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的特点有哪些?我就说下中国艺术歌曲特点,中国艺术歌曲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借鉴了德国艺术歌曲的特点,而且将中国诗歌文学、中国民歌与欧洲传统技法、中国传统音乐技法,现代创作技法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风格的艺术歌曲懂了吗,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1、五声调式: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所谓五声调式,是由指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简谱中的1、2、3、5、6。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横向旋律: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
3、歌舞相随: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等姊妹艺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古代,音乐一般都离不开舞蹈,如远古时期的《六代乐舞》、唐朝的歌舞大曲以及唐宋以后兴起的戏曲音乐都体现了音乐与舞蹈结合。
4、民族特色: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唱法强调声音的明亮与甜美,语言生动与感情质朴,强调行腔的圆润和咬字吐字的清晰,讲求气息的运用,并以真声演唱为主。
扩展资料: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
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民族音乐按其体裁艺术特点尚可分为六大类: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综合性乐种等。每类音乐又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虽然他的一生短暂,但其短短的31年留下了各种题材各种风格的大量杰作,特别是艺术歌曲不仅精致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质朴的民风,部部闪烁着他的功力和智慧。
尤为出众的是他把诗歌、曲调和伴奏融合在一起,使古老的德国艺术歌曲焕发出新的活力,达到一种全新的境界,因此,他被人们冠以“艺术歌曲之王”的美誉。
舒伯特一生作有600多首艺术歌曲,著名的有《魔王》、《野玫瑰》、《鳟鱼》、《流浪者》、《小夜曲》、《摇篮曲》、《圣母颂》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天鹅之歌》等。他的艺术歌曲具有独特的风韵,旋律是歌词内涵的自然流露,伴奏承载了演唱旋律难以表达的内容,通过调性、音区、和声的色彩变化,赋予了艺术歌曲新的生命,具有浪漫主义的抒情性和传记性。
概括说来,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有两大特点:
一、结构简单
1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常用三种形式,一种是分节歌,一种是通谱歌,还有一种其实也是分节歌的一种,叫变化分节歌。
2所谓分节歌即一首歌曲用一段旋律演唱两段、或者两段以上的歌词。分节歌是德奥歌曲包括民歌常用的形式,舒伯特用这种形式写成了《野玫瑰》、《摇篮曲》等作品。《野玫瑰》歌词选自歌德的同名诗,这是一首亲切平和的像奥地利民歌一样的歌曲。16小节的一段旋律朴素清新,这16小节的旋律有三段不同的歌词(中间还有2小节的钢琴间奏),诉说着舒伯特的浪漫情怀。
3舒伯特艺术歌曲最常用的是变化分节歌形式。变化的分节歌,顾名思义,在重复同一个旋律时,对这段旋律的和声、调性、钢琴织体、速度等做一些变化。当时德奥作曲家已经意识到民间歌曲形式的局限性,想要把这种固定不变的分节歌改变一下,舒伯特也站在了这个行列。
二、内容丰满
1 舒伯特艺术歌曲中有歌颂大自然的比如:《致春天》、《听、云雀》,有赞美艺术和爱情的,如《致音乐》、《爱的使者》,有描述神仙与人间的,如《圣母颂》、《地神》、《异乡》,也有表达他内心苦闷、悲凄孤独的,如《城市》、《海滨》等等。
2这些情感含义不同的歌曲,舒伯特都很好的用声乐与钢琴两种简单的音乐载体直接单纯又深刻动人的表达出来,这也同时是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钢琴伴奏与声乐部分奇妙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两者相辅相成,通常是声乐部分展示各种场景和心情,钢琴伴奏部分则描绘出明媚的春天、凄冷的寒风、茫茫的冬雪等,比如《魔王》,钢琴伴奏中持续的三连音音型描绘出马蹄声。
