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是什么,第1张

文艺复兴

 

古典文明灭亡后,由野蛮的日耳曼人结合罗马因素建立起来的中古西欧文明,在其文明初期,呈现了一片黑暗的景状。是罗马基督教会洗礼了野蛮的日耳曼人,给欧洲带来了文明之光。早期基督教会的主教和僧侣在中世纪的经济复苏中,喊着“工作就是祈祷”的口号,率领人们开垦荒地,发展生产,曾起过积极的作用。经过几百年的努力,欧洲的经济迅速恢复到并且超过罗马帝国时期的水平。13世纪以后,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民族国家的出现、教育的进步、世俗文化的成长,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逐渐扫除了了长期笼罩在人们心中的悲观绝望的阴霾。人们开始对未来的生活满怀憧憬。天主教原有的禁欲主义说教已不再能吸引人们。在新型的商品经济中成长起来的新兴资产阶级已不满足于当时的社会现实。他们要求变革,要求新的生活,至少他们要求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满足自己的欲望的时候,不再受到干扰和阻挠。他们对现存的文化不满,但他们自己又太年轻,不足以创造一种新文化以取代他们厌恶的中世纪天主教的旧文化。在犹疑彷徨之际,他们偶然发现了一些尘封已久的希腊罗马文化典籍。那些饱含着对人类现实生活强烈关怀的希腊、罗马文化深深吸引着这些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乐于从古典文化的思想宝库中去寻找自己解放的旗帜。于是,一场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形式,实则在鼓吹资产阶级新文化的“文艺复兴”运动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事实上,近现代以来,西方文明每一次大的进步都几乎得益于古典文明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就是:“通过接触希腊罗马文献来丰富陶冶人们的心灵。这种理想一直流传到19世纪,至今尚未完全过时。或许,只要西方文明存在,这种理想就不会消亡。……古代的经典作品是无与伦比的,更是不可超越的——这种看法几乎没有人提出质疑。”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也曾经写道:“我们把西方使人得以充分发展的基础归功于古典世界在西方,自我的每一次大提升,都是由于与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而引起的。”这或许是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以文艺复兴形式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

  人文主义的内涵与人性的颂扬

  人文主义 Humanism指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通常认为这种思想态度是文艺复兴文化的主题。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起源于14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彼特拉克,他精通并且热心提倡拉丁古典文学,影响所及,从意大利直到西欧各地。日后人们逐渐认为,人文主义无非是讲授古典文学,但是更为适当的提法是,凡重视人与上帝关系、人的自由意志和人对自然界的优越性的态度,都是人文主义。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

  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纪——公元17世纪)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是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开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出现的“三杰”——但丁(1265—1321年)、彼特拉克(1304——1374年)、薄伽丘(1313——1375年)都用自己的文学作品奏响、谱写了人性的欢歌。薄伽丘的《十日谈》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十日谈》叙述了10个男女青年为躲避瘟疫在佛罗伦萨郊区的一座别墅里住了14天,其中10天每人每天轮流讲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涉及到的人物形形色色,有国王、贵族、僧侣、后妃、闺秀、仆人、梳羊毛女工、高利贷者、贩夫走卒等等,这些人物各具性格特征,所发生的故事也尽显人间百态。自中世纪以来,欧洲文学还是第一次用现实主义的笔法反映如此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一位近代意大利文艺评论家曾把《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在书中,薄伽丘以生动的故事讴歌人性,认为人的天性无所不在,不可压抑,更无从回避。他在第四天故事的开头特地安排了这样一个插曲,耐人寻味:有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着父亲下山进城,路上遇见了一群衣着华丽、年轻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奉天主的父亲答道:它们全都是祸水,叫做绿鹅。并嘱咐儿子低下头去,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它们。谁知儿子却说道:“亲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尽管这个青年第一次进城,但他却本能地觉得,在看到的众多新鲜事物中,最美的、最吸引他的就是“绿鹅”。那老头这时才明白,原来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诫要强得多!接着,薄伽丘抒发了他极富人文精神的感叹:“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薄伽丘还借书中绮思梦达之口表达了人类的平等观念:“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

