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徐志摩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第1张

摘 要 徐志摩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具体表现有三大特点:一、理想主义浪漫情怀,二、浪漫主义人生观,三、浪漫中夹杂着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愤懑和彷徨。

关键词 浪漫主义 浪漫情怀 浪漫主义人生观 愤懑彷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代才子,从头到脚充溢着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徐志摩,虽然因其年仅三十五岁便遭遇空难猝逝,创作生涯只有短暂的十年(1922年春——1931年冬)但却给后世留下不朽的著作和永恒的思想本文将从其诗歌浪漫主义形成的思想,浪漫主义色彩,极其浪漫主义悲剧的形成几个方面去简单论述。

一、徐志摩浪漫主义思想的形成

对于一个富有浪漫主义气质和激情的诗人来说,他往往能在幻想的理想世界里找到灵感的源泉,使心灵想象的翅膀得以自由翱翔!徐志摩的浪漫源于英国剑桥留学时的康桥。徐志摩曾经深情的把英国称为他的灵魂再生之地,在那里他不仅迅速成长为西方式自由的知识分子,而且成为了一名诗人,在因英国剑桥大学的两年留学期间,他深深地被西方的文化精神和思想所吸引成为一名全身心投入的崇拜者。也正是在这里,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剑桥是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母校,在这里徐志摩沉浸在浪漫主义的海洋。剑桥的生活对徐志摩具有重要意义。他的思想、志向、性格气质都有剑桥的烙印。他曾经满怀深情的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

吴昆在他的《论徐志摩及其诗歌艺术》中提出了徐志摩复杂的人生成就了其诗意的提炼,因为他把人生的全部复杂性作了诗意的提炼,而这一切,要不凭借诗人的笔墨,常常是难以曲尽其幽的。徐志摩虽出身于一个封建、买办的富裕商人家庭,但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和“五四”精神的濡染,使他成为一位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而他的自然灵气的天性,在剑桥的特殊文化浸染下醇化为追求自由、灵感和艺术的浪漫气质。他的诗作一味追求一种“爱、自由、美”的理想,他的这种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社会里不仅不易开花结果,还常常遭到扼制与摧残。“理想主义”的碰壁,使徐志摩对黑暗的现实环境产生不满与反抗,同时,他也把理想寄托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虽然也常想到幻灭的痛苦,但在美好的幻境里,诗人无疑可以找到一个与复杂的现实世界相对抗的精神世界,使得他那颗受伤的灵魂得到抚慰和憩息。这是,英国湖畔诗人对于自然风物的清远超脱,以及拜伦式的斗争激情的宣泄,自然触动了徐志摩的诗心,从而成为他的浪漫诗情的母体。因此,就其诗歌的艺术渊源而言,徐志摩从19世纪浪漫主义汲取了最多的创作营养和艺术灵感。此后不久写成了诗歌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

二、徐志摩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一)造境中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理想主义浪漫情怀

近代美学家王国维说文学作品“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这里所说的“造境”,实际上就是指浪漫主义创作,也就是说,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着重表现理想。尽管现实主义创作也表现理想, 但现实主义的理想主要是通过对客观现实的描绘流露出来,而浪漫主义的理想则是作为描写对象而存在,就象诗人的《去吧》那首诗,它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就是做为描写对象存在。徐志摩的一生都在追求他的“理想主义”,而他的理想主义的内涵是什么呢胡适在《追忆志摩》一文中说他要求“理想的人生必须有爱,必须有自由,必须有美,他深信这三位一体的人生是可以追求到的,至少是可以用纯洁的心血培养出来的”。徐志摩的政治和社会理想是希望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的德谟克拉西①的政治制度,与这一理想相联系着的是他希望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得到自由的发展 这是他的理想主义的核心内容。他宣称“我是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这并不高深, 这只是说我只知道个人,只认清个人,只信得过个人,我相信德谟克拉西的意义, 只是普遍的个人主义”(《落叶》)。这反映在诗歌创作上,一是通过对自然情景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理想追求,二是对追求写诗方式的自由,情感表达上淋漓尽致。在英国康桥学习期间, 徐志摩广泛涉猎了英国19 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的文学作品,并胚胎发育形成了具有自由气息的“个人意识”。然而,当将其放到20 世纪20 年代黑暗的中国社会里,必然是碰得七零八落。尽管他也诅咒,也愤怒,但最终还是转向了有宗教意味的大自然的怀抱中求得安顿。他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说“大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分”,它能给你以“灵性的迷醉”。诗人把对“大自然的精神”的具体体味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般说来,他的早期的写景诗调子比较明朗,透过那静谧而热烈的画面,仍然可以看出一颗争取个性解放的积极向上的心灵。如《石虎胡同七号》,把园景描绘得活泼可爱, 在生机勃勃的画面里跳荡着诗人那颗热爱生活,渴望美满爱情的赤心。大庭园是诗人创造理想主义的乐园。谈理想境界的创造,不能不论及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全诗荡漾着诗人告别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一唱三叹,令人心生回肠荡气之快感。从字面看,笙箫与悄悄的意境,夏虫与沉默的空间揉合在一种境界里,有力地表明离情在胸, 纵有笙箫, 也悄然无语,夏虫也仿佛感知人情,停止吟唱。该乐时不乐,该闹时不闹,渲染了寂静的意境,不同寻常的笔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诗人具有单纯的浪漫主义人生观

