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宋词分为两大流派:攻词和受词。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种词是练了健身的,充斥着肌肉和热血;后者以柳永、秦观为首,“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种词则是练瑜伽的,肢体柔软,娇憨性感。不过,能把诗词写得滋阴壮阳的辛弃疾,其实压根就不想混文学圈,人家的人生明明想演成一部重口味血腥武打片,却活生生被误会成文艺片。
1阳痿范儿南宋,遇上古装李小龙公元1162。北宋已经挂掉35年,赵家王朝猥琐地躲在南方。
济南。新任知州张安国很high地在府里大搞庆功宴――多年观影经验告诉我们,一开始就出场的角色,如果他长得不帅,还特别嚣张,那他的定位就是炮灰。没错,张先生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演完这一场就可以下去吃盒饭了。有手下报告,熟人找他,张安国借着酒意,刚踏出去,就被一个高大 擒住,扔到马背上。 策马,以磁悬浮的速度,往南方奔去。
该 就是青春版辛弃疾。
本来,张安国和辛弃疾都是混同一个帮派的。
在金人占领区出生的辛弃疾,从小就被爷爷辛赞努力 成战争狂,以杀伐征战、推翻金人统治为己任,把其他男生玩魔兽世界的时间,拿来狂读金庸小说,苦练降龙十八掌。
辛弃疾22岁时,他的盖世武功终于有了合法展示的机会。
金人首领、 最佳男主角完颜亮同学大力征伐南宋,北方各地趁机起义。辛弃疾 了2000多个弟兄,投奔带头大哥耿京,说好了一起配合南宋抗击金兵,结果辛弃疾去南宋谈判,张安国这个叛徒把耿京杀了,去金人那里邀功。辛弃疾得知,一怒之下带着50个小弟,硬是闯入超过5万人的金兵大营(50比5万呢,功夫片还是科幻片啊,辛弃疾简直是古代李小龙呀),活捉叛徒张安国,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最高法庭处决。南宋一帮忍者神龟,哪里见过这种铁血男儿,新鲜啊,一时群情振奋:“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连皇帝本人都带头讴歌了,大家还不赶紧发明各种谄媚方式跟上?辛弃疾红了,“民族英雄”、“奥运健儿”、“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桂冠嗖嗖嗖地飞来,挡不住的呀。
事实上,辛弃疾已经算克制了,没有一刀宰了张安国。之前,他们帮派还有个和尚义端,嫌在帮里位置太低管的地盘太少,没什么搞头,就偷了起义军的大印潜逃。辛弃疾施展轻功,捉拿义端,义端一看对方面露杀气,大叫“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据说辛弃疾早年曾经遇到某位仙人,说他的真身是“青兕”,就是古代传说中的青色犀牛,体型巨大,威猛无比。呃,不能因为长得壮点黑点,就暗示人家是牛魔王嘛。话说如果让宋代文人排一部《大话西游》,辛弃疾演牛魔王的话,让柳永还是李煜来演铁扇公主呢,好纠结。
辛弃疾到底是不是犀牛变的,这个问题太高端太深奥了,他“力能杀人”,这个问题比较浅显,义端和尚用他的脑袋就验证了。
杀人对于辛弃疾来说,显然不是问题,不然人家练降龙十八掌是拍MTV用的啊。
辛弃疾后来几十年在南宋当官,受到弹劾的一大重心,就是嗜杀。皇帝派他维稳――镇压起义的茶商军团,已经投降的义军赖文政,他照杀不误。后来在湖北当安抚使,黑社会猖獗,治安混乱,他才不搞文官温柔敦厚那一套,上来就搞“严打”,偷个杯子都直接砍头,连审问过程都免了。这招够狠,当地黑社会成员伤心啊,写了好多诗词,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尼玛会武功爱杀人的官吏我们伤不起啊。公元1187年,也就是辛弃疾遭到王蔺弹劾,被撤职后的第六年,左丞相王淮想向宋孝宗打报告,再次推荐辛弃疾,右丞相周必大拼命摇头摇头,头都快摇断了。王准不懂了,辛弃疾是个帅才啊,为什么不用他呢?周必大说,你傻啊,用了他,他倒是爽了,问题是他杀的那些人命,就要我们这些拿笔杆子的人来负责了。
没错,辛弃疾就是历代文人中少有的杀人不眨眼的狠角色(上一个是混过黑道的李白),即使当官,也是铁腕作风、搞大刀政策,把怀柔的文官们统统吓哭。清朝人陈廷焯就说:“稼轩有吞吐八荒之概而机会不来,正则为郭、李,为岳、韩,变则为桓温之流亚。”他认为,要是给辛弃疾发点军队、再发点人民,辛弃疾就可能成为桓温一类的奸雄。可惜整个南宋都是阳痿范儿,擅长走割地赔款拍马屁的丢脸路线,勇猛嗜血风没市场。
2铁汉柔情这招,就是女生的还好有辛弃疾,南宋文坛才不会被人妖文学统治――咦,有同学举手说,貌似写秦观、柳永时,我也是吐血讴歌他们的才情呀。哎哟,这位同学就不懂了,见风使舵是写手的基本职业道德,OK?
读辛弃疾的词,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厮人格分裂比较严重。
时而豪气干云,大搞雄性荷尔蒙博览会:“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英雄吧?爷们吧?在南宋一团愁云惨雾的诗词里,这样的句子简直是文学界伟哥。难怪网上万人签名呼吁辛弃疾拍《花花公主》封面,要求他展露出8块腹肌,提升南宋女性和GAY的幸福指数。
时而他又琼瑶附体,把忧郁和寂寞玩到极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摸鱼儿》)――把这些词多读几遍,千万别以为是李清照或柳永写的,辛大叔会告你侵权的,OK?人家可以用写《美芹十论》、《九议》等牛逼军事论文的才华,来给你写情书;人家用在战场上残酷杀人的双手,来给你搞浪漫。据说铁汉柔情这招,就是女生的 。不然言情界那么多美女与野兽的组合是吃素的?不就是为了说明女生所享受的,就是生猛雄狮在你面前,甘愿化身为狗腿兮兮的贵宾犬嘛。
时而他走幼稚风,耍可爱,使劲卖萌,跟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调情:“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西江月》)这率真,这情趣,这赤子之心――可以想象,辛老师在闺房,必定是要来点角色扮演、制服诱惑戏码。你演医生,我演护士。你演小贩,我演城管。
怎么搞的?这篇文怎么从武打风默默地转变成 挂了?
话说辛弃疾还真够复杂,单是关于他的感情生活的细节考证,就让后世专家头痛到爆,白白便宜了静心口服液的生产商。尤其是,中国历来有神化名人的传统,辛弃疾这种顶级爱国诗人,怎么能有绯闻、有八卦、有狗血、有 呢?在90%提及辛弃疾的文字里,都假装他每天都苦大仇深、忧国忧民,人生极其苦逼。有人说,怎么很难发现关于辛弃疾的性生活的记录?一个文人,一个 ,如果在正史和野史中都没有一次勃起――那不是男人,那是天线宝宝。
于是,有毅力的前辈们一头扎进史料,疯狂寻找辛弃疾的情感线索,发现,这家伙精力充沛啊。据考证,他正妻就有三个,赵氏、范氏、林氏,而侍妾保守估计至少有6个:整整、钱钱、田田、香香、卿卿、飞卿,其共性是名字都别具夜总会韵味。这些名字多是从辛弃疾的词中考证出来的,“娇痴却妒香香睡,唤起醒松说梦些。”“何处娇魂瘦影,向来软语柔情,有时醉里唤卿卿,却被旁人笑问。”调情圣手辛大人,你好忙。
也是必备的,不然人家写词怎么能保持灵感可持续性迸发呢?说那些缠绵悱恻的爱情词统统都是以政治境遇自喻,这阐释会不会太牵强了点?辛弃疾都会听不下去,要穿越过来澄清的。他的《南乡子・舟行记梦》基本上就是一次船上的艳遇实录:“欹枕舻声边,贪听咿呀醉眠。梦里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只记得埋冤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另一首《霜天晓角・旅兴》则是酒后乱性:“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落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至于逛妓院,只能算是古代文人的常规活动了。据说,辛弃疾和好友刘过去嫖妓,还与一都吏令争风吃醋。辛弃疾够贱,以官大压人,狠狠地敲人家一笔竹杠――忘了说,敛财这一方面,辛弃疾还是颇有几手的,这是他被弹劾的另一个重点。他40多岁就盖了别墅,自己搞的设计,也不算很大,面积超过十几个足球场吧。连大名人朱熹去参观,在此楼和彼楼中险些迷路,瞬间变成刘姥姥,回去还跟陈亮八卦,说这别墅华丽到闪得他眼花。貌似辛弃疾的别墅还不止这么一处,高兴了又去瓢泉旁边盖了一座,人家“智者乐水”,没有在别墅边人工造一条河,只是就着水边盖别墅,已经算很节制啦。当他的朋友也超爽,他出手阔绰啊,和刘过一见面就送他两千贯,还要给陆游盖房子。有个同事家里穷,死了都没钱下葬,他顺手给同事家送了一笔厚礼。他还给一个死了几年的朋友花钱出版一部诗稿,当时那印刷条件,要出版一本书,跟买一辆奔驰差不多的花费吧,完全是奢侈行为哦。香港大学罗烈教授还专门写文考证他的经济状况,学者们只好非常隐晦地说,也许、可能、或者、不太确定,辛弃疾有那么一点点贪污行为,至少也是利用职权搞了钱的,不然他赋闲在家十几年,凭什么过得那么阔绰?
