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神知道法国奥尔良国际钢琴比赛?是文化部推荐的,不知道好不好入选?求参加过的人指点一下。

哪位大神知道法国奥尔良国际钢琴比赛?是文化部推荐的,不知道好不好入选?求参加过的人指点一下。,第1张

2013第五届奥尔良青少年钢琴国际比赛将于2013年4月16日至4月20日在法国奥尔良圣克鲁瓦隆重举行,赛后的颁奖音乐会将于2013年4月

20日在奥尔良国家剧院的安托万·维泰兹大厅盛大召开。本次比赛为期4天,最后一天举行盛大的颁奖仪式,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青少年钢琴演奏者前来于此。选手

们通过展示自身才艺,积累宝贵的舞台经验,为日后开启艺术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据了解,本次比赛会给参赛者提供钢琴伴奏,参赛者也可自带伴奏,他们在

这个通往梦想的殿堂进行展示自己的才艺,婉转优雅的旋律和精湛的演奏技巧成为选手们角逐大奖的重要砝码。为了更加广泛地发扬和传播世界音乐艺术事业,本次

大赛的评委将会特别注意候选人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其方案的独创性也成为比赛的评定标准之一。

  奥尔良青少年钢琴国际比赛在欧洲众多的钢琴比赛中,显得极为不寻常,它是欧洲最有影响的钢琴比赛之一“奥尔良国际钢琴比赛”

的衍生比赛,主要针对青少年钢琴家展开,旨在鼓励他们展现自我才华,提高音乐能力。据了解,奥尔良系列国际钢琴比赛的组委会主席是世界著名钢琴家

Francoise Thinat

女士,她独自操办这个赛事已长达经十四年。凭借着对钢琴的挚爱,这位年逾七十高龄的女士仍对比赛过程中所有的细节亲力亲为,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优雅的

风度。为了鼓励青少年不断攀登音乐艺术的巅峰,她特别在祝辞中写到:“年轻的钢琴家来到奥尔良,要为演奏20世纪的经典钢琴作品而努力,诸如从德彪西、斯

克里亚宾到梅西安、施托克豪森等等,……

而我们还希望能在将来听到更为重要的作品”。透过这位世界著名钢琴家的文字,我们读到的是她对青年艺术家的鼓励与期望。

  为了对世界各地有才华的青少年钢琴家进行奖励,奥尔良青少年钢琴国际比赛除了为参赛者颁发参与证书和荣誉证书外,还会对优胜者颁发优秀证书并提供

350欧元的奖励。此外,大赛还特设爵士乐特别奖、即兴乐特别奖、Bruno

Giner作品最佳诠释奖等对有专长的选手进行奖励。本次比赛的其他奖励还包括购物券、乐谱、CD、DVD、书籍和演唱会的门票等,它们不仅仅是对参赛者

进行物质方便的嘉奖,更重要的是,鼓励着这些青年才俊在国际化舞台上勇敢地展示才艺,勇攀艺术高峰。

  和许多欧洲小城市一样,奥尔良市中心老城也完好的保存了她的历史风貌,大量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遗产遍布各处。奥尔良音乐学院就位于市中心雄伟的圣克鲁瓦教堂对面。欧洲最有影响的钢琴比赛之一“奥尔良国际钢琴比赛”每两年在这里举办一次。

  比赛类别:钢琴

  团体/个人:个人

  专业/业余:皆可

  比赛时间:2013年4月16日-2013年4月19日(共4天)

  比赛地点:法国 奥尔良 圣克鲁瓦

  报名截止时间:2012年12月15日-2013年2月25日

  报名须知:

  1、请您在网站“联系我们-申请表下载”中下载完整的项目申请表(团队/个人)并及时填写反馈给我们。

  2、一个老师或国际知名音乐家的推荐信。

  3、详细参赛曲目信息,包括时长、各自分开的曲谱

  4、两张黑白近照(105cm15cm)或通过电子邮件(格式:jpg /300 dpi)

  5、参赛者父母的授权书(18岁以下)。

  6、2013年4月2日所有报名者将获得允许参赛或者不被允许参赛的通知。

  参赛要求:

  1、奥尔良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针对世界各国各民族的8-18岁的青少年钢琴家开放。参赛曲目是从1900至今的钢琴曲。

  2、比赛会给参赛者提供钢琴伴奏。参赛者也可自带伴奏。

  3、比赛分为3个年龄段。

理查德克莱德曼:

《水边的阿狄丽娜》

《梦中的婚礼》

《午后的旅行》

《秋日的私语》

《爱的纪念》

《蓝色的爱》

《星空》

<童年的回忆> 《命运》

以下是他的简介:

理查德·克莱德曼

提起“克莱德曼”这个名字,我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20世纪90年代初,也是这样一个秋天,伴随早已在我国广为流传的《秋日私语》、《水边的阿狄尼娜》等优美的旋律,被誉为“浪漫钢琴王子”的法国著名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首次来华演出,将他那流畅华丽、让人心旷神怡的琴音直接送到人们的眼前和耳中。匆忙中十年过去,当年的“钢琴王子”如今虽然已经人届中年,但他的琴音不老,依然是那么年轻、美妙,那么流畅、典雅和明媚如春。

理查德·克莱德曼出生于法国巴黎,他从5岁开始习琴,6岁时就登台演奏,被誉为钢琴神童。少年时代,他进入巴黎国立音乐戏剧学院学习,曾得到学校颁发的音乐比赛优胜奖,并以优异成绩毕业。本来,他擅长演奏肖邦、拉威尔、德彪西等人的作品,是古典音乐界的一颗明日之星,但是,他偶然间对通俗音乐发生兴趣,于是不顾周围人们的反对,转而投身于通俗音乐领域。1977年克莱德曼在一部电视配乐中,以一首优美的《水边的阿狄丽娜》脱颖而出,之后,他又相继推出了大量优秀作品,如《致艾丽丝》、《秋日私语》、《心曲》、《星空》等等,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他的知名度。他以华丽的音色、优雅的旋律和清秀儒雅的形象,确立了自己独特的钢琴音乐风格。多年来,他的演艺足迹遍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唱片总销量逾8500万张,并获得了许多金唱片的佳绩,从而成为风靡当今世界乐坛的一位钢琴明星……

浪漫是一种美好的情怀,它是情意缠绵的春池荡漾,也是令人心醉的美丽忧伤,是温馨一刻的忘情微笑,又是投向未来的期盼目光。理查德·克莱德曼正是以他那真挚感人、充满激情与梦想的琴音,拨动着每一位听众的心绪。其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更是让理查德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从音乐中就能感受到罗密欧和朱丽叶凄惨的爱情悲剧!

