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更可靠的伙伴”,德国媒体为何会这么说?

“中国是更可靠的伙伴”,德国媒体为何会这么说?,第1张

随着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可。同时,中国还经常展现出对其他国家的关切和慰问,在许多国家都留下了良好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时,中国是一个可靠的伙伴。近日,德国媒体就评价了中国是一个更可靠的伙伴。这暗含着一些国家没有做到伙伴的义务,同时彰显了中国的真诚和可靠。与一些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么,德国媒体这样说的具体原因又是什么呢?一中国有着足够强的经济实力。

对于一个国家,就算再真诚可靠,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很难与其他国家达成伙伴。因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所以,中国得到了其他伙伴的认可,一方面也展示出了中国强劲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展示出了中国值得信赖。在国与国之间的往来中,诚信是最重要的。如果国家之间没有诚信,很难达成共识,这也就不利于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所以,中国凭借着足够强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国外的赞赏。

二中国在处事方式上略胜一筹。

在很多时候,中国最看重的不是利益,而是国与国之间的信任。正是这种良好的信任关系,促使中国在处事方面更加有优势。在国外发生危机时,中国更愿意伸出援手去帮忙。而不只说不做,中国靠着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的真诚。在另一方面,与中国进行贸易时,中国往往更可靠。因为中国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有很强的稳定性。

中国是更可靠的伙伴,相信这不只是德国媒体的赞赏,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中国。

中国制造在全球处于什么位置?这里我们引用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的观点,苗圩曾说,全球制造业已经基本形成四级梯队的发展格局:

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主要是欧盟、日本;

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业领域,主要是新兴国家;

第四梯队是资源输出国,主要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地区。

很明显,中国处于第三梯队,虽然“四级梯队论”是几年前发表的看法,但是我认为这一看法放在今天依然没有过时,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了中国制造所处的位置。

中国制造“大而全”体现在制造业增加值和工业门类上,所以中国属于全球制造业大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中国还不是全球制造业强国,还需要在“强而精”上继续奋斗。

目前,中国制造大多数处于中低端制造领域,这是中国制造在当前全球产业链当中的位置,在高端制造领域占比相对较低。

举个例子,中国的机床制造处于中低端,高端机床被日本和德国所垄断;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发展依然处于中低端,全球最先进的光刻机在荷兰,中芯国际无法生产高端光刻机……

此外,中国在汽车制造、工业机器人、航空发动机、芯片制造等高端制造领域依然“受制于人”,关键核心技术没有得到突破。同时,核心技术的突破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年累月的技术积累和长期的人才队伍建设。

1、“德国”网站近日评论称,由中国商飞公司研制的C919窄体客机于5月5日在上海浦东机场首飞,此前已完成低速、中速和高速滑行,并通过首飞放飞评审。其首飞对中国航空制造业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评论指出,作为中国首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是专为短程到中程航线设计,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其总体方案和气动外形均由中国自主设计,采用了比波音737更为先进的全时全权限电传操纵系统。中国商飞公司自行研发了该机飞控系统的核心技术,并规划了100多项关键技术的攻关。

2、美国《纽约》网站5月5日以《中国首架国产大型客机起飞》为题,对C919的首飞进行报道。C919作为“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核心内容,象征着一个崛起中的大国的工业实力,以及主导一个新技术时代的梦想。

3、英国网站5月5日则以《C919试飞检验中国航空雄心》为题,进行报道。文章称,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于5月5日在上海飞上蓝天。这是北京提升在全球航空市场地位的重要一步。今后,这款窄体飞机将与波音737和空客A320形成竞争,象征中国跻身世界喷气式飞机市场的雄心。

4、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注意到,5月5日当天,华北地区巨大的沙尘暴导致空气质量恶化,但中国首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并未受到影响,成功实现首飞。在经过长达90分钟的飞行后,飞机平稳降落在浦东机场。《外交学者》评论指出,中国对C919寄予很高的期望,意欲凭借该机进军国际民航市场,创建一个能够与波音和空客平起平坐的国内航空业巨头。