3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旋律一直是抒情性的、单纯的、朴素的、有民间风格的,作为一个即兴的创作者,他无穷无尽的灵感似乎从来不知道什么是修饰和推敲,由于舒伯特一直生活在城市的阴霾中,他的音乐仔细听来又有点敏感、容易激动和忧伤的色调,这和舒伯特自己的那份不得志、孤独是有关的。
4舒伯特将艺术歌曲的潜能充分挖掘,使其成为极富表现力的完美形式,舒曼、勃拉姆斯以及马勒包括瓦格纳的歌曲,都是沿着舒伯特所开辟的道路前进的。
艺术歌曲的特点:
艺术歌曲是舒伯特全部创作的中心,舒伯特在大约15年的时间里写下了600多首艺术歌曲。在选材方面,舒伯特对歌词的要求不拘一格,既有歌德、席勒、海涅以及莎士比亚的诗歌,也有他的友人索贝尔等的诗歌。除此之外还采用能激发他灵感的,即使当时尚未成名的诗人的词作,比如“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的词都是出自缪勒的诗。舒伯特所选择的诗词内容广泛,对不同的题材语词仔细琢磨,为每首歌寻找最佳的形式载体来揭示作曲家的情感。舒伯特的歌曲形式通常分为三类:分节歌、通体歌、变化分节歌。舒伯特将声乐套曲的形式向前推进一步,尽管贝多芬“致远方的爱人”(1816)要比舒伯特“冬之旅”(1827)早10年,但作为声乐套曲我们不得不承认舒伯特在内涵上更加丰富,技巧上更加运用自如。同莫扎特一样,舒伯特也属于自发性极强的一类作曲家。他的创作灵感如泉喷涌,总是写好一首就创作下一首。作为一个即兴的创作者,他无穷无尽的灵感似乎从来不知道什么是修饰和推敲,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他的歌曲创作上。没有任何一位艺术家比他更天生自然,他的原稿丝毫没有删改的气息。由于舒伯特没有莫扎特早年优裕的生活,没有经历从光明到阴暗过渡的生活历程,这位一直生活在城市阴霾中的艺术家的自发因素,造就了他的作品风格没有浮华与修饰,所有的作品多少摆脱不了忧郁的色彩。
你是合师几班的啊,这是我找的答案哦。还没找完呢,你要有的话也给我一份吧。
古乐的十二调。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十二律分类
十二律又分为阴阳两类,凡属奇数的六种律称阳律,属偶数的六种律称阴律。另外,奇数各律称“律”,偶数各律称“吕”,故十二律又简称“律吕”。
阿炳
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赵元任 (1892~1982) 语言学家、音乐家。字宜仲,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创作有歌曲约40多首、大型合唱曲 1首及钢琴小品若干首,在社会上影响广泛的有《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海韵》等作品。 赵元任
赵元任,江苏进武人。他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对音乐也有相当突出的专业修养和创作才能。他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首歌曲,一首大型合唱曲《海韵》和一些器乐小品等。
他的歌曲创作重要的有《老天爷》、《也是微云》、《教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织布》、《劳动歌》、《鸣呼三月一十八》、《我是北方人》、《两洋镜歌》、《扬子江上撑船歌》、《背着枪》等。
在操作上,赵元任努力创作具有民族风味的音乐,他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中国派”曲调,按中国语言的声韵特点来处理词与曲调的关系,来探索曲调写作的民族风味,其中有的是用接近吟诗的音调来写,有的吸取吸取或民族小调的音调来加以发展。
在和声方面,他大胆摸索“中国化”的和声,其中有运用平行四度、五度的进行等。
在音乐形象方面,他十分注意形象刻画的独立意义,特别是对钢琴版伴奏的运用上,注意对表达之人公或是对外界诗意形象的刻画。
“赵元任一直站在民主,爱国的立场上进行音乐创作。他的创作无伦是题材的选择,音乐民族风格的探索,以及对西洋创作技法的借鉴上,都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大胆创新精神,对我国现代音乐的创作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赵元任出版的歌集有《新诗歌集》(1928)、《儿童节歌曲集》(1934)、《晓庄歌曲》(1936)、《民众教育歌曲集》(1939)、《行知歌曲集》和《赵元任歌曲集》(1981),1987年在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提议并推动下,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五线谱版的《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由其长女美哈佛大学教授赵如兰编辑),收有歌曲八十三首,编配合唱歌曲二十四首,编配民歌十九首,器乐小品六首,总计一百三十二首作品。