部分专辑:

《命运》、《水边的阿狄尼娜》、《星空》、《魅力东方情》、《星星小夜曲》等等……

日前,久违的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再次来到了中国,他此行的目的是和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联手召开录制新唱片的发布会。从名称上看,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关系与中国传统乐曲密不可分,而理查德的加盟则意味着要将中国的民乐引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次尝试虽然还吸引了以《阿姐鼓》著称的朱哲琴,但质疑的人还是很多。大家关心的问题主要在于民乐的旋律与西方音乐结合在一起究竟会是什么样?主办方对此的回答很笼统:新唱片在旋律上将尊重中国音乐的风格,以记录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景色,乐队和钢琴家的演奏

为主要内容。本报今日刊登《钢琴王子的浪漫故事》,希望更多的读者了解钢琴王子理查德创新的故事。

作为一位出色的音乐会演奏家和拥有惊人唱片销量的艺人,理查德-克莱德曼创建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事业。事实上,他所做到的是其他法国艺术家不曾做过的。

出生于1953年12月28日的菲利普-佩基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法文名字)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与钢琴的不解之缘。他的父亲,一位钢琴教师,在他很小的时候便开始教他如何弹钢琴,并为其子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据说,6岁的理查德-克莱德曼读起乐谱来竟比他的母语——法语还要流利。

理查德-克莱德曼12岁就进入音乐学校学习,16岁时的他在那里获得了第一名。人们预言他将成为一位前途无量的古典钢琴曲演奏家。可是在不久之后,令所有人惊奇的是,他放弃了对古典音乐的训练,而转向了当代音乐的演奏。

“我想做一点与众不同的事情”,克莱德曼说,“于是,我和我的几个朋友组建了一支摇滚组合,那一段日子过得很艰难,我们挣得的微薄的收入都用于购买器材了。事实上,因为经常只用三明治来填饱肚子,结果17岁时我就因胃溃疡不得不动了一次手术。”

那时候,他的父亲已身患重病,无法从经济上支持他的儿子。为了生存,克莱德曼找了一份做音乐伴奏或在会议期间演奏的工作。

“我很喜欢那段日子”,他说,“而且薪水也很多。这就是我如何离开古典音乐的经历,尽管古典音乐的学习经历为我现在的演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天赋不会不被别人赏识,很快他成为了一位炙手可热的伴奏者,就像迈克尔-萨度、狄尔利-拉鲁仑和约翰尼-哈里德等众多法国明星一样。但是,当克莱德曼被问及他那时的雄心壮志时,他却说,“我真的不想当明星,我很乐意当一名伴奏者,在乐队里演奏。”

但在1976年,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法国一个著名的唱片制作商——奥立菲尔-杜塞特和其合伙人,保罗-德-塞尼威尔,当时正在寻找一位能演奏舒缓的钢琴版民歌的钢琴家制作专辑,他们便打电话给克莱德曼。令23岁的菲利普-佩基斯惊喜的是,他从20个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得到了那份工作。

“我们立刻就喜欢上了他”,保罗-德-塞尼威尔说,“他那种特殊的、温柔触及琴键的方式与他含蓄的个性相得益彰,而他的外表也给我和奥立菲尔-杜塞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很快就决定了。”

菲利普-佩基斯改名为理查德-克莱德曼,单曲一上市就在38个国家卖出了惊人的2200万张。

“当我和他签合同的时候”,奥立菲尔-杜塞特说,“我对他说如果我们能卖出一万张单曲,成绩就相当好了,因为那时是舞曲的时代,我们只能在这张专辑上赌一把。然而,在西班牙它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接着是德国、法国、南非、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我们无法想象它能如此的成功。”

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那个著名的成功故事的开始,从那时候,理查德-克莱德曼以他特有的演奏风格而在世界上赢得了超级明星的地位。今天,他已经录制了近1000首旋律。一个德国记者写道:“(我们)有理由说,他是继贝多芬之后为将钢琴曲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而努力的人,他所做的无人能及。”通过将他原有的“商标性”的特点与古典、流行等因素相结合的一系列曲目,他创造了“新浪漫”风格,并且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已超过了7000万,据最近的统计,他不可思议地拥有了267张金唱片和70张白金唱片。

然而,“浪漫王子”(南希-里根对他的称呼)并不是一个专门录制专辑的艺术家。实际上,尽管他天性害羞、含蓄,他舞台上演奏时却全身心地投入,真情流露。一场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音乐会真称得上是“壮观”。

“我喜欢在舞台上进行现场演奏,”他说,“因为我和我的观众有直接的交流。音乐会上,我和我的10个音乐家及交响乐队一同演奏,我喜欢将不同的拍子、节奏和风格相混合,以激起各种不同的情感。”

克莱德曼的国际成功是以走吃苦的路线为代价的,过去,他尽可能多地在250天内在国外举行200场演唱会。尽管如此,他仍是个家居男人。

“我的家庭对我来说极其重要”,他常这样说,“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克里斯蒂,我的女儿莫德和我的儿子彼得……他们是我前进的动力,当然,与我的音乐不同。”

在理查德-克莱德曼看来,作为一个国际艺人,他所付出的最大的代价就是那些与家人分离的日子——他深知这是他们共同经受的牺牲,但他把这牺牲看作是对数以百万的乐迷的责任的一部分。

当代世界著名钢琴家简介

东尔尼—斯泰芬斯卡(Halina Czerny-Stefanska,1922~)波兰女钢琴家。以演奏肖邦作品著称。演奏具有个性特有的细腻和柔丽,能准确而自如地表现作品的深邃内涵,对肖邦作品中细微的诗情有动人而精妙的表现。

切尔卡斯基(Shura Cherkasky,1911~)前苏联钢琴家。对浪漫乐派的作品有独特爱好,尤擅长演奏柴科夫斯基和李斯特的作品。演奏技巧精湛而豪放,具有气韵恢宏的特点。

瓦茨(Andre Watts,1948~)美国钢琴家。演奏辉煌壮丽,富于气势,演奏李斯特、拉赫、尼诺夫作品时更为突出。

瓦萨里(Tamas Vasary,1933~)匈牙利钢琴家。是最优秀的莫扎特和肖邦演奏家之一。演奏抒情优美,音色清澈华丽。

中村绂子(Nakamura Hiroko,1944~)日本女钢琴家。演奏感情纤细而富于动感。

贝内代蒂·米凯兰杰利(Arturo Benedetti-Micheiangeli,1920~)意大利钢琴家。当代最出类拔萃的钢琴家之一。演奏曲目广泛。演奏气势雄伟、音色透明,层次清晰,善于把握作品的风格和内涵,表现作品的哲理性。

巴尔萨姆(Artur Balsam,1906~)波兰钢琴家。演奏指触细腻,富有诗意和感染力。以演奏莫扎特的作品见长。

巴克豪斯(Wilhelm Backhaus,1884—1967)德国钢琴家。以演奏德国古典作品,特别是贝多芬奏鸣曲赢得世界声誉。演奏清澄透明而高雅,作品的结构层次表现鲜明,技巧超人,继承了德国正统的钢琴艺术传统。早期以技巧高超闻名,被称为“键盘上的狮王”,晚年以音乐表现具有深度、气魄宏大著称。

巴杜拉—斯科达(Paul Badura—skoda,1927~)奥地利钢琴家。以演奏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品著称。演奏时音色甘甜柔美,感情细腻丰满,富于诗意。

艾德尼(Daniel Adni,1951~)以色列钢琴家。擅长演奏门德尔松的作品和富有浪漫色彩的小品,指触轻巧柔美,技巧高超,充满诗般的意境。

古尔达(Friedrich Guids,1930~)奥地利钢琴家。演奏曲目广泛,早期以演奏巴赫、贝多芬和莫扎特作品著称,被评论家誉为神释,后期以演奏现代作品和爵士乐为主。演奏风格真挚纯朴,自然舒展,注重听众的欣赏要求。