嘘,爱国诗人怎么能贪污呢,太不符合主流历史观了。大家都捂住耳朵,假装没听见!
3这世上,男男友情是个冷笑话写手的职业道德之二,就是必须来点男男 。不然,就是没觉悟、没底线、没人性!简称禽兽不如。
陈亮,你娃再不上场作者大人我就会被骂死了。
陈亮是who啊?
辛弃疾的绯闻男友啊。陈亮形容辛弃疾的长相是“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这重”,这叙述,这描绘,不是爱情是什么?
坦白说,陈亮和辛弃疾的关系,在所有历史评论中,都是放到友情区来讨论的――我以前少不更事,也是这样相信的。后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才明白,这世上,男男友情是个冷笑话。好多以前看不懂的事,都懂了。比如屈原为什么失宠于楚怀王就要肝肠寸断去投江、诸葛亮为什么要鞠躬尽瘁为刘备……
其实,陈亮也不像个受,一点也不温婉啊。
他是个狂人。《宋史》上说,陈亮“生而目光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他19岁时便写出了《酌古论》,《又甲辰秋书》、《经书发题》等论文曾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被称作“国士”,约等于熊猫,国宝级人才啊。他牛在一个普通书生,不知道吃了哪个牌子的雄心豹子胆,连续三次给皇帝上书,要求南宋雄起,废除和约,对金宣战。他还要求皇帝亲自接见他,以便当面讨论一下具体策略。这个大胆炒作很成功,轰动了整个临安城。
本来皇帝是要送他一个官职的,结果,陈亮毫不领情,说自己上疏是为了振兴国家又不是为了谋一己私利,免了,拍拍 就走人,够洒脱。
辛弃疾和陈亮最着名的约会是公元1187年,辛弃疾被弹劾之后赋闲在家,苦闷又脆弱,需要爱情(专家们撒娇:明明是友情)的抚慰。于是,陈亮从浙江千里迢迢赶到江西,去看望辛弃疾。辛弃疾正生病呢,看到陈亮的脸,瞬间痊愈了。这是什么的力量?请自行完形填空。
这场约会本来还有朱熹要参与的,朱熹临时说了个借口不来了,为什么?即使宣扬“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熹,也懂得不能当电灯泡这条做人的基本道理嘛――偷偷说,朱熹和辛弃疾也是有点小暧昧的,两人夸起对方来,那真是浮夸又大胆。不过,这点小动静跟陈亮和辛弃疾的互动相比,太拿不出手了。
辛弃疾和陈亮热烈交流了10天,10天啊!两人在鹅湖同游、瓢泉共饮、长歌相答、你侬我侬――这就是南宋词坛上有名的“鹅湖之会”――让两个大男人的约会传为佳话,南宋对同性恋的宽容快赶上荷兰了。Happy了十天之后,陈亮有事,不得不走了,才走了一天,辛弃疾就相思难耐、伤痛欲绝,驾车抄近路,想把陈亮追回来。追呀追呀,心急如焚啊,追到芦溪河渡口的鸬鹚林,天色已晚,雪深泥滑,车马实在无法前行。辛弃疾顿时成了“心气急”,无奈之下,只能借酒浇愁,恨飞机发明得太晚。这个时候,还说二人是友情,只能斗胆说专家们装纯了……
辛弃疾连夜发了篇微博,用一首《贺新郎》向陈亮表白,字字深情。“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他做幽怨状,怪陈亮那么轻易地就和自己分别了。谁让你来的?你来了又走,害得我现在无限忧伤,讨~厌~
旅途中的陈亮也连续几天失眠,半夜看到这首词,激动不已,回应辛郎的感情,“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
辛弃疾再回:“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为陈亮心痛啊,亲爱的,别难过,让我们一起做女娲吧,把残缺的天修补完全。太!感!人!了!
二人情书往来,好不热烈。后来,陈亮因家仆杀人被指为主谋而入狱,辛弃疾动用了他在官场的全部人脉资源加以营救。陈亮出狱后,参加科举,被神经病皇帝宋光宗钦点为状元,命他去南京当官。陈亮正准备去呢,结果因急病而猝死,辛弃疾得知他的死讯,几乎崩溃。
不过,辛弃疾的死倒是没有什么艳 彩。公元1207年,病中昏睡了很久的辛弃疾忽然睁开眼睛,大喊几声“杀贼!杀贼!杀贼啊!”对于他这个死前呼告,上头表示很满意,这是爱国诗人应该做的。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作者: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
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
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翻译:
抬头观看西北方向的浮云,
驾驭万里长空需要长剑(御剑术),
人们说这个地方,深夜的时候,
常常能看见斗牛的火焰(斗牛是星座)。
我觉得山高,水潭的水冰冷,
月亮明亮星光惨淡,待点燃灯火
(燃犀是指点燃生命的火光,燃犀也指一种怪兽),
倚在栏杆处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山峡夹江对应而起,
过高楼(古代的危楼是指高的楼台),
想飞去但还是收敛作罢,
身体精神都已感到疲惫,
不妨舒服的躺下来,凉爽的酒,
凉爽的席子(簟席子),
千古兴亡的事情,百年的悲欢离合,
嬉笑怒骂,一时登高楼观赏风景,
问什么人能够放下尘世的琐事呢,
片片白色的船帆的影子印在白沙河岸,
如同系斜阳的缆绳!
赏析:
祖国的壮丽河山,到处呈现着不同的面貌。吴越的柔青软黛,自然是西子的化身;闽粤的万峰刺天,又仿佛象森罗的武库。古来多少诗人词客,分别为它们作了生动的写照。作者的这首词就是一篇杰作。
宋代的南剑州,即今延平,属福建。这里有剑溪和樵川二水,环带左右。双溪楼正在二水交流的险绝处。要给这样一个奇峭的名胜传神,很不容易。作者紧紧抓住了它具有特征性的一点,那就是剑,也就是千峰似剑的山作了全力的刻画。而剑和山,又和作者融在一起,上阕一开头,就象从天外飞来的将军一样,凌云健笔,把上入青冥的高楼,千丈峥嵘的奇峰,掌握在手中,写得寒芒四射,凛凛逼人。而在宋室南渡时,作者一人支柱东南半壁进而恢复神州理想,将其又隐然蕴藏于词句里,这是何等的笔力。
人言此地以下三句,从延平津双剑故事翻腾出剑气上冲斗牛的词境。又把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等清寒景色,汇集在一起,以我觉二字领起,给人以寒意搜毛发的感觉。然后转到要燃犀下看(见《晋书。温峤传》),一探究竟。风雷怒,鱼龙惨,一个怒字,一个惨字,紧接着上句的怕字,从静止中进入到惊心动魄的境界,字里行间,跳跃着虎虎的生气。
下阕头三句,盘空硬语,实写峡、江、楼。词笔刚劲中带韧性,极富烹炼之工。这是用了柳宗元游记散文的文笔来写词的神技。从高峡的欲飞还敛,词人从炽烈的民族斗争场合上被迫退下来的悲凉心情。
不妨高卧,冰壶凉簟,以淡静之词,勉强抑制自己飞腾的壮志。这时作者年已过了五十二岁,任福建提点刑狱之职,已是无从施展收复中原的抱负了。以下千古兴亡的感慨,低徊往复,表面看来,情绪似乎低沉,但隐藏在词句背后的。又正是不能忘怀国事的忧愤。它跟江湖山林的词人们所抒写的悠闲自在的心情,显然是大异其趣的。
陈亮 水龙吟
《水龙吟》
陈亮
闹花深处楼台,
画帘半卷东风软。
春归翠陌,
平莎茸嫩,
垂杨金浅。
迟日催花,
淡云阁雨,
轻寒轻暖。
恨芳菲世界,
游人未赏,
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
向南楼一声归雁。
金钗斗草,
青丝勒马,
风流云散。
罗绶分香,
翠绡封泪,
几多幽怨?
