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术语

心理学术语,第1张

心理学术语有很多,如积极倾听、元认知、内外一致、内心冲突、同理心、赋能等。几千年来,哲学家都在对人类的想法进行思考,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约翰·弗拉维尔把这种对想法的思考称为元认知。

心理学术语

积极倾听是指沉浸在对方的谈话里,并表示出倾听是你的责任所在,不会因电子产品分神,也不去臆测倾诉者将会说什么。

心理学家萨提亚认为,人类的沟通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言语层面,一个是情感层面,而如果言语层面和情感层面的表达是一致的,那就是“内外一致”。

和内外一致关联的是内心冲突,内心冲突是由于想法、信念和行动不一致而带来的不适感,这种内外一致性的失衡会造成心理刺激,如不安、挫败感和悲伤。

1、积极倾听

积极倾听是指你能沉浸在对方的谈话里,并表示出倾听是你的责任所在。你不会因电子产品分神,也不去臆测倾诉者将会说什么。

你即使不说话,倾诉者都能从你的眼神和肢体语言得到真实回应。缺乏积极倾听是很容易造成沟通失效的。因此,展现出你倾听时的专注对解决问题会非常有帮助。

2、元认知

几千年来,哲学家都在对人类的想法进行思考。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约翰·弗拉维尔把这种对想法的思考称为元认知。

这个概念非常有用,它指的是,如果我们能观察自己的思考,我们或许就能改变它。不被消极、非理性或不健康的想法束缚,而是通过觉察,去观察了解想法本身。不再被想法控制,而是去观察和认识它,并选择性地改变它。

3、内外一致

很多人心里藏着个害怕失去而学会讨好的“小孩”。比如很多人都认识这样的“好好先生”,他从来不会说“不”。他们总以为做个顺从他人想法的人,可以过得更舒服,却总会感觉到越过越累,事情也并没有变得更好。这就是“表里不一致”。

心理学家萨提亚认为,人类的沟通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言语层面,一个是情感层面,往往这种情感层面会通过表情、手势、语气等“显现出来”。

而如果言语层面和情感层面的表达是一致的,那就是“内外一致”,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的内心需要得到了尊重,情绪也会得到及时的处理。如果你内心有太多的恐惧和脆弱,可是外表还表现出一副非常上进,坚强的样子,那么这就是严重的“内外不一致”,长此以往,很容易得抑郁症。

4、内心冲突

和内外一致关联的,是内心冲突。内心冲突是由于你的想法、信念和行动不一致而带来的不适感。很多时候我们在经历这种冲突,却认识不到是缺乏了内外一致性。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里昂·费斯延格认为,这种内外一致性的失衡会对我们造成心理刺激,比如不安、挫败感和悲伤。

5、同理心

尽管你知道同理心和同情有区别,但还是有可能理解成同情。不过没关系,这两个词是相近的,所以你这么想也差得不多。

同情可以考虑为一种感同身受——你不用经历别人的经历,却能用逻辑理解别人在某个情况下的心情。好比你不用去历经真实的失去,却能想象那种场景并感到遗憾、怜悯和忧虑。

同理心会比这更深一层次。同理心不是去想象别人的经历,而是换位思考想象自己经历别人的情景。同情和同理心的重要区别在于同情是把自己当作主体,而同理心把别人融入到自己的角色。

6、赋能

赋能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但在心理学上它有专业的定义。通常赋能是一个褒义词。在心理学中,它确实有给别人权力的意思,但这种支持的程度也是需要考虑的。

  1、A型-B型(TypeA-TypeB)

  一种特质维度,能表明人们在具有干劲十足、时间紧迫感强等态度时所表现出的典型行为的程度。

  2、安全型依恋(secure attachment style)

  与身边重要人物的关系很亲密且从不担心被抛弃的一种依恋类型。

  3、本我(id)

  在弗洛伊德的结构理论模型中,与直接需要的满足有关的那部分人格。

  4、超我(supergo)

  在弗洛伊德的结构理论模型中,代表社会价值的那部分人格。

  5、大脑不对称性(cerebral asymmetry)

  大脑的一个半球比另一半球具有更高的活动水平。

  6、次级特质(secondary traits)

  除了中心特质以外的用于描述人格的所有特质。

  7、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s)

  自我将可怕的东西控制于意识之外以减少或避免焦虑的装置。

  8、弗洛伊德口误(freudian slip)

  揭露了无意识联想的口误,看起来清白无邪。

  9、个体主义文化(individualistic culture)

  强调个人需要、看重个人成就的文化。

  10、根源特质(source traits)

  卡特尔理论中的基本人格维度。

  11、激进行为主义(radical behaviorism)

  行为主义观点的极端形式,反对运用内部状态对行为作出解释。

  12、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

  无意识东西中包含的同一文化中所有人共同的思想、意象、精神特征。

  13、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

  通过把条件刺激与一个新的无条件刺激配对呈现而产生的学习。

  14、精神质(psychoticism)

  关于个体在自我中心和非个人行为上的一般水平的人格维度。

  15、潜知觉(subception)

  在意识水平之下接受的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564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