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的俄罗斯国情

详细的俄罗斯国情,第1张

俄罗斯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联邦(The Russian Federation) 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占原苏联领土面积的76%),居世界第一位。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东西最长为9000公里,南北最宽为4000公里。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33807公里。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到-37℃,7月平均温度为11℃到27℃。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蓝、红三色。俄罗斯幅员辽阔,国土跨寒带、亚寒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用三色横长方形平行相连,表示了俄罗斯地理位置上的这一特点。白、蓝、红三色旗来自1697年彼得大帝在位期间采用的红、白、蓝三色旗,红、白、蓝三色被称为泛斯拉夫颜色。国徽为以双头鹰为图案的盾徽,红色盾面上有一只金色的双头鹰,鹰头上是彼得大帝的三顶皇冠,鹰爪抓着象征皇权的权杖和金球。鹰胸前是一个小盾形,上面是一名骑士和一匹白马。反法西斯胜利日:5月9日(1945年);国家主权宣言通过日(国庆日):6月12日;和谐和解日:11月7日(原十月革命纪念日);宪法日:12日12日。

  俄罗斯人口有 1.449亿。全国有13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人占82 95%,主要少数民族有鞑靼、乌克兰、楚瓦什、巴什基尔、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日耳曼、乌德穆尔特、亚美尼亚、阿瓦尔、马里、哈萨克、奥塞梯、布里亚特、雅库特、卡巴尔达、犹太、科米、列兹根、库梅克、印古什、图瓦等。人口分布极不均衡,西部发达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52—77人,个别地方达261人,而东北部苔原带不到1人。高加索地区的民族成分最为复杂,有大约40个民族在此生活。居民多信奉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俄语是俄罗斯联邦全境内的国语,各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并可与俄语一起使用。主要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首都莫斯科有人口838 92万。平均气温:1月-5 2℃,7月21 4℃。

简史:公元9世纪建立基辅罗斯。13世纪分裂为众多封建公国。14~16世纪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中央国家——莫斯科大公国合并了东北和西北罗斯。1547年改大公为沙皇之后,推行向外扩张政策。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19世纪下半叶废除农奴制,加速资本主义发展。19世纪末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1905年爆发第一次俄国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与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后扩大为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改名为俄罗斯联邦,成为独立国家。

  政治:俄罗斯宪法规定俄是共和制的民主联邦法制国家,确立了总统制的国家领导体制。议会称联邦会议,由联邦委员会(上院)和国家杜马(下院)组成,每届任期4年。联邦委员会由每个联邦主体的立法机关和权力执行机关各一名代表组成,主要职能是批准联邦法律、联邦主体边界变更、总统关于战争状态和紧急状态的命令,决定境外驻军、总统选举及弹劾,中央同地方的关系问题等。国家杜马中的一半按简单多数原则由全国225个大选区选出,另一半按比例制原则从各党派中选举产生,其主要职能是通过联邦法律、宣布大赦、同意总统关于政府首脑的任命等。俄联邦政府是国家权力最高执行机关。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 ,1999年12月31日任俄罗斯代总统,2000年3月当选。近年来,俄罗斯开展全方位外交,以独联体为战略重点,以与西方关系、特别是与欧洲关系为优先,同时加强亚太外交,加大对中、印等亚太大国的借重。其宗旨是积极推动多极化进程,力主重振俄大国地位,突出维护国家利益,着眼点是为俄国内经济复兴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1991年12月27日,中俄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正式建立两国国家关系。

经济:俄罗斯是前苏联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前苏联经济的基干部分置于俄罗斯境内,工业部门齐全,成为完整的体系,而且技术设备相对先进。

在苏联解体之前,俄罗斯联邦的国民经济发展与全苏一样,经历了一个由60年代以前的高速增长、70-80年代滑坡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倒退的不断衰退到危机的演化过程。前苏联解体后,俄全盘接受美等西方国家推荐的经改药方,采取“休克疗法”,推行以大规模私有化和全面自由化为核心的激进经济改革,在财政、货币、私有化等领域出现一系列政策失误,导致经济连年下滑。1998年俄爆发金融危机,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再趋恶化。1999年受卢布贬值和国际市场油价上扬以及普里马科夫政府大幅调整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等内外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俄经济呈现好转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2000年,普京继续推行社会经济稳定政策,拒绝搞“休克疗法”和激进的自由市场经济改革,致力改善国内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加紧推行税制改革,简化税种,减轻税负,促进国内工业复苏和发展。对外利用国际油价一度上涨的有利形势,大搞 “能源外交”,拓展国外市场,俄经济好转势头进一步得到巩固,宏观经济指标大幅上扬。2001年俄罗斯经济延续了去年的强劲反弹势头,继续高歌猛进。据测算,全年的GDP增长率可望达到55%(200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有望超过5%的国家只有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三个国家),居世界第三位。政局稳定,农业生产,石油价格的上涨,内需市场不断扩大。这些迹象表明,俄经济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开始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俄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预测2002年俄罗斯仍将保持45%的增长水平。  

俄罗斯联邦拥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工农业基础较好。工农业总产值约占原苏联的70%。俄罗斯农业生产近几年来连续下降,但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俄罗斯联邦工业部门齐全,以机械、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及化工等重工业为主。军事工业是俄罗斯机械工业的支柱产业。由于拥有丰富的原料,再加上多年的产业政策倾斜,俄罗斯的重工业非常发达。相反,轻工业的发展却远远不能满足俄罗斯人民的需要。 俄服务业较发达, 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在经济转型期间, 服务业有望继续发展。