古尔德(Glenn Gould,1932~1982)加拿大钢琴家。以演奏巴赫作品著称,为现代钢琴家中解释巴赫作品的权威。其演奏结构严谨,变化丰富,处理生动。

布朗宁(John Browning,1933~)美国钢琴家。演奏风格严谨朴实,技巧娴熟高超,尤以演奏贝多芬《狄亚贝利变奏曲》著称。

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1931~)奥地利钢琴家。演奏曲目较广,包括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演奏注

重情感刻划,细腻柔美,纯朴隽永。

布卢门塔尔(Feiicaia Blumentai,1915~)波兰女钢琴家。演奏指触细腻明快,富有激情。擅长演奏现代音乐作品和莫扎特、肖邦、贝多芬的作品。

布兰卡尔德(Jacpueline Blancard,.1909~)瑞士女钢琴家。演奏曲目广泛,包括从巴赫\莫扎特到拉威尔等不同时期作曲家的作品。演奏纤巧柔美,典雅工丽,具有女性特有的魅力。

布赫宾德尔(Rudolf Buchdinder,1946~)捷克钢琴家。演奏舒曼的幻想曲和舒伯特的即兴曲柔美而富有诗意,具有细腻深沉的特点。

布雷洛夫斯基(Alexander Brailowsky,1896~1976)前苏联钢琴家。演奏细腻真挚,在演奏肖邦作品时表现的即兴诗情令人感叹。

卢普(Radu Lupu,1945~)罗马尼亚钢琴家。演奏风格独特,抒情自然,富于色彩和节奏感。演奏曲目以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作品为主。

卡廷(Peter Katin,1930~)英国钢琴家。演奏风格精致、优雅、洒脱,富有诗的色彩和意境。以演奏肖邦的作品著称。

卡恩(Hans Kann,1927~)奥地利钢琴家、作曲家。演奏音色丰富,乐曲处理细腻深沉。

卡琴(Julius Katchen,1926~1969)美国钢琴家。擅长演奏贝多芬、勃拉姆斯的作品,并以技巧高超著称。

卡尔斯(Jean-Rodolphe Kars,1947~)奥地利钢琴家。演奏曲目广泛,尤擅长演奏现代乐曲。音色优美而富于透明感,情绪色彩变化较大。

卡尼诺(Bruno Canino,1936~)意大利钢琴家、作曲家。擅长演奏现代音乐作品。演奏时注重规范的传统技巧,音色变化丰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卡扎德絮(Robert Casadesus,1899~1972)法国钢琴家。演奏潇洒,具有现代气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现代钢琴演奏家之一。

卡利克斯坦(Joseph Kalichstein,1946~)原籍以色列的现代钢琴演奏家。以演奏肖邦、门德尔松的作品见长。演奏风格自然纯朴,富有歌唱性。

兰奇(Ranki Dezso,1951~)匈牙利钢琴家。演奏曲目较广,以李斯特、巴尔托克、肖邦、贝多芬、舒伯特的作品为主。演奏风格舒畅明快,具有歌唱性。

尼古拉耶娃(Tatiana Nidolayeva,1924~)前苏联女钢琴家、作曲家。演奏曲目广泛,尤以演奏巴赫作品著称。

皮莱斯(Maria-Joao Pires,1944~)葡萄牙钢琴家。演奏曲目广泛,尤以莫扎特和肖邦作品见长。演奏风格纯朴自然,注重表现作品的情感内涵。

弗拉杰(Maicolm Frager,1935~)美国钢琴家。演奏曲目以浪漫乐派作品为主,尤其擅长演奏舒曼的作品。演奏风格明晰而富于理智,给人以清新纯朴的感受。

弗朗兹(Justus Franz,1944~)德国钢琴家。演奏技巧卓越,风格严谨朴实,富有强烈的个性。

弗莱谢尔(Leon Fleisher,1928~)美国钢琴家。擅长演奏贝多芬和舒曼的作品。演奏准确而完美,强调忠实于原作的精神内涵。

绰朗索瓦(Samson Jrancois,1924~1970)法国钢琴家,是科尔托之后法国钢琴界最杰出的代表。演奏个性突出,感觉敏锐,尤以演奏肖邦的作品长见。

毕晓普(Stephan Bishop,1940~)美国钢琴家。演奏自然率直,富有抒情色彩和诗意,反对刻意修饰,主张具有独特的个性。

西顿(Robert Szidon,1941~)巴西钢琴家。演奏技巧高超、个性强,表现出现代人特有的激情和理性,善于对乐曲进行细致的分析。

伊斯托明(Eugene Istomin,1925~)美国钢琴家。演奏具有柔美的抒情性和古典特点。演奏曲目广

泛,尤以演奏舒曼、肖邦、李斯特等作曲家的作品见长。

齐莫菲耶娃(Lyoubov Timofeyeva,1951~)前苏联女钢琴家。演奏曲目广泛,包括德国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作品和前苏联音乐家作品。演奏不追求强烈的音响,强调真挚纯朴的抒情意境。

玛格丽特(Israela Margaln,1944~)以色列女钢琴家。演奏曲目广泛。演奏纤细柔美,处理弱音尤为出色,具有女性特有的演奏魅力。

李·诺埃尔(Noel Lee,1924~)美国钢琴家。演奏曲目广泛,包括浪漫乐派至近代多种不同风格的作品。演奏节奏处理精确而明快,注重乐曲整体塑造和表现。

克莱本(Van Cliburn,1934~)美国钢琴家。演奏技巧精湛纯熟,音色丰富多变,表现幅度大。

克列涅夫(Vadimir KIeineff,1944,~)前苏联钢琴家。演奏技巧精湛高超,表现力强,演奏生动而富有魅力

里居托(Bruno Rigutto,1945~)法国钢琴家。演奏曲目广泛,以舒曼、肖邦和李斯特的作品为主。演奏技巧卓越,为法国音乐界所瞩目。

希夫拉(Cziffra Gyorgy,1921~)匈牙利钢琴家,欧洲音乐评论界称之为“当代李斯特”。演奏节奏自由,风格豪放而富有个性,被视为解释李斯特作品的权威。

阿劳(Ciaudio Arrau,1903~1991)智利钢琴家。自幼以神童闻名,是20世纪贝多芬、舒曼、肖邦、勃拉姆斯音乐的最重要的演奏家之一。演奏忠实于原作,风格明晰,音色动人。

阿丘卡罗(Joaquin Achucarro,1932~)西班牙钢琴家。演奏曲目以西班牙作品为主,兼及浪漫乐派和法国印象派作品。

阿赫里奇(Martha Argerich,1941~)阿根廷女钢琴家。擅长演奏肖邦的钢琴作品。演奏风格丰丽,热情奔放。

阿斯克纳奇(Vadimir Ashdenazy,1937一)前苏联钢琴家、指挥家。演奏继承莫斯科学派的传统技法,技巧高超,节奏感敏锐。善于表现戏剧性内容。

拉雷多,鲁特(Ruth Laredo,1937~)美国女钢琴家。演奏曲目包括拉威尔、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等不同风格作曲家的作品。演奏节奏感较强,处理明快而富于变化。

昂特勒芒(Phillipe Entremont,1934~)法国钢琴家。演奏热情奔放,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力度变化较大,具有特殊的艺术感染力。

