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时期都产生了哪些交响音乐?

浪漫主义时期都产生了哪些交响音乐?,第1张

浪漫主义时期产生了如下的交响乐。

一、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是十九世纪初期诞生的维也纳古典音乐学派之后的一种新的音乐流派。而在这一阶段,音乐家在创作上体现了对主观情感的推崇、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在艺术表达上,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产生了一种浪漫主义的思想和风格。

作品中充满了强烈的主观情绪与个性,每一位作曲家的创作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作品突出了国家意识,作曲家的创作往往扎根于本土的文化土壤,特别是后期的浪漫主义。

二、产生的作品

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是继《蓝色的多瑙河》后,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一本巨著。1868年完工,于同年6月19日首次在维也纳上演,这是作者本人的作品。奥地利的维也纳郊外,坐落着一大片茂密的树林。这里也是维也纳众多著名作曲家的聚集地,那里的美丽景色常常会给他们带来灵感。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由一个引子和五首圆舞曲组成,后来又有人改编成管弦乐曲和混声合唱。

2、《幻想交响曲》

法国的柏辽兹是《幻想交响曲》的代表,他是浪漫主题交响乐的创始人。《幻想交响曲》是一本具有文学标题、浪漫主义和自我传记的著作,其副标题为“一位艺术家的人生片段”,五个章节的故事主线通过比较详细的文字标题提供给听众。

3、《田园交响曲》

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的作品《田园交响曲》,这首曲子于1808年完成,是他为数不多的几个乐章都有名字的乐章,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当时贝多芬的耳朵已经聋了,但他的作品却是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眷恋,是一部充满了记忆的作品。

更多精彩的曲子

除了极具代表性的歌剧作品之外,韦伯在器乐方面也写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曲子。在众多的乐器当中,韦伯的最爱非单簧管莫属了,他在慕尼黑旅游期间结识了一位杰出的单簧管演奏家巴曼,巴曼吹奏单簧管的技巧十分娴熟,柔美的音色征服了许多人,就连门德尔松也曾为他谱写乐曲。

      1811至1816年间,韦伯完成了多首有关单簧管的作品,例如著名的降B大调《单簧管五重奏》。韦伯在写这首作品时,正准备与卡洛琳结婚,但是却遭到女方家长的反对,于是曲子里淡淡地透露出对卡洛琳的思慕之意。他将单簧管视为协奏曲中的独奏乐器,自由自在地让单簧管奏出流畅悠扬的旋律,将音乐情感发挥到极致。

      另外还有F小调《第1单簧管协奏曲》,这首曲子是古今单簧管协奏曲中最为华丽的杰作之一,也是最常被演出的曲子。韦伯将浪漫主义的抒情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绚丽的色彩与独具动感的表现力极自然地将单簧管优美的音色彻底展现。

      除了交响曲、序曲、协奏曲、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苏格兰舞曲等器乐作品,因为韦伯本身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所以他谱写的钢琴曲独具一格,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在所有的钢琴作品中,至今仍广受众人喜爱的就是名《邀舞》

《邀舞》写于1819年7月,这首曲子是他献给卡洛琳的生日礼物,韦伯曾一边弹奏一边为妻子解说乐曲:旋律由低音部展开,代表绅士向贵妇人邀舞,高音部的旋律弹奏出贵妇人的响应,一开始,她显得极为羞怯,但绅士的好口才与风度说服了女士,他们两人携旁手滑入舞池,随着圆舞曲的旋律翩翩起舞。绚丽灿烂的乐曲让两人尽情地旋转、滑步、飞舞,一直到最高潮,曲既终,绅士郑重地鞠躬道谢,贵妇人也盈盈答礼,随后两人缓缓退出舞池,代表乐曲的结束。

《邀舞》这个标题是韦伯亲自加上的,这是钢琴曲中第一首“标题音乐”,也是19世纪圆舞曲的典范。它以奔放的旋律与狂想的风格为特色,洋溢着浪漫主义时期的骑士精神,钢琴的手法极尽华丽而富戏剧性,呈现典雅的艺术色彩。这首钢琴独奏曲后来在1841年被法国作曲家柏辽兹所改编,而写成D大调的管弦乐曲,改编后的曲子用管弦乐增添了舞会的华丽感,比原曲更为生动著名。

更新1:

浪漫时期是不是有分音乐的浪漫时期和别的浪漫时期

浪漫时期绝对唔关爱情事,是战争,革命的唔关2月14事嫁~~ 浪漫主义 Romantici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 浪漫主义Romantici 为强烈的诉求个人在美感、奇特、情绪上的艺术作品,不满现实而又热情,更对异国的 世界响往。 欧洲艺术发展到了十八世纪中叶,出现了一股向往回归自然、迷恋中世纪的风气,浪漫主义Romantici 的倾向于是露出了端倪,并且继续发展,到了十九世纪初,终于汹涌澎湃成为席卷欧美的艺术风潮。 浪漫主义主张创作自由、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个性、重视想像和感情,在许多方面,与新古典主义 Neoclassici 艺术形成了鲜明对照。新古典主义艺术家不强调清晰的个人风格,而是寻求表现永恒的有效真理;浪漫主义则追求将自身的情感、信念、希望和恐惧,以各种形式表现。浪漫主义画家不强调素描和严谨的外形而是强调激越的情感和极端个性化的表现。 浪漫主义排除单一风格的发展,它并不反对前期的风格,所以在浪漫主义盛行之时,新古典主义的理念仍旧可以发展。西方艺术史上所谓的「浪漫主义时期」,应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Reali 以及自然主义全部包括在内。因为它们的精神是一直贯穿、绵延不断的。所以在一些写实主义或自然主义作品里,可见浪漫主义的气质。 浪漫主义的重要艺术家有法国的杰利柯Theodore Gericault、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英国的布雷克William Blake,和西班牙的哥雅Francisco de Goya,德国的腓特烈Car David Friderich及美国的宾汉Gee Caleb Bingham。 抽象表现主义 在欧洲的说法是"无形式艺术"(Art Informel)。 这名词早在1920年就出现了,1946年,美国的媒体正式使用这名词描述当代的绘画。1940年代,当大部分的欧洲陷入二次大战的烽火中,而美国承担了继续发展艺术的大任。"抽象表现主义"即是第一个在美国本土发展出来的艺术流派。当时美国优秀的艺术家们聚集在东海岸,特别是纽约,正好与来美躲避战火的欧州艺术家们互相学习,观摩。这些欧州艺术家其中包括了:麦克斯.恩斯特(Max Ernst),皮耶.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等人,他们影响了美国当时的艺术风格,所以"抽象表现主义"可以说是一个"欧裔美系"的艺术潮流。 细分"抽象表现主义",我们可以类分为: "爆发表现派" "书法表派" "记号表现派" "几何表现派" "单色表现派" "音乐表现派" 所以,"抽象表现主义"所表现的并不是一种特定的绘画风格,而是一种对于艺术的态度。此派的画家的作品主题常常带有沈重的悲剧性与道德感,这与当时社会与生活的现况恰成对比。此间的画家多具有叛逆的精神与自由的信念,他们重视个性的表达与即兴的创作,传统的主题与风格已无法满足他们的创作欲,风格已不是他们注重的课题。 抽象表现主义所受到现代艺术各流派的影响包括了:梵谷的表现主义,康丁斯基的抽象,马谛斯对明亮饱满的色彩运用,米罗的有机造型,一直到超现实主义的潜意识的心理幻象。 目前"抽象表现主义"(AE or Ex)这名词在美国已是家喻户晓,它影响了战后的艺术创作,包括了摄影,雕塑,陶艺,与设计,而"行动绘画"(Action Painting)与"美国风格 "(American-style)也成为了"抽象表现主义"的代名词。 二十世纪最初的新绘画运动,如将理论推到极端将变成抽象绘画。抽象绘画发展循着两个形态进行的:古典和浪漫;冷和热抽象;几何形与表现抽象。二次世界大战后,抽象绘画在美国与超现实主义结合,产生了「抽象的表现主义」。抽象绘画主要观念:艺术作品是形与色这两个单纯因素的构成。 抽象绘画形成的三部分 一抽象绘画的前身 印象派忽略主题,专心描写光和色。 二广义的抽象绘画 立体派解体形象,注重平面的造形结构。 奥菲斯派破坏形象注重画面律动。 末来派破坏形象强调主题的运动感觉 三狭义的抽象绘画 结构主义关心几何形体的组织。