如果说胡适使中国的现代新诗小脚放大,郭沫若使中国的现代新诗增添了气吞寰宇的气势,那么,徐志摩则使中国新诗充满了灵性。徐诗的这种空灵②之美来自于诗人一颗真挚的童心,他的诗是他真性灵的流露。徐志摩对“假诗”是极其讨厌和反对的,认为“假诗仿佛是清明节城隍山上的讨饭专家用红蜡烛油涂腿装烂疮,闭着眼睛装瞎子,你若是看出了他的作伪,不由你不感觉厌恶” 。他认为“真好诗”应该是“人格”和“诗格”的统一, ,而“假诗”是情感和思想贫乏的表现:“假人和作伪者仿佛偷了他人的衣服来遮盖自己人格之穷乏与丑态;假诗也是剽窃他人的情绪与思想来装缀他自己心灵的穷乏与丑态。”显然,他强调的是诗贵真诚的传统,反对当时有些诗歌无病呻吟的陋习。周作人曾这样评价徐志摩:“他有他的主张,他的派略,或者也有他的小毛病⋯⋯这个年头别的什么都可以有,只是诚实早已找不到,志摩却还保持着天真烂漫的诚实, 可以说是世所稀有的人了。”在周氏看来,在“五四”这样一个“找不到诚实”的浑浊纷乱的年代,一个知识分子能够忠于自己真实的内心,保有这样一份纯真的性灵,实属难能可贵。试想如果一个诗人满脑是利害打算,心里充满喧嚣和浮躁的世俗欲念,抱着极其功利的态度去进行创作,他的作品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答案恐怕不问自明了罢。中国古代讲“澄怀味象”、③“澄怀观道④”,这是对诗人在进入创作之前的准备阶段的描述。徐志摩的诗是“从胫骨里跳出来,灵性里跳出来,生命里震荡出来的”。在他的诗国里,一生所追求的理想是性灵的自由。他所追求的“自由”、“解放”、“爱”、“生命”、“美”、“个性”、“光明”、“感情”的信仰以及和平的观念全都是他性灵之所在。可以这样说,徐志摩勇敢地冒险地追求自己爱情的人生实践,也正是他性灵的一种自由表达。在《决断》中,他把爱视为生命线上生与死的纽带,提出先必须争得自由和解脱。在《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中,指出需要的是真情和勇气。很明显,他的诗几乎大多是其真实内心的表达和自由个性的张扬,而对性灵的强调和追求,正是诗人闲静、澄明心境的一种体现。一方面,他认为自由和恋爱在人间是极寻常的事情,而另一方面,在他的诗中(《偶然》) 、《恋爱道理是怎么一回事》) 又流露出佛家的“色空”观念和道家的“逍遥”意味,认为爱本质上是偶然的,是虚无缥缈的,甚至在后期曾一度动摇过他“单纯的信仰”。如写于1929 年的《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活该》等诗作,把同陆小曼美丽爱情的幻灭感比喻为“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梁实秋说:“志摩单纯的信仰,换个说法即是浪漫的爱⋯⋯这爱永远可望不可及,永远存在于追求的状态中, 永被视为一种极圣洁高贵极虚无缥缈的东西”。然而,诗人自喻为“一条解缰的野马”,他不会就此停止对爱情的苦苦寻觅。“听凭荆棘把我的脚心刺透/听凭冰雹劈破我的头”(《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他仍要通过坚韧的奋斗,去争取真正的生命,真正的爱,真正的幸福。直到1931 年,诗人在可视为绝笔的《爱的灵感》中,他的信仰依旧,他所追求的“爱是不死的”,不怕散作风、散作沙,以至于在最后一次飞行中,用生命实践着对爱、对自由、对性灵的追求。