  文艺复兴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十日谈》虽然讴歌了人性,但大多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说的都是男欢女爱,作为生物种群的最高级动物,人类应该有更高的追求。随着运动的发展,文艺复兴也呈现了从粗俗不断走向高雅的精致这一特点。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1564——1616年)就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莎士比亚的作品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隽永深刻的哲理描写、抒发、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他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的进步

  文艺复兴似乎再现了上古的“轴心时代”,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产生了巨人的时代。这个伟大的时代不仅产生了西方近代的人文主义,而且在继承唯名论派思想的基础上,还诞生出许多科学的巨人。这里包括库萨的尼古拉、为捍卫真理被天主教宗教裁判所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布鲁诺。最吸引我们的还是那位谜一样的达·芬奇。达·芬奇不仅是一位我们通常知道的艺术大师,他更是一位科学家!他有许多科学的创造和发明:他最先提出了杠杆原理和液压概念,设计过纺织机、飞机、潜水艇、降落伞等等我们习惯认为是当代文明的诸多器物。他把自己的感想和研究成果写成五千多页的笔记,很可惜这些笔记没有完整地保存下来。但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笔记的残篇当中,体会到达·芬奇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令人震撼的科学想象。

  这些科学方面的巨人几乎都持有这样的观点:人的认识对象是自然。经验是人通向自然的桥梁。经验是一切可靠知识的母亲。经验是没有错误的,犯错误的是我们的判断。不从经验中产生的知识,比如上帝、灵魂等背离感官的东西,是虚妄无实和特别可疑的。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经验,而不是别人的词句。这些对人类经验的重视,直接导致了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然后又引发了哲学领域的革命,为以后的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启蒙运动

  1、启蒙运动的思想基础——从科学革命到哲学革命

  由对人类经验的重视引发了一系列新型科学仪器的发明,1590年,出现了第一个合成显微镜,1608年,发明了望远镜。随后,气压计、空气泵出现。伽利略(1564——1642年)发现卫星围着木星转,哈维(1578——1657年)发现了血液循环。更引人注目的是哥白尼(1473——1543年)阐述了日心说,推翻了人们信奉千年的托勒密的“地心说”。科学革命最引人注目的贡献还不仅仅在于新工具、新发现的层出不穷,更重要的是新的科学方法的发现。突出的是弗兰西斯科·培根(1561——1626年),他主张经验与理性的婚配。他指出狭隘的经验派只忙于收集材料而并不对材料进行加工提炼,由于拒绝运用共同的概念而陷于认识的迷途;理性派(这里的理性派是指基于亚里斯多德的演绎逻辑体系进行从一般到个体推演的派别)则容易陷于抽象的玄想推出不切实际的教条和学说。为此,培根主张必须在经验能力和理性能力之间永远建立一个真正合法的婚姻。由此,他发明了科学归纳法,强调了观察和归纳推论的重要性。当数学新领域尤其是微积分被开拓出来后,观察以及数学运算的方法就成为近代科学最为显著的特点。科学方法的运用让那些思想家和科学家意识到:人可以得到关于自然的真理,只要方法得当。培根提出了那句振奋人心的口号:“知识就是力量”。几乎与培根同时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则继续沿用演绎法阐述他的全部哲学。他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强调理性的独立和确凿性,由此创立了唯理论哲学。以后又有荷兰的斯宾诺莎(1632——1677年)和德国的莱布尼茨(1646——1716年)推进了唯理论哲学。这些思想奠定了启蒙运动的基础。

  2、启蒙运动的内涵

  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是17和18世纪在欧洲知识界获得广泛拥护的一种思想运动和信仰运动,它所研究的是上帝、理性、自然、人类等各种相互关系的概念。

  ……在理论方面,启蒙运动的思想家首先讨论理智与情感的关系,最后讲到法制问题。启蒙运动思想大致有人道主义、社会思想和历史观几个方面。在人道主义方面,启蒙运动思想家发现人类有共同的属性,进而又从人类社会的固有现象转而研究人类社会应有的现象,从而提出批判,鼓吹改良,进而主张改革。欧洲各国的严峻法律受到抨击。有色人种受到同情。瑞士法学家德瓦泰勒主张各国和平共处,遵守自然法的伦理原则。最后,康德于1795年发出“为了永久和平”的呼吁。在社会思想方面,启蒙运动表现在政治思想、法律和经济理论等各个领域。在政治思想上,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提出社会契约说。1762年卢梭的《民约论》在巴黎出版。启蒙运动的法律思想,最终体现在普鲁士法典、奥地利法典和《拿破仑》法典之中。在经济理论上法国经济学家布阿吉尔贝尔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自由竞争。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原富》,主张遵守自然法则,尊重个人自由,但也要求政府扶弱抑强。在历史观方面,培根首先提出新的解释历史方法。他反对历史循环论,认为人类是在不断前进。