正消魂又是,
疏烟淡月,
子规声断。
赏析:
这首词别本题作春恨。但写的并非寻常的闺怨和离愁,而是一首春恨之国的政治抒情词。上片写春日美好的景象,下片写恨。层楼、画帘、风软、草嫩、云淡、寒轻,以工笔细描全力表现出春光的美好宜人。而后笔锋陡转,芳菲世界,只有莺、燕领略享受,气氛骤然凄冷寥落。寂寞承恨字而来,雁归人渺,无限凄清,转入忆旧。男女踏青斗草的美妙情事,风流云散。情人洒泪分手的幽怨,刻骨镂心。最后以景作结。一腔壮怀激烈,全在这淡淡的景物之中,写得沉郁悲凉。本词实乃借春恨,隐寓时代愁、家国恨。
辛弃疾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作者:辛弃疾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
公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
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注释:
1、韩南涧:即韩元吉,辛弃疾居信州,与韩相邻,往来唱和频繁。
2、渡江天马:原指晋王室南渡,建立东晋,因晋代皇帝姓司马,故云天马,此指南宋王朝的建立。
3、经纶:原意为整理乱丝,引伸为处理政事,治理国家。
4、新亭风景:在今南京市南,三国时吴所建。东晋初渡江南来的士大夫,常在新亭饮宴。一次,周于座中感叹: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大家都相视流泪,见《世说新语言语》。此指南宋人们对河山废异的感慨。
5、夷甫:西晋宰相王衍的字。他专尚清淡,不论政事,终致亡国。
6、沉陆:也说陆沉,指中原沦丧。
7、平戎万里:指平定中原,统一国家。戎,指金兵。
8、山斗:泰山、北斗。《新唐书韩愈传》曾说韩的文章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此句赞扬韩元吉的文章。
9、桐阴:韩元吉京师旧宅多种梧桐树,世称桐木韩家。元吉有《桐阴旧话》记其事。此句写其家世、生活。
10、绿野:唐宰相裴度退居洛阳,其别墅曰绿野堂。
11、平泉:唐宰相李德裕在洛阳的别墅名平泉庄。
12、东山:在今浙江省上虞县。东晋谢安寓居东山,常游赏山水,纵情歌酒。这三句是预想韩元吉将来功成身退后的生活。
赏析: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时作者家居上饶带湖。韩南涧,即韩元吉,字无咎,号南涧,南渡后,流寓信州。孝宗初年官至吏部尚书。
词一起两句如高山坠石,劈空而来,力贯全篇。《晋书》卷六《元帝纪》载:西晋亡,晋元帝司马睿偕西阳、汝南、南顿、彭城四王南渡,在建康建立东晋王朝,做了皇帝。时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此借指宋高宗南渡。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缕。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王安石《祭范颍州文》:盖公之才,犹不尽试。肆其经纶,功孰与计?南渡以来,朝廷中缺乏整顿乾坤的能手,以致偏安一隅,朝政腐败。此二句为全篇之冒,后面的议论抒情全由此而发。接长安父老,新亭风景,连用两典:一见《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桓温率军北征,路经长安市东(古称霸上,即咸阳),居人皆安堵复业,持牛酒迎温于路中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此指金人统治下的中原人民。一见《世说新语言语篇》:东晋初年,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北宋沦亡,中原父老盼望北伐;南渡的士大夫们,感叹山河变异可怜依旧。这就是宋室南迁近六十年来的社会现实!宋高宗在位三十五年,这是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文征明《满江红》)。任何屈膝叩头的事都做得出来,只求保住自己的小朝廷皇位。宋孝宗初年还有些作为,后来又走上老路。继指责朝廷中一些大臣清谈误国: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夷甫即王衍,西晋大臣,曾任宰相。衍将死,顾而言曰: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晋书》)卷四十三《王戎传》附王衍)。后桓温自江陵北伐,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这里借桓温对王夷甫的批评,斥责南宋当权者使中原沦陷,不思恢复。通过上述种种有力的议论,于是指出: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戎,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泛称之一。这里指金人。辛弃疾在带湖闲居,提出平戎万里这样严肃的政治问题,既是对韩南涧的期望,更表现出他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对国事的关怀。
这是一首寿词,过片不免要说些祝寿的话。先颂韩的才干和光荣家世。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六《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黄升《花庵词选》则称韩南涧政事文章为一代冠冕。并说他的文才可比美韩愈。韩家为北宋望族。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韩元吉《桐阴旧话》十卷,说记其家旧事,以京师第门有梧木,故云。此以庭门梧桐垂阴,满院清幽,赞韩元吉家世显赫。因此说他自在人间诞生到而今的年纪,正可风云际会,在政治上大显身手。继用古代三个着名宰相寄情山水的佳话喻韩寓居上饶的志趣。一、唐文宗时,裴度治第东都集贤里,沼石树丛,岑缭幽胜。午桥作别墅,具燠馆凉台,号绿野堂,激波其下,不问人间世(《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三《裴度传》)。二、唐人康骈《剧谈录》:李德裕东都平泉庄,去洛城三十里,卉木台榭,若造仙府。远方之人多以异物奉之。三、《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安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以妓女从。其时谢安寓居会稽东山。这里以裴度、李德裕、谢安的闲适潇洒风度来喻韩南涧,虽不无过誉,但文字浏丽自然,清新雅致。而后结以他年整顿乾坤事了相共勉,卒章见志,与前结爱国情怀,一脉相承,正是前后贯串,神来气来,而中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致(沈祥龙《论词随笔》)。
这是一首以议论为词的作品,且数用典故,但不觉其板,不觉其滞,条贯缕畅,大气包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沉着而痛快。这一因作者感情沉挚,曲折回荡,或起或伏,始终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深厚感人。二因援古以证今,又用人若己(《文心雕龙事类》),熨贴自然。三则豪情胜概,出之字清句隽(如裴度等三典),使全篇动荡多姿,岂一味叫嚣者所能望其顶踵(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
水龙吟·西湖怀古
陈德武 水龙吟西湖怀古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睛翠。 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 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 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 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赏析
这是一首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词作。词人笔触徘徊在怀古与伤今之间,徜徉在幻想和现实之侧。写得慷慨悲壮。下笔千钧,表情亦淋漓酣畅。
写西湖的诗词,古往今来真不知有多少!南宋末年陈德武这首词虽题曰怀古,却更多是感今的。
此词一起不凡,是属于那种起句贵突兀(沈德潜《说诗晬语》),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谢榛《四溟诗话》),令人为之一震。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是宋仁宗御制题辞。但词的首句是果,次句是因,即正由于西湖自古多佳丽,所以她才使钱塘成了东南第一名州。这两句与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望海潮》)的写法颇相似,都从大处落墨,概述钱塘或西湖的气象非凡,接着才作具体描述。
接下来六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来写西湖的佳丽。堤上,亭台楼阁,园林秀美;堤下,湖水荡漾,游人歌吹。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在六月;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在九月,自夏到秋,四山晴翠,景色宜人,风光明媚。这里说的虽是夏秋间事,实际含有四季风光,无不秀美的意思。这三句显然来自柳永的词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总之以上六句从空间和时间上描述了西湖的佳丽,而钱塘成为东南第一名州,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不过词人用了这样多笔墨写名州美景,并非欣赏她的秀丽风光,从全篇看,这只是一种借托而已。
靖康二年(即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北宋沦亡,宋室南渡,偏安在西子湖畔(因称钱塘为临安)。那时候,多少志士仁人发出过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岳飞);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李纲);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张元干)。但是结果呢?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应该说词人在这里所指斥的并非是誓志收复中原、为国立功的文臣武将。所谓一时豪杰是指南渡之初,那些也曾感慨过、激昂过、甚至痛哭流涕而后来壮志消沉抗战不彻底的人。词的这几句,在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中有着极其高度的概括:况人情老易悲难诉。人情老易,由于时过境迁,朝中一些官僚和士大夫们,安于现状,习以为常,直把杭州作汴州,逐渐忘掉国难家仇了!上片的最后这几句正如文及翁《贺新郎西湖》中写的: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世界,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南宋覆亡前后这样的愤激之言,悲壮之音,总藉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传出,看来可能因为她地处南宋的首都吧。
词的上片先写西湖的佳丽,结以都忘却,平生志,以美景映哀情,兴亡之思,郁愤之感,已弥漫字里行间。至下片便汪洋恣肆,一发不可收拾,而且生出了奇思异想来。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天旋时异,古人常用翻天覆地来比喻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如《长恨歌》天旋地转回龙驭便是。公元1127年汴京沦陷,徽宗、钦宗和后妃、公主、百工技艺、娼优、儒生以及金银、珍宝、器皿等被掳北去。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少见的奇耻大辱。但如今凭靠何人才能雪耻呢?换头这二句,感慨殊深,激愤之情,较前尤甚,也即文及翁词中问中流击楫何人是?千古恨,几时洗的意思,为国势的危殆而焦灼。
但正由于希望尚未完全泯灭,所以当登临这地形险固(形胜)之地的时候,一方面感伤今古,一方面又觉得英雄才气尚可发挥,还没有到国中无人、国势不可挽救的地步?真是既抱希望,又感无望,充分表现出此刻登临的复杂矛盾感情。细品味笔意,却是颇曲折的。
力士推出,指传说中古时巴蜀五个力士推山的故事。《蜀王本纪》:天为蜀生五个力士,能徙山。秦王献美女于蜀王,遣五个迎女。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五个共引蛇,山崩,压杀五个秦女,皆化为石,而山分为五岭。天吴移水,天吴,海神名。《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有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其为兽也,人面八首,八足八尾,皆青黄也。联系起下句作农桑地,是作者希望能有神人来推山移水,把西湖变为农桑之地。这一奇思妙想与上面的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和都忘却、平生志紧相联系,是词人复杂矛盾而充满郁愤心情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可是无情的现实是:至南宋建都,则游人仕女,画舫笙歌,日费万金,盛之至矣,时人目为销金锅(郎瑛《七修类镐》)。如果铲除这罪恶的渊薮,变为农桑良田,就可以有益于人民了。但这只不过是幻想,铲除这个销金锅,南宋君臣,达官贵人,地主豪绅会找另一个寻欢作乐的地方。词写至此,再一转折:
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绍兴十一年(1141),抗金名将岳飞大败金兀术,进军朱仙镇,距汴京仅四十五里,大河南北人心振奋,在此大好形势下,宋高宗赵构用秦桧计以一日十二道金牌招回,诬陷至死。这里词人祝愿用钱塘江水来湔雪国耻,以慰岳飞在天之灵。