1909年赵元任考取了留学美国的官费生,在康乃尔大学主修数学,选修物理、音乐。1921年赵元任夫妇一同到了美国,赵元任在哈佛大学任哲学和中文讲师并研究语言学。1925年赵元任回清华大学教授数学、物理学、中国音域学,普通语言学,中国现代方言,中国乐谱乐调和西洋音乐欣赏等课程。
光明行: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全曲由四个主体段落加引子、尾声组成,在音乐创作中吸收了西洋音乐中大三和弦的琶音进行和转调等手法,演奏技巧也采用了大段的顿弓,音乐风格清新明朗、乐观向上,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喜悦心情。
昆山腔:戏曲声腔,又称昆腔、昆曲,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昆山。它原为流行在昆山一带民间的南戏清唱腔调,因创始人顾坚居于昆山附近而得名。明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历经十年,对昆山腔在曲调、唱法、乐队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使之成为明代戏曲腔调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一种。
李叔同:(1880—1942)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原名文涛,又名岸,字息霜。其成就涉猎书法、篆刻、绘画、戏剧、诗词、音乐等领域,培养出了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等美术家、音乐家。一生共创作了50余首乐歌,《春游》、《送别》等代表作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 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名文涛,又名岸,字叔同,其人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无所不能。绘画上擅长木炭素描、油画、水彩画、中国画、广告、木刻等。他是中国油画、广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
他增留学日本主修绘画,兼习在日本曾与普孝谷创办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
1906年,他一人创办了我国第一个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仅出版一期)。他为当时美术、音乐、书法、篆刻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其歌曲创作多见于《李叔同歌曲集》,其中以《祖国歌》、《送别》(二部合唱)、《早秋》三首较有名,其中又以《春游》一曲最为突出。
他的大部分歌曲反映了青少年生活,有些作品是他个人的触景生情之作。其歌曲大多选自欧美各国的通俗民曲填写歌词,曲调优美,流畅,文辞生动秀丽,又富有意境和韵味,无论在艺术形象或声韵上,词曲都结合的很好。他编写的歌曲,在艺术水准上明显的超过了他的同时代人
。
1、试述学堂乐歌的思想内容、曲调来源与历史意义
学堂乐歌指清末民初我国新学堂开设的唱歌课中教唱的歌曲。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深受西方列强欺凌之苦。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如果要摆脱列强的侵略,就必须富国强兵,推动中国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的改革,所以他们开始呼吁改良,并发起了维新变法、洋务运动等。教育体制的建立与革新也由此被推向社会前台,1898年,康有为上书皇帝,请求效法德国和日本的教育体制以定中国之学制,“遍令省府县乡兴学”。但因维新变法失败,其建议当时并未被采纳。1901年,摇摇欲坠的清朝廷才宣布“废科举,兴学堂”,实行“新政”。至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公布,新的教育体制开始在全国推行。之后,各地纷纷建立了新式学堂。新式学堂里大多开设有唱歌课,学堂乐歌开始逐渐兴起。辛亥革命后,伴随者新式学堂的更加普及,学堂乐歌在社会上蔚然成风,最终遍及全国。
学堂乐歌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宣传富国强兵、歌颂祖国等爱国主义思想。这些作品在学堂乐歌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主要作品有《何日醒》、《中国男儿》、《体操—兵操》、《黄河》、《祖国歌》、《扬子江》等。其中《中国男儿》、《何日醒》最为突出。
其二,表现妇女解放内容。如《女子体操》、《天足歌》、《勉女权》、《缠足苦》等。
其三,宣传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宣扬共和、推翻帝制。如《欧美二杰》、《演说》、《革命军》、《庆祝共和》、《光复纪念》。