  3理性的高扬

  启蒙运动起源于西方民族对思想自由的新要求,它是文艺复兴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它一方面源于西方民族的成熟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又源于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所引发的自信心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人类理性的崇拜。启蒙运动的理论表现是理性主义,它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深入和具体化。此时人们已从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因为人类凭借理性就能完美地了解整个世界。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远比文艺复兴初期的思想家幸运和自信。因为文艺复兴初期的人文主义者,在古典文化的光辉成就面前颇为自卑,甚至自惭形秽。但这三百多年来,欧洲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式的变化:民族国家形成、新航路开辟、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飞跃式的进步……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不是依靠上帝的指引或者神意的启示,而是人类凭借着自己的理性,运用自己的才智,不断探索创造的结果。他们无比乐观地相信:今天远胜于昨天,明天比今天更美好!启蒙运动从英、法两国开始,然后扩展到德国和荷兰等诸多国家,涌现出许多思想家。他们都以理性主义作为思想武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主义,直接为资产阶级革命鸣锣开道。在启蒙思想的指引下,欧洲出现了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欧洲近代国家,甚至催生了美国这个新兴国家。

  启蒙思想家反对宗教迷信,提倡科学。他们力图把人类生活世俗化,开辟一个非宗教的理性时代,他们关注社会,希望用理性的光辉映照出一个民主、科学的光明时代。启蒙运动将西方自然法理论中的核心价值诸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广泛张扬并付诸实施,产生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

  浪漫主义的反叛

  启蒙运动给我们留下深远影响的还有那充满个性、饱含生命亲切感、潇洒优美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起自18世纪中期,止于19世纪中叶,但它的影响直到今日尚未消失。浪漫主义的创始人是出生于日内瓦的法国平民思想家卢梭(1712——1778年)。卢梭是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他的激进可能源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和愤世嫉俗的叛逆性格。或许正因如此,在启蒙运动理性大旗高扬的时候,卢梭吹出了第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他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绝无谬误的向导是不可靠的。理性有它的用处,但是关于生活中更多的问题,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卢梭在得奖的《论科学与艺术》论文中把原始人的自由与无知和文明社会的暴政和罪恶相对照,认为:人类天性本善,原始人是“高贵的野蛮人”,原始社会最美好,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

  卢梭的这些见解和思想,震惊、影响了整个的欧洲思想界,他从此成为浪漫主义之父。在卢梭之后的一百多年里,整个欧洲的哲学、文学、美术、音乐和建筑艺术都浸透着浪漫主义的分子。

  按照我的理解,浪漫主义应该是指这样的一种倾向和态度,它宣扬人的感情至上,它本身的特点是非理性的、人文的、个性的、想象的和情感的,它往往以历史、民族奋斗和壮美的自然为其素材和背景,描写、讴歌人的情感和业绩。我们所熟知的一些诗人如拜伦、雪莱、歌德等等都属于浪漫主义诗人。

  浪漫主义思潮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指出了人类理性的有限性,揭示了科学对人类的生活是一把双刃剑这一我们现在才深刻领教的道理。浪漫主义对西方人文精神的贡献和影响是:它极大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凸现了人的情感和个性;它把人从冷冰冰的理性原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让人全新体会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它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密切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了对自然的尊敬态度;它让人们善于发现发展中国家和所谓落后民族的长处,教导人们对不同文明胸怀一种宽容的心态。浪漫主义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个人主义的膨胀,为张扬个性而造成的混乱和无序;对现代科技的排斥和拒绝,文学作品中的无病呻吟和生活中的情感泛滥等等。

  启蒙运动的真谛

  我以为:启蒙运动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并不在于它给欧洲带来政治、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而是在于它对欧洲人本身的一种彻底解放的主张。人的解放包括人身的解放和人思想的解放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要使人获得人身的自由和思想言论的自由。启蒙运动让产生于古代希腊罗马、又复兴于14、15世纪的西方人文精神得到了深刻圆满地体现。