“中国制造”更深刻影响世界。3月23日,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A320飞机在天津总装线上组装。空客天津总装线首架空客A320飞机6月交付使用,今年完成了总装11架A320系列飞机的任务。新华 ▲11月17日,在北京的一家商店,销售员展示中国制造的南非世界杯吉祥物玩具。资料照片 ▲11月19日,工人们在中国新疆安装风能发电机。中国新能源产业迅速成长,产品大量出口国外,世界媒体比以往更加关注中国环保产业。资料照片 “中国制造”广告首播 一名晨练者俯身系鞋带,运动鞋上写着“中国制造,结合美国运动科技”;一个家庭正在吃早餐,身边的冰箱上印着“中国制造,融合法国风尚”;两名时尚少女行走街头,身上挂着的MP3上标注着:“中国制造,配合硅谷的软件”;法国顶级模特的时装上印着“中国制造,法国名师设计”;一名商务人士向飞机窗外望去,机身上写着“中国制造,全球工程师结晶”…… 这是中国商务部联合4家商会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投放的一则30秒钟的商业广告,其创意主旨除了向世界宣传“中国制造”并非廉价品的代名词外,同时也在强化一个印象:“中国制造”其实也是“世界制造”。正如广告结尾所说,“当我们说中国制造,也意味着与世界一同制造”,以此突出“中国制造”是世界合作的结晶。这则广告被认为是中国政府的首个品牌宣传活动。这一广告攻势的主要诉求是竭力在海外宣传中国品牌,提升外国人对中国制造产品的认知度,使他们不再仅仅将中国看成一个成本低廉的市场。 中国圣诞玩具被抢购一空 “中国制造”的玩具在经历了产品质量风波后,众多企业纷纷提升圣诞玩具质量,重整旗鼓占领全球圣诞礼品市场。在今年的圣诞节购物旺季中,美国消费者大量购买产自中国的玩具,部分“MadeinChina”玩具更一度成为紧俏商品。欧盟一位高级官员不禁感慨道:“如果离开中国制造的玩具,那么,世界上的儿童就会失去很多欢乐。” 据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中国浙江义乌有关数据显示,义乌市场已成世界最大的圣诞礼品交易平台,其圣诞礼品出口已扩展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总量的2/3。今年前三季,义乌出口圣诞礼品超过5000万美元,比去年增长30%多。 一名美国沃尔玛的销售员表示,今年圣诞树从18美元至200美元都有,全部中国进口,其中35美元至40美元价位产品已开始断货,其他分店也出现类似情况。在其他连锁商店,中国制造的圣诞礼物也销售迅速。传统热销的“胡桃夹子”圣诞木偶,“德国制造”每个售价49.99美元至129.99美元,“中国制造”只要12.99美元甚至7.99美元,很快被抢购一空。 中国太阳能产品走进发达国家 中国作为世界头号太阳能产品生产大国,在已经形成的电池产能中,绝大多数产品都向德、美、日等发达国家出口。美国《纽约时报》在一篇报道中称:“奥巴马总统想让美国成为‘可再生能源的世界领先专家’,但是在其就任的7个月里,反而是中国在努力成为绿色能源的专家——尤其在太阳能产业方面,甚至跑到美国致力于开发绿色能源。” 法国太阳能技术专家丹尼尔.鲁贝克也表示,中国国产太阳能热水器质量一流,完全可与德国产品质量媲美。“太阳能作为各国大力支持的新能源产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鲁贝克表示,现在中国许多地方出台了鼓励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政策,这对推进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新能源车英国“领跑” 中国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在西方国家打开了市场。英国媒体注意到,杭州生产的一款四座纯电动汽车可达到同传统汽油车媲美的行驶里程。在英国,目前市场上销量最好的REVAG-WIZ,一次充电行驶里程不过77公里;美国的TESLA声称他们的电动跑车行驶距离达到393公里,但是实地测试结果是仅241公里,售价高达10万美元。这款中国开发的四座纯电动汽车单次充电行驶里程高达402公里,计划在今后几年内销售到英国市场,预计售价在16300英镑到20500英镑之间,高性价比使这款电动车还没在英国上市就受到关注。 英国媒体称:“当欧洲大多数汽车制造商把电动汽车的量产计划安排到2011年或更迟,而在产的电动汽车有仅有80公里的行驶距离的现状下,这款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将在世界纯电动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上领跑。” 另外,来自中国另一个自主品牌的电动车也将在明年下半年小批量出口美国,今年,该品牌已将30辆高速电动车样车运往美国接受“考验”。 中国工人受外媒“褒奖” “中国工人”这个群体成为美国《时代》杂志今年的年度人物的并列亚军。《时代》评价称,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工人日报》评论道:“这是来自世界舆论对中国工人群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出色表现的一种赞誉。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这一群体所置身国度的中国政府带领全体国民共同应对危机所取得成就的一种积极评价。”