上片叙西湖佳丽为指斥南宋君臣断送大好山河映衬;下片一幻想或许有人可雪当年耻,再幻想发挥英气,三幻想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四幻想借钱塘潮汐,为岳飞报仇雪恨。幻想重重,转折层层,一股忧国伤时的感情,欲有所为却又明知已不可为,将复杂矛盾而始终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表达得委曲深刻。江顺诏曰:词贵柔、词贵曲、词贵巧、词贵蕴蓄(见《词话丛编》二十册)。此词写景明丽,多用柳永《望海潮》句,并无特色,但其抒情,却称得上是取径巧,用语柔,达情曲而又蕴蓄的了,不失为一首爱国主义的佳篇。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宋代: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注释
太常引:词牌名。
吕叔潜:名大虬,生平事迹不详,似为作者声气相应的朋友。
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颜师古注:“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波流也”。苏轼《洞仙歌》词:“金波淡,玉绳低转”。
飞镜:飞天之明镜,指月亮。甘子布《光赋》:“银河波曀,金颸送清,孤圆上魄,飞镜流明”。李白《把酒问月》诗:“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高诱注说,她后来“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
被白发欺人奈何: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诗意。
“斫去”三句:化用杜甫《一百五十日夜对月》诗中“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句意。斫:砍。桂:桂树。婆娑:树影摇曳的样子。《酉阳杂俎》载:“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遂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赏析
众所周知,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从这首词的内容看,此词可能是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任江东安扶司参议官任上所作。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但他的建议根本不被人理睬,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词人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
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因为由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想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的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总之,辛弃疾的这首词,无论是从它的艺术境界,还是从它的气象和风格看,他都与运用神话传说的浪漫主义手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通过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来解决现实的苦闷与实现理想的浪漫主义手法的特点,是一首富于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词章。
创作背景
据词题可知,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中秋夜,为赠友之作。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苏省南京市。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都未被采纳。所以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分类: 文化/艺术
解析:
我国宋代的苏东坡和辛弃疾,同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的风格,既有同,又存异,都为宋词以崭新的面貌跃上文坛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国宋代的苏东坡和辛弃疾,同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的风格,既有同,又存异,都为宋词以崭新的面貌跃上文坛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苏轼以他豪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开创了豪放词派的风格,辛弃疾又继承发扬了这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词风,创造了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更是生动突兀,笔酣墨饱,气势飞舞。
苏辛词的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有其相同的一面,那就是他们的词中,都饱含着浓烈的奔放的豪情,表达了词人的对生活无比热爱和豁达的乐观态度,以及要求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正是他们的这种豪情壮志,决定了苏辛词的独特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由于苏辛词所反映的生活题材的扩展,词的意境的提高和加深,因而词人的生活和思想在词里得到更充分的表现,词人的创作个性和作品的艺术风格也就更鲜明地呈现了出来。例如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奇伟壮丽的江山景物,历史上杰出人物的英雄气概和丰功伟绩所构成的宏伟壮观的艺术形象,正是苏轼积极有为的抱负,开阔爽朗的性格,以及他那种不因政治上受挫折而丧失生活兴趣的人生态度的充分反映,是他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的集中表现。又如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面对滚滚不尽的长江,追缅往事,遥想将来,心潮澎湃。赞扬杰出的历史人物,讽刺苟安求和者,表示了坚决抗金,收复中原的坚强信念,传达出老当益壮的豪情壮志。词中豪迈激越的艺术风格,与苏词“大江东去”有着异 曲同工之妙。
同样的豪放风格,在东坡词和稼轩词中,又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苏词的豪放风格,跳荡流溢着自由奔放,乐观开朗。他的那种自由挥洒的写作态度和变化不测的篇章结构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苏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辛词的豪放风格,常常饱含着辛词所特有的豪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个性,他所创造出来的比苏词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与他生动而夸张的描绘及想象,构成了辛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苏轼对生活的乐观,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使他的词总是那种活泼自然,动荡跳跃,慷慨激昂,铿锵作响。辛弃疾因国家仇民族恨的长期压抑,使他的词既豪迈奔放,慷慨激昂,热情澎湃,而又忧思悲壮,沉郁苍凉,政治理想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妥协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决定了他的词没有也不可能有苏轼词的那种空旷洒脱的风致。
作为生活丰富、思想复杂、才华卓越,艺术上成熟并孜孜以求的词人,东坡和稼轩的词的艺术风格是多样化的。除了那些抒发个人豪情壮志的作品豪放奔腾的主流之外,也有许多缠绵潇洒、淡远飘逸之作。苏轼的悼亡词,显得沉痛悲凉;描写农村生活的词,又那样轻快明朗;抒发寂寞情感的词,显得幽冷;描绘复醉三更的词,又那样地飘逸。辛弃疾的词,才兼众体,不拘一格,能刚能柔,纵横如意。他的长调宛转激昂,短调温柔慷慨,或纵横奋厉,或婉丽清畅,他的这种依作品内容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韵致,充分体现了词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驾御能力,以及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
苏辛的词的风格特征的形成,还表现在对作品题材的开拓扩展方面。他们进一步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放大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生活内容。苏轼把过去诗家惯用的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题材,用词来加以反映表达,给词的创作带来更为广阔的领域和勃勃气机。辛弃疾进一步地、充分地发挥词的抒情、状物、记事、议论的功能,融汇诗歌、散文、辞赋的特长,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正是这种大胆的独创,形成了苏辛词独特的艺术风格。
苏辛在驾御语言的能力方面,更见其技艺的高超。前人说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苏轼在语言上一变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多有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的诗句的吸收,偶然也运用当时口语,给人以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辛弃疾比之苏轼,他不仅运用古体近体诗的句法,还吸收了散文、骈文和大量的民间口语入词,不论经史,诸子、楚辞、以及杜甫、李白的诗;韩愈、柳宗元的文,往往信手拈来,糅入词中,形成了新鲜活泼的气息。
同样的运用口语,同样的新鲜活泼气息,同样的豪放主调,同样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把两位杰出的词人连在了一起,后人以“苏辛”并称,并推为豪放词风的代表,他们是当之无愧的。
苏轼以他豪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开创了豪放词派的风格,辛弃疾又继承发扬了这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词风,创造了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更是生动突兀,笔酣墨饱,气势飞舞。
苏辛词的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有其相同的一面,那就是他们的词中,都饱含着浓烈的奔放的豪情,表达了词人的对生活无比热爱和豁达的乐观态度,以及要求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正是他们的这种豪情壮志,决定了苏辛词的独特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由于苏辛词所反映的生活题材的扩展,词的意境的提高和加深,因而词人的生活和思想在词里得到更充分的表现,词人的创作个性和作品的艺术风格也就更鲜明地呈现了出来。例如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奇伟壮丽的江山景物,历史上杰出人物的英雄气概和丰功伟绩所构成的宏伟壮观的艺术形象,正是苏轼积极有为的抱负,开阔爽朗的性格,以及他那种不因政治上受挫折而丧失生活兴趣的人生态度的充分反映,是他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的集中表现。又如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面对滚滚不尽的长江,追缅往事,遥想将来,心潮澎湃。赞扬杰出的历史人物,讽刺苟安求和者,表示了坚决抗金,收复中原的坚强信念,传达出老当益壮的豪情壮志。词中豪迈激越的艺术风格,与苏词“大江东去”有着异 曲同工之妙。
同样的豪放风格,在东坡词和稼轩词中,又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苏词的豪放风格,跳荡流溢着自由奔放,乐观开朗。他的那种自由挥洒的写作态度和变化不测的篇章结构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苏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辛词的豪放风格,常常饱含着辛词所特有的豪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个性,他所创造出来的比苏词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与他生动而夸张的描绘及想象,构成了辛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苏轼对生活的乐观,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使他的词总是那种活泼自然,动荡跳跃,慷慨激昂,铿锵作响。辛弃疾因国家仇民族恨的长期压抑,使他的词既豪迈奔放,慷慨激昂,热情澎湃,而又忧思悲壮,沉郁苍凉,政治理想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妥协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决定了他的词没有也不可能有苏轼词的那种空旷洒脱的风致。
