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是否属于古典音乐?

流行音乐是否属于古典音乐?,第1张

说起音乐的欣赏或者喜好,现在仍有很多关于流行与古典的话题或者可以称其为争论。我们可以先来分析一下这两类音乐的特点,然后就可以对他们的区别有一个了解。

首先来说一下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也可以叫做大众音乐或者通俗音乐,这在国际上也大约是这么称呼,英文可以叫做Popular Music。它包括乐曲和歌曲两大类,就是所谓的轻音乐和流行歌曲。轻音乐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专业化的一个范畴,国外有很多著名的乐队(Band),比如曼陀瓦尼、詹姆斯拉斯特等等;还有一些著名的个人音乐家,比如雅尼、克雷德曼这样的。流行歌手就流派更多,也是群星璀璨。歌星(Star)这个词似乎只是应用在流行歌手这个范畴,也属于专有名词。

流行音乐的从业者来自两个方面,自学成才和专业培养,也就是所谓的非学院派(Non-academism)和学院派(Academism)。在中国古代也有这种说法,就是科班出身。目前在中国也有正规音乐高等院校教授通俗歌曲演唱方法。但是还有更多的歌手是私塾(Private School)出身,通常也是名家指点。流行音乐通常在比较大的场地演出,借助电子设备营造特殊的效果,有时也可以遮掩歌手的瑕疵。

流行音乐的创作,一部分来源于专业的作家(Composer),也有很大一部分由歌唱者自编自演。流行音乐对作品要求的量非常大,而且时效性要求也很高。这对轻音乐来说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轻音乐多取材于古典音乐中脍炙人口的片断,少量专门创作的乐曲中的优秀者也会成为保留曲目。而流行歌曲则不然,流行歌曲的一个特点是更新周期短,如果你老是哼唱三年前的老歌,则会被人唾弃,显得落伍。就是说,流行歌曲是一种时尚的符号,强调的是今年流行什么歌。即使是那些大牌歌星,也需要不断更新曲目,以便万古长青。流行歌曲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专人专曲,演唱别人的歌曲叫做翻唱(Copy Performance),歌迷一般会认为不如原唱,因为他会拿你和原唱进行激烈的比较。

由于这些特点,决定了流行音乐的特征:篇幅短小,结构紧凑,通俗易懂。

由于这些特征,决定了他的受众群体更加广泛。

欣赏流行音乐,给你带来的是心情的放松,如果是在演唱会(Show)上当然是另一会事。这有一点像欣赏足球,在家看电视转播和比赛现场是两种情绪。流行音乐爱好者喜爱优美的旋律、美妙的歌词,也有很多爱好者喜好的就是名歌星的最新作品;追星族则通晓歌星的生辰八字、吃喝拉撒和每日行踪。就是说,一部分流行音乐爱好者是爱好音乐本身;而另一部分则延伸到音乐的身外之物。

再来看一看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按照字面理解是古代的经典音乐。其实在英文Classical Music中,它只有经典的含义,而没有古代的限制。为了让它能够覆盖这一音乐体系的当代延伸,也有人将其称作严肃音乐。

象流行音乐一样,古典音乐也包括器乐(Instrumental Music)和声乐((Vocal Music)两大领域。声乐是指歌剧(Opera)和艺术歌曲(Lieder),而在音乐会(Concert)上演唱的更多的是歌剧中的经典唱段。在古典音乐中,器乐占有更大的分量,这一点与流行音乐的情形完全不同。古典音乐的著名演奏者和演唱者多被称为家或者大师(Artist),比如指挥家、钢琴家、小提琴家、歌唱家,好像没有叫做指挥星或者女高音星的。这是与流行音乐的又一个不同点。

当代的多数古典音乐从业人员来自专业院校,也就是科班出身。鲜有自学成才一举成名的。当然,他们绝大多数在进入学院之前经历过私塾教育。古典音乐在专门的演出场地演出,通常是音乐厅(Hall)、剧场(Theater)和歌剧院(House)。古典音乐演出时,一般不许借助电子设备,而是要求欣赏原声。

古典音乐的作品多数来源于古代作曲家的遗作,当代作品绝大多数来自专业作家。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最大的不同是大家演出相同的作品,却不叫翻唱或者翻奏。一百多年前的作品,被不少于一百多个乐团演奏过。所以,古典音乐一点也不时尚。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另一个很大的不同,流行音乐的学院派和非学院派存在于从业人员中;而古典音乐的学院派和非学院派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存在于爱好者中。古典音乐的篇幅一般都比较大(小的叫小品),结构复杂严谨,各种专门技巧也很丰富。非学院派爱好者通常喜好其旋律的优美,也有发烧友通晓音乐家的轶事和每日/周/月/年动态(和追星族一模一样)。学院派的爱好者则更加深入一些,除了欣赏旋律优美的作品,也欣赏那些旋律并不优美的作品。他们更加深入地欣赏作品的结构、作曲方法和演奏/表现方法。和流行音乐爱好者还有一个不同的是,古典音乐爱好者中还有一个技术型的群体,他们欣赏的是纯声音,特别是对再现音乐的欣赏。他们追求高质量的音乐再现,甚至追求乐队指挥使用眼神儿的声音再现。

所以说,和流行音乐一样,古典音乐爱好者当中,一部分是爱好音乐本身(深浅有所不同);而另一部分则延伸到了音乐的身外之物。

话说到这里,我们始终还没有看出来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他们都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顶多一种简单一点,另一种复杂一点。那么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古典音乐就高雅一点,而爱好古典音乐的人就是绅士淑女,或者自以为是、附庸风雅呢?

我们再来往前追溯一下。古典音乐来自古代的宫廷音乐,现在很多古典、浪漫时期的作品也是当时为王公贵族而作。那时候的劳动人民能够听到的多数是民间艺人表演的音乐,或者约翰施特劳斯乐队演奏的舞厅音乐。王公贵族听音乐当然不会穿着劳动服,而都是礼服,实行的是沙龙礼节。那时候的音乐会是一种正式的社交场合。这种风俗一直延续下来,形成了一种制度。所以现在也是提倡听音乐会的时候应该衣着整洁,而社会观点也就一直把去听这样音乐会的人当作上流社会。是不是这样?我不敢肯定。

但是,我敢肯定爱好古典音乐或者从事这一行当决不是一种罪过。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家长花钱把自己的宝贝儿子女儿送去学琴。

前面说过,古典音乐结构复杂。就是说,它除了形象美之外还具有形式美。从爱好者来说,要理解其中的全部奥妙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那些曲式、调式、调性、和声、复调等等也是挺复杂的。但是,如果你借助它优美的旋律而深入进去,你就会发现其中另有一片天地。深入地欣赏古典音乐绝对有助于提高一个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它也就会有助于你在其他领域的工作或者研究。我想,这恐怕也是为什么把音乐欣赏能力作为一个人综合参数一个方面的原因吧?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参数。

欣赏通俗音乐,能够满足一个人在音乐方面的基本需求:听点儿好听的音乐。欣赏古典音乐,能够满足一个人在音乐方面的更多需求:听点儿复杂的音乐。我理解它就是这么简单!

