘成“花瓜”。
美食“巧”手做
DIY七夕巧果
原料:特制小麦粉25千克、绵白糖5千克、饴糖3千克、芝麻仁4千克、嫩豆腐2千克、食盐03千克、植物油12千克。
做法:
1、水调面团调制:在绵白糖、饴糖、豆腐、精盐中加适量水充分搅拌,然后加入小麦粉、芝麻仁继续搅拌成水调面团,静置片刻,使面团处于松弛状态。面团调制时加水量要恰当,面团宜编硬一些,以便压制皮面。
2、成型:将面团等分若干块,静置片刻(5分钟左右)。可手工成型,也可机械成型。手工成型:案板上撒一些扑粉,用擀面杖(专用木棍)先将面团压扁。然后擀薄(约厚1毫米左右),横向整齐摺叠;摺叠宽度8厘米以内,约在4厘米处的中间从左到右直线开切一刀,再切段,每段宽3厘米以内。在每段摺叠连接处打刀眼(即面片中间切两条缝隙),筛去扑粉待油炸。
3、油炸:油锅油温加热到175℃左右,先将生坯筛净扑粉,预防粉受高油温焦化而污染油质,影响制品色泽。再将生坯倒在笊篱中慢慢放入油锅;待浮上油面时,迅速用笊篱拨动生坯,并且不断翻身,待呈金**时,立即捞出油锅。
4、冷却、装箱:捞出油锅后,迅速沥去多余的油,摊开冷却,趁微热装入箱内密封。
日式七夕料理
日本人也有过七夕节的习俗,他们喜欢在节日那天吃挂面以及宛如花瓣在天空中翩翩起舞的果冻等。
挂面
平安时代的书籍中记载“七夕吃挂面大病不生”,从很久以前开始,皇宫里就有七夕吃挂面的风俗。之后这个风俗在老百姓中流传开来,直至今日。就算是炎热的夏天,挂面也是爽口的美味,对预防食欲不振和夏日厌倦症很有功效。把煮熟的挂面摆放得像流动的河川一样,再点缀上夏季蔬菜和鱼贝类小菜,就成为了一道与七夕晚会绝配的美味佳肴。
果冻
在日本,七夕还含有“耕种的收获节”的意味,据说那天会举办一些庆祝黄瓜、茄子、茗荷等农作物平安结果、感谢上苍恩赐顺利收获的活动。因此,把富含能量的夏季蔬菜与果冻搭配在一起食用,一边感谢丰收一边享用夏季蔬菜再好不过。
索饼
索饼是以前人们在七夕食用的食物。后来演变成了吃挂面的习俗,可以说,挂面的祖先就是索饼。索饼是奈良时代传入日本的,长得很像我们中国的麻花。日本人把小麦和米粉和在一起,拧成绳子一样的细长状,再油炸或烘烤至熟。
七夕节中国人常吃食品如下:
1、吃巧果。巧果是七夕节的应节食品之一,又叫七夕果、乞巧果子。它并不是一种水果,而是用面粉、油、糖、蜜制作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再用油煎炸而成的糕点。古代女子出嫁前都希望自己心灵手巧,就用吃巧果的方式“乞巧”,希望织女能赐自己一双巧手。又因为“巧”与“桥”谐音,人们认为在七夕这天吃巧果,不仅能帮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且自己的心愿也能通过“巧(桥)”实现。
2、吃巧芽面。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夕这天吃巧芽面。巧芽面里的“芽”是指绿豆芽,这绿豆芽一定要提前七天生,待豆芽长到3厘米就可以吃了。将绿豆芽和肉丝一起炒,再加水煮沸,放入调味料做成豆芽汤。面条煮好抓到碗里,将豆芽汤浇上即为“巧芽面”了。
3、吃花瓜。七夕节当然少不了瓜果。手巧的女子会将瓜果雕刻成奇鸟异状,或者在瓜果表面浮雕图案,用来拜织女、待客等,称为“花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