作为生活丰富、思想复杂、才华卓越,艺术上成熟并孜孜以求的词人,东坡和稼轩的词的艺术风格是多样化的。除了那些抒发个人豪情壮志的作品豪放奔腾的主流之外,也有许多缠绵潇洒、淡远飘逸之作。苏轼的悼亡词,显得沉痛悲凉;描写农村生活的词,又那样轻快明朗;抒发寂寞情感的词,显得幽冷;描绘复醉三更的词,又那样地飘逸。辛弃疾的词,才兼众体,不拘一格,能刚能柔,纵横如意。他的长调宛转激昂,短调温柔慷慨,或纵横奋厉,或婉丽清畅,他的这种依作品内容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韵致,充分体现了词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驾御能力,以及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
苏辛的词的风格特征的形成,还表现在对作品题材的开拓扩展方面。他们进一步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放大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生活内容。苏轼把过去诗家惯用的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题材,用词来加以反映表达,给词的创作带来更为广阔的领域和勃勃气机。辛弃疾进一步地、充分地发挥词的抒情、状物、记事、议论的功能,融汇诗歌、散文、辞赋的特长,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正是这种大胆的独创,形成了苏辛词独特的艺术风格。
苏辛在驾御语言的能力方面,更见其技艺的高超。前人说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苏轼在语言上一变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多有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的诗句的吸收,偶然也运用当时口语,给人以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辛弃疾比之苏轼,他不仅运用古体近体诗的句法,还吸收了散文、骈文和大量的民间口语入词,不论经史,诸子、楚辞、以及杜甫、李白的诗;韩愈、柳宗元的文,往往信手拈来,糅入词中,形成了新鲜活泼的气息。
同样的运用口语,同样的新鲜活泼气息,同样的豪放主调,同样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把两位杰出的词人连在了一起,后人以“苏辛”并称,并推为豪放词风的代表,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我国宋代的苏东坡和辛弃疾,同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的风格,既有同,又存异,都为宋词以崭新的面貌跃上文坛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苏轼以他豪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开创了豪放词派的风格,辛弃疾又继承发扬了这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词风,创造了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更是生动突兀,笔酣墨饱,气势飞舞。
苏辛词的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有其相同的一面,那就是他们的词中,都饱含着浓烈的奔放的豪情,表达了词人的对生活无比热爱和豁达的乐观态度,以及要求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正是他们的这种豪情壮志,决定了苏辛词的独特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由于苏辛词所反映的生活题材的扩展,词的意境的提高和加深,因而词人的生活和思想在词里得到更充分的表现,词人的创作个性和作品的艺术风格也就更鲜明地呈现了出来。例如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奇伟壮丽的江山景物,历史上杰出人物的英雄气概和丰功伟绩所构成的宏伟壮观的艺术形象,正是苏轼积极有为的抱负,开阔爽朗的性格,以及他那种不因政治上受挫折而丧失生活兴趣的人生态度的充分反映,是他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的集中表现。又如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面对滚滚不尽的长江,追缅往事,遥想将来,心潮澎湃。赞扬杰出的历史人物,讽刺苟安求和者,表示了坚决抗金,收复中原的坚强信念,传达出老当益壮的豪情壮志。词中豪迈激越的艺术风格,与苏词“大江东去”有着异 曲同工之妙。
同样的豪放风格,在东坡词和稼轩词中,又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苏词的豪放风格,跳荡流溢着自由奔放,乐观开朗。他的那种自由挥洒的写作态度和变化不测的篇章结构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苏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辛词的豪放风格,常常饱含着辛词所特有的豪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个性,他所创造出来的比苏词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与他生动而夸张的描绘及想象,构成了辛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苏轼对生活的乐观,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使他的词总是那种活泼自然,动荡跳跃,慷慨激昂,铿锵作响。辛弃疾因国家仇民族恨的长期压抑,使他的词既豪迈奔放,慷慨激昂,热情澎湃,而又忧思悲壮,沉郁苍凉,政治理想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妥协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决定了他的词没有也不可能有苏轼词的那种空旷洒脱的风致。
作为生活丰富、思想复杂、才华卓越,艺术上成熟并孜孜以求的词人,东坡和稼轩的词的艺术风格是多样化的。除了那些抒发个人豪情壮志的作品豪放奔腾的主流之外,也有许多缠绵潇洒、淡远飘逸之作。苏轼的悼亡词,显得沉痛悲凉;描写农村生活的词,又那样轻快明朗;抒发寂寞情感的词,显得幽冷;描绘复醉三更的词,又那样地飘逸。辛弃疾的词,才兼众体,不拘一格,能刚能柔,纵横如意。他的长调宛转激昂,短调温柔慷慨,或纵横奋厉,或婉丽清畅,他的这种依作品内容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韵致,充分体现了词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驾御能力,以及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
苏辛的词的风格特征的形成,还表现在对作品题材的开拓扩展方面。他们进一步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放大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生活内容。苏轼把过去诗家惯用的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题材,用词来加以反映表达,给词的创作带来更为广阔的领域和勃勃气机。辛弃疾进一步地、充分地发挥词的抒情、状物、记事、议论的功能,融汇诗歌、散文、辞赋的特长,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正是这种大胆的独创,形成了苏辛词独特的艺术风格。
苏辛在驾御语言的能力方面,更见其技艺的高超。前人说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苏轼在语言上一变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多有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的诗句的吸收,偶然也运用当时口语,给人以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辛弃疾比之苏轼,他不仅运用古体近体诗的句法,还吸收了散文、骈文和大量的民间口语入词,不论经史,诸子、楚辞、以及杜甫、李白的诗;韩愈、柳宗元的文,往往信手拈来,糅入词中,形成了新鲜活泼的气息。
同样的运用口语,同样的新鲜活泼气息,同样的豪放主调,同样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把两位杰出的词人连在了一起,后人以“苏辛”并称,并推为豪放词风的代表,他们是当之无愧的。 我国宋代的苏东坡和辛弃疾,同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的风格,既有同,又存异,都为宋词以崭新的面貌跃上文坛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苏轼以他豪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开创了豪放词派的风格,辛弃疾又继承发扬了这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词风,创造了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更是生动突兀,笔酣墨饱,气势飞舞。
苏辛词的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有其相同的一面,那就是他们的词中,都饱含着浓烈的奔放的豪情,表达了词人的对生活无比热爱和豁达的乐观态度,以及要求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正是他们的这种豪情壮志,决定了苏辛词的独特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由于苏辛词所反映的生活题材的扩展,词的意境的提高和加深,因而词人的生活和思想在词里得到更充分的表现,词人的创作个性和作品的艺术风格也就更鲜明地呈现了出来。例如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奇伟壮丽的江山景物,历史上杰出人物的英雄气概和丰功伟绩所构成的宏伟壮观的艺术形象,正是苏轼积极有为的抱负,开阔爽朗的性格,以及他那种不因政治上受挫折而丧失生活兴趣的人生态度的充分反映,是他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的集中表现。又如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面对滚滚不尽的长江,追缅往事,遥想将来,心潮澎湃。赞扬杰出的历史人物,讽刺苟安求和者,表示了坚决抗金,收复中原的坚强信念,传达出老当益壮的豪情壮志。词中豪迈激越的艺术风格,与苏词“大江东去”有着异 曲同工之妙。
同样的豪放风格,在东坡词和稼轩词中,又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苏词的豪放风格,跳荡流溢着自由奔放,乐观开朗。他的那种自由挥洒的写作态度和变化不测的篇章结构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苏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辛词的豪放风格,常常饱含着辛词所特有的豪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个性,他所创造出来的比苏词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与他生动而夸张的描绘及想象,构成了辛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苏轼对生活的乐观,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使他的词总是那种活泼自然,动荡跳跃,慷慨激昂,铿锵作响。辛弃疾因国家仇民族恨的长期压抑,使他的词既豪迈奔放,慷慨激昂,热情澎湃,而又忧思悲壮,沉郁苍凉,政治理想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妥协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决定了他的词没有也不可能有苏轼词的那种空旷洒脱的风致。
作为生活丰富、思想复杂、才华卓越,艺术上成熟并孜孜以求的词人,东坡和稼轩的词的艺术风格是多样化的。除了那些抒发个人豪情壮志的作品豪放奔腾的主流之外,也有许多缠绵潇洒、淡远飘逸之作。苏轼的悼亡词,显得沉痛悲凉;描写农村生活的词,又那样轻快明朗;抒发寂寞情感的词,显得幽冷;描绘复醉三更的词,又那样地飘逸。辛弃疾的词,才兼众体,不拘一格,能刚能柔,纵横如意。他的长调宛转激昂,短调温柔慷慨,或纵横奋厉,或婉丽清畅,他的这种依作品内容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韵致,充分体现了词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驾御能力,以及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
苏辛的词的风格特征的形成,还表现在对作品题材的开拓扩展方面。他们进一步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放大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生活内容。苏轼把过去诗家惯用的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题材,用词来加以反映表达,给词的创作带来更为广阔的领域和勃勃气机。辛弃疾进一步地、充分地发挥词的抒情、状物、记事、议论的功能,融汇诗歌、散文、辞赋的特长,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正是这种大胆的独创,形成了苏辛词独特的艺术风格。