俄罗斯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国是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和东欧各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处于较快的上升趋势。近些年同中国经济贸易亦有发展,特别边境贸易发展较快。

对外关系:普京基本继承了叶利钦后期的对外战略方针,即开展全方位外交,以独联体为战略重点,以与西方关系、特别是与欧洲关系为优先,同时加强亚太外交,加大对中、印等亚太大国的借重。普京外交的宗旨是积极推动多极化进程,力主重振俄大国地位,突出维护国家利益,着眼点是为俄国内经济复兴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普京外交强调务实主义和灵活性。

文化:俄罗斯是一个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伟大国家。俄罗斯领土跨越欧亚两大洲,自然而然地融合了东西方两种文化。

  俄罗斯重视发展文化事业,大量出版图书和报刊,建立了许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俱乐部等群众性文化设施。俄罗斯重视对博物馆珍品和历史建筑文物的保护,建国以来扩建和新建了许多博物馆。俄罗斯的博物馆按专业可分为革命历史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各专业博物馆以及其他博物馆等。著名的大型革命历史博物馆有俄罗斯中央革命博物馆、国家历史博物馆、克里姆林宫博物馆、中央海军博物馆等。较大的艺术馆有莫斯科科列季亚克夫国家绘画陈列馆。

  俄罗斯的文学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出现了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别林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肖洛霍夫等世界驰名的大文豪和作家。

  俄罗斯的美术源远流长,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著名的艺术大师有列维坦列宾、苏里柯夫、克拉姆斯科伊等。

  俄罗斯的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有着深远的历史传统,歌剧、交响乐和室内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气质,奔放豪迈。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是柴可夫斯基,主要作品有芭蕾舞曲《睡美人》、《胡桃夹子》、《天鹅湖》,交响幻想曲《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有六部交响曲,特别是著名的第三、第四、第六交响曲。

  俄罗斯的戏剧艺术体裁和形式多样,最早出现在宫廷里,19世纪进入繁荣时期,果戈理的《钦差大臣》等社会戏剧充满强烈的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大师。亚·尼·奥斯特罗夫斯基是19世纪50年代以后俄罗斯文坛众多的戏剧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被称为“俄罗斯戏剧之父”。

  俄罗斯的马戏团在俄罗斯也很受人们的欢迎,马戏团团员训练有素,技艺精湛。

  俄罗斯最豪华的歌剧院是莫斯科大剧院和圣彼得堡的基洛夫歌剧院。

  俄罗斯人有卓越的民间艺术。实用装饰艺术有金属、兽骨和石头的艺术加工,有木雕、木雕壁画、刺绣、带花纹的纺织品、花边编织等。最有名的工艺品有木制套娃、木刻勺、木盒、木盘等木制品。

  俄罗斯的**、电视和广播发展迅速。俄罗斯**事业比较发达,又是一种重要的娱乐形式。《列宁在十月》、《静静的顿河》、《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等一批优秀影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俄罗斯是体育强国,俄罗斯人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有国际象棋、足球、滑雪、滑冰等。国际象棋在俄罗斯有悠久的历史。足球运动更是吸引了无数的男女为之着迷。

在俄联邦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和其它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城市公交车辆实行无人售票。乘坐公交车辆需预先购买车票、月票或临时向司机购买车票。乘坐出租汽车需预先与司机谈价钱(俄罗斯的出租车不开发票)。城市交通的高峰期为早上7:30-9:30,下午4:00-6:00。

大部分俄罗斯人都在家中用餐,只在上班的午休时间才去餐馆。遇有喜庆或举办婚礼时,俄罗斯居民通常都在餐馆举行,由邀请人付费。朋友聚会一般在家庭环境下进行。客人通常都带给主人小礼品(蛋糕、酒)和鲜花。 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通常以现金付费。信用卡的付款方式虽然存在,但流行范围很小。使用信用卡的一般是外国人和一些有钱的俄罗斯人(不超过1%)。

  名胜:克里姆林宫(Kremlin)在莫斯科市中心,濒莫斯科河,曾为莫斯科公国和18世纪以前的沙皇皇宫。“十月革命”胜利后,成为苏联党政领导机关所在地。始建于1156年,初为木墙,后屡经扩建,至19世纪40年代建大克里姆林宫,为一古老建筑群,主要有大克里姆林宫、多宫、圣母九天教堂、参议院大厦、伊凡大帝钟楼等。宫内塔楼中最宏伟的有斯巴达克、 尼古拉、特罗伊茨克、保罗维茨、沃多夫兹沃德等塔楼,1937年,在塔楼上装置五角红宝石星。

彼得大帝夏宫(Peter the Great's Summer Palace)位于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距圣彼得堡市约30公里,占地近千公顷,是历代俄国沙皇的郊外离宫。夏宫是圣彼得堡的早期建筑。18世纪初,俄国沙皇彼得大帝下令兴建夏宫,其外貌简朴庄重,内部装饰华贵。当时的许多大型舞会、宫廷庆典等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彼得大帝生前每年必来此度夏。1934年以后,夏宫辟为民俗史博物馆。如今,夏宫已成为包括18世纪和19世纪宫殿花园的建筑群,由于它的建筑豪华壮丽,夏宫因而被人们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夏宫的主要代表性建筑是一座双层楼的宫殿,当年彼得大帝住在一楼,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彼得大帝的第二个妻子)住在二楼,楼上装饰极为华丽,舞厅的圆柱之间,都以威尼斯的镜子作装饰。

