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样看待骨灰撒海的?你愿意死后自己骨灰撒海吗?

你是怎样看待骨灰撒海的?你愿意死后自己骨灰撒海吗?,第1张

骨灰海撒就是把逝者的骨灰撒入大海,不保留骨灰、墓穴的安葬方式。

骨灰海撒打破了人们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人火化后,把骨灰撒向大海,践行了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的生态环保理念。可以说是继墓葬以后又一次新的“殡葬改革”,是人类思想解放的标志,更是人类文明的一大飞跃。

骨灰海撒不但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还有利于发展经济,更有利于移风易俗,对人们改变传统丧葬陋习起着极大的推动运用。

人们总担心骨灰海撒会污染水质,其实人体火化后,存在体内的病菌在高温的作用下,根本无法存活,这是火化后对细菌污染的疑虑。还有就是人们担心骨灰会污染海水水质,其实,遗体火化产生的骨灰属于无机物碳酸钙,并非人们想象的有毒物质,更不会对海水造成污染。

关于个人是否会选择海撒的问题,从个人方面来说,我同意也会选择海撒。之所以会选择海撒,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这样既符合国家生态葬的主流,又不给后辈添太多麻烦。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就把骨灰洒向大海了,我们平民百姓有什么理由不与祖国大地同呼吸共命运呢。

其二、省钱。与传统的土葬、墓葬相比,海撒更便宜也更易于操作。现在很多地方都出现“死不死”的现象,究其原因还是土地资源紧张,墓地价格偏高引起的。因此,选择集中海撒,不仅可以省下一部分钱给儿孙,又免去了他们的祭祖麻烦。

其三、从个人方面来说,海撒不但省事省心,也不给儿孙带来太多麻烦。一旦遇到城改拆迁什么的,还得让儿孙迁坟什么的。总之怎样省事怎样办,如果担心儿孙不给海撒,那就写遗嘱,如果儿孙不遵从遗嘱,那就顺其自然了,反正人已经死了,至于怎么安葬,还是儿孙说了算。

我本人坚决不支持骨灰入海,因为我不会游泳,陆地上死一回,丢海里又死一回,折腾着玩儿呢!我也坚决反对肉身土葬,埋在黑暗潮湿的墓穴里,被各种细菌、蛇虫啃食,最后化作一滩污水,想想就浑身起鸡皮疙瘩。我都想好了,也跟老婆孩子认真谈过了:到时候随便拿个面粉袋子把我骨灰装起来,到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找一棵漂亮点的大树,在树下挖个小坑,把骨灰往里面一埋,OK了。不搞仪式,不烧香磕头,不放鞭炮,甚至不通知任何人。以后逢节假日,孩子们带着吃的喝的到这棵树下野餐、聊天,想想就觉得其乐融融。说不定我一高兴,悠悠地来上一句:你们这些没良心的,给老子留点儿吃的,那果汁也别都喝完了……烟,黄鹤楼烟,给老子点上一根!还有一个细节我都想到了:看好小崽子们,别在树下拉屎撒尿,下面啥都好,就是洗澡不方便。

我认为骨灰撒海也没什么意义,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树葬。骨灰可以撒在树底下做肥料,让祖先的灵魂在树的生命里得到延续,而此树也有名字(逝者的名字),以后就没有墓地只有葬林,世上每死一人就会多一颗树。当然选树品种要选好一点,树龄可以长久点的。而且这样的树是有主的不是谁能随便砍伐的,谁敢去破坏先别说政府会怎么样,这颗树的家人都会出来跟你拼命!每逢清明即是上坟也是踏青,人可以在茂密的树林里祭祖游玩。

一提到将骨灰撒向大海,在我的脑海里立马就会出现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恩来总理,就会出现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画面,当然,我不是亲身经历者,只是总理的崇拜者!

周恩来总理的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与发展呕心沥血,他那高尚的品质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不懈奋斗!

周恩来总理一生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在新中国成立当上国家总理,就先后将祖坟铲平作为耕地使用,在这当时是何等的胸怀。周恩来总理最后遗言,就是要将自己的骨灰洒向祖国的山山水水,最终在中央的同意下撒在了北京、天津及广东大地。

我们一介村夫,一生平平庸庸,如果要问如何看待将骨灰撒向大海,我也是相当支持的。就如总理所说:”人死了,不做事了,还要占一块地盘,这是私有观念的表现”。

周恩来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断然拒绝把骨灰撒向大海!我今已六十四岁,是这样决定我死后骨灰处理的。我火化后决不要骨灰盒,更不要墓地,不论是山上还是在平原地带,不可以破坏农田,估计在十年二十不会被开发这样的地方,挖十个坑,然后均匀地将我的骨灰倒入,上面再种上十棵树。如果我的儿子有孝心,年年清明节去看看这十棵树,拔一拔树周边的草。如果这十棵树能迎风生长,富有孝心的儿子一定会认为是我生命的延续。

一个最便宜的骨灰盒至少要500甚至上千,墓地更是贵到令人发指,人死后何以再为儿子增添经济负担?义意何在?