本月5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撰文表示,中国已成为一个经济上强劲、政治上自信的国家。他特别强调,中国的崛起,不是孤立中国的理由,也不是限制对华合作的借口。如何理解朔尔茨这一表态?为什么说一些人鼓噪的对华“脱钩”和对华“经济依赖”实属伪命题?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的政府首脑,朔尔茨又为何坚决反对“脱钩”?

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远和德国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学院中德金融经济中心主任、经济学教授霍斯特·勒歇尔展开对话。

霍斯特·勒歇尔指出,德国总理朔尔茨反对任何形式的德中、欧中“脱钩”,他不久前访华“是一个好兆头”。

▲由徐州开往德国汉堡的中欧班列在徐州铁路铜山货场整装待发。图/新华社

李远分析,“脱钩”和“对华依赖”被用作西方对华进行限制与遏制的政治说辞,反映了德国部分政客对中国不信任,甚至对中国的投资存在一定的歧视。他提醒,应当警惕这种主张通过西方媒体的夸大,形成舆论导向,进而误导部分国家的对华政策。他强调,对两国来说,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维护持久紧密的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对话实录摘编如下:

二十大后首位欧洲***访华,为何意义特殊?

中新社记者: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有何特殊意义?

霍斯特·勒歇尔:这是朔尔茨总理非常重要的一次访问。他非常支持中德之间的商业和贸易往来。朔尔茨总理反对任何形式的中德以及中欧“脱钩”。最重要的是,距离上次国外***访华,并与中国政府对话已经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在眼下的困难时期,这是一个好兆头。

李远:近年来,美国一直试图向欧洲盟国施加压力,敌对中国,甚至同中国“脱钩”,这很可能会让世界再次分裂。中德都是冷战受害国,因此,两国都尽可能在符合两国根本利益的原则上,防止世界分裂。朔尔茨总理的访华之行能帮助欧洲各国追求相对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中德竞合创新可实现共赢

中新社记者:过去50年来,中德合作给彼此和世界带来诸多益处。而如今,德国媒体总是强调来自中国的竞争。中德企业还能保持双赢局面吗?还是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霍斯特·勒歇尔:过去5到10年以来,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与中国的崛起和中国企业更强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关系。在最开始的二三十年间,德国公司在中国雇佣了大量廉价劳动力来生产产品,再出口到世界各国。这种简单的商业模式利好在华德企。

当时,德国两大王牌产业——化工和汽车,面临的竞争不强,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如果一些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科学技术也日益成熟,那德国企业就会面临更多竞争,但我不认为德国企业会畏惧竞争,相反,它们可以抓住这次竞争的机会,和中国企业竞争合作来进一步发展创新技术。竞争就意味着生意,所以这不是一件坏事。