(三) 浪漫中夹杂着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愤懑彷徨。

我们所说的徐志摩的浪漫就是他在中国当时那样的现状下依然有单纯的理想,这一点当今的许多读者可能会感到奇怪。但是,我们看看当时的情况就会明白,正如志摩在《毒药》中描写的那样:“到处是奸*的现象:贪婪搂抱着正义,猜忌逼迫着同情,怯懦狎亵着勇敢,肉欲侮弄着恋爱,暴力侵凌着人道,黑暗践踏着光明。”在这样一个弱者得不到同情,到处都充斥着暴力,贪婪和欲望的社会,多少青年都沉沦欲海,纵情声色,而徐志摩尽管也在彷徨在无助,但他还是有方向,有人生的目标,尤其是在早年《雪花的快乐》中作者这样写道:“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可见诗人在早期是充满理想和追求的。另一篇《去吧》中,诗人在呐喊,“去吧,青年,去吧!悲哀付与暮天的群鸦。去吧,一切,去吧!当前有无穷的无穷!”诗人的浪漫就在于诗人忽而把自己看作雪花,又忽而将自己比作落叶;诗人时而徜徉在一叶小舟里,独自凭栏思绪万千;时而又静立街头看世事炎凉,人心冷漠,心中满是对弱者的同情,对所谓先生们的讥讽和嘲弄—《先生!先生!》,《叫化活该》。诗人多角度的看问题,在不同的场景都有一个‘我的化身’在那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能不叫人叹服,但是诗人也处在心理的极度孤独恐慌之中。在《朝雾里的小草花》中诗人写道:“我此时在这蔓草丛中过路,无端的内感,惆怅与惊讶,在这迷雾里,在这岩石下,思忖着,泪怦怦的,人生的鲜露”此时如果说诗人还是乐观的思考人生的话,那么在《残春》中,诗人这样写道:“窗外的风雨报告残春的运命,丧钟似的音响在黑夜里叮咛:‘你那生命的瓶子里的鲜花也变了样:艳丽的尸体,谁给收殓?’”作者在此时,已经陷入一片迷茫,面对吃人的世界,诗人不知道前方的路在哪,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尽管诗人对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度推崇备至,正如他所说:“德国人太蠢,法国人太*,南欧人太乱,美国人太陋,只有英国人可称是现代的政治民族,鱼相望乎江湖,英国人是相望乎政治的;”然而,此时诗人可能已隐隐约约感到英国人的自由民主的政治体系也不可能在中国得以实现,诗人陷入了深深的彷徨之中而面对蒋氏王朝,诗人失望了,尽管他也曾与共产主义对峙过,与陈毅同志就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而激烈争论过,然而对蒋氏王朝,他更是彻底绝望,热爱自由面对的是棍棒,追求民主面对的是特务,实现理想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生命,还有人格,尊严正如徐志摩在《猛虎集序文》里回顾说,自己的思想是“一个曾经有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矛盾先生也在后来说道,尽管徐志摩的思想、作品、生活方式,“都是十足的资产阶级的,但他不是蒋王朝的御用文人。”“他对国民党的‘革命成功是愈来愈失望了。’”的确,一边是他难以认同***,尤其是在游历了欧洲,路过莫斯科后他是这样说的“他们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世界与那天堂的中间却隔着一座海,一座血污海,人类泅得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他的这种既不满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又反对革命文学,也就是反对中国走苏维埃之路,主要反映在《秋虫》、《西窗》两首诗里——“思想被主义奸污得苦/你别说这日子过得闷/晦气脸的还在后面跟……到那天人道真灭了种/我再来打——打革命的种!”这一切客观现实也造成了徐志摩只有把他的美好理想寄托在优美的诗歌之中,以打发时光,在诗歌上追求形式的美,不再卷入思想论争的漩涡之中;然而,一触及到现实,他就感觉到困惑和彷徨

诗人的一生都极其浪漫,他一生都在追求他的精神家园,追逐英国式的政体制度,他一生很短暂,到过许多地方,诗人的亲身经历使他对当时的中国失去了信心,他转而追求内心世界的安详,宁静,梦想着脱离政治生活,然而,在旧中国即使是这一点点要求也不可能实现,诗人的浪漫遭受了现实的巨大冲击,正如诗人说得那样自己早就化成了灰;变成尘。直到触机身亡时,诗人依然感到迷茫和彷徨,并带着迷茫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段路程。

注释

①democracy起源于希腊文demokratia,由demos(人民)与krateiv(支配)两个词联缀而成,原意为人民支配或统治。在英文中译为“名主”的意思

②唐代司空图所定的诗性之一,比喻诗歌应当宁静悠远诗意当发必发“明月未上,美人来迟。柳枝待发,微风未起。

③象指客观物象,审美对象。 所谓“澄怀味象”就是审美主体以清澄纯净,无物物欲的情怀,在非功利,超理智的审美心态中,品味,体验,感悟审美对象,内部深层的情趣意蕴,生命精神,

④所谓澄怀就是发掘心灵美的源泉,实现“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胸襟阔然,脱净沉渣,完成那审美的人提供审美的主题条件。 所谓观道是用审美的眼光、感受深深领悟客观具体物象中的灵魂,生命,完成,凸现一个审美客体,你看中国书法,虚空中传动荡,神明里透幽深,超乎象外,得其环中,这便是观道:你看中国画,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水,全幅画总流荡着一种形而上的,非写实的宇宙灵气,这便是“观道”

参考文献

[1] 徐志摩徐志摩诗歌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

[2] 王锦全徐志摩散文选集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3] 矛盾徐志摩论。《现代》,1933年2月

[4] 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新月》,4卷

[5] 强弓选徐志摩诗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6] 王迅论徐志摩诗歌意境的空灵美丽水学院学报

[7] 吴廷玉 试论空灵世界的构建J 张家口师专学报 ,1994

[8] 胡适追悼志摩[A]生命的信仰—徐志摩文选[C]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7

· 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

· 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通过。

·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 刀鞘保护刀的锋利,它自己则满足于它的迟钝。

·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

·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 泰戈尔名句

· 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 爱是理解的别名。

· 眼睛不能看到你,因为你是眼睛中的瞳仁;心灵不能了解你,因为你是内心深处的秘密。

·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 生当如夏花之绚丽,死当如秋叶之静美。 —— 泰戈尔语录

· 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久了。

·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 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但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

· 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世界欺骗我们。

· 你看不见你自己,你能看见的只是自己的影子 —— 泰戈尔语录

· 生当如夏花之绚烂,死当如秋叶之静美

· 闪射理想之光吧/心灵之星!把光流注入/未来的暮霭之中。

· 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 爱情是理解和体贴的别名。

· 相信爱情,即使它给你带来悲哀也要相信爱情。 —— 泰戈尔名言

· 女人,罪恶把你剥得赤裸,诅咒把你洗净,你升华成完善的生命。

· 在消除贫困的时候,我们会拥有自己的财富,而拥有这笔财富,我们却会失去多少善心,多少美和多少力量啊!