肯普夫(Wilhelm Kempff,1895~)德国钢琴家、作曲家。演奏曲目较广泛,特别以演奏贝多芬、舒伯特和舒曼的音乐最为传神,被认为是解释贝多芬钢琴作品的权威。演奏严谨含蓄,深沉而富有感染力。

罗热(Pascal Roge,1951~)法国钢琴家。演奏音色透明,指触细腻,充满动力性和浓郁的诗情。

法尔纳迪(Farnadi Edith,1911~)匈牙利女钢琴家。以演奏李斯特、巴尔托克的作品著称。演奏技巧精湛高超,注重对作品内在精神和情感的挖掘和表现,是欧洲最优秀的女钢琴家之一。

波利尼(Maurizio Poilini,1942~)意大利钢琴家。演奏曲目广泛,善于以坚定的理性和精湛的技巧进行再创造,对作品的分析和解释细致入微。

柯曾(Clifford Curzon,1907~)英国钢琴家。以演奏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和英国现代作品著称。演奏强弱分明,富有层次。

威森伯格(Alexis Weissenourg,1929~)保加利亚钢琴家。演奏技巧高超,速度处理明快,善于演奏高难度的作品,为现代钢琴演奏艺术的代表人物。

哈斯(Werner Hass,193l~1976)德国钢琴家。演奏曲目以法国近代作品为主,尤其擅长演奏德彪西和拉威尔的作品。演奏技巧纯熟精湛。早期演奏风格热情奔放,富于朝气,注重结构造型的完整性;后期演奏风格细腻稳健,富于浪漫气息,注重抒情和内在情感的塑造。

施密特(Annerose Schmidt,1936~)德国女钢琴家。演奏沉稳而豪放,带有浓郁的古典浪漫主义色彩。

莱尔(Johnill,1944~)英国钢琴家。演奏曲目以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作品为主。演奏技巧高超,音色富于对比和变化,气势宏大而充满生气。

基列勒斯(Emil Gilels,1916~1985)前苏联钢琴家。能得心应手地驾驭钢琴音响,被认为是现代最优秀的钢琴家之一。

鲁宾斯坦·阿图尔(Artur Rubinstein,1887~1982)美国钢琴家,为本世纪最杰出也是艺术生命最长的钢琴家之一,被认为是当代钢琴泰斗。擅长于演奏肖邦、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和勃拉姆斯的作品。演奏以线条异常清晰、充满睿智和热情著称,风格绚烂,气势壮丽。

奥尔森(Garrick Ohlsson,1948~)美国钢琴家。擅长演奏肖邦和李斯特作品,尤以演奏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著称。演奏技巧精湛辉煌,音色纯净透明。演奏风格抒情而朴实

奥格登(John Ogdon,1937~)英国钢琴家。擅长演奏浪漫乐派的作品。演奏奔放而有力,同时又注重指触的细腻、音色的纯净、结构的完整、力度的层次,感情处理高雅而富于浪漫色彩。

奥洛斯科(Rafael Orozco,1946~)西班牙钢琴家。演奏精湛辉煌、娴熟准确,富于个性。

瑟金·鲁道夫(Rudolf Serkin,1903~)捷克钢琴家,是当代最优秀的古典音乐,特别是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和勃拉姆斯作品的演释者。演奏强调乐曲的整体造型,节奏鲜明,发音干脆利落。

鲍德温(Daiton Baldwin,1931~)美国钢琴家。常为第一流演奏家伴奏,被誉为钢琴伴奏巨匠。

德维兹(Vasso Devetzi,1927~)希腊女钢琴家。演奏潇洒自如,音色透明华丽,注重感情,具有女性特有的纤巧柔美的特点。

德穆斯(Jorg Demus,1928~)奥地利钢琴家。演奏曲目以浪漫乐派作品为主,尤以演奏舒曼作品见长。演奏技巧精湛纯熟,风格质朴抒情。

德拉罗查(Alicia De Larrocha,1923~)西班牙女钢琴家。演奏曲目广泛,尤以演奏本国作品见长,为格拉那多斯、阿尔贝尼斯、法雅等西班牙作曲家作品的权威解释者之一。演奏风格质朴而华美,具有生动的节奏感和真挚感人的歌唱性。

霍坎森(Leonard Hokanson,1931~)美国钢琴家。演奏准确流畅,伴奏时能恰如其分地衬托演唱者独特的风格。

霍洛维兹(Vladimir Horowitz,1904~1989)美国钢琴家。演奏曲目十分广泛,其中包括贝多芬、肖邦、斯卡拉蒂、舒曼、李斯特和斯克里亚宾等人的作品。演奏技巧辉煌潇洒,富有气势,被誉为“旋风”。表现手段丰富,具有深刻完美的特点。

戴维斯·伊凡(Ivan Davis,1932~)美国钢琴家。擅长演奏李斯特的作品。演奏技巧精湛纯熟,热情奔放,能准确表现作品的内涵。

 wwt1

国内琴童家长刘汉积6年陪学经验及数十万元学费著成的钢琴教学经验实录,是目前国内罕有、销量巨大,且由琴童家长实录的经验指导书碟。

今晚在上海交响乐团演艺厅听了一场特别的音乐会。为纪念刚刚离开我们的著名钢琴教育家盛一奇教授,她的学生们和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举办了一场《琴声如诉忆师恩》音乐会来纪念这位著名的钢琴教育家。众所周知,盛一奇教授毕生致力于钢琴教育事业,在她的悉心教导下,一批批优秀的学子登上了舞台,其中许多在国际乐坛拿过重量级的大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参加这场音乐会的钢琴家都是盛教授的学生,他们用这种方式来缅怀恩师,寄托思念。

上半场的第一首曲子是著名钢琴家江天先生从海外发来的演奏视频。当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瞬间》响起时,观众很快被悠长旋律中的悲伤打动,钢琴家演奏带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染力。

演奏第二首德彪西《意象集》的应该是本场演出中最年轻的演奏家朱璟廷。音乐中的光影千变万化,又沉静地带着梦幻感。接着周逸秋为我们带来了理查·施特劳斯的《钢琴小品》,抒情的旋律倾诉着无限情思。

黄秋宁演奏的《幻想曲集》中的“在傍晚”和“冲动”,这首作品是舒曼创作顶峰时期的作品之一,乐曲中表达了她对克拉拉深深的爱,钢琴家的演奏柔美梦幻浪漫,激情处双手交替的旋律充满力量。

接着是王蕾和谢贝妮四手联弹巴赫的《羊儿在静静地吃草》,这是首很熟悉的赞美诗,轻松的旋律,让人联想到在阳光底下静静吃草的小羊,在上帝的怀抱中每个人都能享受这样的温暖和安宁。

最后一首乐曲是肖邦的《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演奏者郝端端还为我们讲述了选择这首曲子的原因。当年他演出前排练,盛老师帮他借了琴房,还整个下午拿着谱全程陪同他练习,老师对他的关心和认真严谨深深地打动了他,可惜这也是老师最后一次听他演奏。在今晚的演奏中他特地加入了自己对乐曲独特的处理,让音符表达对恩师的敬意。

下半场开始武晓峰带来了加布里埃尔福雷的《B大调夜曲》和埃里克·萨蒂创作日本钢琴家福间洸太郎改编的《我需要你》。精致细腻的音色有着法国式的浪漫和东方的闲逸,韵味悠长。