李远:50年前,中德两国打破冷战的铁幕,克服了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打造多极化世界秩序至关重要。事实证明,中德关系成果颇丰并会一直给两国人民带来福利。中德双边贸易额从1972年的不到3亿欧元到2021年超过2300亿欧元,中国已经连续六年成为德国全球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而德国已经连续47年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如今,无论是德国制造还是中国制造,都给消费者提供了高品质的商品,同时也提供了投资机会和大量工作岗位。过去50年间,秉持互相尊重的精神,中德为不同社会制度、文化、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的互利合作提供了典范。此外,两国都强烈支持多边主义,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通过合作,两国可以帮助世界找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的道路。

“一带一路”可为中德合作带来更大机遇

中新社记者:2023年将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第10个年头,如何看待其未来的发展?

李远:经过9年的快速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并已成为全球最大、范围最广的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在促进包容性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为中德合作带来巨大机遇。

2011年开通的首条中欧国际班列,连接了中国城市重庆和德国城市杜伊斯堡。我曾在杜伊斯堡生活过7年多,并开展了多个研究项目。我们发现中欧国际班列对当地发展,特别是对经贸发展方面有着积极影响。此外,铁路还对周边地区有积极的溢出效应。我坚信“一带一路”倡议未来将为扩大欧亚经济体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和联动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霍斯特·勒歇尔:杜伊斯堡地处德国西部,是德国的煤炭和钢铁工业重镇,后来由于德国经济经历结构性变革,不再发展煤炭业和钢铁业,这座城市受到了极大打击。杜伊斯堡的人们不得不去另寻谋生出路。而德中的这种联系,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体现,也很大程度上帮助杜伊斯堡重新稳定经济,杜伊斯堡现在的发展确实非常好。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对杜伊斯堡周边区域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中国崛起为何不是孤立中国的理由?

中新社记者:近段时间,一些德国政客反复警告德企要降低对华依赖。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称,所谓“对华依赖”,这就是个伪命题。因为合作从来都是互利的,依存从来都是相互的。应当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脱钩”是否同样是个伪命题?

李远:“脱钩”和“对华依赖”被用作西方对华进行限制与遏制的政治说辞,反映了德国部分政客对中国不信任,甚至对中国的投资存在一定的歧视。要警惕这种主张通过西方媒体的夸大,形成舆论导向,进而误导部分国家的对华政策。

中德互为最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中德经贸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在经贸合作纽带的作用下,中德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共同利益和愈发紧密的关系。在上世纪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实力还不那么强大之时,西方国家对与快速发展的中国扩大经贸关系感到高兴,西方的主流经济学理论也一直都在鼓吹国际贸易的好处。比如国际贸易会使所有贸易国的绝对收益增加,也会加深各国的相互依赖程度,提高冲突的机会成本,进而可以促进和平。

但目前,一些西方政客关心的却不是“大家都会获益吗?”,而是“谁的获益更多”。如果两个国家都采用这样的视角去审视其经贸关系,则两国关系易陷入零和博弈模式,并会导致冲突。

中新社记者:朔尔茨日前撰文表示,中国已成为一个经济上强劲、政治上自信的国家。他特别强调,中国的崛起,不是孤立中国的理由,也不是限制对华合作的借口。如何理解朔尔茨的这一表态?

李远:对部分鼓吹“脱钩”和“降低对华依赖”的德国政客来说,“同情”一个“弱中国”容易,但他们更应该做的是学会与一个“强中国”打交道。遇到问题需要相互尊重、对话协商,更需要推进更深层和务实的合作,在合作中扩大共同利益,在发展中破解难题。

中新社记者:中国喜欢用“务实”来形容德国的政治风格。怎样的双边关系才最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李远:理性是德国人的美德。政治家是理性的,默克尔在经济方面表现得很务实。德国应该与中国保持密切联系,因为德国经济以出口为导向,海外市场是德国产品的最大市场。中德有许多共同利益。因此,中国的增长应该被视为机遇而不是挑战。但也请注意,中德之间存在许多差异。对于德国来说,要真正了解中国,并非易事。