· 静止便是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

· 老是考虑怎样去做好事的人,就没有时间去做好事。

· 那些缠扭着家庭的人,命定要永远闭卧在无灵魂世界的僵硬的生活中。 —— 泰戈尔名言

· 我希望你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 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的沟渠中流过。

· 在光明中高举,在死的阴影里把它收起。和你的星星一同放进夜的宝盒,早晨,让它在礼拜声中开放的鲜花丛里找到它自己。

· 如果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的话,真理也要被关在门外了

· 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通过 —— 泰戈尔名句

· 生活不是局限于人类追求自己的实际目标所进行的日常行动,而是显示了人类参加到一种宇宙韵律中来,这种韵律以形形色色的方式证明其自身的存在。

· 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才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

· 贞操是从丰富的爱情中生出来的资产

· 要是爱情不允许彼此之间有所差异,那么为什么世界上到处都有差异呢

· 爱情若被束缚,世人的旅程即刻中止。爱情若葬入坟墓,旅人就是倒在坟上的墓碑。就像船的特点是被驾驭着航行,爱情不允许被幽禁,只允许被推向前。爱情纽带的力量,足以粉碎一切羁绊。 —— 泰戈尔名言

· 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 造物主把像你这样的人派遣到人世间来,是要你担负一定的责任的,所以你决不应该轻视自己的身体。

· 我宁愿要那种虽然看不见但表现出内在品质的美。

· 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

· 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 —— 泰戈尔名句

· 要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 我们不应该不惜任何代价地去保持友谊,从而使它受到玷污。如果为了那更伟大的爱,必须牺牲友谊,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如果能够保持下去,那么,它就能真的达到完美的境界了。

· 花朵以芬芳熏香了空气,但它的最终任务,是把自己献给你。

· 青春啊,难道你始终囚禁在狭小圈子里你得撕破老年的蛊惑人心的网。

· 青春是没有经验和任性的。 —— 泰戈尔名句

· 当青春的光彩渐渐消逝,永不衰老的内在个性却在一个人的脸上和眼睛上更加明显地表露出来,好像是在同一地方久住了的结果。

· 人的青春时期一过,就会出现名象秋天一样的优美成熟时期,这时,生命的果实象熟稻子似的在美丽的平静的气氛中等待收获。

·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

· 在你青春的无忧无虑的生涯里,你屋子里所有的门户始终洞开着。

· 一个人的青春时期一过,就会出现像秋天一样的优美的成熟时期,这时,生命的果实像熟稻子似的在美丽的平静的气氛中等待收获。 —— 泰戈尔名句

·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罢,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 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

· 当你错过太阳而流泪,你也将错过群星了

· 世界上的一切伟大运动都与某种伟大理想有关。

· 有生命力的理想决不能象钟表一样,精确计算它的每一秒钟。 —— 泰戈尔名言

·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 界上使社会变得伟大的人,正是那些有勇气在生活中尝试和解决人生新问题的人!

· 不要从你自己的袋里掏出勋章借给你的朋友,这是侮辱他的。

· 我们必须奉献于生命,才能获得生命

· 人走到喧华的群众中去,是为了淹没他自己沉默的呼号。 —— 泰戈尔语录

· 不要试图去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音乐就来自那空白深处。

· Shadow, with her veil drawn, follows Light in secret meekness,with her silent steps of love

· 神是人,同时超过了人。

· 那些认为“真理得靠我,我不靠真理”的人其实是一些又顽固又迷信的人。

· 宗教就会象财富、荣誉或家族那样,仅仅成为一种人们引以自豪的东西。 —— 泰戈尔名句

· 为什么为了给记忆建筑这样多的神龛而消磨生命呢这是徒劳无益的。你不知道,生命是在死亡的神坛上永恒的牺牲品吗

席慕容浪漫主义爱情经典语句

1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

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无怨的青春》

2

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荷,

多希望,你能看见现在的的。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还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不忧,亦不惧。