接着孙颖迪为我们带来了勃拉姆斯的《间奏曲》和李斯特改编舒曼艺术歌曲《奉献》。钢琴家的演奏华丽而内敛,让我们体验到一位成熟音乐家对音色的细节考究。

最后钢琴家宋思衡为我们演奏了肖邦的《前奏曲》和他特意为盛先生老师创作的《追忆》。他跟盛老师整整学习了8年,对老师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恩师的谆谆教导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他取得了成功。灵动的音符倾诉着他对老师无尽的思念,我们仿佛也能看到老师注视学生的眼神充满无尽的爱。

音乐会在学生们优美的歌声中落下帷幕。音乐家们为盛老师献上了洁白的鲜花,也用音符寄托着哀思,感恩和缅怀。这场音乐会曲目安排和演奏都是学院派的高水准。相信盛一奇教授在天之灵,听到这么多精彩的演绎一定无比欣慰。对于老师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学生成才,如果还能被这么多人纪念,人生更加值得。昔日的点点滴滴,化为今天的美好音乐,向世界传递着爱和善良。相信这样的精神也会在他的弟子身上得到延续,这是下一代的学生之福,也是我们乐迷之福。

理查德。克莱德曼 出生地:法国巴黎罗曼威鲁镇 性 别:男 身 高:177 cm 生 日:1953 年 12 月 28 日 星 座:摩羯座 体 重:66 kg 眼 睛:蓝色 国 籍:法国 优 点:守时、善良 发 色:金** 缺 点:拘谨 格 言:自我忠实 成名曲:(法语)Ballade pour Adeline (中文译)给爱德琳的诗 (日文译)水边的阿狄丽娜 希 望:生一堆小孩,尤其是男孩 最喜欢的食物:红烧小牛肉 最喜欢的运动:网球和冰上曲棍球 最喜欢的饮料:水果鸡尾酒 最喜欢的**:《星际大战》 理想中的女性:通晓音乐,静若处子的淑女 最喜欢的作曲家:肖邦、拉威尔、德彪西 最喜欢的**演员:马龙·白兰度 个人经历

  理查德·克莱德曼 5 岁开始习琴,6 岁时指法已非常纯熟流畅,被誉为天才,后进入巴黎国立音乐学院学习。16 岁开始演奏自作曲,得到学校音乐比赛优胜,以优异成绩毕业。 克莱德曼擅长演奏肖邦、拉威尔、德彪西等人的作品,在古典音乐界是一颗明

童年时的理查德·克莱德曼(4张)日之星。但是,他偶然间对通俗音乐发生兴趣,不顾周围人们的反对,毅然转变方向,开始同米谢尔·沙德合作,经常出入录音室,并结识了当时法国音乐界最受欢迎的作曲家奥利佛·杜桑(Olivier Toussaint)。由于克莱德曼不仅具有高度的钢琴演奏技巧而且具有深厚的音乐感,深得杜桑的赏识。 1976 年,克莱德曼为电视剧配乐,独奏了《给爱德琳的诗》,后这首曲子成为电视剧配乐,播出后,电视台设立专线电话以应付纷至沓来的咨询;各唱片行内拥挤着要求订购此曲唱片的顾客;唱片公司为满足市场需求不得不火速加制了 80 万张唱片。此后一举成名。那流畅华丽的钢琴曲犹如一股席卷全球的旋风,由斯堪地纳维亚远播至南非,又从欧美传到亚洲各国。之后,克莱德曼又推出大量优秀作品,进一步提高了知名度。华丽的音色、优雅的旋律和俊美的形象是克莱德曼钢琴曲的独特风格。 1990 年,法国电视台“90 之星”评选,他以一曲重新编曲的《给爱德琳的诗》当选,获得唯一的金钢琴奖。 1989 年与詹姆斯·拉斯特大乐团合作了《永恒的太阳上云端》。克莱德曼是目前世界上改编并演奏中国音乐作品最多的外国艺术家,他前往中国超过 25 次,访问了 40 多个城市,演出场次达 60 余场,场场爆满。他改编、演奏并出版的乐曲包括《红太阳》、《一条大河》、《梁祝》、《山歌好比春江水》,以及《花心》、《爱如潮水》等流行音乐。 1998 年下半年,他在全球推出专为中国谱写,并与中国小钢琴手——时年 9 岁的邵融,合奏了最新作品《魅力东方情》与《诗意奏鸣曲》。2000 年,又将《我爱北京天安门》改编成现代钢琴曲,使他越来越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艺术生命力经久不衰。

年轻时的理查德·克莱德曼(20张)  1976 年至 2004 年间,他在 60 个国家举办了 2000 余场音乐会和电视晚会,录制了约 900 首钢琴曲(220 首原创),全球唱片销售总量超过九千万张,取得了 90 个白金唱片、290 个黄金唱片的佳绩。 2004 年,为表彰克莱德曼为中法文化交流、推广中国音乐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第 2 届“中国十大演出盛事评选活动”特别授予优秀演出奖和最佳推广奖。 在中国,克莱德曼爱好者年龄层次相当广泛。优雅的钢琴让改革开放初期仍有一点保守的中国人找到了一种浪漫又不露骨的美,培养起了一批“琴童”。克莱德曼也经常访问中国,每年都在中国有数场演出。SARS时期无法来华的克莱德曼,还特别为中国医务工作者录制了特别的 MTV——《致天使的诗》,鼓励他们要努力共度难关。 由于流行音乐的发展,克莱德曼对中国的影响远不如昔。作为改革开放初期外来文化的先锋,克莱德曼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精选辑:《命运》、《水边的阿狄丽娜》、《星空》、《魅力东方情》、《星星小夜曲》等等。 2004 年,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再次来到了中国,和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联手召开录制新唱片的发布会。从名称上看,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关系与中国传统乐曲密不可分,而理查德的加盟则意味着要将中国的民乐引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次尝试虽然还吸引了以《阿姐鼓》著称的朱哲琴,但质疑的人还是很多。大家关心的问题主要在于民乐的旋律与西方音乐结合在一起究竟会是什么样?主办方对此的回答很笼统:新唱片在旋律上将尊重中国音乐的风格,以记录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景色,乐队和钢琴家的演奏为主要内容。《生活时报》在 2007 年 7 月 25 日上刊登了《钢琴王子的浪漫故事》,希望更多的读者了解钢琴王子理查德创新的故事。 理查德·克莱德曼

