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时期的奏鸣曲式,有以下各种特点:
1、由于作品中抒情因素占优势,奏鸣曲式的主部、副部和插部主题常具有抒情歌曲的性格,大多采用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回旋曲式等歌曲体结构。
2、由于主部和副部的对比加强,各部分经常有速度和节拍的变化。呈示部中的主部和连接部常常连成一片,采用一种速度和节拍;副部和结束部也紧密相连,采用另一种速度和节拍;其中连接部和结束部也都具有主题的性能;这就使整个奏鸣曲式含有套曲的因素。
3、展开部常把呈示部的主题材料发展为新的艺术形象,或出现新的主题(插部),与呈示部的音乐形象形成鲜明的对照。
4、呈示部各主题在再现部中不再是静止的再现,而是动力性的再现,表现在:⑴用主题变形(Thematic transformation)的手法改变主题的性格;⑵主部在高潮上进入,展开部与再现部打成一片;⑶再现部发生结构的变化,如省略主部、省略副部、颠倒主部和副部的位置等等。
5、在抒情性作品中,由于气息宽广的歌唱性主题不适于分裂展开,因而变奏发展在展开部中起着较大的作用,这种情况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已经可以遇到,而在浪漫派的作品中,则变奏进一步和变形相结合。
6、由于曲式结构与标题内容相适应,奏鸣曲式的各部分往往互相对比,分别抒写不同的意境、场面或图景。
7、单主题的原则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它常常和主题变形的手法相结合。奏鸣曲式的各部分虽然以同一主题材料为基础,却有完全不同的形象内容。
8、引子和尾声的规模扩大,并各自具有独立的艺术形象。
9、用一个或几个主导动机贯穿全曲或整个乐章。
10、奏鸣曲式与变奏曲式、回旋曲式或套曲形式相结合,形成一种混合曲式。
浪漫派,也就是浪漫主义。欧洲浪漫主义思潮出现在十八世纪下半叶,首先反映在文学中,后来扩及到包括音乐在内的整个艺术领域。浪漫主义是对传统、古典模式和束缚个性的种种权威的反叛,重视个性、主观、情感的自由表现和抒发。
音乐的浪漫主义大约自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出现,直到十九世纪末,是浪漫主义迅猛发展,席卷整个欧洲的时代,二十世纪初,浪漫主义开始衰落,但仍然有少数音乐家坚持浪漫主义风格。
贝多芬是欧洲音乐从古典向浪漫时期转变中承上启下的作曲家。整体上他遵循古典形式,但已经在突破。更重要的是他已经着力于在音乐中表现他的个性,努力在人格、精神上争得独立和自由。
直到贝多芬为止,音乐家们都是在贵族的“保护”下生存的,这使他们处于依附他人的社会地位。莫扎特、贝多芬都为争取独立的社会地位付出了巨大痛苦的代价,直到浪漫主义时代,音乐家才成为自由、独立的艺术家。但精神上的自由却不等于物质上的幸福,这使他们常常处于“痛苦的自由”的矛盾之中。
浪漫主义音乐最显著的特征,是重视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来自他们的情感世界,来自对大自然的微妙观感、触情生情,来自诗歌、戏剧、绘画等姊妹艺术的启迪,来自神话、传说和民间文学引发的幻想、想象。于是,标题音乐盛行起来。他们也应用古典传统的形式或曲体名称,但往往以全新的、自由的方式处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形式。例如“性格小品”就很有代表性,这是一种随兴之所至,表现某种情趣、心境、感触的小曲。
当然,他们不拘泥于传统形式,不等于完全不注意形式。他们抒发的情感也不都局限于个人生活的狭小天地。优秀的浪漫主义音乐,都有与他们的音乐内容相适应的完美的形式。而他们的音乐内容,也远远超出了个人的范围,具有广泛社会性、普遍性的道德伦理的意义。
在浪漫主义时期,出现了专门以演奏为职业的钢琴家。在这以前,作曲家与演奏家是合而为一的。就是说,钢琴曲大都是由写作乐曲的作曲家自己演奏。职业钢琴家的出现,意味着作曲与演奏的分工。分工的结果,是演奏技巧的空前提高。那种令人耳晕目眩的超级技巧,是音乐会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适应这种需要,这时期出现许多含有高超演奏技巧的钢琴曲,与此同时,大量目的只是为练习技术的钢琴练习曲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那位“折磨”了几代钢琴家的贝多芬的学生、李斯特的老师,车尔尼(1791—1858)的没完没了的练习曲,就写于这时期。除他外,克列门蒂(1752—1857、克拉玛(1771—1858)、莫什科夫斯基(1854—1925)等人,也都写下了有价值的技术练习曲。
总之,浪漫派时期,钢琴艺术得到全面、高度的发展。假如我们乐于平均起来计算一下,在今天的音乐厅里听到的钢琴曲目中,浪漫派钢琴曲仍然占有最大的比例。我们的漫游,也将尽可能多停留一些地方。
欧洲音乐进入浪漫主义时代的第一位重要作曲家是威伯(1786—1826)。他是德国民族歌剧的先驱人物。他也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创作了四首钢琴奏鸣曲,许多舞曲。他的广为人知的钢琴曲是《华丽回旋曲》和《邀舞》,都写于1819年。两首作品的性质也相近,都华丽、明快,在优美、轻松之中透露出浪漫主义的气息。《华丽回旋曲》的主题是:
与这首作品相比,他的《邀舞》流传的要更广些。邀,就是邀请,乐曲描写的是邀请跳舞的情景。威伯本人对乐曲给予了生动的解释,大意是:开始是一个男的很有礼貌的邀请一个女的跳舞:
这条低音区的上行旋律表达着这个男人诚恳的态度。但女的有点不好意思,也很有礼貌,不过谢绝了:
但男的又一次邀请,低音旋律又重复一次。这次,引出了两人的交谈,很自然的共进舞池。后来就是华美的多段圆舞曲了,是一听就清楚的优雅的舞蹈场面。当舞蹈音乐停止后,类似开头的音乐再次出现,这回是男的向女的表达谢意,两人友好地互相告别。这是典型的浪漫主义标题音乐。标题带有情节性音乐也沿着情节的线索发展。
舒伯特(1797—1828)是早期浪漫派又一位代表人物。他有着与莫扎特相似的天才,却经受了比莫扎特更多的困苦。他31岁早逝,仅比贝多芬晚去世一年。他是艺术歌曲的伟大作曲家,也创作了著名的交响音乐作品。他在钢琴音乐上也有建树。他一生写了十六首钢琴奏鸣曲,还有许许多多“即兴曲”、“音乐的瞬间”(这是舒伯特首创的名称)、“进行曲”等等小品。这些作品被称为性格式小品,每曲都表现一种特定的、语言无法形容的微妙的情绪和感受,展示出一个奇妙的音乐世界。他的一些小品我们都早已耳熟了,比如第二首《音乐的瞬间》,在许多场合都会听到:
这就是舒伯特在瞬息间产生的音乐灵感谱成的美丽可爱的小曲。对于这类小曲,不必费心去想“表现的是什么”,它表现的就是你听到和感到的。他的《即兴曲》也是这样。比如《E大调即兴曲》,让你的情绪、你的想象跟随着那串蜿蜒起伏迅速流动的音流飞翔就是了,肯定把你带到美妙迷人的地方:
浪漫的别称是罗曼蒂克。浪漫,汉语词语,拼音làngmàn,广义上的浪漫,意为纵情,富有诗意,充满幻想,不拘小节情侣关系而言。
狭义上的浪漫来源于19世纪20年代至19世纪末诞生于西欧的浪漫主义,这里的浪漫特指对现实世界感到不满,对未来充满期望和追求,理想远大,不甘堕落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怀。欧洲人认为贝多芬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因为贝多芬不向命运屈服,敢于同贵族,同命运抗争。
浪漫主义流派发展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18世纪末年,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文坛的勃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就用得非常流行了,并且在1798年法兰西学别的创作方法的名称。它反映在艺术的各个领域,德国是诗和音乐,英国是诗,小说和风景画,法国是绘画和雕刻。
一、 大约在公元1600~1750年间 巴洛克时期(Baroque Ages)
二、 大约在公元1750~1820年间 古典时期(Classicism Ages)
三、大约在公元1820~1900年间 浪漫时期(Romanticism Ages)
“古典(派)的”这一词汇本身包含平衡、节制、简洁和精致的概念这古典乐派些概念例如可用于“古典”建筑,但用以表达古典风格还不够贴切,古典风格音乐可以具有暴风雨般的气势和复杂的内容和形式简而言之,古典风格是指那些可以从18世纪最伟大和最著名的作曲家海顿、莫札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到的风格古典乐派对西方音乐历史起到重要意义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风格上则与巴洛克时期有了本质上的不同,即便是刚刚入门的听众也能够听出这两个不同时期作品在许多方面的不同巴洛克音乐崇尚的是一种光彩照人的强烈,而古典主义音乐则崇尚稳重守制、逻辑均衡,虽然显得过于循规蹈矩,但却不乏美感欣赏这个时期的作品,听众所享受到的是一种和谐、优雅却又平衡、统一的优美 在节奏上古典主义音乐一改以往巴洛克持续不断的强烈感,特别注重旋律的作用,而旋律也是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作品“最精湛和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成为其灵魂所在
一、文艺复兴时期
1、尼德兰乐派:创作内容多为弥散曲与经文歌等宗教音乐,也有世俗音乐。代表人物有迪费、若斯坎、班舒瓦、奥克冈等。
2、威尼斯乐派:威尼斯乐派的宗教音乐音响恢弘,色彩绚丽,采用双合唱队(甚至达到五个合唱队),有乐器伴奏,如管风琴、号角、维奥尔琴等。代表人物有维拉尔特、叔、侄加布里埃利。
3、罗马乐派:一个专门创作服务于宗教作品的乐派,以无伴奏合唱的形式为主。代表人物有帕勒斯特里那等。
二、巴洛克时期
1、蒙特威尔地(Claudio Monteverdi, 1567~1643)
2、史卡拉第(Alessandro Scarlatti, 1660~1725)
3、佩戈莱西(Giovanni Pergolesi,1710~1736)
4、科莱利(Arcangelo Corelli, 1653~1713)
5、韦瓦第(Antonio Vivaldi, 1678~1741)
6、塔替尼(Giuseppe Tartini, 1692~1770)
7、德国的许茨(Heinrich Schutz, 1585~1672)
8、柏格兹特胡德(Dietrich Buxtehude, 1673~1707)
9、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 1681~1767)