因此,欣赏古典音乐的人没有必要对不欣赏古典音乐的人不屑一顾;而不欣赏古典音乐的人也没有必要对欣赏古典音乐的人嗤之以鼻。

说起音乐的欣赏或者喜好,现在仍有很多关于流行与古典的话题或者可以称其为争论。我们可以先来分析一下这两类音乐的特点,然后就可以对他们的区别有一个了解。

首先来说一下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也可以叫做大众音乐或者通俗音乐,这在国际上也大约是这么称呼,英文可以叫做Popular Music。它包括乐曲和歌曲两大类,就是所谓的轻音乐和流行歌曲。轻音乐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专业化的一个范畴,国外有很多著名的乐队(Band),比如曼陀瓦尼、詹姆斯拉斯特等等;还有一些著名的个人音乐家,比如雅尼、克雷德曼这样的。流行歌手就流派更多,也是群星璀璨。歌星(Star)这个词似乎只是应用在流行歌手这个范畴,也属于专有名词。

流行音乐的从业者来自两个方面,自学成才和专业培养,也就是所谓的非学院派(Non-academism)和学院派(Academism)。在中国古代也有这种说法,就是科班出身。目前在中国也有正规音乐高等院校教授通俗歌曲演唱方法。但是还有更多的歌手是私塾(Private School)出身,通常也是名家指点。流行音乐通常在比较大的场地演出,借助电子设备营造特殊的效果,有时也可以遮掩歌手的瑕疵。

流行音乐的创作,一部分来源于专业的作家(Composer),也有很大一部分由歌唱者自编自演。流行音乐对作品要求的量非常大,而且时效性要求也很高。这对轻音乐来说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轻音乐多取材于古典音乐中脍炙人口的片断,少量专门创作的乐曲中的优秀者也会成为保留曲目。而流行歌曲则不然,流行歌曲的一个特点是更新周期短,如果你老是哼唱三年前的老歌,则会被人唾弃,显得落伍。就是说,流行歌曲是一种时尚的符号,强调的是今年流行什么歌。即使是那些大牌歌星,也需要不断更新曲目,以便万古长青。流行歌曲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专人专曲,演唱别人的歌曲叫做翻唱(Copy Performance),歌迷一般会认为不如原唱,因为他会拿你和原唱进行激烈的比较。

由于这些特点,决定了流行音乐的特征:篇幅短小,结构紧凑,通俗易懂。

由于这些特征,决定了他的受众群体更加广泛。

欣赏流行音乐,给你带来的是心情的放松,如果是在演唱会(Show)上当然是另一会事。这有一点像欣赏足球,在家看电视转播和比赛现场是两种情绪。流行音乐爱好者喜爱优美的旋律、美妙的歌词,也有很多爱好者喜好的就是名歌星的最新作品;追星族则通晓歌星的生辰八字、吃喝拉撒和每日行踪。就是说,一部分流行音乐爱好者是爱好音乐本身;而另一部分则延伸到音乐的身外之物。

再来看一看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按照字面理解是古代的经典音乐。其实在英文Classical Music中,它只有经典的含义,而没有古代的限制。为了让它能够覆盖这一音乐体系的当代延伸,也有人将其称作严肃音乐。

象流行音乐一样,古典音乐也包括器乐(Instrumental Music)和声乐((Vocal Music)两大领域。声乐是指歌剧(Opera)和艺术歌曲(Lieder),而在音乐会(Concert)上演唱的更多的是歌剧中的经典唱段。在古典音乐中,器乐占有更大的分量,这一点与流行音乐的情形完全不同。古典音乐的著名演奏者和演唱者多被称为家或者大师(Artist),比如指挥家、钢琴家、小提琴家、歌唱家,好像没有叫做指挥星或者女高音星的。这是与流行音乐的又一个不同点。

当代的多数古典音乐从业人员来自专业院校,也就是科班出身。鲜有自学成才一举成名的。当然,他们绝大多数在进入学院之前经历过私塾教育。古典音乐在专门的演出场地演出,通常是音乐厅(Hall)、剧场(Theater)和歌剧院(House)。古典音乐演出时,一般不许借助电子设备,而是要求欣赏原声。

古典音乐的作品多数来源于古代作曲家的遗作,当代作品绝大多数来自专业作家。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最大的不同是大家演出相同的作品,却不叫翻唱或者翻奏。一百多年前的作品,被不少于一百多个乐团演奏过。所以,古典音乐一点也不时尚。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另一个很大的不同,流行音乐的学院派和非学院派存在于从业人员中;而古典音乐的学院派和非学院派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存在于爱好者中。古典音乐的篇幅一般都比较大(小的叫小品),结构复杂严谨,各种专门技巧也很丰富。非学院派爱好者通常喜好其旋律的优美,也有发烧友通晓音乐家的轶事和每日/周/月/年动态(和追星族一模一样)。学院派的爱好者则更加深入一些,除了欣赏旋律优美的作品,也欣赏那些旋律并不优美的作品。他们更加深入地欣赏作品的结构、作曲方法和演奏/表现方法。和流行音乐爱好者还有一个不同的是,古典音乐爱好者中还有一个技术型的群体,他们欣赏的是纯声音,特别是对再现音乐的欣赏。他们追求高质量的音乐再现,甚至追求乐队指挥使用眼神儿的声音再现。

所以说,和流行音乐一样,古典音乐爱好者当中,一部分是爱好音乐本身(深浅有所不同);而另一部分则延伸到了音乐的身外之物。

话说到这里,我们始终还没有看出来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他们都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顶多一种简单一点,另一种复杂一点。那么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古典音乐就高雅一点,而爱好古典音乐的人就是绅士淑女,或者自以为是、附庸风雅呢?

我们再来往前追溯一下。古典音乐来自古代的宫廷音乐,现在很多古典、浪漫时期的作品也是当时为王公贵族而作。那时候的劳动人民能够听到的多数是民间艺人表演的音乐,或者约翰施特劳斯乐队演奏的舞厅音乐。王公贵族听音乐当然不会穿着劳动服,而都是礼服,实行的是沙龙礼节。那时候的音乐会是一种正式的社交场合。这种风俗一直延续下来,形成了一种制度。所以现在也是提倡听音乐会的时候应该衣着整洁,而社会观点也就一直把去听这样音乐会的人当作上流社会。是不是这样?我不敢肯定。

但是,我敢肯定爱好古典音乐或者从事这一行当决不是一种罪过。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家长花钱把自己的宝贝儿子女儿送去学琴。

前面说过,古典音乐结构复杂。就是说,它除了形象美之外还具有形式美。从爱好者来说,要理解其中的全部奥妙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那些曲式、调式、调性、和声、复调等等也是挺复杂的。但是,如果你借助它优美的旋律而深入进去,你就会发现其中另有一片天地。深入地欣赏古典音乐绝对有助于提高一个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它也就会有助于你在其他领域的工作或者研究。我想,这恐怕也是为什么把音乐欣赏能力作为一个人综合参数一个方面的原因吧?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参数。

欣赏通俗音乐,能够满足一个人在音乐方面的基本需求:听点儿好听的音乐。欣赏古典音乐,能够满足一个人在音乐方面的更多需求:听点儿复杂的音乐。我理解它就是这么简单!