现在,正是,

最美丽的时刻,

重门却已深锁,

在芬芳的笑靥之后,

谁人知道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就是,

太迟……

------《莲的心事》

3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暮与朝

——古乐府

4

在那样古老的岁月里

也曾有过同样的故事

那弹箜篌的女子也是十六岁吗

还是说 今夜的我

就是那个女子

就是几千年来弹着箜篌等待着的

那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

就是在莺花烂漫时蹉跎着哭泣的

那同一个人

那么 就算我流泪了也别笑我软弱

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唱着同样的歌

在开满了玉兰的树下曾有过

多少次的别离

而在这温暖的春夜里啊

有多少美丽的声音曾唱过古相思曲

------《古相思曲》

5

其实 也没有什么

好担心的

我答应你 雾散尽之后

我就启程

穿过种满了新茶与相思的

山径之后 我知道

前路将经由芒草萋萋的坡壁

直向峰顶 就像我知道

生命必须由丰美走向凋零

所以 如果我在这多雾的转角

稍稍迟疑 或者偶尔写些

有关爱恋的诗句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生命中有些邀约不容忘记

我已经答应了你 只等

只翟烩雾散尽

------〈生命的邀约〉

6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

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

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和悲凄

那么 就让一切该发生的

都在瞬间出现

让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

让我与你相遇 与你别离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

然后 再缓缓地老去

------ 《抉择》

7

假如爱情可以解释、誓言可以修改

假如你我的相遇,可以重新安排

那么,生活就会比较容易

假如,有一天

我终于能将你忘记

然而,这不是随便传说的故事

也不是明天才要上演的戏剧

我无法找出原稿然后将你将你一笔抹去

------《错误》

8

那女子涉江采下芙蓉

也不过是昨曰的事

而江上千载的白云

也不过 只留下了

几首佚名的诗

那么 我今天的经历

又有些什么不同

曾让我那样流泪的爱情

在回首时 也不过

恍如一梦

------《悟》

9

我喜欢将暮未暮的原野

在这时候

所有的颜色都已沉静

而黑暗尚未来临

在山冈上那丛郁绿里

还有着最后一笔的激情

我也喜欢将暮未暮的人生

在这时候

所有的故事都已成型

而结局尚未来临

我微笑地再作一次回首

寻我那颗曾彷徨凄楚的心

------《暮歌》

10

我知道凡是美丽的总不肯,也不会为谁停留。

所以,我把我的爱情和忧伤挂在墙上展览,

并且出售

------《画展》

11

我为什么还要爱你呢

海已经漫上来了

漫过我生命的沙滩

而又退得那样急

把青春一卷而去

把青春一卷而去

洒下满天的星斗

山依旧 树依旧

我脚下已不是昨曰的水流

风清 云淡

野百合散开在黄昏的山巅

有谁在月光下变成桂树

可以逃过夜夜的思念

------《月桂树的愿望》

12

你把忧伤画在眼角

我将流浪抹在额头

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

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

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

漠然地不再相识

亲爱的朋友

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

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装师

------《邂逅》

13

一直在盼望着一段美丽的爱

所以我毫不犹疑地将你舍弃

流浪的途中我不断寻觅

却没料到 回首之时

年轻的你 从未稍离

从未稍离的你在我心中

春天来时便反复地吟唱

那滨江路上的灰沙炎曰

那丽水街前的一地月光

那清晨园中为谁摘下的茉莉

那渡船头上风里翻飞的裙裳

在风里翻飞 然后纷纷坠落

岁月深埋在土中便成琥珀

在灰色的黎明前我怅然回顾

亲爱的朋友啊

难道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凤凰

难道青春必要愚昧

爱 必得忧伤

------《回首》

14

总希望

二十岁的那个月夜

能再回来

再重新活那么一次

然而

商时风

唐时雨

多少枝花

多少个闲情的少女

想她们在玉阶上转回以后

也只能枉然地剪下玫瑰

插入瓶中

------《千年的愿望》

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经典语录大全摘抄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雨果经典语录

1、即使是一个智慧的地狱,也比一个愚昧的天堂好些。

2、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3、爱情是一条规律,肉欲是一个陷阱,醉和嗜酒成瘾是不同的,醉是要某一个女人,嗜酒成瘾是要所有的女人。

4、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5、沉思就是劳动,思考就是行动。

6、精神像乳汁一样可以养育人,智慧便是一只乳房。

7、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8、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9、大胆是取得进步所付出的代价。

10、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抱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

11、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

12、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13、懒散是一个母亲,她有一个儿子:抢劫,还有一个女儿。

14、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15、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16、知识是人生旅途中的资粮。

17、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

18、笑声如阳光,驱走人们脸上的冬天。

19、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

20、勉强应允不如坦诚拒绝。

21、干精神工作的人而让自己守全从思想掉入梦想,必遭不幸!他自以为进得去便出随时出得来,并认为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区别,他想错了!

22、自由只有通过友爱才得以保全。

23、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

24、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麽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

25、一个专心致志思索的人并不是在虚度光阴。虽然有些劳动是有形的,但也有一种劳动是无形的。

26、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

27、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

28、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29、生活就是面对微笑。

30、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的垂青。青云得意的道路是很多的,如果我用阿谀奉迎的办法换取有力者的提拔,我早该得志了。但这不是我的道路。

31、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32、即使是一个智慧的地狱,也比一个愚昧的天堂好些。

33、多办一所学校,可少建一座监狱。

34、当一个人是一个真正的人的时候,他就应当与大言不惭和骄揉造作之间保持等距离,既不夸夸其谈,也不扭捏取宠。

35、人的两只耳朵,一只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听到魔鬼的声音。

36、让自己的内心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

37、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

38、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

39、人类第一种饥饿就是无知。

40、塑成一个雕像,把生命赋给这个雕像,这是美丽的;创造一个有智慧的人,把真理灌输给他,这就更美丽。

41、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

42、私通的爱情总是不能天长地久的,只有罩上了神秘的外衣,自己才能心安理得。

43、唯有人的心灵才是最真实的。

44、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物质。

47、谦虚比骄傲有力量得多。

48、各种各样的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作用下,仿佛烤在火上的纸一样渐渐燃尽。

49、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

50、拿出胆量来那一吼声是一切成功之母。

51、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情况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52、我们的精神围绕着真理运转,好像群星围绕着太阳。

53、谁虚度年华,青春就会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54、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裉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55、在泥土下面,黑暗的地方,才能发现金刚钻;在深入缜密的思维中,才能发现真理。

56、当一个人在深思的时候,他并不是在闲着。有看得见的劳动,也有看不见的劳动。

57、邪说和谬见的崩溃造成了光明。我们这般人推翻了旧世界,旧世界就好像一只苦难的瓶,一旦翻倒在人类的头上,就成了一把欢乐的壶。

58、一个专心致志思索的人并不是在虚度光阴。虽然有些劳动是有形的,但也有一种劳动是无形的。

59、必须永远朝着黎明青春和生命那方面看。

60、道德是真理之花。

61、对那些有自信心而不介意于暂时成败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怀着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别人放手,而他仍然坚持;别人后退,而他仍然前冲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每次跌倒,而立刻站起来;每次坠地,反会像皮球一样跳得更高的人,没有所谓失败!