以蓝色为主的钢琴王子

作为一位出色的音乐会演奏家和拥有惊人唱片销量的艺人,理查德·克莱德曼创建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事业。事实上,他所做到的是其他法国艺术家不曾做过的。 “我想做一点与众不同的事情”,克莱德曼说,“于是,我和我的几个朋友组建了一支摇滚组合,那一段日子过得很艰难,我们挣得的微薄的收入都用于购买器材了。事实上,因为经常只用三明治来填饱肚子,结果 17 岁时我就因胃溃疡不得不动了一次手术。” 那时候,他的父亲已身患重病,无法从经济上支持他的儿子。为了生存,克莱德曼找了一份做音乐伴奏或在会议期间演奏的工作。 “我很喜欢那段日子”,他说,“而且薪水也很多。这就是我如何离开古典音乐的经历,尽管古典音乐的学习经历为我现在的演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天赋不会不被别人赏识,很快他成为了一位炙手可热的伴奏者,就像迈克尔-萨度、狄尔利-拉鲁仑和约翰尼-哈里德等众多法国明星一样。但是,当克莱德曼被问及他那时的雄心壮志时,他却说,“我真的不想当明星,我很乐意当一名伴奏者,在乐队里演奏。” 但在 1976 年,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法国一个著名的唱片制作商——Olivier Toussaint 和其合伙人 Paul de Senneville,当时正在寻找一位能演奏舒缓的钢琴版民歌的钢琴家制作专辑,他们便打电话给克莱德曼。令 23 岁的菲利普·帕杰斯惊喜的是,他从 20 个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得到了那份工作。 “我们立刻就喜欢上了他”,Paul de Senneville 说,“他那种特殊的、温柔触及琴键的方式与他含蓄的个性相得益彰,而他的外表也给我和 Olivier Toussaint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很快就决定了。” 菲利普·帕杰斯改名为理查德·克莱德曼,单曲在 38 个国家卖出了惊人的 2200 万张。 “当我和他签合同的时候”,Olivier Toussaint 说,“我对他说如果我们能卖出一万张单曲,成绩就相当好了,因为那时是舞曲的时代,我们只能在这张专辑上赌一把。然而,在西班牙它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接着是德国、法国、南非、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我们无法想象它能如此的成功。” 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那个著名的成功故事的开始,从那时候,理查德-克莱德曼以他特有的演奏风格而在世界上赢得了超级明星的地位。今天,他已经录制了近 1000 首旋律。一个德国记者写道:“(我们)有理由说,他是继贝多芬之后为将钢琴曲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而努力的人,他所做的无人能及。”通过将他原有的“商标性”的特点与古典、流行等因素相结合的一系列曲目,他创造了“新浪漫”风格,并且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已超过了 7000 万,据最近的统计,他不可思议地拥有了 267 张金唱片和 70 张白金唱片。 然而,“浪漫王子”(南茜·里根对他的称呼·并不是一个专门录制专辑的艺术家。实际上,尽管他天性害羞、含蓄,他舞台上演奏时却全身心地投入,真情流露。一场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音乐会真称得上是“壮观”。 理查德·克莱德曼

年轻时期的钢琴王子

“我喜欢在舞台上进行现场演奏,”他说,“因为我和我的观众有直接的交流。音乐会上,我和我的 10 个音乐家及交响乐队一同演奏,我喜欢将不同的拍子、节奏和风格相混合,以激起各种不同的情感。”)克莱德曼的国际成功是以走吃苦的路线为代价的,过去,他尽可能多地在 250 天内在国外举行 200 场演唱会。尽管如此,他仍是个家居男人。 “我的家庭对我来说极其重要”,他常这样说,“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克里斯汀,我的女儿莫德和我的儿子彼得……他们是我前进的动力,当然,与我的音乐不同。” 在理查德·克莱德曼看来,作为一个国际艺人,他所付出的最大的代价就是那些与家人分离的日子——他深知这是他们共同经受的牺牲,但他把这牺牲看作是对数以百万的乐迷的责任的一部分。 的。 a 心曲 理查德非常有音乐天赋,5 岁的时候就用口琴创作出一支曲子。曲名叫《菲菲圆舞曲》。菲菲是谁?原来,菲菲是爸爸给理查德取的名字,理查德的家人、朋友们,都喜欢叫他菲菲。 曲子做好了,弹给谁听呢?不久,家里举办了一次小型家庭聚会。在聚会中,理查德弹起了他创作的《菲菲圆舞曲》。大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样好听的曲子,竟是只有 5 岁的理查德创作出来,大家都对理查德竖起了大拇指。听了大人们的称赞,理查德对音乐更加喜爱了。 b 爱的乐章 在爸爸的精心指导下,理查德的琴艺进步很快,连他自己也觉得有些奇怪。 12 岁时,理查德考入了巴黎音乐学院。爸爸为了奖励理查德,又送给他一个老式的小管风琴。从此,理查德发现,除钢琴之外,还有其他的爱好乐器。 16 岁那年,理查德在学校音乐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理查德想要做一点与众不同的事情,就与其他搞音乐的伙伴一起成立了一支小乐队。 爸爸非常支持理查德,带着他们去排练厅练习。他知道,只有经过不断地锻炼,理查德才能在音乐方面有所造就。 经过刻苦的练习,最后,理查德与伙伴们的小乐队开始正式演出了。那段日子过得很辛苦,他们要排练,还要演出,挣到了一点钱,又要购买许多乐器,才能继续演出。 理查德·克莱德曼

  不幸的是,这时,理查德的爸爸突然身患重病,无法在经济上支持理查德。为了演出,理查德只好节衣缩食,经常用三明治来填饱肚子。结果,他在 17 岁那年得了胃溃疡,不得不去医院进行手术。 通过在小乐队里的锻炼,理查德的钢琴弹得越来越棒,人们都认为他将成为一名前途无量的古典钢琴曲演奏家,因为他最擅长演奏肖邦、拉威尔、德彪西等人的作品,如果继续努力,必将成为古典音乐界的明日之星。但是,偶然对通俗音乐发生兴趣后,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音乐,理查德不顾周围人的反对,毅然转变方向,突破传统,超越自我,以他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和深厚的音乐感,把音乐和浪漫带给了更多的普通人。 成功与机遇总是垂青那些一直都在努力奋斗的人。很快,理查德被法国一个著名的唱片制作商看中,发行了他的第一张唱片《给爱德琳的诗》(又被称为《水边的阿狄丽娜》)。这张唱片,刚一上市,就引起了轰动。理查德那特殊的演奏风格与含蓄的个性,打动了许多听众。《给爱德琳的诗》的畅销连唱片制造商都没想到它会卖得这样好。 c 异国情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理查德的音乐更是如此。 小时候,理查德在学地理时,听老师在课上讲到古老神秘的中国,从此对中国十分向往。然而,理查德却从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能来到中国。可是,凭着钢琴和音乐的纽带,理查德终于有机会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成了好朋友。 1992 年,理查德第一次到中国演出。刚来到这个东方古国时,理查德就认识了许多中国朋友。如今,十多年过去了,理查德的中国朋友也越来越多。但最让他难忘的,却是三个热爱音乐的小朋友,他们的名字分别是邵融、刘齐、孙莲。 在邵融 9 岁的时候,理查德准备在中国举办一场独奏音乐会。当时,由于邵融的钢琴弹得出色,被选上与理查德一起在台上合作。听到这个消息,小邵融非常高兴。她觉得自己太幸运了,能和钢琴王子一起合作,简直是做梦都没想到的。 在与理查德外出演出的日子,邵融每天都看见理查德很早地起来锻炼身体,就不解地问:“理查德叔叔,您演出那么累,还天天起来锻炼, 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