其四,宣传新的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如《地球》、《辟占验》、《跳舞》《文明婚》、《格致》、《运动会》等
其五,儿童歌曲。此类作品也在学堂乐歌中占有较大比例。如《春游》、《竹马》、《送别》、《铁匠》、《赛船》、《龟兔》、《勉学》、《春游》、《送别》、《忆儿时》等。
此外,学堂乐歌中也有少部分忠君尊孔及宣传封建伦理道德内容的作品。如《尊孔》、《演孔歌》、《忠君》、《五伦》等。
学堂乐歌的曲调来源基本上是根据现成的曲调填词,较少独立创作。曲调大部分选自欧美和日本的学校歌曲或流行曲调,很少采用我国的民间曲调。整体看来,学堂乐歌的曲调来源有以下几种:
其一,选用欧美歌曲曲调。如流传广泛的《送别》就是根据美国奥德威的《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填词;《跳舞会》是据英国国歌的曲调填词;《勉学》是据美国歌曲《罗莎•李》的曲调填词。
其二,选用日本歌曲与流行曲调。如《中国男儿》即根据日本歌曲《寄宿舍里的旧吊桶》填词;《何日醒》也是根据日本曲调《木南公》填词;《革命军》据日本军歌《勇敢的水兵》填词。
其三,选用我国民间曲调。有《勉女权》、《采茶歌》、《缠足苦》等作品。
其四,创作曲调。有《美哉中华》、《黄河》、《春游》、《军人的枪弹》、《采莲曲》等数首。
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西方音乐文化全面传入中国,包括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方法、演奏形式;各种歌曲及演唱形式;五线谱、简谱等记谱法;西方音乐基本理论知识等。并出现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一批音乐家,出版了沈心工的《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李叔同的《国学唱歌集》、曾志忞的《教育唱歌集》等一批最初乐歌集。学堂乐歌的兴起与发展,培养了一批音乐教育人才,对我国新音乐的启蒙与新型音乐教育体系的确立有重要
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是置二十世纪初我国学堂里“乐歌课”所教唱的歌曲,其产生于当时社会、文化大有关系。清末民初,向西方学习要求废科举,办学堂,变法维新成为中国大众的一致呼声,一些从日本或欧洲留学归来的人士,在国内新学堂开设乐歌课,教唱一些新歌,当时称之为“乐歌”,后来音乐界将这一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的内容,大部分是反应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分子要求血虚欧洲科学文明,实现“富国强兵”等爱国主义思想其创作思想主要是采自日本,欧美歌曲曲调填上新词也有改曲记词的,还有一部分是创作歌曲,另外也有一部分是采用了中国传统民歌的曲调。
学堂乐歌是近代民主主义音乐文化的开篇,它是集体歌唱这一新形势得到确立和传播;普及了简谱,接受五线谱和西方音乐知识;其国务卿体裁对其后音乐创作影响很大;“乐歌运动”影响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所以这一切都具有启蒙时期的开创意义。它直接影响了我国“五四”运动以后的音乐文化发展,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
见下册140新法密律:“新法密律”科学地解决了三分损益法造成的“黄钟不能还原”的千古难题,朱载堉用开方的方法来计算律的长度,使十二律间的音程达到严格的均匀性,这就是他有别于三分损益法的“新法”。新法密律是音乐文化史上最早出现的“十二平均律”律学原理。
明代中国音乐史上出现了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新法密率”的发明。新法密率即十二平均律,由计算方法求得了12律之间完全平均的音高关系,求得的各律之间最精密的比率。他的发明比西方约早一个世纪。不过由于当时乐器制作的条件限制,他的发明并不能用于音乐实践之中,到后来,连他的学说也或者渐渐给人遗忘了,或者并不能看出它里面深刻的革命意义。但从律学上说,十二平均律的发明是音乐从古代走向近代的基础。 这位发明者就是被誉为“东方文艺复兴式人物”的朱载堉。他是一个科学家、律历学家、文学家,也是一个音乐家,是明代的一颗科学艺术巨星,是中国音乐史乃至世界音乐史上的一位伟人。
聂耳的音乐创作主要是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前者如《开路行锋》、《码头工人歌》、《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等,在这些歌曲里,他以强烈的感情表达了当时中国各阶层人民高涨的斗争热情以及他们对反帝斗争充满了信心;尤其是为**《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它极大地激发了人民大众革命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在新中国成立之时,被选定为中华人民共才国代国歌。
