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止是什么意思

举止是什么意思,第1张

基本解释

[释义]

(名)指姿态和风度。

[构成]

并列式:举+止

[例句]

这位女士的举止非常高雅。(作主语)

近义词

活动、举动、行径、行为、行动

英文翻译

1habit; bearing; manner; front; mien

详细解释

◎ 举止 jǔzhǐ

[bearing;manner;mien] 指姿态和风度

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后汉书·冯异传》

注意你的举止

察其举止。——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1)举足。《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引《左传·桓公十三年》:“莫嚣必败,举止高,心不固矣。” 颜师古 注:“止,足也。”按,今本《左传·桓公十三年》作“举趾”。

(2)行动;举动。 晋 陶潜 《闲情赋》:“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唐 孟郊 《酒德》诗:“醉见异举止,醉闻异声音。” 清 侯方域 《马伶传》:“三年日侍 昆山 相国於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他便躲坐在屋角,静默的领略我们太太举止言笑的一切。”

举止洒脱,感情丰富的意思如下。

1、举止洒脱形容潇洒自然,不拘束,近义词是潇洒、俊逸、超脱、超逸等,反义词是庸俗、拘谨、拘束等。

2、感情丰富,是接纳感觉,相信感觉,从小得到父母的关爱比较多,内心深处对环境和他人有安全感、信赖感。不会在内心深处畏惧环境,乐于接纳环境。环境会引发感觉,感觉是陌生的也不会受伤害,与感觉之间有直接的联系。

拼音:

jǔ zhǐ yán tán

解释:

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出处:

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例句:

那做人的一切~,存心处事,其中讲究,真无穷尽。(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一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911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