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有什么区别啊?

理想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有什么区别啊?,第1张

1、起源不同:

理想主义与18世纪的启蒙运动和19世纪的理性主义密切相关。它是政治性的,更倾向于社会未来的愿景和世界和平的蓝图。理想主义蕴涵着创造大和谐世界的最高愿望,或者是建设一个“乌托邦”世界的期待,也与现实脱节。

浪漫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启蒙运动的反思,或者说是一种反抗。启蒙运动所强调的理性与浪漫主义恰恰相反。浪漫主义无疑是感性的,强调直觉、想象和感觉。在反映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注重从主观的内心世界出发,表达对理想世界的热情追求。

2、意义不同:

自我追求理想,充满热情,飞蛾扑火式的不屈不挠的决心。我认为浪漫主义不是这样的。浪漫主义是关于接受现实和美化现实。对未来的愿望是“梦幻”的。

狭隘的理想主义害死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理想”,根本无法实现。比如,凡是结过婚有伴侣的人,都有一个不吵架的理想,婚姻总有爱情一样的激情。就是所谓的理想,社会理想化太多,产生太多极端矛盾,理想主义害死人。

但浪漫主义并非如此。浪漫主义既有脱离现实的自由,又有依附于现实的理性。在可能的范围内做一个浪漫的人,选择可以选择的,创造可以创造的,不抱希望和虚荣,才能真正的洒脱和浪漫。

浪漫并不以“褐色功利主义”为追求标准。反其道而行之,同时又离不开实际的经济基础。往往越是铜臭的人越是低级的尴尬,越是浪漫的人越是洒脱。

3、针对不同:

理想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她自然的表达方式是通过语言,而不是气氛。她的浪漫轻快活泼,就像空气一样,而她的性欲虽然和其他人一样属于肉体的欲望,但不是权力而是幻想,所以她需要优雅和诗意。表达。虽然她的爱可以深沉而持久,但却以一种别致而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

理想主义与18世纪的启蒙主义与19世纪的理性主义息息相关的。它是带有政治色彩的,更偏向于对社会未来,世界和平的蓝图的构想。理想主义隐含着共创大同世界的最高祈愿,或者说是建立“乌托邦”世界的期望,同样,也是脱离现实的。

浪漫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思,或者说是抵触。启蒙运动强调的理性,与浪漫主义恰好相反。浪漫主义无疑是感性的,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在反映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但我认为的理想主义,是自我追逐式的理想,满腔热忱,飞蛾扑火式的一往无前的坚定。我认为浪漫主义不是这样的,浪漫主义是接受现实,又美化现实,对未来的祈愿是“梦幻化”的。

狭隘的理想主义害死人,这个世界有很多是根本不可以达到的“理想”,举个例子,凡结过婚的,有伴侣的,理想是不吵架,婚姻像恋爱般的一直有激情,这些就是所谓的理想,可以实现吗?现代社会就是太多的理想化才产生了太多的极端矛盾冲突,所以说理想主义害死人。

而浪漫主义则不然,浪漫主义既有超脱现实的洒脱,又有依附现实的合理性,在可能的范围内做一个浪漫的人,选择可以选择的,创造可以创造的,不寄希望与虚妄,才可以实现真的洒脱和浪漫。浪漫不以“铜臭的功利”为追求标准,它是反其道而行之,同时又脱离不了现实经济基础。常常是越铜臭的人越低级狼狈,越浪漫的人越洒脱自由。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更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主要文艺思潮,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并表现于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部门。现代浪漫主义思潮是自由精神普遍深入到情感领域的产物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萌芽于20世纪初,到"五四"达到高潮由于社会革命的兴起,"五四"浪漫主义思潮发生分化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低谷中探索,它大致沿着两条途径发展,一是由"五四"浪漫主义蜕化出30年代的田园牧歌型的浪漫主义,再到40年代浪漫主义,一度回归文坛中心,新时期则再次复兴,不久它就整体性地消失在80年代中期涌起的现代主义潮流中了;二是与政治结缘,由"革命浪漫主义"蜕变为"文革"时期的伪浪漫主义在梳理中国20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发展脉络的同时,注意揭示其规律性,并对它成败得失的经验和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总结 理性主义、欧洲理性主义(Rationalism)是建立在承认人的理性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高于并独立于感官感知。一般认为随着笛卡儿的理论而产生,17-18世纪间主要在欧洲大陆上得以传播。同时代相对的另一种哲学方法被称为不列颠经验主义(经验主义中的一派),它认为人类的想法来源于经验,所以知识可能除了数学以外主要来源于经验。这里主要关注的是人类的知识来源以及证实我们所知的一种手段。理性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由。理性主义及经验主义并非由当时的哲学家,而是后人作出了区分。事实上,有时两者之间的区分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么显著。三位主要的理性主义者都认同经验科学的重要性,并且他们在研究方法及形而上学的理论上更接近笛卡儿而不是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和莱布尼兹(Gottfried Leibnitz)。尽管这种区分在著书立作时很有必要,他们在哲学本身来说不是非常有用。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人文主义”“人文精神”“人文思想”没有太大的区别。“人文主义”来源于英文humanise,这个单词根据不同语境的需要也可以被译成“人文”“人本”“人道主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强调人的可贵;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提倡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

1、理想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是有共同点的。他们善于幻想,在心中早已形成一个自己所希望的世界图景,并且将其不断完善。在他们心中,周围的事物都如自己所愿,和自己嵌合得没有任何瑕疵。例如,不花大力气就能掌握生存的本领,并且获取生存所必需的金钱,还有和睦的亲情,没有痛苦只有甜蜜的爱情。那是人际间的和谐,而和谐是因为自己和他人都按照自己理想中的样子生活。自己的精神充实而美好。

2、当然,上面所述是比较极端的理想主义者。只要有比较强烈的幻想冲动的人,都是理想主义者。他们希望现实如他们所愿,如果不是自己所希望的,会设法将其改善。如果自己无能为力,不能改变这不令自己满意的现实,就会失望,甚至绝望和痛苦。

3、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理想主义者那样用心地构思自己的生活,并且试图将自己的构思转换成现实,最终达到令自己幸福的理想境地。但是如果失败也不要太痛苦。在必要的发泄以缓解心理压力之后还要进行平稳的生活。

4、这就要求理想主义者们,如果要改变现实,那么从平时开始就要实际一点;如果要幻想十全十美的世界,那么请不要企图在现实实现。这应该是平衡的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869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