苏辛在驾御语言的能力方面,更见其技艺的高超。前人说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苏轼在语言上一变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多有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的诗句的吸收,偶然也运用当时口语,给人以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辛弃疾比之苏轼,他不仅运用古体近体诗的句法,还吸收了散文、骈文和大量的民间口语入词,不论经史,诸子、楚辞、以及杜甫、李白的诗;韩愈、柳宗元的文,往往信手拈来,糅入词中,形成了新鲜活泼的气息。
同样的运用口语,同样的新鲜活泼气息,同样的豪放主调,同样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把两位杰出的词人连在了一起,后人以“苏辛”并称,并推为豪放词风的代表,他们是当之无愧的。 我国宋代的苏东坡和辛弃疾,同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的风格,既有同,又存异,都为宋词以崭新的面貌跃上文坛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苏轼以他豪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开创了豪放词派的风格,辛弃疾又继承发扬了这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词风,创造了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更是生动突兀,笔酣墨饱,气势飞舞。
苏辛词的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有其相同的一面,那就是他们的词中,都饱含着浓烈的奔放的豪情,表达了词人的对生活无比热爱和豁达的乐观态度,以及要求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正是他们的这种豪情壮志,决定了苏辛词的独特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由于苏辛词所反映的生活题材的扩展,词的意境的提高和加深,因而词人的生活和思想在词里得到更充分的表现,词人的创作个性和作品的艺术风格也就更鲜明地呈现了出来。例如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奇伟壮丽的江山景物,历史上杰出人物的英雄气概和丰功伟绩所构成的宏伟壮观的艺术形象,正是苏轼积极有为的抱负,开阔爽朗的性格,以及他那种不因政治上受挫折而丧失生活兴趣的人生态度的充分反映,是他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的集中表现。又如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面对滚滚不尽的长江,追缅往事,遥想将来,心潮澎湃。赞扬杰出的历史人物,讽刺苟安求和者,表示了坚决抗金,收复中原的坚强信念,传达出老当益壮的豪情壮志。词中豪迈激越的艺术风格,与苏词“大江东去”有着异 曲同工之妙。
同样的豪放风格,在东坡词和稼轩词中,又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苏词的豪放风格,跳荡流溢着自由奔放,乐观开朗。他的那种自由挥洒的写作态度和变化不测的篇章结构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苏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辛词的豪放风格,常常饱含着辛词所特有的豪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个性,他所创造出来的比苏词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与他生动而夸张的描绘及想象,构成了辛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苏轼对生活的乐观,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使他的词总是那种活泼自然,动荡跳跃,慷慨激昂,铿锵作响。辛弃疾因国家仇民族恨的长期压抑,使他的词既豪迈奔放,慷慨激昂,热情澎湃,而又忧思悲壮,沉郁苍凉,政治理想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妥协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决定了他的词没有也不可能有苏轼词的那种空旷洒脱的风致。
作为生活丰富、思想复杂、才华卓越,艺术上成熟并孜孜以求的词人,东坡和稼轩的词的艺术风格是多样化的。除了那些抒发个人豪情壮志的作品豪放奔腾的主流之外,也有许多缠绵潇洒、淡远飘逸之作。苏轼的悼亡词,显得沉痛悲凉;描写农村生活的词,又那样轻快明朗;抒发寂寞情感的词,显得幽冷;描绘复醉三更的词,又那样地飘逸。辛弃疾的词,才兼众体,不拘一格,能刚能柔,纵横如意。他的长调宛转激昂,短调温柔慷慨,或纵横奋厉,或婉丽清畅,他的这种依作品内容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韵致,充分体现了词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驾御能力,以及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
苏辛的词的风格特征的形成,还表现在对作品题材的开拓扩展方面。他们进一步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放大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生活内容。苏轼把过去诗家惯用的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题材,用词来加以反映表达,给词的创作带来更为广阔的领域和勃勃气机。辛弃疾进一步地、充分地发挥词的抒情、状物、记事、议论的功能,融汇诗歌、散文、辞赋的特长,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正是这种大胆的独创,形成了苏辛词独特的艺术风格。
苏辛在驾御语言的能力方面,更见其技艺的高超。前人说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苏轼在语言上一变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多有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的诗句的吸收,偶然也运用当时口语,给人以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辛弃疾比之苏轼,他不仅运用古体近体诗的句法,还吸收了散文、骈文和大量的民间口语入词,不论经史,诸子、楚辞、以及杜甫、李白的诗;韩愈、柳宗元的文,往往信手拈来,糅入词中,形成了新鲜活泼的气息。
同样的运用口语,同样的新鲜活泼气息,同样的豪放主调,同样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把两位杰出的词人连在了一起,后人以“苏辛”并称,并推为豪放词风的代表,他们是当之无愧的。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济南)人。他出生时北方久己沦陷于女真人之手。其祖父辛赞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纤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辛弃疾又常常亲眼目睹异族统治下汉人的屈辱与痛苦并感受到北方人民强烈的反金情绪,这一切使少年的他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1161年,二十二岁的辛弃疾聚众起事,加入耿京义军,共图恢复。在耿京被叛徒所杀、义军溃散后,他率五十多人突袭敌营,生擒叛徒。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宋高宗任命他为江阴鉴判,二十三岁的他抱忠仗义从此开始了在南宋的仕宦生涯。
初来南方,辛充满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他热情洋滋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如《美芹十论》、《九议》等,都为人们广为称诵。
他本“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可是,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却只让他治理荒政、整顿治安。南归几年,竟是“官不为边阔,手不掌兵权,耳不闻边议”,驰骋沙场、收复失地的理想始终未能实现,而他“刚拙自信”的性格也使他难容于当时的官场,多次被弹勃罢官。“南归后的四十五年中,他前后总共被弃置闲居了二十年之久。就是在任职期间,也总是进进出出,呼而来,魔而去,最终是“大仇不复,大耻不雪,平生志愿百无一酬。”
辛弃疾生当乱世,“负管、乐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他以英雄自许,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可却壮志难酬、报国无路。在晚年他含泪自嘲道:“不妨旧事从头记,要写行藏入笑林。”(《鹧鸪天。不寐》)残酷的现实一遍遍撕扯着词人那颗永不甘沉寂的心灵,他只能把他的壮志、他的热血、他的悲愤和无奈一起溶入他的词作,向世人表白。于是,他的词就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英雄的豪情与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个人理想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正如《四库总目提要》云:“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因此,当宋词在苏轼手中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之后,辛弃疾又继承发扬了这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词风,创造了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他善诗文,但以词明世,其《稼轩词》有六百二十余首,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冠两宋。其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向来被人誉为“英雄之词”,词风慷慨悲壮,激情洋滋,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
一、豪壮慷慨里见忠肝义胆
辛弃疾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他们都是至情至性之人,词作都以境界阔大、感情豪迈开朗著称,但是辛词的这种豪迈与苏轼还是有不同之处。
苏轼一生坎坷,但他的忧郁多为个人的怀才不遇而慨叹,以旷达的脚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生长于被异族蹂嘴的北方,恢复故土的愿望比一般人更为强烈,而且他在主动承担民族使命的同时,也积极寻求个人生命的辉煌,他的词就表现出不可抑制的英雄主义精神。再者辛以报国为己任,却生不逢时,郁郁而终。他的忧郁多为国为民。他的词中也常作旷达语,但带上国家、民族及个人重负的心却让他无法把冲动的感情化作平静之语石政治理想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决定了他的词没有也不可能有苏轼词的那种空旷洒脱的风致,而更多地是用他那摩天大笔抒写出英雄报国无门的悲愤与无奈,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如:“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水龙吟》)产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满江红》)等。
在他脍炙人口的《破阵子》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的词作中哪种英雄的豪壮与绝望交织扭结,所形成的大起大落,反差强烈的高崖瀑布般的冲击力:“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旅得生前身后名”,之后,突然一句“可怜白发生”,情绪陡转直下,梦醒了,理想落空了,人也老了:词至此收尾,如一首壮曲戛然而止,无声处更可见壮与悲、理想与现实强烈的反差,给人更多难以言表的苦闷与悲愤。
辛弃疾在他南归的第十二年重游当年南归的首站建康时,想起当年的满腔热血,南归后却投闲置散,不得一遂报国之志,感慨万端,写下了著名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答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他胸怀壮志,所以起笔意境开阔,楚天千里,秋色无边。因人心中有愁有恨,似乎美丽的远山也在“献愁供恨”。愁恨为何呢北望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山河虽好,仅存半壁。而自己就如闲置身边的这把“吴钩”,空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不得一遂报国之愿。以物比人,怎不引起诗人无限感慨呢!北望故乡难归,南渡又遭排挤,孤独的游子看着空自佩戴的宝刀,一遍遍地拍打着栏杆,“无人会,登临意”,这是对山河破碎的悲哀,对壮志成空的悲哀:岁月无情流去,这种悲哀更显休目惊心。然而,即使词人在写他的孤独和悲哀,写他的痛苦和眼泪,我们仍然看到他以英雄自许、绝不甘沉没的心灵。辛弃疾表面上常常领略着山水田园风光的恬静之趣,但心灵深处却不停地涌起波澜,令他常常不能自己,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也因现实的无奈而悲愤,时而又作旷达之想,强自宽慰。辛词就在这种矛盾的交织和碰撞中形成了它特有的豪壮苍凉、雄奇沉郁的风格。了解了辛当时的境遇再来读他的这首词,让人在千百年后还能感受到这种发自肺腑的英雄的慨叹!