因此,欣赏古典音乐的人没有必要对不欣赏古典音乐的人不屑一顾;而不欣赏古典音乐的人也没有必要对欣赏古典音乐的人嗤之以鼻。

 对于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一个好的院校更能够起到帮助学习的作用,那么去哪个国家留学会比较好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音乐专业去哪个国家留学比较好”,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音乐专业去哪个国家留学比较好

1美国

 留学特点:文凭含金量很高,有众多音乐强校,师资强势,专业极强。美国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戏剧、艺术和音乐产业,百老汇的家乡就在美国纽约。美国除了标志性的音乐蓝调之外,也产生了爵士,摇滚,嘻哈等一大批优秀的音乐。此外,美国拥有多个优秀的交响乐团,如波士顿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等。

 推荐院校:茱莉亚音乐学院、柯蒂斯音乐学院、曼哈顿音乐学院、伯克利音乐学院、伊斯曼音乐学院、辛辛那提音乐学院、约翰霍普金斯·皮博迪音乐学院、克利夫兰音乐学院等。

  2英国

 留学特点:留学整体时间短,世界院校排名不错,费用适中。英国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国家,其音乐演奏教育十分优秀。整个国家也十分注重音乐产业发展,音乐氛围十分浓厚。

 推荐院校: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CM)、伦敦大学皇家音乐学院(RAM)、北方皇家音乐学院、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利兹音乐学院、利兹大学音乐学院、苏格兰皇家音乐戏剧学院、皇家威尔士音乐学院等。

3澳洲

 留学特点:澳洲绝大部分大学属于公立,教育质量有保障。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澳洲有7所院校入围top100,36所院校上榜。文凭含金量高,学历得到全球认可。澳洲相对于英美国家。对于留学生的包容性更大,安全性更高,是首个颁布国际留学生保护法的国家。

 推荐院校:澳洲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莫纳什大学、昆士兰大学、阿德雷德大学、西澳大学、麦考瑞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等。

4法国

 留学特点:法国是孕育晚期浪漫主义的温床,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博物馆,拥有世界一流的音乐学院和古典乐理论体系。此外,法国风景优美,不仅可以感受巴黎时尚浪漫之都,还可以领略地中海美丽的海滩风光,品尝美味法式大餐。如今,法国依旧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音乐创作的源泉,每年都吸引着世界各地优秀作曲家和表演者。

 推荐院校:巴黎国立音乐学院、马赛国立音乐学院、里昂国立音乐学院、佩皮尼昂国立音乐学院、雷恩国立音乐学院、兰斯国立音乐学院、里尔国立音乐学院、斯特拉斯堡国立音乐学院、普瓦捷国立音乐学院、波尔多国立音乐学院等。

5意大利

 留学特点:意大利的音乐主要为古典乐器演奏,声乐,交响乐等。意大利对欧洲音乐的音阶, 和弦,符号及16世纪晚期的歌剧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创新和贡献。此外,意大利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有机会探索古希腊罗马遗迹,假期也可以游览欧洲各国;美食世界闻名,生活费相对于其他国家较低。意大利部分学校需要2000欧/年学费,大部分学校没有学费。

 推荐院校: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帕尔马皇家音乐学院、罗马音乐学院、都灵音乐学院、维琴察音乐学院、威尼斯音乐学院、博洛尼亚音乐学院、佩萨罗音乐学院、佛罗伦萨音乐学院、那不勒斯音乐学院、费尔莫音乐学院、阿维利诺音乐学院等。

姓名:赵笑笑

毕业院校:中央音乐学院

生日:9月27日

星座:天秤座

血型:A

身高:164CM

籍贯:辽宁

名族:汉

专业:长笛

沈阳人,从小学习长笛,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她漂亮时尚,思想活跃,看她吹奏长笛的时候你会在视觉上、听觉上都会有一种满足,她那美丽娇柔的身影和她吹奏出来的那种圆润甜美的长笛声音都会让你回味无穷。

每个都有照片。

http://musicenttomcom/uimg/2007/11/22/caiyingzhe/1195721191072_18619jpg

姓名:马赛

毕业院校:沈阳音乐学院

生日:1月5日

星座:魔蝎座

血型:A

身高:175CM

籍贯:辽宁

名族:汉

专业:大提琴

八岁开始学习大提琴,2004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管弦系。在校期间担任沈阳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首席大提琴,经常参加各类大型演出,并连年获得奖学金。

http://musicenttomcom/uimg/2007/11/22/caiyingzhe/1195721191287_29874jpg

姓名:奥若 格希丽娅

毕业院校: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生日:1月26日

星座:水瓶座

血型:B

身高:170CM

籍贯:北京

名族:蒙古

专业:长笛

北京人,从小开始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开始在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学前班学习钢琴,12岁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系附中学习长笛。1998年升入本科,大学期间连续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在校期间曾任中央民族大学青年爱乐乐团首席长笛。

http://musicenttomcom/uimg/2007/11/22/caiyingzhe/1195721191589_19840jpg

姓名:陈砚池

毕业院校:沈阳音乐学院

生日:9月6日

星座:处女座

血型:B

身高:164CM

籍贯:辽宁

名族:汉

专业:小提琴

沈阳人,4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8岁考入沈阳音乐学院,并且连年获奖学金。在校期间曾多次随校交响乐团与国外音乐家合作演出。

http://musicenttomcom/uimg/2007/11/22/caiyingzhe/1195721191810_27284jpg

姓名:刘音茹

毕业院校:武汉音乐学院

生日:11月13日

星座:魔蝎座

血型:B

身高:168CM

籍贯:湖北

名族:汉

专业:小提琴

武汉人,4岁开始随其外公邹廷恒教授学习小提琴,12岁考入武汉音乐附中,并以优异的成绩直升进入本科,大学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舞台上的她时而热情奔放时而温柔甜美,她希望音乐能给每个人带去无限的欢乐。

http://musicenttomcom/uimg/2007/11/22/caiyingzhe/1195721193356_18951jpg

姓名:商策

毕业院校:中央音乐学院

生日:6月2日

星座:双子座

血型:O

身高:163CM

籍贯:陕西

名族:汉

专业:大提琴

陕西人,7岁起学习大提琴,师从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樊志刚,九岁获得西安市少儿器乐比赛第一名。在校期间一直参加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2001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师从宗柏教授和俞明青副教授,在校期间多此获得奖学金。

http://musicenttomcom/uimg/2007/11/22/caiyingzhe/1195721192104_22946jpg

姓名:赵楠

毕业院校: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生日:11月30日

星座:射手座

血型:O

身高:165CM

籍贯:辽宁

名族:汉

专业:小提琴

辽宁人,从小学习小提琴,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毕业,甜美温柔的外表带给人一种水果般的清甜,舞台上的她带给你的是一种可爱温柔的自信。音符在她的指尖流淌出来的是那么自然和谐清新。