冬宫(Winter Palace)坐落在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上,原为俄国沙皇的皇宫,十月革命后辟为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奇博物馆的一部分。它是18世纪中叶俄国巴罗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与美国的大都会、法国的卢浮宫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冬宫初建于1754年,1762年完工,1837年一场大火将其焚毁,1838年—1839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冬宫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战后修复,由著名建筑师拉斯特列里设计。冬宫是一座蔚蓝色与白色相间的建筑,高三层,长约230米,宽140米,高22米,呈封闭式长方形。整座建筑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逾4.6万平方米。宫内有厅室1057间,门1886座,窗1945个。冬宫的亚历山大柱于1830-1839年建成,以纪念1812年亚历山大一世率俄军战胜拿破仑军队这一伟绩。19世纪中叶,当时的俄国有一项特别的法律规定,圣彼得堡市所有的建筑物,除教堂外,都要低于冬宫。冬宫内珍玩收藏极其丰富且价值连城。18世纪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时,创建了“奇珍楼”,并专门从德国购进225幅名画,藏于楼内,并将奇珍楼称之为“艾尔米塔奇”(隐宫)。如今,在冬宫宽敞明亮的展厅里,共有各类文物270万件,其中绘画约1.5万幅,雕塑约1.2万件,版画和素描约62万幅,出土文物约60万件,实用艺术品26万件,钱币和纪念章约100万枚。藏品分原始文化史、古希腊罗马文化与艺术、东方民族文化与艺术、俄罗斯文化、西欧艺术史、钱币、工艺7个部分,并按地域、年代顺序陈列在350多间展厅里,展览线路加起来有30公里长,因而有世界最长艺廊之称。曾有人统计,游人如果对冬宫里的每件藏品都看上一分钟,则需要8年的时间才能欣赏完整个冬宫。

斯莫尔尼宫(Smolny)位于圣彼得堡市,是一座外观典雅的三层建筑。建于1806—1808年,原为贵族女子学院。“斯莫尔尼”一词来自俄语“沥青”,因当时彼得大帝在位时,这一带属于沥青厂。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军事革命委员会设在这里,为十月革命司令部。1917年11月7日,列宁在斯莫尔尼会议大厅发表对俄国公民的号召书,宣布一切政权归苏维埃。斯莫尔尼宫正面长220米,主体建筑的两翼伸出,每翼各长40米,组成宫中的主要庭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又在正门增建8根壮丽的圆柱和7个拱形门廊。使整座建筑显得匀称大方。远远望去,斯莫尔尼宫与一侧富丽堂皇的巴罗克式的斯莫尔尼修道院浑为一体,形成巧妙完美的组合。人们习称为斯莫尔尼建筑群。

莫斯科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简称大剧院,Bolshoi Theatre of Russia)始建于1776年,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的剧院,坐落在莫斯科斯维尔德洛夫广场上。1780年剧院改址到彼得罗夫大街上一所新建的石造剧院里,称彼得罗夫剧院,1805年剧院被焚毁。1824年,天才建筑师博韦在石造剧院的原址修建了新剧院,称大彼得罗夫剧院,简称大剧院,翌年1月28日举行落成典礼。1853年,大剧院又遭受火灾,1855—1856年重新修复,略加改建,成为19世纪中叶俄罗斯建筑艺术的典范,也是欧洲最大的剧院之一,并于1919年起成为国立示范大剧院。它的建筑既雄伟壮丽,又朴素典雅,内部设备完善,具有极佳的音响效果。剧场呈椭圆形,正面是大舞台,高达18米,台前是深深的乐池,中间是一排排的观众席。其他三面是贴墙的包厢,总共五层,高21米。总统包厢在二层正中央,还有两个贵宾包厢设在舞台的左右两侧。包厢里放着几把鎏金包缎椅子,平时只供观赏。剧场可容纳2200名观众,整个内部装饰完全是宫廷式的,仅房顶的那个大吊灯就把一万三千块水晶和无数小烛台照得闪闪发光。