我的爷爷,父母的骨灰都在海里……[祈祷][祈祷][祈祷]

原因是:支援三线建设到贵阳的父母,60年代都被打成走资派,关了牛棚。作为家属的爷爷也被无辜波及。老人家一气之下回到位于海边的山东老家,再也不肯回到贵阳。七十年代末在山东老家仙逝。由于农村条件有限,我的父亲将他老人家“海葬”了。为此我父亲告诉我们姐弟三人,他故去后把他的骨灰撒到海里去陪他的父亲我的爷爷。生于蓬莱海边的母亲在生前也做出了“海葬”的决定,她老人家仙逝三年后我们姐弟三人也将她的骨灰带回渤海海葬了……

每年清明,我们不必舟车劳顿的赶回贵阳扫墓,只需到就近的海边去祭奠即可。这也是老父亲故去前说过的:海葬多好,你们哥俩都不在贵阳了,深圳靠海,别说深圳,就是你们那怕在美国,找了海边磕个头,念叨几句就可以了……[流泪]父爱如山

爷爷、爸爸、妈妈[祈祷][祈祷][祈祷]愿您们在天堂一切安好!

你是怎样看待骨灰撒海的?你愿意死后自已骨灰撒海吗?

骨灰撒海的新兴处理方式,越来越深入人心。这种新理念、新思维、新风尚也越来越被大多数夕阳红人所接受,并大加称赞。因为,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时代, 社会 日益发展进步,老百姓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和更新,在对待人死亡后的处理方式上发生了大变革,那样一种已流传千百年来“入土为安”的陈旧传统方法正在被打破,骨灰撒海撒江的 时尚 新风扑面而来。如此大力树新风,节约了土地资源,减少了家庭经济上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加强了生态绿色环保工程的建设,都是利国、利民、利子孙万代的大好事……

你愿意死后自已骨灰撒海吗?我当然愿意,我不会去走那样一条“入土为安”的老路,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夕阳红人。在我们国家里,一代伟大邓小平、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毫不保留的把自已骨灰撒到海洋里、大江里、土地里,为国人树立了光辉榜样。

我离美丽的大海洋太远了,但离大江大河却十分近。骨灰撒江河里是我心愿。稳重的操作这一人生大事还有一段岁月,到时力争做好做到位。绝不给后代人增加不必要的各种负担,带来不必要的一些麻烦,让子女们安心于工作,安心于生活,安心于走好人生路程……

如果没地方安埋的话最好把骨灰给撒了,坚决不去花几万块钱买一小块地放一小撮骨灰,那样特不划算了。还省去了儿女逢年过节劳神费力的去烧纸钱。如果不烧又怕别人说他们不孝,但是儿女们人单力溥又没有时间去能这些事。我如果有那一天走人,我不希望保留骨灰,要求儿女把骨灰撒到我从经工作过的地方。死了死了一了百了。赤条条的来,干干净净的走。

人死如灯灭!

我绝对不会在乎,自己这副已经没有灵魂的臭皮囊。

死后把骨灰洒到森林,草原兴许随草木再生,有何不好?

骨灰撒到那儿都无所谓,只要不污染环境,危害后辈子孙就好。

欲将自己骨灰撒海的思想体现了当事者如大海般宽广的胸怀,非常了不起!我个人非常敬佩和赞赏这种思想和作法,也非常愿意将自己的骨灰撒入大海,与大海为伍!只是子女认同么?可以立遗嘱表达意愿,但子女怎样决定,还是顺其自然吧!

如果亲人去世,我不会选择海葬的方式。海葬的方式也是不错的选择。

亲人去世,各个地方有各人地方的葬礼的方式。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但我们要根据各地区的风俗习惯和各人的实际情况。

 

为什么不会选择海葬。我不是有觉得海葬不好,海葬葬回归于大海,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与大海融为一体,如同一滴水流动进大海,生命之水永远不会干枯,生命最终于归于汪洋大海,也许是生命的最好归宿。我们的生命起源于水,起源于大海,水滋润了我们的生命,水创造了我们的生命,在我们的生命中离不开水。万事万物都离不开水,水给了我们的一切,由于有点水,我们的生命才得以维持和发展。当我们的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我们回归于大海,可能是一种幸运。

我们是内陆的一个小县城的偏僻山村。我们的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这是生我们,养育我们的地方。这里的人实行的土葬,有一点是对于生他养育他,滋润和养息的一种回归。农民以土地为生存,也是对土地的种感激和热爱。这里的人死后都进行土葬。对于依赖土地生存的人,生离不开土地,死了也离不开土地。几千年来的形成的土葬,已经形成了这儿的一种风俗习惯。我的长辈都生在这片土地上,死在这片土地上。落叶归根,也许是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自己的根在那儿,我想就是生我养育我的这片土地,根在土地。这是一种纯朴的农民的土地的爱。也许我死了,我也会葬在这儿,陪伴生我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如果亲人去世,我不会选择海葬的方式。即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海有它宽阔的胸怀,无边的的情怀。但我的亲人,由于各种原因很多难走出家乡,看到大海,也是不知海为何物,也许在大海里会迷失方向,在很远的地方会感到寂寞和孤独,会相信自己的家。作为农村的儿子,作为没有出息的我,也不没有走向大海,投入过大海的怀抱。即使想把亲人葬于大海,恐怕也是一种无能为力的事。没有能力做到这个愿望,也为自己的不努力而惭愧。

人死了,亲人去死,其实葬在那儿都一样的,那儿的黄土都能埋人。不过要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遵从亲人的遗愿,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世的人尊重生命的可贵,死者安息。

我就想着海葬,没什么意思,只是不想着若干年之后,子孙后代也不给你扫墓了,以及孤零零的躺在那里。N年之后不想,或被人挖出来考古,或夷为平地盖房子了。与其这样,还不如火化之后,骨灰撒入大海,彻彻底底的回归自然,自由自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918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