泰戈尔经典语录 泰戈尔语录大全

一、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通过

二、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

三、他把他的刀剑当做他的上帝。当他的刀剑胜利时,他自己却失败了。

四、爱情是理解和体贴的别名。

五、在你青春的无忧无虑的生涯里,你屋子里所有的门户始终洞开着。

六、花朵以芬芳熏香了空气,但它的最终任务,是把自己献给你。

七、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才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

八、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

九、当你错过太阳而流泪,你也将错过群星了。

十、贞操是从丰富的爱情中生出来的资产。

十一、人走到喧华的群众中去,是为了淹没他自己沉默的呼号。

十二、女人,罪恶把你剥得赤裸,诅咒把你洗净,你升华成完善的生命。

十三、检验真理的工作也没有被过去某一个时代的一批学者一一劳永逸地完成;真理必须通过它在各个时代受到的反对和打击被人重新发展。

十四、对我们的习惯不加节制,在我们年轻精力旺盛的时候,不会立即显出它的影响。但是它逐渐消耗这种精力,到衰老时期我们不得不结算帐目,并且偿还导致我们破产的债务。

十五、界上使社会变得伟大的人,正是那些有勇气在生活中尝试和解决人生新问题的人!

十六、世界上的一切伟大运动都与某种伟大理想有关。

十七、夜把花悄悄地开放了,却让白去领受谢词。

十八、有时候,两个从不相识的人的确也很可能一见面就变成了知心的朋友。

十九、爱情若被束缚,世人的旅程即刻中止。爱情若葬入坟墓,旅人就是倒在坟上的墓碑。就像船的特点是被驾驭着航行,爱情不允许被幽禁,只允许被推向前。爱情纽带的力量,足以粉碎一切羁绊。

二十、梦是一个一定要谈话的妻子,睡眠是一个默默忍受的丈夫。

二十一、我希望你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二十二、不要从你自己的袋里掏出勋绩借给你的朋友,这是污辱他的。

二十三、要是童年的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

二十四、青春啊,难道你始终囚禁在狭小圈子里?你得撕破老年的蛊惑人心的网。

二十五、只有人类精神能够蔑视一切限制,想信它的最后成功,将它的探照灯照向黑暗的远方。

二十六、不要试图去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音乐就来自那空白深处。

二十七、在消除贫困的时候,我们会拥有自己的财富,而拥有这笔财富,我们却会失去多少善心,多少美和多少力量啊!

二十八、我宁愿要那种虽然看不见但表现出内在品质的美。

二十九、基督教不承认事物的多样性,他们说,一边是基督教,另一边是永久的毁灭,没有中间道路。

三十、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

就西欧说,现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

作为文学的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但是,"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文学流泥和创作方法的名称广则首先出现于法国文坛.法语中的Realism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Realistas(现实,实际)。现实主义名称的出现和这种文艺思潮的存在完全是两码事。在法国,现实主义之称始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最初,由法国小说家商弗洛利(1821--1599)第二次用宋当作表现艺术新样式的名词,他于1850年在《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文中,初次用这个术语作为批判观实主义文学艺术的标志。其 后,法国画家库尔贝(1819--1877)在绘画上提倡现实主义。

一八五五年,库尔贝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引起一场大辩论,文艺史上称为"现实主义大论战"。就在这次沦战中,库尔贝创办了一种定期性的刊物,命名为《现实主义》。一八五七年,库尔贝的热心支持者商弗洛利又把他的文集定名为《现实主义者》,从此在欧洲文坛上正式树立起一面现实主义的旗帜,这一术语也就在法国流行起来了。众所周知,巴尔扎克 (1799--1850)是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最深刻含义上的作家,他 的《人间喜剧》乃是深刻的规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但是,巴尔扎克正如这一流派的伙伴们司汤达,狄更斯、萨克雷以及果戈理一样,都不曾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来标明他们的新型的文学流派。在俄国,首先使用这个术语的是文艺理论家皮萨列夫(见他的(现实主义者》),不过,那已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事了。

一般说,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叫做现实主义作品。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解释说:"现实主义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韵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同恩格斯所说的"除了细节上的真实之外,现实主义还要求如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定义基本一致。如果我们不把现实主义简单地理解为各种真正艺术所固有的现实性,而是理解为单独具有一整套性格描写的原则和艺术方法的话,那末,在西欧来说,现实主义的形成,一般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从文艺复兴的现实主义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其中又有十八世纪启蒙时代的现实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以描写人物生动的丰富的感情,欲望和感受而著称它表现出人类的崇高,人物性格的完整,纯洁,而且富有诗意。但在分析社会关系方面又不及启蒙时代的现实主义。后者具有更多的社会性和分析性,强调创作要有明确的社会目的相思想教育作用。