http://musicenttomcom/uimg/2007/11/22/caiyingzhe/1195721192356_24564jpg

姓名:左琨

毕业院校:沈阳音乐学院

生日:1月31日

星座:水瓶座

血型:B

身高:165CM

籍贯:辽宁

名族:汉

专业:小提琴

沈阳人,从小学习小提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曾任某大交响乐团小提琴演奏员,舞台上的她成熟大胆,技术娴熟、热情奔放,留给观众最美好的感受是她演出的最终目标。

http://musicenttomcom/uimg/2007/11/22/caiyingzhe/1195721192617_21637jpg

姓名:臧丹

毕业院校:解放军艺术学院

生日:3月23日

星座:白羊座

血型:B

身高:167CM

籍贯:湖北

名族:汉

专业:长笛

从小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长笛,大学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表演,楚楚动人的外表下还有着温柔如水的性格,舞台上在吹奏长笛的同时还能展现她优美的舞姿,淋漓尽致的发挥她的特长,为观众留下优美的瞬间。

http://musicenttomcom/uimg/2007/11/22/caiyingzhe/1195721192838_24734jpg

姓名:王蕊

毕业院校:天津音乐学院

生日:11月8日

星座:天蝎座

血型:O

身高:175CM

籍贯:天津

名族:汉

专业:小提琴

天津人,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91年参加“儿童小提琴比赛”,获儿童组一等奖和优秀表演奖。1994年师从天津音乐学院陈继续教授学习小提琴,2005年参加维也纳、圣彼得堡音乐交流大师班学习,受到大师高度评价和肯定。

http://musicenttomcom/uimg/2007/11/22/caiyingzhe/1195721193087_27212jpg

姓名:赵翌

毕业院校:中央音乐学院

生日:11月1日

星座:天蝎座

血型:AB

身高:165CM

籍贯:云南

名族:汉

专业:大提琴

云南人,从小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学大提琴,有着纯熟的技艺,她外表冷艳,性格温柔,可是当舞台上的灯光照到她的时候,她就会用少数名族特有的热情让你永远记住她的存在。

http://musicenttomcom/uimg/2007/11/22/caiyingzhe/1195721688112_28206jpg

代表人物有贝多芬、罗伯特·舒曼、弗里德里克·肖邦、约翰·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等。

一、贝多芬

1、人物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去世,享年57岁。

2、代表作介绍

①、《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The Symphony No3 in E flat major,Op55,又名《英雄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于1804年的交响曲,作品55号。

交响曲第一乐章描绘了英雄在战斗中成长;第二乐章是葬礼进行曲,亦是贝多芬独创;第三乐章是谐谑曲;第四乐章是凯旋进行曲式的终曲。、

这首交响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和声与节奏新颖自由。他在曲式结构上作了革新,如用一首庄严的葬礼进行曲作为第二乐章,用一首谐谑曲作为第三乐章,都是前所未有的。全曲宏伟壮阔。

②、《c小调第五交响曲》

《c小调第五交响曲》(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作品67号,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

《c小调第五交响曲》以音乐中的短—短—短—长节奏动机开场。据说,贝多芬曾将四个音的动机解释为“命运之神在敲门”。

它主导了第一乐章,并在整个交响曲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整首交响曲可以被看到是情感的发展,从c小调第一乐章的冲突与斗争,发展到c大调末乐章的胜利与喜悦。

最末乐章是全曲的最高潮,它比第一乐章在篇幅上更长、在声音上更有力。

二、罗伯特·舒曼

1、人物简介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19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舒曼自小学习钢琴,7岁开始作曲。16岁遵母意进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19岁又进修钢琴,当听到帕格尼尼的演奏,他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放弃了法律的学习,专攻音乐。

后因手指受伤,遂转向作曲和音乐评论。1835-1844年,独自编辑《新音乐杂志》,并开始创作大量钢琴作品。1840年获耶拿大学哲学博士,1843年赴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

1844~1850年,移居德雷斯顿继续从事作曲和指挥。因精神疾病日趋严重1854年投河被救,两年后逝世于精神病院。

2、代表作介绍

①、《蝴蝶》

《蝴蝶》是舒曼最早的杰作,其特点是优美的散文形式。

全曲由一个六小节的序和十二段小曲组成,每段的标题是:《化装舞会》、《巴尔特》、《布尔特》、《假面》、《维娜》、《布尔特之舞》。

《交换假面》、《招供》、《愤怒》、《卸装》、《急忙》、《终场与踏上归途的兄弟们》。

②、《维也纳狂欢节》

《维也纳狂欢节》是舒曼所做的钢琴套曲作品号为Op26,题目本身就是一种抢救行动,一开始这部作品定名为《狂欢节:四个音符的玩笑》,舒曼最后将Op26题献给莫南德·席勒,他描绘它为“一首伟大的浪漫奏鸣曲”。

三、弗里德里克·肖邦

1、人物简介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年—1849年),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

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2、代表作介绍

①、《c小调革命练习曲》

肖邦的这首练习曲,表现了肖邦在华沙革命失败后内心的悲愤欲绝。

因此,被后人命名为“革命”练习曲。全曲激昂悲愤,深刻地反映了肖邦在华沙陷落、起义失败后的心情,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②、《降E大调辉煌大圆舞曲》

降E大调大圆舞曲(Valse Brilliante, op18)是肖邦献给罗拉·波斯沃德**(Laura Horsford)的一首圆舞曲,是肖邦最著名的圆舞曲之一。此曲旋律轻快欢乐,颇受大众喜爱。

四、约翰·施特劳斯

1、人物简介

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Johann Baptist Strauss),1804年3月14日出生在维也纳,与其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同名,故被称为老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Vater)或约翰施特劳斯一世(Johann Strauss I)以区别。

他的祖父名叫约翰·迈克尔·施特劳斯(1727 - 1800),是一名皈依了天主教的犹太人,原来住在利俄波德斯塔特(Leopoldstadt),也在多瑙河沿岸,离维也纳不算太远。

他的父亲叫弗郎茨·博尔加斯·施特劳斯(Franz Borgias Strauss, 1764年10月10日——1816年4月5日),会拉小提琴。

母亲叫芭芭拉·多曼(Barbara Dollmann, 1770年12月3日——1811年8月28日),后来他们全家迁居到维也纳,老约翰·施特劳斯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学小提琴,后来从师维也纳歌剧院提琴手伊格拉茨·冯·惠利。

1817年以后,他在米夏爱尔·潘配领导的流行舞蹈乐队里拉中提琴。1819年,他又到约瑟夫·兰纳的维也纳圆舞曲乐队里拉琴,有时担任指挥。

1825年,他和玛丽亚·安娜·施特赖姆结了婚,生了三个儿子,这时,他离开了兰纳,自己组了一个乐队,并为这些乐队写了不少乐曲。

1849年9月25日,老约翰·施特劳斯在维也纳逝世,享年四十五岁。

2、代表作介绍

①、《拉德斯基进行曲》

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48年。是老约翰最著名的代表作,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

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五、柴可夫斯基

1、人物简介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yotr Ilyich Tchaikovsky,又译为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

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

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生于矿山工程师兼官办冶金工厂厂长家庭。1859年毕业于圣彼得堡法律学校,在司法部任职。