普希金广场(Pushkin Square)位于莫斯科市中心,旧称苦行广场,因旧时广场上建有苦行修道院而得此名。1937年,为纪念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逝世100周年,当时的苏联政府把苦行广场改名为普希金广场。广场上耸立着4米多高的普希金青铜纪念像。这座纪念像于1860年预定建在沙皇村,拟在普希金读书的中学成立50周年纪念日揭幕,后来改移建在莫斯科。纪念像采用了后来获“超等艺术家”称号的雕刻师奥佩库申的设计。1880年7月18日,纪念像举行揭幕仪式。纪念像基座上刻有普希金的一首诗,诗曰:“在这残酷的世纪,我歌颂过自由,并且还为那些蹇滞的人们,祈求过怜悯和同情。”广场上有个小花园,园中有花岗石台阶、红色大理石喷泉、饰灯等,景色优美。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Aurora Crusier)原为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1917年舰上的官兵在彼得堡投身于十月革命,炮轰冬宫,宣告了伟大十月革命的开始。“阿芙乐尔”意为“黎明”或“曙光”,在罗马神话中,“阿芙乐尔”是司晨女神,她唤醒人们,送来曙光。该舰长124米,宽16.8米,1903年编入现役,1905年5月参加过对马海战。1717年10月24日(公历11月6日)舰上全体官兵执行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将军舰开到尼古拉耶夫桥畔(施米特中尉桥)。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上午10时,列宁以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起草《告俄国公民书》,在“阿芙乐尔号”上向全国广播,尔后,巡洋舰以其向冬宫轰击的炮声,揭开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序幕。1923年,该舰改为练习舰。苏联卫国战争中,该舰自沉于港湾中,后被打捞上来,1944年修复。1948年该舰被辟为军舰博物馆,永久性地固定在涅瓦河上。

莫斯科地铁(Moscow Metro)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下铁路系统之一,它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享有“地下的艺术殿堂”之美称。1935年5月15日,苏联政府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正式开通莫斯科地铁。其建设工程耗时仅3年,一期工程建了两条线。第一条线路从索科尔尼基公园到市中心斯摩棱斯克广场,共13站,长11.6公里。后来又建成3条、4条线,到1943年5条线全部通车,40年代末出现了把各条线穿起来的环线地铁。如今,莫斯科地铁全长220多公里,其布局与地面的布局一致,呈辐射及环行线路。地铁总共有9条线,包括8条辐射线和1条环行线,全长300公里,有150个站台,4000列地铁列车在地铁线上运行,有5000多节车厢。地铁每天平均开8500多次列车,担负全市客运量的45%,每天运送的乘客达900多万人次。地铁运行速度很快,时速最高达90公里。地铁站的建筑造型各异、华丽典雅。每个车站都由国内著名建筑师设计,铺设的大理石就有几十种,并广泛采用大理石、马赛克、花岗石、陶瓷和五彩玻璃,装饰出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大型壁画及各种浮雕、雕刻,再配以各种别致的灯饰,像富丽堂皇的宫殿,让人完全没有置身地下的感觉,其中一些作品美妙绝伦,令人流连忘返。地铁车厢除顶灯外,还设计了便于读书看报的局部光源,在车厢门口安装了报站名用的电子显示屏。地铁站除根据民族特点建造外,还以名人、历史事迹、政治事件为主题而建造。

阿尔巴特街(Arbat Street)是莫斯科市中心的一条著名步行街,紧邻莫斯科河,是莫斯科的象征之一。著名诗人普希金从1830年起居住在这条大街上,普希金故居就坐落在阿尔巴特街53号。阿尔巴特街曾是艺人和画家荟萃的天堂,保存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阿尔巴特街的小店铺一家挨一家,商品种类极其繁多,如暖和的护耳皮帽,精心编制的大草鞋,琳琅满目的耳环、坠子,各种古怪的护身符,别致的小包,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衫,年代久远的宣传画,伪造的证件,古董,雕塑,绘有俄罗斯历届***形象的玩偶套人街头作画的艺人是阿尔巴特街上一道不灭的风景。

  历史名人:彼得大帝(1672-1725年):俄罗斯帝国的皇帝。1682年被立为沙皇,但实权掌握在他姐姐索菲亚手里。1689年平定索菲亚发动的宫廷政变,亲自执政,称彼得一世。1697年随“高级使团”出国到西欧考察,回国后进行全面改革,力图改变俄国落后状况。同时,为了打通波罗的海出海口,同瑞典进行长达二十一年的“北方战争”,于1721年击败瑞典。同年为俄罗斯帝国皇帝,是俄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帝王。

  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年):俄国女皇,原为德意志一公爵之女,1745年嫁给俄皇彼得三世。1762年参加宫廷政变,登上皇位。她对外两次同土耳其作战,三次参加瓜分波兰,把克里木汗国并入俄国,打通黑海出海口,建立了庞大的俄罗斯帝国。

  普希金(1799--1837):杰出的俄国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著述丰富。出身于莫斯科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有很多藏书,叔父又是名诗人,当时俄国的一些文化名流是他们家的座上客。《普希金全集》多达17卷。他的诗歌《自由颂》、《乡村》、《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充分反映了渴望自由、反对沙皇专制的思想。代表作是关于普加乔夫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17年,普希金从皇村学校毕业,到彼得堡的外交部供职。这个时期普希金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都很活跃。他写了一些歌颂自由、反对专制的诗篇(《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1818;《乡村》,1819,等)。1820年,普希金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叙事诗《鲁斯兰·柳德米拉》,这是根据民间传说写成的,含有民主主义精神。普希金的声望和影响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决定让他到南方去当差,这实际上是一次变相的政治流放。在那里,普希金写了热情浪漫的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1821)、《强盗兄弟》(1822,未完成)、《茨冈》(1824),还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太阳沉没了》(1820)、《囚徒》和《短剑》(1821)等,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的政治情绪。1830年,普希金的作品多,他写了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最后两章、《别尔金小说集》(5个短篇)、四个小悲剧(《吝啬的骑士》、《莫扎特和沙莱里》、《石客》、《瘟疫流行时的宴会》)、长诗《柯洛姆纳的小屋》、历史讽刺故事《牧师和他的工人巴尔达的故事》,还有近30首抒情诗和一些时论性的文章。30年代的普希金,创作精力仍很旺盛,而沙皇政府对他的迫害活动也在加紧进行。当时,一个逃亡到俄国的法国贵族——丹特士正在追求普希金的妻子。沙皇政府便散布流言,给诗人和他的朋友们写些侮辱性的匿名信。普希金为维护自己的声誉,只好与丹特士进行决斗。1837年2月,普希金在彼得堡因决斗腹部受重伤去世。普希金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他继承了古代俄国文学的优秀传统并大大发展了它。在俄罗斯文学中,他为现实主义夺得了主导地位,他的作品成了反映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在各种文学体裁上(抒情诗、叙事诗、诗剧、小说、童话)普希金也为后人提供了优秀的范例。