不觉得累吗?”理查德笑着告诉邵融:“一个人要想把事情做好,就要有良好的身体。一个艺术家,要保持良好的体型和气质,才会带给人们更多的美和享受。”从此,邵融记住了理查德的话,她也要像理查德那样,不仅把琴弹得出色,还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不断地把琴声献给热爱生活的人。 南京有个叫刘齐的男孩子,在他刚刚记事的时候,听到理查德弹的《星空》,感觉如同天籁之音,就对爸爸妈妈说:“我要学习钢琴,像理查德那样!”以后,刘齐开始刻苦学琴,进步很大。但在刘齐 15 岁时,他的眼睛却突然失明了。意外的打击并没有让刘齐躺在黑暗中,这时,他想到了理查德弹奏的《命运》。刘齐想:“我不会向命运低头,一定要以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以后,刘齐凭着难以想象的毅力继续练琴,用钢琴的声音传达他内心世界的光明。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刘齐弹了理查德的《童年的回忆》,演奏得充满真诚,理查德被刘齐深深地打动了。

理査德的照片(8张)  孙莲是一个女孩。4 岁时,孙莲在日本学琴。6 岁回国后,有一次,孙莲在从唱片中听到了理查德的钢琴曲,从此就爱上了理查德的音乐,也非常佩服理查德本人。以后,孙莲搜集了许多理查德的照片,对理查德的生日、星座,也了如指掌。孙莲做梦都会梦见理查德。等到孙莲 9 岁时,她的梦想实现了,她不但有幸见到了理查德,还和理查德同台演出了。孙莲非常快乐,因为她终于看见了理查德的笑脸。理查德也很快乐,因为他喜欢这个热爱音乐的女孩,能与中国孩子合作,自己也感到非常幸福。 d 爱的旋律 通过同中国的大朋友、小朋友的交往,理查德对中国更加了解,也更加热爱了。至今,理查德共在中国数十个城市演出了 60 场,赢得了超过 80 万的观众。 理查德十分喜爱中国的音乐,为了向世界宣传中国,理查德把很多中国歌曲改变成钢琴曲,是目前世界上改编并演奏中国音乐作品最多的外国艺术家。当我们听到由理查德改编的《一条大河》、《梁祝》等乐曲时,心里就会对理查德产生一种亲切感。我们知道,理查德正是以这种方式,用中国的音乐来表达对中国观众的敬意。 理查德是令人崇敬与羡慕的,然而,虽然他有很好的音乐天赋,在他辉煌成绩的背后,付出的却是别人所想象不到的努力。如果没有爸爸的熏陶和不断支持以及自身的忘我努力,理查德就不会成为最浪漫的钢琴诗人,把爱的旋律传向全世界。

编辑本段音乐作品

  

从艺辉煌 30 年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在世界各地举办了超过 1,800 场音乐会,第一场演奏会是 1979 年在维也纳举行的。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在日本举办音乐会超过 700 场。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在日本度过的时间累计超过两年。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在舞台上收到了超过 50,000 束花。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向观众送了 3,000 多朵玫瑰。 - 在东京 Korakuen 棒球场和中国昆明足球场,每场有超过 40,000 名的观众现场聆听了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音乐会。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录制了超过 1,200 首的曲目。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的唱片销量超过了 8,500 万张。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获得了超过 340 张的金唱片和白金唱片。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唱片的盗版销售可能超过了 3,000 万张。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搭乘的飞机行程超过 300 万千米,相当于绕地球 70 圈。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乘坐了超过 5,000 架不同的飞机。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乘坐了超过 30,000 辆不同的汽车。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乘坐了超过 400 趟火车。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乘坐的轮船少于 10 艘。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乘坐的直升飞机少于 4 架。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去南美超过 50 次。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去日本超过 45 次。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去中国超过 25 次。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去北美超过 20 次。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去澳大利亚超过 10 次。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弹了超过 4,000 架不同的钢琴。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参加了超过 700 场电视演出。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在超过 5,000 所不同的旅馆入住。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在超过 500 万的观众面前进行演出。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在 6 场演奏会上和交响乐团合作过: - 香港交响乐团 - 新西兰交响乐团 -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交响乐团 - 北京广播交响乐团 - 东京交响乐团 - 伦敦皇家爱乐乐团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签了超过 50,000 张的签名。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在国外度过的时间累计超过 20 年。 30 年间,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给爱德琳的诗》超过 8,000 次。 访华音乐会

  1992 年 北京,天津,上海,香港 1995 年 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武汉 1996 年 大连,沈阳,昆明 1998 年 成都,广州,重庆,温州,长春,南昌 1999 年 沈阳,西安,贵阳,黄果树 2000 年 杭州,哈尔滨,济南 2001 年 义乌,郑州,长沙,武汉,南京,济南 2002 年 北京,合肥,南京,广州,深圳,珠海,太原,郑州,宁波 2003 年 上海,苏州,成都,南宁 2004 年 深圳,北京故宫,武汉,广州 2004 年 获第二届中国十大演出盛事评选活动优秀奖,推广奖 2005 年 与女子民乐组合同台演出,北京,上海,广州,江苏,福建,浙江,河南,黑龙江,海南,新加坡等达 26 场 2006 年 青海,济南,深圳,福州,厦门,沈阳,北京,澳门等 2007 年 与国乐天骄女子组合全国巡回演出 2008 年 苏州 大庆 (八一农大体育馆 ) 理查德·克莱德曼 & 国乐天娇音乐会 2009 年 与国乐天骄女子组合全国巡回演出 2009 年 南昌 2009 年 6 月 淄博 2009 年 6 月 20 日 郑州 告别音乐会 2009 年 泗洪国际螃蟹节 理查德·克莱德曼 & 国乐天骄音乐会 2009年 12 月 25 日 哈尔滨 2009 年 12 月 31 日 石家庄 辞旧迎新钢琴演奏会(特邀嘉宾:国乐天骄组合) 2010 年 1 月 2日 上海 理查德·克莱德曼 & 国乐天骄新年音乐会 2010 年 1 月 4 日 北京 人民大会堂 理查德·克莱德曼 & 国乐天娇新年音乐会 2010 年 1 月 8 日武汉洪山体育馆理查德·克莱德曼 & 国乐天娇新年音乐会 2010 年 1 月 10 日 合肥 古井体育馆 理查德·克莱德曼 & 国乐天娇新年音乐会 2010 年 6 月 13 日 洛阳新区体育馆 理查德·克莱德曼 & 国乐天娇“蓝色的呼唤”音乐会 2010 年 6 月 20 日 青岛 青岛大学体育馆 理查德·克莱德曼 & 国乐天娇“蓝色的呼唤”音乐会 2010 年 12 月 25 日 北京 人民大会堂 理查德·克莱德曼 & 国乐天娇“蓝色的呼唤”音乐会 2011 年 1 月 1 日 上海 上海大舞台理查德·克莱德曼 2011 新年音乐会 2011 年 1 月 9 日 盐城理查德·克莱德曼盐城演奏会 2011 年 7 月 9 日 山东济南理查德·克莱德曼“蓝色的呼唤”音乐会 2011年 7 月 12 日 杭州理查德 克莱德曼 演奏 我爱天安门欢庆中国建党 90 周年音乐会 2011年 7 月 15 日,大美青海百年中行世界强音。在中国青海民族大学体育馆举办钢琴演奏会。理查德·克莱特曼与他的中国朋友们音乐会。 2011年 10 月 29 日 湖北咸宁第三届温泉国际旅游节 2011 年 12 月 22 日 辽宁大连(世博广场) 2011 年 12 月 23 日 四川成都(四川省锦城艺术宫) 2011 年 12 月 25 日 北京(人民大会堂) 2011 年 12 月 27 日 四川自贡(自贡体育馆) 2011 年 12 月 28 日 重庆(重庆人民大礼堂) 2011 年 12 月 29 日 广东深圳(深圳体育馆) 2011 年 12 月 30 日 陕西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长乐大礼堂) 2011 年 12 月 31 日 河北石家庄(河北艺术中心) 2012 年 1 月 1 日 上海〔上海大舞台(上海体育馆)〕 2012 年 1 月 2 日 广东广州(中山纪念堂) 2012 年 1 月 3 日 广东汕头〔汕头林百欣会展中心(汕头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2012 年 1 月 5 日 海南海口(海口市人民大会堂) 2012 年 1 月 6 日 云南昆明(云南大剧院) 2012 年 1 月 8 日 广西南宁(广西体育馆) 2012 年 1 月 10 日 山东威海(威海体育馆) 2012 年 1 月 12 日 江苏南通(金石国际大酒店) 2012 年 1 月 13 日 江苏南京(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2012 年 1 月 15 日 浙江宁波(宁波大剧院) 2012 年 1 月 17 日 江苏徐州(徐州体育馆)