1861年入俄罗斯音乐协会音乐学习班(次年改建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1863年辞去司法部职务,献身音乐事业。

1865年毕业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同时积极创作,第一批作品问世。受富孀梅克夫人资助,1877年辞去教学工作专事创作。

1878-1885年间曾多次去西欧各国及美国旅行、演出。1893年6月荣获英国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同年10月底在彼得堡指挥《6号悲怆交响曲》首次演出后不久即去世。

2、代表作介绍

①、《悲怆交响曲》

《悲怆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最著名、最杰出的乐曲之一,也是古今交响曲中第一流的精品。

大约在1893年八月末至九月间完成,为作者的代表作。柴科夫斯基自认为这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他最得意的杰作。

本曲首演于同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六天之后,作者不幸染上霍乱(另有一说为柴科夫斯基因同性恋被判死刑,服毒自杀),与世长辞。本曲终成为柴科夫斯基的“天鹅之歌”。

——浪漫主义音乐

说起音乐的欣赏或者喜好,现在仍有很多关于流行与古典的话题或者可以称其为争论。我们可以先来分析一下这两类音乐的特点,然后就可以对他们的区别有一个了解。

首先来说一下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也可以叫做大众音乐或者通俗音乐,这在国际上也大约是这么称呼,英文可以叫做Popular Music。它包括乐曲和歌曲两大类,就是所谓的轻音乐和流行歌曲。轻音乐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专业化的一个范畴,国外有很多著名的乐队(Band),比如曼陀瓦尼、詹姆斯拉斯特等等;还有一些著名的个人音乐家,比如雅尼、克雷德曼这样的。流行歌手就流派更多,也是群星璀璨。歌星(Star)这个词似乎只是应用在流行歌手这个范畴,也属于专有名词。

流行音乐的从业者来自两个方面,自学成才和专业培养,也就是所谓的非学院派(Non-academism)和学院派(Academism)。在中国古代也有这种说法,就是科班出身。目前在中国也有正规音乐高等院校教授通俗歌曲演唱方法。但是还有更多的歌手是私塾(Private School)出身,通常也是名家指点。流行音乐通常在比较大的场地演出,借助电子设备营造特殊的效果,有时也可以遮掩歌手的瑕疵。

流行音乐的创作,一部分来源于专业的作家(Composer),也有很大一部分由歌唱者自编自演。流行音乐对作品要求的量非常大,而且时效性要求也很高。这对轻音乐来说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轻音乐多取材于古典音乐中脍炙人口的片断,少量专门创作的乐曲中的优秀者也会成为保留曲目。而流行歌曲则不然,流行歌曲的一个特点是更新周期短,如果你老是哼唱三年前的老歌,则会被人唾弃,显得落伍。就是说,流行歌曲是一种时尚的符号,强调的是今年流行什么歌。即使是那些大牌歌星,也需要不断更新曲目,以便万古长青。流行歌曲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专人专曲,演唱别人的歌曲叫做翻唱(Copy Performance),歌迷一般会认为不如原唱,因为他会拿你和原唱进行激烈的比较。

由于这些特点,决定了流行音乐的特征:篇幅短小,结构紧凑,通俗易懂。

由于这些特征,决定了他的受众群体更加广泛。

欣赏流行音乐,给你带来的是心情的放松,如果是在演唱会(Show)上当然是另一会事。这有一点像欣赏足球,在家看电视转播和比赛现场是两种情绪。流行音乐爱好者喜爱优美的旋律、美妙的歌词,也有很多爱好者喜好的就是名歌星的最新作品;追星族则通晓歌星的生辰八字、吃喝拉撒和每日行踪。就是说,一部分流行音乐爱好者是爱好音乐本身;而另一部分则延伸到音乐的身外之物。

再来看一看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按照字面理解是古代的经典音乐。其实在英文Classical Music中,它只有经典的含义,而没有古代的限制。为了让它能够覆盖这一音乐体系的当代延伸,也有人将其称作严肃音乐。

象流行音乐一样,古典音乐也包括器乐(Instrumental Music)和声乐((Vocal Music)两大领域。声乐是指歌剧(Opera)和艺术歌曲(Lieder),而在音乐会(Concert)上演唱的更多的是歌剧中的经典唱段。在古典音乐中,器乐占有更大的分量,这一点与流行音乐的情形完全不同。古典音乐的著名演奏者和演唱者多被称为家或者大师(Artist),比如指挥家、钢琴家、小提琴家、歌唱家,好像没有叫做指挥星或者女高音星的。这是与流行音乐的又一个不同点。

当代的多数古典音乐从业人员来自专业院校,也就是科班出身。鲜有自学成才一举成名的。当然,他们绝大多数在进入学院之前经历过私塾教育。古典音乐在专门的演出场地演出,通常是音乐厅(Hall)、剧场(Theater)和歌剧院(House)。古典音乐演出时,一般不许借助电子设备,而是要求欣赏原声。

古典音乐的作品多数来源于古代作曲家的遗作,当代作品绝大多数来自专业作家。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最大的不同是大家演出相同的作品,却不叫翻唱或者翻奏。一百多年前的作品,被不少于一百多个乐团演奏过。所以,古典音乐一点也不时尚。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另一个很大的不同,流行音乐的学院派和非学院派存在于从业人员中;而古典音乐的学院派和非学院派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存在于爱好者中。古典音乐的篇幅一般都比较大(小的叫小品),结构复杂严谨,各种专门技巧也很丰富。非学院派爱好者通常喜好其旋律的优美,也有发烧友通晓音乐家的轶事和每日/周/月/年动态(和追星族一模一样)。学院派的爱好者则更加深入一些,除了欣赏旋律优美的作品,也欣赏那些旋律并不优美的作品。他们更加深入地欣赏作品的结构、作曲方法和演奏/表现方法。和流行音乐爱好者还有一个不同的是,古典音乐爱好者中还有一个技术型的群体,他们欣赏的是纯声音,特别是对再现音乐的欣赏。他们追求高质量的音乐再现,甚至追求乐队指挥使用眼神儿的声音再现。

所以说,和流行音乐一样,古典音乐爱好者当中,一部分是爱好音乐本身(深浅有所不同);而另一部分则延伸到了音乐的身外之物。

话说到这里,我们始终还没有看出来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他们都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顶多一种简单一点,另一种复杂一点。那么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古典音乐就高雅一点,而爱好古典音乐的人就是绅士淑女,或者自以为是、附庸风雅呢?