  对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进行深刻探讨,具有重大理论贡献的是法国的卢梭和德国的康德(1724-1804年)。卢梭认为:“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由契约而生成的国家是“主权在民”的,人民有权推翻侵犯人民利益,侵害人民自由的专制政权。

  康德很赞成卢梭的有关人生而自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思想的自由。相对于人类本身而言,何为启蒙运动?康德的定义道出了启蒙运动的真谛:“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康德解释说:不成熟状态并不是指人缺乏理智,而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和决心加以运用自己的理智,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 Aude!(拉丁文:要勇于思考。作者注)要有勇气运用你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能够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在古希腊只有苏格拉底做到了,但他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由此可见,能否做到拥有独立的意志和自由的思想,运用自己的理智做出判断是衡量一个人、一个民族是否经过启蒙的一个重要标准。康德面对历史和现实,尖锐地指出:以人民的保护者自居的统治阶级总是阻挠人民运用自己的理智,实行愚民政策,“保护人首先是使他们的牲口愚蠢,并且小心提防这些温顺的畜生不要竟敢冒险从锁着他们的摇车里面迈出一步;然后就向他们指出他们企图单独行走时会威胁他们的那种危险。”

  “然则,哪些限制是有碍启蒙的,哪些不是,反而是足以促进它的呢?——我回答说: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康德的这段话揭示了人类自由的内涵和启蒙的标准,对我们中华民族极具启迪。

先设柱高为2h,然后通过勾股定理表示出圆柱底面半径,

之后用已知量表示出圆柱的体积,对所得含h式子对h求导,所得等于0,解方程就得当体积最大时圆柱的高(用R表示)

与学霸谈恋爱啊,真心是让自己羞愧致死。

大学时候的女朋友,虽然并不是十项全能,但是在个别学科上已经对我造成了绝对性的碾压。

恩,话说她的部分科目成绩,那就是让我自叹不如啊!完全是碾压了我这个学酥了。

比如说高数、英语。

话说我高中时代这个数学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太神奇的东西了,因为我完全就弄不明怎么就那么多弯弯绕绕的公式让我背的实在是受不了。等大学的高数课程一开始,我第一节课就不明白那个头发已经花白的老师站在讲台上都在叨叨些什么东西。以至于我现在都完全不记得他除了一直干净的白色衬衫和百年不变的深蓝色西裤还给我留下了什么东西。

我这听不懂啊,老师!

您老在上面神采飞扬的,我这就只能是目光呆滞的随着您进行移动。看着是一份十分好学的样子,实际上我真的是神游天外了。

但是这个高数是要考试的!而且挂科率还是很高的存在!

我的女友,自告奋勇的担当起了我的补课老师。这补课情节可不是岛国小**那没春光璇弥的样子,而是很血腥暴力的。

只要一个题她给我讲一遍了,同类型的题目我要是再做错了,呵呵呵,我的胳膊就要遭殃了。

然后课后的习题,我要是没做出来,好嘛,您这是故意的吧,您这是不想洗衣服了?让我给你洗么?你直接说就好了啊!错一个洗一件衣服,这就导致了当男寝已经熄灯了的时候,在水房还有一个光着膀子穿着裤衩的男生在吭哧吭哧的洗着女士T恤还有牛仔裤,偶尔还会带着双袜子。当寝室老师查寝的时候,看我们寝室挂着女生衣服的时候,那种怜悯的眼神,让我至今都能够记得。

这早晨记忆力和思维更加敏捷,所以这早晨我也未能幸免啊!每天早晨这室友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我就已经蹑手蹑脚的收拾完毕出门了。五点半啊,就到自习室里面开始做题了。这每天教学楼的门卫大叔看到我,都会向我竖起大拇指。

他说:“能坚持上自习一个星期的学生,我现在看着都少,你这个都坚持了一个多月了,相信你一定是个好学的学生”

我摔啊!你当我愿意来啊,我这上自习还不是被逼着的!你看我这是一个人来的,但是您老知道半个小时之后,就有人来检查了么?看我有没有把题写完了,这没写完,就是身体加上精神的双倍折磨啊!