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既是历史的继承,又是现实的创新。它总汇了十八世纪以前的文学经验,补充了文艺复兴时代现实主义历史具体性之不足,摆脱了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克服了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的说教成份和浪漫主义的主观性。它又从文艺复兴文学中接受了性格描绘的具体性从古典主义和启蒙时代文学中接受了社会分析因素,从浪漫主义中汲取了一些激情,但它逐渐丧失了前代文学中特有的乐观主义,却沾染了无法摆脱的悲观主义。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仿佛是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特点的有机结合;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它能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从人与环境的多种关系中去描写人,特别是它在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再现社会生活的真实,直接分析社会的经济关系,对现实作出尖锐的揭露和批判方面,又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世界文学史上,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了欧洲资产阶级文学艺术发展的最高峰。

印象派绘画(Impressionism)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除了这次来华展出的著名画作外,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卡米耶·毕沙罗、雷诺阿、 西斯莱、德加、莫里索、巴齐约以及保罗·塞尚等。他们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Realism)前辈画家库尔贝“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摆脱了讲述故事的传统绘画程式约束,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乡村、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不能不说是印象派绘画的创举和对绘画的革命。印象派美术运动的影响遍及各国,获得了辉煌的成就。直到今天,他们的作品仍然是人类最受欢迎的艺术珍宝。

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1874年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有31位印象派画家参展。

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Romanticism),而是在C柯罗、巴比松画派和G库尔贝等人的写实画风的推动下,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具体的说,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个人的兴趣不同,印象主义画家又分为重光和色彩与重造型和素描两种类型,前者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后者以德加为代表,卡米耶·毕沙罗则介于两者之间。

由于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印象主义画家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

印象主义画家先后举办了8次展览,前两次均受到当时舆论界的猛烈抨击,以后逐渐成为具有很大影响的美术流派,并扩大到其他艺术领域。印象主义绘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得到E马奈的支持与鼓舞。

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

  一

  1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土,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出身没落的地主家庭。成年时,家境衰落,生活贫困。自小羡慕功名,醉心科举。十九岁初应童子试,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后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始成贡生。他一生穷困潦倒,长期以教书自给。坎坷的遭遇使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又使他对广大的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和体会。以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又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

  2.关于作品《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的名字,“志异”是说记载的全是奇闻异事。作者以民间流传的故事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以谈狐说鬼的形式,对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颇多暴露,对科举制度和礼教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真诚相爱的故事。《聊斋志异》描绘了清初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我们具体而深刻地认识封建社会,不失为一部生动形象的教材。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交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命运,反映了皇帝荒*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由于清初文网严密,作者借用讲前朝故事的手法,显得隐晦曲折。尽管如此,小说反映的现实,在封建社会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二

  《促织》的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多变,写尽了成名一家的不幸遭遇。随着成名一家由悲到喜,由喜转悲,悲极复喜的情节的展开,矛盾不断发展,趋于激化,从而使成名在经济上、肉体上,特别是精神上所受的摧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反动本质。 《促织》思想深刻,艺术性强。故事情节紧紧围绕促织的得失展开,既曲折生动,又结构严谨。人物形象极为鲜明,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致入微。

  三

  1、小说的最后,为什么出现一段议论性文字其作用是什么

  小说,是记叙性很强的一种文学样式。从一般概念上讲,它应该是一叙到底的。《促织》最后,出现了“异史氏曰”一段议论文字,这是蒲松龄对故事所作的评论,借此表明自己对所记之人和事的态度,使作品的主题更鲜明、突出。“异史氏”,是作者的自称。从作品的选材来看,直接讲述的是前朝的历史故事(“宣德间”,即明朝宣德年间。宣德,是明宜宗朱瞻基的年号)。但不是真正的史著,更谈不到钦定的正史,一部《聊斋》尽是鬼狐志怪传说,故自称为“异史氏”。这种篇末议论,仿照了史传体散文的写法。如:《史记·项羽本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都分别有“太史公曰”一段议论,表达作者司马迁的评论。

  2、练习

  1.“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这一传说引自哪本书,后人用这个传说比喻什么

  答:《神仙传》;比喻一个人发迹了,同他有关系的人都跟着得势。

  2.《促织》是小说,文后却加了以上这么一段议论,这种写法是受了什么影响

  答:在小说之后又加了一段议论,这是受史传体散文的影响。我国著名纪传体历史巨著《史记》在传记之后加上“太史公曰”的评论,以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其后的史传散文多用这种评论形式。

  3.以上的议论有哪些可取处有哪些不可取处

  答:这段评论,能从黑暗的社会现实中找出百姓的灾祸的根源,从一件事上看到严重的危害,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这说明造成民众“贴妇卖儿,更无休止”的悲剧的是上自“天子”,下到那些贪虐的官吏的一整套封建官僚机构。同时作者还提出天子的每一举措都不可轻忽的看法,这些观点是可取的。“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含有对封建官僚的讥讽,这是积极的;至于“天将以酬长厚者”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在宣扬因果报应的观念,对于群众的反抗斗争起麻痹作用。这是不可取的。