  

1北欧四国游攻略

北欧其实有五个国家。这五个国家是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但人们常说的北欧四国。那么,是哪四个北欧国家呢?北欧国家指丹麦、瑞典、挪威和芬兰。北欧四国都是小国,四国人口总和相当于一个上海。但是,北欧四国都是发达国家,它们四高国,即高收入、高福利、高税收、高物价。幸福指数北欧四国的人均收入位居世界前列,其中丹麦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北欧四国中最好的是丹麦。

2北欧四国旅游

北欧不是四个国家,而是五个国家,瑞典,丹麦,芬兰,挪威,冰岛。详情如下:

1瑞典王国,简称瑞典,是一个位于北欧五国之一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国家,首都斯德哥尔摩。西与挪威接壤,东北与芬兰接壤,西南濒临杰拉克尔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东濒波罗的海和波的尼亚湾。

瑞典、德国、波兰、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隔海相望,海岸线长达7624公里,总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它是北欧最大的国家。

2丹麦王国,简称丹麦,是北欧五国之一。它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有两个自治领土,法罗群岛和格陵兰岛。瑞典和挪威北隔北海和波罗的海相望,合称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德国南部接壤,首都哥本哈根,最大城市。

公元985年左右形成统一王国,8~11世纪维京全盛时期进入维京时代。14世纪,它成为欧洲强国之一。1397年6月,在女王玛格丽特一世的领导下,与瑞典、挪威组成卡尔马联盟,成为联盟的领袖。

3芬兰共和国,简称芬兰,位于北欧,北欧五国之一,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临弗吉尼亚湾。陆地总面积33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00公里,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大约有179,000个岛屿和188,000个湖泊,它被称为千湖之乡。

芬兰是圣诞老人的故乡。最早的居民是拉普兰人,所以芬兰也被称为拉普兰。芬兰人迁入后,建立了芬兰大公国。12世纪下半叶由瑞典统治。1809年俄瑞战争后,并入俄罗斯帝国,成为大公国。1917年12月,芬兰共和国宣布独立,成为永久中立国。

4挪威王国,简称挪威简而言之,意味着通往北方的道路。它是北欧五国之一,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挪威美国领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漫长曲折,沿海岛屿众多。它叫做万岛之国。其领土与瑞典、芬兰和俄罗斯接壤,其领土还包括斯瓦尔巴特群岛和扬马延。奥斯陆是首都。

挪威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也是北约成员国。它的经济是市场自由化和政府宏观调控成功结合的一个例子。

5冰岛共和国,简称冰岛,是北大西洋的一个岛国。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是北欧五国之一,国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4万。它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首都雷克雅未克也是冰岛最大的城市。首都附近的西南地区人口占全国的2/3。

冰岛位于大西洋中脊,是一个多火山、地质活动频繁的国家。内陆以平原地貌为主,境内分布有沙地、冷却熔岩平原和冰川。冰岛虽然位于北极圈边缘,但由于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适宜。

3北欧四国旅游攻略

瑞典最富。

在上

其次,瑞典是北欧五国中工业门类最丰富、实体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几乎涵盖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社会需求的方方面面,这也是瑞典在国际经济危机中相对冷静的原因之一。相比之下,丹麦主要靠农业,芬兰主要靠钢铁和电信,挪威主要靠石油,冰岛只有部分渔业和旅游业。除了石油,瑞典没有,其他的都可以在瑞典找到。

第三,瑞典美国的产业创新能力很强,创新理念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这对瑞典保持领先地位大有裨益。

但是,瑞典也有很多问题。在某些领域,它并不是北欧最强的。近年来,幸福指数排名也有所下降。所以,如果综合实力确实是瑞典最强,并不代表瑞典处处北欧第一。

4北欧四国旅游景点介绍

北欧四国哪个适合移民,看个人情况。

北欧四国是挪威、瑞典、芬兰和丹麦,都是经济发达、社会保障良好的国家。

如果是养老的话,丹麦是最好的,养老体系最完善,福利待遇也不错。而且纬度最低,温度最高。

喜欢海鲜的话,应该选择挪威,西边毗邻北海渔场。有鳕鱼、比目鱼和龙虾。

:5欧洲四国旅游攻略

1英国: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里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吸引着世界的目光美国王室。这里有花园和城堡,浓郁的英国风情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这里。

2法国:法国是欧洲的浪漫中心。浪漫的巴黎,美丽迷人的蓝色海岸,薰衣草盛开的普罗旺斯,都是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的旅游胜地。其中,这些热门景点有。