我们再来往前追溯一下。古典音乐来自古代的宫廷音乐,现在很多古典、浪漫时期的作品也是当时为王公贵族而作。那时候的劳动人民能够听到的多数是民间艺人表演的音乐,或者约翰施特劳斯乐队演奏的舞厅音乐。王公贵族听音乐当然不会穿着劳动服,而都是礼服,实行的是沙龙礼节。那时候的音乐会是一种正式的社交场合。这种风俗一直延续下来,形成了一种制度。所以现在也是提倡听音乐会的时候应该衣着整洁,而社会观点也就一直把去听这样音乐会的人当作上流社会。是不是这样?我不敢肯定。

但是,我敢肯定爱好古典音乐或者从事这一行当决不是一种罪过。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家长花钱把自己的宝贝儿子女儿送去学琴。

前面说过,古典音乐结构复杂。就是说,它除了形象美之外还具有形式美。从爱好者来说,要理解其中的全部奥妙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那些曲式、调式、调性、和声、复调等等也是挺复杂的。但是,如果你借助它优美的旋律而深入进去,你就会发现其中另有一片天地。深入地欣赏古典音乐绝对有助于提高一个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它也就会有助于你在其他领域的工作或者研究。我想,这恐怕也是为什么把音乐欣赏能力作为一个人综合参数一个方面的原因吧?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参数。

欣赏通俗音乐,能够满足一个人在音乐方面的基本需求:听点儿好听的音乐。欣赏古典音乐,能够满足一个人在音乐方面的更多需求:听点儿复杂的音乐。我理解它就是这么简单!

因此,欣赏古典音乐的人没有必要对不欣赏古典音乐的人不屑一顾;而不欣赏古典音乐的人也没有必要对欣赏古典音乐的人嗤之以鼻。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

  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单乐章题材的器乐曲繁多,主要是器乐小品,如即兴曲、夜曲、练习曲、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曲以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曲、波尔卡等。在众多的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声乐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并将诸多的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如舒柏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乐派创新的艺术题材。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的扩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的经常出现,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增强了和声的色彩。作曲家创立了多乐章的标题交想曲和单乐章的标题交响诗,这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的形式。

  浪漫注意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果贝多芬的音乐只是黑白**或版画的话,那么浪漫乐派作品则像水彩画和五颜六色的油画。这一时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浪漫主义音乐流派。一种是以勃拉姆斯为主要代表的保守浪漫主义,另一种是积极浪漫主义。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也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并有大胆的创新,这一时期的许多音乐珍品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早期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舒柏特的创作中心是艺术歌曲,艺术歌剧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这是浪漫乐派作曲家抒发诗情画意的理想领域。舒柏特选用的诗歌范围很广,有歌德、席勒等大诗人的诗,也有它的朋友朔贝尔的作品。他歌剧中的钢琴伴奏,不仅起了陪衬旋律的作用,也是创造特定意境的主要手段。舒柏特的歌曲被称为“艺术歌曲”,但许多歌剧中淳朴的音乐语言,常常接近于民歌,他的《野玫瑰》、《鳟鱼》、《菩提树》等歌曲,后来都成为广泛流传的民歌。民歌常用的分节歌的形式也是舒柏特歌曲创作的主要形式。

  李斯特是中期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匈牙利,他的一生对音乐突出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丰富了钢琴技巧的表现力。

  他的钢琴音乐不仅有诗情画意的小品,也有宏伟、辉煌的艺术效果和具有交响性的乐曲,他使钢琴音乐获得了管弦乐队般的效果,气势宏伟,热情磅礴。二是他首创了单乐章标题交响诗体裁。一生中他写了十三首交响诗,以《前奏曲》和《塔索》最为著名,这些交响诗具有叙事性、抒情性、描写性和戏剧性的特点。此外,在李斯特的作品中鲜明的匈牙利民族特色体现得尤为突出,如反映匈牙利民间生活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其中第2、6、12、15首是经典之作。

  理查施特劳斯是晚期浪漫乐派作曲家。作为一位作曲家,施特劳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交响诗方面,他完善了交响诗的结构形式,精心创作主导动机以及专门描写人物、地点、情景的音乐片断。他的管弦乐配器方面同样显露了卓越的才能,他的作品线条思绪极尽各种乐器之性能,使他的作品中一个极平常的动机或主题也能发出最迷人的光彩。施特劳斯的歌剧创作主要受瓦格那的“乐剧”的影响,作曲技巧虽然高超,但内容比较苍白,与瓦格那的作品相比较要单薄得多。他的作品有时象一篇充满绚丽辞藻的散文,但却在复述一个空洞无聊的内容。施特劳斯是由古典创作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综合者,莫扎特的明澈,贝多芬的动荡,勃拉姆斯的结构感,瓦格那的英雄性,李斯特的标题音乐,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他对管弦乐队的熟练把握使他的作品发出迷人的光彩,但世纪末的文化特征,也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即唯美主义和颓废主义的倾向。他的创作和瓦格那一道预示了二十世纪音乐的来临。

  早期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歌剧的创始人”——韦伯

  德国作曲家韦伯(1786—1826)出生在一个旅行剧团领班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热心的戏剧和音乐爱好者,有一副漂亮的歌喉,母亲是一位德国女高音歌唱家。

  韦伯从小常常随着父亲率领的小剧团,沿着德、奥两国的小城镇流浪演出,受到剧院、舞台气氛的熏陶。这种流浪生活使他广泛地接触到了社会和民间音乐, 他的歌剧《自由射手》被公认为德国第一部民族歌剧。歌剧上演后,很快地传遍每个偏僻角落。著名诗人海涅在给友人的信中饶有风趣地描写了《自由射手》在群众中流传的盛况:清早从他窗户下走过的小学生用口哨吹着《出嫁时的花环》;理发师上楼时也唱这首歌;在他外出作客时,一位姑娘在钢琴上弹的也是这支歌。德国甚至还出现了“自由射手”牌啤酒,“自由射手”式女装。它也为欧洲浪漫主义的歌剧奠定了基础。

  “歌曲之王”—— 舒柏特

  舒柏特(1797—1828)出生于维也纳近郊一个小学教员家庭。他8岁开始学习音乐;16岁担任助理教师,教授私人钢琴,以此谋生。1813年,当他毅然离家去维也纳作一个“自由艺术家”的时候,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但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欧洲处于反动王朝复辟的时期。

  他一生共写下了1500首作品。包括14部歌剧、9部交响曲、100多首合唱曲及600多首歌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有交响曲《未完成》、钢琴五重奏《鳟鱼》、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等。

  他创作的中心是歌曲,有“歌曲之王”的美称,他的歌曲优美、质朴而深刻,充分体现了诗歌的意境。作品中折射出那个时代小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压抑、欢乐与痛苦,成为浪漫主义艺术的典范。

  “标题交响乐奠基人”——柏辽兹

  柏辽兹(1803——1869)是法国浪漫乐派音乐的创始人。1803年12月11日,出生在法国里昂近郊的一个医生家庭。童年时学习过长笛和吉他,182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830年,获罗马大奖赴意大利留学,一年后回国进入创作的全盛时期。于1869年3月8日病逝于巴黎。

  他的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推《幻想交响曲》,还有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罗马狂欢节》序曲、《拉科奇进行曲 》等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此外,他撰写了著名论著《配器法》,还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评论,对高尚音乐的鉴赏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音乐热情奔放,富于幻想。他开创了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先河。他首创了“固定乐思”的手法,在配器方面他是管弦乐大师,他大胆创新,探索各种乐器组合的可能性,使管弦乐队的色彩焕然一新。