如今,人们应该承认并拥抱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多样性。中德共同面临着新冠疫情、气候变化、经济和世界长期和平等诸多全球挑战。我们需要对双方的分歧持开放态度,建立信任并相互合作,以解决这些共同挑战。

德国是现代汽车的发祥地,是汽车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从卡尔-本茨发明第一台车到现在,德国一直牢牢把握着汽车工业王国的中心位置,这也是各国车企想要进入德国市场证明自己的原因。

近日,作为德国最有影响的大报之一,《世界报》专门为中国汽车写了一篇文章。它们表示曾在德国市场折戟沉沙的中国车企现在回来了,并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2022年德国市场将迎来已经进入欧洲的中国品牌汽车。

世界报所指的中国品牌主要还是针对在新能源赛道发光的车企,特别是在挪威已经登陆的蔚来、小鹏、比亚迪等等。然而在本世纪初,中国就出现过一批出口德国的热潮,但它们却未能在德国站稳脚跟,那么曾经的国产品牌在德国究竟遭遇了些什么事情?

双环汽车

双环汽车在07年初正式宣布进入德国市场,并且带来了“CEO”越野车与环小贵族(Nobel),这两款车一经上市就引起了德国市场的震动,主要是外观与宝马的X5以及奔驰的Smart实在是太过相似,且售价仅2000欧元左右,这两款廉价的“酷似车”遭到了整个德国的唾弃。

当时的德国市场迅速掀起了抨击双环汽车的“抄袭门”热潮,媒体《明镜》周刊封面文章直接谩骂中国为“小偷之国”,双环汽车是“公然的盗窃者”。宝马与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也公开表示,若双环汽车将其“抄袭”版本车型在任何国际车展上展出,它们将采取法律措施,以保障自己的知识产权。

这件事甚至引起了当时德国总理的注意,当年八月份不断向国内提出抗议:“现在突然出现一款酷似‘Smart’的汽车,如果这属于非法抄袭就非常不好”、“这种行为不仅对相关的外国公司非常重要,而且也会损伤中国汽车的独创性”。

07年九月,法兰克福国际车展即将开幕前夕,宝马最终忍无可忍将双环汽车告上法庭,车展展出的CEO样车再次被德国媒体当成“抄袭样板”。这场官司一直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双环最终败诉,这也是自主品牌当年走“模仿之路”的第一次败诉,德国出口之路被封死。随后国内13年取消了双环汽车的乘用车生产资质,搞的奔驰、宝马鸡犬不宁的双环汽车终于落下了帷幕。

江铃陆风/华晨尊驰

就在05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一台中国车企制造的汽车站在了展台上,那就是江铃陆风。陆风一登陆欧洲就拿出了极具性价比的新款越野车,售价只有15295欧元,在德国市场上还是掀起了比较大的风浪,当时第一批车还未上岸就已经卖出了三百多台,其实是非常不错的成绩。

但就在车展刚刚结束,德国著名民间组织德国汽车俱乐部(ADAC)忽然发表了关于江铃陆风汽车碰撞报告,在该报告中陆风发生碰撞后整个车体全部散架,中控台直接冲击前排人员,车内假人全部死亡,ADAC 给出0分,这是它们二十年历史中首次评价零分。

江铃很快质疑ADAC的专业性,认为它们在测试前没有通知厂商,测试后也没有将相关详细数据告知品牌。但ADAC也很硬气,称自己为民间组织,测试车辆是直接从市场购买,据说还是买的陆风当时上市的第一台,测试过程公开透明。

定向不准的转向系统、没有ESP、没有ABS、超长的刹车距离、百公里11,6L的高油耗让陆风快速在德国乃至欧洲败退,在国内也退出了主流市场。

华晨尊驰则在07年也遭遇了相同的事情,被ADAC打出了一星的低分。但不同于陆风的被动审查,华晨尊驰是主动送检,但结果不尽人意,虽然华晨表示自己会在新款上整改,但没能触动德国的消费者,最终退出国外市场。