理查德·克莱德曼(Richard Clayderman,1953年12月28日-),法国钢琴演奏家。本名菲利浦·罗贝路易·帕杰斯。理查德·克莱德曼不是以古典钢琴曲而见长,而是主要弹奏一些现代爱情曲目。

马克西姆·姆尔维察(Maksim Mrvica,1975年—)克罗地亚钢琴演奏家。他的作品多将古典钢琴作品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结合,并受到广泛好评。代表作有《野蜂飞舞》《克罗地亚狂想曲》等。马克西姆受过非常严格的钢琴训练。家 乡是在亚德里亚海岸一个名叫希贝尼克的小镇。他9岁开始练习钢琴(第一次公开表演也是在这年),仅仅三年后,他就 和交响乐团一起合作表演海顿(奥地利作曲家)的“c大调钢琴协奏曲”。

凯文科恩Kevin Kern(1958年12月22日—),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钢琴硕士,著名钢琴演奏大师。开创了他自己的钢琴流派,以钢琴为主体演绎音乐的心情和旋律。KEVIN KERN,出生在底特律,不可思议在出生18个月的时候,开始练弹钢琴。四岁时候,开始在一个私人指导老师的教授下学习弦乐和古钢琴。然后,14岁时候,做了职业的首次演出,并且与其他伙伴成立了一个小乐团。他在底特律交响乐钢琴家Mischa Kottler指导下学习 ,并且上了密歇根大学的音乐系。受其钢琴类主席罗伯特·赫德指导。

西村由纪江(1967年5月8日—),日本当代女钢琴家及作曲家,西村由纪江三岁开始习琴,曾赢得由山叶所主办的Junior Original Concert音乐大赏,大学时期就读於桐朋大学的音乐系钢琴组。西村由纪江於1986年出道,发行首张个人作品专辑《Angelique》,至今已发行逾廿张专辑。

李闰珉(1978年2月15日—)在韩国出生英国长大,曾就学于英国伦敦 'The Purcell School' 特别音乐学校,后来毕业于 'King's College of London University' ,主修作曲。在他的音乐作品里,展现了兼融东方的抒情与西方的典雅细致的音乐风格。因主修古典钢琴与作曲,Yiruma展现他傲人的古典才情与欧洲人善感的特质;同时,纯净与清新的东方特色也呈现在他的音色里。藉由细致的音乐性探触,他精致的演奏技巧,予人一种非凡艺术家的深刻印象。YIRUMA是韩国偶像剧大导尹锡湖御用钢琴手。

毛里齐奥·波利尼(Maurizio Pollini)

  意大利钢琴家,1942年出生。早年在威尔第音乐学院从名师学习钢琴,并兼学作曲。1960年获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大奖。1971年以后在欧洲旅行演出,颇获成功。他的演奏风格干净利落、健康明快,没有一点忧伤的影子,给人以力量的感染,他弹出了生活的赞歌,是一位热爱生活的钢琴家。当他演奏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的一些节奏性很强的乐曲时,其准确无误、独出心裁的技巧,实在令人折服。

还有:白日梦(韩国华裔钢琴家)黄永灿(日本华裔钢琴家)林海(我国著名钢琴家)

久石让 (日本)等等。

是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

原声大碟重中的所有曲目。

1 Nocturne for piano in C sharp minor, KK AnhIa/6 (doubtful)

Composed by Fryderyk Chopin with Janusz Olejniczak

2 Nocturno for piano in E minor, Op 72, CT 126

Composed by Fryderyk Chopin with Janusz Olejniczak

3 Nocturne for piano in C minor, Op 48/1, CT 120

Composed by Fryderyk Chopin with Janusz Olejniczak

4 Ballade for piano No 2 in F major, Op 38, CT 3 (Four Ballades)

Composed by Fryderyk Chopin with Janusz Olejniczak

5 Ballade for piano No 1 in G minor, Op 23, CT 2 (Four Ballades)

Composed by Fryderyk Chopin with Janusz Olejniczak

6 Waltz for piano in A minor, Op 34/2, CT 208

Composed by Fryderyk Chopin with Janusz Olejniczak

7 Prelude for piano No 4 in E minor, Op 28/4, CT 169

Composed by Fryderyk Chopin with Janusz Olejniczak

8 Andante spianato and Grande Polonaise for piano, Op 22 Andante spianato in G major Tranquillo (Introduction to the Grande Polonaise)

Composed by Fryderyk Chopin

Performed by The Warsaw Philharmonic National Orchestra of Poland with Janusz Olejniczak

Conducted by Tadeusz Strugala

9 Andante spianato and Grande Polonaise for piano, Op 22 Grande Polonaise in E flat major Molto allegro

Composed by Fryderyk Chopin

Performed by The Warsaw Philharmonic National Orchestra of Poland with Janusz Olejniczak

Conducted by Tadeusz Strugala

10 The Pianist, film score Moving to the Ghetto Oct 31, 1940

Composed by Wojciech Kilar

Performed by The Warsaw Philharmonic National Orchestra of Poland with Hanna Wolczeska

Conducted by Tadeusz Strugala

11 Mazurka for piano in A minor, Op 17/4, CT 63

Composed by Fryderyk Chopin with Andrzej Szpilman

Pianist的中文翻译是“钢琴家”。Pianist是一个英语单词,指的是一位专业的钢琴演奏家。Pianist这个词源于拉丁语的“pianista”,意思是“弹钢琴的人”。在音乐界,Pianist通常指的是那些专业的钢琴演奏家,他们通常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音乐知识。

钢琴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乐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影响。钢琴家是钢琴音乐的主要演奏者,他们通过演奏钢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达音乐的美感和内涵。钢琴家通常需要具备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音乐知识,能够演奏各种不同风格和难度的曲目。

钢琴家在音乐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音乐的演奏者,还是音乐的创造者和传承者。钢琴家通过自己的演奏和创作,为音乐界带来了无数的经典作品和艺术成就,成为了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Pianist的中文翻译是“钢琴家”,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指那些专业的钢琴演奏家,他们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音乐知识,是音乐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585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