  “最幸福的音乐家”——门德尔松

  德国著名作曲家、浪漫乐派的杰出代表。1809年2月3日,生于汉堡,父亲是大银行家。4岁随母亲学习钢琴,12岁开始作曲,17岁成名,20岁时开始以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的身份游历了欧洲各国,从此名声大振。1843年,创办了莱比锡音乐学院,由于常年过度劳累,损害了他的健康,加上亲人逝世的打击,使他心力交瘁,不幸于1847年11月11日逝世,年仅38岁。

  他的作品旋律流畅、结构完整、温柔舒适、极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幻想。由于生活经历所限,音乐难免缺乏深刻的思想表达,但其幽雅、宁静、精致、诗意的音乐境界却很少有人可以做到的。他的交响曲《苏格兰》、《意大利》,序曲《芬格尔山洞》、《仲夏夜之梦》及《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都是著名作品。除此之外,由于他的发掘、推崇和亲自指挥,巴赫的作品才受到重视。他还独创了“无词歌”的器乐体裁,他也是早期标题音乐的代表。以他为代表的莱比锡乐派对19世纪德国音乐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德国浪漫乐派领袖”——舒曼

  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德国浪漫乐派的领袖。他出生于一个书商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7岁学习钢琴,1834年他创办了音乐杂志《音乐时报》,1840年与他钢琴老师车尔尼的女儿克拉拉结婚,幸福的生活给他带来了一系列创作上的灵感。在创作的同时他开始写音乐评论,他是第一个肯定柏辽兹、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的音乐才华的人。1854年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他由于只看到革命的败局,看不到未来的革命曙光,内心非常痛苦,以致精神失常,自投莱茵河。他虽然被救起来,但最后还是在精神病院中悲惨地死去。

  他的主要作品有:钢琴曲《狂欢节》、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交响曲四首、协奏曲及歌曲集等等。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激情,他大量深刻生动、尖锐泼辣的评论,对引导社会音乐思潮的健康发展,抨击庸俗落后的音乐观念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钢琴诗人”——肖邦

  肖邦(1810——1849)波兰钢琴家、作曲家。生于华沙附近的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侨居波兰的法国人,并是一位长笛演奏家,母亲是波兰贵族世家的女儿,钢琴弹得很好。他从小喜欢音乐,6岁接受严格的钢琴教育,9岁就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音乐学院,跟随院长艾尔斯纳学习音乐理论。1830年,20岁的肖邦出国作旅行演出。他来到了巴黎,当时的巴黎是群星荟翠的艺术之都。他在这里以作曲家、钢琴家的身份获得了盛誉。1849年10月17日,他在巴黎病逝。

  他的音乐潇洒、飘逸、含蓄、柔情,而这一切又都是在浓郁、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热烈、深沉的富爱国热情中表现出来的。,人们称他为“钢琴诗人”。他为后世留下了二百余首钢琴珍品,有以《c小调革命练习曲》为代表的27首练习曲,有富于民族风格的51首玛祖卡舞曲,有着阳刚之美的《降A大调波兰舞曲》(也叫波罗涅兹舞曲),而他的21首《夜曲》更是钢琴音乐中的精品,另外还创作了许多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等。

  “钢琴魔王”——李斯特

  李斯特(1811——1886)是19世纪欧洲乐坛上声名显赫的匈牙利钢琴家和作曲家。1811年生于匈牙利的雷丁,父亲是贵族庄园的管家,业余音乐家。他6岁起学习钢琴。8岁开始作曲。9岁已成功地举办了钢琴独奏会。10岁时,全家迁往维也纳,他跟车尔尼学习钢琴,跟萨列埃里学习作曲。13岁创作了歌剧。40年代末,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1886年7月31日逝世。

  他在作曲方面,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这一体裁(注:一种单乐章的表现诗情画意和文学性内容的管弦乐曲)。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交响乐作品,如《浮士德》、《但丁》等等,此外,还创作了19首匈牙利狂想曲、12首高级钢琴练习曲、13部前奏曲等作品。

  做为一代钢琴巨匠,他将钢琴的演奏技巧发展到了顶峰。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被称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因此获得了“钢琴魔王”的美称。

  “新古典主义者”——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19世纪新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1833年5月7日,生于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业余乐师,母亲是裁缝,家境非常贫困。自幼随父亲学习小提琴,7岁学习钢琴,10岁开始学习作曲。20岁时,舒曼发现了他,并在《音乐时报》上发表了一篇引人瞩目的文章《新的道路》,热情赞扬了这位青年音乐家。

  当时德国音乐界有两种流派,一派是魏玛乐派,他们主张标题音乐,提倡综合艺术,代表人物有李斯特等人。另一派是以门德尔松、舒曼组成的莱比锡乐派,他们搞无标题的纯音乐,不写歌剧,只写器乐作品。因为勃拉姆斯固守传统,有人说他是生活在浪漫主义盛行时期的一个“古典主义者” 。

  他的代表作品中以《c 小调第一交响曲》(1876年)最引人注目(曾被称作贝十),还有《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年)、《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1881年)和管弦乐曲《匈牙利舞曲》21首等,都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喜欢的作品。

  “俄罗斯音乐巨匠”——柴科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1840—1893)生于乌拉尔一个采矿工程师的家庭。自幼学习钢琴,10岁考入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司法部工作。1862年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后与他的学生米留科娃结婚,这不幸的婚姻使他极度失望,从而陷于绝望。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富孀冯-梅克夫人给予了他精神和物质的支援。1893年,柴科夫斯基染上霍乱,同年11月6日在彼得堡去世,终年53岁。

  他广泛地吸收意大利的歌剧、法国的芭蕾舞、德国的交响乐和歌曲的精华,他的音乐着重刻画人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温暖的抒情性,旋律和配器都极富表现力。 他的代表作品是交响曲:第四、五、六(1878、1888、1893年);管弦乐:《罗米欧与朱丽叶》(1869年);歌剧:《奥涅金》(1878年)、《黑桃皇后》(1890年);芭蕾舞剧:《天鹅湖》(1876年)、《睡美人》(1889年)、《胡桃夹子》(1892年);协奏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75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年)等。此外,还有序曲、室内乐、歌曲等大量优秀作品。

  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马勒

  马勒 (1860——1911)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生于波西米亚(捷克)的一个犹太小商人家庭。6岁时参加钢琴比赛,被誉为“钢琴天才”。15岁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作曲、指挥,成绩优异。19岁时开始了他的指挥和创作生涯,他受聘于维也纳皇家歌剧院。1907年他侨居美国继续他的指挥和创作活动,但每年都回到维也纳度假。1911年5月18日,因心脏病死于维也纳。

  他开创了音乐的新形式——声乐交响曲(注:艺术歌曲与交响乐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他的代表作品有10部规模宏大交响曲,晚年根据中国唐诗谱写的《大地之歌》(注:马勒称它是一部男高音、女低音和乐队的交响曲)等。 作为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音乐家,马勒在创作手法上进一步强化了浪漫音乐的发展方向,如在音乐语言上更加个性化,感情表现更加激烈夸张,和声方面极度半音化,这些对20世纪的现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老的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