3比利时:面积不大,但旅游景点遍布全国。古代凯尔特人和伯利兹人住在这里。首都是布鲁塞尔,欧盟和北约的总部。这里还有世界闻名的巧克力。除了首都,这些地方都值得一去。

4西班牙:作为世界上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这里有热情的弗拉明戈,斗牛,宗教文化,毕加索,达利。西班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国家,拥有许多灿烂的文化。

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

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MironConstantinescu,1917年12月13日,基希纳乌,—1974年7月18日,布加勒斯特。)前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党和国家主要***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务和国务活动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记者、教授、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罗马尼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副主席、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大国民议会主席。

中文名: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

外文名:MironConstantinescu

别名:康斯坦丁·米隆内斯库

国籍:罗马尼亚

民族:罗马尼亚人

出生地:俄罗斯帝国比萨拉比亚基希纳乌

出生日期:1917年12月13日

逝世日期:1974年7月18日

职业: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学者,大学教授,记者

毕业院校:布加勒斯特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重建罗马尼亚共青团

主要成就:主导经济恢复和发展

代表作品:《青年的社会融合:当代社会学研究》、《监狱的回忆》、《卡戎的船》

党职:罗马尼亚***中央政治局委员

党职:罗马尼亚***中央书记处书记

党职:罗共“斯特凡·乔治乌”学院院长

公职:罗马尼亚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

公职:罗马尼亚国务委员会副主席

公职:罗马尼亚大国民议会主席

荣誉称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

学术称号: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

学位:社会学博士

政党:罗马尼亚***

人物传记

社会学者

1917年12月13日生于俄罗斯帝国比萨拉比亚省的基希讷乌,但据他的同乡兼同事亚历山德鲁·伯尔勒迪亚努称,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生于敖德萨,史学界普遍认为他是罗马尼亚著名地质学家、布加勒斯特东南欧研究所创始人、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格奥尔基·蒙特亚努-穆尔戈奇(1872年—1925年)的私生子。1918年,比萨拉比亚与罗马尼亚合并后,康斯坦丁内斯库随家人移居阿拉德市。1938年毕业于布加勒斯特大学文学和哲学院,成为著名社会学家德米特里·古斯蒂的学生,1939年—1940年任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并在布加勒斯特大学攻读博士生。1939年开始在《罗马尼亚社会学》杂志撰文发表文章,1940年完成了他的大学博士论文《论霍里亚起义的社会根源》,其中内容涉及阿拉德州霍里亚市的社会骚乱,获社会学博士学位。

参加革命

1935年,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加入罗马尼亚共产主义青年联盟(UTC),与亚历山德鲁·伯尔勒迪亚努、格雷戈里·普雷奥蒂亚萨、格奥尔基·勒杜列斯库、康斯坦察·克雷丘等进步学生领袖创建反法西斯运动青年统一战线组织“民主学生联盟”,积极开展革命进步活动。1936年,罗马尼亚共产主义青年联盟解散后,康斯坦丁内斯库作为为数不多的成员之一,加入罗马尼亚***(1948年—1965年称工人党),继续开展政治活动。1938年国王卡罗尔二世下令取缔全国所有政党、工会及群众团体,建立单一御用政治组织“民族复兴阵线”,亲德的法西斯组织“铁卫队”趁机公开活动,图谋建立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模式的法西斯专政统治,遭到罗马尼亚国内各阶层(国王、资产阶级、***人)的一致反对。根据罗共中央的指示,康斯坦丁内斯库受命重建共产主义青年联盟。在当时,他是罗共高层的少数高级知识分子之一。

被捕入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马尼亚的扬·安东内斯库政权与纳粹德国缔结同盟,并参加了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1941年4月,康斯坦丁内斯库以其左翼政治观点,被法西斯反动当局扣上“充当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的代理人”的罪名逮捕入狱,判处十年监禁,先后被关押在特尔古日乌集中营和卡兰塞贝什监狱。和普雷奥蒂亚萨一样,康斯坦丁内斯库在政治上原本倾向卢克雷奇乌·帕特勒什卡努的“国内派”,但在关押期间,通过与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埃米尔·波德纳拉希等“监狱派”接触,转而支持他们反对并废黜总书记斯特凡·福里什。康斯坦丁内斯库被捕后成为监狱当局关注的重点,他经常寻找时机撰写信件向外界传递消息(一旦被发现就立即将写信的卷烟纸吞下去)。后来,监狱为了便于管理,将***政治犯分为两组,康斯坦丁内斯库等人被转移到卢戈日监狱关押。

少年得志

1944年“八·二三武装起义”(“八·二三”革命)胜利后,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获释出狱。1945年,年仅28岁的康斯坦丁内斯库被任命为罗马尼亚***中央机关报《火花报》总编辑,以康斯坦丁内斯库为首的记者编辑班子树立斯大林主义的指导方针,鼓动围绕乔治乌-德治的个人崇拜并为其树碑立传。主持党报期间,他批阅文件和撰写文章,每天工作多达14到16个小时。1945年2月,罗共领导进步阵营与尼古拉·勒德斯库政府爆发激烈冲突,《火花报》揭露反动派企图将它的编辑列为暗杀目标。