三、古典主义时期
1、海顿: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2、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最出名的乐剧是《安魂曲》、《费加罗的婚礼》 和《唐璜》和《魔笛》。
3、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四、浪漫主义音乐
1、舒伯特:创作中心是艺术歌曲,艺术歌剧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这是浪漫主义音乐派作曲家抒发诗情画意的理想领域。
2、李斯特:中期浪漫主义音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在匈牙利,他的一生对音乐突出的贡献主要是丰富了钢琴技巧的表现力。
3、理查德·施特劳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派作曲家。作为一位作曲家,施特劳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交响诗方面,他完善了交响诗的结构形式,精心创作主导动机以及专门描写人物、地点、情景的音乐片断。
扩展资料: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有所不同。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
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
提倡标题音乐;
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
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
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贝多芬与海顿
莫札特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 简介生平: 贝多芬生于德国波昂一个有音乐背景的家庭
是西洋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父亲是当地的宫廷乐师。贝多芬八岁时已公开演奏
十三岁担任宫廷的助理管风琴师和中提琴手。四年后被送往奥地利维也纳学习音乐。 1792年
贝多芬再次赴维也纳。1800年左右
贝多芬发觉听觉衰退
并越来越严重
直至1812年完全失聪。 贝多芬1827年3月26日逝世于维也纳。
参考: me & 网上
贝多芬的作品分为三个period,分别是early period,middle period 和 late period。第一个period是古典风格的作品,归古典时期。第二三个perioda是浪漫风格的作品,如第二个period中英雄交响曲常被认为是标志着浪漫时期的开始。 总括来说,贝多芬是属于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之间的过渡期。古典时期始于1750,终于1820;浪漫时期始于1815,终于1910。贝多分的一生横跨这两个时期。
参考: en /wiki/Classical_period_%28music%29
古典时期~ 与 海顿 Haydn 和 莫扎特 Mozart同期。 同时
他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 开浪漫主义先河的欧洲古典音乐作曲家。 贝多芬被后人尊称为乐圣。 2008-03-27 12:30:40 补充: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昂一个有音乐背景的家庭,祖父是波昂宫庭乐长,爸爸于科隆选帝宫廷礼拜堂担任男高音歌手及宫廷乐长的职务。 贝多芬年幼时由他爸爸教他弹琴,当他发现贝多芬的音乐天才,就急于将小贝多芬培养成音乐神童,强迫他长时间练琴。但贝多芬真正的启蒙老师,却是宫庭乐长倪富(1748-1798)
他除了教钢琴和管风琴外,还教贝多芬作曲。 2008-03-27 12:33:10 补充: 贝多芬8岁时已公开演奏,13岁担任宫廷的助理管风琴师和中提琴手 ,14岁在宫廷演奏管风琴。 1789年,贝多芬17岁被送往当时欧洲的音乐中心---维也纳学习音乐,并结识仰慕的莫札特(Wolfgong Amadeus Mozart),后因妈妈患上肺结核病危,匆匆赶回波昂,。妈妈过身后,由于爸爸酗酒,他要赚取家庭年生活费,照顾爸爸及2位年幼的弟弟。 2008-03-27 12:33:28 补充: 1792年(22岁) 贝多芬正式移居维也纳,先与有「交响乐之父」之称的海顿(Joseph Haydn) 、阿布雷兹亲王、萨里耶瑞等大师学习,之后在罗勃科维兹亲王、鲁道夫大公、金斯基亲王等贵族的赞助下,在维也纳贝多芬很快便成为出色的钢琴家,特别是他即兴演奏的本领更受人爱戴。 1800年左右,贝多芬发现听觉衰退,并且越来越严重,直至1812年(42岁) 完全失聪。 贝多芬1827年3月26日逝世于维也纳,终年57岁,死因是贝多芬不小心染上感冒,引发长年来的多种症病而死亡。
good 2008-03-27 11:32:47 补充: thanks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