在两大阵营里对峙着,互相观望着,打量着,研究着各自的优点与缺点。不可否认,人与人的深层次的不同是缘于每个人的个性,但是受到教育的差异和经历,不同环境的影响当然也是很大的,于是,每个群体都呈现某些共同的一面。这个很像牛津大学的经典问题whatdoyouthink?剑桥大学的经典问题whatdoyouknow牛津的重人文,重思想,剑桥的重理工,重知识,很明显的就体现出来了。文科是从研究自己出发到研究外界,所以历代伟大文人总是先是自己主动或者被动的脱离世界,被迫的进入自己内心世界,几经砥砺,终于能发前人所未发,写出有独特价值的华章,进而对思想,对外界有所作用,这个司马迁在《史记》里举了一长串著名的例子。理科是从研究外界出发到自己内心,所以那些天才的科学家莫不很早就对外界自然现象好奇,有寻根探底的强烈的欲望,有了解自然,控制自然,利用自然的欲求,从张衡的夜晚数星星,陈景润少时对数学研究的强烈欲求,从法拉第对电磁现象的不舍追求,到齐奥尔科夫斯基对遨游蓝天的梦想,爱因斯坦从小对指南针神奇力量的着迷,理科总是从积极研究外界,探讨原因,利用规律出发上升为科学哲学,解放心灵,更新陈旧思维观,带来新的产物。文科生容易沉溺于书斋和空谈中,理科生容易拘束于僵化和理论中,文科生需要多关注社会现实,理科生需要多开放心灵,文科生要学习理科生的务实和效率,理科生需要学习文科生的灵性和广博文科生是用心思考的,文章是心之郁结,理科生用头思考的,论文是严谨的智慧,文科生最担心自己没有职业化,专业化,心里总是虚虚的,理科生总是最担心自己太过于职业化,专业化,心里总是空空的,文科生多半觉得工作可以接受,工资太低,理科生总觉得工作太无趣,工资还马马乎乎,文科生觉得理科生呆,理科生觉得文科生酸。但是也有例外,有像文科生的理科生,比如我,有像理科生的文科生,比如还是我,正如有像女生的男生,比如仍然是我,有像男生的女生,这下不是我了,是圈。当然,现在文科理科相互影响,最明显的是,文科开始运用理科那些严格的定义,严谨的逻辑和科学的方法,理科开始关注那些创新思维,培养兴趣,科学家的生平和成功的故事,平添文化底蕴,于是,文科生和理科生也相互影响,文科生开始学习怎么运用计算机和数学,理科生开始学习文学诗歌和文化。文科之王是中文和外语,理科之王是数学和物理,要了解典型的文科生和理科生,研究这几个专业的人就可以了,如果你看到一个人,眼神幽幽的,似乎在问,一定是那样么?怀疑的冷光直入你的心髓,他不是文科生也不是理科生,是学哲学的!传说中最深刻的,超越文科和理科的无冕之王。文科生最喜欢做的梦是有一天能用自己的知识,做一架飞机,在天空中自由遨游,理科生最喜欢做的梦是用一连串动听的外语,一句句优美炽热的诗句和女(男)孩子谈恋爱,文科生中,最倒霉的是男生,属于“少数民族”,在一个个个性十足的,打扮靓丽的女孩子中躲在教室角落后面偷看美丽的影子,最后千百次无助的目送芳尘远去,回到那破旧的宿舍写那永远不发表的情诗,理科生中,最委屈的是女生,先不管长的怎么样,只要一听说是理科女生,大概觉得不是恐龙就是另一个居里夫人,理科的男生最怕女生有理智、理性,因为那样的不好骗,失败后愤愤然,果然,理科女生不是恐龙就是太世俗!于是,理科男生天天想,什么时候找个文科女朋友,理科女生天天想碰到个浪漫体贴的文科白马王子,文科男天天想的什么时候碰到个会财务计算的理科贤惠老婆,文科女生天天想的什么时候找个待遇优厚的理科老公,于是,大学一毕业,理科男女朋友分手了,文科男女朋友也分手了,因为双方太一样了,之后,往往理科男配文科女,文科男配理科女,是的,这就是相辅相成的哲学。这个世界需要文科和理科的协作,希望每个人都从对方那里学习优点,抛弃缺点,做一个适应新世纪的通才。全文(编辑:dq1964)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753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