1945年3月,米隆·康斯坦丁内斯任罗共布加勒斯特市委书记。1945年10月16日至22日,罗马尼亚***召开全国代表会议,整合“国内派”、“监狱派”和“莫斯科局”,实现党组织的统一,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在党的代表会议上当选为罗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是政治局中最年轻的成员。1946年11月19日当选为罗马尼亚国民议会议员(科沃卢伊选区),1946年11月—1948年4月任国民议会外交委员会主席。1947年7月15日—1948年7月2日任稳定和恢复国民经济委员会秘书长。1947年12月30日—1948年4月14日任国民教育部副国务秘书。1947年,康斯坦丁内斯库发表社论,对民主联合政府中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进行攻击和揭露,将矛头直指外交部长格奥尔基·塔塔内斯库和他所领导的罗马尼亚国家自由党,同时批评政府的经济和社会政策。

党和国家***

1948年2月在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罗共“六大”)上,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当选为工人党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48年3月28日当选为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大国民议会代表,1948年至1957年为东加拉茨选区代表,1957年至1961年和1970年至1974年为大学-医院选区代表。1948年4月15日起为罗马尼亚新闻工作者协会成员。1948年开始,康斯坦丁内斯库在布加勒斯特大学担任讲师,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50年任布加勒斯特大学哲学史教授。

1948年4月8日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主席。1948年4月15日—1949年4月23日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矿业和石油部长。1949年4月23日—1955年10月4日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领导构建罗马尼亚计划经济框架的工作。1952年5月27日—1954年4月20日任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书记处书记。1952年9月任武装部队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1954年4月21日—1955年10月4日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副主席,1955年10月4日—1957年3月28日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分管教育、科学和文化,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负责人。1956年11月24日—1957年7月16日兼任教育部长。1955年12月在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罗共“七大”)上当选为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1957年3月28日—1957年7月16日任部长会议副主席。

安娜·波克尔的“莫斯科局”和乔治乌-德治的“监狱派”之间爆发冲突后,康斯坦丁内斯库保持低调,游离于两派之间,直到乔治乌-德治占据上风,他才打破沉默。1952年2月在工人党中央全会上,他率先指责瓦西列·卢卡是“右倾机会主义者”和“严重偏离社会主义路线”,“反对工人阶级专政”,“破坏国民经济发展”。同年在工人党中央五月全会(中央扩大会议)上,参与了对“莫斯科局”三驾马车的集体攻击。

1956年2月作为罗马尼亚工人党代表团主要成员参加了苏联***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对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所作的《反对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和去斯大林化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就这一问题和意大利***总书记帕尔米罗·陶里亚蒂进行探讨。1956年匈牙利十月事件期间,他作为中央代表,被派到卢戈日地区,严密控制当地的匈牙利族人。

反对乔治乌-德治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谴责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及其罪行”,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认为这是削除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权力的大好时机。1956年3月至4月,持亲苏立场的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和约瑟夫·基希涅夫斯基向乔治乌-德治发难,他们提出要找“罗党内的斯大林”,赞同“各国党的第一书记都是斯大林分子”的说法,要求公开赫鲁晓夫的报告。

康斯坦丁内斯库察觉到赫鲁晓夫和乔治乌-德治之间日益敌对的关系,最终决定在公开场合揭露和批判乔治乌-德治,将其与斯大林挂钩,抖出他的斯大林主义面目并滥用秘密警察政治暴力的老底,图谋废黜乔治乌-德治(幕后可能有赫鲁晓夫撑腰),并试图策反亚历山德鲁·莫吉奥罗什(后者出卖了他们),结果只有康斯坦丁·珀尔伏列斯库支持他们,由此可见乔治乌-德治的强势地位并拥有众多支持者。1957年6月,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全会批判揭发了“基希涅夫斯基—康斯坦丁内斯库分裂主义集团”,1957年7月4日,康斯坦丁内斯库被解除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保留中央委员资格。1960年6月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罗共“八大”)后未能进入党中央委员会。

1961年10月苏联***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后,再次掀起反对个人崇拜的高潮,苏共中央决定将斯大林的遗体迁出列宁墓。罗马尼亚则在其党内再度批判波克尔—卢卡和基希涅夫斯基—康斯坦丁内斯库两个反党集团。1961年11月,罗工人党中央全会对波克尔—卢卡集团、基希涅夫斯基—康斯坦丁内斯库集团的“反党宗派活动”进行了谴责和批判,并指出这些人的反党罪行曾得到苏联的支持。

孤傲、倔强

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是一个不妥协的斯大林主义者,曾是安娜·波克尔的忠实副手。在1949年至1950年间负责教学审查工作十分严苛,在国家计委主席任内以铁腕主导、推进五年计划的实施。他与乔治乌-德治的关系表面亲切,其实一直很紧张。据乔治乌-德治的儿子的回忆,他并不像约瑟夫·基希涅夫斯基、格奥尔基·阿波斯托尔、基伏·斯托伊卡、彼得·博里勒等中央***那样经常被邀请去斯纳戈夫的别墅参加晚宴和游泳。