参考: kidsartidv/fineart6

浪漫时期?是不是音乐的浪漫时期? 西方音乐发展粗略来说始于中世纪的宗教音乐,那时音乐是修士的鬼玩意。然后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不断发展,进入了「巴洛克」时期以及百花齐放的「古典时期」,后来的两个世纪里,钢琴键数被定为八十八个,管弦乐团的编制成形,管弦乐法及交响诗等出现;交响曲、协奏会、奏鸣曲等断渐趋成熟,而歌剧的发展亦一发不可收拾。就是这个辉煌的年代,人们称它为「浪漫时期」。 在此之前,音乐是宗教的一部分,是哥颂上帝的途径,可以说是以神为主,但是在浪漫时期出现了转变,音乐以人为主,人们懂得以音乐歌颂大自然,歌颂生命。「浪漫主义」一词颇为多意,在音乐上我们把它定义为狂想、创造、想像力、传奇故事等。在文学或绘画上亦属同意。「浪漫时期」的狂想,、创新与「古典时期」的平衡,对称形成了最鲜明的对比,在十八与十九世纪之交,浪漫时代接替古典时代,也就是说「浪漫时期」是在两者的比较下而被突出的,而「古典时期」亦突显了它在某种意义上的价值。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之间最显著的分别在于表现与形式。「古典时期」强调形式规则与方法,「浪漫时期」则以表现和内容先入为主。在古典音乐的乐曲中,我们可以听到乐曲的清晰结构,在个人的自觉意识上,我们仿佛可以预先推想到乐曲的进行与发展。任何事件触发的情感表达,都可以在乐曲的结构中找到。在「浪漫时期」的乐曲中,我们会感受到旋律中表达的情感表现,这些情会通过和声或旋律,在某个巧妙的时刻出现。感情表达的手段以各种新思想的冲击,比形式更为重要。浪漫主义艺术家更往往把形式作为一种本质上的存在而接受,并令其更加动人,在古典的传统形式内注入了出人意表的变化。  贝多芬为古典时期书上了句号,亦是浪漫时代的开拓者,在此之后,作曲家们在十九世纪中不断创造出连串的经典。舒伯特、白辽士、门德尔松、萧邦、柴可夫斯基、德伏扎克、艾尔加、李斯特、威尔第,还有更多。他们的笔下出现了不少家传户晓的乐曲小品,例如李斯的「爱之梦」,威尔第的「茶花女」,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艾尔加的「爱的颂赞」,萧邦的「夜曲」,德伏扎克的「幽默曲」……这些浪漫时期的作品都被收入了世界音乐的宝库,值得一听再听。

是萧敬腾的 《怎么说我不爱你》吧

收录在他的专辑狂想曲中。

捡了一回那刺激浪漫当下的欲望

过了一程那冲动麻木之下的疯狂

品那些遐想 尝那些火花

然后坠落又坠落 旋转流离在迷乱的网

走了一趟那绚烂华丽背后的虚假

绕了一圈那短暂快感之后的空荡

享那些愉悦 得那些忧伤

重复着 弹奏 激情的狂想

我要怎么说我不爱你 我要怎么做才能死心

我们一再一再的证明 只有互相伤害的较劲

我要怎么说我不爱你 我要怎么做你才死心

痛苦不断不断的交替 还有什么留情的余地

走了一趟那绚烂华丽背后的虚假

绕了一圈那短暂快感之后的空荡

享那些愉悦 得那些忧伤

重复着 弹奏 激情的狂想

我要怎么说我不爱你 我要怎么做才能死心

我们一再一再的证明 只有互相伤害的较劲

我要怎么说我不爱你 我要怎么做你才死心

痛苦不断不断的交替 还有什么留情的余地

拥抱着感受着彼此的呼吸声

随着浪潮的高低漂浮在那片刻快乐

然后尽情沉沦然后缝补灵魂

我要怎么说我不爱你 我要怎么做才能死心

我们一再一再的证明 只有互相伤害的较劲

我要怎么说我不爱你 我要怎么做你才死心

痛苦不断不断的交替 还有什么留情的余地

过了一程那冲动麻木之下的疯狂

对么?

1、《邀 舞》—Aufforderung zum Tanze Op65,原为钢琴曲,作于1819年,由卡尔·玛里亚·恩斯特·冯·韦伯1786-1826(德国人,德国民族音乐先驱,代表作《魔弹射手》)所作。后来由柏辽兹编配成管弦乐曲,使之名声大作。

2、《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The Symphony No3 in E flat major,Op55,又名《英雄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于1804年的交响曲,作品55号。

3、《c小调第五交响曲》(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作品67号,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

4、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约翰·施特劳斯作曲,1868年完成。乐曲描绘维也纳郊区森林的景色。初夏的早晨,高枝啼鸟,林阴遍地,姑娘们在森林嬉戏、歌舞,恍若置身仙境。

5、法国音乐家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以充满想象力的管弦语法,为音乐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决定性的大门。在当时,浪漫主义正从文坛、画坛渐次席卷到乐坛,柏辽兹正好恭逢其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727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