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时期为什么在1832年结束?

浪漫主义时期为什么在1832年结束?,第1张

漫主义的理论策源地在德国,但在文学上成就最高的却是英、法两国。欧洲的浪漫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1805年左右,这一时期是英国的湖畔派诗人创作的高峰期,法国的夏多布里昂和史达尔夫人开始引介德国的浪漫主义理论。

第二次高潮则从英国诗人拜伦开始,他的作品在1815年至1825年间风靡欧洲,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这一时期法国文坛相对沉寂,但也有拉马丁和维尼等才华横溢的诗人。此外,意大利的白尔谢、曼佐尼以及德国的霍夫曼等人也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浪漫派作家。

浪漫主义文学的第三个高潮发生在法国,约从1827年至1848年,以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维克多·雨果为代表。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思潮也波及俄国、东欧和美国,在美国产生了梅尔维尔、惠特曼等浪漫主义大师。1848年以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基本结束,但是浪漫主义思潮却并没有销声匿迹,一直持续发展到今天。

扩展资料:

消极的浪漫主义者无法面对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采取消极的逃避态度。他们的思想与被推翻的封建贵族的意识形态有关。他们开始反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反对现状,怀旧,美化中世纪的父权制,幻想从古代封建社会寻求精神安慰和支持。

消极浪漫主义的出现,实际上是封建贵族思想情感衰落的反映。代表作家有德国的史雷格尔兄弟,即奥·史雷格尔和弗·史雷格尔,诺瓦里斯,法国的夏多布里昂,拉马丁·维尼,俄国有茹科夫斯基,英国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等等。

-浪漫主义

积极浪漫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上,积极浪漫主义对待现实采取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态度,把理想扎根于现实中并展向未来向前看。《离骚》、《西游记》、《牡丹亭》、《凤凰涅槃》、《巴黎圣母院》,这些作品中体现的理想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符合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而消极浪漫主义对现实采取逃避的态度,其理想脱离现实,缺乏具体社会历史根据,理想的表现不是怀古就是循世。正如海涅所说,消极浪漫主义者“不是生命的诗人,而是死亡的诗人”。

(2)在主观情感的表现上,积极浪漫主义情感表现奋发向上,昂扬乐观,对生活的态度主动积极,因而其作品格调高昂,色彩艳丽。消极浪漫主义的情感表现悲观低沉,消极颓废,对生活的态度绝望悲哀,因而其作品充斥着没落颓废的情绪,阴沉灰暗的色调。

(3)在作品的真实性上,积极浪漫主义真实地反映生活,其塑造的艺术形象一般具有很高的典型性,如《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巴黎圣母院》中的吉卜赛姑娘艾丝米拉达和敲钟人伽西莫多。消极浪漫主义难以真实地反映生活,其塑造的艺术形象往往是脱离现实,违背生活的规律,不具备典型意义。

(4)积极浪漫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在艺术史上的性质表现不同,积极浪漫主义在艺术史上代表着积极进步的历史潮流,消极浪漫主义代表着消极落后的历史逆流

表现理想、推崇英雄、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类型的基本特点:与"新古典主义对立",是说浪漫主义力主表现个性与感性,不像古典主义文学那样强调理性以及对社会、国家整体的服从;"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得到启发",是说浪漫主义在题材与主题的表现上富于传奇性、奇特性。塑造艺术形象不同,浪漫主义文学以一种超越现实的文学精神,执着于对人生理想甚至幻想的表现,力图用文学给人类展现出一幅理想的生活景象。用德国作家席勒的话说,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 。所以,浪漫主义并不像现实主义文学那样注重对生活对象的如实摹写,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而是竭力表现理想,表现主观愿望,表现向往理想的激情。所以在文学创作中,浪漫主义遵循的是理想化的原则,只要能表现理想的与希望的生活,文学塑造的形象即使违背生活本身固有的逻辑也无关紧要。浪漫主义文学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因此常常会改变生活原有的形态,在感情和理想的强烈作用下,大胆地、人为地创造出虚构的甚至是变形的意象、人物或环境。浪漫主义是按照理想中的生活应有的样式,按照作家主观的感情逻辑去想象和创造艺术世界。可以说,浪漫主义文学创造的艺术世界不是模拟现实的"镜像世界",而是一个想象的、超现实的、主观化了的世界,通过塑造这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理想世界,纵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和表达主观的愿望。

以追求自由、个性解放、情感至上等为主要内容的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在反对欧洲专制王权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发展过程中,西方浪漫主义不断地经受大革命的洗礼,分化为消极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消极浪漫主义者采取寄情山水、退隐田园、皈依宗教的避世态度;而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家继续高举反对奴役压迫的大旗,对专制主义进行无情的鞭挞,对全世界争取民主自由的革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意思是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

浪漫主义者是就是指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具备乐观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奔放的激情、丰富的想象。

“浪漫主义”一词指一种文学上的基本创作方法,与现实主义相对,强调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楼上二位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惜离题甚远!还是我来给你总结一下吧:

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是以虚构形象、描写幻想为特征的,但是虚构或幻想并不能完全脱离人们的实际经验,否则就会变成荒诞无稽,不可理解

浪漫主义又分为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两种既然你问的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缺失,那当然指的是消极浪漫主义了!

消极浪漫主义对待现实的态度并不是积极斗争,而是以轻蔑的态度否定现实的一切,主张“无为”、“无用”,企图用逃避现实的办法来自我解脱消极浪漫主义者们玩世不恭、自我安慰、编造出种种虚幻的精神境界来欺人骗己,在哲学思想上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在人生观上成为一群悲观厌世,以至消极颓废的虚无主义者

这种思想客观上有一定意义,但他们的唯心思想和充满庸人气味的处世哲学,却完全是不可取的,必须严格加以批判!

要是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补充提问!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18世纪末年,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文坛的勃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就用得非常流行了,并且在1798年法兰西学别的创作方法的名称。它反映在艺术的各个领域: 德国是诗和音乐; 英国是诗、小说和风景画; 法国是绘画和雕刻。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不同:

1、艺术风格不同

新古典主义是以当时市民的英雄主义为典范来塑造的,提倡采用重大庄严的题材来反映社会的现实。

而当时的浪漫主义则表现出一种自我的个性,反对古典主义的那种崇尚理想的规范,摒弃其僵化的教条和呆板的模式,崇尚的是一种自由,一种解放,一种释怀。

在艺术形式的表达上,新古典主义要求的是完整与严谨,注重造型,强调严谨的造型,忽视情感,忽视气氛,忽视色彩。

2、代表人物不同

浪漫主义绘画的真正奠基人是德拉克罗瓦,代表作有《希阿岛的屠杀》、《自由引导人民》等等,其中最为代表的是《自由引导人民》。

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有维安、大卫、安格尔,代表作有《荷拉斯兄弟之誓》、《哈里·亚诺什》、《加兰塔舞曲》、《管弦乐协奏曲》等。

3、组成流派不同

浪漫主义的组成成分有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

而新古典主义主要涉及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

相同:

1、都涉及到了思想的解放

古典主义认为人要遵循唯理主义观点,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排斥艺术家主观思想感情,尤其是在社会和个人利益冲突面前,个人要克制自己的感情,服从理智和法律,倡导公民的完美道德就是牺牲自己,为祖国尽责。

浪漫主义强调思想的启蒙,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

-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409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