聂耳
聂耳是云南玉溪人,出生于昆明。他是左翼音乐运动的主要代表。1931年考入“明月歌舞剧社”。其后在联华影片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工作,并正式开始了他的音乐创作,在他年仅两年多的创作生涯中,先后为多部话剧,**创作了近四十首歌曲。代表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新女性》、《卖报歌》等。
他善于从生活及歌词的语调中提炼富于特征的音调、节奏,并善于从民间音乐和外国音乐中吸取有用的东西。他的战斗性群众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前进歌》等,融汇中外作品的音调节奏和体裁;具有巨大的冲击力和振奋人心的效果;而他的劳动歌曲则吸收了相应的劳动号子的音调、节奏,塑造出了多种不同的劳动者形象;在他的抒情歌曲如《铁蹄下的歌女》、《塞外村女》、《梅娘曲》等,也都渗入了民歌,说唱等音调的因素。
聂耳的歌曲既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民族气派和群众化特点,又形成了他独具的富于革命乐观主义色彩的清新,明快而又激昂的音乐风格。(死于1935年,二十三岁)
刘天华见下册142
赵元任见下册147
《黄河大合唱》反映了黄河两岸勤劳勇敢的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传达了广大劳动者的心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乐曲以群众歌曲的精华部分〈即音调〉作为基础并吸取了陕北、山西一带的民间音乐的因素作为素材进行创作。作曲家并非简单地把这些音乐材料照搬过来,而是创造性地运用民族音乐风格、民间音乐素材和民间表演形式来反映当前中华儿女为抗日救国的斗争生活。作曲家成功地创造了富有战斗性的新的民族形式、民族气派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大型声乐套曲形式,为我国音乐创作的民族化道路奠定了基础和方向。
黄河大合唱》的旋律创作中,音乐语言既简炼又明快,通俗易懂。例如《河边对口曲》用陕北和山西音调写成,带有浓郁的乡土风味。问答式是民歌的一大特色,《黄河大合唱》采用这一形式,轻松有趣。《黄河船夫曲》直接吸取了船工号子的韵律和节奏,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富有战斗性。
《黄河大合唱》在民族风格问题上的成就与作者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息息相关。作曲家一贯坚持的信念是:创作出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作品,作为自己如何与群众相结合的问题来对待,作为真实地反映生活,表现人民的思想感情来认识。所以在《黄河大合唱》中,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又富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散发出永久的艺术芳香。
黄河大合唱:大合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作品以黄河为背景,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抗日斗争历史图卷,歌颂了人民的斗争精神,控诉了侵略者的罪恶行经,塑造了坚定不屈的中华民族英雄形象,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在音乐创作中,冼星海采用了独唱、齐唱、轮唱、对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还创造性地运用了卡农等西方作曲技法。各个乐章之间,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全曲规模宏伟、雄伟浑厚,音调吸收了劳动号子等民间音乐素材,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1>歌曲的形式同诗歌的题材形式相统一 他常采用分节歌 变化分节歌 通谱歌这三种艺术歌曲形式进行创作 并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与形式 选择最适当的形式进行写作; <2>诗歌意境与旋律的统一 他的歌曲旋律注重表现诗歌的意境 他根据诗歌的形式与内涵进行旋律创作 注重诗歌与音乐的交融 抒情 叙事 戏剧性都有所体现; <3>钢琴伴奏织体的重要性 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 他首先将钢琴伴奏提高到与旋律 诗歌同等重要的位置 共同表达诗歌意境; <4>和声的巧妙运用 他非常重视和声的色彩变化 用它们来烘托诗歌的意境 他巧妙地运用半音和声 常用同名大小调或关系大小调的调式交替 转调自如流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