乔治乌·德治受不了知识分子,除非那些完全服从者(如:阿塔纳谢·约娅、扬·格奥尔基·毛雷尔、格奥尔基·加斯顿-马林、米哈伊尔·弗洛雷斯库,科尔内留·曼内斯库、米哈伊·列文特、亚历山德鲁·伯尔勒迪亚努、瓦西列·马林斯基、瓦尔特·罗曼、格奥尔基·勒杜列斯库),这样就可以完美的控制,特别是考虑到对于一个铁路工人的儿子的崇拜。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太自大、太骄傲、太以自我为中心地发挥了一个棋子的作用。他作为参加苏共二十大的罗共代表团核心成员,被《秘密报告》所揭露的”真相“震惊了,他经过盘算,认为似乎还有时间”下船“并且有机会取代乔治乌-德治的地位,他与基希涅夫斯基达成妥协和同盟:两个人彼此同情,并基于各自的野心和利益。结果功亏一篑,在1957年6月中央全会上被揭批,1958年6月从党中央领导层被除名。

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在政治上被边缘化后,从事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工作。1957年7月16日任罗马尼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社会历史研究所所长,1958年任布加勒斯特大学经济政策和历史学教授。1962年3月31日任布加勒斯特“尼古拉·约尔加”历史研究所所长、布加勒斯特师范教育学院历史学教授。1965年9月27日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1969年1月30日任布加勒斯特大学艺术学院历史学教授。

平反和复出

1965年3月,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逝世,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上台,随之掀起一波平反冤假错案的浪潮。1968年4月,罗共中央为基希涅夫斯基和康斯坦丁内斯库恢复名誉,康斯坦丁内斯库恢复党内生活,在政治上复出,1969年8月19日——1970年11月25日任教育部长。1969年8月在罗马尼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罗共中央委员,1970年3月被增选为罗马尼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1970年11月25日—1973年1月1日任罗马尼亚***中央委员会“斯特凡·乔治乌”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学院院长。1972年10月—1973年1月任罗马尼亚社会和政治科学院院长。1972年10月18日任国务委员会附属机构—经济委员会主席。1972年11月24日—1974年3月30日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副主席,1972年11月21日—1974年7月18日任罗马尼亚***中央书记处书记,1972年12月30日—1974年3月30日兼任中央经济和社会活动工人监督委员会主席。1974年3月1日当选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院士。1974年3月30日当选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大国民议会主席,接替斯特凡·沃伊捷克,后者担任这一职务已13年。康斯坦丁内斯库在担任议会议长近三个半月后去世,由尼古拉·乔桑继任。

康斯坦丁内斯库的复出得益于齐奥塞斯库,因此他不得不违心地让齐奥塞斯库分享他在1938年重建共产主义青年联盟的历史功绩和荣誉,而实际上,康斯坦丁内斯库才是此项任务的组织者和执行者。

1974年7月18日,罗马尼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央书记、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大国民议会主席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病逝于布加勒斯特,终年57岁。

家庭

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的妻子苏拉米塔,娘家姓氏布洛赫,也曾是罗马尼亚***的活动家。康斯坦丁内斯库的家庭是不幸的。1968年,苏拉米塔去世,据称是被小女儿莉娜攻击致死,康斯坦丁内斯库的小女儿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并在坎皮纳疗养院治疗。

康斯坦丁内斯库的两个儿子,都以霍里亚命名,都英年早逝,一个在接受阑尾手术时死亡,另一个在布切吉山登山旅行时遇难。

康斯坦丁内斯库和苏拉米塔还有一个大女儿安娜。

荣誉

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曾荣获多项功勋奖章和荣誉称号,1947年被授予罗马尼亚王冠勋章(大司令官勋位),1948年被授予“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之星”一级勋章,1949年先后被授予一级文化功勋勋章、一级劳动勋章和一级保卫祖国勋章,1971年被授予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和“镰刀和铁锤”金星勋章。

著作

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著有《霍里亚起义的社会根源》(1940年);《帕特里亚和爱国主义》(1946年);《莱昂·布鲁姆的路》(1947年);《人民民主制度下法律的价值作用》(1950年);《历史上的特兰西瓦尼亚》(三部曲)(1959年~1963年);《奥匈帝国帝制的瓦解:1900年—1918年》(1964年);《当代社会学研究》(1966年);《资本,为何要政治经学批判?》(1967年);《发展社会学。埃维昂随笔》(1968年);《文件和证词,1918年》(1968年);《普通社会学。问题,分支,方向》(1968年);《罗马尼亚民族国家的完美统一:特兰西瓦尼亚与古罗马尼亚的联盟》(合著)(1968年);《青年的社会融合:当代社会学研究》(合著)(1969年);《社会学的研究:1938年—1971年》(1970年);《完善的罗马尼亚民族国家》(1971年);《罗马尼亚教育史》(1971年);《监狱的回忆》(回忆录和自传)(合著)(1972年);《罗马尼亚通史简编》(上、中、下)(合著)(1971年~1974年)等。

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以康斯坦丁·米隆内斯库为笔名撰写了半自传体小说《伦特亚·路易·卡隆》(《卡戎的船》)(上、下部),该书受卢西恩·布拉加的影响,这部书在他死后才出版。

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在卡兰塞贝什监狱的经历和以后的研究成为罗马尼亚***官方宣传的主题。1981年的罗马尼亚**《护航》,著名导演米尔恰·穆雷尚和演员扬·贝索尤、埃米尔·霍苏以及科斯特尔·康斯坦丁等人对事件进行了浪漫的描绘和演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397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