  ——拉赫玛尼诺夫

  谢尔盖·瓦西利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Rachmaninov SergeiVasilyevich)1873年4月1日生于俄国斯塔罗鲁斯基的谢苗诺沃;1943年3月28日,卒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贝弗利山。他出生于俄国贵族家庭,父亲和祖父都是杰出的业余音乐家。谢尔盖5岁开始学习钢琴,1882年(9岁)时获得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奖学金而入校就读。1885年转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先后跟尼古拉·兹韦列夫学习钢琴,跟谢尔盖·塔涅耶夫学对位法,跟安东·阿连斯基学和声学。1891年毕业作品根据普希金的长诗《茨冈》而改编的独幕歌剧《阿列科》获得作曲大金质奖。然而1897年他的《第一交响曲》在圣彼得堡演出时却惨遭失败,创作陷入低潮。1906-1908年移居德国德累斯顿,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1917年,苏维埃革命政权建立以后,由于他对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的不理解,永久的离开了俄国,定居美国。此后他主要从事演奏活动,晚期作品较少。在他死前数周宣誓成为美国公民。

  作有三部歌剧、三首交响曲、音诗《死岛》及其他管弦乐曲、四首协奏曲、一首钢琴与乐队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钢琴音乐(包括一系列重要的前奏曲和图画练习曲)、合唱曲、室内乐和歌曲。

  一、继承民族传统,走向世界舞台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风格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他一贯沿着俄罗斯音乐传统及音乐史上的莫斯科乐派前进。他的作品深深植根于柴科夫斯基、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音乐中,并具有肖邦的诗情画意和李斯特的强烈效果。深厚的民族感情和精湛的演奏技巧在他身上相溶相通。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中,俄罗斯的大自然、俄罗斯的心理、俄罗斯的生活、俄罗斯民歌的韵味和钟声的情调,充满了俄罗斯的赤子心肠和雄浑力量。柔美的旋律、深邃的内涵又贯通于俄罗斯独特的音乐语言,悠长宽广、气宇轩昂,处处映射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精神。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很强的俄罗斯音乐特性,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令成千上万的人们为之感动,为之折服,征服了整个世界!

  二、坚持走“传统”基础上的创新道路

  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生涯虽然跨入了20世纪上半叶,但是他却基本保持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艺术观,没有去追随瓦格纳、德彪西及更新的潮流。这也许是因为他出生在崩溃了的帝俄时代的没落地主家庭,坚持继承贵族文化的幻梦所致吧!浪漫主义音乐的现象在好像反浪漫主义的时代继续存在和发展说明在他的精神和音乐语言内部还保有适合的土壤。拉赫玛尼诺夫无疑是俄罗斯浪漫主义音乐仅存的一位代表人物,没有他很难想象20世纪的音乐生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创作虽然实质上仍是浪漫主义的,却经受了20世纪气息的熏陶形成了拉赫玛尼诺夫独特的创作风格:他作品的许多片断即使把属于近现代和声技法的部分去掉,也很难用传统和声理论来分析。这说明他的和声技法属于“传统”与“近现代”之间的“探索阶段”。和声语言仍以功能性和声为基础,却在扩大和丰富和声色彩方面使用了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手法。拉赫玛尼诺夫的旋律特点清新自然、纯净质朴,直接继承了从安东鲁宾斯坦到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体系,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气质。另外,他本人特有的那具有“阶梯状”的迂回音调又形成了其固有的“拉赫玛尼诺夫式风格”特点。

  三、“泪盈满眶”的悲剧性艺术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曾说过:“在伤感和快乐两种主题中,我更偏爱前者。”“光明、欢快的色彩不是我所乐见的。”的确,不论就调式的意义上来说,或就心理刻画的意义上来说,拉赫玛尼诺夫特别倾向于小调,倾向于小调性的主题以及悲歌性或悲剧性的形象领域。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总有一些主题不断出现在他的创作中。例如:

  死亡的主题,贯穿于他的早期的第一交响曲,成熟时期的《死岛》及晚期的科列里主题变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三交响曲以及他的绝笔之作《交响舞曲》等作品里。

  拉赫玛尼诺夫的“命运”形象是柴科夫斯基“命运”形象的直接继承者,他对命运总有一种不可言喻的恐惧感。如《升C小调前奏曲》中命运的脚步声。

  “魔鬼”形象在拉赫玛尼诺夫的戏剧性音乐构思中也起着显著作用。因而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总让人感受到一种笼罩在潜在悲剧性之中的辉煌气势和巨大感染力。

  四、矛盾的性格特征,顽强的生命信念

  拉赫玛尼诺夫在生活中给人的印象是性情忧郁,惧怕一切,但是在这一层灰暗的薄膜下隐藏的是另一个拉赫玛尼诺夫:一个善良开朗,坚韧勇敢的人。这种矛盾会互不相容的贯穿在拉赫玛尼诺夫的同一件作品里。G小调前奏曲中,拉赫玛尼诺夫现实主义的鲜明语言,火热的力度,富有生命信念的坚定节奏,战胜了标题中“来世”的命意。使听众感受到的并不是恐惧而是一种坚定的力量。

  他的一切作品中都不断暗涌着另一个拉赫玛尼诺夫响亮的、坚定的、热爱生活的声音。突破了“装腔作势的悲泣”“故作惊人的音响”,换之于或慷慨激昂或诙谐愉快或如“潺潺流水声”般的低语。尤其对大自然的热爱更使拉赫玛尼诺夫豪情勃发。俄罗斯一望无垠的大平原,麦浪滚滚的田野,冰雪融化的春潮……他在用心聆听、感受、谱写着这迷人的一切。

  五、集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于一身的伟大音乐家

  作为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集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三职于一身。以钢琴家而言,他是“钢琴音乐的建筑师”。他对作品的诠释往往透射出一个作曲家的丰富想象力和对音乐色彩的极度敏感。同时具有精湛的演奏技艺,尤以坚强有力与悠长宽广的音响见长。但他最为人乐道的是他能将敲击的钢琴音响化成优美的吟唱。

  以作曲家而言,他写作了许多体裁的大量作品。包括他的钢琴曲《前奏曲集》、四首协奏曲及《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三首交响曲、一首带合唱的交响曲《钟》、一首交响诗《死岛》、一套交响诗曲、79首歌曲及许多零星的钢琴小品,另外还有大量改编曲等。

  同时在指挥方面他的成就也较为可观。1904-1906,他被聘为莫斯科布尔希歌剧院之指挥,演出了一系列俄罗斯经典歌剧。1911-1913在莫斯科爱乐协会音乐会上指挥交响乐演出。几年后,他开始在意大利、德国、巴黎游历,以钢琴家和指挥家的身份演奏及指挥自己的作品。同时,他那充满活力又精细入微的指挥也在唱片中永久的保存下来。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生涯中,这种多元化的音乐生活虽然也曾给他带来工作上的矛盾,但更重要的则是由于它们之间的互补所带来的理解、创作和演绎作品的巨大优势。

  拉赫玛尼诺夫,19世纪后期多彩多姿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中最后一位晚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就是在表面简单平静,单调平凡的语言中揭示着丰富的生活,多彩的人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906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