二、婉约含蓄中显赤子丹心
都说辛词豪壮,但他的婉约细腻也一样搜长。他的《菩萨蛮》:“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是一个典型。上片由眺望青山开始引出对知己叶衡的称赞和对青山的联想。辛词的想象总是离不开他渴望报国杀敌的战场。青山连绵,如纵横疆场的战马无数,能让他挥戈跃马,实现多年的梦想。可是烟雾迷蒙中,青山隐没了,一个“终”字写出了他的盼望之久,含蓄中更隐隐透出了深切失望。下片由望青山转为挪愉沙鸥。由人愁才发白引出对沙鸥全身白色的嘲解。表面上愁的是沙鸥,但隐约感到鸟愁是虚,人愁是实,作者想用幽默洒脱来强自解愁,但带着上片隐隐的失望,在他不能自解的痛苦的痴笑中,让人在淡淡的恍悟中情不自禁地为之落下辛酸的眼泪。
他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况且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这首词表面写充满哀怨愁情的深闺女子,实际是作者落寞怅惘的内心写照。辛弃疾南渡十几年可抗金主张一直未被朝廷采纳,如今却要被调到离抗金前线更远的湖南,内心失望惆怅可想而知,“作者发泄刚强之气,不是振臂疾呼,而是“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将感慨寄寓于美人香草的具体形象描述当中”,以一女子的身份层层抒写哀怨落寞怅惘之情,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在婉约含蓄的外衣之内,有一颗火热的心在跳动,那是他渴盼国家强盛的一颗耿耿忠心啊!
三、挥洒纵横中透真性真情
辛弃疾不仅沿续了苏词雄放阔大的气势,而且以其蔑视一切陈规的豪杰气概、丰富的学养和过人的才华,在词的领域中“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进行极富于个人特色的创造。
从中唐起,词一直是以“诗余”的角色出现,即“作诗之余偶而为之”。到苏轼,虽将怀古、游仙、咏怀几类题材入词,但大多是歌酒应酬、迎来送往、赠妓遗诗、留连光景之作,政治斗争、社会生活等多只在苏轼的诗中出现,而“真正使豪放词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还待稼轩”。“前人曾说杜甫每饭不忘君,那么辛弃疾则可说是每饭不忘抗金了。“词在辛弃疾手中,无论是赠别、祝寿,也无论是酬答唱和,都把民族的灾难、抗金的情怀、现实的苦闷·“·注入词中”。如《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本为友人韩元吉祝寿,却又批评了投降派,抒发了自己“整顿乾坤”的壮志豪情;如《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本是宴别,可又是由怀想刘邦伟业写起直至现实“胡尘未断,塞马空肥”,极尽慷慨悲凉。而他的抒情述志、登山临水、怀古咏史的词作,则更加自如地抒发其抗金豪情与感慨。如《永遇乐·千古江山》《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等。
词发展至此,只有到辛的笔下,才将大量的时事、政事、国事、军事和生活琐事融为一体,写入词中,至此,词彻底摆脱了“诗余”地位,辛开拓词境范围的功续,在文学史上光照千古。除了内容,在形式上辛词还呈现出一种极度率真自由的风格。都说苏轼以诗为词,辛是以文为词,在辛的手中,词的语言变得更加自由奔放,变化无端,他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在辛词中,有严整的对句,形式整齐,内容相对,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如“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用简洁明了的语句刻划出战斗迅猛快捷的场景,尤其“的卢~霹雳”还能给人带来明显的音响效果,使人如临其境。也有许多随手可拾的古书中现成理语,使词具自然流畅的散文美。如“八百里分庵下炙”(破阵子》)、“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水调歌头》)。还有夹杂许多语气助词的文言句式,如“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苑羹妒脍哉”(《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即厌倦了官场就应急流勇退。难道是因为家乡味美的妒鱼和纯菜羹而弃官还乡吗用了“岂为。,哉”的反问句式加强了“不是”的语气,强调了退隐之因是“倦”和“早”。他用形式不拘的语言形式,有对话、问答乃至呼喝,如“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南乡子》),自问自答,即引出悬念又自己强化了答案。又如“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沁园春》),起始就以“汝”呼杯,责怪酒杯紧随自己,自称“老子,’(老夫),将酒杯人格化,用对话的形式让它和自己上演了一出喜剧,使全词富有谐趣,成为辛词中很独特的一种类型。在辛词中,还有大量俗语、口语也揉入词中,如“些底事,误人那。不成真个不思家”。(《鹧鸪天》)、“七十古来稀,人人都道,不是阴功怎生到”(《感皇恩》)、《消平乐村居》全词等,纯粹的口语,自然清新、朴素活泼。
这种内容和形式上的自由率真,究其原因,首先因为辛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作事行文都较为奔放自由。其次他不是以一个文人来给自己定位,而是作为一名武将或是政治军事家,在他的词作中没有那种文人难以摆脱的媚俗之风;再次辛弃疾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只是用语言表达自己最真实的心绪和状态,因此辛词在内容和形式显得更加自由奔放,无拘无束;最后是因为辛弃疾始终把他个人施展才华的渴望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他的情绪的感染力也因此被充分扩大了,他词中的欢喜、哀愁、愤怒等种种情绪才更加强烈,更能打动人心。这样,辛将豪放一词的创作风格发展到了一个极致,“前人固无可企及,后人接踵亦无复达到其高峰”。
辛弃疾的词,是发自英雄心灵深处最真切的呐喊,穿过千年的时空,至今依然强烈地震撼着每个读者的心灵。这种永远不忘民族国家、永远不能在平庸中度过人生的英雄本色,伴随了辛弃疾的一生,也始终闪耀在他的词中。辛弃疾虽然最终没有实现他的英雄之梦,但他慷慨激昂的呼号和悲歌却在后人的心中塑造了一个永远不朽的英雄形象,并以此感染和激励着一代代的后来人!当然辛词中也有许多的弊端,比如用典繁复,在格律上不甚在意,豪放中带有粗放之疑,不过也无损其词作所散发出的高尚爱国情操及人格魅力,也许这就是读辛词给我的最大的震撼,吾辈当共勉之!