  《促织》鉴赏

  《促织》一反传统,描写的不再是因男女双方两情相悦或者一方单相思的“精诚所感”而演绎出的“离魂”型的爱情故事。而是一个在外力残酷压迫之下的小人物“魂飞魄散”的人间惨剧,而且“离魂”的主人公不再是才子佳人,而是一个还不通世事的九岁小孩。这就决定了《促织》不仅是《聊斋志异》里最杰出的闪耀着反封建的思想光辉的一篇小说。而且在艺术上更有精美闪光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情节曲折,构思严谨

  《促织》一开头就指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这同时也是在交代故事的起因,其实也是悲剧的社会根源。下文就成名一家围绕促织这只小虫子的得与失,演出了一幕幕悲喜剧。成名初次觅虫,因没有促织交差,被“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只得“转侧床头,惟思自尽”。在故事情节来说,正是走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却又忽然别有洞天,有了转机:巫婆的适时出现,让成名能按图索骥,居然于村东大佛阁后捕到了一只“状极俊健”的促织。于是“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壁不啻也”。可谓是柳暗花明,然而,一曲未终,不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好奇、顽皮的儿子“窃发盆”,一不小心,弄死了促织。虫得而复失,面对如此巨变,夫妻二人,一个“面如死灰”,一个“如被冰雪”。“怒索儿”,却不料儿子也已跳井自尽,“得其尸于井”,成了一个人虫两空的惨剧,“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至此,故事情节已有了两大转折。紧接着又有一个转折,不过这一转折不象上面的两个转折那样大起大落,而是舒缓、沉着得多了。成子竟然“半夜复苏”,身化促织,伤心欲绝、只待一死的成名忽然又听到了促织的叫声。循声搜寻,发现了一只“顿非前物”的小促织。因为太弱小了,不想要它,但小虫子“忽跃落襟袖间”,成名只好勉强收留它,不过还是“惴惴恐不当意”,极力烘托其其貌不扬,然而,出人意料之外的是,这只小虫子轻捷善斗,勇不可当,不仅打败了“一切异状”之促织,而且还善斗鸡,还能“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突出其奇异功能,于是“上大嘉悦”,于是成名否极泰来,入学、受赏。最后,作者才交代,原来这只促织是成名儿子的魂魄所化。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最后以大团圆结局,让人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淡然一笑后,不由得要掩卷三思……

  三大转折中,有两个转折是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实现的,但它却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特别是成子魂魄化促织这一情节,揭露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可谓是入木三分。原史料中只是非常写实地记载了夫妻双亡,而蒲松龄则幻想出这一情节,用看似喜剧的反讽方式大大加深了小说的悲剧色彩,加强了它的批判性,再现了封建君主“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乐”(黄宗羲语)的罪恶。

  故事情节曲折,却构思严谨。纵观全文,起承转合,前呼后应,结构完整。关于起承转合,上面已经叙述过了。至于前呼后应,至少有两处照应非常好,一是故事起因于“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以“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为终,应了“解铃还需系铃人”的古话;二是成名始“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且家中“薄产累尽”,而终能“入邑庠”,且“田万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跷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可谓善有善报。

  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描写精彩而生动。

  《促织》不但主人公形象刻画得很成功,就连次要人物也塑造得栩栩如生。本文人物形象塑造得如此成功,主要得益于精炼生动的神态描写。

  如第三段:“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二十余字,就清楚地记叙了成妻求虫的全过程。又如第四段:“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这是一段细节描写,作者去芜存杂,突出动作性,通过“逐”、“蹑 ”、“扑”、“掭”、“灌”、“视”等词,把成名捕虫的全过程描绘得纤细毕现,如在眼前。

  文章在精炼处惜字如金,但在形象处却又泼墨如水,细致入微,生动感人。如第六段:“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作者非常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进行勾勒,描绘出人物亦怒亦悲亦愁的神态;又巧妙地借用景物衬托,以“茅舍无烟”(正衬)、“东曦既驾”(反衬)来表现成名夫妇“不复聊赖”的精神状态。

  本文对次要人物也塑造得栩栩如生。如第七段:“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弟子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中。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纥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这一段中,少年共有三笑:第一次是他看见成名的促织“短小,黑赤色”,“形若土狗”,不由地“掩口胡卢而笑”,第二次是他看见成名的促织“蠢若木鸡”,禁不住“又大笑”;第三次是他用猪鬣来挑逗促织,但“仍不动”,于是“又笑”,得意至极。通过这“三笑”的描写,不仅形象地刻画出少年一副轻狂傲慢的神态;而且极力烘托出了促织的其貌不扬。当然这一段文字也通过“怒”、“奔”、“跃”、“张”、“伸”、“纥”等词,把斗虫过程中促织的神态和动作写得细腻逼真,充分表现出这只小虫子轻捷善斗,勇不可当。而最终“少年大骇”,既衬托出促织的奇异,更进一步表现了人物的无知可笑的一面。

  此外,文中虽然对成名的妻子和儿子着墨不多,但精炼的数笔也很生动形象。如第五段:“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把成子的“恐惧”和成妻的“惊”、“怒”渲染得很成功。

  总之,《促织》既继承了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优秀传统,十分注重情节结构的营造;又能在语言方面推敲斟酌,做到精炼生动;并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有所突破,使文中的人物都能栩栩如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是一篇具有极强艺术魅力的短篇小说精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469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