自从05-07那批潮流过了之后,自主品牌们似乎开始明白当时贸然出口德国是不自量力。十几年以来国产汽车不断自我提升,在2021已经有重新杀入德国市场的苗头,希望新品牌们能吸取“前辈”的教训,不要再让自主品牌成为外人口中的笑话。

这是个非常好的提问,有利于我国的实体经济建设和发展。我就中国制造的发展背景、现状、发展说说我的观点。

中国制造的发展背景,有利于发现我们的优势、机遇、缺陷,所以要说一说。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非常成熟,表现在过去我们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和文明的发展,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竞争与人力成本、社会福利等已经成为利润的主要障碍,使得普通的制造业产品,在没有技术门槛的时候,市场竞争力主要来自价格,这就导致普通产品,只好寻求更低廉的成本市场为其提供产品。另外象日本,他的制造业矛盾是,有订单、没有地方、没有工人,所以他也看中了中国,在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早期,许多磨具技术(制造业的基础)就是从他们引入的。所以我国的制造业发展背景的外部因素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在竞争的压力下,寻求低成本的生产市场。而内部因素是,我国刚刚改革开放,相比东亚国家我国人民勤劳、智慧 ,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与非洲、西亚、南美相比,我国工业基础、原材料、政治稳定性上有优势,所以整体世界制造基地,无疑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我们的缺陷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基本上工业的基础和工业管理水平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和苏联模式的底子,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整体的市场秩序、管理水平都只有十几年的水平,底子非常薄,所以我们只有人力成本的优势,设备折旧的优势。

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可以说是“立足未稳”;随着近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发展,国际上有了一定的认同,水平局部有了发展,具体说就是成本低的优势得到认可,局部有些产品的质量得到世界的一般认可,从我们发展的底子看这就说明我们有进步,毕竟世界上已经认可中国是世界工厂了;但是差距是十分明显的,制造工艺、制造质量、产品设计、材料水平、制造管理技术,差距十分巨大,毕竟发达国家发展了四五十年了,但是这种差距恰恰是我们的发展动力,毕竟他们(西方)已经走过了,我们有很具体的管理和技术目标,这些国家也都有现成的理论体系,也就是我们有老师,现在就看我们这些学生如何消化和吸收这些知识,把他们变成我们的生产力了。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我认为,我国政府在提出创新产品,这个提法是正确的如果从发展的动力因素看,但是从真正走向制造强国,还是要修炼内功,犹如创新是打天下的,管理是保天下的;所以国外的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控制这些都已经完成了,他们竞争的是产品性能、营销模式,所以我们可以创新一时,但是最终是被别人占有。从国际制造业竞争历史上看,管理的竞争是根本,创新只是一时之快。所以我国制造业还要扎扎实实的从制造管理、制造工艺、制造质量、制造设计入手,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才能结合我们的地缘优势、时代给我们的机遇,实现真正的腾飞。希望可以帮到你。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升级,“中国制造”越来越多的走出国门,更多的被赋予新的内涵,并开始在国际社会获得认可。

“中国制造”不再意味着廉价和低质,而是体现着科技与智慧。武汉中观拥有一支包括教授、博士和硕士为核心的研发团队,也是国内最完整的三维数字化应用研发团队,并力争成为全球性视觉找到适合企业本身的资源和能力。

“中国制造”要找到适合企业本身的资源和能力。资源和能力分有形和无形两种,它可以是某一样产品,也可以是某一项技术或者某一个品牌,比如去新西兰收购奶制品,去法国收购红酒这些产品都是有形的,可被直接引进国内市场,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无形的资源比如去德国收购一项技术,结合企业现有的能力进行匹配,目的是将这一资源在中国放量,创造出具体的价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872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