《清平乐·村居》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蛮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⑴清平乐(yuè):词牌名。村居:题目
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⑷翁媪(ǎo):老翁、老妇。
⑸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⑹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⑺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⑻卧:趴。
《千年调左手把青霓》
作者:辛弃疾
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
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
喜而赋。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
吾使丰隆前导,叫开阊阖。
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
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
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
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
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
赏析:
这首词问世时,已值作者辛弃疾闲居瓢泉,时间大约在宋庆元六年(1200年)之后,这时作者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心灰意冷,长时间闲居家中,年过六旬,体力不济,所以,逃避现实,过隐居生活的消极思想应运而出,并逐步加以发展,这种思想感情其实在他以前的几首词中已有表现。如他曾叹息:功名妙手,壮也不如人;今老矣,尚何堪?堪钓前溪月。(《蓦山溪》)他羡慕那终全至乐的醉眠陶令(《沁园春》),对于无穷身外事要来个一醉都休(《满庭芳和章泉赵昌父》)。可是这首《千年调》却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这在那个时期的词中是很特别的。
小序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表明了写作的原因和心情。作者自以为得了天赐石壁,精神为之一振,又看到所得的苍壁势欲摩空、有心雄泰华,他似乎由此得了天命,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思想又在胸中激荡,追求理想的精神鼓舞他在幻想的世界里纵横驰骋。在这样的心境下,这首词应运而生。
全词抒发词人超逸不凡的胸怀,反映他爱国怀乡精忠报国的思想,表现他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上阕写登天与周游。词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乘着神马飞入太空。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起句很有气势,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入了天马行空、纵横驰骋的神奇壮丽景象之中。接下去,化用屈原《离骚》中的诗句描绘进入天宫的情景。叫开阊阖一句由《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凝缩而来。屈原为了上下求索,曾想象飞上天空,到达天门,但当他命令守门的帝阍打开天门时却吃了闭门羹。辛弃疾在这一点上似乎比屈原幸运得多,他是禀承着天恩登天的,天神自然不会挡驾,他的开路先锋雷师很顺利地叫开了天门,让他进入天国。吾使丰隆前导脱胎于《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原句是描写屈原上天碰壁后准备到下界求女出发时的情景的,事在令帝阍开关而被拒之门外之后,词人在这里重新组合,把两件事融为一体了。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入于寥天一是《庄子。大宗师》篇中语。这四句描写遨游天宇的情景。词人在天国里上下周游,直到太虚之境,在那里饱览了天上的奇景珍物,游历了神奇迷离的仙山悬圃,观赏了水源滔滔的涌泉和直立千丈的仙石。
下阕写受赐与怀乡。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这四句写天帝对词人的恩赐。这里化用《史记。赵世家》中赵简子梦游天国的典故。赵简子曾有病,五日不省人事,扁鹊对赵的家臣说,昔日秦穆公也曾这样过,三天后一定会醒过来。又过了两天半果然醒来,醒后对家臣说:我到了天帝那里,玩得很快乐,我和众神在中天游玩,欣赏了天上的仙乐和仙舞,天帝很高兴,还赐我两个竹篮子。辛弃疾把这个典故借用过来,描写自己想象中受天帝款待、赏赐的情景:天帝以隆重的仪式迎接他,在瑶池设下宴席,众多乐工奏起仙乐,天帝亲自斟酒,还高兴地说:我要将苍壁赐予你。这是至高无上的恩遇,只有当年将成霸业的秦穆公和将要拜为正卿的赵简子才得到过。辛用此典,可见胸襟之博大与自命不凡。天帝赐赵简子两个篮子,日后果然得到了应验,赵简子接连攻下二国,扩大了奉邑,成为晋国的实权派。辛弃疾把苍壁看作天之所赐与当年赵简子的受天幸相比,表现出他立功报国的勃大雄心和凌云壮志。
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这两句描写苍壁的形象和位置。这苍壁形体虽小,但气势雄伟。作者在《临江仙》中说:莫笑吾家苍壁小,棱层势欲摩空。一丘一壑本指隐者的住处,这里指作者瓢泉宅第亭园的一部分,也代指他的居所。这样一块苍壁座落在一丘一壑之间是很有象征意义的。作者这样写,大概是在表明他虽然身在一丘一壑之间,却志在千里之外,位卑未敢忘忧国也许作者正是这样来领会天赐苍壁的用意的。
词的最后三句借用《离骚》中的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抒发怀念故土的感情。词人虽然在天宫受到盛情接待,过着美好生活,但他仍然深情地眷恋着祖国和家乡,致使他的随从和马都悲伤起来,于是辞别天宫,恍恍惚惚地回返尘寰。
这里也反映出词人当时思想的矛盾,他虽然羡慕那醉眠的陶令,却又不甘心去过那种完全超然世外的桃源生活。苍壁的出现触动了他的积极用世思想,赋苍壁寄托着远大的抱负。
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五彩缤纷的联想和光怪陆离的幻觉。古代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在主客观矛盾得不到解决时,常常在诗歌中以幻想的方式求得精神的寄托和解脱。辛弃疾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传统,在这首词中,通过想象,创造出神奇瑰丽的形象和理想的神仙世界。他在那里得到无限广阔的自由天地,受到礼遇和赏赐,与现实生活中的英雄无用武之地形成鲜明对照。这首词不仅表现手法象屈原的《离骚》,而且多处融进了《离骚》的句意,因此它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同《离骚》有许多共同点。
但是,作者并没有机械地模仿《离骚》。所用《离骚》的诗句都经过了加工改造和融会创新。借用的诗句涉及到《离骚》的许多情节,屈原求见天帝被拒之门外,下界求女又遭到拒绝,后来终于听了巫咸、灵氛的劝告去周流观乎上下,但终因仆夫悲,余马怀而告终。这些情节到了辛弃疾笔下,得到有机地重新组合,内容上赋予它以新的涵义,并与赵简子受天幸的典故自然地融合为一,创造出另一番神游天外的意境,使之适合表达他的思想感情的需要。
千年宋词 最美60句
千年宋词,最美60句
1、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2、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柳永《曲玉管》
3、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
4、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韩元吉《好事近》
5、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6、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辛弃疾》
7、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8、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陈亮《水龙吟》
9、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11、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木兰花》
12、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
13、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辛弃疾《木兰花慢》
1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15、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韩元吉《六州歌头》
16、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17、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晏殊《清平乐》
18、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欧阳修《木兰花》
19、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20、杜郎老矣,想旧事、花须能说。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周密《瑶华》
21、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22、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晏殊《浣溪沙》
23、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24、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周紫芝《踏莎行》
25、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黄庭坚《清平乐》
26、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晏殊《木兰花》
27、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周邦彦《花犯》
28、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来南归。周密《高阳台》
29、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刘克庄《贺新郎》
30、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姜 夔《念奴娇》
3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
3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
3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辛弃疾《水龙吟》
34、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辛弃疾《贺新郎》
3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3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37、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8、十里杨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姜夔《琵琶仙》
39、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4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水调歌头》
41、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柳永《玉蝴蝶》
42、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43、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周密《玉京秋》
44、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是如雨。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45、东风似旧,向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刘辰翁《摸鱼儿》
46、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周邦彦《拜星月慢》
47、算好春长在,好花长见,原只是,人憔悴。程 垓《水龙吟》
48、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清平乐》
49、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50、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
5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
52、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到而今,惟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袁去华《瑞鹤仙》
53、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柳永《蝶恋花》
54、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晏几道《思远人》
55、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56、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张元千《石州慢》
57、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
58、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周邦彦《金陵怀古》
59、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6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穿越千年的古代爱情诗句大全
穿越千年的古代爱情诗句大全篇一
1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2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纳兰容若《虞美人》
3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4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席慕蓉《印记》
5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7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8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毛熙震《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9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10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11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12春闺月,红袖不须啼。——元好问《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13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14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李清照
15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孙光宪《虞美人·好风微揭帘旌起》
16绮席凝尘,香闺掩雾。——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17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18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佚名《迢迢牵牛星》
19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20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唐寅《一剪梅》
穿越千年的古代爱情诗句大全篇二21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22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2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
24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秦观
25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佚名
26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
2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28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29与卿远相知,不知云海深。——王昌龄《寄驩州》
30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31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32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3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
34何事东君,解将芳思,巧缀一斛春冰。——朱晞颜《一萼红·盆梅》
35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3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7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38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张惠言《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39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40半身风雨半身伤,半句别恨半句凉。
穿越千年的古代爱情诗句大全篇三41掩妾泪,听君歌。——李白《夜坐吟》
4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4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佚名《蒹葭》
44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45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46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47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48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49闺中红日奈何长。——冯延巳《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
50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5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山查子》
52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53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留别妻》
54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55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56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范云《送沈记室夜别》
57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佚名《西洲曲》
58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留别妻》
59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七哀诗》
60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穿越千年的经典爱情诗句 精穿越千年的经典爱情诗句(篇一)
1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辛苦最怜天上月》纳兰性德
2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3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4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5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6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7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范云《送沈记室夜别》
8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黄增《集杭州俗语诗》
9苦难寻红锦妆,问东君归计何忙!尽叫得鹃声碎,却教人空断肠。——阿鲁威《湘妃怨·夜来雨横与风狂》
10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1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12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1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14琵琶弦上说相思。——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1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16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山查子》
17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18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19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逍遥篇》
20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穿越千年的经典爱情诗句(篇二)2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22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其一》
23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毛熙震《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24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5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王维《伊州歌》
26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留别妻》
27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28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贺铸《西江月》
29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夐《诉衷情》
30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1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诗经·野有蔓草》
32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3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34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鱼玄机《赠邻女 / 寄李亿员外》
3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6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37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38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3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40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 近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
穿越千年的经典爱情诗句(篇三)41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留别妻》
42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4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佚名《诗经》
44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李白
45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秦观
46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卓文君《白头吟》
47曾把芳心深相许。——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48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绸缪》
49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50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鱼玄机《闺怨》
51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胡适《生查子》
52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孙光宪《虞美人·好风微揭帘旌起》
53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乐府《古相思曲》
54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55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佚名
56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李白《王昭君二首》
57“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5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59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60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鹊桥仙》秦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